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结题报告
阿荣旗第一中学 喻俊强
一、选题背景
东京大学佐藤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现在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中国教育报》也载文说:“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关键所在”。从上面这两种评论就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堂教学都事关重大。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它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始终贯穿着一个非常清晰地教学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跨过去的一个坎。否则,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化为现实。因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2.事业的需要。
在第20个教师节,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著名生物教 育家,原北师大附中校长朱正威曾这样讲过:“高中生物学科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多学科中,虽只占一席之地,然而,它所承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却是全面的、艰巨的。”教育是有目的地有效地促进人发展的事业,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我们事业的需要。3.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当今的中国,“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主要依靠四大技术:即(1)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3)纳米技术(4)认知科学。其中有两大技术都和生物有关。大家知道,技术的突破,必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血友病。全世界治疗血友病,传统用献血,那么就需要500万人提供血浆。而如果用转基因奶山羊来生产,那就只需1头这种转基因羊就可满足需要。一头转基因动物就是一座天然基因药物制造厂。因此世界上把生物制药产业称为钻石产业。如果没有我们今天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不可能有明天经济的腾飞。为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4.现实的需要。
医生的成果在手术台上,袁隆平的成果在大地上,教师的成果就应在课堂上。基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我 们每一个教师不懈追求的东西,我们每一天的辛苦工作,就是要追求最“理想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力求高效的最大限度的收获(实施有效教学)。而作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讲,一生的辛勤劳作,就是要追求当最“理想的教师”。就是要做到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做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然后通过我们有效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
我想,在一所学校里,如果教师人人争当有效教师,个个实施有效教学,这所学校必定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学课堂有效教学也是现实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兴趣是最后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教学结构,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基于以上观点所产生的一种教学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把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换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和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主动建构学习知识的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我们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任务。最优化教学的基本标准是尽可能大的成效和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以获取这些成效。本课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和主体性作用,选取单位时间效率最高的途径和方 法,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课题界定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师生互动交往的活动。
从教学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教与学的方式。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就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所谓“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有成效,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能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它至少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效率,二是有效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是:
第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教学(全面发展)。第二,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教学(学会学习)。
第三,能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教学(教学相长)。能有机地实现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这样的生物教学就是有效的生物教学。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获取事实,发现规律,丰富理论,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形成典型的课例及教案,不断总结反思,积累一批学科教学结构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成为课堂结构模式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结构的水平,并通过课题实验使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具体分解为:
(1)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2)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策略的研究(4)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5)高中生物模型建构策略的研究
(6)高中生物概念图建构和应用策略的研究(7)高中生物多媒体有效应用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与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和目的都相同,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特色在于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对低效无效的教学进行诊断研究,力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给每位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不仅在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更在于形成独立的思考,主动学习、尝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 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以及新课程理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坚实先进的理论基础之上。
2.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班级及教师作跟踪研究,凸显个性特色,形成个案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设计——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目标的关系,再通过课题组集体研讨、观摩,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策略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4.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需求,以便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
5.经验总结法: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按研究内容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申报课题,成立学校课题组。(2)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3)修改实验方案,开题论证,召开学校课题开题会。2.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1)培训实验教师,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和本课题的认识。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促进的实际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培训教师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如研究方案的撰写、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如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
(2)细化管理流程,制定课题管理规定。每学期在学校制定研究计划的同时,要求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研究计划,并及时总结。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课题讲座或课题研讨。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题汇报课,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档案管理要科学、规范。
