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高一历史组备课组总结
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岁月无声,时光无痕,一个学期在紧张、忙碌而又有序的工作中转瞬而逝。从2012之深秋到2013的暖冬,回顾这个学期以来,本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八位教师,在衡正芬组长的带领之下,承担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圆满完成了高一年级46个班历史人民版必修1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位教师负担5个或6个教学班,平均周课时10节或12节,制定14个课堂小练习,平均每张15道题,共计210题,4次月考,188个选择、4套材料解析。其中衡正芬组长和胥波老师两位都是班主任,活重事多,仍然担负起繁重的教学任务。各位老师非常辛苦,但是在大家仍然集思广益,深研究入课程,集体备课,共同提升,收获颇多,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搭建高效、积极进取的备课组教师队伍
我们组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我们深知,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备课组,必须使每个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广博的文化素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具有浓烈的自主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能力。这样,我们备课组从开学那天起就统一了思想,组荣则荣、组衰我耻,进一步激发本组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服从意识、质量意识和争优创先意识,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战斗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组
内老师识大体、顾大局,形成了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实施传帮带,青蓝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着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二、坚持新课标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进课改实施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积极投入新课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活动。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前教学中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的“学”代替以前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就行的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参与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全组老师积极支持学校工作,群策群力制定教学计划。新学期之初,我们备课组就统一制定切实可行、内容齐全的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课本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节数、讲评练习的节数以及合理地安排考试加强巩固复习。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此外,新课程教学需要适当的训练,更需要大量源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的、形式多样的其他材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重视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查找与本学期相关的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为顺利参与课程改革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
除此之外,还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并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和级部组织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平均每人上公开课3节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一学期来,我们继续组织学习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主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等,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如:参加新教材培训、参加区组织的新课程教学研究讨论会,利用教研组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新教材的课标,使自己进一步领会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实现用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向培养学习型的教师迈进。
四、坚持不定期互相听课和轮流开课,加强教师间合作交流学习我们采用了“统一定内容,分头准备——个人钻研备课——个人主讲,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保证了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有效果,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心中有底”。
开学前提前布置两周的工作计划安排,分工到人,每人主备一节内容,便于教师集中精力将自己主备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吃透。这样,在每周一上午九点的固定集备时间,在通惠楼四楼会议室。由一位中心发言人分析教材,然后组内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怎样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等一一进行切磋,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通过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力争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以此力求编写出一份知识结构层次分明、适用、易懂、深入浅出、学生喜爱、贴近新课标理念的试卷练习,让试卷练习能真正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功用。
五、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就重点、难点展开积极探讨,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就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让智慧在集体中得到了升华,开拓了思维,提升了专业知识素养,也提高了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组内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会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和小结,及时把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从更高层次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然后在集体集备时进行交流,共享教学中的收获。
开学前提前布置两周的工作计划安排,分工到人,每人主备一节内容,便于教师集中精力将自己主备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吃透,根据自己对历次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试卷的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查找、补充相关资料(包括视频、仿真题、真题、课外趣味阅读材料等),突破重、难点,力争能够编写出一份知识结构层次分明、适用、易懂、深入浅出、学生喜爱、贴近新课标理念的试卷练习,让试卷练习能真正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功用。每周六由两位主备教师就自己所备内容分别进行解读,大家集体讨论,进行二次备课,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就重点、难点展开积极探讨,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就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让智慧在集体中得到了升华,开拓了思维,提升专业知识素养。
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对学生付出一分情,学生将以泉涌相报。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灵,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以鼓励而不是歧视,加倍地给以学习方法上的点拔、心理上的开导、学习信心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经常与学生沟通,明确学生需要什么,听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充分运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时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动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教学中,我们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的原则,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多给他们拓展思想的空间。在备课时选择了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思考题,有些学生在课后主动和老师探讨这些问题,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好。同时,我们也没有放弃每一名差生,而是因势利导,在批改中和
课堂上,经常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并利用课下时间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他们讲学习历史的方法,并耐心地领他们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再帮助他们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以尽快提高成绩。对于那些不太引起我们注意的中间生,也是经常向他们征求意见,帮助他们分析考试中的得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学年的学业检测中,我们组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七、试卷(练习)编写精准到位
试卷练习的编写要起到真正“导学”功能,起到夯实教材、补充教材的功能,起到拉近学生与学业水平测试、高考零距离的功能,达到让学生期待的程度,这就要求这份试卷具有趣味性、情境性、拓展性、学科专业性,这样的试卷练习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挑战,但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面对,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试着去努力。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决定每份试卷练习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编写:
(一)“教学要求”:让学生明了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
(二)“问题导问”: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提取关键词和知识点。在这里老师的设问要结合教材的正文、小字、插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内容层层设疑,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历史学科思维能力,避免艰涩、深奥,大、空,吓跑学生。另外在“问题导问”部分根据重、难点的需要可以补充趣味阅读、知识链接等相关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
(三)“知识整合”让学生学会概括,学会课堂小结。(根据情
况,由学生自主完成,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四)“反馈练习”及时让学生突破重、难点。习题的编排可以放在每个纲目录后,也可以放在最后,但题目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开放性、拓展性;题目排放的顺序一定要与上课内容次序相吻合,便于教师、学生按次序讲解、评析,防止学生感觉一头雾水。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这一思路编写试卷练习,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但付出总有回报:每位老师都想编写出最满意的试卷练习,会查找大量的资料并加以选择、加以优化,在自觉不自觉中、在主动或被动中不知不觉的进步着,提升着;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本试卷练习在引领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八、试卷练习的运用科学有效
提前发放,学生必须完成“问题导问”相关内容,教师抽批,了解学情,课堂上有针对性解析。“知识整合”、“反馈练习”课前不做统一要求,学生自主安排,但在课堂上现场演练学生必须学会讲解、分析到位,杜绝对答案现象,防止学生等、靠、要思想。向课堂要效率,杜绝题海战术、打消耗战!
