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柏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柏树乡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一、乡情简介
柏树乡位于柏树乡位于凉州区西南8公里处,东至和平镇,南接金塔乡,西邻祁连山脉,北至松树乡,新旧312国道、兰新铁路、武九公路横贯全境。乡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185.1亩,占21.65%。
全乡辖10个行政村,即清水、中畦、右
三、接引、杨寨、柏树、小寨、张寨、下五畦、桥儿村,设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256人。近年来,柏树乡党委、政府培植发展壮大了制种业、畜牧养殖业、劳务经济为主产业。全乡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0元。
全乡现有中学1所,有 17班,在校生906人,其中女生420人;小学8所,有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52人,其中女生585人。一直以来,我乡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树立“坚定教育兴乡理念,努力打造教育强乡”目标,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怀下,柏树乡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较有特色,新课改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稳步上升,“两基”工作跃上了新台阶。1995年进行校园“六配套”建设,并通过省级 “两基”检查验收。
二、“两基”巩固提高基本情况
(一)办学条件:
我乡中小学占地面积9177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4038平方米,校舍生均6.17平方米,中小学图书生均分别达15.06册、10.36册以上。
(二)师资水平:
全乡小学教师101人,初中5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100%,初中为100%。全乡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率为100%。
(三)义务教育程度:
三年中,小学适龄儿童总数分别为1343人、1290人、1250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429人、1338人、1352人,近三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适龄女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总数各为946人、925人、915人,初中阶段在校适龄少年学生总数每年为1050人、988人、906人,入学率均为100%,辍学率分别为0.57%、0.20%、0.66%,三年中,15周岁人口总数分别为301人、295人、350人,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
三年中,17周岁人口总数为270人、251人、300人,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3%、99.6%、99.7%。
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总数近三年均为1人,入学率均为100%。
(四)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上级财政拨款2008--2010年分别为552.62万元、762.22万元、760.87万元。
(五)教育质量:
三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毕业年级合格率小学为98.5%、97.5%、99.6%,初中为34.5%、35.8%、31%,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小学为98.4%、98.3%、98.2%,初中为98.2%、99%、99%,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为96.7%、96.4%、96.3%,初中为97%、97%、98%。
(六)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
“两基”达标后,青壮年非文盲人数为9638人,非文盲率达100%。全乡设有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0所,共举办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培训提高班180余期次,参加人数为2200余人(次),发展具有特色经济的示范户60余户。乡村农民文化技术(扫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做到了有教学场所,有教学基本设施,有学习计划、有管理制度,有图书资料。
三、“两基”工作措施及成果
柏树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1、全乡教育蓬勃发展、协调发展。一是基础教育发达,普及程度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100%,学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 100 %。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1.09%以内。二是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快速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农民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乡的农技校在2008年至今,我乡共举办以农业技术、法律知识、时事政治等内容的各类培训班与讲座50多期,6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和学习。通过农技校学习培训,广大农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致富本领,一批学员在农技校的培训下,纷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一举成了乡、村的致富带头人,帮助和带动500余人走上致富道路。
2、小学网点布局调整进一步得到优化,教育发展更趋均衡。2008年以来,全乡共投入配套资金50多万元,用于学校网点调整。撤并了2个村级小学,修缮了柏树中心小学、柏树中学校园。
3、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取得新突破,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近5年来,我乡共筹资投入 23万多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柏树中学均装备了计算机室,还建立了备课室。中小学都接通了宽带网。
4、教育教学质量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教育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统一。近年来,凡涉及教育质量的标志性项目,如小学生毕业检测、中考、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柏树均处全区前列。
5、实施扶困助学工程进展顺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多年来,我乡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读书问题,把扶困助学当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做到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乡村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乡、村干部纷纷带头向扶困助学基金捐款,还与贫困生结对子,勉励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从 2004年起,我乡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困助学活动。近年来,全乡共有 200多名中小学学生接受了各种形式的资助,实现了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辍学的目标。