(3)探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构建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4)组织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归类整理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撰写论文、外出比赛讲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教学案例,申请结题,参加验收答辩。
七、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即“五环”教学模式(1)课前先学环节(预学案)
预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和预习(自学)提纲(题目)、自主检测等。要把学习目标、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要让多数学生在预学时能够找到切入点,然后层层递进,预学案的内容不宜过难过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制定,不同层次的班级可以有所区别,课前先学必须做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学案》要求,在课前完成预学。并限时独立完成预学案中自测题和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先学自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预学案要在课前发放,由学科长督促本组成员按时完成预学案,并负责统计出预习后所呈现出的问题。
(2)反馈、梳理环节(15分钟)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严查学生的预学案的完成情况。学科长通过组内学生互查、互批互改、错误率统计等手段总结出暴露的问题,并在课前将本小组在预学中所呈现出的疑问统计出来,交给课代表,课代表再把问题进行梳理,在上课之前及时报送到任课教师处。然后,教师要通过反馈(批改反馈、检查反馈、汇报反馈、演示反馈等),获取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信息,掌握学情。以提问的方式把所反映出的问题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知识梳理重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建构知识树(结构),做到条理清晰,思维层次分明,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不是根据老师自身的 经验和预设面面俱到。必要时,依据高考要求和学段学情做适当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课堂讲授应该首先考虑多数学生的利益,对于个别或少数学生的问题应该留在课后辅导解决)。
(3)训练巩固环节(10分钟)
当堂训练题要严格控制题量,保证质量,不得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要当堂发放,不得超过最高限量。
当堂训练一是评价。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巩固。引导学生强化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三是实践。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堂训练时学生要限时、独立完成,不看书、不讨论。教师必须巡视教室,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纠正学生的违规行为。
(4)互动研讨环节(15分钟)
解决问题,即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教师讲解归纳,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暴露和提出的问题。包括合作学习(兵教兵)、教师点拨指导。教师把当堂训练题的答案公布给学生,各小组核对完答案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互帮互教(好生教差生)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防止两极分化,而且要节约时间集中精力,教师重点讲授学生生成的问题,即:解决学生小组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生成的问 题,做到三不讲,即学生自己看书能学会的、学生自己不会但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基于现学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特点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超出最近发展区),老师不讲。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讲该讲的内容,把该讲的内容讲好、讲透。坚持做到先学后教,学生先学、先思,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以学定教,以提高课堂效率。
(5)拓展提升环节(作业)
严格控制题量,内容可以是课后习题(可在试卷上直接显示页码题号),因班而异,分层次完成,保证质量,及时批改反馈。根据高中的特点,必须布置适量的课后拓展练习,既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广泛采用了合理、有效的“五环”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通过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观念,使得教师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思想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知活动,又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认识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在构建课堂教 学结构的实践中,要潜心研究教法、学法,使教与学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共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命的张力。
(四)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听、互教、互学、观摩研究等活动,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期间喻俊强老师被评为2012年度旗级“优秀教师”,丁长丽老师被授予市级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称号。同时多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和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孙福山老师在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于丙臣老师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喻俊强老师获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张 丽老师获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近三年就有7篇论文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各级奖励。
喻俊强老师的论文《高中生物学法指导》在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主办的《课程教育研究》中发表。发表日期2013年10月,杂志刊号ISSN2095-3089,CN15-1362/G4,获一等奖。
张丽老师的论文《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在《新课程》杂志中发表。发表日期2013年11月,ISSN1673-2162,CN14-1324/G4,获一等奖。于丙臣老师的论文《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法的应用》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华章》中发表。发表日期2014年8月,杂志刊号ISSN1009-5489,CN22-1282/I,获一等奖。
刘杰老师的论文《在生物教学中对比法的应用》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丁长丽老师的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青年教师教案设计大赛中,获生物科一等奖。
丁长丽老师的论文《生物课教学中的素质培养》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叁等奖。
于丙臣老师的论文《浅谈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若干认识》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八、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1.基本结论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是可行的,其效果是明显的,其教学流程和评价是较科学合理的,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理念。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性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通过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 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实现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2.问题思考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仍需探讨的问题。如班内学生层次不齐,探究知识的能力差别很大,教学过程的控制难度较大;探究性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探究,而且耗时多,这与教学计划的完成产生矛盾;与生物探究性学习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尚未开始,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第二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
