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总结材料
依托艺术教育优势 务实负责探索课改
——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
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高级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硬件条件一般,师资条件一般,生源质量一般,长期以来,这些因素一直严重制约着学校的高格发展,甚至一度威胁到学校的健康生存。学校到底还能走多远?学校的未来究竟在何方?当此之时,高中新课改大潮席卷而来,其间虽然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但同样更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和希望。我们如果不能屹立潮头,就会被大潮吞噬。为图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选择的是向困难主动迎上去。2009年9月,我校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加入高中新课改行列并被确立为省级课改样本校,开始承担起全面实验、典型引领的重任。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科学指导和鼎力帮助下,我们客观认清自身情况,认真贯彻高中新课改精神,充分依托艺术教育特色优势,多维度地想思路,创造性地找对策,务实负责地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学校向更高目标、更高层次发展,现将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探索与实践做以总结:
一、在关节处创造学校新境界
(一)提升领导管理水平
(1)放权各岗位中层领导,为其提供展示所长的机会,并给其压担子。校长把握方向,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统筹,具体工作分给中层领导完成,要求其各司其职,抓好教学管理、教科研督导、教育管理工作等,同时要求其务必在半年内熟悉、掌握相应的业务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定期组织学校中层领导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并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公正考核,督促其时刻不忘学习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决策、督导能力。
(3)抓住各种机会带领各位中层领导去北京、衡水等地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吸收外地成功经验,促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大胆迈开“改革”步子。
(二)升级教师专业素质
为帮助我校教师实现思想上的革命,在课改实践中,我们着力构建培训与教研、教学相结合的机制,开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反思”三大要素的培训和教研教学活动。到现在,我校教师参加上级培训12次,共1500多人次,其中包括赴北京、秦皇岛、石家庄离岗外出培训84人次、专家和骨干教师主讲的校本培训和全员参加的课改网络培训。
1、开展“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人人参与、互利互赢
(1)重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坚持每周固定时间年级教研组活动制度,重点围绕“二次备课”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活动。
(2)校内组织教学理论专题讲座。教学校长、学科主任、骨干教师轮流主讲,内容自定。如《今天我们该怎样上课?》《怎样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等专题培训讲座。
2、组织好专项教研和三类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学校制定教研活动的计划安排,如公开课、基本功竞赛、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等。学校鼓励教师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型教研、以“课题”为载体的研究型教研、以“学习”为着眼点的学习型教研,三个学期以来,三种教研方式和教师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向更高层面不断发展。
3、实施 “青蓝工程”,促使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对勤奋、上进、资质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年教师着力打造,对他们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给他们“指路子、定步子、压担子”,搭建平台,使其早日脱颖而出,达到打造名师的目的。
4、注重“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上水平
(1)订购课改刊物、专家讲学录像和教学录像为教师充电。学校每学期为
教师订购大量的课改刊物、专家讲学录像和教学录像,鼓励教师们认真学习先进理论,获取有益信息,吸取宝贵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课改实践。
(2)组织必要的教师培训。课改以来,我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多次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多次邀请教育局教研员对我校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3)市、县级各学科骨干教师引领示范,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与课堂实践能力。学校按照《秦皇岛市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积极推出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培养对象12名,在促进其提升自身素质同时,要求其进行示范导学,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5、抓好“个人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1)强调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教师上完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提倡写“教学反思”,着重思考6个方面: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机智之处、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今后的改革创新方向。
