第一篇: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
(莱教基字〔2011〕42号)
各区教育局,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泰钢工业园,市直各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推进学校管理方式、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莱芜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迫切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探索实施,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准确把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探索建立“12355”的全员育人模式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指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由全体任课教师担任导师,每名导师负责指导几名学生,导师根据学
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育人制度。它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立足于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有效举措,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当前,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要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目标、两项要求、三条原则、五项内容、五项制度的具有莱芜特色的全员育人工作模式。
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让师生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
――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全体任课教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全部从事全员育人工作,都有受导学生,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努力创造学生成长的有利环境。
――学生个个受到关爱。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在导师的关怀与指导下不断成长进步。
工作原则
――坚持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原则。
――坚持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等多措并举的原则。
――坚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工作内容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导师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
――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导师要认真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导师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当好学生成长向导。导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推进制度
建立健全成长档案、谈心汇报、家校联系、分析会诊、考核评价等5项具体推进制度,形成运行流畅、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三、建立健全推进制度,为全员育人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完善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为有效开展全员育人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一)成长档案制度
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等方面,为每一位导师建立工作档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导师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导师与学生交流记录、学生学业进步情况、施导学生整体素养评定等。导师对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学业状况、兴趣爱好等情况。学生档案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充分肯定学生发展成果;对问题必须持慎重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
(二)谈心汇报制度
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
行的计划,并监督其执行。受导学生要主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坚持每周一次以成长周记的形式向导师汇报。
(三)家校联系制度
导师要积极接待家长来访,主动以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定期、不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受导学生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密切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四)分析会诊制度
针对一些重点案例和特殊情况,定期开展分析会诊工作。会诊可由导师、班主任、级部领导或学校领导提出,年级委员会或学校组织进行,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集中进行个案分析,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提出解决办法。
(五)考核评价制度
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客观全面且易于操作的工作考评机制,全面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要根据导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5个维度的指导情况,评价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明确工作流程,确保全员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各中小学校要建成以班主任为班级导师组长、全体任课教师为导师的育人导师体系,明确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落实到岗到人,确保全员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一)制定实施方案
各学校要在对教师和学生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楚,措施到位。实施方案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确定学导关系
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学校根据教师学生比例确定导师带领学生的数量。学生依据学习和生活需要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申请和自身专业特长,选择自己的施导学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剂余缺。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安排好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边缘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障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导育工作。
(三)签定师生协议
学校组织导师和受导学生签定师生协议,正式确立指导关系并规定双方应承担的职责。
导师职责:了解学生状况,指导学生学业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及时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受导学生职责:与导师坦诚交往,主动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虚心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
(四)开展育人工作
师生协议签定后,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在整个施导过程中,要精心培育优生群体,积极转化“边缘生”群体,大力培养特长生群体。要坚持做到六个关注:关注身心,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关注学习,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关注生活,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健康、安全的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细节,留意受导学生言行举止的细节表现,及时进行诊断与指导;关注变化,及时发现受导学生的学业变化、思想及行为变化,肯定其进步表现,纠正其不当行为,促进学生提高;关注个性,帮助受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施考核评价
各中小学要将导师工作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要根据导师工作职责,制订《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考核细则》,并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通过导师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学科教师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导师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多种形式
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对工作不力的进行帮扶指导,提升导师队伍育人水平。
五、加强领导,确保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效
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我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实施水平。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学校特色的操作办法,使全员育人导师制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亮点。要建立健全检查、督导、评估制度,对导师实行教学与育人双线管理,对导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广大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各中小学班主任要按照自身职责,牵头做好班级全员育人工作,定期组织全体导师例会,分析学生表现,制定指导措施,提高育人实效。各级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加强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的宣传推广,推动全员育人工作深入开展。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第二篇: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
