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化学反思与计划班主任工作总结_1
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三259班
常兵
过去的一学年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年级组长的带领、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我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汇报:
一、完善班级管理建设,重视发挥班委作用
本学期通过民主选举更换了部分值日干部,对值日干部进行随时与及时的指导,主要是如何站在与同学平起平坐的立场管理,同时利用值日干部与个别同学的矛盾,在班上开展讨论与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值日干部的付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一步树立值日干部的威信,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逐渐培养出一批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值日班干部,并进一步带动了班风学风的好转。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班级管理,深入了解学生,以身作则,全面深入地做好班级工作
首先,高三(259)班是一个普通班,学生的基础不好,但是为了升学,学生的压力很大,情绪也很不稳定,为了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一方面我每周利用班会以轻松的形式,去讨论各种问题,以此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我还经常利用课间、中午、自习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其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每天早上比学生早到校,对学生的各项要求,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然后再要求学生去做。再者,班干部和我配合的很好,对班级的任何事情都及时的向我汇报,以至于我能够及时掌握班级动向,调整好班级的各项事情。
三、鼓舞士气,培养班风
高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毕业、升学等实际问题,再加上我班实际情况,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不难想象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一学年里,我始终坚持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其一,学生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其他方面的一点成绩,我都从有利于增强其信心的角度,或从横 的方面,或从纵的方面来给以表扬。其二,我利用自己班主任的一点优势,努力使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所进步,来增强同学们的信心。其三,我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
四、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受锻炼的基本权利,关注后进生是尊重学生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体现。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赞扬他们,及时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与喜悦。
五、密切课任教师间的关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为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经常主动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课堂表现,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以便课后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了增强做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我经常与任课教师一起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并邀请科任教师共同完成教育学生的重任。
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高考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发挥。为此,我充分利用每次月考的机会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采取集体方法指导,个体情况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克服学生的怯场心里,逐步提高学生应试的自信心。这一学年,我一直在尽力把这个班带好,无论是这个班的班风、学风,还是这个班的成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特别是我个人的工作能力有限,回过头来看,自己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面带微笑,走向未来。
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思考
高三生化组 姜晓棠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有个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进入总复习的第一天就要统一学生认识,确立复习目标。
记得我当时给学生的第一份学案设计了这样几块内容:
1、高三化学复习的目的是什么
2、你该作好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3、行为上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4、教师对你的具体要求
5、高中化学的概况
6、高三复习内容安排的思路,第4与6由教师填写,其余由学生填写,这份学案精心批阅,写上寄语,让学生保存。
作为教师起始阶段要做的准备是: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关注教材的变化。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教材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明确分工,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复习的攻坚阶段要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如果这样做“性价比”就太低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精选了一本复习资料,该资料的特点是知识总结很全面,例题分析很详尽,习题设置少而精,这本资料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
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复习进入高原期要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学习小组长监督管理、组织讨论,让每位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经常变换考试形式,减少学生的疲乏感,指导学生反思,以次提升品质。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在每次化学班统考后我们备课组老师首先自我反思,然后一起讨论前一阶段做法的得与失,后一阶段该做哪些调整。我们再统一要求学生反思,作过几份综合练习后就要求学生进行二次订正,归纳丢分原因,不断坚持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我们对学生一贯的要求是:会做的得全分,有点会做的多得分,一点不会的也要抢两分。
四、模考大练兵及高考前更要注意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1.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这一时期,教师更要有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积极心态,不能焦躁不安、急功近利,这样你才能把握好与学生沟通的氛围。
2.正确对待考试,培养高考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既不能因卷子难而心慌意乱,也不能因卷子易而得意忘形,自己打败了自己。记得我们教室里就常写着这样两句话:我难 人难 我不畏难、我易 人易 比谁心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谢黎平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 “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
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化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如果经常出现口误,就会令学生对你失去信心,听课就无法专心了。另外最好能做到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是没有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作为化学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试管、烧杯、酒精灯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装置图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化学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 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
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高中化学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编制
高三化学
张伟涛
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案中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不够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再认识。本文试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 的比较入手,阐述新课程标准下编制教学目标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比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包括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三项;过程与方法包括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六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四项。
教学大纲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规定了教学目的。指出四方面的教学目的,一是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是激发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关心自然和社会的情感;三是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初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四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内容为知识和实验技能,参照知识、技能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从低到高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教学大纲存在的不足:一是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及其分类比较粗糙,教学大纲所指的知识实际上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程序性知识主要体现在技能,缺乏策略性知识即方法的认识。二是知识掌握等级虽依据布鲁纳的目标教学理论进行设计,却缺乏方法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等级设计,因此后者在教学执行过程中难以把握。只有比较明确的教学要求而没有提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技能后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新课标吸取了知识分类方面的理论成果。把知识分成认知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特别是把策略性知识作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肯定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成为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新导向。新课标保留了知识教学要求的等级分类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最显著特点是以行为动词对不同等级的要求进行了描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认知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说出”,最高等级的“设计”,技能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模仿”,最高等级的“迁移”,体验性的最低等级要求中的“参与”,最高等级的“建立”,这些都是比较明确并易操作的。