6、保学控流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
为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巩固率,结合乡情,我乡采取六项措施加强“保学控流”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做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宣传,将学校教学管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印分发到学生家长手中。同时采取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向社会各团体,广大民众呼吁,共同来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响应国策,支持教育。
二是沟通思想。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学习等情况,征求家长意见,正确采纳家长对政府、学校的工作建议。
三是签订《保学控流协议》协议。乡政府到学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保学控流”,政府、学校、教师与家长共同管理好学生,共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是实行联系班责任制。每个乡领导班子成员和“两基”工作组人员联系一至两个班,严格依照乡党委、乡政府《关于建立义务教育“保学控流”制度的决定》的要求,督促所联系班的学校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做好学生“保学控流”工作。做到措施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因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控流工作成效不大影响“两基”工作的人员,不能参与年度各种评优、评先,不能晋职晋级,年度考核不合格。
四、存在的问题:
1、各校功能室不足,仪器、图书、音体美活动室等没有单设。一室多用现象比较突出。
2、由于经济条件制约,现代化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图书、电教器材、体育器材、实验器材、师生用计算机等均有待于增添更新。
3、部分学校“两基”档案收集整理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梳理存在问题,逐项落实整改任务;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两基”迎检氛围;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和稳定工作。
第二篇:柏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柏树乡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一、乡情简介
柏树乡位于柏树乡位于凉州区西南8公里处,东至和平镇,南接金塔乡,西邻祁连山脉,北至松树乡,新旧312国道、兰新铁路、武九公路横贯全境。乡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185.1亩,占21.65%。
全乡辖10个行政村,即清水、中畦、右
三、接引、杨寨、柏树、小寨、张寨、下五畦、桥儿村,设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256人。近年来,柏树乡党委、政府培植发展壮大了制种业、畜牧养殖业、劳务经济为主产业。全乡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0元。
全乡现有中学1所,有 17班,在校生906人,其中女生420人;小学8所,有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52人,其中女生585人。一直以来,我乡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树立“坚定教育兴乡理念,努力打造教育强乡”目标,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怀下,柏树乡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较有特色,新课改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稳步上升,“两基”工作跃上了新台阶。1995年进行校园“六配套”建设,并通过省级 “两基”检查验收。
二、“两基”巩固提高基本情况
(一)办学条件:
我乡中小学占地面积91777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4038平方米,校舍生均6.17平方米,中小学图书生均分别达15.06册、10.36册以上。
(二)师资水平:
全乡小学教师101人,初中5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100%,初中为100%。全乡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率为100%。
(三)义务教育程度:
三年中,适龄儿童总数分别为1343人、1290人、1250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429人、1338人、1352人,近三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适龄女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总数各为946人、925人、915人,初中阶段在校适龄少年学生总数每年为1050人、988人、906人,入学率均为100%,辍学率分别为0.57%、0.20%、0.66%,三年中,15周岁人口总数分别为301人、295人、350人,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
三年中,17周岁人口总数为270人、251人、300人,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3%、99.6%、99.7%。
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总数近三年均为为1人,入学率均为100%。
(四)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上级财政拨款2008--2010年分别为552.62万元、762.22万元、760.87万元。
(五)教育质量:
三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毕业年级合格率小学为98.5%、97.5%、99.6%,初中为34.5%、35.8%、31%,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小学为98.4%、98.3%、98.2%,初中为98.2%、99%、99%,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为96.7%、96.4%、96.3%,初中为97%、97%、98%。
(六)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
“两基”达标后,青壮年非文盲人数为9638人,非文盲率达100%。全乡设有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0所,投入培训资金0.48万元,共举办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培训提高班180余期次,参加人数为2200余人(次),发展具有特色经济的示范户60余户。乡村农民文化技术(扫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做到了有教学场所,有教学基本设施,有学习计划、有管理制度,有图书资料。
三、“两基”工作措施及成果
