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训课堂效益从语言文字训练中来(钟声芳 )
语训课堂效益从语言文字训练中来
单位: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姓名:钟声芳
内容摘要:听障学生由于失去了听觉,造成了暂时不会说话,无论是在理解语言能力方面还是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限制,为了使听障学生早日融入主流社会,以语训课堂为渠道,以创设各类情境为载体,走出语训课堂,以组织社会实践为契机,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语训课堂效益。
关键词语:语言训练 语训课堂 创设情境 社会实践 课堂效益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和信息最直接的工具。对于这些由于听力丧失和语言失之交臂的听障学生来说,语言就更有其特殊的含义,就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了,并且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交际。听障学生由于失去了听觉,造成了暂时不会说话,无论是在理解语言能力方面还是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限制,同时加上环境的限制和表情手势的影响、干扰,他们宁可用手势去和别人交往。这样就导致在交流的过程中,听障学生的口语交往能力大多数是不能过关的,在社会交往的对象中又难得遇到几个正常人能用手语进行交谈。那么,如果不依靠翻译,在健全人和听障人之间的唯一沟通渠道恐怕就只有依赖于文字了。但就以听障学生运用语言的情况来说,例如:“我作业完了写”、“老师办公室去了”、“国歌唱”之类的用词不当、颠三倒四,或者语法错误的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中就屡屡出现,这样又怎能与健全人用文字交流呀?因此,为了使听障学生早日融入主流社会,就必须发展他们的语言,加大语言训练的力度,通过聋校语训课使他们尽快尽早地学会有声语言,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语训课堂为渠道,以创设各类情境为载体,走出语训课堂,以组织社会实践为契机,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语训课堂效益。
一、以语训课堂为渠道,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语训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也是听障学生传递信息的载体之一。语训课堂是训练学生听(看)说能力的主要阵地。语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练习说话的权力,不要在教师说教中“自作多情”,应该保证学生练习说话的时间。这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积累语言、语言训练的一种好途径。总之,教师只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多思、多说、多写,实现“眼脑口手”全方位使用,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训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以创设各类情境为载体,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让每个听障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这是训练听障学生语言表达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创设轻松愉悦情境让学生充满兴趣、欲望和好奇心地参与课堂中来,从而激发他们交际的欲望和热情。
1、创设愉悦氛围,提高交流兴趣。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创设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始终做到每天和听障学生交流,和每一个听障学生说话。交流的时间和地点是灵活的,既有固定的,也有随时的。始终使他们置身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他们的语言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则增进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激发听障学生乐于语言表达、敢于表达的兴趣和愿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愉悦氛围,每星期可开展1-2节丰富多彩的“对话课”,让同学之间多一些机会进行谈话交流。这种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提高聋童语言能力的良好的途径之一。他们之间的交流会更为随意,更为轻松。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会大胆地表达情感和思想,会用自己喜欢和熟悉和语言进行交流。这样就改变了以往的集体活动中,学生完全处于老师的控制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失去了相互自由语言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可以走出语训课堂,在平时饭后、活动、休息时,当做生活语训课堂,为他们的交流创造充裕的空间,给他们充分言语的机会,使他们在彼此交谈、沟通中学习、发展语言。同时也再不经意间提升了语训课堂效益。
2、创设游戏环境,提升表达能力。
游戏是儿童愉悦身心、释放活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儿童都乐于参加。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愉悦地与同伴交流。游戏又是儿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培养交往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实践中,教师尽可能多地组织听障学生参与各种有益游戏,在游戏中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运用语言,从而发展语言。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游戏,在促进听障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老师的激发鼓励下,同学们积极地、快乐地扮演角色,展示自己,沉浸在良好语境中。教师可以把语文课本中对话较多的童话课文设计成游戏的形式,用到语训课堂上来帮助学生练习对话。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小壁虎借尾巴》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情节,表现自己的情感。为同学们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给同学们创设了说话和讲述的环境。听障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能够快乐地学,快乐地表达,避免机械枯燥的语言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语言。
三、走出语训课堂,以组织社会实践为契机,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达到强化语言表达训练的目的。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
