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上海市静安区陈鹤琴小学学习工作总1
赴上海市静安区陈鹤琴小学学习工作总结
雨山区南山小学—赵昌勇
2007年4月,本人经区、市教育局委派到上海市静安区参加为期二个月的学习培训活动。回顾这二个月以来,可以说过得既轻松又忙碌。“说轻松”是因为学校没有给我们安排具体的工作,“说忙碌”是因为自己时刻不敢忘记领导、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作为一名普通校长,我深知能亲自到发达地区去体会,去生活,去学习,应该是值得高兴和珍惜的事情。但同时,我也深知重任在肩,所以丝毫不敢懈怠。现在回想起这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过程,应该说是感触颇深,受益非浅的,自我感觉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走进上海市陈鹤琴小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校园文化。
一、陈鹤琴小学的校风校貌
陈鹤琴小学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和威海路交汇处,地处上海市市中心。学校于2005年10月27日正式命名创立,她是在原延安中路小学的基础上筹建的,是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老校,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她是静安区实践精品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学校占地面积4079平方米,建筑面积4632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和综合大楼各一幢,设有电脑房、语音室、多媒体电化室、音乐室、舞蹈房、多功能厅、乒乓馆、图书室、音像资料视听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室内教学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并配备了闭路电视网,班班都有电脑、投影仪。校内有篮球场、足球场及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校园绿化环绕,独具匠心,环境幽雅,有楼顶花园,室外垂吊,假山喷池、绿荫走廊。所有的布置都非常精致,有灵气,让你一走进校园,就会被学校洁净、幽雅的环境所吸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被熏陶……
走近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素质“高”,上课“实”,教研活动“真”,教师“累”!
二、团结扎实高效的领导班子
学校的领导班子是由一个校长、一个书记、一个工会主席和下面的几个主任组成。学校非常重视层级化管理,做到责、权、利明确,做到学校组织系统中各个环节分工合作,相互联系,协调配合,非常重视发挥学校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这里,无论是校长还是中层干部都是学科教学上的骨干,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他们的理念里,领导尤其是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且永远是一个好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汲取鲜活的教育思想,才能理解教师,了解实践,才能做教师的教师,拥有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发言权和指挥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的办学思想,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的措施和制度,形成了扎实高效率的管理制度,并且尊重、信任、理解广大教师和学生,善于接受来自教师、学生的建议和监督,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了高效、有序、协作的工作氛围,逐步走出了一条“精品”之路。第一,精细校园环境文化管理,使校园更加美丽和谐。
校园环境文化管理是学校的大管理,它涉及的内容有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环境卫生,教师办公室环境,校园文明用语,校舍、礼堂、厕所卫生,后勤节水节电,校园门卫安全等。学校对这些工作都是责任到人,每天都有护导人员以及专职人员、文明监督岗示范员进行检查和督促。在检查督促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护导人员马上给予帮教,绝不流于形式,扣分了事。
记得在一次“开心早锻炼”后,教师在操场做操时,学生候场秩序有点不好。值班体育老师马上在学生进场前点出了不足,进行了说教。升旗、做操结束后,没有马上散场,而是又重新候场一次,直到学生表现出色为止。我不竟困惑,说教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进行候场训练,这不影响第一节课吗?值周体育老师说,候场不好,说明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要加强。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是“活教育”。学生是发展的,是可塑的,错过这次机会,学生的心中会留下什么呢?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点点滴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学校校风才能形成,才能永葆青春风采。虽然耽误了第一节课时间,但我们得到的却更多,更有价值,有意义。得与失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每当学生到学校的音乐室、电脑室、科常室(三楼、四楼)上课时,只要学生上楼梯声音大点,课任老师就会及时提醒:脚步放轻点,说话声音小点,不要影响老师们办公。而且课间每个楼梯口都有示范员站岗,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文明礼仪,而且坚持不懈。抓住细节,适时教育,细节就是美丽的,学校的文明礼仪之花就会在这点点滴滴滋润中绽放。
在精细校园环境管理中,曾校长说,学校把办公室、教室环境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抓。学校先确定办公室、教室建设总体目标,由教师、班主任自主组合选择项目,然后制定实施方案,最后由校务会研究决定。方案决定后,再由教师、班主任实施,验收合格后,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这样一个互动过程中,教师、学生就会更加珍惜办公室、教室环境,努力营造办公、教室文化,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不断增强。每学期开展“温馨办公室”、“温馨教室”评比。曾校长说,我们的师生从早上7:30分到下午4:30分一直都生活、学习在教室、办公室里,只有把它们建设得舒适、温馨,像家一样,师生学习、生活才感到愉悦,工作学习起来才更有效。
曾校长说,只有把这些工作做细了,做实了,积淀的文化才能不断传承、发展,才能使校园显得更有序,更文明,更和谐。
第二,精细考核制度管理,使考核更规范科学实效。
要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成效,必须建立精细的考核制度。陈鹤琴小学依据《教育法》及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精神,编制了《陈鹤琴小学章程》,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规范。尤为突出的是《陈鹤琴小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此方案定于2002年,本着按劳分配,兼顾要素,效率优先,重实绩,重贡献;向骨干教师、关键岗位、一线教师倾斜;工资随岗位定,岗变薪变的分配原则,建立了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其改革方案在教育局宏观政策调控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而且体现在各个管理层面,非常具体细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其方案的制定遵循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原则,使该考核制度更科学民主合理,更实际有效。(做“蛋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神及时修改此方案,并于2005年5月增补了关于增加分配的补充方案。
