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伴互助共成长 携手共进谋发展(定稿)
同伴互助共成长 携手共进谋发展
——东升一小与汝阳一小手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为了响应教育局的号召,汝阳县实验小学于2014年12月同洛阳市涧西区东升一小结对帮扶。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重视 严部署
2014年12月4日,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东升一小与汝阳县实验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这对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涧西区东升一小和汝阳县实验一小领导都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它作为向高质量学校学习的好机会,是此项活动自始至终按照有效有序开展着。
二、手拉手 促成长
2014年12月8日上午,汝阳一小一行十人,在教导处王校长的带领下,到东升一小学习,分别是语文教师两名,数学教师两名,英语教师一名,体育教师一名,电脑教师一名,与东升一小教师一对一跟踪学习,东升一小教师分别是:语文学科:祖莉芳和李菲,数学教师何娟和仇亚萍,英语学科:史红阳;美术学科:李文晓和金陵;体育学科:李强;电脑学科:乔春华。并观摩的大课间跳绳活动,下午观看东升一小六艺社团活动。通过这次学习,各科老师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在东升一小,老师们受到了学校的热情款待。本着“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虚心学习、注重沟通”的学习原则,我们认真观察、认真学习、认真反思,课堂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主阵地,教师更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素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六年级语文课和五年级英语课,这两节课节课充分显示出了老师渊博的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愧是一流学校教师。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深感城乡的差距,今后,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教学经验,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相信成功是属于我们的!总之,这次学习我们都学有所得,真的是满载而归了。感谢东升一小给我们这个学习的机会。帮扶活动开展后,两校领导感到,只有开展教科研,教师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校发展才能有动力。经过沟通,两校领导达成共识,利用东升一小的教科研优势联手行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15年3月10日,东升一小送教到汝阳一小,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五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三年级音乐,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学校共派出语文、音乐、数学3名骨干教师为一小学师生上示范课。温文红老师的语文课巧设情景,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王静老师的音乐课,更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几名老师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一小师生受益非浅。课后两校教师就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手拉手 增友谊
2015年12月4日,东升一小的副校长王为兴、李会贤,主任王景考,副主任郭世峰一行不惧冬日严寒,在我县教育局对外合作办主任田硕果和我校校长李青品的陪同下,与汝阳县实验小学进行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捐赠活动。此次捐赠我校的不仅有内容丰富的童书、名著,还有足球、篮球、跳绳、羽毛球等体育用品。他们在注重学生身体强健的同时,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陶冶心灵情操!另外,两所学校还有一系列的手拉手活动:教师结对促成长、参观学习、送课研讨活动等等,以期携手共进,共同成长!此次捐赠活动意义重大,不仅给我校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
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实际从发,注重实效,使两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校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汝阳县实验小学 2015年12月
第二篇:携手共进互学互助
携手共进互学互助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城乡互助共同体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使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2005年秋季,在杭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工作的通知》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由杭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校与富阳受降镇中心小学建立起城乡联谊关系,成为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
几年来,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还吸收了其他10所成员学校:衢江区杜泽镇小学、常山县大桥中心小学、杭州市长桥小学、萧山浦沿小学、缙云县紫薇小学、缙云县碧川小学、临海市晓村小学、宁波市江东区白鹤小学、宁波北仑淮河小学、湖州市德清实验小学。
总结几年来,城乡互助共同体的工作,我们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充分发挥共同体学校的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以弱带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城乡办学新模式,努力落实“共享、共建、共赢”六字目标。互助学校根据协议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口支援,并取得了较大成效,达到了双赢目标。
一.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健全有效
1.依法拟订共同体协议。
我校除了和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局安排的结对学校签定协议外,和其他结对学校均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签定了共同体协议。我校还将互助共同体的发展写入学校章程,互助体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互助体章程,成员学校严格遵照章程、协议实施办学活动。章程和协议促使双方共同执行,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对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单位都具有约束力。
2.共同体发展规划科学,目标明确。
共同体成立后,我们探讨了共同的发展愿景、使命、办学目标及价值取向。并起草了共同体发展规划。
历年来,学校非常重视互助共同体联谊事项的筹备和实施,不仅将这些内容列入学校每年的工作计划,还认真总结,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3.共同体联席会议有效领导。
共同体联席会由我校邱向理校长,常山县大桥乡实验小学郑夏雷校长,富阳市受降中心小学章振乐校长,衢州市衢江区杜泽小学徐雪明校长,杭州市长桥小学袁长华校长,缙云县紫薇小学陈汉光校长,缙云县碧川小学施锦枫校长组成。
每次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健全,按期开会,履行职责,有共同体发展的讨论记录、工作汇报。能有效整合共同体内各校办学要素,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
4.共同体有自己创新的制度设计、运作体系。
