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现状、问题及对策 廖全明1,张莉2(1.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2.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400052)
教师交流是指一名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几年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安排他轮换、流动到其他学校任教。我国的教师城乡交流是指为了达到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改善城乡教师配置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按照一定要求分别到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工作一定时间的过程和结果。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且不稳定、边远贫困地区优秀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因此,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城乡交流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现状 1.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的宏观政策现状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初步提出了教师城乡交流的教育政策。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城乡教师交流的主要形式是派出教师支教和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培训。2002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明确了城乡教师交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是我国教师城乡交流制度正式启动的标志,明确提出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2006年2月,国务院正式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是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具体政策规定,共提出了大中城市教师支教、县域城镇教师定期支教、高校毕业生支教、实习支教、特设岗位计划与智力支教等六项举措。一些省市在国务院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特点出台了具体的暂行办法,明确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制订支教相关优惠政策等。2.各地鼓励教师参与城乡交流的具体措施现状
各地鼓励城乡教师交流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首先,从职称评定等宏观政策机制上鼓励教师城乡交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2003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都明确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必须要有1年以上农村中小学的任教经历。其次,从 2003年以来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关系和人事关系收归县级行政单位统筹,强化了政府对促进城乡教师交流的调控职能。再次,针对参与交流教师制定了特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人事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直接为参与交流的每位教师发放生活补贴、交通补贴,或者为在边远山区支教的教师、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特殊学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对到农村交流的教师在各种评先、评优、骨干教师和拔尖人才评选、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等。最后,制定了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流动任教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包括转正定级、优先攻读硕士学位、户口迁移、教师资格认定、特殊工作津贴、住房补贴等,对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起了较好的作用。
3.城乡教师短期的政策性流动与长期的自然流动并存 自从我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正式启动以来,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纷纷制定政策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各地也多规定了教师流动的具体期限,其中多数省级单位均规定不少于1年,有的地方规定时间要长一些,如上海规定城市教师支教时间一般为3-6年;有的地方却规定得非常短,如山东部分地市规定实行1个月的轮流支教。大量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为农村薄弱学校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学校师资薄弱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中小学教师长期自然流动主要是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农村包围城市,„两翼‟包围„一圈‟的单向流动趋势表现明显”。
[1]如重庆市涪陵区一农村重点中学在2009年
某省级重点中学招聘中,7名学科带头人流失了5名。江西某县近10年来平均每年从农村学校流向到城市学校的教师超过50名,而从城镇学校流向农村学校的几乎为零[2]。自然流动的无序状态无疑对城乡教育统筹目标的实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4.教师城乡交流以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为主要形式 由于《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等国家政策的推动,尽管有农村优秀教师向城镇自然流动的抵消作用,但城镇教师对农村学校支教仍然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主要形式。各个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开展了组织城镇教师到农村顶岗支教工作。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是教师城乡交流的次要形式。各地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形式多样且不固定,包括教育专家培训、特级教师教学团培训、城市优秀教师结对帮扶培训、城市优质学校团队培训、特殊学科专业培训等,培训经费一般由省级或县级专项经费承担。
5.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总体规模较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及相关政策的推动,各地的教师城乡交流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且流动方向一般是从农村学校到城镇学校,上流性的趋势较为明显。如浙江省临海市2005年专任教师流动人数占总人数的9.7%,但其中从城区学校流动到乡镇的为零;玉环县2005年专任教师流动人数占总数的 11.7%,其中从城区流到乡镇的仅有4人。