实践证明,此方案的制定和运行杜绝了学校吃“大锅饭”的现象,学校人浮于事的现象不存在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每位教职工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竞聘适合自己的岗位,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可竞聘教工岗位,或者作下岗处理,可进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人才市场,等待二次分配。只要有能力,可以竞聘多个岗位。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光体现了物质上的奖励,更主要的是人生的价值得到肯定。例如,学校有一位男体育教师,今年已经50岁了,但他能力非常强,他不但带19节音乐课,还带篮球、田径、射击、鼓号等训练课,工作量是平常老师的一倍多。还有一位科研室主任,他除了负责全校的教科研以外,还带了19节音乐课,对外宣传、外勤他都承担下来,工作有条不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高效工作着,学校呈现出一支能征善战、吃苦耐劳、勤于学习的教职工队伍。
第三,精细层级化管理,使工作责任到人,效率更高。
学校不论大小,但都“五脏俱全”。要想这个大家庭运作正常高效,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五脏六腑”的作用。只有这些“零部件”勤勤恳恳,各司其职,才能使这个大家庭健康、兴旺、发达。推而广之,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必须重视层级化管理,做到责、权、利明确,做到学校组织系统中各个环节分工合作,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学校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获得佳绩。那么如何实现层级化管理?首先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校长工作能力再强,但“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既然把别人放在中层干部的位置上,就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让下属在各部门独立地创造性地做工作。当然授权时要将责任和权力一起交给下属。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力,不利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则可能使下属不恰当地滥用权力。曾校长说,授予下属权力,不要造成统而不放,不要在授权过程中总是担心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每一个过程、每一环节进行干涉,导致给下属的授权不能达到完全的授权。这样被授予权力的人只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全程的决策人,这样就只会给下属推卸责任留下了借口,降低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曾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下属带着问题(包袱)向你请示时,你是将包袱留下,还是提出建设性意见,让下属再思考、再创造?两种截然不同是做法,将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但是对中层干部的授权要通过监督和反馈实现对其调控,“到位”但不“越位”。授权不是弃权,为保证下属能及时完成任务,校长在授权过程中必须确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决策范围等,并对被授权者的工作不断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信息,或要求被授权者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吸取教训,在方式方法上宜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第四,精细人本化管理,使学校更和谐发展。
情感是一种态度体验,对人有感染和调节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励人们进行创造性探索和大胆独创。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管理者应该在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理解、信任、鼓励老师,从而引起教职工的情感共鸣,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以人为本,刚柔并济。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不是无原则的情感投入和一味的妥协和让步,而是遵循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需要有刚性原则。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离开学校制度,学校的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海市陈鹤琴小学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非常详实,尤其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这些方案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精神的指引下,学校通过民管小组、教代会讨论研究决定,最后形成的。这样全体教师都明确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学校鼓励和提倡什么,反对甚至禁止什么,怎样做才能获得学校的肯定的奖励。同时,公开、公平的规章制度使每位领导成员和每位教师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能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作用。
其次,在执行制度的同时还应该有柔性的管理,注意到教师的情感。比如,每天早晨“开心30分钟早锻炼”要求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必须到场参与,如果值日护导老师发现某位班主任或课任老师不在场,先会及时提醒他。只要他马上到场,不影响活动正常开展,不出安全事故,一般都不予批评和考核。事实证明这种“友情提醒”形式易于为教师接受,可以使教师在感动中接受领导建议,改变自己。
再者,把握因人因异,因事而异,解决问题,给予帮助的原则。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有偶尔生病的,有因家庭事情需要处理的,还有因孩子太小,一时没人照顾的,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都尽可能地给教师以人性化的关怀。一般看来,教师带病上课是一种高尚行为。可有的病本来休息半天、一天就好了,由于坚持上课而使病情加重,甚至住进了医院。所以学校领导一旦发现教师有病,立即劝其就医或回家休息。曾校长说,健康是“1”,婚姻、家庭、事业、金钱等都是“0”,失去了“1”,其它永远是“0”。对家里孩子小的教师,在安排工作时予以适当照顾,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前提下,到校时间可以推迟,甚至可提前下班;生活中一时遇到困难,学校工会便及时予以关心和照顾,帮助共渡过难关。事实证明,学校及时解决教师的个人生活困难问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热心拥护,换来的是全体教师工作上的极大热情,踏踏实实,无怨无悔!
