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开发联络帮扶工作总结表彰暨第七期帮扶联络员派遣动
理开发联络帮扶工作总结表彰暨第七期帮扶联络员派遣动员会上,我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江淮分水岭综治开发帮扶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成为省属企业中唯一一 家荣膺“先进单位”称号的单位。
报: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
科协、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经委、省 经协办、协会顾问、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发:全体会员。
(共印1000份)
工 作 简 报
第10期
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秘书处编 2009年9月28日
“新徽商共同成长计划”活动拉开帷幕
9月26日上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安徽省广东商会联合安徽中盈盛达担保投资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新徽商共同成长计划”在合肥市索菲特明珠大酒店正式启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中共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廉,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晓麟,合肥市政协主席董昭礼,我会常务副会长徐景仁、秘书长戴建华等有关领导与安徽及广东两地企业家代表约200余人出席了活动。
“新徽商共同成长计划”将为安徽本土新兴中小型企业、在皖创业的粤商以及在广东创业的新徽商融资“保驾护航”,全面整合并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服务、资金、人才、品牌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解决广大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
安徽中医学院与河南宛西制药
开展产学研合作
最近,我会副会长、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等领导一行赴河
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学习考察、推介科研项目、洽谈合作。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孙耀志董事长及孙锋总经理热情接待了考察团一行,李明黎常务副总经理全程陪同参观考察。双方就有关科研项目进行了对接,并就促进校企交流,做好产学研结合,共建合作平台达成共识。
黄山鸿基集团与普宁市人民政府
签订了近25亿元项目
9月10日上午,由广东省揭阳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经贸委联合主办的“2009广东省揭阳市经贸洽谈暨轻工产品(合肥)展销会项目签约仪式”,在合肥市翡翠湖迎宾馆成功举行。我会副会长、黄山鸿基集团总裁秦新鸿,秘书长戴建华参加签约仪式。经与普宁市人民政府磋商,我会副会长单位黄山鸿基集团与普宁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国潮汕乡韵文化生态园”项目合作意向协议书。项目将以AAAA级景区标准对周边生态进行开发打造,计划分步实施,按六年建设完成,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近25亿元。
★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评选结果于9月5日下午在浙江杭州出炉。我会8家会员单位(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亚邦化工
集团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营业收入排名分别为72名、135名、197名、213名、246名、307名、436名、490名。
★ 9月10日,我会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朱清时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聘任为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任期5年。
★近日,芜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2009年度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A级单位评定情况”的通报,我会副会长单位安徽鲁班集团被评为“芜湖市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
★近日,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揭晓,我会副会长、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李增智主持的“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最近,我会副会长、黄山鸿基集团总裁秦新鸿荣获“黄山行业楷模”先进个人及“最佳投资商”荣誉称号。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了2009年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名单,我会会员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榜上有名。其中,淮南矿业集团名列第17位,淮北矿业集团名列第19位。
★近日,我会会员单位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研制的湿式粗粒永磁筒式磁选机CCTS1230入选国家科技部公布的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名单。
★ 日前,我会会员单位金隆铜业公司申报的“贫化电炉冲渣水嘴”、“一种动力波烟气洗涤净化装置”、“用于正压输送的星形阀”等三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近日,在合肥稻香楼宾馆隆重举行的江淮分水岭综合治
第二篇:在全县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实践执政为民理念 深化结对帮扶活动
加快推进XX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在全县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XXX
(2006年6月 日)
同志们:
经县委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其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省市有关帮扶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三年来我县帮扶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帮扶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帮扶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不断推动结对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营造风正心齐、共谋发展的和谐环境,加快推进XX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解决群众疾苦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真心关怀,真情帮助,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2002年11月,下河街社区的居民接连不断的到县委、县政府集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通过实地调研,深感贫困居民的上访实属生活窘迫所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走向了社区,大量无经济来源人群的聚集,使社区成为了城市的“西部”。这些为改革作出牺牲的人群,怀着一线希望求助于党委、政府,我们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对之袖手旁观,于是县委、县政府本着“集机关党员干部之力、助社区贫困居民致富”的目的,作出了在社区开展“社区扶贫济困工程”的决定。