(2)实施教师发展“五个一”工程,即每周一个读书笔记、一个教学案例、一个教学随笔、一月一节公开课、一学期一个小课题,促进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不断成长。
(3)建好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内存教师业务档案,记录各项特长、基本情况、研究成果、奖励情况,提醒教师不忘进步。
(三)唤醒学生成长意识
学生懒散、怠惰、不求上进,固然有其文化课基础差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其缺少奔向前方、为一生做好铺垫的斗志。基于此,学校在学习兄弟学校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由教育处牵头下大气力组织施行“励志教育”:针对学生现状,瞄准青年成长节点设计主题、编写励志词,两周一更换主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督导学生虔诚捧读。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要求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五分钟朗读励志故事并将其与写作结合,引领学生感悟“做人与作文”之道。
此外,学校加大力度培训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劳动等集体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四)优化课程开发设置
1、国家规定课程开设情况
(1)通用技术:我校已购置了充足的器材,配备了适当的师资,根据国家课程规定的必修模块和学生选修模块要求,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开课。(2)美术:高一第一学期开设美术欣赏课,高一第二学期和高二第一学期开设2门选修课程,每周一节课。在文化科班,美术课主要分为欣赏课和动手实践课,即在开设必修的美术欣赏课后,学生可选修书法、剪纸、摄影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在美术班,学生修足欣赏课学时分后,可选修绘画中的素描、色彩、速写进行系统学习,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美术高考。
(3)音乐:高
一、高二开设音乐课,共两个模块,其中高一以《高中音乐欣赏(必修)》为教材开设音乐欣赏模块,一学年共用36学时修完;高二以《高中唱歌》为教材开设音乐声乐模块,分两个学期36学时修完。音乐欣赏修完为2学分,歌唱选修1学分,高中阶段必修修满的3学分为合格。
(4)体育与健康:确定在高
一、高二开设体育课,必修课每学期共用36学时修完,选修课每学期用18学时修完,必修加选修学分每学期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高一年级完成第一学期学分认定;高二年级完成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分认定。
(5)社会实践: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活动时间选在节假日,主题为“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注民生,完善人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至今已有2400多人次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了活动报告2000余篇。
(6)社区服务: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区、服务社区。在充分准备基础
上学校以“我是社区天使”为主题,组织小组成员设计活动方案,然后组织讨论,付诸实施。到现在,我校共有1246人参加了“社区建设问卷调查”等20个项目的社区服务活动。
(7)研究性学习:学校集中群体智慧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组织高
一、高二学生成功完成了“农村生活变迁”、“文明生活方式”、“高中生如何理财”等96个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效果良好。
2、校本课程开发情况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本课程申报审定制度、授课制度、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同时针对校本课程开发,对相关教师进行了多次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形式等,保障了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依托本校资源优势,开设的校本课程有11个,其中少数民族体育项目5个,即《陀螺》《蹴球》《毽球》《珍珠球》《押加》;美术学科6个,即《素描》《速写》《色彩》《剪纸》《书法》《摄影》;英语学科1个,即《高中英语课程语音标准》:各个学科都自创自编了校本教材,按要求上课,无缩水现象,到现在已初见成效。
3、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我们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制订了《肖营子高级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细则》,并成立了学分认定工作的领导、认定、仲裁3个小组,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学分认定。截至目前,我校已对高一进行了13个学科16个学习模块的学分认定,对高二进行了13个学科59个学习模块的学分认定。
同时,学校根据相关文件制定了《肖营子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并成立由教育、教学两位校长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对学生给予综合素质评价,组织各模块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终结性考试。基础素质发展评价由教育处指导,班主任组织、配合任课教师在每学期末集体评价,内容涵盖道德品