[3]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教师的流动意愿较为强烈,其中初中教师有流动意愿的占80%,小学教师有流动意愿的占61%。[4]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问题
1.相关利益主体目标不一致,对教师城乡交流态度矛盾 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以城市优质教师与农村一般教师之间的定期互换为主要形式。国家希望通过教师城乡交流制度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但国家的总体目标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城乡中小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目标常常存在偏差。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因为工作业绩的原因而较为关注本地区学校的整体升学率问题。对城市教师派出学校来说,他们不得不面对优质教师流失、派出教师优惠待遇落实带来的额外经费支出、由于编制占用导致空缺岗位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补充、教师的不断变换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等消极问题,派出教师工作绩效考评办法的缺失、支教效果不佳带来的批评甚至指责等对城市学校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影响。这些状况使得城市学校常常采取抵制态度、或者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的变通态度。对农村薄弱学校来说,表面上看是从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中获得了优秀师资,是城乡交流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但实际上,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有限的教学时间、农村学生适应期相对较长与主干课程教师的不断变换之间的矛盾、城市教师本身责任感与教学效果的风险等突出问题也使农村薄弱学校对教师城乡交流制度常常是抱着即爱又恨的矛盾态度。对参与交流的教师个人来说,如果是城市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个人收入的减少、福利待遇的降低、上下班时空距离的延长、家庭亲情与家庭责任的疏离、融入新集体的焦虑、专业发展空间的缩小等问题使他们对城乡交流持抵制态度;如果是农村学校交流到城市学校,融入新环境的压力、面对城市优越生活环境的自卑感、适应先进教育形势的焦虑等负面影响往往要低于被选拔交流后带来的心理成就感,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往往对城乡交流制度抱着期待态度,是城乡交 80··
流制度的最大拥护者。2.难以避免城乡教师交流的形式化倾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目的是要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城镇优质学校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更愿意派出尚无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已经无法胜任大量教学工作的老年教师或教学能力欠缺教师,难以避免城镇学校以支援农村教育的形式来减轻自身负担的真实目的;农村薄弱学校对教师城乡交流基本上持欢迎态度,但也较为担心来访教师的工作质量、福利待遇、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以及不合格教师的后期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城镇教师由于住宿、交通等带来生活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增加,他们以城乡教师交流的形式难以谋取职称、职务晋升以及保留城镇学校工作岗位等个人利益。各个省级教育行政单位在评估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执行情况时,常常以是否制定了相应的下位政策、有多少教师参与了交流、交流时间的长短等表面现象作为考核标准,而对地方政府专项经费的落实情况、农村薄弱学校的实际需求、城乡交流的实际效益等实质性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并缺少具体的评估办法,还没有形成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保障机制,难以避免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政策形式化倾向。3.教师城乡交流存在短期行为的特征,计划性不强 我国各个地区教师流动期限因教师层次、工作年限不同有所区别,从我国学制(小学6年,初中、高中各3年)看总体上仍具有短期行为的特征。特级教师参与城乡交流一般采取巡回讲学的形式,在某部分学校进行若干学时的示范性教学;优秀教师支教农村薄弱学校的时间也很短,一般为1-2个月,如山东泰安就规定城市学校每月派遣2-3名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5]。各个省级教育行政单位几乎都遵循了国家关于教师交流的服务期制度,要求有不低于1年的农村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并与职称职务晋升、奖惩等直接挂钩;城镇新聘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限稍长一些。对教师流动时间长短缺乏科学研究和长期规划,优秀教师支教时间短、新任教师支教时间较长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对实现缩短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的总体目标不一定能产生实效。4.教师城乡交流存在地域局限性和领域局限性
教师城乡交流应该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交流和教育系统的内外交流两大方面。按照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户口人事管理体制,通过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
轮换制度两种主要形式实现的教师城乡交流多局限于本县域范围内。各个省域内部“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规模小、期限短、难以实现长期轮换、缺少长期性规划等特点使得所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各个地区之间教师交流的局限性,特别是东部先进省市和西部落后省市之间交流的局限性,不仅影响了地区之间亚文化的融合和先进教育方法、教育观念的互动传播,还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各个省域之间教育系统的相互封闭形态。
