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
郑碧娇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本班学生共54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8人。
2.孩子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3.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关注身边最常 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浓浓的亲情,而且还通过延伸、拓展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节日,关注祖国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 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3.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4.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 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第二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计划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浪溪中学
刘 葵
伴随着秋风,新的学期如期而至。新的面孔,新的教材,使我本学期的工作加大了难度,为了更好的面对工作挑战,我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是八年级,学生特点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少主动性和探究性。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分为四个单元,共十课。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分为两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 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 社会生活讲道德 做守法的公民 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第三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 分为两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积极奉献社会。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共分为三课 国家利益至上 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 建设美好祖国 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积极奉献社会;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威严。同时依法自律,防微杜渐;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念,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在教学中落实这样德育目标我准备这样做:(1)充分运用教材作用。这是主要途径。即在备课的时候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教学中突出出来。(2)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创设情境会使教学效果更佳。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做成优美的课件,通过图片、音乐等陶冶情操,使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且能更好得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3)在教学中主动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备课是教学工作展开的基础,所以备课尤为重要。备课先备教材,对教材的总体布局要了解,做到掌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的地位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合理的设计教学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上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方式,在教学中要营建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宗旨,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根据九年级教材特点,本学期的教学要多收集和展示我国的发展过程资料,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体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作业是反馈学生课堂效果好坏的途径之一,所以作业布置要精不要贪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布置,布置的时候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批改的方式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作业批改中一定要注意全面,不仅要批对错,也要注意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中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再者还要用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辅导是提优补差的一种有效手段,后进生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重。
2017.9.6
学校:桐川初级中学
科目:
政
治
班级:
八三八四
教者:
张
勋
第三篇: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00年开始,小学基础教育德育课程包括《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三~六年级)。2013年起江苏省教研室对已经使用十余年的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进行全面修订,2014年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查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部署将法治大纲内容落实到教材中,1至9年级品德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处在中西文化交融地带的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拓展德育平台,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烹饪“德育大餐”,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园区的窗口学校,星海小学有着良好的区位、人才和环境优势,具有超前教育思想和多元文化生活背景的学生和家长,给我校开展德育创新活动带来契机和挑战,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定位小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更成为重中之重。
其研究价值是:(1)理论价值 彰显“立德树人”,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的内在规律,以适应学生真实的、真正的富有个性特质的发展。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出发,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呈现和创造性的渗透,为每个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正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应有的基本命题。
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立足基础教育改革的儿童本位,反思并克服当前德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增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整合“三维目标”,提炼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和主题,从而使德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化和深入化。(2)实践价值
学科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养结构,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从实际教学课例出发,其一,立足苏州园区多元文化背景教育现状的现实,重新审视德育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及思维方式,提出适应区域教育发展的德育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变革。其二,关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三,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学校德育活动需要,重组教材进行教学尝试,开发适合的德育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更具时代感或地域特色,提供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课例范本。
二、概念界定