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项,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相结合,最终确定等级,将结果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按时上报,完成学生评价工作。
(五)改善课堂教学面貌
1、教师放胆更新教学理念,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各教研组以新课改为契机,更新了教学观念,精心研究,反复实践,探索了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3项,如语文组的“自主感悟式”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组的“阅读课六步教学法”等。
2、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切实解决教学难题。
各组教师正视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结合学生和自身特点确定教研课题,在全盘考虑基础上,大胆、细心、实在地搞起了教研工作;同时,主管教科研的领导对其进行适时适度地指导,使工作开展得更有实效,真正使教研服务于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善。2011-2013年教科研成果显著。
3、教学领导深入教师课堂,帮助教师突破局限。
督导教师课堂教学是我校教学校长、教学主任每日的必修课,他们一直活跃在课堂上,能够及时发现教师授课的不足之处,能够恰当地帮助教师查找到自身不足并突破自身教学的局限性,从而改善课堂教学面貌。
二、从收获中坚定改革的信念
(一)领导管理水平提升有效。课改前,学校中层领导不敢想事、不愿想事、不会想事,他们缺乏为学校谋事的热情、胆量和能力,凡事校长一人思考、一人决策、一人担当,整个领导集体几乎变成了上传下达的机构,工作缺乏创新,学校政策执行力不大。课改后,副校长、主任们能够主动关注学校的方方面面,能够为学校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能够创造性地主动完成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学校领导集体真正转化成为学生谋未来、为老师谋成长、为学校谋发展的智囊团。
(二)教师专业素养升级较快。课改前,许多教师只把工作当谋生的饭碗,缺乏积极进取劲头,专业成长欲望不强烈,踏实研究风气不浓,工作业绩不突出。没有自己独特的教书育人风格,没有主动担当重任的责任感,没有放眼外界观照自我的强烈意识,教师群体缺少动态的活泼气息。课改后,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时不我待,必须进步”的紧迫形势,主动寻找自我提升平台,千方百计争取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比武”,积极向网络、专家、同事求经问道;能够主动邀请领导、同事听课评点,认真分析教学实际并踏踏实实搞教研以解决教育教学难题,能够通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不遗余力地在教育教学领域创造出色的业绩。
(三)学生学习状态改善明显。课改前,我们的学生升入高一时多数都是怀着考大学的理想而来,但是由于自身文化课基础太差、学科知识难度加大、教师跟进辅导力度较小、学习战线越拉越长等因素的影响,有一部人坚持到会考结束就会辍学,坚持上完高三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混”的。在此期间,学生的自律意识、进取心等方面表现都大打折扣。课改后,多数的学生变“老师推我我不动”为“我自己必须动”、“我必须动得快”,能够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刻苦自励并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能够以应有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打理好自己的一切。
(四)课程设置开发更趋科学。课改前,我们的课程设置缺乏相对的自主性,存在不精细、不灵活等缺点,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不够,教材编写稍嫌粗糙。课改后,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各学科开足了必修模块,根据学生修习需要开设了各科的选修模块,坚持按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依托我校艺术资源优势,多渠道开发校本课程,各个学科都自创自编了校本教材,使课程设置达到了优化。
(五)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课改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忙碌的老师、一群疲惫的学生、一堂没有收获的课”,这就是我们的课堂。课堂状态相
对静止,课堂效率十分低下,学生成绩不高,教师内心困惑担忧。课改后,课堂上认真思考的是学生个体,热烈讨论探究的是学生小组,张弛有度你讲我评的是全体交流,轻松愉悦各展风采的是“课堂生态圈”,满载收获的是课堂上的所有建设者。
三、于展望中规划未来发展
(一)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2013年——2023年)
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争取以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把学校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有自己特色的示范性高中。
(二)学校发展的五年目标:(2013年——2018年)
1、创建一个集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用丰厚的美术底蕴净化校园人的心灵,用丰富的文化内涵陶冶校园人的情操,用清新的校园格调感染校园人的情趣,将肖营子高中创办成艺术殿堂式的学校。
2、学校教育形成以人为本的三大体系:即体验型德育体系;激活型教学体系;综合性活动体系。这三大体系在学校大系统中既发挥各自独特的职能,又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出处处有创新、人人活力的校园风景。
3、艺术特色教育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业绩。
4、学校一切工作完全进入系统化、制度化、责任化、能动化的良好的状态。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本着老老实实搞研究的原则,客观认清自身,务实负责地探索高中课改的真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浩大工程,绝不可能轻易达成目标,会遇到许多不可知的难题。因此,今后我们将更踏实、更负责、更虔诚地研究课改,我们一定会拓宽课改新领域,丰富课改新内涵,累积课改新经验,彰显我校课改新特色,让新课改大树根深叶茂!
