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 托起明天的太阳1
关爱留守儿童 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鹿邑县辛集中心小学教师赵先
鹿邑县辛集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少学生的父母双双到城市打工或者做生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于是,不得不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里。由此以来,在我们农村的学校,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这些孩子的年龄小,自制力差,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等因素,以致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性格、学习成绩等方面教容易产生偏差。赵老师所在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王雪豪。父母迫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他不爱正眼看人,必要时也只是从眼角处匆匆一瞥就走了,经常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边,不跟同学说话,也不与同学交往。通过了解,赵老师知道了孩子是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去了,快乐的阳光很难照到他的身上,这样长期累计的心里阴影和多方面的压力使他的心灵空间越来越小,于是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他外婆告诉说:“他父母当初走时,孩子哭闹得非常厉害,他的爸爸妈妈不忍心,就趁孩子不注意时悄悄地走了。父母走后,孩子常常找妈妈,还经常一个人发呆”。
有一次,赵老师正津津有味地上课,从王雪豪的座位处又传来了“呜呜”的哭声,赵老师心里十分生气,却强压住怒火,用期待的眼光看了他几眼,一会儿,他停住了哭泣。下课后,赵老师想:王雪豪因为与父母分开,心里产生了压抑、忧郁,如果不及时纠正,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于是,赵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非常郑重地告诉他:“孩子,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也很爱你。”他惊呆了,一双眼睛瞪得老大,赵老师知道:孩子高兴着,幸福着。然后,赵老师和他进行了耐心的交谈。赵老师告诉他,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很多人真诚地爱着他;又告诉他,如果自己再这样闹下去,爱他的人会离他而去,如果自己好好学习,父母就会安心地工作,就会更快地回到自己身边……。其次,赵老师还与王雪豪的父母保持联络,告诉家长:“孩子非常想你们!希望你们能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了解一下孩子的心里想法,掌握一下孩子的心里动态,经常关心一下孩子。”再次,赵老师还请来了孩子的监护人——外公外婆,让他们多与孩子谈谈心,给他讲讲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行为。同时,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还不能溺爱孩子。现在,他有了巨大变化,已经不再哭了,性格慢慢地开朗起来,身边有了较好的朋友,能参加到同学的游戏活动中去了,也能专心地学习了。
由于辛集中心小学地处乡镇边缘,留守儿童特别多,他们的监护人大都是祖父、祖母,或者外公、外婆,他们以照顾孩子的生活为主,在学习上,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在学习方面,家庭教育和辅导环节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导致了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好。赵老师所在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范冰坤,课本上的字认不了几个,算术纯粹摸不着头脑。每次考试,他都是班上倒数。同学们看不起他,还经常嘲笑他。赵老师想:现在还是小学,孩子的知识掌握就这样差,以后可怎么办呀?于是,赵老师请来了孩子的监护人——爷爷,告诉了他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希望他能抽空辅导一下孙子的学习。老人告诉我:“现在孩子的功课很难,我们根本就弄不懂,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是无能为力。只有靠你们老师多费一下心,多督促一下。”
对于这个成绩落后的孩子,对于这个无人辅导的留守孩子,赵老师想:他落下的东西还不是太多,他的可塑性还强。于是,赵老师采取了这些做法:首先,献爱心,筑好基础。我用满腔热情去对待他,在学习、生活上“偏爱”他,用爱心去滋润他健康成长。然后,勤鼓励,驱动前进。不管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和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需要别人的鼓励。后进生都渴望进步,他们在苦苦探索前进的方向。他们就像在黑夜里摸黑走路的人,有火把才能找到前进的路。而这把火把就是鼓励。赵老师就常常鼓励他,使他走出黑暗的困境,找到光明的前途。其次,常表扬,培养自信。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赵老师不仅表扬他,还努力创造使他获得表扬的机会。在不断的表扬中范冰坤的自信心渐渐树立起来了。在这同时,还让他时常感受成功的愉悦。因为成功的愉悦是有力的推进器,它能催人奋进。赵老师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目标,让他踮足可及。这样,他长期保持愉悦的状态,感到成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不断地努力。渐渐地有了人生的美好追求,慢慢地成绩有了很大起色。
