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工作总结(张萌)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赴新余市观巢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个人心得总结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丰富而又有意义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中。进入到农村,体会到和大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在下乡的日子里面,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调查到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本次下乡持续有四天时间,地点选在江西省新余市孔目江区观巢镇。第一天早晨6点我们三下乡营队一行19人就从学校出发,乘火车前往新余市,下火车后我们有转乘汽车到达了观巢镇。到站后我们稍作休整,就赶往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观巢镇敬老院。天气很热,我们买了些西瓜给老人们解暑,在敬老院门口,院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引我们去活动室。在活动室里,我们见到了在这里生活的所有老人,敬老院我还是第一次去,去之前很担心和老人交流沟通会有问题,但交流后我完全打消了这种顾虑,爷爷奶奶们都很热情,也很健谈。与老人们聊天中我们得知,老人的子女多数在外打工,没时间照顾老人,这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差,老人们也得到了应有的照顾,但我觉得,老人们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围绕膝间,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我们在这里,为爷爷奶奶们的寝室打扫了卫生,并为他们表演了我们准备的文艺节目,博得了老人们热烈的掌声。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最后我们陪爷爷奶奶一起照了一张全家福,当得知我们要走时,爷爷奶奶们一起把我们送出了门口,我们一路走,一路挥手,依依不舍得与老人们告别。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原来一直不太懂新农村建设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很荣幸地参观了建设中的新农村。一路走来,这里不再有黑烟滚滚的烟囱和刺耳的机器声,这里更多的是大片的太阳能发电机和生态种植园,少了污染的农庄显得更加的宁静和安详。带领我们参观的是正在为这片生态园付出心血的林博士。说起这片生态园区,林博士很骄傲,他了解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植物,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悉心照料着这些植物。林博士是中科院的博士,但他却默默无闻的为这里奉献着他的才华和青春。这才是我们大学生的榜样,这才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为之奉献一切,这才是我们大学生值得学习的品质。随后,我们参观了葡萄酒庄园。在新余,许多农户都种植葡萄,也就是结合了这个农业特点,观巢镇建了一个葡萄酒庄园,结合酿酒,餐饮和住宿为一体,同时结合了农业和商业为一体,使得商业拉动农业,农业辅助商业,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共同发展。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新农村的建设。
考虑到乡村书籍有限,农民们接触到的科普知识也很少,于是我们从学校带来了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资料和书籍,还有一些健康方面的资料,第三天在集市上,发放给了乡亲们。我们的摊位还没有摆好,乡亲们就围了上来,热情的问东问西,向我们询问是否有他们所需要的书籍,也向我们询问一些种植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专业与农业知识相关性并不大,而且我们现在学习的并不专业,对于乡亲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确实很难回答,这些也是我们在下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前期工作准备不足所导致的。没有多一会,我们准备的资料就全部发放完了,看到我们的资料对相亲们很有用,我们也感到了些许安慰。在发放资料的全过程中,大家争着抢着拿一些养殖和种植方面的书,这使我感觉到了乡亲们对农业科学知识的渴求,也希望毕业后的大学生走到基层中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乡亲们,应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来。
农民工和在外务工人员是每年中国的一大热门话题,随之产生的就是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增多。在观巢镇,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这样的孩子,这些孩子从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于是第四天,我们给孩子们买了一些文具用品,打算去看望一下这些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做一下游戏,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一些问卷调查。这里的孩子可能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原因,大多都很内向,看见我们后,他们都会远远的躲开。