第二篇:课改总结
第一学期数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单位: 姓名:
新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使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是新课改促使我成长,我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是一个新奇的过程,这是一个激发我焕发第二次教育青春,拥有了“终身学习”教育理念并使自己永远燃烧的一次再生的过程!我感谢新课改!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感到自己收获颇丰,现总结一下,把我的收获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并形成了新的课程理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教学中我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之中,逐步实现了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既加强了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上课发言积极,有时为了一个问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还情不自禁的离开座位与同学去合作交流。不再是课改前的老师一言堂,学生只听不愿意发言的冷清局面。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这章知识后,我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矩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矩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矩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不仅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新课改要求授课教师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但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偏颇的时候,有时设计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切合实际,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只重视表面的活动,忽视内容的实质和问题涉及的梯度及内在联系。更有这样的情况,在情急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回答,又回归到课改前的方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认为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的不透彻,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的过程研究与琢磨的欠功夫,也有备课不认真的原因,也有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所致。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特征:(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获得成功的机会。(4)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一节好课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
回顾在课改中自己所走过的路,深刻的感到自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学习的还不够,不能坚持经常,有些问题还是得过且过,借口工作忙而不能及时请教他人或查找相关资料,备课及教学过程有时还欠细致、还欠功夫。今后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与数学教学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登新高,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第三篇: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实施课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努力践行这一模式。下面就实施这一模式时的感想作以总结。在全面实施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观看名师的课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我把本班42名同学重新分组,并给他们讲清每堂课的具体思路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改中早日脱颖而出。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课改总结
(二)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芦小妞老师,杨翠萍老师到郑州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精英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艳利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许亮老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课改总结
(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叫刘洁,今天很荣幸能够代表东风乡学校的老师在此谈谈我对课改的一些感想,从学校开始课改至今,我们一路前行,已经走过了2年。从在网上观看学习杜朗口的课改模式,到前往景弘跟班学习,我们紧跟先驱者的脚步,两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对我们学生学习的效用,对我们教师而言更是一次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颠覆性的改变。对我来说,课改之路尽管艰难曲折,但我从中学到了更多,就我教的数学而言,老师只要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课改模式的教学设计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修为,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当然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少的困惑,但是我认为有两点是做的最成功的,也是我感触最深的。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记得刚来东风学校上课时,担任的是初一103班的数学,刚开始采用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老师是演讲者,学生只是听众,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堂上来,只是一味地为了完成每节课45分种的枯燥时光,课堂气氛总是很压抑,很多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教学很厌烦,教学效果也很差,课改实施之初,自己也是缩手缩脚,并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总是认为:数学嘛,理科,老师不多讲,学生肯定是不能学好的。自己总是在为学生的成绩担心不已,所以课改进行的并不是很好。自己最大的转变是在上学期,因为各种原因,我新接手了初二年级的两个班数学,任务艰巨,因为这两个数学成绩极差,平均成绩仅35分,全县排名倒数第一,学生对数学课很是厌烦,大部分学生都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刚开始的几堂数学课上的极其差,老师不熟悉学生,学生不适应老师,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只在下面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当时我是极其的慌张,开始的一个月内就没上过一堂称心如意的数学课,然后到处请教,多次学习,特别是去景弘学校跟班学习后,自己的课堂才算真真安定下来,初步走上正规。我的做法就是下定决心进行课改,徹徹底底地进课改,堂堂课训练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方式,节节课让学生自己学,自己上黑板展示,逼着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以考核分为诱饵,诱导他们学习。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一章中,这一章所涉及的对称图形接近于实际生活,小学时,学生也许初步涉及了一点,在此知识基础上,让他们总结,交流他们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感受。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和制作熟悉的对称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一堂课下来,比我自己一味地讲解,学生只管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就是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和自己逼上绝路,其后的效果立竿见影,课堂讨论问题的学生多了,提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多了,课后找老师问问题的学生也渐渐多了,学习风气变好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学习效果也明显好起来了。学生的良好表现也直接带动了其他老师进行课改的决心。像初三年级的张建业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也是越来越喜欢这种课改模式,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广开言路,思想的撞碰,思维的廷伸,令他兴奋不已,直夸这课改开展的好,学生能在课堂居然有那么高层次的表现,真是是始料未及,甚至表态要坚持课改之路,把课改进行到底。真是因为我们学校有大批像张老师这样敬业,努力钻研,敢于挑战的老师在,我们学校才能把课改进行的这么成功和辙底,一句话课改的成功,学生是受益者,老师更是受益者。
