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课改实验工作总结2
学校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2006-06-27 08:53, 罗刚朝, 13534 字, 0/663, 原创 | 引用
经过四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现把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学校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教科室
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几年来,课程改革实验给我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校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扎实的培训、考察学习,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优秀观摩课展示、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我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师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们工作方式的改变,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经过四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现把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制度管理。
开展课程改革实验,首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强课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取得实效。课改之初,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改革核心的观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座谈会,有计划地、不断地向社会、家长宣传,使其理解、参与并支持学校的课改工作。为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强化课程改革管理,学校成立了相应的各种组织。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实施组由教学校长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成员是课改年级所有任课教师。教学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年级组长成立了课程改革培训组。做到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结构合理,并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在挑选课改年级任课教师上,学校也是谨慎行事,选派的是工作热情高、有教研和科研能力、肯于吃苦、敢于创新、有奉献精神的各级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为保证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还健全了各项制度。首先制定了例会制度,除了在组内及时交流外,我们每月还安排课改年级的交流活动,监督新课程实施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实施新课程学习制度、奖惩制度。明确规定了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有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对违反各项制度的,视情节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在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又组织教师学习《决定》、《纲要》,熟悉新课程的内容框架,明确改革的目标,制定出本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立足校本,潜心实验,落实课改精神。
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课程改革的内容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使全校教师尽快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基本理念,充分认识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及评价等重大变革,改进传统的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1、加强通识培训,做好师资准备。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我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以“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的组织模式为主,在“自修——反思”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亲验式、强调案例分析、强调参与——分享、强调合作交流,使教师在“做中学”,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在课改初期,学校派出领导、骨干教师、一年级教师参加了上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开学后,学校就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培训,由教学校长主持讲座、辅导,学习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等,使教师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地讨论,全身心参与到培训中来,推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
聘请有关教研部门的专业理论研究教师和学科专家,做专题讲座,与教师对话交流,提升研训规格,我们多次请宁煤第一教育中心教研室主任高士文以及石嘴山市教研室主任李元功、王少元和支爱玲、马秀珍等老师来我校讲座,和老师们互动交流。高仕文主任先后为教师们做了“如何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专题讲座,李元功主任为教师做了“如何写教学案例”专题讲座,李主任举了很多鲜活的案例,如《圆锥的体积》、《分数的认识》,给老师留下了回味无穷的联想,使老师们基本掌握了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的方法。支爱玲老师多次来我校,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作以指导,起到点石化金的作用。并于2004年5月20日到我校查看课题研究记录资料,于课题组成员、参研教师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对话,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教研组这个教学研究、教学培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教研活动时间,利用学校的文本资料,音像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提升教师知识水平,我们先后组织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教学设计》等著作,对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法的培训,开展了课题研究讲座《如何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的转变靠什么》等,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的集中学习时间有限,最主要的还是靠教师自学。每位教师都订购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根据所学内容,对重点章节,教师都要做好学习笔记,要求保质保量,学校定期检查。对重点内容,学校还通过试卷的形式,检测教师的学习情况。对教师的心得、案例分析、教学反思、论文等成果,我们编纂成册,作为学校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校本教材。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专业发展。⑴是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行动中,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把学校改造成为学习型组织;⑵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让年青教师根据专业等级目标确定自己达到的标准和时间;⑶加大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力度,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修养。
通过学习,我们感到,教师们的各项业务作业不再是应付了事,而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学校有目的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培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组织全校教师去灵武课改实验区听课学习,安排部分教师到银川,内蒙的乌海,北京,大连和成都去学习接受最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围绕自身的问题,搜索、查询文献资料,积累有效信息,倡导同伴互助,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与骨干教师,校内名师结对子,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升,形成学校校本研究的风格,同时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的安排,学校教科室及时按照上级学习的要求对教师进行三级培训,多年来我校的继续教育培训率,及格率均达到100%。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中最前卫的教学组织,教育思想,以更新教师观念,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到走适应二十一世纪学生要求上来