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吃透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听一位老师上的“同底数幂乘法”,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进行计算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设想当时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 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三、正确处理问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 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低效的、重复的提问,以问代讲的形成满堂问现象还经常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的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地小组合作必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二是小组成员中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参与面广;三是合作效果的延展性明显。学生能从合作中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提升思维等这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分式方程的应用》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读题,二是写出算式,三是说出解题思路。四是作出评价。在反馈过程中,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如:“你的思维真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真不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增添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从而激发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当然,偶尔的批评错误,及时纠正也是应该的。
(四)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的有效性。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把从书本上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时,肯定会产生一些疑问,从而把数学学习从书本拓展到了生活中。如:利润问题,上网收费问题,联系身边的例子给学生讲课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讲解灌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综上所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第三篇: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1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探讨
阿依努尔·努尔提也夫(新疆实验中学)
[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摘要] :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笔者认为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措施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将在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要注意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干讲”理念。生物教材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涉及一些实验教学。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设备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步骤等相关知识点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也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讲授“微生物的培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做大肠杆菌的实验,让学生培养微生物,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社 会的发展,很多先进设备走入了学校,多媒体设备就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它给教学带来的各种便利。生物教学会涉及一些很抽象的反应过程或者概念等知识点,如果单靠老师授课,很难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比如,在讲解“染色体”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DNA和遗传基因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把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
新课标明确要求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生物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老师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发现生物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高浓度溶液中细胞会缩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在盐碱地上种庄稼,但是长不好,于是对它进行施肥,可是庄稼非但没有长好反而烧苗了”这个例子来进行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一)发挥信息手段演示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属于抽象的微观范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些过程较长的生物现象,课堂之内也难以演示。这样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变微观现象为直观演示,变长期变化为节点展示,给予生物课堂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理解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以及复制等微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其结构以及复制规律,让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二)发挥自主模式促进功能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提高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重点引导提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结合生物群落演示图设计了一组探究题:①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②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③相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④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⑤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发挥了自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发挥当堂检测反馈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笔者在教学最后环节留有一小段时间进行检测,以事先印制的难点要点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及时、准确地对教学成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调整教学方向与措施,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1、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以往对生产实践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常见的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有哪些?如何加强其顶端优势?(2)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有关的各个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运用引导探索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发现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发现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问:“治疗该病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的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综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有效备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语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愿望和有效评价等方面的有机整体,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 [J].教育界,2015(15).2.董斌.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6(2).作者通讯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延安路65号:新疆实验中学:阿依努尔·努尔提也夫 老师(收)
邮政编码:830001 4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体现在:效率高、效果好、效益佳。
1、效率
2、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效度的评价。
学生应获得什么?这节课获得了什么?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高度没有(知识、技能等)?
3、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师生从中获得收益吗?)。
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要实现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以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条件,通过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有效教与学的目的。
三、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
1、教学观念陈旧、保守
①、强调教师为主,忽略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角色)。②、过重强调教授法或习惯了教授法,而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③、不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不尊重学生(把课上完了事)
2、课堂氛围不好(或者说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不好)①、师生关系不够好。