活动开展以来,县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进社区,或捐款捐物,或改造基础设施,通过三年的帮扶活动,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帮扶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又总结推广下河街“六帮六建”和中坝村“五民示范”工程的基本做法,由县委常委带头,18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城乡特困居民结成帮扶对子,93个县级部门、46个乡镇机关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村结为帮扶对子,区、乡、村三级近1万名有能力的党员每人联系一个富裕户、帮扶一个贫困户、转化一个“问题户”,多层次、多角度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帮扶工作城乡全覆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倾注真情,诚挚帮扶,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我们把帮扶工作当成检验干部执行力的“试金石”,当广大干部群众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各显身手,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各级党员干部从困难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困难作为切入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在对城镇特困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将农村特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逐步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了河(舒)会(龙)路和城区道路改造;补助资金1100多万元,加快了乡村道路建设,逐步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在去年对城乡首批3000户特困户家庭实施医保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家庭全部纳入医保;加强乡(镇)、村两级卫生网络建设,将乡镇卫生院直接为民服务的医务人员纳入财政供养,加快了村级合作医疗站达标建设,着力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完成县城1600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对因灾或贫困造成无房和经鉴定为危房的农村特困户采取政府补、社会筹的办法,切实解决了群众“住房难”。以建设南路、磨子西街为示范,创建“再就业一条街”、“困难群众创业示范街”,开发“三保”、“三托”、“三服务”、“三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开展免费技术培训,拓展劳务输出渠道,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就业难”。积极推进以中坝村、桃花村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建设,广泛开展送项目、送科技、送农资下乡活动,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搞好农技培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财政一次性注入资金200万元建立特困家庭发展信贷担保公司,扶持有生产能力的特困家庭三年内脱贫,着力解决了群众“致富难”。推进“寄宿制”工程,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圆梦助学基金”,着力解决了群众“子女入学难”。每村补助1000元,建广播室和文化活动室,同时加快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解决了群众“文化生活难”。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老百姓紧蹙的眉头舒展了,心底的怨气化解了,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空前高涨。
(二)因人施助,注重实效,使贫困群体走上致富路。我们把帮扶工作当作群众致富的“加油站”,不满足帮钱帮物,对那些有劳动能力而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加大扶志扶技力度,注重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介绍致富门路和经验,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勤劳致富。我联系的贫困户陈广林,因为贫穷老婆跑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上有年逾八旬的老母,一家生活无着落,娃儿辍学在家。在帮扶过程中,我注重鼓励他自主创业,走村串户卖起了小百货,日子逐渐就好起来了。还有邹县长联系的廖和平一户,在邹县长的帮助和鼓励下,开办了一家茶园,解决了生活无着落之忧。对于既缺劳力又缺乏致富门路的困难户,更多地注重送技术、送信息、送门路、送项目进行“造血”,千方百计提高困难群众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网络网站的脱贫致富能力,实现了“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同时,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技术、人才较充足的优势,采取“开发扶贫、重在治本”的措施,帮助联系村出发展点子,制定发展规划,引进发展项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县委组织部干部今年春节前后3次深入所联系的徐家镇方广村、九龙垭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帮助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今后3年方广村重点发展蚕桑、九龙垭村重点发展劳务输出和水果产业的方向。金甲乡下塘村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基地村,由于资金瓶颈制约,规模难以扩大,县水利局多方筹资14万元,帮助该村建起一个高规格的DLY肉猪养殖场。县科技局为白玉乡三星桥村免费开办鸡、鱼、兔养殖和果树、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19期,培训1180人次,许多参训的群众说:“给我们送技术,比送给我们金山、银山都好!”通过帮扶活动的开展,全县已有 个困难家庭找到了脱贫门路,走上了致富之路。个村由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个社区由贫困社区变成了富裕社区。
(三)把握关键,典型引路,基层组织战斗力普遍增强。我们把帮扶工作当成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催化剂”,在加强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他们自添压力,自我突破,从而转变了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河街的“穷”根在于党组织软弱涣散、失去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但通过对社区支部的教育转化和组织整顿,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力,激发和提升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激情与能力,最终扭转了被动与落后的局面。由此我们也得出一个有益的启示: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并作为一条经验在全县推广,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支部帮建工程”,加大对后进村(社区)支部的帮扶工作力度。从人员上“帮”,县委从县级部门抽派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相对“后进”的村(社区)任支书,配强配齐了村(社区)支部班子“一把手”,从物质上“扶”,县财政一次性拿出资金166万元帮助241个村建立了设备、制度齐全的本文来源于网络标准党员活动室,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各种活动的正常开展。从今年起,将村干部待遇由原来的每月100多元提高到每月300—400元,大大地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素质上“提”,县委每年举办2次以上各种类型的村(社区)“三职”干部培训班,努力提高干部们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能力。从思想上“引”,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干部的群众观、政绩观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通过由“内”到“外”的帮扶,全县大部分村(社区)的基层组织战斗力普遍增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核心作用,积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涌现出了河舒镇桃花村、磨子西街社区等一大批类似中坝村和下河街社区的文明富裕新村和富裕和谐社区。