5.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城乡交流理论体系 我国在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问题上更倾向于借鉴日本城乡教师交流的一些做法,但在交流的基本原则、目的、实施机制、程序保障、影响因素、质量评估以及教育人才流动理论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社会形态特色的理论基础,仍停留在经验交流的层面。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如何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教师流动指导方针的相关研究;关于教师城乡流动的实施机制与相互影响方面仍缺少系统研究和长远规划;我国城乡教师交流质量评估政策的缺失与教育评估理论的滞后有紧密关系,在评估的目的、作用、程序、领域、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争议,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对策
1.推进非正式制度建设,形成城乡教师交流的良好氛围 社会习俗、思想道德认识等非正式制度对人们的影响往往较之正式制度更为深远,教师交流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非正式制度。首先,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教师定期交流是趋势,是潮流,不可逆转。我国在教师交流理论中国化方面特别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加强教师交流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只有对教师交流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才能保证交流的效果。其次,加大对教师交流的宣传力度。从教师交流的外部环境来看,要把理论研究得出的正确认识向大众宣传,形成社会共识,获取全社会的支持。这不仅是教师交流政策制定的推动力量,也是教师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环境基础。
2.建立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师交流长期性规划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教育水平也呈现参差不齐的态势,对不同的地区实施同样的教育政策、建立相同的教师交流制度显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笔者认为可把教师交流分为三个阶段:以对口帮扶为主要形式的初级阶段、以对薄弱学校支教为主要形式的中级阶段和以教师定期轮换为主要形式的高级阶段。东部的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乡各个领域发展差距相对较小,可规划建立稳定的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并通过教师聘任制具体实施,以全面实现教育均衡;中部的湖北、河南等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的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城市教师对轮换到农村工作有较大抵触情绪,可考虑建立中期的“支教式”教师城乡交流规划;西部的贵州、青海、宁夏等较为落后的地区,工作条件也相应较为艰苦,可建立短期的对口帮扶形式的教师交流规划。3.建立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促进机制,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和可行性
日本、韩国教师定期流动机制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要使城乡教师交流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在政策法规的系统性和可行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需要明确各个政策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主体的责任、义务不同,其绩效考核标准也应具体区别,政策执行目标以引导其参与政策的最大积极性为核心目标。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当前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常常居于边缘化地位,但农村学校作为教师城乡交流的核心主体,其需求和责任体现将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制约因素。其次,要明确具体的城乡教师交流程序。这些程序包括交流对象的条件、交流过程的监督机制、交流的时间、参与交流教师的待遇、交流结果的考核标准等。特别是交流时间长短应有一个科学的考虑。考虑到频繁更换教师对学生适应性和学习连贯性的影响,小学教师轮换的时间应以6年、初高中教师应以3年为宜。再次,应明确教师交流专项经费的政策保障性规定。城乡学校之间教师流动、对政策主体的绩效奖惩、落实参与交流教师优惠待遇等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教育成本,因此需要明确促使各级政府列出专项经费的政策性规定来保障其顺利执行。4.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增加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的外因,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增加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才是关键。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中小学经费来源局限性明显。因此政府在保证与城市学校同等拨款的前提下,应增加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目的的专项经费,如向农村教师发放交通补贴和农村工作补贴,并让同一学区内农村教师的待遇适当高于城市教师的待遇。这种特殊待遇在城市教师流动到农村学校任教也可同等享受,一旦流出农村学校就予以取消[6]。
5.考虑建立农村教师流失补偿机制
由于工作与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学习和发展机会少、社会交往困难等原因,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培养一名优秀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加高昂的成本,但城市学校在教师自然流动中往往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往往使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处于极端困难的状态。因此有必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专门针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由于农村教师流失包括了跨省区的流失,可考虑由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应的农村教师流失补偿法规条款,根据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教学地位等具体情况确定补偿数额。农村学校可用这笔经费引进其他优秀教师、对本校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用于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7]。参考文献: [1]符淼.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68-70. [2]罗志华.城乡教师流动现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3):108-109.
[3]李士安.实现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困难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84-89.