(枣教发„2012‟66号,2012年10月19日印发)
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师育人责任,切实落实一岗双责,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国家和省推进素质教育文件及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的有关精神,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一、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枣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2009年春季开始,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2010年召开了全市全员育人导师制大讲堂活动,2012年举行了全市全员育人导师制观摩研讨交流会议。目前,全市教师担任育人导师,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真正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全面育人局面。但是,在我市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如:学生和导师互动意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激励机制;从整体上看,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区域和学校间落实得不均衡,有些学校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一些导师的育人能力不强,育人效果不佳,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探索实施,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二、主要目标
(一)建立一岗双责的机制。强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责任,从而实现对学生严格教育管理和人性亲情指导的统一,促进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的日益提升,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二)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让每一位教师都切实树立“人人都是导师”的育人理念,能正确看待“个性学生”,会换位思考,能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实现从“学业教师”到“成长导师”的转变。力争2年内培养一百名全员育人工作先进、成绩突出的优秀导师。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建设特色育人学校。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的基础上,2年内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八十所全员育人导师制特色学校,形成特色引领,示范推进的格局,以期达到区域特色,一校一品牌。
(五)拓展全员育人渠道。通过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实现以学校为育人主阵地,发挥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学校家委会作用,吸收社会资源,壮大育人导师的队伍,拓展全员育人的渠道。
三、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二)个性化原则。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学生的智能、兴趣、性格等个性特点,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材施教、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受导学生真诚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渐进性原则。导师要遵循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五)保密性原则。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论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六)双方选择性原则。学校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并通过一定渠道向学生公布任课教师的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教师的情况;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施行师生间的双方自愿选择。学校也可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
四、主要内容
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市各中小学校要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中贯穿 “五个导”: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成长上向导。
(一)思想上引导。导师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建立学生生命成长的起点。
(二)学业上辅导。导师要认真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养成终身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心理上疏导。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让学生拥有阳光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生活上指导。导师要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五)成长上向导。导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措施
(一)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坚持“一把手”抓全员育人导师制,分管局长靠上抓,主管科室具体抓。在学校层面,校长总负责,主持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各处室、级部落实具体任务,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完善评估考评制度。各学校要加强全员育人导师制考核,市教育局将完善督导制度,定期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督导、评估和验收,并将其纳入学校总体评价体系之中,促进全市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三)家校联系制度。导师要积极接待家长来访,主动家访并以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受导学生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密切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四)表彰激励制度。为调动学校和教师工作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广泛开展先进集体和优秀导师评选。获得全员育人先进集体和优秀导师的单位及个人优先参评各级各类学校表彰及特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评选。并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先进事迹,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五)交流研讨制度。为积极探索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全员育人导师制工程中所带来的困惑,交流工作经验,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思想动态,分享教育心得,推选成功的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工作经验,力争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六)全员育人导师培训制度。各学校要引导导师不断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现场、网络等形式,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导师专业发展论坛、导师工作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自学、短期培训、帮带网络培训、实践反思等活动,让全体教师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思想、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六、途径与方法
(一)途径
1.课堂教学。导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实施全员育人。一是通过课堂渗透实现教育的基本要求,二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指导矫正;三是以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力争形成互动、互助、互尊、互爱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导师与学生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重视“教”,而忽视“导”的状况,使教书育人和教学相长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2.社团活动。各学校要通过团委、少先队和学生会等组织,按照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志愿服务等进行分类,成立社团,并选择有特长的教师担任导师,健全和成立各类社团组织,制定社团活动章程和活动计划,完善活动评价机制,让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培养个性特长的平台,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3.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架起学生与社会融合的桥梁,缩短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因此,各中小学校要利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导师参与下,组织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品质。
4.主题教育。各学校要根据德育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其身心特点,把握住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现实状况,设定相关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导师要利用主题教育,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得到健康成长。
5.发挥阵地作用。导师要立足校园主阵地,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电视台、校刊(报)等校园实践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提高学生从小热爱劳动、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的意识,使责任和义务融入自身生活,切实增强育人氛围。
