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聂冬霞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诊改培训总结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诊改培训总结
(2017.07.16-21青岛培训)
外语系 聂冬霞
2017年7月16日至7月21日,根据学院的安排,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艺术设计系主任贺满彬、幼儿教育系教学副主任杨莹远赴山东省青岛市参加了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专家、名师主讲的“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诊改”的培训学习。为期四天的学习内容包括了: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有效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构建内部质保体系与诊改工作机制促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汇报、高职课程改革新探索、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实用人才、提升专业品质、明确培养定位、以工作室科研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设计及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培训。在培训期间,我们亲眼目睹了专家、名师的风采,分享着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职业院校的教师们一起学习、讨论,感到无比的荣幸与自豪!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于现代高职教育的认识—高职教育改革应当如何开展探索、实践,如何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正确认识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目的及重要性,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学习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与科研,以提高整个专业群体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现就培训学习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由青岛市职工大学改建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4月,青岛教育学院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主要从事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等,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在职教职工768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174人,每年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先后获得“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山东省文明单位”、“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等。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分为西校区、南校区和中校区三个校区。下设海尔学院、信息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拥有94个校内实训基地、238个校外实训及就业基地以及20个海外实训及就业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6人,兼职教师23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31人,正高级职称教师28人,区拔尖人才1人,区优秀青年人才3人,青岛市优秀教师1人,青岛市首席技师2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青岛高校教学名师3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
参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职业教育中的不同的风格,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东西部职业院校办学、实训条件的差异,使我们备受震撼!
二、培训的收获与体会
1.全面学习和领会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诊改工作机制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
(1)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教育部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目标就是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工作任务是(1)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3)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我们在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必须明确两点:(1)诊改工作室上级的要求,更是学校提高管理和育人质量的科学方法---全面质量管理、诊改指标体系;(2)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中要把握工作特点凸显学校的不同特色。
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首先就是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逻辑结构即五纵五横一平台构架,这里五横是指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纵是指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支撑、支持服务、监督控制;而一平台则为每个学校都要打造一个人人参与、处处覆盖、时时共享的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体现质量改进螺旋网络化全覆盖。教学诊改的工作流程为一定在事前做到设计建标、事中进行实时监控、事后加强诊断改进,构建有质量计划、加强质量控制、不断提升质量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学校层面上,要设立组织机构、设置组织职责、组织岗位和岗位工作标准,制定章程、总规划、绩效标准等,培养体系校园文化、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资源、运作资产经营、建立产教政策、内控制度、数据平台、实施预警发布、质量管控、形成学校质量报告;从专业层面上,要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专业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基地建设和资源管理、实行运行、环境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实施专业诊断与改进从而形成专业质量报告; 从课程层面上,要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标准、有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内容、加强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及资源的使用、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条件的保障、营造文化并做好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实施课程诊断与改进并形成课程质量报告;从教师层面上,要制定师资建设规划、教师发展标准、明确教师研究与发展的方向与具体内容、保证教师的教学设施与工作设施、做好教师的生活与安全保障、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服务能力的诊改、最终形成教师发展质量报告;从学生的层面上,要有育人规划、学生发展标准、明确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与具体内容、保证学生的学习设施与生活设施、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风气、学业水平的诊改、最终形成学生发展的质量报告。
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中五纵五横之间的紧密的内部逻辑联系,同时也清楚地了解到教学诊改工作对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这五个层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以及在教学诊改工作活动中我们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与活动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如何在教学诊改工作中凸显自己的特色?等。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于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今后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如何去做也有了一定的想法和目标!