(二)、以人为本,情感激励。
首先,注重方式,多与教师进行交流。经常看到曾校长与教师在会议室交谈。带着疑问我问曾校长,为什么不在办公室交谈?她说,在会议室与老师交谈,教师没有心理压力,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会拉近,老师就会敞开心扉,会对你多一份信任,交谈会很顺畅、和谐,往往事半功倍。
其次,给予教师适当的激励和表扬。任何人都需要激励,需要被别人承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在批评与表扬之间,要注重对教师进行表扬。因为表扬往往调动的是人的积极情感。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称赞的动作,都会给教师带来工作上的动力和心理上的愉悦。在谈到表扬方式时,曾校长说,以小范围内的表扬为宜,主要方式有谈心、聊天。可以当着教师本人的面,可以当着教师父母或者朋友来访时,一定要找机会与他们聊天,在“不经意中”谈起他们的优点,如“你这个朋友真有才能,在我们学校可是个顶梁柱”,“他对工作相当负责”,“他的人缘很好,工作很出色”等。这些话通过教师父母或朋友传到其耳中时,他会更加觉得你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会对你产生认同感,会通过努力的工作来感谢你。
对于公开的表扬一般是在会上点到为止,主要是让全体老师知道是为什么事表扬谁的,表扬的目的是什么就可以了,不然会引起其他教师对他的排斥,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注重情感的积极因素,就会赢得教师的尊重和喜爱,不但可以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密切学校干群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一剂良方。
三、敬业爱岗、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
1、教师“累”
这里的教师从早上7:00钟开始一直工作到下午4:00钟,有时开展教科研活动还要加班加点,5点左右是正常现象,他们工作有章法,有激情,有信心,张弛有度,忙而有序。让我感慨万千的是有的老师离学校很远,坐公交车要花1个半小时左右。中午,老师们从不午休,要么改作业,要么抓紧为后进生辅导。曾听一位教师说:“成绩越差的学生人气越旺,每个教师都抢着为他们补课,连补课都要预约,否则肯定轮不到你。”同时学校专门成立了“爱心班”,专门为“学困生”辅导语、数、英,补缺补差。而且在这个学校里,每一位老师不管任教什么学科,都是这样尽心尽职的。没有主次之分,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如果说,老师这样累一年要拿多少薪水呢?他们的收入绝对比我们高,但和当地的消费水平比,他们相对比我们收入还要低。(举例:最高收入5000元,房价17000,占29.4%;最高收入2500元,房价3000元,占83.3%)
2、教研活动“真”
在区教育学院、教研室的帮扶下,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有“862”听课、评课工程(教育局准备862节优质课例,要求老师每学年至少观课10节,以教研组为单位,其中至少有4节要有反思、交流),“一对一”对话式培训工程(指教育局或者教育学院专家与学校普通教师共同备课、上课,三年内所有的老师都要轮训一次),校本研训一体化工程(大多以专家与普通教师共同研究的成果为课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教师执教、老师评课、集体反思、专家组织学习),有为骨干教师、校长搭建的名师名校长带教工程等等。除了这些常规教研活动外,学校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任务,有陈鹤琴教育研究学会的“乐学杯”研讨任务,有“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音乐”二期课改下新模式研讨任务,在这些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展示着陈鹤琴小学的风采。
3、上课“实”
在挂职期间,一共听了33节课,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信息技术、科常、体育、心理健康、品德与社会、美术、家校互动等12门学科。总体感觉,语文学科非常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空城计》;数学学科注重质疑问难、注重合作探究,如《掷数点块》;音乐学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在老师的调动和感染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陈婷老师是静安区音乐学科带头人,课堂上她表情丰富,举手投足都富有感染性,听她的课可以说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获得心灵的洗礼!如(教学实况);心理健康教育课非常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注重三理(生理、心理、伦理)整合,对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非常有效。如《处理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一课,老师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现场表演、歌曲欣赏等形式,让同学体会语言带给人的感受,意识自己对语言理解方式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在交往中尊重他人,关注他人感受的意识,学习用巧妙的方式应对,并做到宽容和大度的美德。其它学科也都上得非常扎实,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激活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素质“高”
有人说:“有了好领导,就有一所好学校”。也许正是这些领导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的行为感染着教师们。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优秀,治学严谨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小学高级教师。市名师培养对象一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近年来,获得全国、市、区各奖项和荣誉的教师21名。
这么高的素质队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地教育教学实践中打磨出来了。一位吴老师是这样说的:课题研究,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就像是磨刀石,在打磨我们,让我们熠熠生辉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过程的艰难,可以说:痛,并快乐着。下面我就结合在上海学习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精神支柱。教师的职业精神最根本的应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体现这种职业精神的职业道德就是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把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和成就。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很难成为称职的教师的,而一个对学生缺乏爱心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只有在心中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真正了解学生并善于与学生交流,既能引导学生,又能与学生共同前进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与时代同行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首要的和基础性的要求,这种素质的养成不仅是靠书本和讲授获得的,而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交流中逐步养成和提升的。
我们要以制度评估等机制,推动《中小学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落实,推动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开展“师德风范”的争创活动和师德建设论坛活动,以点带面,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师德水平,使师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呈现方式:制订师德专题,开展论坛;评比“师德风范”标兵;每月德育随笔;师生、家长问卷调查;传统活动“爱生节”系列活动。
(二)、把读书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丰富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一定意义上说,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
为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精神食粮,使教师保持必有的理性和深度,学校每年至少要投资1万余元征订了各种教育报刊杂志,要逐步建立教师专业素养书架。
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比如可以读:《爱心与教育》、《不做教书匠》、《你在为谁工作》、《做最好的教师》等书籍。这些书籍都是由图书管理员提供经校长审核把关后下发到年级组,并要求老师读完后要写出读后感。学校开展活动,除发奖金外还可以发给教师优秀书籍,如《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没有孩子是差生》等。同时,学校可以让教师自己购买书籍,看完后放到学校图书室,同时上交读书笔记,购书的费用由学校报销。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思想也会越来越先进。■呈现方式:读后感文本。