共同体有内部运作的新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程序,不仅有互助共同体章程和发展规划,还有名师培养工程方案,以及互助共同体交流、轮岗制度。我校几年来创新的教师教育规章制度也为共同体运作机制顺畅高效而服务。
二.干部队伍与师资品质整体提升
1.推进共同体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学校每年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职务评聘工作。我校专任教师中省名师1人,市名师5人,区名师16人,这些优秀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其他成员学校专任教师中也有省市区(县)级名师,并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增加。通过互助共进的活动,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教师专业成长速度加快,周期缩短。
2.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共同体内部均衡发展。
共同体内成员学校间教师、干部定期交流和轮岗。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对促进教师队伍有序流动具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3.积极实施共同体名师培养工程。
我校和成员学校都制定了相关名师培养工程的方案。促使共同体内校本干部、师资培训有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我校在师资培训、教研、场地设备等方面,为成员学校提供有效支持。有以共同体为单位的“请进来走出去”共同活动。
每次教学联谊活动,我们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使活动的效果更为明显。例如:2006年4月,我们的联谊主题是“探讨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性”;2006年11月,我们的联谊主题是“新课程新理解新实践新反思”。2006年12月,我们的联谊主题是“换位体验互学互助。”教学联谊活动中,两校教师的角色也是各有侧重点的。让参与的老师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每位教师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教科研活动等方面都具有同等权利。
三.教育环境与文化资源整合优化
1.优化整合共同体内部文化资源。
重构学校文化,实现底蕴丰厚的名校传统与适应互助要求的共同体文化的有机统一。
共同体文化建设有丰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丰富。共同体内一学期至少有一次各成员学校共同的文化(含体育、艺术)活动,一学年至少有一次校际学生交流活动。
2.共同体内信息网络畅通。
我校作为一所杭州市实验学校,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工作学习及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我校设有专门管理校园信息化建设及多媒体设备的信息技术中心,有专人负责。校园网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网站web页(http://www.xiexiebang.com)和FTP资源库。
其中web页主要用于信息发布及家校交流;而FTP主要用于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及教学经验;课堂视频存储、调用;常用软件;教师个人空间等。同时,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教育向成员学校开放,实现网上共享,快捷有效。成员学校之间努力构建无纸化、跨校区、即时性、互动化的学校办公系统和教师教研平台。
3.共同体成员学校财政投入和专项经费落实。
共同体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重视、支持,成员学校经费来源稳定、渠道畅通,学校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学校名师培养、薄弱成员学校扶持、城乡互助活动开展等专项经费也比较落实。
4.共同体成员学校环境和硬件建设逐年改善。
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建设每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学校办学规模、校舍校园面积等相关建设标准,以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规范标准。
四.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1.共同体内课堂教学示范正常开展。
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共同体为单位开设相通的校本课程。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到一所成员学校进行交流,形式多样:
(1)高质量的教学展示活动。
在联谊活动中,我校骨干教师承担了教学展示的任务,它不仅为我校骨干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我校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在联谊活动中,我们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每次都是精心筹备,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层层选拔,努力把最优质的课送到结对学校,无论哪一位教师进行送教,其他老师都积极参与听课,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在教学展示活动过程中,我校教师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身处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但他们能够随机应变,有效地结合当地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教学联谊受益的不仅是教师,学生更是获益匪浅,授课时,我们在同一年级往往选择不同班级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领略到外来教师的教学风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精彩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整个联谊活动中我们都深知展示课只是手段而已,形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支教,更应注重于交流学习,使得结对双方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所得。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次展示课结束之后,双方学校的教师都坐在一起进行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大家都非常诚恳地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这样的交流与切磋中双方教师在业务水平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3)高效的教师互换体验。
互助体成员学校的教学联谊活动,既有双方学校教师的精彩教学展示,也有双方教师代表互换对流(双方学校各有两位教师到对方学校体验教学)。
在这样的活动中,双方教师都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对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这样的体验活动来得更为生活化,更为全景化。
不仅参与换位体验活动教师本人受益非浅,在师德、意志品质、教学技艺等方面得到迅速提升,而且周围的教师在交流中思想意识也有了提高。
2.共同体教育教学科研成效明显。
共同体内教育教学资料、信息等互通交流。成员学校每年至少有一项共同的课题。我校有市级以上立项规划课题,并获得市二等奖科研成果。我校课题“小学生‘亲密接触活动’情感教育课程开发”是全国“十一五”2007年规划立项课题。其他成员学校均有区(县)级及以上立项课题,并有获得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或有教师论文、随笔、案例和心得等的汇编。
3.建立并逐步完善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评估制度。
我们构建统一目标且兼顾不同成员学校标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各成员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办学质量和效益。