(2)职业院校专业群与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质量内涵中指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即是指所培养人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的程度。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定位、新使命及新要求明确指出专业群和特色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适应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是当前各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中组织变革的创新。在专业集群、资源整合理念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职业院校专业群与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紧密联系,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内容。海尔学院的智能专业群建设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专业群建设对于海尔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平时的教学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反思,思考专业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为加强本专业建设及本校专业群建设(我院教育类专业可考虑建设专业群如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及英语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2.提高了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充分认识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明确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及其所带团队的讲座,我充分认识到了在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教育必须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及人才发展的需求,而高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及解决大量实际存在的问题:如高职教育改革中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改革中我们体会到了在改革的过程中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老师们所做出的大量、辛苦的工作、以及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也深深感到在地区、学院差异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实在是太多了„„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优秀教学名师们通过他们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学与科研绝对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反过来科研有能够促进、提升教学。李峰老师在基于名师工作室的科研项目上开展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及工作能力;尹晓霞老师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也极大了推动了制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提高了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赵秋玲老师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我们充分展示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交流、学习与分享,从这些的老师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他们对教学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们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今后教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三、明确今后的工作目标
通过本次青岛培训班的学习,我们学习和熟悉了现代高职教育理论,领会了专业群建设与教学工作诊改的目标、任务及具体的操作内容、学习并分享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育观念,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跟上新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步伐,并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将在宝贵的培训时间里学到的 新理念、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我院实际,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认真思考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及职业岗位的真正需求,切实把先进的教学实践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诊断及改进工作,为学生的发展、自身的发展、专业的发展以及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2017.07.28
第二篇:01马小燕中职专业内涵建设及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材料
中职专业内涵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培训总结
马小燕
非常有幸于3月28---3月30日,到苏州参加了中职专业内涵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培训。三天的学习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我们的授课专家:于万成,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评委,青岛市微课评选评委,国家精品课和师范校建设专家。
我们主要进行了三个课题的学习:微课设计与制作策略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策略;精品课程建设策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采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系统的展示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当中需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教学平台,也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我是如何展开教学的。比如说本节课的重点我是用什么信息化手段学习的,难点又是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的。不管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还是说课,重难点的突破都显得非常重要。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以及达到怎样教学效果的总策略。这个策略不能空说理论,而是具体怎么做的要说出来。同时我们在比赛时提交材料时不能是一个单纯的PPT,还要有相应的材料,比如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书,学习阅读资料,学材等,同时我们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要合理。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材料,及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微课设计与制作策略,微课是一个新名词,曾经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但是听了专家讲,才发现我的理解的确是过于片面了。微课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持续45分钟,而如何将我们重点的一些知识一些精华的内容提炼显示出来。这时候微课就应运而生了,有微课就有微教案微学案,相应的还有微视频等。我们做微课的时候,不仅仅是录个视频而已,还要加上片头片尾,旁白等。精品课程建设策略,首先精品课程是一个团队,团队是精品然后才有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材料
精品课程,当然这也是相辅相成的,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本身也是老师的一个成长过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有相应的佐证材料。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政策与理论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就业的创业能力。学生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同时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等。在师范校建设方面,改革培养模式,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学习能力培养,推动教学做统一。同时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同时评价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教师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怎样学,要做有用有效有趣的课堂。
三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收获很大,我将努力将我学习的内容用到以后的实践当中,不辜负领导老师的期望。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设计与精品课程建设实务操作培训交流会学习总结[小编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设计与精品课程建设
实务操作培训交流会学习汇报
————黄进仓
一、学习背景:
此次学习是在国家示范建设第三批三部委批复后,第一批終期验收和第二批中期验收时召开的交流会与学习会,其目的为了使示范建设课程创新与课堂操作达到高效,本次会议是由北京中科远大教育科技发展咨询中心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承办。
二、学习的内容:
1、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设计与实践体系构建运行
2、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设计实施
3、职业教育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与校本教材编写
4、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教案设计与教学环境设计
5、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三、学习体会:
5月29日——6月4日我们在孙书记带领下一行五人到山东济南学习,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在国家示范建设方面视野开阔,受益匪浅。
第一讲: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与教材编写