(三)、把“校本研训”一体化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校本研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和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基本含义是:以校为本,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校本研训”的实施包括: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与方式的确定等,培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培训的归宿。“校本研训”是教师在职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培训模式,首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可以直接指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过程,能较迅速地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效益,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工作质量。再次可以促进教师教学风格与特色的形成。
在“校本研训”中,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树立新的培训观。要转变长期以来把学校只当成学生发展的场所,随着教育从单向度知识传递到多向度文化融合的变革,要把学校看成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要改变把教师培训看成上级领导部门和培训机构的事。校长要成为“校本研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及成长规律的基本理论,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学术交流关系,最终使学校自身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组织,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开发教师的潜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的保障。教师要变被动接受培训为积极参与培训,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体会生活的意义和生存价值,并通过校本培训逐步形成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实施“校本研训”的过程中,要摸清本校教师的素质能力状况,以确定全校性的主要问题所在,落实学校中每个教师发展的培训计划。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习惯、研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手段的养成。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自学与讲座相结合,自我钻研与拜师学艺相结合,专题研究与学校教学相结合。要在校外专家的参与下逐步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制定详细的包括集体备课、听课、研讨的步骤与要求;建立科研奖励制度;建立校本研究基地,以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具体做法:
1、自我反思:
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什么是反思?反思是教师作为一个“他者”,不断地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是的,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思考和研究,是“校本研训”活动的起点,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通过反省、思考,找出问题,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为什么要反思呢?从一个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来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的缄默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尤其要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科学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此外,教师还应经常记录对自己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为反思专业发展历程提供基本的原始素材,为能够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基础。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如撰写教学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有远见的学校管理者,他们认为与其检查教师课前的教案,不如检查课后的教学反思,因为它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而获得的;其次就是做“观课记录”,并在记录后作适当点评。“观课”任务完成后,选择印象最深的或最有借鉴的或最值得反思的一节课,撰写一篇评课案例。
■呈现方式:听课记录以及评课案例。
2、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训”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获得双赢,其特点是互动,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1)教研组研修: 各备课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及本组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校特色,有针对性的选择2-3节课进行集中观课、评课,共同反思。
[根据学校学生现状,选择一节有代表性的课---共同观摩---结合新课程标准评课---共同备课(力求同一教材)---研讨展示---比较反思---自主发展-----反思总结,不断提升]
即各备课组、教研组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选择一节有代表性的课,组内先进行备课,并在课堂中实施,课后进行比较式反思,改进我们的课堂。如有条件可以往复几次,深入研究。(2)师徒结对:
当今网络时代,教师获取信息有非常广泛而便捷的渠道,而缺少的就是有理论、经验指导的实践,因此把静态培训变为动态培训,做到与时俱进,对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优势教师群体中选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互帮互学对子,并提出帮扶的措施和检验考核的要求。每学期组织两次以上的集体活动,重点研究新课程下如何科学处理教材。同时充分结合利用好“862”培训、“一对一对话式培训”观课、评课的示范作用,师徒共同进行观摩研讨提高。第一次可为师徒登台展示,第二次为经验交流会。(3)专题研讨会
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辩论中增长才干,在辩论中达成共识,加强交流合作。可以举办 “新课程伴我成长”、“自主与合作学习”等教师论坛。组织名师、新秀交流,以全新的理念、丰富实践经验为主题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平台。同时增强了教职工全员参与意识,培养了一大批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秀人才。
■呈现方式:相关记录、教案等文本,部分活动的影像资料。
3、专家引领:
学校根据教师的内需,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组织教师集中观看2-3节的观摩课,并请专家进行点评,或组织一些有质量、有针对性的专家辅导报告,或请专家深入课堂,因为“校本研训”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但研究水平的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呈现方式:讲座的部分影像资料等。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不懈奋斗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过程。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亲近学生,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有多大。
四、文明健康勤奋刻苦的学生
学校的学生一个个体魄健美,阳光开朗,文明礼貌,勤奋好学,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极强,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在以“大容量、快节奏”为特点的课堂里,所有学生端坐静听,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纪律相当好,而且人手一本笔记,随时记下课堂的重点知识,尤其是教师扩充进来的课外知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学生的学习毅力非常强,从一进校园便开始一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活动,但即便是下午的课,他们都是个个精力充沛,认真投入,你根本就看不到有上课睡觉或是做别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学生。在这里,我第一次发现当教师虽然很辛苦却是这么快乐的事情,因为教学不再是“一厢情愿”的事,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努力的行为。我深刻体会到这样的教学生活才是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从最终而言,并不取决于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学生“学得怎样”!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他们都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见到老师总会热情地问好,对于老师的辛勤付出总是很感激。(关于“打招呼”,学校花了3年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我发现老师无论是给学生辅导,解疑,还是批评教育,学生都会跟说声“谢谢老师!”。
这儿的学生不仅学习好,礼貌大方,其他行为习惯更好。校园内树木郁郁葱葱,路面整洁,校园里根本看不到任何的杂物和垃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广播操,进场时学生迈着整齐的军人班的步伐,动作优美,器宇轩昂,个个精神饱满。做操时动作整齐优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进场、做操录象片段)当然这一切与教师从入学一开始便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分不开的!