柏树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1、全乡教育蓬勃发展、协调发展。一是基础教育发达,普及程度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100%,学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 100 %。学龄少年(不含还在小学就读和已经初中毕业因素)入学率为64.95%,初三年级保留率为107.6%,初三年级巩固率为123.8%,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1.09%以内。二是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快速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农民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乡的农技校在“两基”评估验收后,其领导小组未撤、工作人员不散、工作力度不减,2000年至今,我乡共举办以农业技术、法律知识、时事政治等内容的各类培训班与讲座50多期,6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和学习。通过农技校学习培训,广大农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致富本领,如吴兴旺、刘小宁等近100名学员在农技校的培训下,纷纷发展养殖业,一举成了乡、村的致富带头人,帮助和带动500余人走上致富道路。
2、小学网点布局调整进一步得到优化,教育发展更趋均衡。2008年以来,全乡共投入配套资金50多万元,用于学校网点调整。撤并了2个村级小学,扩建和修缮了柏树中心小学、柏树中学校园。全乡中小学共扩大校园面积 300多亩,建筑面积超过3200平方米,一栋栋高大的新建教学楼拔地而起,成为柏树教育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3、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取得新突破,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近5年来,我乡共筹资投入 23万多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我乡中心小学、中学均装备了计算机室,乡中学还建立了备课室。计算机生机比例由 2000年的100:1提高到目前的19.7:1;乡中学、中心小学都建立了局域网、接通了宽带网。
4、教育教学质量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教育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统一。近年来,凡涉及教育质量的标志性项目,如小学生毕业检测、中考、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柏树均处全区前列。柏树中学、柏树中心小学连续三年被评为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近年来,柏树中、小学共获得市、区级“文明单位”、“安全合格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39项集体荣誉。
5、实施扶困助学工程进展顺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多年来,我乡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读书问题,把扶困助学当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做到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乡村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乡、村干部纷纷带头向扶困助学基金捐款,还与贫困生结对子,勉励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自强不息,立志成才。2004年,我乡在全区率先正式启动机制化、制度化的扶困助学工程,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乡长任组长、分管民政的副乡长任副组长的柏树乡扶困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乡统筹、分级资助的工作机制,对贫困学生大力进行救助。从 2004年起,我乡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困助学活动。近年来,全乡共有 200多名中小学学生接受了各种形式的资助,实现了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辍学的目标。
6、保学控流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
为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巩固率,结合乡情,我乡采取六项措施加强“保学控流”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做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宣传,将学校教学管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印分发到学生家长手中。同时采取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向社会各团体,广大民众呼吁,共同来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响应国策,支持教育。
二是沟通思想。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学习等情况,征求家长意见,正确采纳家长对政府、学校的工作建议。
三是签订《保学控流协议》协议。乡政府到学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保学控流”,政府、学校、教师与家长共同管理好学生,共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是实行联系班责任制。每个乡领导班子成员和“两基”工作组人员联系一至两个班,严格依照乡党委、乡政府《关于建立义务教育“保学控流”制度的决定》的要求,督促所联系班的学校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做好学生“保学控流”工作。做到措施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
五是实行分工合作工作制。劝返包保人员要对所“包保”对象情况了解,深入到位,分工合作,劝返到位。
六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因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控流工作成效不大影响“两基”工作的人员,不能参与各种评优、评先,不能晋职晋级,考核不合格。
四、存在的问题:
1、各校功能室不足,仪器、图书、音体美活动室等没有单设。一室多用现象比较突出。
2、由于经济条件制约,现代化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图书、电教器材、体育器材、实验器材、师生用计算机等均有待于增添更新。
3、部分学校“两基”档案表册反映的各项数据,存在不平衡、不衔接、逻辑关系不严密等问题,特别是 “两基”基础性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善、相互脱节,需进一步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上急下不急”问题,学区计划于本月底组织中小学校长对各校的“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观摩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梳理存在问题,倒排时间,逐项落实整改任务;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两基”迎检氛围;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和稳定工作。
第三篇:江口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江口学区“两基”迎“国检”
