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校本教研”为主,多措并举,多途并用,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以“校本教研”为主,多措并举,多途并用,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加“国培计划(2011)”——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专题远程培训体会之一
当前的农村中心小学,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师资水平差异大。尤其是近几年年轻教师调入少、调出多,师资老化,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但是农村教师大多勤奋朴实,认真敬业,乐于创作。只是获取信息的途径不足,分享交流的机会有限;他们中注重实践的多,理性思考的少;愿意接受新事物,却相信眼见为实。更多的教师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存在观念落后、教法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面对新课程的要求,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瓶颈。脱产培训、学历进修、名校“留学”,这一切固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好办法,也确实能培养人、造就人。但对面广量大、参差不齐的农村教师群体,可能只是杯水车薪,而且经济也不许可。如何来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呢?我认为学校必须以“校本教研”为主,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健全制度
全体教师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落实校本教研,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教研组管理核心职能、教职工评价方案、校本培训、校本奖励方案等,从而调动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二、创设环境
通过理论学习,明确校本教研的目的意义,建立每周一次的教研制度,在语、数学科中聘请资深行家担任辅导工作。外语和综合学科由本校教学骨干带领开展教研工作。学校有计划地对各学科组长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以互动形式交流各学科校本教研工作,以便取长补短。如各科开展的说课、案例分析、一课一评等活动。
在强调校本教研的今天,语、数、两科教研组比较注重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各组教师集体投身于新教材的研究当中,人人上实践课(借教材,借班级),设计教学片段,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讲评,即带动了教师理念上的转变,又让教师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充分体验到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由此学校为教师们创设了校本教研的环境,使教师人人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从而改变对校本教研的陌生感。
三、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保证。为此要重视发挥专家以及专家通过课题的引领作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指导、带教作用,为教师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如教学“问题”如何经“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行动”如何经“反思”内化为素养,都需要专业引领。
四、师徒结队
我们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签订带教协议,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开展新老结队活动,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师徒即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五、课堂教研
开展校本教研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作分析研究。全体教师围绕着研究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学校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教材分析,探讨教法,研究如何让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得会,并设计教学环节,让教师们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还要引导教师收集和记录自己的教学案例,如富有动感的精彩教学片断,令人回味无穷的学科活动,以及感到棘手的或不成功课的典型案例等,作为资料研究分析。对于一堂成功的课,要研究究竟好在哪里,通过交流领悟到教师在教法、学法,导向评价和学生参与方面的独到之处,促进听课教师加快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教学理论。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研组往往把教学反思作为重点来抓,因为有了自己的反思,教师成了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员。引导教师展开平等、坦诚的心灵对话和思想上的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教师既是问题得发现者,又是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和研究者,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 循环提升过程。结合我近近几年的工作实际,我认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以下途径:
第一、学习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第二、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办法,把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理念,进行大胆地创新和实践,让课堂变得既生动又充实。
第三、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经常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成功之处以便继续探索发扬,看到不足之处能够虚心学习提高,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必然之路,也是获得较快进步的必须经历。
总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情况,注重以“校本教研”为主,多种措施并举,多各途径并用,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多措并举 努力推动帮扶工作稳步提升
第期
2011年2月21日
多措并举 努力推动帮扶工作稳步提升
2010,我市各级帮扶中心突出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创业就业服务、帮扶救助、心理咨询、职介培训六项主要职能,创建了直面对接、快捷帮扶的一站式服务形式,实现了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性向长效机制性的转变,由典型帮扶向结构帮扶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保障和监督转变。经过创新发展,我市帮扶领域不断扩大,帮扶功能不断完善,帮扶效果更加明显,困难职工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截止至目前为止,全市各级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2172件次;帮扶困难职工13383人次,发放帮扶款、物折合共计424.546万元;其中生活救助5473人次,医疗救助358人次,助学救助864人次,就业培训6010人次,职业介绍319人次,法律援助307人次,心理咨询52人次。同时,市本级帮扶中心、帮扶中心、泾帮扶中心和帮扶中心分别命名为“三星级”和“四星级”帮扶中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注重实效,形成了多样化的帮扶机制。我们着力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送温暖”工程的长效机制,认真分析本地涉及全
市、与职工合法权益相关的、关系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针对职工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当前突出的问题,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困难职工帮扶环境。加强“帮扶中心”工作协调,建立和畅通了劳动、司法、信仿、工会等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形成党政群企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工作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主动承担起关心困难职工的具体责任,努力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对于职工反映的需要移交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时移交政府有关部门,并督促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三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帮扶效力。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中心组长由市总工会主席担任,成员由工会副主席,法律保障、女工、组宣等相关业务人员组成。帮扶中心小组定期对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为困难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将2名有一定劳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的职业化工会主席为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帮扶中心的日常工作,并聘请1名常年律师为帮扶中心的法律顾问,负责代理帮扶中心诉讼或非诉讼案。帮扶中心硬件设备齐全。并在繁华临街租用了帮扶中心专用办公场地,并配备了电脑、电话以及办公桌、文件柜、接待室等办公设施。从而实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难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三篇:多措并举务实创新努力提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水平