为了推进课改工作的扎实进行,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积累信息材料,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制作了《教师成长集》,设计了“走进新课程”、“探索园地”、“教学设计”、“教师论坛”、“案例与反思”等栏目,每位教师写的都是自己的实例,并把课改方面的信息采编过来。在互相借阅、学习,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使课改工作越来越明朗。为普及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必备的课程资源,学校购置了现代化教育媒体,我校还多次利用校本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由两位微机教师分别辅导。现在,全校教师都能自制课件,40岁以下青年教师都学会了动画制作技术。每学期学校要求教师至少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到目前为止,除几名教师外,我校大部分教师都已取得了计算机各级合格证书,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2005年十一月我校教科室在中国教育网上建立了“成长历程
小学天地”的博客,发表教师的随笔、教学案例、反思、论文和学校的计划、总结等,短短数月时间就有一万六千多人次访问浏览,扩大了我校的影响。
2、强化教研培训,确保实验效果。
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最终看教学。我们加强了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落实工作,坚持“五项标准”认真进行教学研讨,落实课改精神,向课堂要质量。学校的全体领导重点深入到课改年级,组织并参加集体备课。备课时,共同研究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确定教学重、难点,研讨教学方式等。教师们各抒已见,在意见和想法不同时,大家再分析,试想哪种方法更好,最后找出适合自己、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方法。对于一年级教师,领导跟踪指导做到了经常化,点滴细节都进行指导。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新课程,对一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是每位教师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尤其是一年级的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情境图,教师在课上的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做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
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领导重点听一年级课,而且教者互相听课,下午放学后就研讨,找毛病,说建议,领导、骨干教师示范、重新设计,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教者就能很自然地创设情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尤其是很枯燥的拼音教学,也变得有趣而生动了。在学习方式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还参与课程的创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它 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推动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水平,解决复杂问题,并促进差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差生更有价值。起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都有些抱怀疑的态度,怕出现“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现象,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感觉效果非常好,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突破教师教授、学生自学的一些局限,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不尽相同,而且有分工,有合作,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组长还特别负责任,对本组差生从不放过,挖掘了他们的潜能,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水平都能稳步提高。
课堂上我们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一节课40分钟,往往觉得太短了,下课后还围着教师讨论问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注意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要求教师互相听课,尤其是新一任领导班子成立后开展的组内研究课,同学科教师听完当天就进行评议、研讨。评出优点,鼓励教师充满自信,继续发扬;议出不足,使教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就改进,研讨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一天改一点,提高一步。我们的教研记录本上,记载了一页又一页,仿佛那是教者成长的脚印。到现在为止,教师教学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在他们都充满自信,要使尽浑身解数,把学习新教材的学生教个明白、教得灵活。使学生学得痛快,真正得到发展。在教学上,我们要求教师记反思和写案例。这种反思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只流于形式的课后记。要求教者及时、认真回想整节课上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以后同类课型的借鉴;记学生中好的思维方法,用于再教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反思教学中的明显不足,认真总结,确定弥补的有效途径;反思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用于以错为戒,以错促思,增强再教时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后反思,教者们先是觉得有些麻烦,经过一段时间后,认识到反思的作用非同寻常,便很积极地进行反思,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学能力再登一个台阶。
3、重视科学研究,以课题牵动课改。课程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认识和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校的自治区级课题是《小学生在多元互动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研究》,教科室的《小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研究》课题,以及教师个人的校本研究课题。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论坛,掌握了原始材料,有的放矢,加强过程管理,注重研究实效。本学期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我们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要求以年级组为单位实施课题研究,我们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坚持课题牵动,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研改教一体,形成人人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教科研氛围,促进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
4、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待学生侧重赏识性的评价,找寻学生的闪光之处,优势所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课改年级各班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袋里已经装有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从思维特点、态度与习惯、知识与技能三方面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装有学生最满意的拼音、口算、绘画、朗读等一些作品,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学生、家长定期浏览。通过这些材料,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对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确认教师是否“达标”,重要的是帮助教师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使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结合实际,通过认真组织的研究“工程”评价标准,⑴先后编制了“二期”质量工程教师等级评价表,随堂听课课堂教学评价表以及“二期”质量工程达标等级统计表,教研人员对“评价标准”进行解读,使教师的教学以评价标准为依据,达到转变教学行为,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目的。⑵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以自学为主,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评价为辅,突出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形成宽松、民主、开放的评价氛围。⑶对新调入我校“一期”工程未取得达标证书的教师进行评定,对已达标的教师进行复评,上学期学校在自愿申请的原则下对37人进行了复评,均达到了“标准”要求。⑷利用教研活动对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师的课,进行诊断、研究,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⑸创新评价,我校在实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准,进行了语文评价改革,先后制定了“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语文学科评价表”、“口语交际评价表”、“朗读、背诵评价表”和“识字和写字评价表”,并在自治区进行了成果展示、交流。
在对教师一节课的评价上,更多的关注的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环境、学习方式、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等,而不是凭借学生的一纸试卷评价教师。