对于班上的这些留守儿童,赵老师总是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对于情感失落、抑郁寡欢、心理压抑的孩子,赵老师常常开导他们,和他们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去感染他们,并真诚地关心他们,营造宽松、仁爱、平等、尊重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受、被欣赏,从而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对行为有偏差的孩子,赵老师晓之有理,动之有情,耐心地进行纠正。对于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孩子,赵老师以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地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他们失败时给予鼓励、懒惰时给予鞭策、出错时给予点拨、成功时给予喝彩,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鼓起他们扬帆远航的斗志。
总之,留守儿童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教育问题的关注和真正解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稳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迈向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一、主题: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的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活动地点在我的家乡——皖北一个贫瘠的农村(刘桥村)。在开始我们班选择暑期社会实践的几个方案时,我在提出这个方案之前就说了我们那里条件很艰苦,用后来一位同学的话来说我们那里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就是这种条件中国目前几个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在我们那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小康问题等等。那里是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是我们国情的又一个缩影,一个不一样的缩影,当时队长就说:如果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研究的,只是为去盖个章混个学分,那我们就不用去受那个苦了,一方面是没必要,另一方面我们这个团队也不会欢迎。后来在实践的活动中证明我们的几个队员都十分积极,都为这次活动耗费了不少心血,整个策划主要部分是由王金泽同学来完成的,我们其他的队员分担了其中一部分。杨超同学是我们安全员,在活动中担任保护队员安全的职责,我们还清楚的记得在到刘桥村的第一天时李博乐同学由于水土不服,患了腹泻,是我们的安全员在医院陪他了半天。孙何杰,胡健分别是我们的材料员和会计员,就是他们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帮我们购置了所有的活动用品。王金泽,李博乐主要是做了信息材料稿件的处理。在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由于我们那是一个偏远的农村,离我们那最近的一个网吧也有十几里路程。而且那里的路坑坑洼洼,我们白天都在开展活动,本来晚上应该报送些活动新闻,活动图片等等,但是实际条件不允许。我们经过商讨,决定制作一个纪录片来展现我们的活动成果。
特别当看到温总理在十七大中提出“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时,作为一个大学生,特别是作为一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我的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说实在的农村里的人生活的不容易。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有时生存,温饱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我想能真正让人们生活的更有尊严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就我的感受和理解来讲,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总设计师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我国,我党也应解决让让人民共同富裕这个问题,这样才能体现我党有别于资本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二、过程:充实、震撼、感动
1、陈学的眼神
我们分别在6月25日,7月1日,7月3日组织了三次主题会议,就活动一些基本问题做了商讨和部署。并拟定了策划书,活动展开细则和意外情况处理等书面文件。
第一天(7.4日)晚上我们踏上火车,开始了我们活动。第二天(7.5日)我们到那里已经是下午我们草草吃过饭,下午我们休息了下,晚上我们和当地的小学(丁庙小学)的校长沟通了下,就有关活动的人员场地及内容我们互相交换了意见,我们在原先策划书的活动内容上结合了实际情况做一下调整。由于第三天(7.6日)校长有个会议,学校那边也在准备施工,我们决定我们活动的在(7.7)开始。第二天,我们做了些准备工作,包括一些用品,资料等等。下午的时候我们走访调查了一些留守儿童。其中一个11岁的小女孩(郭梦婷)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她和70多岁的爷爷住在一起,奶奶已过世。她爸爸是一个不务正业之人,好赌博,妈妈已经改嫁到外地。据她所说她三岁以后就见过妈妈三次,五岁以后有六年了没有再见过妈妈一面。可以想象有多少个夜晚她在哭泣,渴望妈妈的怀抱,渴望妈妈的宠爱,渴望能在妈妈怀抱下撒娇,渴望听妈妈一声久违的声音宝宝别摔倒。当我们问她这些时我心酸了,或是碎了,话语中有些哽咽。她那双落寞的眼神让我刻骨铭心,那是一个11岁孩子不应该有的眼神啊!