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实现“两基”达标验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基础性惠民工程。自1998年全乡普初后,我们始终把“两基”作为全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班子不撤、人员不散、措施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加强领导,多方筹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的程度和水平,降低青壮年文盲率,尤其是2007年以来,学区紧紧围绕教育局工作要点,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立足实际,以干克难,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进入“两基”达标自查自评阶段,现将我乡“两基”工作,重点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江口乡地处县城西南部,碧玉河、红崖河汇聚西汉水,素有“三江之口”的称谓,总面积66.3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总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万人,非农业人口166人。
全乡有九年制1所,完小5所,教学点3所。有教学班47个。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代课教师5人。
全乡在校学生数1118人,其中女619人;小学801人,女401人;初中317人,女218人。
二、“两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小学校内外学龄儿童890人,其中女429人;校内学龄儿童890人,其中女429人;入学率100%。初中校内外学龄少年601人,其中女297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690人,其中女341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14.8%。残疾儿童8人,残疾儿童入学
率87.5%,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9.25%,15-50周岁人口非文盲率99.1%。小学学年内辍学2人,辍学率为0.2。初中辍学学生2人,辍学率0.55。
三、所做的工作
我乡由于历史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两基”底子薄、基础差、任务重,攻坚形势严峻。自2011年3月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两基”迎“国检”工作会以来,江口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各种会议专题讨论、研究此项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使“两基”迎“国检”工作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列于重中之重的议事日程,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两基”迎“国检”攻坚工作的良好局面和新的工作机制,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
一是于2011年3月10日迅速召开了全乡“两基”攻坚工作动员会,相继出台了《江口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工作机构、“两基”迎“国检”攻坚工作规划等相关的文件,使此项工作迅速拉开了帷幕。二是迅速调整了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委会的工作考核内容,按照“两基”迎“国检”工作双线承包责任制的办法将此项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纳入考核之中,严格奖惩。三是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委会干部迅速行动,分别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会,宣传安排“两基”迎“国检”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基本做到了人人皆知,户户知晓。四是江口乡党委政府、学校汇同江口乡村干部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入学动员工作,严控辍学率,使普及程度得以提高。形成了条块结合,辖区负责,责任明确的工作任务分解。江口乡政府对此工作总负责,具体是宣传发动,制订规划,组织实施,实现攻坚;学
校对软件资料负责,并就规划,调整布局,完善功能,提出建议,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指标;村社对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入学率,组织投工投劳,解决建设矛盾负责。
二是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支书、主任、文书、社长、学区校长、派出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宣传工作抽调了专门人员作了专门安排,专题召开了各校负责人、各村负责人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对永久标语刷写、板报、校班会宣传“两基”迎“国检”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进一步推动了“两基”迎“国检”工作宣传力度。目前全乡共印制大型横幅14幅,刷写永久性标语21条,出板报8期8板,出工作简报14期。江口乡“两基”迎“国检”办统一印制宣传标语下发各校,并就标语的制作书写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对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宣传报道在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机关形成我为“两基”迎“国检”添砖瓦的风尚,在社会各界形成了“穷不办教育、穷根难断,富不办教育、富不长久”的理念,在农村形成了“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送子女上学”的意识,抓“两基”迎“国检”的工作氛围愈演愈浓,实现了政府与学校共建,政府与村社共建,机关干部与老师共建,基层干部与当地群众共建的工作态势。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通过扎实工作,积极争取,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抓住建设项目机遇,中心小学教学楼现已列入建设完工,目前正投入使用,积极争取了塄上小学、茨坝小学、彭崖小学部分校舍列项重建。筹措资金对九年制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自08
年以来,先后研究讨论实施了几项大的建设项目:
1、师生饮水工程,解决了师生多年来吃水难,校园绿化、净化、美化用水;
2、硬化校园门口路面,解决了师生雨天行走困难;
3、对教学楼进行维修,重新为楼顶铺油。
4、粉刷教室,教师宿办室,再现校园新貌。
5、购置大型办公用品,一体机,速印机等,全面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确保“两基”巩固提高 由于我乡经济条件差,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贫困儿童数量较多,为保证适龄儿童不辍学,我们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控辍机制。一是“双线承包”制。江口乡、村、校分别一条线,江口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组长包人;教育一条线,校领导包村,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各校还实行一票否决,即辍学1人意味着不能评先、晋级、晋职。九年制学校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结合“留守儿童之家”省级示范学校,将留守儿童工作做到实处,一手抓教育,一手抓育人,专设了亲情热线,给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以亲情,母爱,让爱无处不在,确实做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五是有序推进扫盲工作:全乡扫盲教育已得了长足发展,我们采取多种办法扫盲和堵盲(如 “送教到户”、“一帮一”、学生教父母等),把文盲人数降到了最少,使非文盲率达99.1%。同时,还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把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每年技术培训250人次以上的目标,使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建成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建立健全了相关档案资料,而且达到了科学规范。
