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初中部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教研组职能,加大教科研投入,推行有效的激励机制;立足课堂教学,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重视青年教师培养,拓展教师发展的空间,形成浓厚的学习研究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几年来不懈推行“以半日学研为平台,开展集体备课”的校本教研形式,在常规工作之中,着力开展好主题鲜明的重点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行在教研组基础上的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使校本教研工作围绕“服务教学,服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中心。在教务处的指导管理下,依靠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围绕教学活动开展平等对话,帮助青年教师打磨公开课,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一系列立足校本的教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研意识的觉醒,极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实践
中教师所面临的困惑,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这些脚踏实地的校本教研工作,让我们一方面强烈感受到“科研兴校”所带来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已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已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教研与我们并不遥远,教育教学的
规律源于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教研是有生命的,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思考,就能发现;只要我们敢于实践、质疑、探索,就能创新。可以这样说,一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努力创新教研工作,正逐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诠释着学校“一体两翼”的办学特色。
二、制度建设
(一)成立集体备课领导组和集体备课指导组
学校成立集体备课领导组,由校长赵昌贵同志任组长、田斌副校长任副组长,领导组成员由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年纪组、教研组组长组成,负责全校校本教研领导工作。
在此基础上,成立集体备课指导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及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工作。
(二)颁行《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为对校本教研的日常工作——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使之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便于管理,使工作更有质量,更具实效,我们制定了《德阳中学初中部集体备课制度》。该制度从“工作要求”、“研讨内容”、“流程规范”、“考评考核”和“表彰奖励”等环节做了具体界定,作为各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依据。
(三)实行奖励制度,促进学术繁荣
教研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是需要广大教师高度自觉地不惜投入大量心血的工作。对教师辛勤劳动给予一定物质形式的认可,无疑对于促进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会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为此,学校制定并颁行了《初中部教科研成果奖励规定》,对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发表论文,参加各级竞赛竞技以及课题研究成果,均做出了明确的奖励规定。学校每一学期均在成果公示的基础上,及时兑现奖金。
(四)学校领导班子视校本教研工作为学校腾飞的翅膀
1、重视教研主题活动的开展
06年,我校在每一学期均开展了主题鲜明的重点教研活动,具体内容将在后面专门汇报,学校不仅在行政会上周密策划,并且以学校文件形式下发通知,高度关注活动过程,对活动结果也均以学校文件形式予以及时通报。
2、重视开局工作
每一学期之初,学校均要召开教育教学专题校会,让教导处、教科室与广大教师交流全学期教学教研的工作安排,扩大工作的影响度,加大推进工作的力度。
3、重视校本教研常规工作
学校的校长、分管校长始终参加期初和期末教研工作会议,对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设性的积极的建议,对于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会议,均能在许可的范围内,在用车和费用上给予大力倾斜。
(五)周全谋划,有序实施,力求落实,全面推进工作
学校教科室围绕学校及教研室学期工作重点,及时制定出学期工作计划,下发各教研组,并通过教研例会的形式布置落实,并于每一
学期结束前,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充分听取来自教研组的声音,形成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理清新学期工作思路。
教科室要求每一个教研组的工作也要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并利用期初、期中的两次检查对工作予以督促,每一学期各教研组均要整体上交全学期教研工作资料,包括计划、活动实录,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工作总结等。教科室依据资料以及了解的情况,依据《德阳中学初中部教研组量化考核标准》进行年度考核,对评选出的优秀教研组及组长予以表彰奖励。06年上学期,初
二、初一语文备课组、史地组、数学组,初
一、初二英语备课组,化学教研组入选优秀行列。与此同时,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的表现,学校将其纳入考核之中,在量化100分中占分值四分之一。
三、教研活动
(一)常规教研活动
1、以“半日学研”为载体的集体备课活动
过去的2006年,我们始终坚持集体备课,狠抓活动的制度化、正常化,使定时、定地点,有内容的集体备课活动,向着正常轨道深入。我们对各个教研组的工作,均在期初提出明确要求。例如,我们本学期对语数英这样的大学科组的特色教案所定的基本篇数是7篇,并且我们在期中对各教研组的备课活动进行了抽查。我们努力彰显集体备课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引领作用,对教研成果的催生作用。例如,针对在过去学科竞赛中,我校有些学科一直成绩低的现实,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活动,发挥初三学
科备课组的团队力量,群策群力,在08年上半年的多项竞赛中,一扫多年沉霾,取得骄人的学科竞赛成绩。
2、积极开展新入教师公开课
我校每年均有一定新教师进入,教学环境变了,教育对象不同了,如何让这些新教师尽早适应岗位,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教科室配合教导处,每一学年初,均要安排这些新入教师公开课,然后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在听课的基础上,与新教师开展交流评课,这一活动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3、紧抓教师的学习不放松
我们充分考虑到教师业务繁忙的现实,同时也考虑到教师需要“充电”的现实,一方面,我们利用自办的《德中教研》,及时向老师们通报教研工作的动态,传达各级领导部门开展活动的信息,一方面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和热点以及学校主题教研活动,选刊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文章,供老师们参阅。我们同时关注上级所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尽可能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
4、高度重视各级教研活动,给教师以成长的空间
我校对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教研活动高度重视,通过教科室及时向老师们传达,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我们的理解是,这一方面体现出作为教育教学基层单位参与教研的自觉性,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
(二)主题教研活动
1、骨干教师示范观摩课活动
为落实“大力推进校本教研,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作用,推动校本教研工作,努力实现教师均衡化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4月间,学校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9位骨干教师利用集体备课,精心打磨了9节高质量的公开课予以展示。学校严格考勤,实行教师听课签名制度,并要求各教研组对相关学科的公开课,开展评课交流,此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2、新课标学习系列活动
为了进一步强化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地位,突显新课程的导向,巩固已有的教改成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新课标学习系列活动”。
为此,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10月下旬启动,动员教师重温新课标;11月中旬,教师撰写反思笔记、学习心得,并在各个备课组中交流,各备课组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向学校推荐优秀稿件。11月下旬,学校从上报稿件中评出10篇优秀作品,12月上旬,学校邀请教研室专家组成评委组,举办“重温新课标演讲”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学校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演讲中表现优异的教师,于12月参加学校开放周“教师论坛”。
3、办好一年一度的“教学开放周”
本年度所举办的三项专题教研活动,从内容上看,二项侧重于课堂教学技艺的示范,一项侧重于教学方向的把握。这些对于学校教学工作 6 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从形式上看,采用自下而上的形式,尽可能让教师的参与面更广,无疑推动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2009.12
第二篇:校本教研制度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履行职责、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研工作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我校 “校本教研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教育改革,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教师成为学习型成员,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