1、以同龄普校学生和大学生为对象的走访交流活动强化学生与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俗话说的好:“社会就是大课堂”,听力、语言是听障学生不能与人交往的主 要障碍。但是他们也是一个社会的成员,生活在现实社会上,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也和正常儿童一样要与人发生各种接触和交往,也要参与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同时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里,作为一名听障学生,必须具备与人交往表达的能力,才能真正融入社会群体,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为了提高听障学生与人交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把社会作为一个语训大课堂通过与同龄普校学生和比大学生进行“大手拉小手,爱心1+1”交朋友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听障学生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教师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指导学生和他们进行交流。在与正常儿童和大学生交流中,起初听障学生不知道怎样和他们交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特别是正常学生不懂手语,只能用书面语和我校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使的我校学生产生不愿意和他们交流的心理,这时作为他们的老师就应该帮他们解决问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经过老师的精心准备后,能够大胆的提问和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学生都能和正常人进行一定的交流。交流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使他们感受了平等,摒弃自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2、以商店、超市和菜市场等为岗位的买卖活动提高了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实 现社会交际的需要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可以适当让他们进入社会,因为社会是真正的“语训大课堂”。听障学生毕业后必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听障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步学会适应十分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将来才能真正融入社会生活,自食其力。学校以附近的商店、超市和菜市场等为岗位,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小顾客,学习买卖东西。在买卖 东西的过程中,老师或家长起初可以在旁指导,因为生怕他们说的话,正常人听不懂,教师和家长就能在旁解说。时间长了,教师和家长就能慢慢放手让听障学生自己与正常人交流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还练习了语言交流。让他们看着自己卖出去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体验生活的同时更提高了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社会交际的需要,为他们以后适应社会、回归主流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发展听障学生的语言,提高聋生语训课堂教学效益,这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只要我们切切实实地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加强对听障学生的语言训练,注重他们的语言实践,好好的利用语训课堂,让语训课堂效益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史淑君,《浅议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4期 [2] 彭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跨世纪》,2008年9期
第二篇:如何进行聋儿语训中的应用训练.
如何进行聋儿语训中的应用训练
1、应用训练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使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技巧呢?我在提供聋儿语言应用训练的环境。应用训练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技巧。对聋儿而言就是将课堂上所学词语积极转化为主动语言。要完成这一任务,在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里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千方百计地创造良好的条件,让聋儿到活泼的语言天地里去,广泛接触常人的语言实践才行。
2、要积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
培养和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建立他们的交往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孩子没有交往的需要,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进行语言训练就很难见效。
聋儿由于缺乏有声语言,他会用其他方式,如手势、表情、动作,或者用一些自然的语声“呀”、“啊”等表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老师对孩子的这种初始的交往意识要及时给予鼓励。
同样,孩子也能通过老师的动作、表情、说话时音调的变化和节奏,来理解意思并作出反应。在老师和聋儿之间找出最好的沟通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非言词性的表达也将为学习有声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沟通是交流思想感情、表达意愿、传授知识的一种途径。在老师和孩子沟通时,一方面,要注视着孩子,对他表述的事物有所反应,给他做一个聆听的好榜样,另一方面,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他注视老师时候,老师就对他说话,作为孩子注意的奖励。
3、利用多种感觉方式进行训练
在聋儿语言训练中,采用“看、听、摸”等多感觉的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训练方法。因为聋儿听觉器官受损后,可用视
觉、触觉等感官补偿听觉器官的不足,这叫作“功能补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各种感觉途径来训练他们说话;用眼睛“看话”,用手“摸话”,更重要的是用残余听力“听话”。这种利用各种器官来训练,要耐心摸索,逐步掌握规律才能有成效。
4、创设聋儿语言应用训练的情景。
语言训练形式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应在游戏活动中激发他们学说话的兴趣。聋幼儿与正常幼儿一样好动好玩,好胜心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也是聋幼儿进行语言应用训练的最好方法。
5、不停地说,增大语言的刺激量
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必须给予他大量的、足够的语言刺激。老师要对他不停地说,反复地说。在不停地说的过程中,引导启发孩子明白你说话的含义。在开始阶段,不要求孩子对你的语言作出明显的反应,只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去看、去听、去感觉声音的振动。随着语言刺激量的增加,再要求他理解、掌握。老师对孩子“不停地说”哪些内容呢?①选择孩子有兴趣的事和物;②选择孩子经常看到的事物;③经常叫他的名字和他大招呼;④通过说“对”、“不对”,让聋儿认识可以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给他一些简单的命令,让他去做。
6、每天说观察句进行强化练习。受训聋儿的语言能力经过应用训练后形成初步的语言技能,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使它达到熟练程度。我们每天坚持进行“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练习。老师把小朋友说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并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一本语言记录本,记录每位聋儿语言训练情况。并要求家长回家后抽一定时间进行练习。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应用训练有利于聋儿在语训中加强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学会掌握和运用语言,努力形成熟练运用有声语言的习惯,真正实现聋儿听力语言的康复,回归交流社会。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聋校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训练