新课标吸取了世界理科教育中的“STS”教育、综合学科教育等理念。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获得化学双基而且要学习实验研究方法,把获得化学双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拓宽了化学教学的内涵。其中,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明显提高。要求学生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不仅要完成验证性实
验操作,还要进行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及实验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新课标还提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要求,强调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关心和判断。
新课标吸取了元认知理论成果。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与新大纲比,新课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一块内容,要求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
课程标准吸取并极力倡导建构主义学习观。把科学探究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指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要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还要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化学研究性学习集中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通过学生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我们还应注意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以探究的策略组织教学,把课堂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主阵地。
课程标准吸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把化学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突出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在竞争依然十分激烈的当今,提出了要逐步培养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善于与人合作,把学生具有团队精神作为化学教学需承担的一个任务。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组织讨论、组织自主探究等以往教学忽视的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我们要重新认识课堂功能,重构化学课堂成为新课标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011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谢黎平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我把本学期的教学总结一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
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海南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一般是教师指定)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指导学生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是首次使用新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篇: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温永红
本学期我任教高三(4)、(6)班的化学,回顾一学期来的高三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高考中学生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学案导学”教学法,创建高效课堂。
在集体备课中,首先明确本次备课的内容,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先设定整体的目标,即单元的目标,因此在集体备课之前,教师必须通览教材,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再设定具体某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案”编写流程,即备课组做好分工——主备人确定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生基础确定重点、难点——精选相关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学案”预案——提交集体讨论定稿——教师个体二次开发。在使用中,从本质上升华“讲练结合”,“讲”——主体上,包括“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讲者”既含有教师也包括学生;结构上,包括“一对一讲”、“一对组讲”、“一对班讲”,即集体授课、互助合作、个别教学的有机统一(或学习上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的有机结合);内容上;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统一。“练”——不仅要关注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关注认识“外化于行”,从传统“静听”、“默看”、“慎思”的观念中跳出来,大胆的鼓励学生“表现、表达、表演、交流、探究”,把“自主钻研”、“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以及“实验探究”等元素有效整合其中,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学生素质,还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全貌。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其参与意识。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当好向导和顾问,从旁协助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注意启发和点拨相结合,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如自由讨论,与教师民主相处,平等交流等。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3、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不断地提出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要求,使知识,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
4、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他们的具体情况决定着教育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强调学生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主动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学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幸福地成长.三、抓好“双基”,形成网络,突出主干,落实重点
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要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为七、八十个左右,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有30个左右,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在复习时,必须转变“知识点到位”的传统教学思想,应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考点,复习时要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突出主干。在平时教学中应将精力放在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学科思想和知识的相互联系上,克服过分强调覆盖率产生的不良影响,将学生从过难、过量的习题演练中解脱出来。
四、把握热点、注重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近几年高考题型相对稳定,热点内容往往涉及到:与NA有关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混合液PH值的计算;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阿伏加德罗定理及其推论;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四种晶体的有关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平衡理论;中和滴定原理;三池的原理;胶体的知识;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等主干知识。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针对性练习。
五、自我强化,加强反思
高考测试学生的能力和能力品质包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学生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进行信息反馈。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针对性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老师对试题错误的分析与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历年高考、历届学生的共同错误,如:思维的变通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做题的规范化差;信息的处理和把握能力低;实验能力差等。
六、教学反思
1.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教学进度控制的缺憾。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不足,由于生源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虽然不滞后,但是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有点吃力。
3.没有严格按时检查学生的错题档案本。
总之,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益。