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必须立足学校。一是立足于以改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立足于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自己来解决,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适应新课程;三是立足于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网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教研工作在校长和教导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以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一级:校长室、教导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培育新秀,打造精英。
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2、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学校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抓出实效。
3、发动全校师生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4、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开展老中青结对子活动,并负责督促检查。教研活动注意培养新生力量,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与机会。
5、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县、市、省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
6、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7、认真组织开展“三课”活动。即人人学校上公开课,教研组长带头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观摩课。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教研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学习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组织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可以是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观看教学录像,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组织进行教学反思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4、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组内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教后反思,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3)作业或练习;(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向学校推出一节教研汇报课,通过多种形式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提升教学理念,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7、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提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探究教育教学新理念。
8、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学期结束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准时参加,态度端正,有事要及时请假,不得无故缺席。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积极参与“三个一”读书活动,即一周一次一小时图书室、阅览室定点读书活动,把“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深入。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自己的集体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4、积极参与“六个一”活动,认真完成:①一篇教案;②一篇说课稿;③评课稿;④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后记;⑤一个小课题;⑥一堂能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即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即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践材料。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2017.2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任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为此,结合我校现有学习制度,重新制订完善我校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一、要正确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有关书籍,采用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两种方式。
二、理论学习笔记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学习内容要广泛,如教育理论专著、教育教学期刊、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教师上课十不准”等。记录形式要多样,可摘要、摘录、索引、写体会、复印、剪贴等,记录要用蓝黑钢笔书写,字迹工整、规范,有出处、标题、作者、发表时间、摘记时间等。笔记中一定要有自己学习的体会与感想。
三、每位教师按照学校要求在学校的微信群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在校内网将自己理论学习体会、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上传发表,在校内网和微信圈上教师做到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教师的业务学习,以自学为主,每周集中学习两小时。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得变动。
五、学校教导处应对全学期的业务学习制订计划,确定主要内容、步骤、方式。
六、教师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集体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要履行请假手续。
七、集体学习时必须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聚精会神,不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报,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要备好有关学习的资料,认真讨论,积极发言,做好学习记录。
八、根据部署完成自学任务,写好学习心得,学校要定期组织交流。
九、教师的业务学习,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每个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完成一篇或几篇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
十、教师的业务学习,要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有关的学习材料,每学期要完成一篇业务学习心得。
十一、青年教师要通过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十二、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建立自学时间保证和学习笔记、博客检查制度,可以采取教科处、本级部、本学科组进行层层检查的方式搞好督促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学期考核内容。
十三、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1、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2、每学期开展“读一本教育理论书”活动,收集一个专题的研究动态,撰写一篇《教改专题》论文的活动。
3、每星期举行一次教学专题研讨会,集中说课、评课;
4、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5、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优秀成果编印成集,供大家交流、学习。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2017.2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学研究制度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校将继续搞好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崭新的课改理念为准则,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使我校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更新观念,加强交流研究,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特制定教学研究制度如下:
1、学校每学期制定好教学研究计划,计划应以课改理念为指导,紧抓教育改革的脉膊,体现时代精神,突出我校特色,并向全体教师传达,同时,各学科各年级根据学校的教学研究总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研究计划,计划应体现新(内容新、形式新)、实(讲实际、重实效)、准(研究问题抓得准)三大特点。
2、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语文、数学、英语、其他学科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成员将带领本学科教师,围绕学校教学计划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3、各教研组要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搞好每周一次的集体交流备课和每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法,落实纲要、体现标准”,内容包括交流下周的教学思路设计,交流本周教学的感悟与反思。集体教研的主题是“学习纲要,学习标准,交流心得,总结经验”,研究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学研究活动要有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要做好补充发言。校领导要深入年级、学科组参加教研活动。
