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总结报告(学生卷)

时间:2019-05-12 13:0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总结报告(学生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总结报告(学生卷)》。

第一篇: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总结报告(学生卷)

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状况问卷(学生卷)调查总结

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事项:

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状况,并借此进一步分析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给老师家长一些建议。

2、调查时间:2012年7月5日——7月9日

3、调查区域:潮安县官塘镇**小学

4、调查对象:**小学学生

5、调查内容:在今年7月上旬为期5天的“创新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状况,共同探讨了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有效问卷98份,问卷共15道题,共分为5组:第一组为题1,2,主要是了解小学生相关的一些基本信息;第二组为题12,15,主要是通过小学生平常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情况;第三组为题3,10,主要是了解小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状况;第四组为题6,11,13,14,主要是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对他人、社会的感恩状况;第五组为题4,5,7,8,9,主要是了解小学生对父母长辈的感恩状况。

第一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中48.45%为男生,51.55%为女生。并且在调查的学生中44.32%在家排行老大,31.96%在家排行最小,7.23%是独生子女,16.49%是其他。

第二组:题12“你会经常对自己的老师表示感谢吗?”55.67%的同学表示会,并每逢教师节的时候都也会送上祝福;23.71%的同学偶尔心血来潮的时候会;15.46%同学不会,只是偶尔会想起老师;5.16%同学表示不会,毕业就会和老师形同陌路。题15,“在路上遇见你的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60.82%同学表示不管老师认不认识,都会主动打招呼;34.02%同学表示见到认识的才打招呼;5.16%同学表示会装作没看见,绕道而行。

根据第二组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能够尊重自己的老师,对老师怀有感恩之心,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对老师的感恩处于懵懂期,属于心血来潮型,甚至有极少同学与老师是形同陌路的。而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与农村小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据我们了解,绝大部分的农村老师年龄都比较高的,并且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这导致学生对学习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了厌恶。农村小学需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师资队伍,让学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便于他们能够对教育对老师有新的想法与态度,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对老师怀有更多的感恩之情。

第三组:题3“你与父母的关系更接近下列哪种”,72.16%同学跟家人关系融洽,互相理解;23.71%同学跟家人存在代沟,共同语言比较少;4.13%同学跟家人存在较深的矛盾,极少沟通。题10“如果父母对你的要求太过苛刻,你会怎么办”,7.21%同学会跟父母大吵大闹;83.51%同学会跟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9.28%同学会不理父母依旧我行我素。根据第三组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跟家人的关系不错,彼此能够相互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状况,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是有部分同学跟家人存在代沟,极少数同学跟家人之间存在严重的问题,交流沟通有一定的障碍。据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大多在外打工或自己经营小本生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建议家长们能多抽时间出来陪陪孩子,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第四组:题13 “当别人帮助你的时候,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态?” 55.67% 的学生认为应该以其为榜样,帮助更多的人;29.9%的学生则认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10.31%的学生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4.12%的学生则觉得下次有困难时再找他帮忙。题14“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是否也想别人回报你呢?”9.27%的学生认为当然,要不帮他干嘛;17.53%的学生表示会觉得总不能让自己的辛苦白费吧 ;44.33%的学生则表示有时会,希望自己的乐于助人能换回别人的回报;28.87%的学生从来没有想得到别人的回报。题 6“若要你去参加回报社会的答应但是不参加公益劳动,你会?” 82.47%的学生会答应并且积极参加;9.28% 的学生答应但是不参加;8.25%的学生肯定不答应。题11 “你觉得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74.23%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回报社会和家人;17.53%的学生只是单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8.24%的学生是因为受到别人的夸奖和羡慕。

根据第四组数据分析可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懂得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并在别人的帮助下和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学会如何帮助他人,并以此来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帮助。并且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有很好的认识。但是,有一小部分同学态度不大明确,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意识较为薄弱,需多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交流,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也不大明确,他们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或者受到别人的夸奖和羡慕,也不会去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甚至是答应参加却言而无信。这部分学生对感恩意识淡薄,值得引起老师家长重视并予以引导教育。