开始时她有点害怕,像躲避暴风雨一样的雏鸟,但后来我们展开了以后她才抛掉了拘谨,她给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你们只会站在自己角度上去说,根本不了解我的情况”,这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作为这次活动的队长我知道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像小梦婷说的一样我们还是处于自己思维来进行活动,根本没有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从另一方面也在抨击我们大学生的无知。我记得我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听你老师你的成绩很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后来想想这个问题提的真是太幼稚。在最后,我们送给她一本书《海的女儿》,希望她能从中收获她自己需要的东西。总之,那天的走访,我知道可能对那些孩子的帮助没有我达到我的期望值,但是对我的影响,对我们团队的影响确实不小,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们及时修改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为后来的活动不可或缺的铺垫。
2、集体亮相 第四天(7.8日)我们的活动正式展开。我们活动的基地是队长的母校丁庙小学。开始的时候,由于刚刚放过暑假还担心到的孩子会不会太少,结果出乎我意料那天到了100多位孩子,那场景我还历历在目,快到校门口时,有十几个孩子早就在那张望,大喊“大学生来了,大学生来了„”我当时真的很激动。他们一个个都是朝气蓬勃的,就像初生的太阳,我也依稀的想起我的童年,那段天真无邪的日子。
接下来我们六位同学分别做下了报告,主要是结合我们自己的上学经历来鼓舞那些孩子要坚强,为他们树立起好榜样,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在报告之后我们进行了些交流,之后校长做下了总结。最后我们发下了问卷调查,统计下我们留守儿童实际情况。这次活动还算是成功的,我们的报告肯定也会影响一部分同学发奋起来。
3、临时电影院
下午我们给他们放了一部励志电影«功夫熊猫»,场面十分火爆,由于当地比较落后他们很少能看到电影什么的,所以当天下午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新奇的。本来用下多媒体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那里没有,我们就用我们带去的3部电脑来分了三个教室进行播放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为争位子而喧嚣不知但很快他们就安静了下来,可以看出他们很认真,很投入。在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又陪他们做了下游戏。
在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开始时我们还有些慌张,甚至手忙脚乱,就在上午的时候我们原本还打算放一个感人的视频——邹越的«让生命充满爱»由于我的原因U盘忘了带,我们及时做了调整这才使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但是随着活动的进行我们逐渐的熟悉了那些留守儿童,了解了那些留守儿童,对于以后的活动我们也充满了信心。
4、给爸妈的信
7.8日我们组织了学生写给家长的一份信,让在外地的父母了解下孩子的心声。在征求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一位孩子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你们。你们在外打工,我在学习,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挣了钱,我会给你们很多很多钱。爸爸妈妈你们上半辈子打工很辛苦,下半辈子我会让你们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过。爸爸妈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已经长大了,我会很听话的,不会再惹你们生气了„”多么朴实的语句啊,但这却是一个7岁孩子写的,多么懂事啊。想想7岁时有多少孩子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但是他却是那么的懂事那么的成熟。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看着这些孩子的心声我们六位大学生有点心酸,那感觉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成熟。对于我来讲却多出一份感觉,那也是我儿时美好的愿望,现在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或是今后成长过程中最原始的动力。
5、集体生日
7.9日上午我们定制了一个大蛋糕准备下午的时候为这些从没有过一次生日的留守儿童过一次集体的生日。让他们知道还有一些人在关爱着他们。在讲明我们的初衷时蛋糕店的老板很合作给我们一个很低的价格,这让我们很受鼓舞。但接下来我们在购置一些学习用品时却遇到了一个冥顽不灵,食古不化,自私自利的黑心商人。他居然说:我不管你们那些,我只管能赚钱。当时我很是气愤,但是还得在那买因为镇上只有他一家买文具用品的,可怜的人啊!我在想他的良心难道就不值一个本子的钱吗?
下午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虽然不是同月同日生,但是那次我们真的很快乐。看着他们静静的许愿,那虔诚的样子只有孩子才能做得到。我们一起唱着生日快乐歌,一起吃着蛋糕,幸福是不溢言表的。之后我们一起做了几个趣味游戏,那个下午我们玩的很快乐。之后我们给你一些比较优秀的儿童每人送了一些书。伴随着一曲天亮了我们的活动也落下了帷幕。但我们谁也不愿先离开,一个小弟弟问我:“哥哥明年会不会再来了?”我说:“今后每次放假我都会看你们去”。他还不信,我们拉了勾。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校园„
7.10日也是我们六位队员分开的日子,之前我们还为一些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是那天我们都很很怀念这些天的奔波,我们希望这样的日子再长些,不管有多累有多辛苦。那天我清楚的记得我们那下了很大的雨,我们还调侃天意留人啊!