九、成绩均衡发展
虽然本学期没有期末考试,但从期中的反馈来看,高一各班历史成绩基本上可以说是齐头并进。
半个学期来,固然我们用心做了很多事,也有很大的收获,但也
有一些遗憾:如原预计进行一次历史竞赛,由于时间紧迫等原因,没有落实等;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将实干进行到底,争取更大的提升!
十、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措施 我们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进一步把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抓到实处,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把教研进一步走向精细化,使全体教师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二是要更进一步注重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三是进一步抓教学研究,通过教研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
固然我们用心做了很多事,也有很大的收获,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高考;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继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等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励,朝着我们努力的方向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二篇:高一历史组备课组总结 文档 (9)
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备课组
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岁月无声,时光无痕,一个学期在紧张、忙碌而又有序的工作中转瞬而逝。回顾这个学期以来,本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四位教师承担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完成了历史必修1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位教师负担5个或6个教学班,平均周课时10节或12节,期中三位老师都是班主任,活重事多,各位老师非常辛苦,但是在大家仍然集思广益,深研究入课程,集体备课,共同提升,收获颇多,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开学前提前布置两周的工作计划安排,分工到人,每人主备一节内容,便于教师集中精力将自己主备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吃透,根据自己对历次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试卷的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查找、补充相关资料(包括视频、仿真题、真题、课外趣味阅读材料等),突破重、难点,力争能够编写出一份知识结构层次分明、适用、易懂、深入浅出、学生喜爱、贴近新课标理念的导学案,让导学案能真正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功用。每周六由两位主备教师就自己所备内容分别进行解读,大家集体讨论,进行二次备课,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就重点、难点展开积极探讨,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就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让智慧在集体中得到了升华,开拓了思维,提升专业知识素养。
二、导学案编写精准到位:
导学案的编写要起到真正“导学”功能,起到夯实教材、补充教材的功能,起到拉近学生与学业水平测试、高考零距离的功能,达到让学生期待的程度,这就要求这份导学案具有趣味性、情境性、拓展性、学科专业性,这样的导学案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挑战,但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面对,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试着去努力。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决定每份导学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编写:
①“教学要求”:让学生明了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
②“问题导问”: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提取关键词和知识点。在这里老师的设问要结合教材的正文、小字、插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内容层层设疑,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历史学科思维能力,避免艰涩、深奥,大、空,吓跑学生。另外在“问题导问”部分根据重、难点的需要可以补充趣味阅读、知识链接等相关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
③“知识整合”让学生学会概括,学会课堂小结。(根据情况,由学生自主完成,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④“反馈练习”及时让学生突破重、难点。习题的编排可以放在每个纲目录后,也可以放在最后,但题目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开放性、拓展性;题目排放的顺序一定要与上课内容次序相吻合,便于教师、学生按次序讲解、评析,防止学生感觉东一榔头西一锤子。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这一思路编写导学案,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但付出总有回报:每位老师都想编写出最满意的导学案,会查找大量的资料并加以选择、加以优化,在自觉不自觉中、在主动或被动中不知不觉的进步着,提升着;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本导学案在引领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三、导学案的运用科学有效:
提前发放,学生必须完成“问题导问”相关内容,教师抽批,了解学情,课堂上有针对性解析。“知识整合”、“反馈练习”课前不做统一要求,学生自主安排,但在课堂上现场演练学生必须学会讲解、分析到位,杜绝对答案现象,防止学生等、靠、要思想。向课堂要效率,杜绝题海战术、打消耗战!