共同体有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系统,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并能体现成员学校特色。
4.共同体办学成效显著,有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我校彰显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与优势,并辐射到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学校;成员学校在共同愿景与基本标准前提下实现特色发展。
我校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连年保持同类学校较高水平,学生课业负担不重,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有提高。
成员学校,如富阳受降镇中心小学去年被评为富阳市优秀学校,上等级周期明显缩短,在质量管理、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迅速形成规范,实现向优质教育的跨越,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升。
几年来共同体内各校取得市级综合和单项荣誉有明显的增加,我校更是获得了浙江省教学研究示范单位、杭州市实验学校、杭州市文明学校等荣誉。全校师生都为我们的荣誉而感到自豪,体现出更为良好的精神风貌。共同体成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和家长满意度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学区内流生率明显下降。
五.创新与特色
1.多种结对途径,构建立体互助联盟。
2003年至今,我校已经与11所省内学校结为互助联谊关系,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核心学校和成员学校地址分布图如下:
结对方式有:
(1)政府行为
2005年秋季由杭州市教育局牵线与富阳受降镇小学结对;2007年11月,在上城区教育局的撮合下与衢州市衢江区杜泽小学结为互助学校;2003年下半年,在上城区教育局的牵线下与常山县大桥中心小学建立扶贫支教关系。
(2)民间行为
除政府行为的结对外,我校还自主地进行民间的非政府行为的互助结对,如:杭州市长桥小学、萧山浦沿小学、缙云县紫薇小学、缙云县碧川小学、临海市晓村小学、宁波市江东区白鹤小学、宁波北仑淮河小学、湖州市德清实验小学。
(3)跨国结对
除了国内学校,我校还主动与新加坡、香港等学校发展联谊,充分体现了我校开放、大气,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意识。
2.明晰结对性质,提升结对互助品质。
我们和这些成员学校除了双向联系,还由我校牵头,结成了联席会议,构建了以我校为中心的多所学校联合互助共同体。
杭师附小“结对互助”共同体领导名单
互助学校
领导
联系电话
杭师附小
邱向理
***
常山县大桥乡实验小学
郑夏雷
***
富阳市受降中心小学
章振乐
***
衢州市衢江区杜泽小学
徐雪明
***
杭州市长桥小学
袁长华
0571-87018050
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汉光
0578-3315901
缙云县碧川小学
施锦枫
0***
杭师附小“结对互助”共同体的常规联席会议使互助的时空更为多元,频繁,有效。
我校将于明年正式成立杭师附小教育集团。富阳市受降镇中心小学将加盟集团,将挂牌。
3.优质资源共享,发挥核心学校作用。
(1)高层次的活动对结对学校免费开放。我校近两年来多次承办大型学术研讨会,如2006年11月16-17日的浙江省中小学高级访问学者学术研讨会,2007年11月20日西博会名师名校长论坛——浙江省中小学高级访问学者成长轨迹研究。仅这两次会议就邀请了来自国家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处长付宜红,北师大教授、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知名专家周玉仁,北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雁,北师大教育学院教科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丛立新,北师大教育学院教科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华,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旭东,以及省市区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上,高访学者、特级教师、省名教师林良富、俞正强、刘永宽、钟麒生、邱向理等登台展示课堂教
学风采,教育专家作专题报告并与高访学者零距离对话。
两次会议,我们邀请了富阳受降镇中心小学、杭州市长桥小学、缙云紫薇小学、缙云碧川小学的教师全程参加,共享名师的智慧。
2007年11月29日,我校还与新加坡公立培群学校的代表团开展了联谊活动。本次联谊活动我们也邀请了富阳受降镇中心小学和杭州市长桥小学以及其它兄弟学校的代表参加。
活动当天,我校邱向理校长做了报告,新加坡公立培群学校的3位教师分别上了一节公民道德课和两节语文课作为展示课,其新颖的授课方式、深厚的思想内涵使与会的国内教师深受启发。下午几所学校进行互动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增进了解,促进隐性知识的资源共享。
我校充分发挥互助共同体核心学校的优势作用,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让结对学校与我们同时获得最新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实现“共享、共建、共赢”的目标。
(2)共同参与国家规划课题的研究。
我校“小学生‘亲密接触活动’情感教育课程开发”课题,全国“十一五”2007年规划课题立项。富阳与碧川小学参与课题研究。
(3)我校有丰富的校本教师教育经验。
我校是省校本教学研究示范学校,是杭州市校本教学研究示范学校,是上城区教师教育特色学校。我们在教师教育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模式为兄弟学校提供了范式,让他们在各自的教师教育上少走弯路。
(4)我校人格教育研究所(将启动)。
明年我校将成立教育集团,集团由本校、分校和人格教育研究所组成。也将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小学集团内设置研究所的名校。
人格教育研究所将借助高校的高智力技术,创办“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儿童思维开发实验室”、“教师教学行为观察实验室”。区教育局投入几百万资金,为研究所提供物质保障。在人员配备上,人格教育研究所拥有若干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科研骨干和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知名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的研究员。它还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是小学教育学术研讨和国内外交流的场所,将为互助体成员学校的科研指导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
4.多元教师培训,构建高效互助模式。
(1)送教下乡,观点碰撞,共享成果。
作为核心学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把自己的好东西无私地与成员学校共享。几年来,学校经常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将课和观点报告送到对方学校去。
2006年春假,我校全体教师奔赴缙云县紫薇小学和富阳市受降镇小学。为结对小学及当地小学教师带去了5节示范课。课后我校教师还做了精彩的观点报告。通过评课、研讨,不仅传递了教改信息,而且增进了相互间的联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整个活动在我校的引领与当地教育局,教研室的协助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社会效益。
(2)来校学习,全面融入,生活化培训。
对互助体成员学校的教师培养,我校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03年至今,我校为常山大桥中心小学、萧山浦沿小学、缙云县碧川小学、临海市晓村小学、宁波市江东区白鹤小学、宁波北仑淮河小学、湖州市德清实验小学等学校培养了一批年青骨干教师。
2003年10月18日-11月12日期间,常山县大桥乡中心小学鹏金辉、程光新两位年青教师,到我校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学习,期间他们随堂听课,参加我校的校本培训,并撰写了20000多字的教学札记2本,教学光盘2张以进一步进行课堂实践的研究。培训结束,我校教师用诗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我们的友谊:
走过那一段日子
为了共同的信念,我们相聚在附小这片沃土上;
发自肺腑的交流,使我们走进一片崭新的天空。
在深秋的落叶中,我们一起探讨,不断反思成长;
在初冬的阳光下,用七彩的文字,记下沉沉的积淀„„
有相聚就有离别,三个星期是那样的短暂;
一起走过的日子,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当我们逐渐走向成熟,发现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让我们从这儿起步,走进广阔而有待开发的希望田园。
我们将用赤诚的心去耕耘,用勤劳的手去编织。
让我们携手共进,亲密沟通,相信有一天:
我们能够在星光斑斓的育人舞台上尽情放歌。
愿我们自豪地重逢在花满枝头的明天„„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全体教师
与常山大桥中心小学程光新、彭金辉老师共勉
2003年11月12日
就在这个月,缙云紫薇小学又有两位老师在我校学习,他们发至内心地感慨这样的培训方式学到的东西更多、更实在。
半个月的挂职期间,两位教师主要参与了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工作,听课、参与集体备课、评课、上课„„并将每日听课心得撰写成文并交给学校存档。
除了参与教学之外,学校还安排她们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学习教学管理、德育工作等管理工作。两位教师每天在校园里亲眼目睹紧张有序的日常工作,亲身感受先进的办学理念。
话别会上,两位老师饱含深情地对全校老师说:“虽然我们是客人,但是你们的热情和坦诚无私让我们感觉自己就像主人。”学校也将刻有学校工作介绍及她们自己的心得反思的光盘赠送给她们。
(3)换位体验,亲密接触,互学互助。
互助学校相互派出教师到对方学校体验教学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互助联盟的常规养人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同学校教师都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对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这样的体验活动来得更为生活化,更为全景化。
5.丰富学生活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共同体充分挖掘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生联谊活动。组织“快乐1+1,你我同发展”学生联谊活动,通过体验在不同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感受,丰富少年儿童感情世界,增强少先队员关爱他人的情感,以此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两校少先队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学校的学生在结对期间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同做一个游戏,同做一件好事,同过一个周末,同参观一个博物馆,同设计一件精美的礼物,感受一份情,共同发展。孩子们在联谊活动中体验了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快乐,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
在两年多的结对期间,我校和富阳受降镇中心小学不仅开展了教师之间的教学联谊活动,还在学生层面推出了暑期夏令营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两校的发展。
下面是关于暑期夏令营的相关报道——
友谊之旅富阳行
对于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学生来说,今年的暑期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暑假一开始,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就和富阳受降镇中心小学联合举行了“友谊之旅富阳行”夏令营活动。
在本次夏令营中,两校的学生代表互相结为对子,手拉手成了新伙伴。在为期三天的生活中,两校的孩子一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一起体验农村的生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次的夏令营活动,是两校实行教学联谊活动后,在学生层面的又一延伸。
另外,除了两校教师代表互换对流(两校各有两位教师到对方学校体验教学),还安排了富阳受小四五年级的12位同学到我校来,白天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学习,晚上到我们孩子家里一起生活,体验不同于农村的经历。学生交流,互助成长活动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下面是关于杭师附小和受降镇小开展学生手拉手活动的报道——
友谊在体验中加深
每天早上起来,妈妈帮着梳头,爸爸妈妈给准备早饭„„这在杭州小学生的家里是挺正常的。可是,在富阳受降镇中心小学的孩子眼里,却显得特别幸福。
近日,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和富阳受降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换位体验、互学互助”教学联谊活动。同时,两校的孩子们之间也开展了手拉手联谊活动。富阳受降中心小学的12位孩子来到杭师附小交流学习,并在12个杭州孩子的家里住了两晚。
两个早上,让两地的孩子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富阳的小伙伴很能干,自己会梳辫子。”504班的周舟同学说,富阳的女孩子,早上一起床,马上就把自己的头发梳好了,而自己还要妈妈帮忙。
“杭州的孩子真幸福,早上都有爸爸妈妈给做早饭。”富阳的孩子说,自己每天早上6点就已经起床看书了,早饭都是自己在去上学的路上买的,有时候要到课间的时候才能吃上。
六.展望前景加快推进速度 联谊活动让我校教师开拓了视野,看到农村学校也在进步也在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如果我们不及时充电学习,武装头脑,可能就要被淘汰。其次通过城乡教师间的交流,对加强校际优势互补,激活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共享结对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带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内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努力做好城乡联谊工作,把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性。
第三篇:同伴互助 共同成长
同伴互助
共同成长
—— 以《比的基本性质》为例探讨高年级数学同伴互助教研模式
一.思考——教研模式
今年是新课标实施的第六年,许多关于教学上的思考都回归理性,我们现在倡导常态课,但一节好的常态课也是需要磨练的。究竟怎样的教研模式有助于我们共同成长,同时又能使数学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轻松快乐并有效地获得专业成长?现在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说说我们的想法:
目前我校专任数学教师20人,30岁以下教师占35%,30岁—40岁之间的教师占45%,40岁—49岁之间的教师15%,50岁以上的教师占5%。学历方面:大专率占90%,本科率占50%。教师学历较高,但年轻且经验不足,数学专业理论水平不高,课改理念掌握得不够扎实,不牢固。在过去的教研活动中,形式比较单一:教师讲课、听课、评课。研讨气氛不浓,在评课时,个别老师怕得罪别人,只是评点表皮的东西,对其他老师没有什么启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何让教研活动更有实效?经过探讨,结合校情,我校开展“几人上一课或一课几人上”的互助教研模式。几人上一课:同级部数学老师选定一个课例,并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其精华。先由第一位老师根据共同商讨的教案,在自己班执教,同级部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改掉不足的环节,后由第二位老师根据修改的教案在自己班上执教,同级部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好的保留,不足的加以改进,形成第三次教案,再由第三位老师执教,依次类推,最后几个人进行分工,有的整理教案,有的写案例式论文等。一课几人上:同级部的数学老师选定一课例,并各自分别进行备课,希望备出自己的特点,上出自己的课堂特色。其次,各人根据自己的备课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进行上课,大家互助听课(这里可能出现同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再次,大家集中进行评课,各自讲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最后,几个人进行分工,有的整理教案,有的写案例式论文,有的记录学生的想法。通过这种合作型的互助教研模式,形成一种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共同体,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无论是哪一种研课模式,要使教研真正有效,我们都强调这个关键词:同伴互助。如果没有好的合作精神,不能在教研活动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分工、合作交流,就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二.实践——共同成长