由于诸多原因,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适应应试教育,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加之教学目标的偏差(分数是练出来的、反复机械训练、作业又多又难„„),“熟能生巧”逐渐变成了“熟能生厌”,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长期下去,轻则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重则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抗心理„„(由于教师批评学生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等过于严厉或“恨铁不成钢”,或语言、行为有伤斥学生自尊等行为而引起),学生心理难以接受,师生心灵不相融,关系恶化。
②、班风不正,学风不浓。
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纪律差,课堂失控,“伪学习”状态严重。
3、教法、学法单一,教学装备差。老是那一套:看书、听讲、做作业。
4、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问题。
凡是教师责任感强,所任教班级学风浓,班风正。学生受益非浅。⑵、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跟不上时代节奏,职业化替代了专业化。①、学习过少。因班级人数多,本身工作量较大,作业批改量大,学习时间太少。
②、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待提升。
如:语言不生动、气质欠佳、无影响和感染力。讲话无节奏感,没有趣味,不会微笑,关注学生太少(特别是现在好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班上),板书潦草,字迹不规范,生理、心理知识浅薄。③、没有认真备课:有的教师不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方案、教案照抄,既无学法指导,也无活动设计体验。有的甚至这节课究竟让学生学什么?该教什么?都“模模糊糊”,还说得上什么知识点、生长点、增长点?也就是说,教师在用教材教学方面驾驭教材能力较差。“胸中无数”,怎么能上好课呢?既无趣也无味,长年累月,形成学生厌学情绪。
⑶、师生互动不强。
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
四、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教授对“有效教学”在理论上提出了诸多高见,笔者学了、听了受益匪浅,现将“有效教学”理论下移到教育教学最基层——课堂(小学数学)进行探索,因课堂是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在课堂教学有效、无效上。课堂教学有效性越高,学生的学习生命活力越旺,学生的生命动力越激昂,学生的受益越多,或者说终身受益。故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提出 “五活” 拙见。
㈠、把教材盘“活”——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本中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写或画在书本上的“死”的资源。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是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化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想方设法把“死水”净化为“活水”、“甜水”,这就需要教师把教材盘“活”,为有效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1、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
①、目标 ②、重难点 ③、知识点
2、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内涵、外延、纵横联系)。
①、熟知学生的起点、认知结构。
②、新知“生长点”(特别是新旧知识联结点)。③、新知“增长点”(巩固应用,深化新知)。
3、灵活处理教材的度,内容要适切。
①、了解学生学习新知必备的认知基础。
②、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新知、人数、内容及程度。③、哪些内容学生自学能学会或极个别人已学会,哪些问题需要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索?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或引导讲解?
④、通过哪些练习可深化教学内容(增长点),深化到什么程度?
⑤、教学知识准确无误。
⑥、面向全体学生:狠抓中间“大头”,决不放弃“两小头”。⑦、丰富教材内涵,力求有所创新。
4、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①、设计开放性的习题和开放性的实践活动。
②、充分考虑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③、灵活处理学生课堂学习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5、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
教案设计要做体现“一个重点”、“两为主”、“三找准”、“四适度”、“五设计”。
①、一个重点:三维目标为重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②、两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③、三找准:找准起点、找准知识点、找准生长点。④、四适度:进度适度(点)深度适度(纵深)
广度适度(面)密度适度(节奏)
⑤、五设计:教案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教具学具设计。
㈡、把课堂搞活——有效课堂教学的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心理期待(好表现)、心理安全(不怕犯错、能宽容)、心理自由(想说什么就说)、心理满足(体验成功乐趣)的特征。“做为高级智慧生物,人生下来就有着自我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内在动力,而一个人能否得到最佳发展,则在于其潜能是否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下加以发掘和提升”。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学习和人文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使之想学、爱学、乐学。
1、创设生动有效的活跃的学习气氛。
如:开讲时采用——有趣的游戏,生动好奇的故事或奇特的活动,把学生的无形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想学。
2、创建民主、平等、自尊、互敬、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学生要喜欢老师。纪大海教授说:学生喜欢老师就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喜欢就是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一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要赢得学生的欢迎,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优雅的气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的品质,广阔、宽容的大气,平等民主的作风,勇敢坚强的性格,严谨治学的风格,渊博的知识,丰富有趣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法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领学生,你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爱戴。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烈辩论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友爱的关系,促进感情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自然地对学生唤醒、激励和鼓舞。
3、创设开放型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独立自主学习地有效活动。开放课堂上的时间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教师必须努力创新。
⑴、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体现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度)。①、参与的广度:指在班级中有多少学生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在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或回答问题,有多少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探究„„多少人参加主动学习。人人参与为最好。
②、参与的深度:主要反映在探究问题、探究活动的质量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层面高度,知识的内涵或外延上。
③、参与的自觉程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面要大。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凸现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⑵、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
⑶、把做的过程交给学生(实践、操作、体验)。⑷、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⑸、把评的义务赋于学生(自评自议、互评互议)。㈢、把教法学法用活——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定教、学路优先、学法优先、少教多学”的原则,采取“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以学施教、以学评教”的方法,把课堂转化为“学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1、选择合适的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选择适应学生主动学习,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重在难点、质疑处点拨和诱导。
2、放手让学生自学。凡是自己能学懂的让学生自己学或互相讨论学,探讨式学习,学生能自己思考绝不包办,学生能自己归纳、概括、总结出来的结论、规律教师绝不代替。
3、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巧用错例资源。
5、逐步消除“伪学习”状态。
㈣、把思维激活——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始终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穿针引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力、想象力、审美力、判断力、创造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核心问题就是要激活学生思维,使之思路交锋、思维碰撞、思想升华。
1、创设好教学情景,诱发思维热情。
2、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思考的深度。如: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为什么体积单位用“立方”,面积单位用“平方”?