浅谈聋校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城固县特教学校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思维的工具。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是聋儿语言康复的最主要的途径,聋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着语言训练的不断发展,语言训练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且也贯穿在其他学科教学甚至整个聋儿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也就是在低年级进行说规范话的训练,在中、高年级进行说理训练。我决定着重从以下两个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近年来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贯穿练谈一点看法。
一、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贯穿语言训练的必要性通
聋儿入学前单独进行一段学前语言训练,以口语为着重点,内容通常为生活语言,由于精力花费大,并且借助聋儿的残余听力和助听设备,效果会比较好。但学生入学后,大多表现出对课堂教学的不适应,特别是一年级的老师感受颇深。鉴于此,对学生继续进行语言训练必不可少。例如,一年级数学课上,学生开始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事物性质时,语言训练课还没有训练过,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进行与数学有关的语言训练,才能为数学的教学打好交流的基础。这样数学教学和数学课程中的语言训练应该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语言训练,往往会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难以用短短的几分钟的语言训练就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可以分别在与此内容有关的几堂课上作反复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必须对“几和几组成几“,进行语言训练,有些难度,若一次训练出较好的口语效果,必须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教学内容进行不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进行单独的语言训练,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也不会深入理解,就会很难记住。若在学习2—10的组成时,从学习2的组成开始,训练”1和1组成2“,学习3的组成时,训练”1和2组成3“,”2和1组成3“、┉┉依此类推,每次学数的组成,都练习“几和几组成几”,学到10的组成时,学生不仅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还可以正确的说出这句话。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教学“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老师指导学生读题,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如在教学“谁比谁问“女生比男生多多少?”,“男生比女生少多少?”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这样问帮助学生清楚的明白,对一些关键词语注重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应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和不易理解的名词术语反复进行比较,认真区分。并对学生出现的有关错误及时更正。如“乘”和“乘以”、“除”和“除以”、“增加了”和“增加到”、“扩大”与“增加”、“缩小”和“减少”等。语言规范训练,对一些如“增加”、“谁比谁多多少”等加以强调。
三、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是表达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严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叙述的条理性。思维是有逻辑的,它是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完整而有条理的语言讲出自己的思路、过程和结果。如在教学3元2角 =?角时,可这样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1元是10角,3元就是30元,3元2角是30角加上2角就是32角。”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了语言的完整连贯性,促进了思维的逻辑性。要注意训练学生表述问题的过程要完整。对事物完整的表述过程是对事物进一步的理解过程。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如,从最简单的1+1=?开始到比多比少的问题,再到图画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等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叙述的问题,都要突出训练表达的完整性。如,教学中我们问学生:“9可以分成5和几?”学生常答:“5和4。”这时应及时纠正,让学生完整地说出:“9可以分成5和4。”最后还应训练学生叙述事情要有条理。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如教学8+3=?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出怎样算的过程。可叙述为:8加2得10,所以先把3分为2和1,8先加2得10,再加1得11。另外,还要结合课本例题的图画与算式,引导学生叙述为:原来有8支牙刷,又添上3支,现在一共有几支牙刷?这样,经过“原来……又……现在……”的顺序,不仅渗透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还进一步渗透了加法的意义,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使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直接影响学生的信心,学生如果学不会要完成的内容,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就更别说数学课堂融入语言训练了。直观教学是百用不厌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具和语言的使用,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如:我们在学习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一部分时,我用直尺早黑板上画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在它们的下面注明“长方形”“正方形”,并写上了拼音,让学生们读,学生们无精打采,毫无兴趣,读的声音有小又乱,接下来,我拿起数学课本,在黑板上齐边画下来,没等开口,学生就开始比划长方形的样子,这说明他们已经提起兴趣,但由于没有认真读,说不出是长方形来。我并不批评他们,而是趁机指导他们说完整的句子“数学课本是长方形的”同学们都大声地说了一遍。我又拿起粉笔盒,指着其中一个侧面问是什么形的,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但由于开始时注意力不集中,没能学会“正方形:”,我再让他们说完整的句子“粉笔盒的侧面是正方形的”。然后,我鼓励同学们找出了教师里面的长方形、正方形物体,回忆了曾经见过的长方形物体和正方形物体。虽然他们还不会写这几个字,拼音也有记不全的,但他们对于这堂课有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积极表达,这已经达到了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加强语言的训练。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进行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二十一世纪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蓬勃发展,不断创新,我们应不断的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