4、坚持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每周一次的“切磋课”交流,教师间互相听课,并于集体备课时间就听课所得进行谈话反思活动,提倡教师们通过别人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已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校本培训制度
为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坚持开展有业务学习及校本培训工作,为保证业务学习正常开展,校本培训有效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1、校本培训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展开。
2、教师业务学习每周四下午开展一次,由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参与,一般情况下不得请假,学习时间内不得做与业务学习无关的其它工作。
3、教师业务学习内容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基本内容,包括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方式为主要内容,同时兼顾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及市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规定的其它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内容。
4、教师业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个小时。
5、教师业务学习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各教研组长在开学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中,要有专门的教师业务学习的计划安排,计划安排中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时间及相关的责任人。
6、除教研组组织日常的教师业务学习外,学校创造各种条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市各学科组织的区域性课改研究活动。
7、教师外出学习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对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书面向教导处汇报学习内容及学习收获,并利用教研组业务学习时间,向组内教师汇报学习收获,外出听课者,还必须在教研组内利用教研活动机会上汇报课。
8、校本校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学校每学期将制定专门的校本培训方案,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实施。
9、校本培训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教学改革理论讲座、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
10、校本培训以理论讲座、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评优等不同的方式进行。
11、校本培训必须全员参与,原则上不得请假,校本培训时间依据学校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开学初,教务处制定每学期校本培训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每学期校本培训的内容,校本培训的方式,校本培训的时间安排及相关责任人。
12、教师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必须认真参与,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不得少于5000字。
13、对在业务学习及校本培训中,不按要求参与的教师,学校将对其进行经济及其它待遇上的处罚。
14、无论业务学习,还是校本培训,其中心发言人必然是老师,对教研组安排做业务学习中心发言人或教导处安排做校本培训主讲人,教师都应该认真准备,不得无故推辞,否则在学期结束考评时扣除相应的得分。在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中,认真承担教研组或教务处安排的工作,学校将通过对讲稿的评比,按学校论文评比进行奖励。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与知识,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通过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在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对学法、对课程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整合,以及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集体备课是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必须强化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为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要求每个备课组必须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现将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规定如下:
一、“集体备课”的分组。
“集体备课”的分组原则是按校本课题分组,这样就能够备课及研究内容的相近而做到有的放矢,全体老师分为7个组:
小学语文组3个,数学组3个,英综组1个。
二、“集体备课”的原则。
坚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集体备课”的内容在前一次集体备课中就要落实下来。“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对即将上的课的准备,这种准备可以有以下六个方面:
1、研究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明确所教章节的内容在本学科及该专业培养中所处的地位;了解本章节的内容与其他章节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本章节在讲课时的深度、广度及讲授范围,突出重点,注意难点,力求少而精。
2、研究学生:备课时应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还应备好学生上课时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胸有成竹”。
3、研究教法:第一、选择教学方法时,在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方面,所选择的教法要富有教学哲理,能随机应变。第二、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讲课的方式要有“新意”,要在“新”、“奇”上下功夫。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不断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予学生宽阔的思维空间。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鼓动性。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有赖于教师富有鼓动性的教学语言。
4、研究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的学法及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不懂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努力开发与利用有关课程资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开发与利用各种与课程与课堂有关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为学生学习所用。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6、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
每个集体备课小组的每一次集体备课应该有一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应该在前一次集体备课中就落实下来。中心发言人提出自己的备课意见后大家各抒己见。
三、“集体备课”的活动要求。、集体备课实行签到抽。各教师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不得迟到或缺席。若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进行集体备课,必须提前到教导处请假,并安排好补备时间。备课组成员若因事不能参加集体备课,则必须先向组长请假,再到教导处请假。
2、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集体备课结束前,备课组长要将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确定好,以便提前作好准备。
4、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记录(或委托组员做好记录)。备课后由各组长妥善保管,期末交教导处存档。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听课制度
为促进各学科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特制定听课制度。具体要求:
1、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应严格组织各学科教师听课活动,做到集中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
2、每位教师听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有准备地听;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做到有吸收地听,听后要认真评课,提高听课的实效。
3、各教研组、备课组内教师要积极开展相互听课、评课,做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4、每位教师都要按学科的要求听课,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要尊重任课教师的劳动,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5、三年内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做到每周不少于1节。
6、分管领导要加强随机听课,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7、听课节数:每学期管教学的校级领导不少于40,教研组长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其中跨学科听课不少于5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示有关领导。