6.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导师应主动与家长委员会联系,把导学情况反馈给家长委员会,并借助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召开全校家长委员会会议或全校学生家长会,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整合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共同教育学生,建立“导师家访记录表”,并把有关过程记录在案,有据可查,使家长委员会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方法
1.个别交流。导师坚持每星期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星期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2.进行家访。导师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受导学生进行一次电话访或家访,与家长做好沟通,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实际状况,及时交流汇报学生表现,并做好相应记录,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等。
3.帮扶困难。导师要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针对学生学习、特长、思想、家教等方面的困难,对症帮扶,通过帮扶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弱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密切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与学校共建良好环境,共促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健康发展。
4.随机教育。导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各类主题教育等活动中,应及时捕捉发现问题,善于引导,巧妙运用随机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5.集体研讨。各学校分年级应组织导师针对个案进行集体研讨,必要时组织召开导师专题会议,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发挥“整体、合作、优化”的功能,提出解决办法。在集体研讨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交流提升。
6.榜样示范。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各学校要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过程性考核体系。要根据导师工作职责,制订相应考核方案,并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提升导师队伍育人水平。
七、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加强领导。为保证导师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区(市)教育局和市直各学校均要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导师制的规划和指导,工作小组负责导师制的各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各区(市)教育局要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指导意见,各学校要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
(二)扎实推进,形成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密切家校互动,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丰富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内涵;要在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过程中注重发现优秀导师,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保证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在推进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完善措施,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长效机制,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育人品牌。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在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过程中要注重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深入人心。
(四)落实督导,注重评估。市教育局成立由相关科室参与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考核中。
第三篇: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在教导处、政教处和级部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使每个教师成为6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
学校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针对以往教师育人目标难以落实以及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动态流动、班级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学校提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导师制,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导师,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班主任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的缺陷,而且顺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使教书育人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导师育人制,即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和重内容、重方法、重实效的原则,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德育不是光靠专职教师上课或班主任管一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依靠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抓出实效。具体办法: 第一、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每学年由级部主任统一协调,征求班主任意见,各任课教师根据各班实际及本人任教班级,按照年级统一安排,分别选定2名边缘生,进行“学习帮教”、“思想引导”;选定2名中等生进行“学习排雷”“心理解惑”;选定2名优秀学生,进行“综合发展”、“能力提升”。
第三、每名导师带6名学生,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第四、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第五、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建立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第六、导师与班主任要及时沟通、汇报,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导师遇到特殊案例、问题可要求级部主任在本年级进行“会诊”,制定教育方案,建立特殊案例、问题“会诊”制度。
第七、各年级组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第八、为确保该方案的落实,根据相应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导师过程材料、学生思想进步学业成绩、家长满意程度等项目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体现在每个教师手册上,教导处与政教处把该工作纳入评优工作中去。考核优秀者,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未做或未完成的评优一票否决。预期效果:
实施办法突出“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实效。”建立完整的导师制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和特殊案例“会诊”制度等。
德育导师制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使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真正落实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有力措施之一;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
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每个导师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与学生近距离的优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老年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贴近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智慧启迪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获得做人与做学问的双丰收。
学校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此项工作的透明度,开展导师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及交流活动。
第四篇:全员育人导师制
导师制全员育人
我校推行的“全员育人导师制” 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我去年接手了一个后进班,今年因为又是毕业班教学时间短,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和构想,有些盲目,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更为系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所以得出的经验比较粗浅,借此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是我在导师制工作过程中的几点浅显体会。
一、教育无小事,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教育
早读、早餐、卫生、早操、课间操、课堂纪律、午餐、午休、晚读、晚自习、学生放学、晚寝„„每天都要做,也许多做点少做点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出来,但是这些工作形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锁链,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哪一处缺乏“关爱”,一段时间后,哪一处必定会出现问题。
