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课题研修第二阶段总结 -
中学地理课题研修阶段总结
2013.2——2013.4 一.本阶段主要研修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地图教学是重点,教师在传授地图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头脑中的“地图”。地图能力与地理空间能力并不是互相割裂开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地图能力提高了,地图空间能力也会提高,这样可以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即使学生在手头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也会在学生头脑中呈现自己需要的地图,形成可视、可感的地图形象,这种能力,其实是学生地图空间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正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二.本阶段主要研修工作:
1、注重地图知识的应用
2、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要充分利用地图、地理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 三.阶段性小结
(一)、地理教学的灵魂——地图的运用
“注重地图知识的应用”、“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要充分利用地图、地理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这些三维目标的提出,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具有相当的适切性,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状况。减少了死记硬背的成分,增加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空间能力是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地理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传授地图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头脑中的“地图”。
(二)、开展地图教学,培养空间能力,构建头脑地图的依据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和改革给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地图空间能 力的培养和探索”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以下几点保障。
1、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传统教材的知识要点,更有丰富多彩的、色彩鲜明的各种图表。这充分体现了地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掌握了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也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和语言描述,转化为直观图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地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图像,构成头脑中的一幅幅地图。地图能力与地理空间能力并不是互相割裂开的,阅读地图能力提高了,地理空间能力也会提高。
3、从我的教学体会来看: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所以,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空间能力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反之,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快速、准确的解答各种地理问题。
(三)、开展地图教学,培养空间能力,构建头脑地图的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则
1、课堂始终贯彻地图阅读习惯原则。六年级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小学自然的认识水平,因此,对刚进学校的学生,在开头两周,我着重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通常采用课前两分钟预习地图——课堂运用——课后翻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凡学地理必用地图的习惯。用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地图,运用地图,地图册是学习地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上课必须带来的教材之一。
2、调动学生兴趣性原则。不口否认,由于各学校都会面临中学升学考试的影响,要求学生像对待主要学科一样对待地理学习,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无形中还会增加学生负担。另外,初中学生身心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不够长,平行班的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如果不能用生动有趣的图像资料视频等素材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持续一节课堂的。因此,在课堂地图教学中,我会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兴趣点,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的地图空间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从何谈起?
3、摈弃死记硬背,代之“授之以渔”原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提高的。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
细,要详。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读图时要读标题,读图例和注记,读图中给的文字和数值等。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问题要求,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读图表,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第二阶段对课题研修的内容做了实施,组内成员积极按照课标要求在课内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受益匪浅。
第二篇:地理课题研修第一阶段总结
中学地理课题研修阶段总结
2012.9——2012.12 一.本阶段主要研修目标:
确立课题研究主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实施准备工作;对目前的地理地图的教学状态进行调查分析;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地理图表的教学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二.本阶段主要研修工作:
1、确定“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地图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通过网络、相关专著、地理杂志等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地理图表的教学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3、对学生目前的地理图表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查,分析。
4、结合本课题举行公开教学,并参加各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进行地理图表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三.阶段性小结
1.“当前地理阅读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分析
调查反应出绝大部分同学对地理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了解地理图表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偿试掌握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记忆的方法。但是,仍有部分同学是基于应试的目的学习地理,地理学习兴趣不浓,尤其是运用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方法不能完全掌握;调查还显示,能较好掌握阅读和运用地理图表的同学地理学习兴趣浓厚,成绩优秀,而不能掌握最基本的地理图表运用方法的同学地理学习兴趣差、成绩不理想,其中女同学占绝大多数。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本学年因课时短、教学内容多,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活动少,部分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不突出的同学地理学习热情不高,再加上知识遗漏渐多、学习方法欠佳,地理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堂有效性,特别是突出地理图表特色,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全体同学能够较好的掌握 基本地理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地理观念:
①课堂应活跃、简单、明白、多搜集课外知识,注意总结一些技巧性记忆。②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发言、绘图、讨论、辩论等教学形式。③应多准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直观图像,加强学习兴趣的调动。④教师要能熟练板画技巧,幽默风趣,让同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⑤老师严把知识过手关,加强监督。
⑥多注重理论学生生活和当代与地理相关的时事热点,让学生结合实际学到知识,提高同学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2、明确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图表的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基本原则:
1、认识规律原则: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新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
(二)基本方法:
A、详解读图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形成多种地理图表思维能力。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图象类型,明确读图目的;(2)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同时,要注意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 B、循序渐进遵循规律,加强对学生的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展图—说图—绘图—记图。
C、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地图意识。在平时的地理教学、地图练习的设计及地图讲解时,要适当的变通题型,加强学生读图的灵活性。
经过近一阶段的研究,对照课题本阶段目标,课题组认为阶段性目标已初步达成,但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题研究发展不平衡,参与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策略、研究过程性材料、研究成果存在一定并别;下阶段 将逐步完善,把课题研修细致做好。
第三篇:地理课题研修第三阶段总结 -
中学地理课题研修阶段总结
2013.5——2013.9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组所达目标:找出比较能让学生更好掌握读图能力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识图的基本知识,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课堂上,师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学习需要在底图中进行涂、填、描、绘等,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具体而形象的反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
一、课题组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把地图的重要性带入到了每节课堂。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那么该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学生手中的地图呢?要利用好地图,就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看地图,是生活的必备的技能,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地理必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
二、按照课标要求,利用习题巩固 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辩正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三、充分利用课本参透课本 这种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