(四)锤炼了党性,改进了作风,党员干部自身受到了教育。我们把帮扶工作当作锻炼干部的“主战场”,让各级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增长见识,磨炼能力。在帮扶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自身经受到了锻炼,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一是增强了民本意识。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与贫困户“结亲”,与困难群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感情上实现了零距离交融,普遍感到,联系一个贫困户就多了一份责任,作为党员干部一刻也不能忘记群众的疾苦,一刻也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以前对下河街社区感到悲观、多次申请“退休”的原支部书记王天祥看到社区的变化,感慨地说:“我要是能年轻20岁,一定要再当一回支部书记,带领大伙好好干一场。”二是升华了思想境界。通过走访慰问,了解社情民意,党员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和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的“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升华。三是改进了工作作风。坚持帮扶工作与“三深入三落实”活动有机结合,许多党员干部纷纷走进机关大院,深入农村农户,深入贫困社区、深入困难家庭,访贫问苦,嘘寒问暖,在帮扶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和洗礼,查找到了工作上的差距、作风上的差距和思想上的差距,更加端正了思想态度,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以前中坝村“两委”一班人,天天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赌博上,带头打麻将,诈“金花”,不给群众办事,对群众提出的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照明、子女入学、农产品运输等合理诉求麻木不仁、不理不睬,甚至变本加利,趁乡上收取合理费用之机,擅自加码增加农民负担,村“两委”利用村上集体资金大吃大喝,不但自己吃,带还着老婆娃儿一起吃馆子,但通过县委的抓“难”治“乱”,先后派组织部两位副部长到该村真情帮扶,引领群众发家致富,如今中坝村,打麻将的人没有了,乱吃乱喝的现象不见了,人人思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了。
(五)密切了关系,增进了感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把帮扶工作当成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各级干部以真心为民的具体行动,与群众沟通了思想,密切了感情。通过开展帮扶活动,困难群众能够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听到他们亲切的话语,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一些群众由过去“对着党委政府干”转变为“帮着党委政府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各级组织靠得更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也由“油水关系”变成了“鱼水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在水乳交融中走向和谐,有力地促成了心齐风正事业兴社会氛围的形成,也为我们改革和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利我们凝聚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办大事,集中财力、[1][2][3]下一页
第三篇:在全县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践行执政为民理念 深化结对帮扶工程
奋力推进XX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在全县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XXX
(2006年7月 日)
同志们:
经县委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结对帮扶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其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省市有关帮扶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三年来我县帮扶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帮扶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帮扶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不断推动结对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对结对帮扶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先进个人代表、帮扶对象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县四套班子对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关心支持结对帮扶工作的各级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解决群众疾苦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真心关怀,真情帮助,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群众满意的实效
我们深刻认识到,结对帮扶工作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载体,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把它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当作一项利民工程来抓,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层层落实,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2002年底,下河街社区居民接连不断到县委、县政府集访,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先后四次深入下河街实地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发现下河街是一个“七多八难”的贫困角落,社区居民上访实属生活困难所迫,实属对党委和政府怀有的求助心理所致。县委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大家一致认为下河街社区这些困难群众怀着迫切愿望求助于县委、县政府,我们没有理由袖手旁观,随即在全县实施以“化民怨、解民难、聚民心、帮民富”为主题的“社区扶贫工程”。我和27名县级领导带领68个县级部门党组织近300名党员干部率先与下河街200户社区居民结成“1+1”帮扶对子,首先拉开了结对帮扶的序幕:为了“社区扶贫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活动一开始,我们就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帮扶机制。县委组建了“社区扶贫工程”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地点,抽调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县上出台了专门文件,明确了帮扶单位、帮扶个人、帮扶对象、帮扶目标等。经过短短半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社区扶贫工程取得了明显实效,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曾经数十次上访“闹事”的梁仁贵通过帮扶后,真诚地表示今后再也不找党委政府的麻烦了。年届80岁高龄的老居民唐述芳拉着前来我县访贫问苦时任市委书记的黄顺福同志的手激动地说:“我经过了伪政府,在新社会也活了这么多年,看来看去,还是共产党对我们好啊!”