8、做好听课记录,认真记录下听课的时间、班级课题、教学过程,避免记录过于简单化,字迹清楚力求工整。听课节数以教导处统计为准。听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坦诚地交换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努力方向。
9、本着对做课人及自己负责的精神,每张听课记录表上要写出简要评语,并及时交换意见,以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10、切实提高评课质量,及时组织群体互评课,研讨式评课,评课时尽量做到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与课堂教学情况相结合,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相结合,与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
11、听课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要认真吸取他人长处,善于总结出被听课人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个人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12、学期期末教导处将教师的听课情况作认真的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量化考核。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2017.2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听课、说课、评课制度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质量上台阶。特制订此制度:
一、领导和教师要做到听课,评课经常化。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0节,教研组长及其他教师不得少于20节。
二、说课要坚持经常化。说课时要坚持围绕四个重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进程)进行说课,并把说课稿存档。优秀说课稿和优秀教案可在全乡推广或推荐发表。听完课后教研组要及时组织评议。
三、坚持周前备课、签字制度,每个教师在周日必须将教案交教研组检查、签字后方可实施。教案必须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紧扣“双常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三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教法新颖有创意。讲课要用普通话,知识准确,板书规范,效果好。
四、每学年组织两次全乡性的复式观摩教学,两次单式公开课(即每学期1次),并组织全乡教师讲课、说课、评课,将说课稿交教导处存档,对优秀说课稿可推荐发表。
五、对在全县推广先进教学方法者,奖积分2分;优秀说课稿在县级或县级以上报刊发表者,作为晋升职称的依据,除奖积分3分外。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即回头思考教学过程,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审思,总结亮点和问题,决定改进教学的策略,因为它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制订教学反思制度如下:
一、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备有一本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专用笔记本,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下来。每月至少写1个文本式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或论文。
三、撰写教学反思录的程序一般是:(1)收集、整理本周的教学问题;(2)选取一个教学流程;(3)选取一个精彩片断;
(4)确定反思的内容(经验或问题);(5)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撰写。
四、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
1、教学后记,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篇幅可长可短,它又可分为几种,如:(1)片断旁注式;(2)困惑征解式;(3)结论感悟式;(4)案例点评式;(5)经验总结式;(6)失误反思式;(7)阶段回顾式。
2、反思文本。它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性反思,篇幅与一篇文章相同。
3、教学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
五、教导处在学期末收集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录,并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应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它能力。
3、多元性原则: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教师变化的轨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实践,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结合教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适合学生学习实际: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科认知水平及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3)基本能按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学习知识
(1)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能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中去感悟知识、学习知识,并能掌握知识。
(2)改变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乐于探究知识的生成、变化和发展。
3、培养技能
(1)能根据学科特点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情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
(1)学习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教师应紧扣学习主题,有序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
(2)学习方式的引导:课堂能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要真实、自然,具有实效。
(3)思维的发展: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实验操作、作业布置等,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及反思意识。
(4)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提问应占课堂提问的五分之二以上,并有展示帮助、提高学生的过程。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发挥个性特长。
2、教学方法
能灵活运用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体现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学氛围。能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和谐,杜绝放任自流不负责任的现象。
2、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进行学习。
3、自信心。善于创设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情景,教学过程能体现学生自信心建立的心理进程,体现激发学生奋发上进的精神面貌。
4、能结合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的教育。
(四)教学效果
1、教学效果好,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课堂目标得到实现。
2、学生思维与能力得到发展,对知识能够运用、迁移、整合,教学反馈中学生有创新表现。
3、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率高,能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评价。时间利用有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师素养
1、教学语言准确,普通话规范。
2、板书设计合理、工整美观。
3、教态亲切自然,能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应变能力强。
4、注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和结构。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评价对象的反思应成为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行多向评价。除领导、专业人员外,更强调同行的参与,有条件的还可让家长、学生参与,以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3.评价方法多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研讨、访谈、观察、问卷、测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4.评价重心下移。不但要评教,而且要评学;不但关注课堂教学预期的结果,而且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变化;不但要对现状作出诊断,而且要关注改进和发展。
5.评价结果的运用不以甄别和奖惩为主要目的。采用“建议”的形式,通过对话和反思,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四、校内听课评课规定 1.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
以诊断学校教学现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要目的。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每人听课40节以上,听课时,还需关注班级风气、环境状态等方面情况。
2.学科同行的听课评课。以促进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的。教研组长每学期每人听课20节以上,每学期开学前三周进行普遍听课,对新教师、有重要研究课题的教师等需要跟进的进行间断性听评课。同一备课组教师在每月里互相听评课,每人要达2节以上,每学期不少20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集体组织进行。
3.承担校外教研公开课的听课评课。
以展示成果和加强交流学习研讨为主要目的。同科组的教研组长和教师在时间许可情况下应参与听评课。
五、评价信息档案的管理
听课本在学期末由教研组长检查和统计。
利用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学科和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档案资料库,收集、统计和查找信息。