[4]田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归因与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08,(5):115-120.
[5]“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张志勇,安雪慧.以县为主因地制宜:山东四区县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管理,2008,(2):14-16.
[6]李江辉,李化树.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机制[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100-103. [7]庞丽娟.加强城乡教师流动的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J].民主,2006,(4):16-18.(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徐治中)
第二篇: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搭建培训学习的平台
——花加拉嘎学校城乡教师交流培训要求及工作思路
按《巴林左旗教师城乡交流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用3--5年时间,完成城乡教师交流工程。每学期我校将选派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优秀教师各一名,到直属小学岗位学习一学期,直属小学每学期选派语、数、英学科骨干教师到我校支教,时间是两个星期。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工作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讲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工程目的。
启动城乡教师培训交流工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学校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学校学科教学均衡发展。
1、启动城乡教师交流,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需要。
目前,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受资金、体制与机制的限制,很难得到优化。存在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师起点低,知识存储不足,理论积淀欠缺,教学技能训练不规范,教学只是处于原始、较为粗放,较为随意的肤浅层面,同时,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缺少同伴互补,专家引领的机会,为此,旗教育局选择了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工程,目的是给城乡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搭建彼此交流的平台,创造共同提高的空间,实现城乡教师素质的协调发展,城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城乡教育质量共同提高。
2、启动城乡交流培训,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抓好教师培训,城乡教师交流培训是全旗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一种新尝试,过去采用是外出学习,脱产进修,集中培训等培训模式,在课改起始阶段,对集中解决教学中的理论问题,起到了作用,但是,在课改背景下的今天,实施“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时刻,需要教师在理论储备、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方面都要有新的变革,新的构建,鉴于此,我们左旗选择了城乡教师交流培训这种全新的培训模式,目的是通过这种培训,打造一批教学理念同向、理论指导统一、知识储备同源、教学方式同类的城乡一体化教师,为高质量的实施“自主高效”课堂改革实验搭桥铺路,奠定基础。
二、明确任务,把握好城乡教师培训交流工作的机会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本次城乡教师交流,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培训,彻底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树立“教学就是服务”的教师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资源多样”的课程观。“内容全面、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观。只有建立起新的“教师观”,才能俯下身来为学生服务,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拥戴、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教师;只有建立新的“学生观”,才能以“学生为本”,充分的相信学生,发展学生,才能实现从重教师向重学生的转变;只有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才能发掘广泛的教学资源;只有建立起新的“评价观”,才能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才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积累知识,形成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才能保证学生能适应社会,会做事。希望所有教师,通过培训,真正转变观念,成为有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师。
2、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的理论素养是关键。如果一名教师只有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而不注意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总结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样做只能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不适应课改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变经验型、粗教型教师为理论型、专家型教师。
3、培养教师多方面能力
通过交流培训,使教师形成“五种”基本能力,即:运用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研究课程分析教材的能力、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教学流程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归纳总结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本次教师培训的最低目标,也是必须达成的目标。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参与过程中,抓住这次学习机遇,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事前做好准备,事中努力学习,潜心课堂,事后能总结经验,迅速成长。
4、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通过交流培训学习,寻求且固化课改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模式或流程,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与特色,通过支教教师的指导,要加大学科模式研究力度,借鉴成熟经验,吸收他人的教法指导,总结自己的教学特色,归纳出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学模式和流程,争取尽快构建出分学段、分学科、分课型的“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1、组织教师座谈,运作学期城乡教师交流思路。
2、制定城乡教师帮扶计划,有序开展支教帮扶工作。
3、分年级分学科开展交流活动。
交流时间:10月20日----11月18日
具体时间安排:
10月20日-----10月22日
1、支教教师讲座,示范课。分年级分学科交流互动,重温本校“三步六环节”课改方案。