首批“社区扶贫工程”的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省委组织部和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了我们持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及时总结并大力推广下河街“六帮六建”和中坝村“五民示范”工程的基本做法,从广度、深度上拓展“1+1”结对帮扶活动,把帮扶范围从下河街延伸到城区所有11个社区,18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纷纷与城乡特困居民结成帮扶对子,掀起了新一轮的结对帮扶活动高潮。
特别是去年12月底以来,我们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贯穿第一、二、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内容加以深化,93个县级部门、46个乡镇机关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村结为帮扶对子,区、乡、村三级近1万名有能力的党员每人联系一个富裕户、帮扶一个贫困户、转化一个“问题户”,多层次、多角度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帮扶工作城乡全覆盖。结对帮扶活动促进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社会和谐明显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二)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帮扶路子不断拓宽
结对帮扶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不同时期的结对帮扶工作有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不断调整帮扶思路和方式,不断拓宽帮扶路子,真正做到帮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
一是扶贫先扶志。思想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志穷是最可怕的贫穷。在帮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眼前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而且更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和教育,从精神上鼓励和鞭策,着力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只要我们不丧失志气,我们就一定能摆脱贫困”,这是我经常对困难群众说的一句话。下河街下岗工人杨昌武在县水利局党员杨剑波的帮扶下,当上“小包工头”,很快就脱贫致富了,他又主动带领18名特困居民外出务工挣钱,带动其他社区居民脱贫。中华乡双井村3社村民唐建中因好逸恶劳,虐待家人,其妻难以忍受折磨,改嫁他人。唐建中不听当时法院的裁定和乡村的调解意见,长期上访省、市、县有关部门,四处流浪,土地荒芜,成为上下知晓的“缠访户”。针对此情况,中华乡党委书记程朝辉同志主动与唐建中结成对子,多次与唐建中面对面交心谈心,耐心帮教,并于2005年5月请县法院、县信访办、区督导办及乡村干部,在唐建中家中召开了上访问题听证会,澄清了历史,唐建中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错误,表示今后再也不把时间浪费在上访上,而要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如今,唐建中在家种庄稼、搞起副业,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又娶了妻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二是输血又造血。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很容易滋长部分被帮扶者“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帮扶活动中,不局限于帮钱帮物,对那些有劳动能力而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更注重智力扶持,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介绍致富门路和经验,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勤劳致富。我联系的贫困户陈广林,因为贫穷老婆跑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上有年逾八旬的老母,下有辍学在家的小孩,一家生活无着落。我鼓励他自力更生,走村串户卖起了小百货,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对于既缺劳力又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更注重送技术、送信息、送门路、送项目进行“造血”,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在“联乡帮村包户”活动中,各部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联系村确立思路、制定规划、引进项目、制定规划,引进项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县委组织部干部今年春节前后3次深入所联系的徐家镇方广村、九龙垭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帮助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今后3年方广村重点发展蚕桑、九龙垭村重点发展劳务输出和水果产业的方向。县科技局为白玉乡三星桥村免费开办鸡、鱼、兔养殖和果树、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19期,培训1180人次,许多参训的群众说:“给我们送技术,比送给我们金山、银山都好!”通过帮扶活动的开展,全县已有 个困难家庭找到了脱贫门路,走上了致富之路。个村后进村逐步变成了先进村,个贫困社区逐步变成了富裕社区。