四、教研活动深入课堂,按照学校要求互相听课:
发动教师走进他人课堂,学习他人的闪光点,本学期我组每位教师都开设了公开课,课后及时点评,并留下书面文字评价,杜绝空话、套话、大话。
五、成绩均衡发展:
虽然本学期没有进行区、市级统考,但从期中的反馈来看,高一各班历史成绩基本上可以说是齐头并进。
半个学期来,固然我们用心做了很多事,也有很大的收获,但也有一些遗憾:如原预计进行一次历史竞赛,由于时间紧迫等原因,没有落实等;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将实干进行到底,争取更大的提升!
五、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措施。
我们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进一步把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抓到实
处,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把教研进一步走向精细化,使全体教师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二是要更进一步注重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三是进一步抓教学研究,通过教研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
本人武建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后,来宝坻一中任教,三年多来,在领导的关怀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成长,下面我谈谈我三年来的工作业绩:
一、转变心态
勤勉教学
我现在的教学环境和面对的学生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教材,新的工作环境,我严谨认真,不敢丝毫大意,尽管这样,我觉得和同课头的老教师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问题究竟在何处?我苦思,我冥想,我犹豫,我彷徨,正当我困惑迷惘时,许多老教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鼓励我,支持我,特别是高荣华老师,在教学方面给我很多指导,大到课堂的设计,小到教学的细节,指导我如何研究教材,如何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在我处在事业与生活的十字路口时,学校费尽周折将我的妻儿调入宝坻,并给我妻子安排了工作。面对这些,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看待一中,重新理解市级重点中学的含义。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带着感恩之心,我奋战在一中的教育战线上,也取得了以下成绩。
二、成绩
1、担任班主任工作,以身作则。
2008年,我担任高一(8)班的班主任。在刘旺主任、张瑞占主任和程学军组长的指导下,以及同行的班主任的支持下,我以身作则,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到操场,每天晚三自习我都坐在教室里,每天上下午的第一节课,我都是提前十分钟准时站到教室的门口。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级成绩全年级排名由入学考试的第16名,到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第12名,期末考
试第10名,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第4名,期末考试第6名好成绩。我所带的高一(8)班也曾获“优秀班集体”、运动会“精神文明代表队”、“体操比赛第三名”等荣誉称号。
2、高三毕业班工作
正因为我的勤奋努力,来一中后,我从高一直接跟上高三,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暑假补课时,只要有学生在,我就来学校,坚持每节课都做到先听课,后上课,潜心于教学研究,每天晚上10点以后才离开办公室。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研究历年来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对高考的难度心中有数。同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敢于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力求把每个知识点以最佳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该方法的获得过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上,我侧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后我重视信息反馈,综合反馈回来的信息,修定教学计划,使我的教学活动日臻完善。在高荣华老师的细心指导和我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虽然这届毕业生还没有高考成绩,但我相信有志竟成,天道酬勤,奋战在高考的第一线,我信心百倍。
3、潜心教研,勇于探索
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2009年参加了天津市市级重点课题《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随时总结撰写了多篇论文。如:《新颖导课
有法可循》获2009年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一等奖。《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功能
健全学生人格品行》获2010年天津市优秀论文三等奖、区级一等奖。和高荣华老师合写的《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功能
健全学生人格品行》获宝坻区第十七届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认定为天津市区县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参加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学习,并写了大量的心得体会,2009年在学校首届青年教师学术论坛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在2010—2011学“读书学习展示月”活动中,被评为“读书学习积极分子”。
三、结语:
狄更斯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选择工作,但对工作的态度,我们却有权利有责任去认真选择。”选择教育事业,有苦有乐,十年的教学生涯,一路走来,我无怨无悔。
岁月无声,时光无痕,一个有一个学年紧张、忙碌、有序的工作中转瞬而逝。回顾三年多来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开学前提前布置两周的工作计划安排,分工到人,每人主备一节内容,便于教师集中精力将自己主备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吃透,根据自己对历次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试卷的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查找、补充相关资料(包括视频、仿真题、真题、课外趣味阅读材料等),突破重、难点,力争能够编写出一份知识结构层次分明、适用、易懂、深入浅出、学生喜爱、贴近新课标理念的导学案,让导学案能真正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功用。每周六由两位主备教师就自己所备内容分别进行解读,大家集体讨论,进行二次备课,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就重点、难点展开积极探讨,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就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让智慧在集体中得到了升华,开拓了思维,提升专业知识素养。
二、导学案编写精准到位:
导学案的编写要起到真正“导学”功能,起到夯实教材、补充教材的功能,起到拉近学生与学业水平测试、高考零距离的功能,达到让学生期待的程度,这就要求这份导学案具有趣味性、情境性、拓展性、学科专业性,这样的导学案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挑战,但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面对,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试着去努力。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决定每份导学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编写:
①“教学要求”:让学生明了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
②“问题导问”: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提取关键词和知识点。在这里老师的设问要结合教材的正文、小字、插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内容层层设疑,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历史学科思维能力,避免艰涩、深奥,大、空,吓跑学生。另外在“问题导问”部分根据重、难点的需要可以补充趣味阅读、知识链接等相关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
③“知识整合”让学生学会概括,学会课堂小结。(根据情况,由学生自主完成,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④“反馈练习”及时让学生突破重、难点。习题的编排可以放在每个纲目录后,也可以放在最后,但题目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开放性、拓展性;题目排放的顺序一定要与上课内容次序相吻合,便于教师、学生按次序讲解、评析,防止学生感觉东一榔头西一锤子。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这一思路编写导学案,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但付出总有回报:每位老师都想编写出最满意的导学案,会查找大量的资料并加以选择、加以优化,在自觉不自觉中、在主动或被动中不知不觉的进步着,提升着;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本导学案在引领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三、导学案的运用科学有效:
提前发放,学生必须完成“问题导问”相关内容,教师抽批,了解学情,课堂上有针对性解析。“知识整合”、“反馈练习”课前不做统一要求,学生自主安排,但在课堂上现场演练学生必须学会讲解、分析到位,杜绝对答案现象,防止学生等、靠、要思想。向课堂要效率,杜绝题海战术、打消耗战!
四、教研活动深入课堂,按照学校要求互相听课:
发动教师走进他人课堂,学习他人的闪光点,本学期我组每位教师都开设了公开课,课后及时点评,并留下书面文字评价,杜绝空话、套话、大话。
五、成绩均衡发展:
虽然本学期没有进行区、市级统考,但从期中的反馈来看,高一各班历史成绩基本上可以说是齐头并进。
半个学期来,固然我们用心做了很多事,也有很大的收获,但也有一些遗憾:如原预计进行一次历史竞赛,由于时间紧迫等原因,没有落实等;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将实干进行到底,争取更大的提升!
五、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措施。
我们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进一步把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抓到实处,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把教研进一步走向精细化,使全体教师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二是要更进一步注重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三是进一步抓教学研究,通
过教研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
本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四位教师承担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完成了历史必修1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位教师负担5个或6个教学班,平均周课时10节或12节,期中三位老师都是班主任,活重事多,各位老师非常辛苦,但是在大家仍然集思广益,深研究入课程,集体备课,共同提升,收获颇多,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
第三篇:高一历史备课组总结
高一历史备课组总结 保康一中 柳发艳
本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由我,朱明辉,马丽群,郑祖熊四位老师组成。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1,是政治专题史,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教学,我们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制定了以下计划:首先, 安排好进度,以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提高工作的效率。其次,加强集体备课,继续组织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推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备课组老师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同时,注重教学的研究,以公开课的形式来探讨可操作型课堂教学模式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
开学以来,备课组的计划正有条不紊地实施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期初备课组就统一制定切实可行、内容齐全的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课本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节数、讲评练习的节数以及合理地安排考试加强巩固复习。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此外,新课程教学需要适当的训练,更需要大量源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的、形式多样的其他材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因此,在期初我们就重视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查找政治史相关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为顺利参与课程改革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
二、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每周三上午第二节课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每课或联系较紧密的几课定一中心发言人,负责教学的整体设计,制作一个粗略的课件(至少提出教学的设想),大家讨论补充,探究最佳方案。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此外,能够做到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三、鼓励备课组成员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探讨可操作情境式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强信念。
四、积极组织听课评课,本组内部教师之间也加强了相互交流和相互探讨;抓牢并监督教学过程中诸环节的落实,促使本组教师在以前所取得成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抓课堂45分钟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对教师挤占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加强学法指导。
五、高一年级重在激趣,倡导“做学生愿做的事,做学生该做的事”,探讨解决活动德育与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问题,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元智慧与潜能。在教学中,我们不停留于简单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对教材进行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知识,生活中能碰到的事件、时事新闻等都引入课堂,创设一系列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转化课本中较为枯燥的理论,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在高一年我们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总之,本学期备课组本着遵循“以人为本,精细管理,求真务实,质量至上”的原则,重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致力于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向科研、教研要质量,努力钻研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说明,切实抓好学科基础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励,朝着我们努力的方向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四篇:高一历史备课组总结
在探索中前进
在紧张、充实、忙碌中,2011——2012学的工作已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感慨很多。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工作态度,发扬“团结、奉献、进取”的工作精神,认真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工作中,大家团结互助,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兢兢业业,体现了我们组教师勤恳、严谨的工作作风。现将高一历史组一学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搭建高效、积极进取的备课组教师队伍
我们组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我们深知,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备课组,必须使每个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广博的文化素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具有浓烈的自主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能力。这样,我们备课组从开学那天起就统一了思想,组荣则荣、组衰我耻,进一步激发本组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服从意识、质量意识和争优创先意识,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战斗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组内老师识大体、顾大局,形成了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实施传帮带,青蓝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着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二、坚持新课标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进课改实施。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积极投入新课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活动。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前教学中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的“学”代替以前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就行的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参与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全组老师积极支持学校工作,群策群力制定教学计划。新学期之初,我们备课组就统一制定切实可行、内容齐全的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在进度的安排上,坚持做到教与学紧密结合,安排好课本每一单元课堂教学节数、讲评练习的节数以及合理地安排考试加强巩固复习。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此外,新课程教学需要适当的训练,更需要大量源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的、形式多样的其他材料,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重视改造、重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查找与本学期相关的资料,并做到资料共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为顺利参与课程改革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