第三篇: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任教高三(3)、(4)班的化学,兼任化学组长。回顾一年来的高三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高考中学生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学案导学”和“三段五步”教学法,创建高效课堂。在集体备课中,首先明确本次备课的内容,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先设定整体的目标,即单元的目标,因此在集体备课之前,教师必须通览教材,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再设定具体某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案”编写流程,即备课组做好分工——主备人确定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生基础确定重点、难点——精选相关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学案”预案——提交集体讨论定稿——教师个体二次开发。在使用中,从本质上升华“讲练结合”,“讲”——主体上,包括“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讲者”既含有教师也包括学生;结构上,包括“一对一讲”、“一对组讲”、“一对班讲”,即集体授课、互助合作、个别教学的有机统一(或学习上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的有机结合);内容上;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统一。“练”——不仅要关注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关注认识“外化于行”,从传统“静听”、“默看”、“慎思”的观念中跳出来,大胆的鼓励学生“表现、表达、表演、交流、探究”,把“自主钻研”、“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以及“实验探究”等元素有效整合其中,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学生素质,还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全貌。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其参与意识。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当好向导和顾问,从旁协助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注意启发和点拨相结合,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如自由讨论,与教师民主相处,平等交流等。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3、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不断地提出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要求,使知识,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
4、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他们的具体情况决定着教育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强调学生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主动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学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幸福地成长.三、抓好“双基”,形成网络,突出主干,落实重点
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要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为七、八十个左右,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有30个左右,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在复习时,必须转变“知识点到位”的传统教学思想,应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考点,复习时要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突出主干。在平时教学中应将精力放在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学科思想和知识的相互联系上,克服过分强调覆盖率产生的不良影响,将学生从过难、过量的习题演练中解脱出来。
如必修一化学第一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复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需注意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在共性中把握元素性质的特性,就“碘与淀粉变蓝”这一小知识点而言,有些学生只会死记结论不会理解,可以根据如下典型题目,必要时结合实验进行突破。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A、KCl溶液
B、碘酒
C、氯水
D、溴蒸气
要回答该题必须掌握:①遇淀粉变蓝的是碘单质而非碘离子,②碘酒是碘单质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有大量的碘分子存在,③卤素单质Cl2,Br2有氧化性,I-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碘分子。
可以看出,此题不难,也不大,但牵涉的知识面广。因此,复习时必须全面地理解基础,并要善于抓住重点。
四、把握热点、注重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近几年高考题型相对稳定,热点内容往往涉及到:与NA有关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混合液PH值的计算;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阿伏加德罗定理及其推论;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四种晶体的有关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平衡理论;中和滴定原理;三池的原理;胶体的知识;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等主干知识。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针对性练习。
例:(08高考)18.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HCN)<c(CN)
B、c(Na+)>c(CN)
----
C、c(HCN)-c(CN)=c(OH)
D、c(HCN)+c(CN)=0.1mol·L1
此题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只要抓住三守恒、注意等体积混合、注意附加条件的使用、注意等式关系与不等式关系的综合运用、注意非单纯的离子浓度比较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五、自我强化,加强反思
高考测试学生的能力和能力品质包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学生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进行信息反馈。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针对性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老师对试题错误的分析与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历年高考、历届学生的共同错误,如:思维的变通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做题的规范化差;信息的处理和把握能力低;实验能力差等。
六、教学反思 1.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教学进度控制的缺憾。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不足,由于生源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虽然不滞后,但是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有点吃力。
3.没有严格按时检查学生的错题档案本。
总之,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益。
第四篇:高三化学反思
高三化学反思(冷兆述)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第五篇: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任教高三(3)、(4)班的化学,半年来的高三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高考中学生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坚持集体备课,创建高效课堂。
在备课中,首先明确本次备课的内容,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先设定整体的目标,即单元的目标,因此在集体备课之前,教师必须通览教材,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再设定具体某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案”编写流程,即备课组做好分工——主备人确定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生基础确定重点、难点——精选相关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学案”预案——提交集体讨论定稿——教师个体二次开发。在使用中,从本质上升华“讲练结合”,“讲”——主体上,包括“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讲者”既含有教师也包括学生;结构上,包括“一对一讲”、“一对组讲”、“一对班讲”,即集体授课、互助合作、个别教学的有机统一(或学习上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的有机结合);内容上;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统一。“练”——不仅要关注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关注认识“外化于行”,从传统“静听”、“默看”、“慎思”的观念中跳出来,大胆的鼓励学生“表现、表达、表演、交流、探究”,把“自主钻研”、“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以及“实验探究”等元素有效整合其中,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学生素质,还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全貌。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其参与意识。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当好向导和顾问,从旁协助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注意启发和点拨相结合,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如自由讨论,与教师民主相处,平等交流等。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3、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不断地提出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要求,使知识,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
4、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他们的具体情况决定着教育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强调学生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主动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学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幸福地成长.三、抓好“双基”,形成网络,突出主干,落实重点
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要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为七、八十个左右,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有30个左右,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在复习时,必须转变“知识点到位”的传统教学思想,应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考点,复习时要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突出主干。在平时教学中应将精力放在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学科思想和知识的相互联系上,克服过分强调覆盖率产生的不良影响,将学生从过难、过量的习题演练中解脱出来。
如必修一化学第一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复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需注意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在共性中把握元素性质的特性,就“碘与淀粉变蓝”这一小知识点而言,有些学生只会死记结论不会理解,可以根据如下典型题目,必要时结合实验进行突破。
四、教学反思
1.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教学进度控制的缺憾。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不足,由于生源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虽然不滞后,但是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有点吃力。
3.没有严格按时检查学生的错题档案本。
总之,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