三是治穷更治本。治穷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针对当前农村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生活环境差的现状,我们从改善基础条件入手,增强了发展后劲;针对帮扶对象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劳动力而无一技之长,有脱贫愿望而无致富门路的情况,我们不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努力提高帮扶对象的综合素质,增强脱贫意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县交通局针对群众行路难问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了对农村危桥险路整治,仅今年春节前后投资帮助农村修建了700多座“便民桥”和300多条“便民路”。县广播电视局针对万和乡大石板村信息闭塞的实际,免费为该村安装有线电视,深受农村群众欢迎。县委组织部与县民政局提供资金9万多元,为下河街社区配送了电视机、VCD等设施,建成了党员和居民活动室。同时,在各方面的帮扶下,新华街社区开办了“春蕾幼儿园”,下河街社区建立了“社区书屋”,城南社区办起了“就业一条街”,所有这些,都为社区居民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内力,帮促互动,帮扶成效多方显现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帮扶工作格局,在全县上下倡导用爱心凝聚人心,用关怀温暖社会,用三个文明建设新成果巩固和发展我县改革开放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一是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在帮扶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从困难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现实而又具体的困难作为切入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在对城镇特困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将农村特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逐步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在去年对城乡首批3000户特困户家庭实施医保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家庭全部纳入医保;加强乡(镇)、村两级卫生网络建设,将乡镇卫生院直接为民服务的医务人员纳入财政供养,加快了村级合作医疗站达标建设,着力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完成县城1600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对因灾或贫困造成无房和经鉴定为危房的农村特困户采取政府补、社会筹的办法,切实解决了群众“住房难”。以建设南路、磨子西街为示范,“困难群众创业示范街”,开发“三保”、“三托”、“三服务”、“三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开展免费技术培训,拓展劳务输出渠道,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就业难”。积极推进以中坝村、桃花村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建设,广泛开展送项目、送科技、送农资下乡活动,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搞好农技培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财政一次性注入资金200万元建立特困家庭发展信贷担保公司,扶持有生产能力的特困家庭三年内脱贫,着力解决了群众“致富难”。推进“寄宿制”工程,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圆梦助学基金”,着力解决了群众“子女入学难”。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老百姓紧蹙的眉头舒展了,心底的怨气化解了,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空前高涨。
二是基层组织战斗力全面增强,形象明显提升。我们在加强困难群众帮扶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影响,提高基层组织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支部帮建工程”,加大对后进村(社区)支部的帮扶工作力度。从人员上“帮”,县委从县级部门抽派1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相对“后进”的村(社区)任支书,配强配齐了村(社区)支部班子“一把手”。从物质上“扶”,县财政一次性拿出资金166万元帮助241个村建立了设备、制度齐全的标准党员活动室,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各种活动的正常开展。从今年起,将村干部待遇由原来的每月100多元提高到每月300—400元,大大地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素质上“提”,县委每年举办2次以上各种类型的村(社区)“三职”干部培训班,努力提高干部们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能力;从思想上“引”,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干部的群众观、政绩观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通过由“内”到“外”的帮扶,全县基层组织战斗力普遍增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核心作用,积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涌现出了河舒镇桃花村、磨子西街社区等一大批类似中坝村和下河街社区的文明富裕新村和富裕和谐社区。
三是党员干部自身受到了教育,素质明显提高。我们把帮扶工作当作锻炼干部的“主战场”,让各级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增长见识,磨炼能力。在帮扶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综合的锻炼,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首先,增强了民本意识。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与贫困户“攀亲交友”,与困难群众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普遍认为,联系一户贫困户就多了一份责任,作为党员干部一刻也不能忘记群众的疾苦,一刻也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前对下河街社区感到悲观、多次申请“退休”的原支部书记王天祥看到社区的变化,感慨地说:“我要是能年轻20岁,一定要再当一回支部书记,带领大伙好好干一场。”其次,激发了工作热情。广大干部通过走访慰问,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挣扎,还有如此多的弱势群体需要关怀帮助,心灵为之震憾,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激发热情,干好工作,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正如一些机关干部在座谈会上纷纷谈到,“对比贫困居民衣食都成问题,想做事却找不到事的困境。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已有的幸福生活和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更没有理由白享俸禄,不干实事。”第三,改进了工作作风。坚持帮扶工作与“三深入三落实”活动有机结合,许多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农户,深入社区居民、深入困难家庭,在帮扶过程中查找到了工作、作风和思想上的差距,进一步端正了思想,转变了态度,改进了作风。以前中坝村“两委”一班人,天天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赌博上,带头打麻将,诈“金花”,不给群众办事,对群众提出的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照明、子女入学、农产品运输等合理诉求麻木不仁、不理不睬,甚至变本加利,趁乡上收取合理费用之机,擅自加码增加农民负担,村“两委”利用村上集体资金大吃大喝,不但自己吃,带还着老婆娃儿一起吃馆子,但通过县委的抓“难”治“乱”,先后派组织部两位副部长到该村真情帮扶,引领群众发家致富,如今中坝村,打麻将的人没有了,乱吃乱喝的现象不见了,人人思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了。