我们拿出买来的铅笔和习字本送给小朋友们,并和他们做了游戏。熟悉后,孩子们才敢和我们亲近些,还摆出一些poss和我们拍照。孩子们的单纯和质朴打动了我们所有的人,本来是父母宠爱的年龄,但父母却不在身边,他们的童年经历了我们不曾经历的事情,体会了我们不曾体会到的遥远的父爱和母爱,这些孩子更应该被关注,也更应该被照顾。我们虽然不能解决更根本的问题,但我们的到来会告诉他们,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一定要自力更生,努力学习,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四天的下乡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收获却是如此的丰硕,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坚信:生活在象牙台里的我们我们还需暴风雨的洗礼,我们要在需要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之前,就要丰满自己的羽翼,为社会做出贡献才应该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萌
第二篇:张萌演讲定稿(范文模版)
英语的发展史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之一。据统计,当今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到三亿两千万以上,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此外,还有六亿多人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从使用范围来看,英语也是当即世界主要通用语。因特网上四分之三的信息是用英语书写的,70%以上的邮件也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文注明地址,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60%用英语进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无不依赖英语作为交往工具。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今天,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人在使用和学习英语,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惊人进展是语言史上无与伦比的,堪称“国际语言”。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并深入的了解英语,不只是了解英语的词汇、语法,还应了解英语的产生、发展,即英语的发展史。
今天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英语的发展史
一、英语的“家谱”
对于“家谱”一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谱,更大一点的还有族谱,陈忠实的《白鹿原》就提到了族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同样,英语也有家谱。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先说语言,大家认为有多少种语言?分类不一,有人说有1000多种,有人说有2000多种,专家估计有5000-7000种。根据谱系分析法,大致可以分为九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印欧语系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波罗的海语、日耳曼语、罗马语、克尔特语、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等。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境内。包括汉语、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藏语等。闪含语系分布在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和北部一带。包括阿拉伯语、古希伯莱语、豪萨语、古埃及语等。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分为12个语族,3个语支,英语就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讲印欧诸种语言的总人数约有十八亿七千五百万,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左右。
然而,就语言而言,据统计,世界上使用语言人数最多的是汉语,约占世界人口的23%;其次是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8%多;第三是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6%;第四是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5%。
了解了英语的“家谱”,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英语的产生和发展。
二、英语的产生和发展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Old English),从公元450年至 1
1066年;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从公元1066年至1500年;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从1500年至今。这样的分期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它有助于我们对英语历史发展全过程的了解和研究、(一)古英语时期