由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 车晞海主讲
主要阐述教学改革是方法改革;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谁先改?课程开发或教材编写的关键是什么?教学改革主要实施三部曲即:领导重视、系统工程、校本研究。教学改革方案以体现:渗透新理论、树立新观点、建立新课程、形成新模式、应用新方法、创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培养新能力。课堂改革模式采用“1234”
教学模式即:一个核心——能力培养;二个关键——任务驱动、问题引导;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四个环节——预习导学、任务处理、交流评价、检测反馈等。基本思路与我们相似,我们也是从课堂入手进行改革再进行教材改革,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已。
第二讲:中职精品课程建设
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李向东 教授主讲
一方面阐述职业教育三轮改革;另一方面介绍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建设内容。其亮点:精品课程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即体现中职特色、学校特色、专业和教改特色;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技术手段创新。这些基本上是一些基本理论没有实质的教学方法,我们也知道大的方向就是不知怎么做。
第三讲:示范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由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王珑教授主讲
重点介绍他们学校第一批国家示范建设项目专业如何做,怎么做?对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借鉴和思路。课程改革全员参与,个个过关。专家引领——说课——讲课——院系交流——专业评审。
第四讲:教学做一体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由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王珑教授主讲
着重讲解课程改革解决的问题如何达到课程内容与岗位对接;职业能力如何具体化;如何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如何在课程中体现职业素养等。王珑教授讲解完全是他们国
家示范建设经验与实践的归纳总结,没有创意与实操基本点。
四、建议与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现结合本次山东济南学习,就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与思考:
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
1、采取“走出去” 的办法,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1)由系拟定《市场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组成由系、教研组、实训室和系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开展调研工作。①以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特点和有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与课程设置的实际要求为主要目的,重点围绕“三个符合度”开展调查研究。即: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职业面向(岗位)的符合度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②准备好言简意赅的调查问卷、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表和专业教学计划等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工作。③着重听取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我系毕业生对我系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意见,探寻我系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④要求各专业在掌握调研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认真开展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析讨论,写出调研分析报告,拟定《“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课程”分析对照表》,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依据。
(2)把教师下企业实习、调研的工作制度化,专业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开展实习和调研工作,以提高和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实践教学经验
(3)在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的同时,要积极寻找项目(课程)开发、订单培养、专业共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伙伴,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
2、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成员为重点,把“请进来”的工作落到实处
(1)每学期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召开座谈会,了解用人单位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现行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2)各专业每学年召开1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设计(调整)方案,或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3)每学期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进行产学交流和专业教育。
二)开展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1、以点带面,推动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我系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要求,拟由采矿技术等专业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矿山机电和通风与安全专业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化工工艺专业进一步开展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对此,各相关专业教研组负责人在寻求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方面要进行积极探索,完成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的具体改革方案的拟定。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半年时间参加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增强专业教学计划的弹性,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打破每学期课内课堂教学固定教学周数的限制,把学生参与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内容分学期明确列入教学计划。1~4学期学生集中见习、实训、实习不少于2周,第五学期不少于6周,第六学期不少于14周。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参与生产性实习。真正做到从重学科体系、重课堂教学、重思维训练转到重职业能力、重技能训练、重岗位操作上来。
三)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核心职业技能与认证、综合素质与能力、职业技能拓展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六个课程模块构成。
2、以技能训练为重心,构建课程子模块。实验、实训和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的比例逐步加大。各专业要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及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指导,根据岗位具体的工种或新技术、新工艺的变化灵活地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入相关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及相关课程群,加大“双证书”制的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学校《关于实行“六证书”制的管理办法》
3、改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各专业要整合课程,适当精减课程开设门数,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课程实训内容。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群基础及技能课的实训内容平均不低于30%;职业技能与认证课的实训内容不低于50%;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的实训内容不低于90%。
(2)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或岗位能力标准,积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开展实训教学指导,突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主讲教师队伍,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强调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的对接,各专业重点抓好一门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在下学年内各专业争取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开发一本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综合(专业)职业能力实训教材。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各专业要重点抓好一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课程(环节)的校内或校外实训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可以考虑以专业群为基础共同建设实训场地。在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上要大胆探索,力争在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同时,各专业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现行考试制度。
学校实行学期补考制度,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增加实训考核内容,把校内成绩考核与校外实践考核相结合,按照平时考核50%、校内期末考试20%、校内外实践考核30%的比例综合评定考核成绩。
2013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