组织人:丛培文杨晓东武文全
2、召开支教教师、年级教研组长会议,布署支教任务。
支教教师:语文每周讲两篇完整课文。数学、英语每天一节课。
10月25日-------10月29日
开展教研活动,校内教师采取分年级、分学科先说后讲形式,通过讲课确定结对教师,语数学科各
1、英语2人。
二------四年级语文组织人 :杨晓东王国辉
五------六年级数学组织人:李海成三------六年级英语组织人:武文全
11月1日--------11月5日
开展教研活动,确定结对教师,语数学科各1人。
二------四年级数学组织人 :杨晓东树玲
五------六年级语文组织人:丛培文
三------六年级英语组织人:武文全
11月8日--------11月12日
1、重点对帮扶实验教师开展备、说、上、听、该、改、议系列教研活动,对备课、上课、改课进行深入研讨。
2、座谈交流。组织人:丛培文杨晓东武文全
11月15日------11月18日
1、实验教师汇报课。
2、支教活动总结
四、几点要求和希望
1、强化组织,加强指导
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织,制定了培训方案,每一位教师要认清形势,转变思想,积极
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师交流培训工作中去,确保支教工作有序进行,使城乡教师交流真正成为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有效载体和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体教师要提高认识,立足长远,克服当前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师培训学习之间的工作矛盾,充分利用城乡教师交流平台,配合支教教师有序开展支教工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3、加强督导,细化考核
对在本次教师交流学习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教师,经领导小组评估认可的,将给予表彰奖励。
各位教师,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按旗局的要求,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艰巨的任务,重大的责任。希望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支教教师的辛勤帮扶,广大教师的自身努力,我校的城乡教师交流培训工作,一定会见实效。
第三篇:城乡教师交流承诺书
承 诺 书
为加强交流教师的管理,充分发挥交流教师的作用,保障交流教师的权益,交流教师派出学校、受授学校和交流教师达成如下承诺:
一、交流教师派出学校要本着有利于单位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则,学校要选送年富力强、业务良好、肯学上进的教师到城区或外学区交流,交流教师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报教体局人事股。交流教师任教期满,派出学校必须按时接回。
二、受授学校负责为交流教师提供岗位并做好日常管理,受授学校负责对交流到本单位的教师进行工作考核和工作鉴定,并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交流教师任教期满,受授学校不得擅自留用。
三、交流教师到受授学校后接受受授学校安排的课程或相关的活动任务,服从受授学校的工作管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特别要积极参与受授学校的教研活动。任教期满,必须返回原任教单位。
四、交流时限自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1月24日止。交流期间,交流教师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保留在原任教学校;交流教师的绩效工资由教体局统筹发放。
此承诺书一式四份,派出学校、受援学校、派出教师、教体局各一份。
派出学校:盖章
受授学校:盖章
派出教师:签名
2016年
月
日
第四篇:城乡交流教师体会
交流成长幸福
奎聚小学 王晓芳 我响应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城乡教师对口交流活动号召,也为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有幸参加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一年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城乡交流的任务已完成。来到夏店小学的第一天就体会到这里的老师很亲切,有一种大家庭的感觉,所以很快就融入了夏店小学。这是一所人气特旺气氛和谐的学校,虽然校园小些却也井然有序,处处洋溢着书香气息。来到夏店小学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努力要求自己能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基于对自身的这种定位,一直以来,我坚持以“勤学、善思、求实”为指南,认真、务实地走过每一天。此次交流使我有机会尝试了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需要锻炼和提升。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下,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形势。通过学习,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爱校、爱生”是我多年来坚持的信念。而“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更是我作为教师的基本准则。
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我都倾尽全力,尽我所能。
二、不断努力奋进,提升业务水平。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论文,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2、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成绩有很大提高。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找领导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
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在假日的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互相沟通,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使学生能健康发展。发现个别学生问题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培育好青少年一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点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教育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爱在左,责任在右,作为教师,我的追求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
探索的精神,更要塑造他们健全完美的人格,使每个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静静回首,这交流学习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岁月匆匆!感谢生活让我有这种经历。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增强了危机感和急迫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明白了当好一名教师,除了要有事业心外,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领悟到,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传递者,而应该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做个育人的先锋。
第五篇: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大刘学校 宋萌萌