我们先看一张英国地图,我们会发现英国南面隔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多佛尔海峡(the Straits of Dover)与法国相望,东面和东南面隔北海(the North Sea)与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遥对。距 欧洲大陆最窄处的多佛尔海峡仅三十公里宽。英国的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包括三个地区:英格兰占南部和中部,威尔士占西部山地半岛,苏格兰占北部;其中以英格兰最为重要。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第一大岛,海岸非常曲折,长达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公里。英语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英国的历史从1500多年前的北欧开始。公元前55年的夏天,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征服高卢(Gaul)之后来到不列颠。那时,他的目的未必是想征服不列颠,而是想警告凯尔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占的、正受罗马人奴役的凯尔特同族人。恺撒大帝的这次‘不列颠之行’并没有给罗马帝国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威信。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的夏天,恺撒大帝第二次亲临不列颠。这次,他在不列颠岛东南部站稳了脚跟,并与当地的凯尔特人发生了一些冲突。恺撒大帝虽然取胜,但并没有能使凯尔特人屈服。在以后的大约一百年间,罗马帝国并没有对不列颠构成很大的威胁。英国历史上的真正的“罗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是在公元后43年开始的。当时罗马皇帝克罗迪斯(Claudius)率领四万人马,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征服了不列颠岛的中部和中南部随后,整个的英格兰被罗马牢牢控制了。随着军事占领,罗马文化与风格习惯渗入不列颠。罗马人的服装、装饰品、陶器和玻璃器皿很快在不列颠得到推广;社会生活开始:“罗马化”这必然导致拉丁语在不列颠的传播。当时,在不列颠,官方用语、法律用语、商业用语等均是拉丁语。所以在今日英语中,只是在一些地名和河流名称方面还保留着凯尔特的词汇成分,英国著名城市多尔佛(Dover)、约克(York)的名称也源于凯尔特语。罗马人占领不列颠长达四百年,直到公元407年,罗马人才因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不得不开始撤离不列颠。接下来在公元5世纪中叶,三个日尔曼部落从欧洲大陆(丹麦和德国北部)渡海迁居不列颠群岛。他们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不列颠原住民的仅剩的凯尔特语很快被他们的日尔曼语所代替,日耳曼语就是早期形式的英语。可以再补充一点:盎格鲁人来至欧洲大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的“angle”(地角),古英语称他们为“Engle”(地角人),他们的语言被称为“englisc”(地角语),后来改写为“English”(英语)。他们的居住地区被称为“England”(英格兰)。
所以,我们可以说古英语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经过一系列的民族迁移与征服的过程所形成的,即“罗马人的征服”和“日耳曼人的征服”。接下来,英语的发展进入了中古英语时期。
(二)中古英语时期
1066年,欧洲大陆的诺曼底人入侵英格兰,把法语带到英国。诺曼地公爵征服者威廉与哈罗德·哈佐德抢夺英国国王的王位,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斯战役战胜,成为英国国王。这位只懂法语的英王,将法国品味带入英国皇室,英国皇室的成员也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法文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语言,其影响遍及法庭、议会、法令,惟一般平民只会使用英语。当时一般百姓要取得更佳的工作机会的话,就必须会法文。要区别说英文与说法文的人,并不是用族群来区分,而是社会地位。其后200年间,法语是英国贵族的语言和行政语言。
1204年英王失去诺曼地的统治权,新王爱德华一世只懂说英语,加上黑死病蔓延时,令说英语的中产阶级抬头、农民地位亦相对提升,都令英语逐渐普及。1337年至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虽然上层社会仍不希望完全放弃法语,但英人对英语的重视与日俱增。1362年,以法文撰写的《诉讼条例》(Statute of Pleading)宣布英语是法庭语言,1385年英语成为官方教育语言,一批英语作家亦开始冒起,比如莎士比亚、但丁等,他们的作品用的均是中古英语,从1350年至1400年,史称“独立作家时代”,随后我们将会欣赏一篇中古英语时期的优秀作品。
(三)现代英语 1500年-至今
1492年哥伦布发现北美洲,后来的航海家又发现南美洲和澳洲。这些新大陆合计面积等于一个欧亚大陆。世界上顿时增加了一个欧亚大陆,连上帝也要大吃一惊!1522年,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环航地球成功,发现地球原来是一个水球,各大洲不过是浮出水面的几个大岛。陆地是彼此分割的,海洋是全球连贯的。这些新发现鼓励了殖民者开辟全球性大帝国的野心,对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更是产生的极大的影响。
接下来,经过8年(1755~1783)战斗美国脱离英帝国而独立,是英帝国的重大挫折。可是从英语的扩张来看,不是缩小了传播范围,而是更加扩大了传播范围。到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国际共同语,总结之后,可以发现有5个有利条件: 人口众多、流通广、文化高、出版多、使用方便。