我们认为,要使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必须要在教学中实践提炼,在课堂中总结经验、得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因此,教研组决定在六年级部以“几人上一课”的教研模式围绕一个课例开展专题式研究,实践过程如下:
研究主题:通过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模式研讨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例
主 持 人:胡伟成(教研组长)
时
间:2007年10月14日——10月20号
地
点: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参加人员: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凤岗镇4位小学教导主任
研究共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确定方案
先以年级备课小组为单位选好课题开展课前研讨。根据教学进度,六年级老师将要执教《比的基本性质》一课,内容如下:
首先级部内的数学老师独自备课,再召开课前研讨会集思广益确定第一次实践的教学设计。在课前的研讨会中,我们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和分数及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要求学生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再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而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经验和能力,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发现、验证、应用等数学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概括的能力,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及利用这个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各种方法。
根据这些,我们提出了初步的教学设想:
1、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2、通过观察思考,利用类比的思路让学生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3、小组合作,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探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
4、巩固与提高。
第二步:上课听课,反思不足
在确定了初步的教学设想及教学设计后,由六(4)班的周棠标老师进行第一次的实践,同时要求所有参加人员认真听课和反思,以备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下面是第一次上课的教学过程描述与反思:
流程
过程描述
反
思
(一)复习
1、出示填空题:
(1)6÷8=(6×3)÷()=()÷()
6÷8=(6÷2)÷()=()÷()
(2)= =
教师要求学生填空后说出根据。
2、小结,引出课题。
先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但用的时间比较多。
(二)发现
1、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的基本性质。
(1)教师引导学生用比与除法的关系,把复习时的练习改为:
6÷8 =(6×3)÷(8×3)=18÷24
↓
↓
↓
6:8 =(6×3):(8×3)= 18:24
6:8 =(6÷2):(8÷2)= 3:4
↑
↑
↑
6÷8 =(6÷2)÷(8÷2)=3÷4
(2)同位合作,观察讨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3)小结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研究比的基本性质。
(1)教师引导学生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把复习时的练习改为:
=
=
↓
↓
↓
6:8 =(6÷2):(8÷2)= 3:4
(2)同位合作,说说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3、教师通过质疑: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可以是任何数吗?引出“0除外”。
4、找关键词。
5、让每个同学看着黑板的等式,说说怎样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有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同时注重在概念教学中找出关键字词,让学生理解。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掌握较好,但这一环节的教学所花的时间比较长,板书内容过多,影响后面比的应用的教学。怎样缩短教学时间同时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三)应用
1、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
(1)教师提出疑问。
(2)解释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2、化简整数比。(1)把6:8和12:1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学生说出怎样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出示例1的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书,教师点评。
3、化简分数比。
(1)出示分数比: :。
(2)同位合作解答后,学生板书,教师点评。
4、化简小数比。
(1)出示小数比:0.75:2。
(2)四人小组合作解答后,学生板书,教师点评。
教学流程清晰,但教师没有把化简不同类型比的方法提升出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模糊。个别环节的教学重复,课堂教学开放性不够,提问面不够广。这一环节所花的时间比较多,对后面的巩固练习造成影响。
(四)巩固
练习
1、课本P46:做一做: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2:16
48:40
0.15:0.3
:
:
0.125:
练习时间不够,部分同学没完成,而且正确率不高。
第三步:研讨分析,改进不足
第一次实践结束后,教研组马上在同一天内召集参与教研的老师开一次研讨会,通过开放式的研讨,评价本堂数学课的得与失,探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坚持的原则:少提优点,多提不足。下面是部分研讨分析的记录:
莫艳霞(参研者):在教学化简整数比时,教者先要求学生化简6:8和12:16,再说出化简的过程,再做例题的第(1)小题。这样安排教学内容重复且浪费时间。建议放手让学生解答例题的第(1)小题,也就是化简整数比,得出方法后,再进行讲练结合,以课本46页做一做中的第1、2小题为练习。
林少暄(参研者):课前的复习练习主要的目的是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以便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但是,3小题的填空练习花的时间比较多。建议改变练习形式,把几道题进行整合,如: : 8 =()÷8 = 12÷()= = =
这样一道题,既含有商不变的性质,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也复习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却可以缩短一点教学时间。但在教学要要把练习用到实处,教师要注意追问,如学生填完后,教师指着题目问:看着这道题,谁能说说比与除法及分数有什么关系吗?