1、早读:按时进班,主动和学生打招呼。了解学生到校情况。2.早餐:督促学生安静用餐,尽量不剩下营养早餐。
3.卫生:认真检查教室内外卫生情况,要求干净整齐,不留死角。
4.广播操:指导训练学生自觉排队,做到快静齐。整齐踏步,做到有朝气。认真巡视学生做操情况,及时纠正动作,不做与之无关的事情。
5.课堂纪律管理:做到有课上课,没课守班,协助科任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在上课的情况下指派学生班长,检查督促每节课的正常进行。班主任可以不定期在自己的班级周围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感觉到你的无处不在。
6.午餐:让班干部监督学生不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7.午休:午休时,做到不影响他人休息。午休铃声响了之后,立即组织学生自觉进教室。
8.晚读:认真做好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
9.晚自习:督促学生通过晚自习弥补和巩固当天所学知识。10.学生放学:让学生按时回家,不逗留。
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休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
己重新设计。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汲取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追随着教师的思想行为轨迹,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能找到教师作用的印记。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在平时去细心打造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动作修养。把自己正能量的部分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千万别把自己的负能量转嫁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和教学中应该身正为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学生在你的人格魅力下健康茁壮的成长。让我们共同把正能量这个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学生吧。
三、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一个木桶盛水的能力最大程度取决于它的短板而不是最长的板。作为教师不是把优秀的学生教好了,就认为自己成功了,衡量我们教师的标准应该放在那些学困生的身上。我们的导师制主要强调全员育人,因而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优等生、中等生、更应该把精力放到那些学困生上,他们更需要我们对他的关注。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班全部是学困生,我担任我班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因而平时和学生打交道的机会就相对来说比较多了。我平时除教授知识之外,更注重对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身边的每一点、每一滴逐步去要求他们,让他们始终用积极地心态去处理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件事。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虽经一定努力但仍未达到设定目标,故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丧失克
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上就形成了不良循环—没有目的,没有动机。我则通过设置一些难度一般的困难,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成绩,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我定时与家长沟通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思想动向;同时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学习。
据网络上报道,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和自己的名师效应,不惜将那些学困生劝回家。那你有没设想一下,你劝回去的是什么?只仅仅是一个学生吗?无论多贫瘠的土地都会有适宜自己生长的植物,无论多差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我们作为育人的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去实现梦想,而不是让他们的梦想随着你的劝回一块破灭,梦想破灭了,妄想就滋生了。那对我们的社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呢?所以,教师是知识的转播者,心灵的净化器,无论贫瘠的土地还是肥沃的土地,我们都要让他们最终都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四、要培养学生有担当有责任心
我班总有一些学生比较贫嘴,说的多做的少。也要一些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总把学习不当一回事,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责任心。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思来想去,在班会课上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大家有一天也会长大,也会为人父为人母。假如你的孩子需要你去解决一些数学题或者物理题,那你该情何以堪?当你做不上来时,你的孩子可能会问你,你那时候是怎样学习和做人的?因此大家应该趁这个机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培
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去应对将来的尴尬局面。让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这个主题班会教育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人天生就有一种需要,表现自我、体现自我价值,学生也是如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需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独立的做事,不能无视他们的需要,压抑其自由的发展。学生做事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怎样去承担责任,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味斥责、批评。我们应该平静的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必要时提供适当帮助。学生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出经验、教训,并逐渐明白: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对自己做过的事负责。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在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方面,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并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一切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就要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都要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接班人。
庄稼地里的杂草容易除去,心灵深处的杂草不易剔除。我们教师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应该向庄稼人学习,懂得如何去经营自己的这个班级,懂得如何用自己积极地心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终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第五篇: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计划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发挥任课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根据新课程要求,为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制定学生成长导师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二、导师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关心学生的生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分配学分、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育学生严肃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遵守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创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主要方法途径
“全员育人导师制”
采取“四导”策略,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导师坚持做到“五必须”,即导师“每天必须有一个微笑,每天必须有一声问候,每周必须有一次谈心,每周必须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必须有一次家长联系”。
(1)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利用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受导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并施以纠正。引导受导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业辅导主要是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受导学生排除不良学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鼓励质疑问难和乐思妙想,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风格,对不同风格的受导辅学生实施匹配策略,进行多重辅导方式,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3)心理上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和各方面蓬勃向上的愿望。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疏导的核心是沟通、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是每个成功疏导者的最主要诀窍。
(4)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导师通过校园生活指导、社会生活指导、家庭生活指导等,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和合理消费,帮助受导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学习进步的生活作息制度,指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