六、保障条件
1.领导给予关注和重视。
领导关注全体教师新理念的建立,把评价制度纳入常规教学教研管理,作为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2.建立以人为本、互相关怀的学校文化。
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评价交流环境,加强师师、师生间的对话。班主任和组长要重视做好教学协调工作,尽可能地了解科任教师的特点和长处,引导和教育学生听从教师的教诲,积极适应不同风格的教学。当遇到学生对教师的反映时,组长或班主任首先应与班内的干部和学习好的同学了解多些情况,同时与该任课教师和备课组长沟通,客观地思考该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共同把问题消灭在萌发的阶段中。
3.加强学习和培训,普及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主要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级教研活动、开展校内听评课研讨活动来不断提高水平。
第三篇:校本教研制度
辛庄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在继红小学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
一是为了推动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实践活动,解决学校、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在实施新课程中学校自身出现的问题,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新课程,改变“等”(等专家指导)、“靠”(靠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现象;三是基于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潜在教育智力资源,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进行思考、分析,根据自己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个人教研学习计划以及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觉学习并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教师以学校一系列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鼓励不同思想,发挥个人的优势,对问题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
3、专业引领。鼓励教师从专业刊物或教育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方式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四、教研具体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将进一步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特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一)、教研组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制定本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并负责监督实施。
1、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2、根据形式发展,制定中心小学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3、发动全体师生员工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4、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队伍,开展老中青结对子活动,并负责督促检查。
5、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奖罚分明。
6、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二)、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4、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5、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务处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优秀教案,完成一份说课稿,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5、要熟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即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即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第四篇:校本教研制度
马庄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教研制度
(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备课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 , 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法发,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3.组织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0节。4.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总结。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六、实施计划 总目标:
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研室定期检查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在指导的基础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4.论坛: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一次课改论坛、一次中考论坛。
(三)立足校本培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1.学习管理
1)学习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
2)学习内容: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3)学习管理:学习内容要有记录体会,每月教研室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会形成同水平重复、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假期培训时间,聘请专家来我校讲座或播放专家讲座录像。
(四)发挥教指委成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教指委成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 — 2篇教学案例分析。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六)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1.备课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2.教案设计基本步骤: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
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
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8)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六)实施课题牵动,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七)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学期开发1 — 2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2.传统的兴趣活动和活动课也可提升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每位教师每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设1—2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写出教学设计,期末进行交流评比。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马庄小学 2018年9月
第五篇:校本教研制度
西范庄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为全面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推动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科学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教育质量,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学校、教师、学生为根本,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主管教务的副校长
成员: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若干
一、校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全面负责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制定、工作的落实与监督、工作成绩的评价。
1、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工作。
2、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经常深入课堂,积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真诚的同伴并发挥好专业引领的作用。
3、注重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积极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协作研究等活动。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5、适应新课程改革推进需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组织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8、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及时安排和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奖惩分明。