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课改实验四年多来,我们真切地感到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实验教学法。特别是在练习的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兵练兵”的训练方法,好带差,学生之间互相训练,在三年级中开展了写数学日记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作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同时增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绘画文学》的开发与学习,丰富了语文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英语课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我们每周四利用广播在早晨进行全校性的语感教育,安排英语教师走入早读课堂进行口语训练,在今年举办的“希望之星”英语大赛上我校80%多的参赛选手进入了市上的复赛。其他学科,根据学科特点,采取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谁走进学校都会感到,领导研究课改、教师谈论课改、学生参与课改、家长支持课改的浓厚氛围。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课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我校教师能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的景色,冬天的雪景、带领学生亲自放风筝、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眼观之、以耳闻之、以鼻嗅之、以身触之、更要以心思之,产生联想,增加学生的社会体验。数学课,老师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三棱锥等实物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总结出概念,再让学生到前面闭上眼睛用手摸之,通过感觉说出是哪一种立方体,最后让学生不看实物画出立方体,再组合成美丽的图案。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就非常好了。
3、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2)、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3)、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转变为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自己学习,多媒体教学走入新课堂。
4、采取四种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信心增加了,情感态度、健康个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要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好奇心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尊重他们的个性,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想象,创新的潜能就能被开发出来。由于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2004年在韩国多国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中我校学生在多个级别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获小学组第一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我校由于规模较大,学生数多,特别是近几年外来人口转入我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学中教师们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合作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知识上辅导,对学习有余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例如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就设计了“作业超市”,不同水平的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选择不同的作业,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制订五种评价办法。(1)、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转为结果过程并重。建立“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在学生之间进行评比交流,家长和学校进行评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带领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例如我校从上学期开展的年级组评价课活动,采用当面评价,各学科教师都参与,家长参与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很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2)、把评课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
课上的好坏由过去只听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发展,转为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3)、注重开放性评价
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教学开放日,倾听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评价。(4)、提倡自我评价,学期结束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工作、表现做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5)、领导评价:根据每位教师学期的工作,表现过程、考核结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发展。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多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发、设立校本课程。
备课时,我们鼓励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书刊文献资料,学校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教辅用书,学校的图书馆全天为教师开放,每周为各班学生开放一次。教学所需电教设备,也基本齐全,实现了资源共享。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的建立,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令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令家长们感到满意、放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理论上属于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但一提到资源、开发,往往会感到与教师很遥远,可望而不可及,那是专家的事。我们通过学习,对课程资源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到课程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工具书、学具、课件、标本、照片、图片、网络资源等,只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就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但是课改年级,其他年级我们也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其潜力。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2004年自行编写了《绘画文学》这套校本教程。该教材共六册,适应于全校各阶段学生,本书注重把学生从各学科学来的理论和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从教学延伸到家庭、社会,体现课前、课上、课后、学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不但给学生的学习、思考留下很大的空间,也给教师的探索操作带来一定的灵活性。从日常的养成教育到美的熏陶,从自然风景到人文景观,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提升真实自我,启迪智慧,丰富道德情感,升华文学、绘画修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分段试验,边完善边修改,探索教学思路,广泛征集班主任、学生对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反馈以确保课程不流于形式真正受到学生欢迎,为发展他们的个性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近一年的试点,教材逐步得到改进,并完善了校本课的评价标准,实施纲要,2005年3月正式试行,编入课表,正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一年多来,学生、老师收益非浅,成功作品300多幅,艺术节上组织全校学生进行观看,受到了各级领导、家长、社会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开设《绘画文学》的同时,我校还确定2004年的四年级(现在的六年级)为实验年级,开设了以“书法”、“形体”、“编织”等辅助的校本实验课进行实施,其中的花卉种植、编织、朗读与欣赏、变废为宝、少儿形体健美等教学内容,既涉及学校、家庭、自然、社会各个领域,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息息相关;学校打破班级界限,根据学生的喜好编班上课,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本课程点燃了学生心中炽热的火花,促进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挖掘了创新潜能,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自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的动手操作成果达100多件。我们为全校每班都设立一节读书课,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读书量。