六是加强工作督查,稳步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一
是形成了工作督查,例行汇报机制。每月定期召开“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工作任务,了解工作进度;同时主要领导到村检查工作时都将“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为必查内容之一。党委、政府各种会议都必须听取“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安排落实“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督促工作进度。县委、县府、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督查宣传,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督查机制,督查结果纳入考核,实施奖惩。二是印制工作进程督查表,对各村、各部门的“两基”工作进行评比,奖优罚劣,推动此项工作的进展。年底将此项工作直接与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社干部的工资直接挂钩,夯实责任,强化措施,风险抵押,严格奖惩。三是今年2月底全面完成对部分村支两委班子进行调整,有力推动了“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进展。
四、教育质量
我学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呈稳步上升的局势,以一年级语文为例,由09年春季及格率32.54%上升为10年秋季的90.24%;平均分由42.97%上升为79.94%;优秀率由7.14%上升为60.98%;四年级数学由09年春季及格率28.95%上升为10年秋季的65.57%;平均分由45.05%上升为63.79%;优秀率由6.58%上升为22.95%。在全县统一测试中,菜地教学点和王台教学点语数双科综合排名位列第一和第二名;全学区语数外三科位与全县第八名,语数双科合格率为35.03%,语数外三科合格率为15.92%,语文和英语均位于全县第四名;九年制六年级语文和英语成绩超过了城区学校,分别位于全县第四和第三名;初中八年级统考由08年的全县第22名上升为全县第八名,其中英语位于全县第五,物理、政史、数学均位于全县前十名,七科合格率为4.6%。为了推动全乡教育快速稳步提升,打造高效课堂,九年制
在学习杜郎口三三六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洋思成功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扎实工作要质量,向教研教改要质量的教理念,先后派出了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到外校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由先进带动全体,形成了自已独具特色的“五三”教学模式,先后自行编印了四期校本教材,有力地促进了全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区获得了县级教研教改先进单位的荣誉。
五、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学区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学区组织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各校检查了各校安全工作,对校园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学校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措施。二是完善了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了新学期安全工作台帐。三是学区和各校签订了《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四是九年制学校针对校外寄宿生安全问题,和当地派出所、店主、家长签订了四方协议。并于第二周星期四召开了奖评会暨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经过对学校的安全情况的排查,目前,各校正在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迄今为止,我学区由于高度重视,认真排查,措施得力,全学区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六、财务工作
各校能够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合理使用经费,落实了财务公开及各项财务制度,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能按时足额发放。严格落实了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各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票据规范,帐簿凭证符合要求。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江口乡的教育在近年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江口乡教育起点低,还有较大差距,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部分学校校舍、桌椅陈旧、教学设备落后,还需逐步更新完善。
二是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家庭贫困面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增加,给学校教育带来潜在影响。
三是学校教育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学科不配套,主要学科骨干教师不足。
八、今后工作打算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实际,加以整改,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增强各族人民办好基础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教育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薄弱学校的改造,完善办学条件;致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改善办学条件,迅速推进全乡人均受教育程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政策,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探索创新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推进。努力谱写江口乡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篇: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724)
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2011年8月31日)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两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我乡的“两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进行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乡情简介
乡乡现辖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2446户,9057人,42405亩耕地,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8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99元,教育经费支出566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533万元。全乡现有中心小学1所,是2007年我县学校布局调整后,由乡中学改建而成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近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5人,地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人,金塔县首席教师1人。有16个教学班,学生758人,其中寄宿学生711人,占学生总数的94%。另外,还有村级幼儿园教学点2个。