二、坚持以民为本、和谐发展的执政追求,认真回顾帮扶工作的基本作法,全面总结,认真提炼,结对帮扶工作给了我们有益启示
我县结对帮扶的典型作法和显著成效,得到了群众的赞誉、组织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尤其是省委学忠书记对此充分肯定,作出了在全省推广的批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得益于广大群众的主动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三年来的结对帮扶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必须始终坚持心存百姓,情系群众,争做人民的好儿女。弱势群体最值得关爱,最值得同情,也最需要帮助,我们领导干部对他们的态度如何,直接反映出与人民群众感情深浅。广大群众评判党委政府的形象,往往是通过领导干部的言行来加以评判的。因此,对待群众特别是对待困难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是党和政府取信于民的关键。我经常用这样一句话告诫自己并勉励其他领导同志:“领导干部的榜样是谁,就是他自己。”当困难群众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如果我们领导干部挺身而出,付出辛劳,献出真情,帮他们一把,扶他们一下,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就能赢得民心。虽然时间已过去好几年了,我却始终忘不了我第一次到下河待调研工作时亲眼目睹的“悲惨”景象,忘不了数百双群众期待的眼神。在下河街调研的几天时间里,我越看越难受,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晚上更是彻夜难眠,没想到解放5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20多年,在我们县委、县政府眼皮底下,还有这么贫困的社区,还有这么多贫困的居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心里想,如不改变下河街的贫困面貌,不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赢回失去的民心,我就不是一个好干部,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县委书记,我们一班人既对不起党组织,更对不起父老乡亲。
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必须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争做群众的好公仆。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在帮扶活动中我们发现,我们老百姓其实是很善良、纯朴、通情达理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愿望和要求并不高,主要是一些很具体很实在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细节问题和眼前困难,比如饮水难、行路难、入学难等,如果我们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了,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感激和拥护。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冯抗、蔡良斌同志先后去中坝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修公路、迁学校、打沉井、建码头、调结构、兴产业、建供水站、建农贸市场等,都是从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开始,都是做的小事、实事,老百姓盼望和期待的事。党委政府仅仅做了一些本来应该为老百姓做的事情,老百姓却感激涕零,仅仅是因为这两年来办了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他们以前的怨气就没有了,对立情绪就消除了,对党委政府就十分拥护了。在帮扶活动中,我们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自身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我们眼里看来,或许是一件“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却是关系生产生活的“大事情”。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结对帮扶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的大事来抓,对老百姓“得寸进尺”,真正把为民之德、爱民之心化作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必须始终坚持富裕百姓,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看到变化,看到希望,争做群众发展的“领头雁”。发展至上,富民为本。检验结对帮扶活动的重要标准就是发展。中坝村之所以变,由乱到治,正是由于抓住了发展这一关键,确立了“生猪、蔬菜、水果”三大富民产业,建起了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愿望。去年张学忠书记在下河街社区调研时,要求我们在下河街搞旅游开发,整个下河街居民沸腾了,纷纷表示要全力配合、支持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帮的。在开发建设中,很多居民顾大局,识大体,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该拆的坚决拆掉,让搬迁的坚决搬迁,从不向党委政府提出过份要求和苛刻条件。很多居民都说:“县委、县政府出钱为我们搞旅游开发,最终还是为了我们当地居民好,为我们以后过上更加安逸幸福生活,我们目前损失一点算不了什么”,也就是从县委、县政府真情为民办的一件件好事、实事中,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看到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四是坚持结对帮扶活动,必须始终坚持依靠百姓,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坝村的变化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人心的变化,是民心失得的变化。