根据学校特色,我们在全校还成立了艺术类,学科类,器乐,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兴趣班,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我们感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大有裨益。经过四年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检查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领导的好评,被评为“质量工程”先进单位。青年教师王秀珍和吕英杰的录象课先后获得全国大奖,艾影老师获得市级教改能手称号并代表我市在全区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蔡永霞老师的课被自治区教研室刻录成光盘成为教师培训教材。体育教师赵建彬多次在全区和石嘴山市做观摩示范课,以其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各级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几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在《宁夏教育》上发表论文4篇,在《宁夏教科研》上发表论文5篇,《大武口教育通讯》上发表3篇,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奖励名次上百篇,去年我校美术和音乐教师在市技能大赛上均获得第一名,荣获自治区音乐和美术“十佳教师”的称号。赵建斌老师成为自治区骨干教师,雍翠琴等六名教师成为自治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邸彦秀等四名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由于学校课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2003年银川教育局组织银川几所学校到我校听课、参观,大武口地区多所学校先后到我校参观学习。扩大了十六小学在本地区的影响。
五、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
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学校、教师们更注重了通过开展校内外、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5、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六、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七、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课程改革决不是更换教科书,更不是课程内容的修修补补,而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应该在不断反思和调整中,推进新课程发展。我们作为实验的学校,将以十足的信心,百倍的热情,落实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方案,以跟上新形势下的新课改步伐,投身到课改工作之中。我们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基础教育改革,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学校课改实验工作总结11.10
学校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经过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我校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扎实的培训、考察学习,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优秀观摩课展示、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我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感到:我校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现把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制度管理。
开展课程改革实验,首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强课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转变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取得实效。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杜郎口教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理念,明确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改革核心的观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以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以生为本,求真务实,科研引领,贵在创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有计划地、不断地向社会、家长宣传,使其理解、参与并支持学校的课改工作。
为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强化课程改革管理,学校成立了相应的各种组织。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以州级《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选派工作热情高、有教研和科研能力、肯于吃苦、敢于创新、有奉献精神的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我们及时监督新课程实施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立足校本,潜心实验,落实课改精神。
我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以“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的组织模式为主,在“自修——反思”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亲验式、强调案例分析、强调参与——分享、强调合作交流,使教师在“做中学”,在教学实践中领悟。
聘请有关教研部门的专业理论研究教师和学科专家,做专题讲座,与教师对话交流,提升研训规格,我们先后请图们市教师进修学校南成日校长、科研所许佳丽研究员、金玉顺研究员来我校讲座,和老师们互动交流。南成日校长为教师们做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专题讲座,许佳丽研究员为教师做了“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专题讲座、金玉顺研究员做了“如何填写课题立项书”专题讲座,科研所有关领导并于2013年10月12日到我校查看州级课题研究记录资料,与课题组成员参研教师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对话,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专业发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行动中,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把学校改造成为学习型组织;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让年青教师根据专业等级目标确定自己达到的标准和时间;加大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力度,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修养。学校有目的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培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去杜郎口中学、珲春四中、图们市三中等听课学习,并与图们市三中结成城乡“捆绑校”共同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同伴互助,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学习方式,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升,形成学校校本研究的风格,同时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的安排,学校教科室及时按照上级学习的要求对教师进行培训,多年来我校的继续教育培训率,及格率均达到100%。
为普及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必备的课程资源,学校购置了现代化教育媒体,我校还多次利用校本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现在,全校50岁以下青年教师都能自制课件。每学期学校要求教师至少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我们要求教师互相听课,开展的组内研究课,同学科教师听完当天就进行评议、研讨。评出优点,鼓励教师充满自信,继续发扬;议出不足,使教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就改进,研讨出更好的方法。学校逐步形成了 “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总结提升、检测达标”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上,我们要求教师记反思和写案例。这种反思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只流于形式的课后记。要求教者及时、认真回想整节课上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以后同类课型的借鉴;记学生中好的思维方法,用于再教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反思教学中的明显不足,认真总结,确定弥补的有效途径;反思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用于以错为戒,以错促思,增强再教时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后反思,教者们先是觉得有些麻烦,经过一段时间后,认识到反思的作用非同寻常,便很积极地进行反思,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学能力再登一个台阶。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并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课改实验三年多来,我们真切地感到新课改的春风已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课堂教学采取了“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总结提升、检测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练习的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兵练兵”的训练方法,好带差,学生之间互相训练,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转变为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自己学习,多媒体教学走入新课堂。