多措并举务实创新努力提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各级党委、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围绕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组织部署、健全制度、强化培训、督查指导、培养宣传典型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提升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水平,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大力度,高位推进,形成创建活动的强大合力
我市各级党委(党组)和各有关单位领导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动员大会,解读上级文件精神,动员创先争优,并要求创出经验,创出亮点,创出特色。同时,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摆上各级党委(党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年终进行考评。市委老干部局制定下发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考评细则》,就如何开展创建活动及各阶段的工作精心部署,明确责任,要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所在党委为创建活动的领导主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创建活动的责任主体。建立了组织部门负责协调,老干部工作部门具体指导的责任体系,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有计划、有安排、有督查、有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创建活动中,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经常深入基层督查指导,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由于各级党委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一是支部活动场所有较大改观。按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人均2-4平方米的要求,不少乡镇和单位对原有的活动场所进行了装修改造,对活动场所偏小的换成大的,并添置各种学习资料和活动设施。二是支部活动经费有新的增加。市、县两级组织部每年都从留存党费中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按规定及时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上交的党费50%返还给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按每人每年不少于100元的标准,落实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活动经费;按每人每月50-200元落实支部书记的交通、通讯费,确保了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优组织,抓好培训,建设创建活动的优秀团队
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重点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和队伍建设。一是本着有利于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不断优化组织设置。做到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全部单独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不够条件的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与在职党员合建党支部,确保每个离退休干部党员都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参加组织生活。二是按时进行了换届选举。对届中因年龄偏大,身体较差,难以胜任工作的支委成员,及时作了调整。一年来,全市共调整支部书记和副书记89名,调整支委276名。通过换届选举和必要的调整,绝大多数现任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相对年轻,党务工作经验丰富,事业心、责任心强,支部班子成员在老同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三是抓好培训。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县两级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列入了党建培训计划,落实了经费,强化了措施。绝大多数县(市、区)还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培训纳入了当地基层党员培训规划。一年来,全市共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45期,培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离退休干部党员13000余人次。通过配强班子,抓好培训,党支部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在创建活动中,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性锻炼,在支部的组织引导下,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为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一些懂技术、善管理的老同志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在传授科学技术,促进全民创业进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此外,广大老干部党员还在捐资助学、义务修桥修路、调解民事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三、广泛宣传,培植典型,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各地各单位按照活动的要求,注重在培养典型和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上下功夫。一是明确重点,有计划,有目的确定了一批基础条件好的支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点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和帮助。各地各单位通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查找差距、激活动力、创新活动载体等措施,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二是加大了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媒体和会议等形式,宣传创建活动的好做法,市委老干部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在《井冈山报》开辟了《晚霞金辉映党旗》专栏,宣传“五好支部”和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在促进吉安进位赶超、跨越发展中作出新贡献,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各单位通过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引导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为活动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部分县(市、区)和市直单位组织支部书记到本县和外地的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参观学习,相互交流支部工作经验。市、县组织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定期编发简报,刊载支部活动信息,较好地指导了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发挥了典型的示范作用。各地各单位以这次活动为契机,通过表彰一批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大家,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紧扣主题,创优载体,提升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
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创优了各具特色的争创载体。绝大多数单位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中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了各项制度。对已上墙的各项工作制度对照创建活动条件及本单位实际作进一步的修改补充,重点是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理论学习、走访慰问、联系党员、报告工作、党员外出管理等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落实到位,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抓规范化建设,强化了党支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老同志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沟通在职领导与老同志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引导和桥梁作用。许多乡镇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从关心老同志,支持乡镇党委工作角度出发,主动担负起外地回乡安置老同志的管理和协调任务,赢得了乡镇党委和老同志的信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离退休干部党员中普遍开展了“五带头,争四好”活动。在工作中,一是抓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内容求新,方法求活,措施求实。各级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召开老干部政治经济形势通报会和专题辅导报告会。市、县两级老干部局和各有关单位组织离退休干部赴上海世博会、海南、井冈山、韶山、瑞金等地参观学习和参观考察“两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在建党90周年之际,采取召开座谈会,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活动和“重温誓词,不忘本色”等主题教育,帮助老同志提高思想觉悟。二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企业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等,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许多地方和单位聘请老同志义务担任卫生监督员、政策宣传员、技术辅导员、纠纷调解员等。三是本着就近便利,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老干部开展唱红歌、打门球、下象棋、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五、督促检查,分类指导,确保创建活动的扎实高效