1.《道德与法治》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三条主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本学科将三条主线、四个方面课程框架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设置一个个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四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生活有机融合,引导儿童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2.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小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小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本课题所指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出发点,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明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在本学科中推动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本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3.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循环过程的一种行动研究。特点是:①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②教师为课例研究的主导;③以教师集体合作为主要特征;④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⑤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⑥具体步骤主要包括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⑦课例研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本课题中所指的“课例研究”,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落实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行动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自主成长过程,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出发,辨析并梳理适合小学生发展的有学科特色的核心素养,并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理论结构与框架。
落实课堂教学,提供学科研究平台,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典型案例中提取研究素材,并结合理论研究,以点带面,整合有效的教学策略,辐射一线教师,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研究特别关注苏州园区经济发达地区这个环境中,处在中西文化交融地带的我们,如何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着重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定位,并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加以落实。1.基于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具体性研究
本子课题着重探讨小学生核心素养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性质的相关性,即通过对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归纳总结,了解哪些核心素养适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提炼出相关的理性认识,并力争形成相对独立与完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理论结构与框架。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具体课例目标及课程标准的研究,探讨小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具体化。2.围绕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与内容的适用性研究
结合小学生核心素养相关内容,着眼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与目标,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优化与整合学科相关主题与内容,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道德与法治》现有教材内容,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有效推进学科教学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更具时代感或地域特色。
3.聚焦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型与要求的创新性研究
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尝试开发丰富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型,例如事例明理课、行为体验课、观点辩论课、常识教育课、绘本阅读课等,探究不同课型对于不同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适应性。对于有效的课型加以整合,整理出相关课型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加以推广。
4.落实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与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深入贯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反思过程,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喻理法、情境渲染法、讨论研究法、角色体验法等不同方法的有效性,结合课例,研究不同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操作方法与过程。为课程教学策略提供帮助。
四、研究过程及操作举措 研究过程:
首先,回顾梳理在品德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重点提炼在“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的有效策略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可提升的空间,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践意义上的支撑。
其次,通过文献研究,对“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念的理解与认知,结合本学科创新性课型与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意义的支撑。
第三,在建构主义理论引领下,借助多样的活动型课程的课程理念、主要内容、大致结构、操作路径、资源保障等方面深入研究,形成《道德与法治》课例研究框架与教学策略操作指南。
最后,以协作为基础,分层并进,根据各校研究的侧重点,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区域性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整合多方资源,协调有序地进行研究。操作举措:
第一阶段:课题论证、申报、培训与开题(2016.9∼2017.1)收集课题参考资料,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积极申报立项;全面组建研究团队,借鉴最新成果,汇编成册,开展课题研究前期培训;制定课题组研究制度和计划,组织开题工作。第二阶段:课题深入研究和中期汇报(2017.2∼2019.6)
启动子课题研究,通过文献研读、专题讲座、调查问卷等方式,积极开展学力内涵研究;通过文献比较、教学展示、观摩研讨、课例评析等,积极提出基于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策略的提升;通过行动研究、课例研究,展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公开课、案例、研究论文等成果,递交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提高完善及课题结题(2019.7∼2019.9)
在中期汇报的基础上,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优化、提炼、充实和完善,推出道德与法治课型与设计实施策略的提升体系,展示系列公开课、案例、研究论文和课程资源等成果,对课题研究中教师所撰写的优秀论文及优秀案例进行汇编。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汇报,迎接专家审核评估。通过结题汇报、经验交流、网络交流等形式进行课题成果展示推广。
五、初步研究结果
本课题自2017年3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1.理论学习:
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认真关注学习了《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钟启泉)《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小学品德教学策略与行为诊断》(胡春娜)等一批专家学者论文,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习了《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鲁洁德育论著精要》《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等理论书籍,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着重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定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进一步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加以落实。2.细化推进
为使课题研究走向务实、深入,本课题在研究中强调阶段性,确定重点攻关;强调过程性,细化落实研究;强调实效性,及时计划总结。