蔡柱权(参研者):关于比的基本性质,可以通过比与除法的关系去研究,也可以通过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去研究,但没有必要两种方法都详细讲,因为两种方法比较类似。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1)教师引导学生用比与除法的关系形成等式:
6:8 =(6×3):(8×3)= 18:24
6:8 =(6÷2):(8÷2)= 3:4
(2)学生同位讨论探究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3)师生共同小结概括比的基本性质,再分析关键字词。
(4)学生根据分数和基本性质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吗?
(5)每个学生看着板书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比的基本性质的。
袁
芬(参研者):教师应该小结三种不同类型的比的化简方法,有了方法,可以使被大部分学生都理解怎样化简各种类型的比,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郭春绿(参研者):教师用一个问题把发现与应用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处理得很自然,也很明了。
周棠标(执教者):三种不同类型的比的化简方法应该以简洁的文字板书在黑板上,例如:整数比:除以最大公因数;分数比: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小数比:先化成整数比或分数比。邓景忠(参研者):教师忽略了教材中例题的第(1)小题所设计的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例题要求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教学时,当化简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发现:虽然两面旗的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长和宽的比都是一样的。而教者只用了题目中的数。
胡伟成(参研者):我提出两点建议:(1)注意板书要工整、美观:(2)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建议从三方面考虑:A、学生探究过程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非常好,但可以开放讲台,开放黑板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B、让学生多说,一节课中重点的知识、新的知识要在课堂中的不同时段以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例如在做课本P46做一做时,可让学生选择一道题同位说说自己是怎样化简的,以此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C、注意题目的开放性,支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题目,如例题中的 : 和0.75:2,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化简方法,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及时发掘这些生成资源。
【积极参与第一次实践后的教学研讨会】
第四步:多次实践,磨练好课
我校六年级共有四位老师,在第一位老师执教后,其余每一位老师的执教都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实施以下几个环节:上课观课——研讨分析——再次实践。每一次的研讨,都由下一位执教者详细记录了各位参研者的意见,集大家的智慧扬长避短,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第二次实践:基本能按第一次评课研讨的要求设计教学程序,课堂教学相较第一次有两点比较突出:(1)教学流程清晰明了,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化,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比的基本性质;(2)教学重难点突出,注重形成化简比的方法,并让学生结合实例重复去讲,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依然存在不足: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小组合作不到位,造成学习化简各种类型的比时花时过多,教学结构前紧后松,直接导接练习时间不够,练习量不足。
第三次实践:教学过程流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突出开放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真实而具有实效。教者还注意把握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教学0.75:2时,有学生提出利用比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化简:
0.75:2=0.75÷2= = =3:8
教师在肯定这位学生的做法后追问:如果答案只写,对吗?马上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这时先要求同位讨论想法,再引导得出:写成 也是对的,但读的时候还是要读作3比8。教师再问:如果写成0.375呢?有位学生很快做出判断:不行,因为化简后的比还是一个比,不是比值,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师有效的把握与引导使这节课的教学更加精彩。
【第三次实践:袁芬老师执教“比的基本性质”】
第五步:成果展示,经验交流。
经过同伴互助式的教研,三次课堂实践后,我们基本决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思路: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描述
一、复习
1、出示填空题:6 : 8 =()÷8 = 12÷()= = =
教师要求学生填空后说出根据。
2、小结,引出课题。
二、发现
1、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的基本性质。
(1)教师引导学生用比与除法的关系,把复习时的练习改为:
6÷8 =(6×3)÷(8×3)=18÷24
↓
↓
↓
6:8 =(6×3):(8×3)= 18:24
6:8 =(6÷2):(8÷2)= 3:4
↑
↑
↑
6÷8 =(6÷2)÷(8÷2)=3÷4
(2)同位合作,观察讨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3)小结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2、说一说怎样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3、找关键词。
4、让每个同学看着黑板的等式,说说怎样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
1、通过思考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引出化简比。
2、独立尝试化简整数比——小结形成方法——整合练习。
3、同位合作化简分数比——小结形成方法——整合练习。
4、四人小组合作化简小数比——小结形成方法——整合练习。
四、巩固与提高
经过教研组的研究,这次课例是比较成熟的,因此决定由六年级林少暄老师以研讨课的形式进行最后一次实践,教研组召集了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及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课,课后立即召开评课研讨会。由胡伟成科组长主持,会议程序如下:
1、由执教者讲课后反思,包括设计意图、教学的得与失等。
2、针对执教者的反思进行分组研讨。为了使研讨气氛更浓,本次活动分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及凤岗镇部分小学教导主任组。
3、各组代表会上发言。
4、主持人整合各组建议并小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情况。
下面是各组代表及主持人的发言摘录:
黎柳冰(低年级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既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又要学生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探索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但本节课在处理教材方面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一个“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也比较注意方法的小结,起了一个“导”的作用。
王巧嫦(中年级组):本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段能让学生重复多说,老师比较注重数话结合,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假如能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例如利用本班的男女人数,写一个比让学生化简,可能会更好。
陈爱南(高年级组):这节课教学是一节优秀的课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环节紧凑,教学思路很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当很好的体现,老师能运用不同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提出个人的建议:这节课可以进行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对比。
郭春绿(凤岗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我们的感觉是重点很突出,教学思路很明了,注重学习方法形式的多样性化(同桌合作、四人小组交流、个人独立思考等),学习气氛很浓。提出一些困惑:
1、化简比的方法可让学生从正反两面认识;
2、提供时间让学生质疑;
3、利用本节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胡伟成(活动主持人):我觉得这节课符合教研室所提倡的“真实、有效”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如大家所提到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紧凑,有效。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重难点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段能让学生重复多说。
3、加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林老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如出示题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试做,再组内交流、发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第六步:合理分工,整理材料
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经过四次的课堂实践,以同伴互助的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一节比较好的常态课例——比的基本性质。虽然第四次实践后的研讨会结束了,但我们的教研活动还没有结束,还要对本次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份教研的资源。教研组长根据六年级各位数学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林少暄:综合课后研讨会的建议,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袁
芬: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角度撰写课后反思;莫艳霞、周棠标:依据本次教研的课例,撰写案例式论文。教研组还要求六年级的备课组长周棠标老师要在期末时收齐各人整理的材料上送,再录入本科组的教研资源库。
三.反思——真实有效
像这样的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模式,我们在不断实践,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怎样实施才能保证教研活动真正有效?我们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教师之间要有团结协助的精神;(2)教师的观念要转变,真正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行动上要做到:认真听、认真评、认真做,在思想上要明确:教研是为了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评课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课;(3)教研组长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每次研讨中给执教者提出具体的、恰当的建议并教研活动的小结。
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我各交换一个苹果,我们各人还是一个苹果,假如我们交流不同的想法,我们每人会有不同的思路。”的确,我们在同伴互助的教研活动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其精华。这样的活动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真正实现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资源共享;这样的活动能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去验证做得是否有效,所以它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手段之一;这样的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丰富了教研形式,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研效益,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真实,更加有效!