为使活动取得实效,各地加大督查指导力度。一是针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特点,注意抓两头,带中间,搞好分类指导。对一类支部突出一个“争”字,指导他们在创特色、创精品上下功夫,力争达到“五好”标准;对二类支部抓好一个“促”字,引导他们对照“五好”党支部的标准,抓好各项工作工作的落实,督促其克服薄弱环节,迎头赶上;对三类支部落实一个“帮”字,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搞好自我管理,改变落后面貌。并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使支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活动分阶段适时进行总结、指导、部署。三是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了督查活动。采取平时指导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召开情况分析会与现场办公相结合,重点督查与跟踪问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查指导。近年来,市、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期分批督查,及时掌握创建活动进展,制定具体的指导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确保了创建活动扎实高效。
第四篇:201409(优秀教研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是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当然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必需要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引领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
可是,当前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研活动中大量存在的是“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教研活动中比重最大的是“听布置,执行具体事务”,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管”的色彩似乎偏浓,“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
2、教研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组内交流活动及开课——说课——评课活动等。教研活动停留在随意性的层面,没有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研究;
3、教师们缺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教研的内驱力。我们的教师比较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教师们经验有余而反思不足,缺乏内驱力的被动的反思,影响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
所以我们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让老师通过校本培训把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校本培训改进工作—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通过校本培训完善自我—走进自己的“真实世界”,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寻回校本教研的根——打造优质常态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现实教学往往很难象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因此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校本教研时我们打出了这样一个口号:打造优质常态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聚集课堂”,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校本教研的根在课堂,我们必须“聚集课堂”,从小问题中探究出真问题:即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课题化。要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做成一件事,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围绕学校的整体规划在课堂上研究、改进和提升。这样,教师才能因课堂叙事、因课堂反思、因教学需要而进行理论学习,把课堂教学改革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不会因为教研而增加工作负担。
基本的操作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上学期初,我们征集本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在10个问题中,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作为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针对这个主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开展理论学习,搜集有关的理论文章提供老师们选择学习,这样老师们就会感到这种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的理论学习十分有用,能使课堂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容易发现问题,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和总结提炼校本教研成果。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自学并撰写心得体会。
然后通过双周的组内研讨课,集体听评课进行专题研讨: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加入自己的创意。听课教师要针对上课教师的创意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观察,看上课教师围绕问题做了哪些努力,还有哪些不足,自己能给他以什么建议。这就加强了听课环节的针对性。
在评课环节,首先由上课教师认真反思授课过程,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并就教学方法的适当性,实践与预先设计的吻合程度谈自己的看法;听课教师要针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观察,围绕上课教师的创意仔细斟酌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围绕执教教师的创意进行专题研讨,进行互动交流。比起以往的评课更加具有条理性,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透彻。这样就加强了评课环节的针对性。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研学环节形成了四步操作模式: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释疑——鼓励学生自评互判。
这几年来,我们立足课堂,服务课堂,抓住教学中的某一个细节,各个击破,取得了显著成效。
2、在 “海星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这也是经历了一个学习、提炼、完善的过程。
(1)我们先是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推门听课,找出我组课堂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找到我组课堂评价表的主导思想。根据大量的听课,我们发现教师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虽具有一定的新课程理念,但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比较单一,教师讲授多,学生自主少,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优质课比赛中,教师课堂教学又呈现出新的问题:一是过于放手,对教师应有的主导权把握不足;二是教学活动多,但流于形式,没有为教学内容所服务;三是课堂驾驭能力欠缺,无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根据现状,然后我们在教研组内开展了一次“我心中的好课”的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以往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初步形成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3)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海星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了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组内教师的备课效率,促使教师依据学情落实重难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提升了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了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大大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提升了组内教师的评课行为,改变了以往评课凭总体印象、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不太合理的评课现象和标准,使得一堂有效的好课,有据可依,有理可持;提升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也得以不断提升。