二、学生思想的转化,变被动为主动
课改实施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是从根本上爱上了这种小组1+1合作学习模式,有种我的课堂我作主的主人公精神,相比以往的传统课堂,学生做事,学习都变得主动积极多了,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每个学生都有分工,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提问、板书、展濱,分工明确,交流问题很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只是在传统教学当中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课堂上,学习上找不到任何成就感,让这样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是厌学,成绩就更不可能好了。
很多老师开始都很担忧,成绩差的学生就算在课改模式下,由于基础等原因,仍然会跟不上的,他们甚至会更加差下去。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但是无论成绩如何,一旦在课堂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还是会爱上课堂的,尽管他依然跟不上,但让他们爱上课堂,我们已经走出了成功的一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也就有了希望。尤其是小组内的建设,一对一,师徒结队,兵教兵,共同提升,学生不会再为一道一无所知的问题而发愁,也不会再担心因一时的失败遭抛弃,老师的鼓励是他们进步的动力,学生的互勉是他们不放弃的见证。学生与学生间的竞争,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学习风气得到很大的转变,经过时间的磨练,不间断的试验和训练,也确实造就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她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课堂上展演俨然就是一位小老师在上课,学生培训得很到位,小组评价机制建设的很成功,课改之路走的很正确。正如一位学生在课改感言中写道:学校的课改改变了我,成就了我,课改实施后,我由以前的胆小不敢发言锐变成了今天敢于上台展示,乐意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解题目了,一起分享我的见解了,这和以前上课不知道做什么迵然不同了,特别是数学成绩,以前从未上过80分,而现在每次考试基本都是80分以上了,我喜欢课改,我喜欢这种上课的模式。就一学期最后的成效来看,课改进行也确实正确,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明显好转了,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平均分数提高了20分,及格率,优秀率也大大提高了,全县排名也提升了五个阶梯。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所有老师期盼的,而课改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恰恰是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成长,自由发展的平台,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踏着课改之路在这任他们翱翔的舞台上尽显风采。
第四篇:课改总结
初一历史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两个多月来的课改,我一直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课改,这期间,一直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跌跌碰碰的前进着,收获颇多,但也曾迷惑和茫然过。下面就主要成绩和问题总结如下:
新课程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要打破常规,改进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内容;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明白,学历史并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苦役,学习历史不只是历史课堂内的事,它也是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从事的活动,是一种乐趣。可是,初中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内容跨越性大,学生的基础薄弱,厌学懒动,抄袭应付的情况很严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就这些情况,我们历史课改小组采用了“讲学案”的模式进行课改,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此期间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培训,通过平时上课的演练和上公开课,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显著的成效的。比如:
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
回忆我们以前的历史教材,真的是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而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对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来讲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师生关系的出现好的转化:和谐、民主、平等。让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一:如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学、让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问题;开始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课外让学生搜集资料等。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尽人意。在探究学习中真正能“动”起来的是少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动”起来,而有的是与课堂无关的“动”。个别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放手不够。
二:教学空间和场景仅限于教室,这决定了教学的行为主体仍然是教师,学习的载体依然是教材,教学的活动场所仍然是教室,限制了历史教学的优化。基于此,历史课改的当务之急是寻求和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空间。如可采用主题辩论、主题演讲、故事会、知识接龙、自主探究、小论文撰写、师生问难、挑战主持人、情景复现、调查访谈、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历史物件模型制作、历史纪念日主题仪式、成果积累和资料搜集展示等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将教学活动场所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图书阅览室、纪念馆、工厂、社区、遗址现场、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
三:对外交流机会太少,加上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足,对课改的把握分析也不透彻,对学生的评价也总是不到位。自己对课改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不熟悉,甚至上课有很多的不适应,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转变,依然采取的是满堂灌的上课方式。新形式还不能全面展开。
课改实验成功与否,关键在老师,根本在学生。我相信,如果老师们真的能够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那么,凭借老师们潜在的创造力,一定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有效的教学风格,课改也将会以更加理性化的现实走向成熟。而我更相信,把学生放开,不要管得太多,让他们自主管理的同时,他们就学会了自主学习。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会给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伴随着一路的收获与困惑,相信“道路总是曲折,前途总是光明。”愿和学生一起在课改的天空下收获与成长。
历史课改教学小结