2、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提高课堂气氛。要求教师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尊重激励信任学生,把竞争带进课堂,通过班级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发动学生勇于自我表现。
4、课堂教学要保障。一是落实“三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倡导“三动”: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交流;二是遵循“六个一”: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三是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四是实现“三会”:会学、会说、会用;五是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一般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活动30分钟以上(优),25分钟以上30分钟以下(良),25分钟以下(一般)。
5、制订评价办法。评价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看实际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看教师是否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四、利用课程资源,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经过三年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检查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领导的好评,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分层评估“教学工作管理”先进单位。2012年5月24日和2013年11月1日先后承办了全市高效课堂现场会和全州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现场会。仅2013年我校有进行了5次各级各类课程研讨会先后有40人次教师出课,新任教师教师刘婷婷和孙柳的电教课先后在全市获奖;2013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发表论文13篇,其中国家级6篇,省级2篇,州级4篇,市级1篇。由于学校课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扩大了乡镇中学在本地区的影响。
五、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我校将以十足的信心,百倍的热情,跟上新形势下的新课改步伐,投身到课改工作之中。我们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基础教育改革,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们市石岘第一中学
第三篇: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巴南区安澜镇仁流学校2009-2010学年
课改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抓教师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了中青年教师课堂校本教研,人人走进课改,展示一堂具有创新的课堂教研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在这一学期里,我校派小学老师到李家沱小学、鱼洞四小、大江小学、东城小学等学习培训,派出教师还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青年教师作文课大赛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任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张亮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贾家东老师,7-9年级组教研组长张麟勇。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学年下期我校校本教研给中青年充分上台展示的平台,还与大江小学开展了联谊活动,同时大江小学教师送来了供教师们学习的优质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9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请来教科所的专家讲座,学校内部在每周三举办了教师业务学习和讲座,由教导主任举办题为《有效教学基本素质》的讲座活动,上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
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范时涛撰写的“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西师版低年级新教材有感”获西南师范教材出版社一等奖。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第四篇:课改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自20xx年秋季20xx级新生入校伊始,我校全体师生都已投入到课改实验工作中。所有参研教师均已先后参加了全市新课改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均具大专及以上学历,符合上岗要求。课改工作在我校实施两年多,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前期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特别是老师们在课改中学习--成长,初步转变了教学观念,对课改感到陌生、甚至排斥的心理基本消除了;老师们对课改的态度从观望到关注,从被动到主动,从接受到选择,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审视的阶段,这称得上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给我们学校在课改实验的发展阶段工作如何进一步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年的课改工作中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健全制度,人本管理。为确保课改工作能规范运作、良性循环,我校先后制定了四大类,计十项相关制度。这些制度保障了前期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毕竟是初次进行课改研究,所以这些规章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本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求实负责的态度,认真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对制度进行了完善。如:我校《教师课改工作考评方案》于20xx年春出台,经过一年的使用后,老师们感到量化不够细致,操作性不强,我们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对量化方案进行了细化,修订方案在上学期使用后,得到了老师们较高的评价。此外,我们根据上学年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情况的总结,大胆改革了《教研组活动方案》,打破了教研组长从安排到组织一人承包的旧格局,让每位老师参与计划的制定,并承担一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新方案一经推出,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从上学期的实施情况来看,成效喜人。
二、重抓培训,提升品位。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学校应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因此,我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校本培训,力求在学校“营造学习的氛围,建立学习的机制”;让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的风气”。其中,我们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种培训:
1、岗前培训,即以年级为单位,对各年级即将进行课改实验的教师分批开展的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学习后进行理论及实践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2、常规校本培训,即每周一次的全校性集中培训。
3、学科带头人教师培训,即间周对部分校级骨干教师展开的培训。
4、新上岗教师培训,即不定时地对部分业务上还不够熟练的教师展开的培训。在这些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
1、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经过几轮通识性培训后,老师们对课改的基本理念都能基本掌握,但在实践中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竟,要想让理论与和实践较好统一,需要一个过程,这当中离不开指导。因此,我们在今年提出了“1 1”的常规培训方案,即按一次骨干教师示范可加一次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培训。专题讲座紧扣示范课上或平时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指导,把原本枯燥难捱的理论学习时间成功转化为老师解疑答惑的互动时间。如:马明花老师上了一堂历史活动课,兰正勇老师就做了关于《如何上好活动课》的讲座;十月份教研室对我校开学工作督导检查时提出了由老师评讲试卷的教法不当后,马长水老师就作了《如何评讲试卷》的讲座。这些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强,切实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2、岗前与岗中培训相结合。“学习是一场持续的革命”,只有连续的学习才会更有助于教师的提高。我校不仅大胆创新,在全区范围内首先开展了上岗前的短期培训,还建立了上岗后按期培训的长效机制,把老师们置于一个持续稳定的“培训场”中,有效地保障了培训的时间。
