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安乡中心学校2010年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长安乡中心学校
2010年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2010年我乡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创设浓厚的科研氛围‛为重点,以强化教学‚六环‛常规管理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以精心打造教师队伍,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努力促进我乡教研工作的进一步提高为目标。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乡教研员和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我乡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成功圆满地结束了,盘点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是可贺可喜的,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现我就全乡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科研制度化,确保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我乡认真落实县教研室各项规章制度,乡中心校成立了教科室,增配备了教研员。各完小教研工作有专人负责,并且都是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全乡形成了‚业务副校长—教科室—教研组‛这样的科研管理结构。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教育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中心校为教师订了相关的教学杂志供教师借阅,教师本人也各自至少订阅一份教育方面的书刊。使教师有书可看,有感而发,为撰写个人经验文章、论文、随笔打下基础。教师们积极写好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三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
2、自我反思促成长。我们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领悟。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建立一支具有教科研意识的师资队伍,自我反思是促进个体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教师写好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且每月至少写一篇有针对性的论文式教学反思。可记一节课的成败,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学习中的独特见解等,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3、抓队伍建设促成长。有步骤分层次开展,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如对新上岗的教师,学校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先给他们上一节示范课,之后中心校组织对其追踪听课,了解教学动态,这样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三、开展常规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量意识,乡中心校于年初召开六年级教学质量分析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会上,随机抽取两个任课教师对上学期期末检测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业务副校长从总体评价、成绩与进步、问题与思考等方面做出系统、全面的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就成绩与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这对于我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开阔了教师视野,为不断开创我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局面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5月21日请教研室主任一行4人教育课题研究工作,5月28日请市教研室主任张佐才、昭通师专教授陶仁作教育科研专题讲座,来自全县96个搞教育科研的教师参加了讲座。11月,请县一幼来我乡指导学前教育工作,使我乡就如何抓好幼儿教育有了新的思路。
2010年度,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及业务培训工作,本年度达50余人次。5月,派村完小校长参加扎西小学开放周活动,选派杨艳老师到德宏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果展示观摩活动;7月,派王忠稳老师参加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培训会‛;11月,派付兵老师等7人参加麟凤中心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选派柳昌雨老师到上海参加‚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
1、加强各学校同外界的交流学习。
2、提高教师们撰写教学经验文章的积极性。
3、学生的书写要各校、各教师还要行动起来常抓不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教学研讨的形式较多,而实际效果不明显。今后的课题研讨更要注重实效性,而不能只提不做,或者只有表面的形式的工作。
总之,教研工作是一个全体教师参与的工作,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要团结全乡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为我乡的教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中心学校教育科研总结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学校教育科研实现新跨越的一年,是一个“规范与深化”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在市教科所、石门镇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确立教育科研新理念,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全镇小学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室常规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抓培训学习,抓课题研究,抓课堂教学实践,抓科研成果总结,使得学校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理论培训,强化科研意识
1、圆满完成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学校工作带来极其的不便,但我们依然按照20xx年制订的《教科研培训总结》,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训。针对不宜大面积集中的实际,我们积极挖掘各校的内部潜力,以教师自学、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镇所有在职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率达到100%,其中71位教师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交案率达到100%,71位教师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的教科研专题测试,通过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20xx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学术氛围较浓的一年。一是“请进来”。6月,邀请市教科所副所长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8月,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主题报告;同月,邀请衢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杨治平老师到校作了《新课程标准的思考》的学术讲座。与名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广大教师受益非浅。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科室主任培训,并赴台州进行考察学习;暑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下半年,组织教研组长参加教研组组长培训。各类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从而达到全体提高,全面优化的目的。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机构。20xx年,我校申报的课题达到了5项,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的实效性,校教科室开始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由课题组组长主持本课题的研究,教科室给予协调指导和帮助,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三级科研管理网络。