接触新课程已有一段时间,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有点体会,反思如下: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听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在教学改革深入的过程中,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努力构建让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分析、亲身体验实践过程的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创新、合作、竞争能力和掌握、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人格,在近两年学校开放性考试方式的导向下,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改变单
一、被动、封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开放性教学的实践和尝试。
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应是学习目标的整体化、学习过程的个体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三位一体。根据这个特点,我在开放性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知识一运用一创造”结合并梯次递进的原则,主要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在教学中将同学们容易错的一些问题(或概念),如“曹操是否是三国时代的人物”、“蔡伦是否是纸的发明者”、“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等,设计成对话式的“历史诊所”,让学生进行诊断。另外,根据心理学中心理置换的理论,在初一历史本学期课堂设问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竞猜,如“猜猜我是谁”或“猜猜我们是谁”,例:“我曾问鼎中原,一鸣惊人说的就是我,我是谁?”、“我们会建造干栏式的房屋,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我们是哪些原始先民”等题目,这样既考查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又使学生在有趣的形式下愉快地完成对史料的辨析。2.竞争式
近来一段时间电视台有许多知识竞赛的节目深受中学生的欢迎,参照这个形式,我给学生设计“历史擂台”教学方式,以打擂的方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擂主和攻擂方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产生。其他类似的活动还有“成语对应”(一方说成语故事,另一方对出相关的成语),“成语搜集”比赛(搜索范围限定于某个历史时期,以班组形式限定完成)。例:初一历史上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一课授课时,我先让每个同
学搜集有关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成语,然后在班上交流,以班为单位归纳总结。全年级六个班最少的班搜集出 67个,最多的初一(1)共搜集出125个相关成语。3.探究性
初中生探秘心理很强,历史上许多有趣的现象可供学生们探秘解谜。例如新教材中“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这只汲水用的瓶子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如果你用这个瓶子去河里汲水,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为什么”等一系列的题目。这道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也加强了学生动手的实践性,于是我将这类题目归为“史海破谜”,这样的题目还有让同学解释课本中没有译释文的甲骨文和金文,鼓励他们试着去辨认,这时候每个同学似乎都成了古文字学家,彼此之间讨论,争论,反复推敲,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辨析能力。4.运用式
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应形成的重要能力之一。如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归纳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特征时,我出了一道题:“在一次讨论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关于自己对待人生和社会的看法,然后让4名同学发言,甲生说:看到美国为了反恐怖而对阿富汗进行的战争,巴以等地区冲突不断,造成了大批难民,认为应该爱人如己,崇尚和平。乙生说:在旧社会,统治阶·级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人民因生活十分困苦而进行反抗,所以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丙生:看到现在的社会竞争给人带来的压力,认为应该清心寡欲,顺其自然。丁生:认为执政者应该善用权术,建立威权和严法。”请同学回答,这四位同学的观点符合战国时期的哪家思想,如果你是执政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思想。待同学回答后,我又进一步将历史拉近生活再提问“以儒家道德教育,法家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思想观点,对校风建设提出你的看法”。这样就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有很强的实践性。,我还让同学搜集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有关“以和为贵”的思想和事例,看看能不能以通信或其他方式用这些观点劝说巴以领导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冲突,这样又把学生的视野很自然地由课堂引向世界,达到谈古论今,活学活用的目的。5.角色式
这是一种利用学过的有关历史知识,以第一人称或短剧表演等情境创设手法,引导学生“移情”“神入”于历史环境之中,从而生动地反映过去的社会生活状况。如“北京人的一天”、“陈桥兵变”、“杯洒释兵权”等。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创意的空间,又避免了死记硬背课文,生吞活剥地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概念。
开放性教学后,有些可以当堂完成,不能当堂完成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整理素材,这本身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开放性的教学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给予他们知识、情感、能力的正确的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不断地自己努力将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明天有效地联系起来,以史为鉴,提高历史的思辨能力。
第五篇:课改总结材料
课改总结材料
我校的课程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将洋思、东庐、及杜郎口教学融为一体,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作为一名学科组长、团队成员、任课教师。我一丝不苟的按时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任务。对本年组的各位任课教师进行听课、指导。现将听课中所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 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
1课堂教学模式仍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教学主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2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到目前为止,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逐步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并能深层次的探究着课堂中的学习方法,夯实基础。小组组队、小组名称、小组上进口号、和小组组歌都能充分体现出学生们永不言败的上进思想。小组合作至今,由初步探究到能试着去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质的飞跃。3学生由坐着不动的学习,到积极主动的起立小组探究,再到主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习惯。二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1小组合作好中亦有不足,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经常溜号、走神。致使成绩提升很慢,甚至下降。
2组长管理学生时间较多,学习时间较少。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5小组合作中,学困生还处于观望,等待,抄袭的现象。这部分学生不能积极配合组员不能积极主动学习,只是靠管理才能动。小组合作还有待于完善,学生合作意识还有待于提高。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于恒并深思熟虑。失败是成功之母,跌倒在爬起。才是成功者之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