1、人口众。以英语为生活和工作语言的,有受过良好教育的3.5亿人。以英语为主要母亲语和全国共同语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亚。原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2、流通广。联合国原始文件80%用英语。国际互联网络90%用英语。全世界的学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语课程。英国前后共有殖地69处,欧洲2处,如爱尔兰。美 3
洲15处,如加拿大、美国(13殖民地)。大洋洲11处,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22处,如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亚洲19处,如印度、斯里兰卡、緬甸、马来西亚。这些殖民地已经独立或归还,原来的英语大都保留下来。现在英国还剩下12处小岛,如百慕大,都流通英语。
3、文化高。英语是现代科技的主要语言。
4、出版多。英语出版物比任何语言为多。
5、使用便。英语用26个字母,不加符号页数编号
国际共同语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从法语变以英语,今后英语也可能被别的语言所代替。但是任何一种语言想代替英语,必须有对等的有利条件,这不是一旦一夕所能达到的。语言有一条规律:滚雪球原理。雪球越滚越大,这就是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道理。
以上几点的调查资料说明,英语是由一地方性语言发展起来的全球共同语,通过英国一系列的殖民统治推广至全球,所以学好英语是对将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一点的,另外,通过以上资料可见,英语和汉语一样,也是一门语言,只要正确地理解它,便不会对其产生厌恶和恐惧的心理,学习英语是要平时多注重环境,以及听、说、读、写,它学起来也是可由“轻松”二字形容的。
三、中式英语
说到英语和汉语的联系,就必须提到Chinglish,即“中式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纲,再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是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
最早期的中式英语应该在香港出现。当时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岛,在货物起卸区,有不少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人慢慢从洋人口中学得几个简单的英文词语,就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刚学会的英语组成字句。这些字句,有不少甚至已经溶入英语之内。后来英国在上海的租界发展,中式英语亦在当地兴起,并以英租界边界洋泾浜的名字命名为“洋泾浜英语”。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尽管暂时、却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随着英语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题,许多新鲜事也跟着出来了。据说,2006年全球最流行的10个词中,就有一个词叫chinglish,也就是中式英语。比如“long time no see”、“drink tea”这些中式汉语已经成为了标准英语的一部分,而“博客”、“粉丝”这些生词也逐渐被添加到汉语词典里来。对于这种情况,有些语言学家却如临大敌。当然,我个人认为,中式英语也是弊大于利的。我想 4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语言翻译。二战期间,中、英、美、苏四方,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公告发表之后,日本首相铃木在接见新闻人士时说,日本内阁对于波茨坦公告执行一种“默殺”政策,原本表达的意思是“不加评论”。此词在日语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可理解为“不加评论”,也可理解为“不予理睬”。由于文化差异,盟国的译员在翻译时取了后一种意思,译为ignore。所以有评论家认为,正是这种文化的误译,所以导致了美国政府做出投掷原子弹、迫使日本政府投降的决定,成为历史上代价最为昂贵的”误译“之例。(日本-深思熟虑“延缓决定”put aside、delay decision,美国-果断)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中式英语小幽默
四、英语学习方法及优美诗歌赏析
我们已经知道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我简要给大家几点建议,希望会对大家有所用处。
1、注重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并不难当我们可以说点儿简单的英语,用英语与别人或与老外交谈,或作别人的翻译时,我们就可以从英语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2、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前制定精细的和可操作的计划.并且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这些计划)
3、作笔记(笔记是我们对所学课本的总结,中心内容笔记要比课本薄的多,我们可以较容易的记忆和经常复习他们.更胜一畴的做法是把笔记录成音,这样我们可以经常听一听来加深印象和减轻记忆负担.)
4、努力寻找学伴一起练习口语.(英语角是个不错的地方,在那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拓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还可以看英文电影,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听英文歌曲)
5、请不要孤立地背英语单词(.请背记包含生词的句子或词组,这样我们才真正能运用这些词汇,而且印象更深.)