除此之外,还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并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和级部组织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平均每人上公开课3节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
我们采用了“统一定内容,分头准备——个人钻研备课——个人主讲,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保证了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有效果,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心中有底”。
开学前提前布置两周的工作计划安排,分工到人,每人主备一节内容,便于教师集中精力将自己主备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吃透。这样,在每周二的固定集备时间,由一位中心发言人分析教材,然后组内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等一一进行切磋,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通过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力争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以此力求编写出一份知识结构层次分明、适用、易懂、深入浅出、学生喜爱、贴近新课标理念的导学案,让导学案能真正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功用。
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就重点、难点展开积极探讨,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就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让智慧在集体中得到了升华,开拓了思维,提升了专业知识素养,也提高了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组内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都会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和小结,及时把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从更高层次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然后在集体集备时进行交流,共享教学中的收获。
四、坚持不定期互相听课和轮流开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本学年在教学中组内每位教师除认真备课外,还注重相互学习,相互听课,取长补短。组内成员不定时听随堂课,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寻找问题,并在课后积极进行交流总结。针对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讨解决办法。
另外,采取“一人开课——全组参与听课——共同研讨、反馈——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对策”的形式。听课后备课组认真评课。通过听课、评课,对诸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在教学研究上与组内老师进行具体磋商和指导,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努力的方向,研究对策,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研究能力。而且努力抓课堂45分钟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对教师挤占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并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正是在这种积极交流与学习中,也为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充分运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时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动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教学中,我们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的原则,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多给他们拓展思想的空间。在备课时选择了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思考题,有些学生在课后主动和老师探讨这些问题,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好。同时,我们也没有放弃每一名差生,而是因势利导,在批改中和课堂上,经常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并利用课下时间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他们讲学习历史的方法,并耐心地领他们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再帮助他们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以尽快提高成绩。对于那些不太引起我们注意的中间生,也是经常向他们征求意见,帮助他们分析考试中的得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学年的学业检测中,我们组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固然我们用心做了很多事,也有很大的收获,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高考;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继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等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再接再励,朝着我们努力的方向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五篇:高一历史备课组总结(模版)
高一历史备课组总结
郭继勇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位老师都积极准时参加,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备课组组织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课改理论进行学习,使老师初步把握新课程的基础理念,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好氛围。
(二)科学规范常规管理,保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备课方面:积极落实学校开展的“学导案”教学新模式,认真及时编写“学导案”,积极开展“备、上、说、评、写”为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全组教师都能在深入地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写好规范、详细的教案。
2.作业布置方面:本组老师都能按要求布置作业,《学习指导》和填充图册,并要求在课上严格、独立、认真、保质、保量完成。
3.抽查识记情况:每节课上新课之前,先检查上节课的知识识记情况,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更好地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4.听课方面:本组老师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进行有目的地评课。
(三)抓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里我们提出几个思考:如何让教师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教师尽快地转变观念以适应“学导案”教学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如何让学生既能锻炼能力,又能在考试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倒翁”?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
总的来说,本学期备课组活动丰富多彩,各位老师统一协调行动、共同合作、共同配合,取得较好成绩,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