2、制定科研规划。根据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编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课题指南》,结合本校的实际,教科室组织力量制订了《石门镇小学20xx——2005年教育科研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教科室制订了20xx年的教科研工作总结,给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3、完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我校依据衢州市、江山市两级教科所的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制订了《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学习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xx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结果揭晓,镇中心小学的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获三等奖,江山市一般规划课题《轻松愉快,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二等奖。2月,教科室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对20xx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并形成了阶段成果报告,印发给每位教师。10月,教科室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总结,理清了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报告。11月,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鉴定。
2、积极申报课题。由于上半年经过了教育科研的全员培训,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2004年的课题申报工作也异常火热。教科室共收到课题研究方案6份,经筛选后,选择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申报立项。5项课题全部通过审定并立项,其中由教科室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策略的研究》被列为衢州市2004重点规划课题。立项课题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创下了我校历史之最。
3、组织论文评选。5月,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学科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论文36篇,经过评选,选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评选。6月,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共有17篇论文获奖,其中徐强老师的论文《对中小学生性教育的几点思考》获一等奖,叶立忠和姜利红老师合写的《以开放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德育自化》获二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内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教科室和教导处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着力在课堂教学落实研究成果,检测研究成果,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xx年,教科室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尚有不足;群体科研的氛围尚未形成;村级小学的科研工作尚未启动。
教育科研是学校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师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2004年,我市将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体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在新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力求以课改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领会课改精神,把握课改方向,适应课改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
第三篇: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长江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秉持“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用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教研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辩证的思维反思各项活动的每一个过程,用公平的态度评价教师们的成长效果,最终使得各项工作顺利结束。
一、管理规范。
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还得看是否有一支务实创新的科研队伍,而在长江小学,教研组长的中坚作用在教科研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期伊始,教科室分别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和“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会议,以“宁静致远,勤学善思厚底蕴;淡泊名利,甘做绿叶扶红花;求真务实,中流砥柱显身手;充当心桥,上传下达巧当家”的总要求规范管理这一中层组织,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次的教研活动。学期中,每月配合教务处组织的常规教学检查,召开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各组的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
二、活动有序
教育科研工作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而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因此,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提高,本学期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1、以“调研”抛砖引玉,促进教研与教学的***发展。
2010年9月,全州四年级数学调研考试分析会在恩施召开,我校教师代表巴东农村中心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做了专题分析,并糅合全州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实例分析,在本校数学组加以说明,使之明白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加有效的辅助学生的想“学”。
2、以“课例”研究课堂,促进有效英语课堂的生成。
10月2日,官渡镇英语课例选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妥善的安排了本次比赛活动,并按照要求将相关资料收集和发放,体现教学研讨“讲、听、说、评、比、改”的特色。
10月10日,全县江北片区英语课例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县教研室,从“食宿、时间、分班、会场布置、资料收集整理成册等”各方面使得竞赛活动顺利进行。显现了本校各个处室协同一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受到与会老师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3、以“主题”突出目标,促进常态课堂显现超常的作用。
2010年11月3日,全县小学数学主题研究交流会在茶店小学召开,我校数学组长谭玉波就本组进行的“有效建构空间观念”的主题进行了交流,效果良好,本次活动中所展示的五节数学课使我们受到启发,也更好的指导了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促使我们不断的针对常态课堂进行研究和改进,使之发挥超常态的作用,体现“以研促教”的研究目的。