第五组:题4“家里面有好吃的,你觉得—”,92.78%的学生觉得长辈应该先吃 ;7.22%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先吃。题5“父母如果要求你给他们洗脚或洗头,你觉得这是---”,63.92%的学生认为这是合理要求;13.4%的学生认为这是不合理要求 ;22.68%则看心情而定,保持中立。题7 “父母的生日你记得吗?”,46.39%的学生清楚记得,并知道具体日期 36.08%的学生则表示不大清楚,但大概知道在几月份17.53%的学生完全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生日 题 8.“你怎么帮你的父母过父亲节或母亲节?” 38.14% 的学生会买份小礼物送给父母 ;43.3%的学生跟父母说声节日快乐,12.37%的学生心里感激但不知道怎么表达; 5.15%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父亲节或母亲节,还有 1.04% 的学生没有去想过这些事。题9“在家会帮忙做家务吗”?55.67%的学生经常做 38.14%的学生偶尔做一下,6.19的学生则几乎没有。

根据第五组数据分析可知:绝大部分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好吃的长辈先吃,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父母工作辛苦,会做些事帮父母放松让父母开心。在生日、节日等细节上体现了学生关心着自己的父母,并会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都是一种好的现象。并且大部分学生还会帮父母做家务,以减轻父母的工作量,体贴父母。以此来表示感激父母付出的辛劳。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表现出对父母不闻不问,可能是因为在家受到长辈们的宠爱,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也有可能是太过于羞涩不知道要怎么表达造成的,无论基于哪种原因都希望能够引起重视。从以上的现象,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些现象和长辈对孩子的教育有比较大的关系。现在,很多长辈总是宠溺着孩子,什么都让着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长辈产生依赖感,不能更好的独立生活,自立自强。所以,想要孩子的朝好的方向发展,长辈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让孩子更多的学习感恩教育。因为在部分地区,感恩教育还不能很好的传达到,所以,还有极小部分同学,仍未充分理解感恩,仍需学习细心观察周边的人和事,知道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长辈。

三、调查总结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各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给予以下的建议:

1.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机会,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了解老师、父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老师、父母亲对自己的期望,送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写一篇赞美老师、父母亲的文章;说一句感谢老师、父母亲的心里话;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

父母听。发奋学习,还老师、父母亲一个心愿——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2.让孩子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孩子们可能不曾细细体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你的?都为你做过哪些事?他们是否曾做过下面这些事:放学后或天黑了不见你回家,四处寻找;下雨了,为你送雨伞;下雪了,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们赶忙找医生……当孩子们想到这些事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只要默默地为孩子付出就行了,这种爱虽然很珍贵但却不足取。孩子都不知道你为了养育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不了解你的辛苦怎么会想到感恩。爱就要让孩子知道,让他深刻体会到你的艰难、不易,他们才能想到感激到父母的恩情。不然,他们可能会觉得父母做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轻而易举的,哪里会知道感恩

3.通过影视资料、故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千手观音》、《一个也不能少》等影片,学唱《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父亲》、《常回家看看》、《为了谁》、《烛光里的妈妈》等感恩教育

4.利用主题班会活动,激发学生感恩的热情。学生收集到了有关感恩教育的第一手材料,让他们在班会上把自己的感想和认识说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启示,互相感染,激发学生感恩的热情。组织主题班会,学生在班会中讲“感恩”的历史故事、现实故事;在班会中为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在班会中朗诵自己或别人写的有关感恩的诗歌、小说、散文等;在班会中表演有关感恩的文艺节目;在班会中讲自己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具体做法;也可以在班会上组织“感恩的心”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懂得“感恩”的内容与方式,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道德情操,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热情

5.通过环境的熏陶,坚定学生感恩的思想。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坚定感恩的思想。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适时展示。

6.创办有关“感恩”的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显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亲眼目睹生活中感恩的典型事迹,从而得到感染。征集、展示“感恩”的漫画。用既真实、生动,又风趣、幽默的画面去感染学生。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感恩”思想融入文艺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得到感染。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浅谈

安岳县姚市九义校罗 丹骆波

近日,笔者在公交车上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公交车到某一个站时,我看见一位老年人上了车,便主动站了起来,准备请老爷爷坐我的位置,没有想到的是我刚起身,一个站在我前面的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已经坐在我的座位上,我说我还未下车,座位是让给老爷爷的,没有想到他竟然说让老爷爷站着好锻炼身体,让我哭笑不得,就这样那个小男孩心安理得地坐着。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当今的社会怎么了?当今的学校德育教育怎么了?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从中折射出了现代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让中国的几千年传统美德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学校教育必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台湾着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我认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重视感恩教育的意义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