6、优秀的性格也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坚持,忍耐,自信和坚定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篇:三下乡工作总结
三下乡工作总结
2010年暑期,我们《红枫叶》先进文化宣传服务队走进了綦江县。綦江是有名的版画之乡,到达綦江之后,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去版画院进行了学习交流,在版画院负责人的引领下首先来到了二楼版画展厅,展厅呈“回”字形,中间是楼梯,四周墙上挂满了熠熠夺目的农民版画作品;在游览了一遍四周的版画后,队员们随着工作人员走进了一间内部展室,展室中间有一张长长的桌子,上面罗列着农民版画所获得的众多荣誉,四周墙上挂着一些更为精华的版画。版画院工作人员给队员们详细赏析了《苗乐图》、《藕田秋色》、《大花轿》等版画中的精品。我突然才明白,原来版画艺术已经发展到如此这般的境界了,艺术果然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后来,在我们的再三请求之下,版画的创作人员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版画的制作过程,原来版画的制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但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还要注意水分湿度的把握,否则就不能完成好的作品。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南州中学进行“唱读讲传”的文化交流,看见为高考而奋斗的高三学子身影,忍不住感慨当年的我们也是如何的在奋斗着。于是,我们在不打扰到他们学习的条件下,进行了宣传活动。首先,利用高三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心理以及上了大学选什么专业的指南空白等切入点,宣传了我系的专业特色,以及专业发展方向。在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分享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引起了同学们对大学的向往。希望他们能够考上自己的理想大学。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们赶上了綦江的赶集日,街上人来人往,一片繁荣的的景象,我们便决定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开展服务活动。我们的服务队向大家发放了《读经典》的读本,人们都对这样的活动感到很好奇,甚至有人怀疑我们是过来招生的,在我们的耐心讲解下,大家也对我们的活动有了兴趣。于是我们对大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内容涉及当地农民对本土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文化有无联系等。
这几天的三下乡,让我在学长学姐们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教会了我该怎么成功的带领队伍开展活动。也学习到了重要的为人之道,这次的下乡活动,仿佛是一次对我心灵的洗涤,经过这次的下乡,我也成熟了许多,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各个问题,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像学长学姐们那样能独当一面。
李夏欢
2010年9月9日
第四篇:三下乡工作总结
根据校团委《关于开展2010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在院党委总体部署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开展2010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我队名称为“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汕头南澳三下乡服务队”。共有学生23名,指导老师2名。时间共10天。
活动内容:预防流感宣传;建国六十周年宣传;食品安全卫生宣传;建国六十周年调研;南澳生态调研;支教;文艺汇演文化培训
10天的时间说起来是不常,一周多一点,但对我来说是却是难忘的一周加一点。从出队到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团队的活动有条不紧的开展结束,要不是受到的台风的影响,我想我们团队的效果会更上一层楼。但是,正是因为台风的来临,也看出了我队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能够在这样的一支队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们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师兄师姐带着在很多方面还没成熟的我们,教会我们许多做事方式和做人道理。从活动的总体上来说,我认为是成功的。“成功”:不是说活动开展的怎么怎么好,而是每位同学都多少知道了些现在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社交主动权,是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我认为参加三下乡为的不是别的,为的就是以后可以更快的适应这个社会,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更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证明自己三下乡不是白去的,只要自己认为在活动中有学到东西就足够了,怕的就是什么都没有学到,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啊!
我在这次三下乡中明显提高了以下几点:
一、严遵纪律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纪律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其能否生存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没有纪律就没有品格,没有忠诚、没有敬业、没有创造力、没有效率和合作,没有一切。对于我们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是否遵守纪律反映了组员素质的高低,高素质的组员必然严格遵守纪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纪律的重要性,严于律己,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优秀队员。一个队伍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纪律约束,人心就会涣散,组织就会瘫痪,就会变得难于管理,办事也会变得很困难。所以一个队伍不能没有纪律。
二、不轻言放弃
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就能成功:抱定任何都不放弃的信念,即使在一片懊悔或叹息、宽容或指责的氛围中也要坚持。
三、关心他人
以前都是有活动了大家在起,开展结束了就自走自的了,从来没有说还要在一起那么多天的,通过这一次,我知道了原来关心他人也是交朋友的一种方式。
四、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在现在的社会知识时代,不能够快速的学习新事物就会落后,这次活动让我是亲历了一回,没有新的信息就不能够更好的开展活动。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行,这一点是主点,能够在活动中得出这来,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对于我来说,活动是下次的成功的道路,没有活动就没有机会,在活动中可以会有许多的机会,而这机会也是自己日后成功道路的石子,最后,我个人提出以下倡议:
三下乡为的是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社会,为出社会做了一条道路。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够领略到当中的道理,不要为了三下乡而三下乡。
在活动中每一位同学都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时也要互助、互爱。在一个合楷的气氛中开展活动,对人对已都有好处。不论是活动的前后,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开心的心情,对突发的事件能够保持冷静,以平常心来对待!