自立项以来,总课题组首先将园区各校子课题成员配备到位,合理分工,各子课题相对独立但又有横向联系与关照,研究的力量得到了保证,研究的触角指向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其次,分子课题,依托区域各个学校教学特色,整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分别进行有重点地探索与研究,如,以星海小学、金鸡湖学校为主的子课题一的研究,重点探索基于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具体性研究。
再次,要求各子课题将每学期的基础研究规范为开学初计划、此后每月一次研讨活动,或是专门的研究会议,或是有特色的活动进展,学期末及时总结研究收获。在此基础上,探索有个性的研究。3.实践探索
本课题在准备与实施阶段,按计划推进研究,每一阶段确立不同的研究重点,进行现场展示交流课的观摩研讨活动,聚焦研究工作,确保研究效果。如,赴上海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开展江浙沪名师展示研讨活动等,在实践中进行课题内容的深入研究。
六、初步研究结论
教育目标的确定基于本学科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强化“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教育的启蒙。
教学课型遵循儿童视角,营造儿童文化,强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教学方法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导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综合,促进儿童获得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等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一种教学理念的引领。整合“三维目标”,提炼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以培养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提炼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让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儿童心灵的罗盘。
一种课堂文化的建构。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关注课堂,整合课例,从课堂内容设计到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完整性的分析与研究,更扎实地了解如何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和成效,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儿童自我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让法治教育真正成为德育课程的支点。
一种德育课程的开发。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充实教学内容,实现多元课程的综合,使儿童的学科素养得到综合培育,并从教材走向儿童生活,让生活德育真正成为道德生命成长的沃土。
七、研究思考 目前为止,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了尝试,探究培养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操作策略,着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形成操作策略:
1.把握好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认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首先就要打造有效课堂,把握好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那么应该怎样确定《道德与法治》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呢?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行为和习惯、过程和方法等;再依据核心素养要求,确定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即核心目标(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二年级下册《和诚实交朋友》,依据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做诚实孩子,不说谎话不骗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目标即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素养即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
2.指导好课中的体验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规定:“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做人”。学会做人,就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就能拥有参与社会所需要的部分技能。教育家顾明远认为,让学生真正梳理做人的品德,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怎么做人。鼓励学生多交往,让他们在遇到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人际关系和体验如何做人。因此课中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践行道德践行法律,提高能力,体验“做人”。研究的方向思考:
1.进一步加强学习,特别是选取几部与课题密切相关的理论著作与重要文章学习,并做好理论研究的综述工作。
2.进一步做好课题的有关测量与调查工作,对园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况进行研究。
3.进行几次重点研讨,进一步找到课题研究的抓手、突破口,调整研究思路和内容。4.为该课题聘请专家指导,点拨课题研究的重点等。5.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库,方便查找核心期刊文献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
第四篇: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教学,学生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
1、寻求新课程的改革。
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3、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4、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通过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
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第五篇:道德与法治
.:..号..考......................:订.名..姓.....................装.:..级..班.........................:校学合江县2018年秋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发展水平A.用水浇 B.用锅盖盖灭 C.赶快把油锅端走 8.下列()行为可以预防溺水的悲剧发生。
A.到陌生的水域游泳 B.擅自下水营救他人C.在家长的带领下游泳 9.下水游泳时,我们不可以()。
A.先做好热身运动 B.先在浅水处适应水温 C.从高台上跳下入水 10.学校定期组织我们进行安全逃生疏散演练,我们在演练过程中应该()。
A.把演练当做游戏对待 B.争取最先逃出 C.听从老师安排
二、我会判断(正确的说法打√,错误说法打×;每题2分,共30分。)
11.妈妈是孕育我们的大功臣。()12.当我生病时,爸爸妈妈都很着急。()
13.我看见动画片上钻木取火的情节很有意思,我觉得自己可以尝试一下。()
14.过新年时,我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烟花。()
15.经常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16.挑食对身体不好,一定要改正。()
17.能拥有健全、健康的身体就是一件幸福的事。()18.我家离学校远,我和妈妈经常坐别人的摩托车上学。()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 要珍惜。的平地或河流躲避。19.在有红绿灯的路口,只要看见没有车经过就可以通过。()20.饮酒后不得驾驶机动车。()
21.即使夏天天气炎热,我们也不能到池塘戏水。()22.高楼发生火灾时,我们不能乘坐电梯。()23.有陌生人向我问路,我乐意帮助他,为他带路。()24.我们要学会面对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当成坏人,也要有一()
25.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终于可以到马路上去骑车了。()
三、我会连(每小题3分,共12分。)
游泳时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请选择一个能解决意外情况的做法连
26.发现有人溺水 A.立即使身体平卧水面 27.卷入漩涡 B.马上站立并用力伸蹬
28.游泳时抽筋 C.在水面闭气,再把头抬起来,调节呼吸动作 29.不慎呛水 D.立即大声呼救
四、我能根据情境,做出最好的选择(每空2分,共8分。)30.周末,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家。
有位自称是送快递的伯伯敲门,你准备()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 有位自称是妈妈的好朋友,而你却不认识的阿姨敲门,你准备()
A.开门。B.不开门。
31.公交车上,如果有位陌生的阿姨想送饮料给你喝,你会()。放学后,如果你独自走在路上,一位陌生的叔叔拿出平板电脑请你玩游戏,你会()。
A.接受 B.拒绝
五、我会答(每小题5分,共10分。)
32.在爱护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方面,我做得好的地方有。
做的不好的地方有
33.在学校里,我们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你知道哪些方面的安全知识呢?请举例说一说。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 定的警惕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