总之,为了共同的目标,在这里,所有的人,从上到下,不管是领导还是后勤工作人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辛苦而快乐地忙着自己份内的事,没有太多的抱怨!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在这里,“精致、扎实、高效”早已经成为一种氛围,一种文化!
零距离接近专家,聆听专家讲座,收集和获取多方信息,不断积累管理经验。
在挂职期间,共聆听专家讲座7场。4.24下午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张雪龙校长《怎样开展学校教科研》;4.25上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杨玉东教授《走进课堂做研究-课堂观察技术简介》;4.27静安区陈鹤琴小学德育负责人胡老师《架起家校互动的彩虹桥》;5.9上午静安区陈鹤琴小学曾小妍校长《课堂QRD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5.9下午静安区教育局长徐承博《静安教育改革实践与发展》;5.11下午静安区一中心小学校长《培养师资-校本研修》;5.21上午静安区市西中学副校长《坚持“三格”教育,优化德育工作》。(资料见课件)
充分利用培训学习这个良好的时间和环境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论素养。
认真阅读了陈鹤琴老先生的《“活教育”与新课程》和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编写的《鹤琴之声》,再次认真学习《学会参与,主动发展》、《三理整合,和谐发展》等几本教育专著或随笔,积极撰写学习体会和心得。而且,我还利用网络等途径积极收集和获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以便在今后的管理中利用和借鉴。
回顾上海之行,我们是忙碌的,每天早上六点四十就出门到下午五点才回宾馆,晚上集中交流反思;我们也是充实的,数码相机、U盘都被装的满满的,听课本是密密麻麻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收获;我们更是喜滋滋的,短短两个月的学习,我学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一定会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以实践,“博众家之彩,创自己特色”,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飞扬的青春之梦
第二篇: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小议寓教于乐原则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卞晓燕
内容提要:2001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施行了,在《纲要》的五个领域的精神中多次使用到“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乐意„„”等语句,这一观点与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本文从如何让幼儿“乐中学”“学中乐”的角度阐述一下我的想法和做法,以便让我们在陈老的幼教理论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教学中把握《纲要》的精神,在乐学、愿学、好学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情绪以及习惯。
《纲要》在总则中就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他们有快乐的童年生活”这一目标。要落实《纲要》中所提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幼儿观、幼儿教育观、幼儿发展观,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斗转星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陈鹤琴幼教理论仍在指引着幼教界工作的方向,我拜读了陈老的多篇宏著,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发现两者在教育观,发展观上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就“乐学”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
寓教于乐是情感教学原则中的一条核心原则。陈先生在40年代提出的“活教育”体系就充分的表现了“乐学”的观点,他说:“活教育就是反对埋没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在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中无一不体现陈老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幼儿,从幼儿自身出发的教育理念。试行的《纲要》在对五个领域的要求中也多次使用到“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乐意„„”等语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使幼儿能主动学习,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获得丰富的体验和知识,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需要研究的问题了,为了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乐学,我尝试使用寓教于乐的方法。
二.相关理论支持:
1. 科学的儿童心理观、游戏观
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一文中陈老明确提出了“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小孩子是好奇的”等心理特点。他说:“世界对儿童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儿童会不厌其烦的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好奇心引发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陈老还认为开展游戏活动是教育幼儿的主要方式,如果利用儿童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活泼的精神,教会幼儿做人的道理。促进幼儿智育的发展。
2. 情感的动力功能
心理学认为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涉及到对人的行为活动的积极性上的影响。当情感与动机在需要和客观事物的关系上一致时,情感便起着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当不一致时,便起消极的离心作用,从而表现出情感对个体行为活动的增力或减力效能。
三.寓教于乐的涵义:
寓教于乐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
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
四.寓教于乐的实际意义
1.通过寓教于乐,可以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情感的动力功能告诉我们,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实施寓教于乐的原则正在于创设孩子快乐——兴趣的情绪气氛,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饶有兴趣地学,无疑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在日常教学中你会发现,当幼儿充满兴趣去学习的时候,往往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学习的主动性很高。反之,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一定较差。
2.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可以提高幼儿的智能
强调寓教于乐的原则,倡导快乐—兴趣的学习气氛,不仅能使幼儿学得主动、积极,而且能学得生动、活泼,有创造性,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暗示教学法”就是利用此原理取得巨大的效能的。下图形象的说明了寓教于乐所形成的良性循环。
五.寓教于乐的做法
1.采用小组化教学模式
在活教育原则中陈老提出了“分组教学,共同研究”的原则,自2000年我园的《单元教育小组活动化》课程开始推广和试行工作。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我尝试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分成相应的层次,给幼儿分层次提供材料与指导。小组化教学活动不再是从教的便利,教的需要出发,而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采用分组,使孩子有更多的受关注的机会,有更多的接触材料,做游戏的机会。
2.精心选择,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善于精选教学内容,会直接引起学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的。因此,我一直将陈老的活教材原则作为选择和组织幼儿教学活动的指导。他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老师,是活的教科书。”在日常教学中,我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与环境,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打破狭小的幼儿园的限制,让幼儿到实际生活去锻炼。