为什么面积单位是100进制,体积单位是1000进制?
古人为什么把学生学习的地方叫“学堂”? “学生”的内涵是什么?
3、倡导学生质疑问难,自问自答,自己探索,大胆猜想、尝试。
如:学生学习《圆锥体体积》,教师演示“同底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有着3倍和 ”的关系”,生问:①、不同底同高呢?②、同底不同高的呢?会一样吗?引发探究的欲望。
4、设计开放型的习题,多元思考问题。
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式等。
5、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求异、创新思维)。捕捉创新思维的火花。
6、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扩大思维的空间。㈤、把数学问题做活——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做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进行研究,发现其规律和知识后运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学数学的目的和归属。如:“曹冲称象”,用了数学中的分解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古人制地图,运用了比例和比例尺的知识。
现代高科技领域里都运用了很多数学原理,如宇宙飞船上天,军事领域里的导弹、氢弹、原子弹的制造和准确发射等。把数学知识活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数学教材中特意编排了“解决问题”章节,就是把数学问题做活。
第五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冯
金
香
祁县王村中学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祁县王村中学 冯金香
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需要的是能听说读写、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格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具有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为此,近几年来我特别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供了课堂效率。
一、优化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作为教师要“三带进课堂”,即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把尊敬的话语送给每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个学生,用真诚去浇灌学生的个性,使个性在课学时 上得以张扬,用受心去呵护学生的天性,使天性在课堂上得以释放,用智慧去开启学生的灵性,使屡性在课堂上得以还原,用热爱和尊敬学生的行为,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强调一是要依据课标要求,紧贴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规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向中。第二、切实抓好“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四环节,对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要求。第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合作,将集体智慧达到最大化,这是优化过程的主旨。第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应该全面 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话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三、优化教学方法
(一)、注重四个结合
1、活动课与作文课相结合,走出写作文“怕”的困境。
针对学生发愁作文的普遍现象,我大胆开设了活动课,人所皆知,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具体的材料学生就会胡编乱造,导致作文失真失实。开高活动课,不仅丰富了写人素材,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成语接龙比赛”活泼而激烈。“我当啄木鸟,纠正错别字”比赛新颖别致,学生欢呼雀跃。“我们当小记者”活动有趣而热烈,每搞一次活动,速写作文。实践证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具体生动形象。
2、课文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打破阅读量“少”的瓶颈。老舍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会出口成章”。初中学生知识面窄,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他经常筛选典型阅读题、好文章,让学生欣赏领悟。教给他们如何整体感知文章。同时要求大量地读一些名著,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通过系统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显著提高了。张艺杰是出了名的偏科生,连续两次语文不及格,然而经过训练后,成绩直线上升,中考取得了108分的好成绩。高燕、常桂敏两大文豪,每次考试总会捧回年级第一的桂冠。有时四大阅读题竟一分不丢。
3、激活兴趣与开发思维相结合,改变教语文“死”的陈规。为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大胆开设了每周一次的素质水平测试。我精心筛选有创意的中考佳题。为实基础加一些基础题,如写带龙字的成语,写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一单位拟广告词,脑筋急转弯„„学生感到新鲜,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开发了学生思维。
4、课文内容与板书设计相结合,转变学语文“苦”的感受 我的板书标新立异,耐 人寻味。既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历次公开课我的板书设计都会别出心裁,受到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例如:《春》、《海燕》、《七颗钻石》、《小石潭记》、《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课文的板书的确让学生收益匪浅。
(二)倡导五种课型
1、朗读达标课。关于语文课的性质,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课应该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可纵观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对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读”的环节比较薄弱,已远远不能适应语文素质教育的训练。“达标”的要求是发音准确、不漏、不加、不错、不重读、句读分明、声音高低轻重缓急符合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人人过关,朗读达标。这样,出现了早读时间,书声朗朗;有的同学在课外,在家里,也面对墙壁,摇头晃脑,大声朗读,争取早日达标的可喜现象。实践证明,有效的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增强语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激发感情,提高鉴赏水平。
2、背诵竞赛课。我根据初中生上进心强,好胜心迫切,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经常上背诵竞赛课。课文中有不少要求学生背诵的名篇、警句、精彩片段,为使学生不至于死记硬背而感到枯燥乏味,我花费不少时间把这些内容以问答题的形式精心设计成抽签题,写在投影片上,每学期集中两节课进行抽签背诵竞赛,人人是参赛者,个个又都是评委。另外,我们还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搞限时背诵词语活动,看谁在五分钟背的词语最多、最准确。采用这种竞赛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参与,不甘示弱,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气氛?