课文。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以上几种学习地理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灵活运用。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面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四篇: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发表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作者:朱香萍 【编辑录入:朱香萍】
《实施开放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阶段研究总结
课题负责人
朱香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本课题着重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努力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积累大量的实践系列作文。
1、、拓宽作文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2、建立“动态生成”的实践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3、提高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设计出符合生活实践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生活实践作文指导的前提。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到生活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开题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二、.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首先研究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问题。感情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在“情动于衷”的时候,才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我们一是采取措施,培养一批写作积极分子,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1)我们通过作文比赛的方法把全校爱好作文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在有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同时为他们讲授一些浅显的写作知识。
(2)学生的优秀习作,打印出来并贴在展板上进行展示。
(3)推荐发表学生的习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二是贯串减少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倾吐、整体推进的思想,调动每个学生的写作热情。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在课题组教师的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来不吝啬赞美与激励,从口头表扬到评语褒奖,从佳作加星到打出满分,从采编学生优秀作文到鼓励学生投稿,参加作文竞赛,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基于生活的、积极愉快的写作氛围,主动拿笔,开心作文。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经常没有或没有写作素材的情况,研究的第2个问题就是怎样丰富学生的写作素质。
“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在这一点上,小学生和文学家、艺术家并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素材,构建学生自己的习作素材库。这素材就是可写作的题材。我们告诉学生:有意义的素材当然好,但只要你认为值得写的东西都可成为素材。
(1)走向校园,在校园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同学们除了每天的上课、做操外,我们每年开展的田径运动会、建队节活动、庆祝“六一”活动、“我心换你心”义卖活动、捐献废纸活动、演讲比赛、童话节、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演课本剧等等,还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元宵猜灯谜、做元宵品元宵;清明踏青、放风筝;中秋学做糍团饼;重阳做重阳糕敬老等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许多学生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佳作。比如:周雪莉同学的《香甜的元宵,快乐的节日》(2)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校园、郊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如五年级在写“秋天的树叶”这作文时,老师就带学生到校园看看、摸摸,了解秋天树叶的变化,这样写好这次习作就容易了。我们还组织学生举行了“放飞心情(放风筝)”、“植树节植树”等采风活动,组织学生游淹城野生动物园,游新天地公园等。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情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暑寒假或星期天,我们也请有条件的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出去游一游,玩一玩,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3)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素材。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一双慧眼去洞察社会中的真、假、美、丑。我们也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中天钢厂,参观污水处理厂。活动中,教师注意尽可能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体察人物的情感,希望他们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学期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使学生从小树立节约意识,我校围绕“绿色节能”这一主题,开展了“捐废纸”“节能金点子”“废品手工”等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们从生活中、网络上了解到了一些节能的相关知识和情况;参与社会实践,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这些细微处入手,收集数据,加以分析„„孩子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思,
第五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对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女学生物理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组:蒋旭新
我校初中物理课题组自2012年5月开始,已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取得的初步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
(一)继续加强学习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与学习,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我们课题组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学习:
(1)、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本教研》《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设计物理卷》等书籍。
(2)、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韦纳归因理论、台湾学者刘弘白博士关于心理缺陷的研究理论等。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教师的科研知识,增强了教师搞科研的信心
(二)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每次的课前练习出三组练习分难中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对于能够做出中难程度题目的学困生,教师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中,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质疑时,只要学困生举手我们就优先;另外我们规定一章学完后每位学困生要出一份试卷并由老师集体收集并交换答卷,要求自己所出的试卷自己改,因此所出题目必须要能熟练的做出来,通过这种在“做中学”使学困生真正掌握本章知识,如果有困难我们还成立了“一帮一”小 组,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直到他能够完成任务为止。在平时我们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层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减少了学困生在学习当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地学习。其次,我们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一方面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实行课堂教学对家长进行开放,共同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促进和巩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二、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对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女学生物理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课题的探究改变了教师的学生观和评价观,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
2、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3、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困生的成绩仍然很低,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畏难的表现,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地结合还未达到更加和谐有效的程度。在学校老师费了很大的心血对学困生加强教育和转化,可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孩子上学的观念比较淡薄,虽然老师常去家访做工作,但这些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情绪化的倾向较为严重,说话不注意,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上进心,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前功尽弃;
3、个别指导与教学内容的完成之间的矛盾。在课堂上加强对学 2 困生的指导与帮助,无形中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学任务就无法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
4、个别教师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个别学困生经过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个别教师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从而主动放弃了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5、虽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但社会环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家长等只认成绩,还是以学生的分数为杠杆对学校及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而不注重教育过程,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投入力度,甚至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课题组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增强课题组成员的信心。
2、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加强研讨,通过对比分析,集思广益,努力解决全面发展与个体指导之间,教师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之间,组织教学与转化学困生之间的矛盾。
3、继续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与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学困生教育与转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2013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