三、收获:记忆、思考、希望
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他是一次体验之旅,体验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教育等方面状况的旅途。在校的学习当然重要,但是社会实践也不可缺,后者也是我们在校学习的远期目的。实践中,我认为,比起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诸如沟通能力、策划能力、表达能力更为重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些能力几乎任何行业都是需要的。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被告知要树立远大理想,但是脱离是社会实践地树立远大理想未免显得有些空洞无力。这次实践可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觉到,树立远大理想不是一句空话说说那么简单,因为有无数的人,就比如这些留守儿童,他们正在艰难地生存着成长着。复杂的国情产生了很多复杂的事情,地区发展不平衡、留守儿童、农民工,多少汗水泪水甚或血水在其中,在这些可以说是严酷的现实面前,树立远大理想,改变种种不善,显得沉重,更显得是一种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想想那些日子,我们觉得成熟了很多,或者是沉稳了很多。以前我们是那种沉浸眼神,而现在折射出的是一种迸发。以前我们只是沉浸,沉浸在自己中,或是沉浸在某种环境中,而现在我们有一种迸发的感觉,不管最终是一种什么结果。这次我们找到了一次青春的感觉,尽管是深沉的。
第三篇:临江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希望
临江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希望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近日,乐山电视台的记者来到临江学校,采访了钱文俊校长,共同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现状、教育管理、心理健康问题等。该记者还深入到“留守儿童”之中,了解了他们对父母亲情的深度渴望。此外,记者还同六年级一名“留守儿童”钱林林把手谈心,走访了她的任教老师,深入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记者的这一举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据统计,临江学校目前共有“留守儿童”120人,占全校人数的四分之一多。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他们经济上不一定贫困,但他们的精神是孤寂的。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呼唤父母的亲情,渴望父母的沟通,梦想父母的教诲。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呵护,空白的感情世界需要填补,他们更需要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该校充分发挥学校及团、队组织的优势,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关爱“留守儿童”。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全面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掌握学生个人、监护人、家长、临时监护人等具体情况,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电子信息档案。
二是建立联系卡制度。通过联系卡,学校定期与家长联系,汇报孩子学习生活情况。
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针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度,给“留守儿童”配备了“代理家长”,主要由老师、志愿者等担任,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在学习上给予耐心细致地辅导。
四是开展好“十个一”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开心菜园、校园吉尼斯、校园“110”、体育竞赛、故事演讲比赛、智力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是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其间配备电脑、电视、电话、图书以及体育活动器材等,旨在构筑留守儿童幸福之家和成长摇篮,以弥补亲情缺失。
六是大力发展寄宿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在此,钱文俊校长提出了两个希望、一个呼吁:
——希望年轻父母们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尽量留一个在家,共同形成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希望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整顿校园周边环境,肃清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临江学校 李静)
第四篇:用我们的关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思想小结
用我们的关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湖北口乡小学
赵启锦
我是一个平凡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来,班主任工作一届又一届,可惜由于自己不善于总结,文笔又不好,即使有好的教育案例,也都被埋没了。
回首从教之路,虽然我没有干出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来,但是我可以自豪、问心无愧地说,我一直用心关爱着每一位学生,用心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常听人说,人一生中能遇上几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我的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老师对我的关怀和抚爱是我童年时代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让我的学生也能像我一样幸福。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当任班主任的我对班级中学生变化有所不同的发现: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日益扩大,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等,将子女托付给父母、亲戚代管。留守儿童的第一老师、第一监护人缺位,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出现了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是家庭、学校、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例如今年我当任了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男生向法是一个易冲动,“唯我独尊”的多事孩子,他的“本领”可大了,常常在班内引发事端,还时不时地与老师较劲,甚至发生冲突。班上有这样的“另类”,班风可想而知。我多次找他谈,有时他生硬的态度让我也陷入了困境。转变他的责任不容我疑缓,我处处留意他,我又多次电话沟通他的奶奶,取得了他奶奶的信任。原来他是家中的独宠儿。父母亲在外打工,家中条件还不错。由于父母自小宠他,娇惯他,加之家境又好,持宠而矫、唯我独尊在他身上变现的尤为突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虽然骄横、霸道,易冲动,但是很孤僻。因为他的个性,同学们只有“敬而远之”了,他喜爱打篮球,却常常是孤军奋战,爱学数学可无人喜欢同他合作探究,这让他感到冷落无助。这时,我走近他,顺势诱导他。同时又发扬他的特长——爱学数学,特地找一些数学探究题让他解答,组织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看到他积极参与地热情,我松了口气。日子久了,他自然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他开始亲近我,慢慢地融进了班集体“唯我独尊”的他终于知道友爱同学、尊敬师长了。科任老师也夸他“有人情味了”。看着他的转变,我领悟到: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老师要像春雨般滋润万物,不需雷声,不需闪电,只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慢慢滋润学生的心灵。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每当节假日,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电话来访,我很感动,也很自豪。每当接到学生的问候电话时,我会由衷的感受到一个教师的富有和幸福。