3.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幼儿喜欢,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方式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有好几条是关于具体教学方法的,体现了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原则。下面的两种方法我觉得在教学起到的效果最大。
(1)教学游戏化
《纲要》在5个领域中都提到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何引导呢?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呢?《纲要》有指出了“要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的要求。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教学游戏化的教学原则。这也是陈老在17条活教育原则中提出的。陈老说:“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吗?”因此,在教学中当要向幼儿传授一些抽象的知识时,我能有意识的采用游戏化的方式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既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又体现了教学游戏化的真实意义。
(2)教学故事化
由于故事是形式与内容能更有效的适应于儿童的心理,能与幼儿的情感产生交流,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使用教学故事化这一教育原则。在活教育原则中陈老说:“活教师是一个善于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的教师,如何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完全看教师是否有活教育的修养。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但利用故事的教法,确是容易收效的。”在日常中,我们应将难于向幼儿解释的道理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效果就明显了。
3. 做到“教学合一”
陈老在活教育中指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合一的思想,陈老在强调儿童活动的同时,包含了对儿童主体性的确认,他说:“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在教学中我能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多让幼儿接触社会,大自然,让孩子玩的过程中受益,益智。
4. 鼓励幼儿细心观察
我们都知道观察可以增进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求真的态度。儿童的观察是敏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因势利导,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发挥观察的作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获得快乐。在班级自然角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种植种子的活动。引导幼儿每天悉心照顾的同时,鼓励幼儿去观察做观察记录。孩子喜欢烂泥里的蜗牛,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把蜗牛请到自然角的花盆里来,养在小瓶里,养在糖果盒里,以便幼儿能及时的观察到,从中孩子们还真学到了不少。孩子们在观察感兴趣的目标同时也获得了求知的乐趣。
五.体会
1.《纲要》的试行使我意识到以前我们过多的强调幼儿园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而忽略了幼儿现实生活中应有的幸福和快乐,以至于我们过多的强调了要幼儿学会了什么,懂得什么,而实际上在幼儿阶段,学习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扩展和延伸,让我们重新在陈老的幼教理论的指引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学中把握《纲要》的精神,从宏观上指导幼儿的教育,在乐学、愿学、好学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兴趣及习惯。
2.当我们意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还应当分析到幼儿感到快乐的不同原因,有的可能是教师采取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寓教于游戏中;有的可能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有的可能是为自己获得新的知识而感到快乐,这三种原因同样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但兴趣也有三种不同的层次:有趣,乐趣和志趣,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的最佳契机,让幼儿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将来的希望,孩子将托起明日里新的一轮曙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愿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9月试行
《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
《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
获奖级别:2002年获南京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第三篇:赴杜郎口小学学习心得体会(詹海琴)
赴杜郎口小学学习心得体会 —点滴改革,成就辉煌
2014年12月16日下午,我们六位老师在景董事长的带领下从渭南乘火车向山东淄博出发。一路上,我们期待着能早些看到一个最真实的杜郎口,一所走在中国教育课堂改革的最前沿,并日益茁壮的杜郎口学校。
十八号早七点,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来到了杜郎口小学。校园的外围粘贴着各种展板,呈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进校园,虽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首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橙红色的教学楼犹如刚刚粉刷,四周满满的都是学生们的创作,书法或是绘画,诗歌或是手工… …迈入大厅,看到一位老师不知在黑板上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是在签到,让人奇怪的是她在签时间时停了下来,转身看看墙上的挂钟,又转身签上此刻的准确时间,然后离开。接着,老师们陆续来到大厅,当签到时间时,没有一个不转身看看那块挂钟,旁边并无领导监督,而这群老师们却如此守时,如此守诚。接待我们的崔艳艳老师告诉我们离反思会还有几十分钟,让我们到旁边带暖气的教室里等待,我们随机来到一间教室,真是新颖别致,教室内无课桌,无讲台,靠窗一侧是一行低格挡柜子,学生的学习用品整齐的排放着,柜台上是一盆盆绿色植物,显得生机勃勃。后墙、右墙与外墙全是黑板,每块等份的右上角上写着孩子的小名,想必这就是学生自我展示用的板面了。特别让人瞩目的是学生桌椅的独特排列方式----团团坐,六个人一组,这种分组“团团坐”的形式,既不影响听课又可以让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交流,也会促使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活跃思维,畅所欲言。每张桌子上除了学生用的一盒粉笔外,还摆放着六块叠得整整齐齐的抹布。教室装饰也新颖独特,门牌不再是几年级几班,而是颇具地域文化的“晏婴班”,墙壁上洋溢着班级文化特色,仔细一看,有获奖栏、评价栏、班务栏、家庭幸福照,图书角等,无不体现着老师的良苦用心;无不体现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校的主人。真可谓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滴滴散发着学校的创新思想。
七点半我们参加了晨思会,几位老师就今天要上的课做了激情洋溢的说课展示,其他老师将昨日的听课反思也做了汇报,指出了优点,提出了建议。各部门领导就上周存在的问题作简要通报,并提出本周 关注等。
九点,第一节课已经开始,我走进三年级的一个班,小老师正在组织上课,熟练的动作,精炼的语言,让人敬佩。到学生们展示风采的时刻了,小对子交流,小组展示,自我展示,群学互观等,无人举手,却争而不乱,演而不作,个个激情四射,声情并茂,勇敢自信。再看学生们的书写展示,那有形有势的粉笔字让我惊叹。室内室外全是展板,孩子们一丝不苟地默写字词,完全无视教室内及过道里的参观学习者。期间,小老师也不时地提醒大家保持安静,加快速度等。上板书完后,小对子批改,圈出错误,写在错字“门诊室”里,由写错者亲自在讲台上说出写错原因并纠正,其他同学跟着书空一遍,很是注重实效性。随着教室里参观的老师越来越多,进进出出,照相的,录像的,甚至围到学生桌边的,但孩子们仍然旁若无人。一节课下来,我发现,每个同学展示时都声音洪亮,听的同学都尤为专注,即使有同学说错了,也听不到嘲笑声,而是及时地补充;孩子们只要上台讲完,就即刻下场,安静听讲;一个主题交流完毕,总有一个孩子胸有成竹地进行总结,并紧接着提出另一个分享主题。孩子们从问题提出到小组交流、解疑分享等一系列活动中气氛活跃,自觉性高。充分体现了个个都想成为课堂的主角,人人都想在这节课上展现自我。整个课堂环节,老师基本都站在角落,除了适时的点拨之外,就是静等花开了。那么,这里的老师真的就这么轻松吗?