二、“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办学条件:
我乡中心小学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9.8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9.14平方米,生均图书达15.06册以上。
(二)师资水平:
全乡现有小学教师45人,幼儿教师1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100%,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率为100%。
(三)义务教育程度:
三年中,小学适龄儿童总数分别为901人、844人、760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901人、844人、760,近三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均为100%,适龄女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总数各为426人、399人、413人,初中阶段在校适龄少年学生总数每年为426人、399人、413人,入学率均为100%,无辍学学生。
三年中,15周岁人口总数分别为116人、112人、119人,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
三年中,17周岁人口总数为159人、201人、147人,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
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总数近三年均为3人,入学率均为100%。
(四)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上级财政拨款2008--2010年分别为315万元、351万元、533万元。
(五)教育质量:
三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毕业年级合格率为均100%,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均为100%,学生体育合格率均为100%。
(六)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
“两基”达标后,青壮年非文盲人数为5557人,非文盲率达100%。全乡设有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6所,共举办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培训提高班80余期次,参加人数为2200余人(次),发展具有特色经济的示范户60余户。乡村农民文化技术(扫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做到了有教学场所,有教学基本设施,有学习计划、有管理制度,有图书资料。
三、“两基”工作措施及成果
近年来,乡乡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一)全乡教育蓬勃发展、协调发展。一是基础教育发达,普及
程度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学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 100 %,无辍学学生。二是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快速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农民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乡的农技校在2008年至今,我乡共举办以农业技术、法律知识、时事政治等内容的各类培训班与讲座50多期,25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和学习。通过农技校学习培训,广大农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致富本领,一批学员在农技校的培训下,纷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一举成了乡、村的致富带头人,帮助和带动200余人走上致富道路。
(二)教学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先后投入资金374万元,新建了乡中心小学公寓楼和餐饮中心,完成了校园道路硬化、供暖管道改造。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取得新突破,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建起了校园语音广播系统、高标准电教室,班班配备了电脑、大屏幕电视、投影仪,建起了校园局域网、宽带网和闭路电视网,实现了“三网合一”。
(四)教育教学质量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教育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统一。近年来,凡涉及教育质量的标志性项目,如小学生毕业检测、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我乡中心小学均处全县前列。
(五)实施扶困助学工程进展顺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多年来,我乡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读书问题,把扶困助学当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做到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乡村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乡、村干部纷纷带头向扶困助学基金捐款,还与贫困生结对子,勉励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从 2004年起,我乡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困助学活动。
(六)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为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巩固率,结合乡情,我乡采取四项措施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做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宣传,将学校教学管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印分发到学生家长手中。同时采取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向社会各团体,广大民众呼吁,共同来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响应国策,支持教育。
二是沟通思想。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学习等情况,征求家长意见,正确采纳家长对政府、学校的工作建议。
三是签订《控辍保学协议》。乡政府到学校、学校与教师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政府、学校、教师与家长共同管理好学生,共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因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控辍保学工作成效不大影响“两基”工作的人员,不能参与各种评优、评先,不能晋职晋级,考核不合格。