4、抓“常规”落实,促进教师成长“学研”一体化。
本学期以来,我校各个教研组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学习研讨活动,语文组重点进行了阅读教学的研究;数学组重点进行了“空间与图形”的主题研究;英语组针对高璐老师的两次参赛课进行了课堂指导;综合学科组针对小科目教学的“备、上、听、说、评、改”各个环节进行了逐项落实;电教组针对资源应用和整合进行了专题培训;综合实践组针对环保教材的编制进行了反复的修订。抓学习促使教师开拓教研视野;抓培训促使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与转变;抓课堂促使教师反思层次的上升;抓写作促使教师教学理论的形成;抓整体评价促使学校浓厚教研氛围的营造和保持,总之,各项常规研究活动的落实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使教师在教学技艺和研究水平上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成果丰实
1、学校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1)、个人课题有序铺开,本学期,我校六名教师申报的州级个人课题得到正式立项通知,然后,各个课题在教师个人的合理安排下,正在按计划进行研究之中。
(2)、留守课题成果结集
在全校教师的通力合作之下,我校国家级“留守生的转差与培优”课题得到顺利结题,其结题资料汇集了各个研究阶段的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已被印刷成册。
(3)、环保课题资料完备,等待结题。自XX年年开题以来,我校环保课题组从环保活动的开展和环保校本教材的开发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经过多次课题组成员会商定和布置,环保课题的各项过程性资料已经整理装订成册,环保教材经县教研室各位领导的审核通过,结题所需的主件和附件材料已经装订完毕,将在下学期初正式申请结题。
2、成果展示综合实力增强。
在这一学期中,各教研组共展示优质课20多节;高璐老师的英语课获得镇级一等奖和县级二等奖;税典松老师参加州级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由环保课题组承担并实施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县级一等奖,并送州参评,荣获州级一等奖;教师在省校本研究网上上传文章1000余篇,使得本校在网上排名跃居全省第七位,极大的鼓舞了教师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了本校的教育科研良性发展。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教育科研历程,尽管其中蕴含许多精彩之处,但问题与遗憾同时并存:
第四篇: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沐浴课改 走科研兴校之路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加强教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高效化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创造价值的需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我校站在一个制高点,以更深远、更开阔的视野去审视教科研。我们领悟到,以教研活动为切入点,以实施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有效地做好教科研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保障教科研地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研和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非常庆幸,庆幸有一个成熟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富有时代意识、科研意识、协作意识和改革意识,善于审时度势,作出科学决策,以明确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发展定位,并带领学校群体执着地追求的教育理想。在办学思路上,我们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意识,将教科研工作纳入学校五年规划、学工作计划。学期初的教务计划中,我们始终把教科研工作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进行具体详尽的安排。从研究方向、研究专题、研究方法及科研组织上提出明确要求,使全校教师有章可循。
1、领导身体力行
激发教科研活力
为了保证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落实,我校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等为成员,全面负责全校教科研的领导及管理工作:成立教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小组,对于学校教科研重点立项课题,组织专人进行研究。如:我们学校校长马凯良同志亲自挂帅,担任课题主持人承担铁岭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时效性研究》工作;副校长田克忠担任课题主持人承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工作;政工主任胡忠凯承担县级规划课题《家长会策略改进研究》工作。校领导身体力行,大大激发了全体教师科研热情高涨,并积极参与。同时充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发挥它们在教科研中的作用。
2、加强管理措施
巩固教科研实效
在组织管理上,学校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制定《教科研发展规划》、《教科研工作方案》及《教科研奖励办法》,在学校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保证教科研经费的开支。二是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培训,使我们对科研方法、研究过程,资料理论、论文撰写有了初步的了解。三是明确提出五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参加或承担一个课题研究;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执教一节相关课题研究的公开课;完成一本读书心得笔记;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四是要求教学学科组长申报自己的小课题,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做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广经验。五是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教科研计划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我们要求教师努力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发现,注重个人反思,不断总结提升,撰写论文等环节的体验。每学年学校要对教师的教研工作考评一次,记入教学业务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聘任、晋职、评优、提干的重要依据甚至必备条件。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地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巩固了教科研的实效。
二、创建学习型校园
努力营造教科研氛围
北大校长蒋梦麟说过:“有真学术,才有真教育,有真学问家,才有真教育家。”面向未来,为学生提供充分满足发展需要的教育,我们不可一日停止学习。我们倡导教师要成为“学习型群体”,从辨证统一的观点来看:个人的自我超越可以促进学校的自我超越,学校的自我超越也可以强化个人的自我超越。我们提出“学习是教师教育生命之源”!让学习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1、率先垂范,校长成为首席学习官。
学校行政领导都积极投身教科研,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课题研究的操作实施以及阶段小结、论文撰写等各项工作。校领导的身先垂范,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2、创设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制订了教师学习制度,要求教师每人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交一篇教学论文。特别是在本学期,学校还专门完善了阅览室,丰富各类报刊、杂志,制订了阅览制度,为教师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作好摘录,写好读后感与案例分析。并在每学期结束时,对教师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按照制定的学习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给予先进的教师激励。