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二、采取措施,切实开展感恩教育

(一)感恩意识的唤起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了一双筷子,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2.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199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感恩意识。很难设想不懂感恩、没有感恩心的老师会教育出懂感恩、会感恩的学生。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师情、感恩同学情,让学生认识到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能够增进友谊和感情,既善待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三,要注重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让学生在感恩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恩中体验感恩的真谛。第四,教育学生感恩生命。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感恩生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而不至于破罐子破摔甚至草率轻生。第五,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或许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感恩教育也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高大全”,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学习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切莫让学生感到感恩是英雄和伟人的事情,自己望尘莫及。

3.全方位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社会就象一个大染缸,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就是染料,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孩童学子就象一匹匹洁白无暇的布。染料是什么颜色,布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因此,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对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营

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既要广泛宣传任长霞、牛玉儒、徐本禹、洪战辉等人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感动中国”,也要大力谴责那些感情冷淡、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和事,在全社会形成感恩光荣、不感恩可耻的舆论氛围和人际环境,让不感恩报恩的人无地自容。其次,要净化网络和影视作品。一些网站卑劣粗俗的宣传内容,少数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的不文明、不健康情节,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必须加强网络和影视作品管理,多建“红网”,多编名剧,多出精品,免使学生遭受腐朽思想的侵蚀。第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三、心存感恩,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人历来讲究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同事的协助之恩,他人的救命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等等。唤起人们的感恩意识,却不仅仅是以德报德、感谢对你有恩的人。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更应学会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会磨炼你的意志、增进你的智慧、觉醒你的自尊、甚至教会你的独立,他是使你在磨难中成长的人。这是感恩的崇高境界。“引导人们懂得感恩,并不断从中学会尊重人,在感恩中达到人性的自觉,这对于进一步净化、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激发人们超越凡俗,走向崇高,并进一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属异曲同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但愿从娃娃抓起,让更多的美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第三篇: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

石喇叭完小

小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即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会使人的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那么如何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感恩心态呢?

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该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生成健康的品性,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当今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

感恩是人性善之反映。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具体从三方面入手:

1、父母以身作则。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

2、培养家庭责任感。根据孩子的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3、生活处处实践“分享”。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

二、感谢老师、同学教育、帮助之恩

现在的学生从某种方面来说,越来越不懂事,以前的学生秋游时总能把所带的食物与大家分享,总能给老师让座位,而今的学生一上车就抢靠窗户的座位,根本不顾其他同学及老师,更有的同学当老师为他买水或食物后,他连声谢谢都不说,认为是应该的。在一次问卷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也能感知友善,也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关爱与挂念,但往往总自私地认为,家人朋友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教育的悲哀。如何培养学生感恩心态,形成健康品格呢?

1、着力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鹜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乐于助人,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2、以“感恩作业”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德育具体量化为生活中一件件感动人心的细节小事,布置感恩作业,如“今天你最感激谁”、“今天你是否惹人生气”等,通过这种感恩反省作业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感谢社会关爱之恩

学会感恩,不只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更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内化过程。

1、坚持正面引导,确认社会两重性。在小学生中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在于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地、系统地、较快地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即让学生通过习得社会文化,积累社会经验,接受社会规范,发展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变革并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成员。小学生处于认知社会的启蒙阶段,在各方面都不成熟,对当前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在介绍“社会”的时候,既要让学生看到社会是一个相融的、平等的、开放的“大家庭”,必须唱响“主旋律”,坚持正面引导,让他们看到正义和真善美;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多元的“万花筒”,防止教育过分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要让学生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2、确立现代意识,增强社会相融性。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一个现代的人,而现代人就必须不断确立现代意识,不断提高与社会的相融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巨大链条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每个人有意无意都在为他人付出。当我们感谢他人的嘉言善行时,第一个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也许,这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回报心理,然而于整个社会,则是非常有意义的良性循环。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校扩大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学校德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来到社会上,走近大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平时,尽可能提供更多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凝聚起他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诸如“寻找身边知恩图报的人”、“讲述古今中外感恩故事”、“为地震地区捐款活动”等等,学生通过一次次社会实践,接触现实,拓宽视野,实现德育一体化。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学会感恩,感谢父母亲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无论贫穷与富贵,生活真好;学会感恩,感谢你身旁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帮助过你关心过你指点过你,还是怨恨过你伤害过你的人,毕竟都为你丰厚的人生画册描绘过精彩的一笔。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永远是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话题。