四、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两基”达标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老百性对发展教育事业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教育的重要性宣传有待加强。少数群众对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极少数家长认为学校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搞唱歌跳舞活动纯粹是不学无术、浪费时间;也有少数家长对小学五年制改为六年制不理解、不支持;
二是由于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力十分困难,对教育硬件建设投入相对偏少;
三是部分 “两基”档案收集整理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巩固“两基”
成果作为实现全乡“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战略任务,摆在全乡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摆在校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
(二)、继续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增强干部群众的执法意识和普及意识。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对贫困生继续采取救助措施,干部职工捐资助学、结对帮扶,学校认真做好“两免一补”等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完成义务教育。
(三)、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办好中心小学,确保我乡小学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十二周岁人口完学率逐年提高。
(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有力地改善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全乡中小学图书室和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配套建设。使之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实现“两基”目标、巩固“普九”成果的进程中,逐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五)、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六)、结合赴临泽参观学习情况,进一步寻找差距,认真学习临泽县在教育教学管理、控辍保学、资料整理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显著成效,依照先进,查漏补缺,做好我乡“两基”工作,确保我乡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
回顾我乡“两基”工作历程,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实现“两基”目标,仅仅是乡乡教育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取得的成绩作为新起点,带领全乡广大教职员工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在创辉煌。
第五篇:“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东兴小学“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我们按照省市县及乡教管中心的安排,对我村两基工作进行了认真扎实具体详实的部署安排,现将我们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情况作以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东兴村为国家扶贫移民搬迁村,所辖村中心小学一所,现有学生361人,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学历合格率100%,二、达标情况
多年来,我们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不断探索新课程教学改革,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办学理念,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标要求。适龄女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9.8%,辍学率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校长培训100%,小学生均校舍达3.5平方米,小学生均图书10册,15至50周岁中的非文盲率99.8%,脱盲人员的巩固率100%,农村留守儿童全部上学。
三、主要成绩和经验
我们以本次迎国检为契机,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1、优化育人环境,抓实“三化”建设。对校园主要地带进行了硬化,主要地带硬化率达50%以上。同时狠下功夫做好学校的绿化工作,今年开春投资购买了各种树苗,在学校周边进行了栽种,美化了校园环境。
2、完善档案资料建设。在档案资料建设中,我们对三年来的“两基”资料及学校各种管理资料进行了全面的回头看,从对迎“国检”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及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等进行了全面培训。做到了资料表册齐全,数字正确,逻辑关系清楚,使人一看就懂,一查就实,一要就有,并且装订规范,全部档案入盒进柜。
3、各室建设。我们学校由于是移民搬迁学校,建校时间短,学校的建设没有跟上学生的增长速度,因此学校没有单独的仪器室,实验室,图书社等,但我们正在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
4、扫盲、农技培训有效开展。我们对15-50周岁的文盲建立文盲登记卡,采用包教的形式,有教师,有家庭辅导员,每年进行测试,达到脱盲,对脱盲人员再进行巩固提高三年。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种植、养殖、科类和农民致富的项目及时的进行培训。
5、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在近两年来对学校校园进行了硬化处理,并修建了水房,整修了学校花园和林带。
7、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来,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年轻教师的补充,加之教师培训等因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全乡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今年我校六年级学生王定兰在全县统考中名列全县第12.8、安全教育不放松。近几年来,我们严格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经常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竞赛,多次开展有关防震、消防等安全演练,开展传染病的防治,经常督查学校设施安全,安全有制度,有责任书,有应急预案等,因此近三年来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乡教管中心的大力支持与指导,还得益于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员工。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1、学校六配套还不达标,学校没有其他功能教室。我们打算以后在争取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动员社会贤达人士捐款捐物修建。
2、校园的美化绿化硬化还做得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跟进建设。
3、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两基”迎国检
汇报材料
靖远县东升乡东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