其实不然,通过跟卢老师交谈中,得知杜郎口小学十分重视集体备课,做到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做到教学进度统一,在备课中积累下来的“精华”,共同分享,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就同李素洁老师所说,在这样的高效课堂背后是老师洒下了无数辛苦所成就的智慧的结晶。这样的课堂,学生写板,教师同样写板,师生都脱稿。教师的书写、字体、内容设计,为学生提供样板。教师这样做的本身既训练自己书写的规范、思维的清晰、记忆的熟练,同时又对学生起到互相比较,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模仿,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才是教育的目的。然而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方面几乎都是教案为本,各自为战,更谈不上什么资源共享。为了课堂的实效性,教案应该成为教师不断积累、不断补充、不断丰富的财富,只有改变这种陈旧的备课方式,真心学习并实施杜郎口小学这种备课方法,才能彻底地改变课堂存在乏味无效等不良现象。下课了,我们几个老师站在过道里,可爱的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前来要求给我们表演节目。一句句“阿姨,能不能听我们来朗诵一首诗,唱一首歌,背几句英语… …”听着孩子们流利的语言和准确的发音,看着孩子们一双双闪着光的眼睛和那种与生俱来的自信,让我们几个大人都倍感惭愧,此刻觉得即使用上最好的夸赞的词语都不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一天的观摩学习,让我深受打击,我一直问自己,在我的课堂上 为什么有一部分孩子既不敢独立发言,也排斥小组展示。课堂仅成了几个学生的天地,老师无情地包办了起来。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自学时间、研讨问题时间,让所谓的无微不至阻挡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上不能大胆的放手,缺乏对于孩子的信任,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就像李炳亭主任所说,作为教师应该多一点耐心和包容,爱学生就该相信学生,相信就应放手,而后充分利用孩子自己的智慧发展他们。学校本就是人人皆学,学习就应是人人皆师,而不可受一人“操控”。又如李素洁老师在讲座上所总结的,老师的角色应该是这样的:幕后的策划者,高标的展示者,平等的交流者,课堂的观察者。我反思,应该立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根据实际,借鉴杜郎口小学的教学经验展开另一个独特的学习模式。
走出这所学校,脑海中依然浮现的是杜郎口的老师们至高至诚的素养,学生们自信活跃的身影,大厅里崔校长的人生感悟和教室职业道德诚信公约,楼道里粘贴的那朗朗上口的课堂展示歌… …我似乎又听到了教室里清脆的声音“上讲台,声音亮,倾听质疑我最棒。坐姿正,脚放平,头不歪,背不弓。谁来挑战我?大家同意吗?我给你补充……”想想,学生们如此出色的表现,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持之以恒课改的结果吗?这不正是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真正体现吗?我终于解开了自己来之前的疑问,景校长不正是被杜郎口小学这种不断探索并发展的精神吸引了吗?而此时,我们几人除了被吸引,其实更多的是反思与自我的完善。
回归到我的课堂,我准备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杜郎口小学的模式,并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来解决。
(一).学生大都不善于表达。针对这一情况,我会利用自习课开展“我来说,你倾听”活动,每次活动让学生商量后设定一个主题,先小对子互相说,再在小组内展示,接着让组长上黑板展示,最后带动组员展示。在起初开展时,设立一些奖品,包括个人奖和团体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起到鼓励作用。我想,只要把这种活动坚持下来,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口才能力。
(二).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首先,作为老师的我先做表率,再规定学生课堂上讲普通话;其次,要求平时和老师、同学交流时必须用普通话,每个同学都是监督员,不能做到的同学就要按要求给大家表演节目。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此方面,利用早读及阅读课,让全班同学站着边读课文,边自由带动作,之后再加以点拨。在读文本时,让他们慢下来,带着感情和表情体会着读。刚开始会有同学不愿配合,那么就重复让他们去做,告诉他们“你一定能做到,其实你比别人都做的标准,请相信自己……”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也会一遍一遍地去做,让孩子能放松心情。
(四).锻炼学生的速记速写能力。对于生字词,我不再逼着学生以我的方式去学,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生字的理解与记忆,再共同分享各组的成果,展示记忆法。最后在练习本上默写字词和形近字,小对子纠错,找出大部分同学写错的字,在黑板上让写错的同学说出原因并全班书空加深记忆。个别错误,自己纠错。
(五).培养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的习惯。我打算先设臵一个归纳总结的模式,让学生熟悉。比如,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先写出要求:1.读课文,以组分任务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以时间、地点、人物及所发生的事情这种方式来归纳文章内容。小对子交流,小组上台展示,最后练习本上展示,对子批改。长此以往,学生面对课文,自己就知道从哪里入手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要不断地反思,汲取杜郎口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放慢速度,提高耐心,持之以恒去改变,我想我们一定能创造出自己的教学模式,打造出芳草地的品牌。万事贵在坚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的学校也会成为知识的超市,变课堂为生命的狂欢,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就像崔其升校长所说“以学生为本,练就学生本领,为其谋终生发展。”