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没有爱的教育又是苍白无力的,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征程中,我们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努力,用我们的关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五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谁来托起留守太阳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谁来托起留守的太阳
6月1日,劳务输出大省湖南一份长达81页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问世,为全省百万留守儿童送上特殊的节日礼物
湖南1200多万人口的劳务大军中,夫妇共同出外打工的占到1/3;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约占在校儿童的60%,形成了数百万留守儿童群体。
这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组织实施,始于2005年8月,锁定湘北、湘中、湘南、湘西8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县市的16个乡镇。报告真实展示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问题,引起社会注重。
“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
“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孩子中,父母亲外出打工年限在两年以上的为62%,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13年!65.3%的孩子没去过父母亲工作的地方,常和父母电话联系的还不到一半。
涟源市某镇中学有个留守儿童,一天收到三四封信,精力主要用于给笔友回信,对学习几乎放弃。《报告》显示,留守儿童要么生活中受到委屈无处倾诉,要么寻求情感生活的替代,其人格更容易为攻击性较强或偏于抑郁。
值得注意的是,有9.3%的孩子“不想”父母亲。课题组组长、团省委书记吴奇修说:“他们出生后就一直是祖辈抚养,有的连父母亲长啥模样都记不清了,对这部分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
问卷调查中有这么一道题:“父母在电话中最关心你的哪些方面”,排在末位是“思想道德”,仅占4.3%。在留守儿童中,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自制力较弱,自立、自理水平较差,逃学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十分普遍。新化县某村小学一年级的留守女生早早就学会了抽烟,抽烟的比例在留守儿童中虽仅占27.7%,但就他们的年龄与身份来说,这个比例还是太高了。
课题组在8个县(市)的留守初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66名学生作心理健康分析测试。结果发现,57%的留守中学生存有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此同时,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与父母的打工年限相关。
“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让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三大机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暴露了这三大机制的缺失。
岳阳华容县万庾镇月形村有一位老人,曾在一段时间内带过7个留守儿童,大的读高中,小的三四岁。“如此情况,监护从何谈起,监护怎能到位?”课题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成文说,“父母外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机能单一化,致使留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留守儿童尤需通过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补充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有诸多缺陷。
教育管理方式简单化。有些学校在寄宿制学生公寓前面安上铁门铁窗,学生抱怨感觉是在蹲监狱,有的甚至冒着危险,爬窗跳楼去网吧,导致安全隐患。
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注重。因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有的老师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视为“心病”。调查人员与老师座谈发现,说起留守儿童时,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够罗列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有的留守中小学生无奈地倾诉,“老师就连排座位时都把我们排在最后面的边上”。
值得注意的还有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社会调控和管理作用的弱化。问及一些乡镇村干部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何对策和想法时,回答是:“我们只考虑为农民抓票子,没去考虑为农民带孩子”。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源自农民工问题,而农民工的产生是我国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吴奇修说,“我们就想通过报告让社会明白,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
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课题组建议有针对性地修订《义务教育法》,做出有利于在农村留守或随父母流动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性义务教育利益的规定;完善农村学校学生的非刑事性人身伤害的追责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责任的范围、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报告》还建议新设教育管理资源。比方,设立农村少年儿童事务所(中心),由团委、少工委、妇联、计生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学校及相关的社会志愿者组成,在村级组织中,由村党支部领导、团支部直接组织和展开村级社区少年儿童事务工作。
吴奇修说,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增强农村的社区建设,就能在一定水准上代偿缺失的亲情。
● 链
接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当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有1000万人。
留守儿童亲情状况指标
父母外出打工三年以上的26%
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 65.3%
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 23.3%
非常想念父母的 64.1%
留守 儿童道德行为指标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的 13.7%
有抽烟等不良行为的 27.7%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 28.9%
经常撒谎欺骗师长的 15.4%
留守儿童社交水平指标
社交水平较差的 34.5%
好朋友数目较少的 35.8%
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