海星09届初三(初一/初二)期末成绩比较分析
二、落实校本教研的精髓——打造精品公开课
公开课和常态课绝不应该站在对立面,他们应该相辅相成,是家常菜和盛宴佳肴的关系。尽管家常菜是我们生活的主要食料,但吃惯了家常菜,再到宾馆吃吃美味佳肴,对我们的胃口绝对是一次质的提升。况且,吃过了美味佳肴,有心学习的人一定会发现,这些美味佳肴对我们今后的家常菜品质的提升是一次多么好的示范和启示。因此这几年我们在打造常态课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初步形成了公开课磨课四部曲:
第一步:先从模课开始(模仿名家的课):因为现在网络资源发达,同一课内容在网上有很多的相关资料可以借鉴,通过借鉴一些名家的课,可以使上课教师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步:个体研究,设计教案,尝试说课并进行试教:上课老师认真备课,设计教案,然后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意图,在组内进行交流,并进行第一次试教。
第三步:小组研究,完善设计,再次试教:首次试教后,教研组内集体研究,群策群力,共同修改教学设计,反复推敲,理清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案后,再次试教。
第四步:群体总结,资源共享,个体提升:教研组内集体研究每个教学环节,落实每个细节,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再试教。
最后,大家觉得成熟了,于是,就由上课老师作为总的厨师,把这道凝聚着全组教师智慧结晶的盛宴呈现出来。因此在优质课比赛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执教老师的精彩,更可以看到凝聚在这种精彩背后的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在这种“四步曲”的活动中,教师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得以增强。
可以这样说,没有经历过公开课打磨的老师,即便他(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或许他(她)的课上可能会迸发出灵动的火花,但课堂往往是粗糙的,其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而,“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的细节恰恰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多年来,我们教研组不仅坚持每人每学期一堂公开研讨课的教研方式,每学期的校级优质课比赛、每学年县级优质课比赛、市级优质课比赛更是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一个又一个的老师就这样在无数的公开课的磨砺中成长起来。
从2006年开始,我们组内已有三人获得舟山市优质课比赛的一等奖,一人获得浙江省新生代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大大提升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当然精品公开课的打造更离不开常态课的积累,没有常态课的稳扎稳打,就没有公开课的激情飞跃。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公开课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大捷径,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师生互动和课堂活跃,往往大量的提问,所提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又太难;提问时,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因此课堂效率往往适得其反。于是在2006年,我们立足课堂,以“如何用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在2006年的市思品优质课比赛中,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从整体上设计一条线索,根据线索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分析和综合相结合,部分和整体相结合,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因此获得了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很多时候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因此2007年,我们把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周红燕老师在省新生代优质课比赛中,成功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说起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把“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作为上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然后在今年的市思品优质课比赛中,我组的秦相斌老师成功运用这一模式,从而获得市优质课的一等奖。
结束语:教研文化的根在课堂,只要我们辛勤的耕耘,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逐步增强校本教研实效,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变独立为合作,变说教为践行,变客串为主角,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1.让公开课引领常态课
公开课有很强的观摩性和展示性,可以展示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展示教师的思想与理念、素质与水平;可以展示学生的优良学习状况。因此,教育管理者要花大力气精心打造公开课堂。学校每一两个月以年级和学科组为单位推选出教师代表轮流上课;学校教研处组织学校课改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公开课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形成评估报告,重点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每年的第二个学期,大约在10月份后,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优质课比赛,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评审,做好点评工作。
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就需要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广大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常态课教学过程。公开课和优质课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2.让听评课提升常态课
听评课活动是常规的教研方式,抓不好,往往会出现执教者“作秀”、评课者“忽悠”的现象。为把这项工作引向深人,教育管理者有必要采取“点面互补、跟踪深入”的方式。面就是“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课,每人上好一堂课”;点就是跟踪一个教师或一个教研组进行系统性听评课。听评课后,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分析。学校教研处要在常规听评课、公开课、优质课等系列听评课后,收集、研究、交流、评选、奖励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学校不定期跟踪检查听评课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新变化。随着听评课的深人研究和督导,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明显提升,常态课的效益和质量就会
明显提高。3.让常态课也精彩
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效益:
(1)加强常态课的管理。多年来,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偏重于依靠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水平,而轻视对常态课的过程管理。要改变这种倾向,首先要以创新思维构建新的教学常规,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对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反思等校本教研工作实行细化管理,引导教师有效工作,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和发展计划,并配合教师的课堂内外学习指导方案而进行有效学习。其次,教学常规管理既要量,更要质。管理细则上不能只看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量,还要对教学质量提出具体指标,否则,很容易助长教师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的工作作风。再次,教学检查要深人。教学督导中我们常发现学校在检查教师教案时,很少顾及教案的规范、质量和原创性,更没有作出对教案的评价,而只是草草签上时间、盖章了事。这就造成教师只为应付检查而写教案,甚至是抄写教案、重复使用教案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人调查研究,研制出符合校情、学情和教情的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价机制,调
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为常态课教学注入活力。
(2)不定期地随机听课,及时反馈听评课信息,督检整改出现的问题。
(3)组织研讨会、教研沙龙等活动,就课堂教学存在的有关问题让教师们进行主题研讨。(4)让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对于每个教师都会产生缺憾,所以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果教师只注重教学实践,不进行教学反思,那么自己的教学就不会长进,甚至会出现滑坡,课堂教学也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课堂教学反反复复地思考,努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二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解剖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是寻求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解剖了课堂教学,反思了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你就朝着高效课堂的建设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