3、以校为本,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
首先建立系统的学习组织,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领导学习系统,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学习系统。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学习系统等。这些组织又相互联系、沟通,交融。其次大力加强校本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为目标,立足于学校的现有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我们认为,学习一定要为实践服务,从实践抓住学习的契机。
三、立足校本课程
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开展以校为本的研究,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推进课改。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科研制度,是当前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即研究,教学即研究。首先我们将教科研定位在应用性研究上,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研究的目标,然后让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最感兴趣、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问题,选择主攻方向和目标,形成改革和探索的主题,最后将研究主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其次,我们将校本研究的方法定位在行动研究,帮助教师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再次,我们运用典型现身说法,引导教师感悟到: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
1、学习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认识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用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索。这些精神旨在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贯彻落实这些精神,学校思考着如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2016年10月,我校申报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时效性研究》被批准该课题为铁岭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共享,体现了新的课程意识。丰富绚丽的色彩、富于情感的动画、逼真的场景视频、优美的歌曲、生动的人物形象等而成为教师、教材和其他教学材料所无法替代的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和学科之间的兼容性、互补性、拓展性、同一性、协调性、渗透性等关系,表明两者整合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实验基础。
2、创新机制,营造研究氛围
学校将课题研究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并列为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让教师产生出在科研课题指导下对学习和研究的理性感悟—让学习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教学充满智慧、让课堂充满活力。
①目标导向机制。学校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校长马凯良同志任组长,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成为“课题中人”,在课题研究中逐步实现自己发展目标:工作3年以内成为普通适应型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研究课题;工作5年以上成为学科骨干型教师,在任教的学科内有研究课题,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工作8年以上成为学科带头型教师,科研成果在省、市交流或获奖;并要求每位成员要在目标导向下,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及校园文化内容开展行为研究。②活动运行机制。学校课题组通过建立活动运行机制,让全员“动”起来,让骨干“亮”起来。一是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人人都有课例,都参与到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中去。二是“教学开放日”活动,教学向学生家长开放,请家长听课、评课,甚至和学生一起上课。“教学开放日”中教师上课达18节。三是骨干教师观摩课。四是评选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五是请进来教,送出去学。这些活动,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比、锻炼新人、培养骨干。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后,组织他们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学习,成为学校教科研的“领头雁”。
四、注重反思总结,教科研活动成效初显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收到可喜的成效。
1、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题研究中,我校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基础为根、激情为先、创新为魂、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索发现、自主创新中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是生命化的现代课堂,充盈着生命的气息、创造的活力。课堂成为孩子们心灵交融、智慧碰撞、个性张扬、童真释放的乐园;孩子们在课堂上体验生命成长的愉悦,享受充满爱意的帮助,唤醒蛰伏沉睡的创造潜能。这样的课堂模式正是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课堂由“知者”的对话变为“智者”的交流。
2、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教科研带给了教师研究的良机,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课题研究真正使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思想者、实践者。教师们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自我,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实践、在思考中产生新思想。教师们增强了学习自觉性,树立了先进教育理念,转变了角色行为,养成了反思习惯,提高了科研能力。2016年以来,学校有3个课题(其中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1个)正在研究之中。不少教师的优秀论文、优秀课例、优秀教案在国家省、市活动中获奖并出版。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12名。
十三五以来,我校的教育科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教师缺乏专业化培训。二是对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层面还不够深入。三是还不能够彻底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四是研究成果经验推广时期不够成熟。总之,我们要把握教科研方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理论指导作用,积极探索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形成学校的主研方向和办学特色。以课题为龙头,以实验班为基地,形成多渠道、多层面、多梯度的课题研究网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大力倡导和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助学工程。以创新教育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普及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建设学校特色为重点,凸现学校优势,发掘办学潜能,促进办学特色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八面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科研之路将越走越宽阔!明天会更美好!