----来源于网络

第四篇: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宿松是一个具有80万人口的大县,辖9镇13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20余万农民工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自然成了留守儿童。我们蓝天实验学校是宿松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4月批准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实行的是全日制、全寄宿、全封闭式管理,创办初首期招收的730余名学生,到今年为止已发展到了1530余名学生,经调查了解他们绝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学生”。而这些留守学生大都缺少父母双亲的关爱,缺乏亲情教育,导致不少学生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完善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势必要求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我校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他们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养育之恩,帮扶之恩„„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学生心灵的话题,最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感恩教育现在已基本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都缺乏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方法,研究的文章仅仅是散见于报刊杂志。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找到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恰当的途径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达到每个人尤其是留守学生都学会感恩的目的,让他们从感恩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整个人类。进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责任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使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传统美德教育的新契机,以填补以往德育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以在我校就读全县“留守生”为研究对象,并向全县所有“留守学生”延伸。

(2)研究内容:

①知恩教育的研究——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我们要求留守学生要饮水思源,要学会知恩,要知道没有祖国的强盛就不会有我们个人的幸福;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知道是师长引领我们上路,遨游知识的海洋;要知道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才有大家的共同进步;要知道没有丰富多彩的社会大家庭为我们提供广阔的锻炼天地,就没有大家的历练成长;要知道没有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灵山秀水,就不会有我们想象的灵感和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学会感恩,首先要知恩,才会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②施恩对象的研究——当今许多家长在外面打工,挣了票子,误了孩子,他们由于缺少一种父爱母爱,缺少亲情的交流,只知一味地服从孩子的需要,用给更多的零花钱于孩子来弥补

情感上的不足,使得不少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不知责任。更有甚者整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废,不求上进,根本不理解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许许多多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留守学生,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无数触目惊心的恶果,无数“心理病”受害者的鲜血和吁求,都在警示我们,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的感恩励志教育。

③感恩意识培养研究——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文明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对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我们将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抓人性化教育,抓人格化教育,抓人文化教育,端正班风校风,严肃校纪校规,让感恩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中。

④感恩教育行动研究——感恩教育付诸于行动,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但行动研究必须教育学生做到:第一、要在老师正确引导下,努力培养自己活泼开朗的性格。经常保持乐观的精神,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心胸要开阔,要善于跟老师、同学以及父母进行坦诚的沟通和交流,要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第二,要不断砥砺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养成说话有目的性、行动有自觉性、处事有果断性,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第三,要养成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三思的品质和习惯,锻炼自己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胆略,不断地消除自身的弱点,做一个有涵养有知识的新人。第四,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实人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而为将来适应社会变化,获取工作成就作准备。第五,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从实际出发,严以律已,真诚与人交往,决不弄虚作假。第六,努力培养自己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珍惜友情,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促进;生活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学习上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通过这些行动上的学习和锻炼,努力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

四、完成本课题已具备的条件:

本课题组聘请宿松县教育局周才虎副局长,教科所何强志所长,教研室程康时主任担任本课题的专家顾问,指导本课题的实验工作。

本课题负责人刘咏玉和苏晓阳是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的校骨干教师,从事管理工作10余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过20余篇文章,合著多部,多次参加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经常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科研实验,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他们曾在河塌中学和城关中学担任过省、市级课题组负责人并通过了验收。

本课题组成员,由中、高级教师和班主任组成,他们都是来自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敢于探索和创新,他们的论文多次发表或获奖。他们有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他们希望在本课题研究中积累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提高创新能力。本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各方面条件均已具备。

蓝天实验学校生源充足,现有学生1535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留守学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研究对象。学校在基础条件、硬件设施和规范管理上完全具备课题实验和研究的能

力。学校在社会上影响大、声誉高,这些都为本课题的顺利高效运作提供了保障。

校长室亲自抓课题研究,二级机构各处室全程实施,学校将在物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坚信利用两年的时间调查、研究、分析,一定能按方案要求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一定成效。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①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并召开“开题会”;

②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③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④运用个案调查分析法,对全县22个乡镇在我校就读的“留守

学生” 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感恩教育前的现状(前测)。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①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进行行动研究;

②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③召开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比比;

④逐项形成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

①进一步运用个案调查分析再进行调查、访谈,然后总结感恩

教育后的现状与分析(后测);

②撰写调研报告;

③做好课题研究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④申报结题,召开推介会。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1)课题组负责人:

刘咏玉(中学高级教师、校长)负责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及过程管理,撰写结题报告,主编论文集,成果验证等工作。

苏晓阳(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协助课题研究管理,具体负

责课题组成员任务完成的过程,整理论文、课题资料归档,成果验

证准备等工作。

(2)课题组成员:

吴晓伍、石金生——负责“留守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感恩意

识”的培养研究。

季昌荣、夏建军——负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知恩教

育”的调查研究。

刘斌、吴兴炉——负责“留守学生”的生活动态和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及“感恩励志”的调查研究。