新时期需要的是高素质、跨世纪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一种终生受益的教育,它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区别,眼前虽然考不过“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但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来有发展前途。开展素质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勇气,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勇立潮头,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才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创造高峰。为了尽快适应新学校、新环境,新生活,学习更多的学校的先进经验,带回更多的宝贵教育教学及管理信息资源,尽快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周:尽快的熟悉新学校环境,融入到学校的大集体中。首先熟悉本级部学生情总,跟教师互相认识,虚心向教师学习。第二周:有空堂时间就去听各位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技艺。
第三周:重点听相关学科的课,特别是听同级部或同科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新方法。
第四至五周:自己邀请教研组长和同科的年级主任听自己的课,让他们提出改时措施,进一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六至八周:积极参入学校的各项活动,辅导社团踢毽活动。第九、十周:做到每堂新课都精心制作课件和教学练一体
案,并与同科教师交流切磋,定稿后方可使用。
第十一周:全身心的配合学校的各部门迎接上级的评估检查工作,认真填写学校下发的各类材料。
第十二周到第二十周:加大学习力度,争取在各项工作中做的更好。积极主动邀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出不足之处,在最短的时间内改进。
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探索、总结教学教育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经验、收集方法,做一个优秀的城乡交流教师。篇二:小学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程庄小学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真正发挥基地校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总体安排及基地校工作计划,从学校实际出发,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工作推进措施,实现交流双方互利共赢,促进交流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切实提高交流效益。特制订学校交流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学校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组成的工作推进联络小组,具体组织联合校的各项合作交流工作。工作中,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今年交流工作的组织形式、推进机制、有关要求,提高对交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此,学校把交流工作纳入2012年重要工作之一,教师进行参与交流。
二、落实措施,提高效益。
1、在统一安排下,研究制定学校工作计划,重点从班级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找出自身的优势,确定交流的工作重点、目标及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
2、加强对交流教师的管理。学校发挥基地校的优势,为交流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在组织形式多样的听课、评课、优质课展示等活动的基础上,与交流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举行公开课、示范课,举办各种讲座和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深入开展名师带教活动,双方教师要结成互助帮扶对子,在教学理念、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3、建立师徒结对帮扶制度。学校为每位交流教师安排一至两名骨干教师进行拜师结对,制定帮扶计划,定期开展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校本培训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双方教师共同发展、成长。
4、建立资源共享制度。联合校在全面开放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网上教研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常态交流机制,实现教育资源效益利用最大化。
根据联合体工作计划,学校将开展如下活动:
1、制定学校、交流教师工作计划及配档等;
2、开展交流教师听、评课活动;
3、讨论共担课题实验活动;
4、参加各个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经验交流;
5、开展网上教研、资源共享;
6、组织人员对交流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考核,提出新学期要求;并配合做好教育局的考核工作
7、迎接教育局交流工作考核。附工作配档:
程庄小学
教 师 交 流 工作计划
程 庄 小 学篇三: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新时期需要的是高素质、跨世纪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一种终生受益的教育,它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区别,眼前虽然考不过“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但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来有发展前途。开展素质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勇气,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勇立潮头,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才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创造高峰。为了尽快适应新学校、新环境,新生活,学习更多的开发区中学的先进经验,带回更多的宝贵教育教学及管理信息资源,尽快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周:尽快的熟悉新学校环境,融入到开发区中学的大集体中。首先熟悉本级部学生情总,跟帮扶教师互相认识,虚心向帮扶教师学习。
第二周:有空堂时间就去听开发区中学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技艺。
第三周:重点听相关学科的课,特别是听同级部或同科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授课新方法。
第四至五周:自己邀请仪爱玲组长和同科的王宏志主任听自己的课,让他们提出改时措施,进一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六至八周:积极参入开发区中学的各项活动,辅导社
团踢毽活动。
第九周:把初三的《人生规划》课按要求上的更精彩。第十周:做到每堂新课都精心制作课件和教学练一体案,并与同科教师交流切磋,定稿后方可使用。第十一周:全身心的配合开发区中学的各部门迎接上级的评估检查工作,认真填写学校下发的各类材料。
第十二周到第二十周:加大学习力度,争取在各项工作中做的更好。积极主动邀请帮扶老师多多指出不足之处,在最短的时间内改进。
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探索、总结教学教育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经验、收集方法,做一个优秀的城乡交流教师。篇四:开元街办中心校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开元街办中心校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 寒亭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好今年的城乡教师交流活动,特制定本工作计划。1.确定交流人员,交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及配档。