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7年9月
第五篇:长安乡中心学校
长安乡中心学校
开展“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
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内容,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感恩,尊敬师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树良好道德风尚,结合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 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 , 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团队活动、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以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常怀感恩之心,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爱护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培养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活动内容
(一)感恩祖国和人民的关怀。广泛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和增强“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二)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教育和引导学生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开展力所能及的亲情体验活动,使他们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从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感恩父母。
(三)感恩老师的辛勤教诲。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感谢老师的孜孜教诲,感谢老师的关心呵护,尊敬师长,感恩老师,勤奋学习,发奋图强。
(四)感恩同学的真诚相助。鼓励广大学生为他人、为班级、为学校做好事,学会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在友爱中结伴成长,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友谊,深化同学情感。
(五)感恩自然的赋予。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和体验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感受自然、认知自然,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认识破坏环境的深远危害,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自觉参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志愿行动。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制定活动方案(2011年4月—5月15日)
1.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抓手。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按照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细致的活动方案。通过召开动员会、营造活动氛围等方法,在学校内外掀起感恩教育热潮。
2.宣传动员。各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等道德规范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班会、校会、国旗下演讲、校园之声、宣传橱窗、黑板报、校报等各类宣传阵地和载体,深入宣传普及,使学生深刻认识开展“学会感恩,尊敬师长”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3.搭建平台。把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搭建“感恩文化长廊”、“廉孝图苑”、“感恩楼道”、“感恩室舍”等有形感恩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感恩教育,深化感恩认识,力行感恩之举。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2011年5月16日—10月)
1.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引导家长密切配合,言传身教,作好表率;组织感恩志愿者服务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努力形成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2.开展“五个对话”活动。即:对话父母、对话老师、对话同伴、对话书本、对话网络,深化感恩内涵,让学生走进生活,自主感恩。
3.开展节日感恩主题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父)亲节和传统节日,感恩父母,懂得回报;结合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结合教师节,感恩老师,勤奋学习;结合“国庆”节,感恩祖国,报效国家;结合志愿者服务活动,感恩社会,服务他人。
4.开展“四心四谢”教育活动。即:把真心献给祖国,感谢祖国培养我;孝心献给父母,感谢父母养育我;爱心献给老师,感谢老师教育我;关心献给同学,感谢同学帮助我。
5.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研讨会,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做感恩卡片,写感恩家书,征文、演讲、文艺汇演、主题班会、观看影片、扫墓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帮助、学会关怀、学会接纳、学会感恩。
6.加强学科教学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各学科教材与感恩教育的结合点,把相关感恩的人文知识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2011年11月)
1.树立感恩典型。在学生中积极培养树立感恩尊师典型,总结提炼他们的思想精神和做法,通过班级、年级、学校、社会等,层层进行宣传教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通过典型引导激发广大学生增强“学会感恩,尊敬师长”理念,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淀感恩尊师思想情感,提升感恩意识和道德修养。
2.评选“学会感恩,尊敬师长”活动先进单位。各校要从活动内容、氛围营造、典型培养、资料积累、经验总结等方面做好总结工作,为广泛开展活动提供借鉴。
四、工作要求
1.各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德育计划,加强对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开展
和过程的评估,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使感恩教育常规化、特色化。
2.加强 《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把感恩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班级管理考核,完善学生一日常规要求,规范学生言行,加强日常行为养成教育。
3.各学校要通过设置学校“感恩教育月”、“感恩教育周”、“感恩教育日”等形式,不断探索创新有利于推动活动的特色载体,健全完善“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使“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4.各校要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在中心学校网站发布信息不少于4条,在区级以上网站或新闻媒体发布信息不少于2条。
长安乡中心学校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