3、部分与整体培训相结合。在培训中,我们有层次、分梯度,培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除了展开的全员培训外,重点突出了新上岗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对新上岗教师,我们扶一把,助其成长为合格教师;对学科带头人,我们推一把,促其发展为骨干教师。因为我们深知,打造出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也是培训的重要目的。
4、“他培”与“培他”相结合。这是我们在积极开发校本培训资源过程中,摸索出的新举措。一方面,部分骨干教师有机会参加更多的高一级培训,渴望与老师们共享信息;另一方面,普通老师缺乏培训机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我们根据这种现状,建立了“专家骨干教师普通老师”的三级培训模式,将这两种教师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培训资源,并形成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办法,两年多来,我们初步培养了一批校本培训的“本土人才”,为我校校本培训机制的长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评价,凸显个性。
第五篇:课改 实验教师工作总结
实验教师工作总结
自6月份启动我县“研发教学案培育特色教学模式”工作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我县展开近一个学期。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作为实验教师,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课改这一核心环节,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着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校本培训,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为了使今后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特对本期的课改工作做一个小结:
首先明确观念,学习课改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在转变教学教育观念这个关键问题上,早下功夫。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工作才会有方向,自学课改理论,如《现代教育思想精髓》、《走进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的学习,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师生课堂发展性评价等,确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达标巩固”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中小学实验学校每周一次的课改交流观摩研讨会,及学校举行的各种教改活动,认真做好笔记。
抓好课堂教学,首先要找准 “四定位”:一是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教与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创造者;二是学生地位的定位:学生是自主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三是学习过程的定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内心感悟、体验愉悦的过程和交往的过程,师生在此过程中相互得到发展;四是教学时空的定位:课内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活动,并由课内向课外拓展,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结合,与社会结合。
努力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达标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做好教改实验工作,首先必须“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教改实验的最终目的,因此,我认真学习教研室组织的示范课,并积极“摹课”,加深对课堂教学思路的理解、学习和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打好课改基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运行的下面,有其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学习形式,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充分利用讨论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一是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定期进行组合优化调整。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进行均衡搭配,以利于评价跟踪。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摆设教室课桌椅,方便小组学习的交流合作。二是建立组内“一帮一”帮扶组内小组。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小组内部分进行挂钩帮扶,起到督促、辅导、反馈的作用。三是评选每周“活力小组”、“优秀小组长”,让小组更有凝聚力、荣誉感,促进组内互帮与组间竞争。四是建立每节的小组评价制度,对个人、小组当堂的表现第一时间给予评价,小组评价不滞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与成功感,让课堂成为互动竞争的欢乐海洋。学习小组的有效建立,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课外自我管理的水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抓学生疏导,心灵关怀。课改模式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最主要的就是以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理念办学,摈弃“精英教学”的误区,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围绕“学困生”制定教学计划,还要唤醒他们的成长,关爱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心灵,树立他们的自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品格,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合格人才。这应该是课改最成功之处,也是跳跃成绩之外,达到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双丰收的地方。因为课堂展示过
程中的障碍,我们开始只是自发的私下找同学谈心,到慢慢摸索出“导师制”从而有意识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作为他们的辅导老师,及时给他们分析、帮助、鼓励,“亲其师,信其道”,这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相当一部分“学困生”由此取得不断的进步。
通过对课堂内、外教学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数学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常规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使数学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教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习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教学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研究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更力求评价的客观性,以鼓励、表扬为主。评价过程中,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尤其是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积极发动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此,使评价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及新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每周进行一次的现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和大家共同研讨,各抒己见,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去粗取精,开拓创新,一节节精彩的教改实验研究课展现在我面前。
在实行实验教学后,我欣喜的看到,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善于思考,逐步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乐于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每一课的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在一组组的合作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得到培养;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在课改教学实施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课堂教学不能彻底贯彻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误区,有时由于课堂操作不细,使合作性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还有一些讨论问题的设计过去简单,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没能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虽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强调“对话”,但有时由于过于强调对话,没能精心备课,存在整节课上实行“满堂问”,虽然课堂上师生互动,但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问答过于平庸,无启发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对课改加深学习,领会其中的精髓,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更加乐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