2.交流教师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及配档。3.落实交流人员的待遇,妥善安排来我校交流的教师,为其生活及工作提供方便。4.做好下派教师思想工作,并帮助确定工作思路,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5.开展交流教师听课、评课活动。6.做好下派干部教师的回访摸底工作。7.选派学校骨干教师进行送教活动。8.做好共担课题的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提高实验成效。9.校长深入交流学校学习、指导工作,实现管理工作上的合作共赢。10.到交流学校看望本校交流教师,并汇报来我校交流干部教师的工作实绩,激励他们更好地干好工作。11.邀请交流学校领导和教师来我校参加教学联谊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交流课堂教学、课题实验及学校管理经验,促进两校共同发展。12.搞好交流教师的回访与总结工作,促进两校之间的合作与友谊。篇五:互派交流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交流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开展的互派教师交流活动已有七届,互派教师交流活动是打造教育共同体,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校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很珍惜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特制定如下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劝业场小学的教学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扎实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研工作,通过对口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劝业场小学赋予交流教师的工作任务:
(1)协助并指导协作学校做好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2)要积极发挥互派教师交流工作的纽带作用。
(3)三年二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4)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初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教学教研方面
1、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由于自己一直从事高年级段教学工作,除了有学生学龄的区别,还存在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薄弱的问题,希望在与劝业场小学教师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2、认真进行好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制订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教学方法。在差异比较中,了解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并寻找正确的教育方式,积累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平。
3、认真践行“生本课堂”,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虚心向同行学习。查找差距,总结教训,使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与老师们共同研讨。要认真准备,仔细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虚心向他人请教。使大家在互相取长补短的氛围中共同提高。
4、在“校级示范课” 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认真钻研,努力发挥好交流作用,同时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对照,以补充自己,提高自己。
(二)学生管理方面
1、认真完成劝业场小学安排的各项工作。
2、深入地了解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并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
3、耐心、细致地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学生的差异是教育的最大资源,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是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要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起点上都不断提高。
4、重视品德教育,认真上好品德与社会课。道德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道德教育是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教育观。诸如:“先做人,后做事”,“立人先立品”,国家领导人更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突显道德教育地位之重要。我准备除了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以外还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渗透品德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加强家校合作,家校联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配合学校认真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家长密切合作,使我们的孩子
在爱与关怀中受到全方位的教育。
三、个人活动计划(1)9月初开学,与劝业场小学教师一起参加教育100条检查工作、认真准备迎检工作。
(2)10月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熟悉和严格遵守交流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交流学校的管理,认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及学校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3)11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听课和评课活动。要把自己融入到新的学校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向同年级的陈老师多多学习,不仅仅的教学,还有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深入课堂,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次听课和做课的机会,争取一周听课一节,积极参加区里的教研及研究课的活动,做好听课和评课记录,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12月做好学期初拟定的小课题的结题工作,形成研究报告,为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献策,争取开一次献计献策的讨论会。
(6)1月做好一学期工作的总结工作,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未来支教的我将严格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自己制定的自训计划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互派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同时做好自己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教育均衡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