石江波及班主任——负责“留守学生”的社会生活动态和综合素质活动的“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

七、课题成果表现:

(1)搜集整理个案分析报告。

(2)调查研究,撰写论文。

(3)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4)汇编论文集。

(5)形成结题报告。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感恩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感恩教育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坝中心小学 黄海平邮编:516153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强调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使小学生能够懂得在获得他人帮助后学会感恩,并且能够关爱和乐于回馈他人。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国家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使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尤为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养育模式存在着过分包揽与溺爱的现象,造成一些孩子不仅缺乏独立意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往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和感恩他人的意识,由此可见,学校应该认识到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学校担负起教育学生知恩图报,健康成长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三观有更正确的认识,能够对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领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1.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龄阶段,通过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并在学校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听从父母师长的教诲,体会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殷殷期盼,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培养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感。

2.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价值还在于使小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当前,社会上对一些不懂事,任性妄为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产生的原因却是因为“熊家长”。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缺乏正面教育,过分呵护和溺爱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一点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淋,欠缺处理负面情境和应对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以自立自强。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学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正视面对的困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

3.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生活的感恩,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生活的重视,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于生命和死亡这一类比较严肃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因而对生命和生活不够珍视,没有感悟到生命的内涵和宝贵,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不仅会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会感激社会的呵护之意,这是对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制定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需要从识恩到感恩,最终到施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在德育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措施,才能将感恩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培养小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一)营造感恩的情感氛围,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能再把德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要真正认识到德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德育课堂上转变传统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古板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感恩图片,播放感恩教育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情感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对感恩有更好的认识,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时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布置感恩教学任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将感恩的理念渗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将感恩的名人故事编入教材中,做几期与感恩相关的手抄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围,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父母师长。教师要在德育课堂结束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等不同,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务,像是帮父亲洗一次脚,给母亲梳一次头,给老师递一杯水等等感恩教育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进一步增强了感恩意识。

(三)建立感恩奖励机制,参加施恩活动 施恩是感恩教育的升华,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情感认知后,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的施恩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另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好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建立起相关的感恩奖励机制,使学生可以在完成各种感恩活动后,得到一种实际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三、利用课堂时间,渗透感恩教育

对于一个充满热情与动力,对于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初期接触的课程及相关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标准。因此,教师要教好学生的第一课:感恩。而这看似简单的人生第一课,仍需教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中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本。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并不缺少关于感恩的内容,比如《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这篇文章,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文章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我”的父母爱“我”吗?父母对“我”的爱有什么表现?“我”应该怎么感谢父母?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加之教师对于整体方向的把握,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父母。通过课本可以让学生开始理解感恩,而通过课堂小活动则能让学生牢记感恩。又如在学习《我的一家》时,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后,利用余下的时间开展课堂活动,挑选部分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代表家中的“爸爸”“妈妈”“孩子”等身份,通过模仿家人一天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家人对自己深深的爱。对于扮演家人的学生,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明白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和艰辛,理解孩子在家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于扮演孩子的学生,则在其中明白付出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自己也要学会报答家人,学会感恩,不能一味地当自己世界里的“小公主”或“小王子”。通过这些课堂感恩小活动,唤醒学生对于父母、家人、自然、世界的感恩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更好的将感恩教育工作进行下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正确引导,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感恩故事短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感恩,增强感恩意识,并最终能够达到感恩的升华——施恩,使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下载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总结报告(学生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总结报告(学生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感恩教育小学生心得体会

    关于感恩教育小学生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感恩教育小学生心得体会【一】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

    小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

    小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 篇一:感恩教育演讲稿 学会感恩 珍爱生命现岔小学 张春霞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

    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

    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广大学生牢记......

    小学生感恩教育事迹材料

    传递爱心,在感恩中成长------感恩小明星事迹材料大律小学刘英姿我是大律小学六年级刘英姿,我是一个及其平凡的小学生,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自从上学以来就听老师讲,中国自古以来......

    小学生感恩教育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班会教育 授课班级: 二、二授课日期:2015年10月13 日 任课教师: 苏锦巧热爱生命 心存感恩 (一)故事引入: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兰茂一小(六)周垚人间万物皆有感恩之心。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落叶对滋养它的大树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感人的画......

    浅谈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教育要先教育学生们有感恩之情,然后才是教孩子们如何学习。感恩教育中,我们必须使家庭、社会......

    浅谈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