3、阅读积累课。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订阅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语文报刊杂志,如《语文报》、《作文周刊》、《青少年日记》、《作文成功之路》、《中学生阅读》等,集中在早读、晚自习时进行阅读,并每周抽出两节课到阅览室上阅览课,要求学生分类整理课外阅读资料,同时可作简要的评注,搜集材料。同时,把自己搜集的精彩语句、片段登在后面“报刊摘抄园地”上,向全班同学推荐,资源共享。为写作积累材料,并在期末组织了文学知识竞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限时作文课。每次作文课,我事先不通知,一上课布置作文,然后限时写作,最长不超过四十分钟。学生写好后举手报名,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名次、姓名、所用时间,共写字数。不少同学二十分钟左右便能完成五六百字的一篇文章。四十分钟,全班基本完成。然后用铅笔自改,同桌互改,全班交流、评议。收回后,教师再检查,写评语、打分。学
生一篇作文经过几道手续,好些同学的文章自改锦上添花,互改如虎添翼。这样,一改昔日“作文课外作篇篇有抄袭”的不良风气,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又把竞争意识引进了课堂,训练了学生快速书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角色转换课。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努力使小课堂既成为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更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阵地。学生固然是教学对象,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理应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为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主体价值的充分体现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他们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一些自读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登台讲课。这种方法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如高燕同学在讲《答记者问》一课时,现场组织答记者活动,同学们手拿自制的话筒一问一答,极为精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从小羡慕教师这一职业,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的心情多么激动啊!感谢老师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卢宇同学用自己讲课的亲身感受写的《今天我来当老师》作文获得长城杯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
另外,每天一上语文课,用三二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发布一则新闻,大到国际国内时事,小则学校班内消息。一名同学讲成语,说出成语典故、含义等。按座位一条龙顺序,全班轮完一次,进行成语接力赛(词头接词尾),并选出成语接力赛领先者和最佳新闻发布者。这样,使同学们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的习惯,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和说话的能力。在期末全年成语知识大赛中,我班名列前茅。
四、优化评价体制
改变以往唯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既关注终结性评价,又关注过程性评价。为此我在全县率先建立了学生成长袋,强化了过程评价。实践证明:我们 “三表两卡 ”的评价法,能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学生个性,还原学生天性,激活学生灵性。163班王慧妮是小学出了名的捣蛋鬼,初一刚入校第二天就打架,后以闹事,打群架,逃学上网吧,去必沟。自从建立成长袋后,-5-
我抓住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评价,短时间内她变得判若两人了,在最近的队列队形比赛中荣获最侍指挥员奖,我班也以很大的优势荣获冠军。实践证明、用激励和赞赏的方法使学生永远都能看到光明、看到前途。尤其是在学生出现错误、缺点的时候,也能让他看到曙光。赏识教育给我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到一个活动、一节课,小到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彰显着赏识的精神,使众多的学生从赞许的目光和鼓励声中自信地走出阴霾,五、优化育人环境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要想让学生健康发展必须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因此,我的家长会不是告状、批评。而是给家长讲解育人经验,通过学习家长真正懂得了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