队员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联系,外出事先报队长得到批准。每天记日记,记录好当天的生活点滴,每2~3日进行工作小结。这对自己的以后回忆会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同时也是好文章的出处。
不要为了个人的小目的而浪费了许多学习的时间,现在拿到的奖项在多,但若你什么社会实践经验都没学到,等出了校门,进入社会,同样还是会比其他同学慢一拍。
此次“三下乡”,我积攒了很多的经验,也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我将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成才报国。
第五篇:三下乡工作总结
三下乡工作总结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导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地了解社会,使我增长了见识并提升了素质。这是我迈入大学后的第二暑假,在这个暑假中,我没有选择向上一个暑假一样去找一份工作来充实自己,而是选择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去从活动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给自己来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本次暑期志愿服务中,我的志愿活动主要是参加“互联网+教育”暑期三下乡活动。作为南昌工学院会计学院暑期三下乡南工彩云队的一员,在我开始今天的工作总结之前,我想先对为我们本次活动提供帮助的大营镇滨川县萂村村委会以及其他配合帮助我们工作的相关人员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热情招待。在本次“互联网+教育”的三下乡活动中,我们开展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当地中国电信网络覆盖及使用情况--已完成;第二部分,给萂村的小朋友进行义务支教活动;第三部分,调研并学习当地白族文化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大手牵小手义务支教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开展的活动有破冰之旅包括设计队徽、队名、队歌、玩抱团游戏以及运气球、观看南工元旦晚会视频、制作梦想板报等内容,我所在的队叫做江湖七侠队,因为一共有七个成员,至于江湖二字是由我们队的李浩小朋友取的,队徽经过投票选由张兰香的画,队歌也是由李露祥提出,其他小朋友同意后选取。所有的一切我都尽量遵从他们的想法去实施,让大家都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经过与他们的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里大多数小朋友都属于留守儿童,普遍比较害羞,也没有什么玩具,也没去过多少地方,比较顽皮平时喜欢去巷子里去田地里玩。知道这些以后,我们彩云队成员通过商量决心给他们播放来自我们大学生表演的晚会视频,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的大学的生活的精彩之处并鼓励他们去努力的考上大学,勇敢的表现自己,展现自己。在制作梦想海报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剪心型图案、剪花案草案,写下自己十年后的梦想并教导他们如何去进行作品介绍等方式,去充分挖掘他们的才艺,找到属于他们的自信心。还好他们都完成的很不错,能安静的下来一起齐心协力将我们的那幅“天使之翼”的作品完美完成,这也是在充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对于我个人来说,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最多的是感动,兰香画了几天的画,偷偷的送给我,还带着我去村子里到处逛,露祥的那句“我想你”表达了对我喜爱之意的直接以及董会长带着我们参观了那么多关于萂村的古迹都让我觉得此次收获颇多。其实小朋友们的单纯、善良在很大方面,都体现了萂村人民善良纯朴的本质。我想这也就是萂村文化底蕴深厚后的原因吧,这样的夏天让我觉得不虚此行,不仅仅只是开阔个人的眼界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其实对于个人方面我学到更多的是这里的人民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尽管这里是一个很偏僻并且不富裕的村子,但是他们却很注重环保,每天早上准时在家门口等待垃圾车,这点让我很是感叹。还有这里的教育,真的是很落后,孩子们基本都没什么才艺,这给我们之前策划好的活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幸好我们临时对于活动做了一些符合他们的一些调整。也许我们在短短的几天中给孩子们不能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还有另一片天地的存在,至少我们可以让他们认真思考关于梦想这个词的意义,只要相对于他们之前,我们的出现对他们有一点点改变,我就觉得我们是成功的。所以真的很感谢,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遇见这里的萂村。
(文|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