第四篇:携手共进互学互助交流总结2013
携手共进互学互助
——2013年西营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交流总结
为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由历城区教育局统一安排,我校与历城区实验小学建立起城乡联谊关系,成为学校发展共同体。
一年来,我们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充分发挥共同体学校的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以强带弱,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城乡办学新模式,努力落实“共享、共建、共赢”六字目标。互助学校根据协议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口支援,并取得了较大成效,达到了双赢目标。
一、.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健全有效
1、共同体发展计划科学,目标明确。
共同体成立后,我们探讨了共同的发展愿景、使命、办学目标及价值取向。并起草了共同体发展计划。学校非常重视互助共同体联谊事项的筹备和实施,不仅将这些内容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还认真总结,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共同体联席会议有效领导。
为了加强发展共同体学校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共同体有关领导组成的“互助结对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布署互助结对工作,同时共同体各确定一名“互助结对工作联络员”,加强沟通和交流。
组长: 郭淑慧
副组长: 段秀仓
组员: 邢生珍姚民贤
联络员: 邢生珍姚民贤
二、干部队伍与师资品质整体提升
1、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共同体内部均衡发展。
共同体内成员学校间教师、干部定期交流和轮岗。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对促进教师队伍有序流动具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2、积极实施共同体名师培养工程。
学校都制定了相关名师培养工程的方案。促使共同体内校本干部、师资培训有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每次教学联谊活动,我们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让参与的老师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1、共同体内课堂教学示范正常开展。
(1)高质量的教学展示活动。
在联谊活动中,学校骨干教师承担了教学展示的任务,它不仅为各学校骨干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我校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在联谊活动中,我们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每次都是精心筹备,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层层选拔,无论哪一位教师进行送教,其他老师都积极参与听课,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教师教学联谊受益的不仅是教师,学生更是获益匪浅,授课时,我们在同一年级往往选择不同班级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领略到外来教师的教学风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精彩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整个联谊活动中我们都深知展示课只是手段而已,形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支教,更应注重于交流学习,使得结对双方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所得。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次展示课结束之后,双方学校的教师都坐在一起进行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大家都非常诚恳地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这样的交流与切磋中双方教师在业务水平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3)高效的教师互换体验。
互助体成员学校的教学联谊活动,既有双方学校教师的精彩教学展示,也有双方教师代表互换对流。(双方学校每周都各有一至两位教师到对方学校体验教学)。在这样的活动中,双方教师都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对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这样的体验活动来得更为生活化,更为全景化。不仅参与换位体验活动教师本人受益非浅,在师德、意志品质、教学技艺等方面得到迅速提升,而且周围的教师在交流中思想意识也有了提高。
2、建立并逐步完善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评估制度。
我们构建统一目标,促进各共同体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办学质量和效益。共同体有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系统,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并能体现成员学校特色。
3、优质资源共享,发挥核心学校作用。
4、丰富学生活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共同体充
分挖掘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生联谊活动。组织“建队节”学生联谊活动,通过体验在不同环境中参加活动的感受,以此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两校少先队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四、展望前景加快推进速度
学校共同体让我校教师开拓了视野,通过城乡教师间的交流,对加强校际优势互补,激活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共享结对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带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内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努力参与共同体交流工作,把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性。
第五篇:同伴互助(范文)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发展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内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一的同伴互助有助于教师把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向课堂及教学行为的转化。小学教师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化
同伴互助
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教育创新必须与教师的发展同步。因此,教师专化成长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长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新型的学校文化,而这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又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含义
同伴互助对应于英语中peer coaching。与peer instruction(同伴指导)、peer supervision(同伴监督)等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关于同伴互助的界定,学者们的看法不一。Galbrait等(1995)认为,同伴助是一种增进归属感与改进教学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反馈、支持与协助的过程来达
到熟练旧技巧、学习新技巧、解决教学问题等目标;Minor和Preston(1991)认为,同伴互助是教师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各种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既有教学略,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历程。
综上所述可知,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同伴一起组成的伙伴关系。它立足于教学实践,其价值诉求在于通过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它倡导协作交流与互动,是教师共同进步的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改进或建构新技能,提高教学绩效。同伴互助具有互惠的共同体、交互活动和多元化评价等特征。
二、同伴互助的类型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
(一)组织型
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这种形式是多样性的,比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沙龙等。
(二)自发型
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比如,同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或是师徒结对学习等。