9、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务处、教研室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10、建立并不断完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机制。
二、教研室、教务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室、教务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应在校长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各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计划。组织领导全校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大力抓好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组织各年级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5、组织好每周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集体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6、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老师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7、每学期各教研组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8、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每月2次听新教师课。
9、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考试题的质量,向建立学科题库方向发展。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学会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10、期中要协助校长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积极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教师校本教研制度
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位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教研组和学科组以及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指派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出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交学科组备案。
3、认真完成学科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不抄袭。在教研组、学科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学期至少写10个以上的教学反思,教师每学期至少听20节课,每月向学校QQ群论坛上传一份自己撰写的教育叙事文章。
5、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与同伴一起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课程标准,写好教学设计方案。
6、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查找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积累。
四、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1、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
2、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成立校本教研专题组,组长为学科教学骨干;
3、从本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每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计划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工作中,严格执行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4、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定期检查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摘记,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大型同伴互帮活动。
5、激励引导教师总结校本教研经验成果,及时借鉴外界研究成果,在本校推广、内化,随时将本校研究成果、经验,做以积累、总结、上报。
五、校本教研学习制度
1、重视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时间上,经费上给予保障。
2、学校周工作安排中,每周要有二小时教师理论学习时间。
3、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理论学习考评奖励制度。
4、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活动、交流活动,教师要主动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
5、教师每学年要尽可能多的积累理论学习笔记,每学年不得少于4000字。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引导教师学习理论、交流经验。学期末进行理论学习,笔记评奖活动。
六、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制度
1、校长真诚树立起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完善教科研导向制度、激励、保障制度。
2、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观念,培养教师自觉进行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自学教育理论。积极与上级指导部门、主管部门协调,邀请专家讲座。
3、充分发挥校专家小组的作用,在教育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做好引领工作。
4、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学习、实践中通过同伴互助活动进行引领。
5、各教研组在专业引导上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总结,有实效。
七、校本教研积累反思制度
1、学校教科研骨干每学期要制定出校本教研方案计划。
2、教科研骨干要引导教师总结积累研究成果,激励教师撰写论文、反思、案例,要随时收集活动过程、记录、教师论文反思等成果,及时上报。
3、定期检查、总结、评比。奖励论文、反思、案例、经验的写作情况。
4、教师随时总结教研成果上报,教师每学年写论文两篇,每学期写10份反思、1份案例。
5、年末收集整理反思、论文、案例精品集,总结学校校本教研成果经验。
八、校本教研课题实验制度
1、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引导教师开展工作。
2、教科研专干要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计划,收集相关材料整理档案;收集成果总结经验上报教科研所;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帮助教师总结经验。
3、校课题的设立要根据本校实际,要有理论依据,要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方可进行。
4、每个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课题实验工作。
5、每个教师要积极参与研究,要有子课题,要有活动过程记录,要上交经验、总结、论文、反思、案例等成果。
九、学科组校本教研制度
各学科组长要认真负责学科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
1、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组织制定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拟订出本学科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共同研究单元或课时目标、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作业或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5、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本学科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走过程,不搞花架子。
十、校本教研活动制度
1、每周三和周四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根据教学实际必须按时开展研究活动。
2、学期初,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
3、活动进程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做好案例分析,学期末要认真进行总结,扬长避短,在集体总结的基础上,教研组长执笔写出书面总结按规定时间上交教务处。
4、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出谋划策,共同探讨,为搞好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按要求提供活动内容、场地、保证活动有效。
5、教研组长根据计划,在每次活动前通知老师,做到活动有准备,有内容(专题)、有重点,有交流探讨的时间,讲求实效,提高活动质量。
6、活动以研究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听课、评课、说课、集体备课为重点。要研读新课标,了解新课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要有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及教学体会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校本教研的特色。
7、在教研活动中要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使他们能够尽快地独立承担教学任务。
8、教师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研讨发言,完成教研组交给的教研任务,教研组长每次活动要记考勤,做好记录,以备学校进行评价。
9、教研组要支持配合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与教务处积极合作抓好课堂教学,不断积累素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10、校长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校本教研创造条件,积极营造学校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主任要深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之中,及时了解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