詹海琴
第四篇:赴港学习考察心得体会(大岭山镇第一小学 陈定方)(推荐)
赴港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大岭山镇第一小学 陈定方)
阳春三月,紫荆盛放,杜鹃烂漫,处处弥散着春天的气息,蕴育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我们聆听了香港福建中学黄均瑜校长《关于香港教育制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改革方向》和天主教石钟山纪念小学叶介君校长《提升学校的学与教和改善学校生活的素质》的讲座,然后实地参访了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学。所见所闻,感触良多,频频引发不少思考和感叹。
一、教学→“学”与“教”
一个名称的改变,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一切以学生优先,一切以学生为重,重视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时时处处为学生考虑,全心全力为学生服务。
1、贴近学生,方便学生,服务学生。
在田家炳千禧小学,这一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在学生的生活起居、学习、休息、饮食等方面,考虑得相当周到、细致。为方
便学生阅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有流动书架,书架附近放有形态各异的书桌和凳子,供学生休息和阅读,书架不高,学
生可以方便地取阅;为方便学生还书,在每层楼的大厅有流动图书归还系统,学生只要把书塞进去,系统便能自动识别;学具、教具的摆放都在教室,学生可以方便取用;视艺室(相当于视听音乐室)有适合学生兴趣和风格的小舞台,方便学生即兴演出和展示才艺;各种功能室在午息时可以申请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校园中有活力加油站(即便利店),学生可以用老师奖的奖券换取需要的学习用品、食品……
2、作业的变革。
电子白板的高效使用,APPS应用的开发与运用,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产物。随着多媒体电子产品的推广与普及,几乎每个家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手持终端,这些手持终端可下载学校开发的诸多应用,老师把作业和训练点设计到应用中,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学生在玩中做,玩中学,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课程的学习,达到了教学目标。因为是应用程序,所以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难易程度,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和训练,真正达到了作业个性化的目标。学生通过注册,提交作业情况,教师也能第一时间直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省时省力,高质高效。
二、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能力。
在香港的小学教育中,不以笔试定成败,不以分数论英雄。没有了考试的束缚,师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课程设置:校本课程可以更接地气,更多选择,更多兴趣;小班化教学:可以关注到更多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更有机会获得展示,互动更全面、更贴切;教学形式不拘一格,百花齐放,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能力。没有了机械重复的知识背诵,学生可以更多参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担任不同部门的各种职务,成为校园中真正的主人,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尽享属于儿童的一切权利。
三、空间场所的高效综合利用
当我们看到香港狭窄的校园和紧凑的教学楼时,自然会想到内地宽阔的校园和高大的教学楼。人口高度集中、寸土寸金的香港,决定了他们必须高效利用有限的空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综合利用,拒绝浪费。一楼的架空层就是学生的风雨操场,玩耍嬉戏的乐园,学生礼堂既是舞台、会场,更是综合体育馆。过道、大厅是学生的流动图书馆。没有专门的教具室,教具室就在教室;除了荣誉室,没有专门的展厅,展厅也在教室……教室就是个多功能室,实用又方便。
四、工作方式方法上的一点启示
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最佳状态用在用在统揽全局上。叶介君校长在讲座中做了一个小调查:一天之中,你在哪个
时间段是最清醒的?可供选择的答案有:
1、早上起床后一小时;
2、上班后一小时;
3、下班前一小时;
4、晚上睡觉前一小时;
5、一天中的其他时间…… 结果80%以上的人选择了“上班后一小时”。叶校长指出:不论你在哪一个时间段最清醒,请在你最清醒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一个教导主任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忙着传达文件、落实会议精神?还是埋头做一些琐碎的、永远也做不完的教务?我觉得都不对,作为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挥中枢,是统揽全局,是高屋建瓴。对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应该条清缕晰,运筹帷幄。所以,在最清醒的时候应该做的事就是思考、分析、总结、提升,而不是埋头苦干,疲于琐务。但事实上,我们大都把最清醒的时间花在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所以,一上班就马上开电脑,然后头也不抬、马不停蹄地工作,不如煮壶开水,泡杯清茶,放松心境,理清思路,然后列个清单,排排主次,再有条不紊地展开一天的工作。
做法不同,效果迥异。我们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有选择地消化、吸收自己的所见所闻,择优去劣,取长补短,思科学发展,谋改革进取,扎实推动学校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