三、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专业对话、协作、帮助这三种。
(一)专业对话
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对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专业对话是借助他人力量和团体力量的较好形式。教师之间多项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是“研究共同体”的有效运作机制。研究表明“教师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式”。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从各自理解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所达成的一种视角交融, 而视角交融的结果是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和重建, 从而产生与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对话的过程实质也是一种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教师进行最多的是校本专业对话,对话的方式主要有
1、信息交换
教师通过一些媒介把自己的信息拿出来共享,以此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提高认识,方式一般有信息发布会、读书汇报会等。
2、经验共享
教师通过分享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分享经验的途径有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让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3、深度会谈(课改沙龙)
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4、专题讨论
组织教师围绕某些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意见和看法,丰富彼此的思想,共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例如,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专题研讨会。
5、网上对话
教师通过英特网与同行、专家交流、讨论。可先收集一些新课程改革中的话题放在网上,使教师对话更具针对性;网上对话的形式可定期开放,甚至每周都有这种沟通。
(二)协作
协作指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的,他们在合作中不
断受到一些启发。教师协作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集体备课
关于集体备课,根据目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可以给出以下两个界定:其一,所谓集体备课,是指相同学科、相同年级教师之间,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商量和讨论的过程。其二,所谓集体备课,是指将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组织到一起,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有主持人、有记录人,记录人或主持人将讨论结果综合起来,写成教案,分发给组内其他教师,其他师则以这个教案为基础,再补充些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教案的过程。
2、听课评课
所谓听课评课,是指学校内或学校外教师间相互听课和相互评课。课堂是教师的工作间,是教师生命呈现的主要场地,教师的知识、能力,甚至人生态度等,绝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教师间相互学习,主要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知识、技术、经验、机智和艺术;教师间相互帮助,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帮助。因此,在教师互助中要特别重视听课和评课。
(三)帮助
帮助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一般教师间帮助的方式有师徒结对。师徒结对,也就是师傅带徒弟,即中老年教师收青年教师做学徒,青年教师向中老年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师之间为了提 高专业水平而进行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形式。师徒结对活动是促进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有效策略。“师父”要关心“徒弟”的成长,要通过传、帮、带指导他们钻研教材,备好课和上好课。“徒弟”应虚心向“师父”学习,多听“师父”的课,用“师父”的宝贵教学经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会成长的更快。
三、同伴合作的策略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关系下一代,关系民族未来的宏伟事业。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广阔的文化视野。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这样,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以典型引路
要注意发现并树立本校教师互助的典型,介绍他们的互助经验和效果,让教师身边真实的典型来影响教师。以此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变“要我互助”为“我要互助”。
(二)营造合作性人际关系
1、讲究领导艺术,创和谐人际关系
一所学校只有创设了人际关系和谐、管理制度民主、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才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做到心胸开阔、清正廉洁、开拓创新,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教师的现实出发,减少刚性的限制处罚,增加柔性的关怀尊重,同时,经常组织开展教师们喜爱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情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带出一支热爱学校、忠于职守、团结友爱、踏实工作的和谐队伍,使教师间积极主动的互助成为可能。
2、合理调配同伴
同伴互助的参与主体是教师,人数可以是两个也可以多个。同伴的确认形既有由学校用行政命令指定的,也有自主合作的互助搭档。其中由学校指定安排的互助组多为同年级、学科的教师互助组、以促进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为目的的高带初教师帮扶组、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学习组等。作为学校领导,应特别重视年级组、教研组、帮扶组等人员的安排,因为同组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师徒之间交流的机会、时间和话题内容相对更集中一些,开展同伴互助的机会也更多一些。组内教师间的差异是互助的动力,因此在人事安排时要精心考虑,合理调配小组成员,使组内形成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互补,气质、性格互补,教学风格互补的互补性结构。
3、建立利于互助的评价制度
要促进教师主动开展互助活动,必须改革以往较为片面的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要由单纯的教学成绩评价转向教学成绩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既看工作过程,也看工作态度;既看课堂教学,也看教研活动;既看优生比例,也看转差效果,其中,工作态度、合作、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应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方面。而评价一个集体,如教研组是否先进,要将组内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业绩和协作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评价,才能引导教师以集体竞争取代单纯的个人竞争,形成
“组内合作,组外竞争,校内合作,校外竞争”的生动局面,从而达到教师间积极互助,共同提高。
4、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互助的时空
教师在校内互助交流的时间、地点、对象有限,有时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互助的质量,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这些难题,添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建成校园网,开辟教育信息平台、网上论坛等,为教师广泛合作交流提供一片广 阔的天地。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使教师的“同伴互助”产生质的飞跃和提升。
综上所述,同伴互助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是同事之间合作进行的协作性反思。它既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教学研讨氛围,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实践证明,同伴互助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宁波等:“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教育科学》2005年第10期
[3]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 [4] 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89 23 [5] 叶澜:“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