当基层组织失掉了民心,中坝村的昨天就发人深省;当基层组织重新获得了民心,中坝村又变得欣欣向荣。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群众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应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帮扶活动中,我们变节日的慰问活动为经常性的访贫问苦,变过去怕见群众、不愿见群众为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困难群众家庭,与他们挚亲交友,面对面、实打实地沟通交流,千方百计为他们答疑释惑,排忧解难。坚持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脚踏实地地干;群众缺什么、愁什么,就倾其所能地帮;群众反对什么、不满意什么,就真心实意地改。始终做到了“老弱病残户必访必帮,下岗失业户必访必帮,有问题有意见户必访必帮,党员干部真情为民的实际行动,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到满意。不少被帮扶群众由衷感叹:“过去都说,‘穷在近邻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在我们这些生活困难的普通老百姓也攀上了当党员干部的亲戚,还是我们的党好,党的干部好,社会主义制度好”。
三、坚持执政一方、造福于民的执政目标,肩负起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不断创新,狠抓落实,确保结对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
虽然结对帮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满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刻,活动开展不很平衡。部分同志把帮扶工作当作临时性任务,满足于一时一事的帮扶,没有很好处理特殊困难的帮助与彻底脱贫的关系,缺乏耐心;有些同志存在厌战情绪,认为帮扶对象较多,帮扶难度较大,帮扶对象彻底脱贫有待时日,缺乏信心。个别帮扶对象“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在有的帮扶对象很快致富,但有的帮扶对象依然处在贫困线上;有的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有的基层组织面貌依旧,变化不大。二是帮扶措施不够得力,帮扶方式比较简单。送资金、送实物较多,送项目、送信息、送技术较少,“重输血,轻造血”;为帮扶对象解决眼前困难多,帮助发展长效产业少,“重眼前,轻长远”;物质上帮助多,思想上帮助少,“重扶贫,轻扶志”。对城镇困难户帮扶得多,对农村困难户帮扶得少;对公路沿线的农村困难户帮助多,对偏远山区的农村困难户帮助较少,“常规性方法多,创造性方法少”。三是狠抓落实不够主动,帮扶效果受到影响。按照县委规定每月必须到帮扶对象家去走访,但有的同志一年才去两三次,去了也只是做做样子,给点钱了事。更有甚者要领导安排提醒才去做,没有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真正所急所需所盼,没有因情施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的钱物也没有用在刀刃上,有时甚至滋涨了帮扶对象的懒惰情绪。四是帮扶重点不够突出,长效机制有待完善。满足于送钱送物,满足于临时走访慰问,探索治本之策、完善长效机制任务艰巨。我们要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改变方式,扩大范围,突出重点,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认识再深化,不断增强结对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必须正确把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着力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构建和谐XX,更加自觉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关怀弱弱群体,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弱势群体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同样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关注弱势群体,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脱贫致富,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和各级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重要意义,大力弘扬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真正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关心困难群众的实际行动。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加快构建和谐XX的有力保证。没有稳定,没有和谐,什么事都干不成。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众的具体困难,就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就会分散各级各部门抓项目、抓经济的精力,就会影响XX的发展环境,就会影响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实证明,结对帮扶,是推进XX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是加快县城经济社会发展跨越的有力保证。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使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深入基层,体察到了群众疾苦,并通过帮扶活动,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信任的桥梁,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把扶贫济困活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第一选择。通过结对帮扶,使困难群众能够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听到党员干部的话语,让群众感到我们党员干部可以信赖,对生活、对社会充满希望和信心。
(二)方式再改进,不断探索结对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今后帮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涵盖基层党组织建设、城乡经济体系、群众利益调节与维护、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存在的生活难、就医难、住房难、行路难及子女上学难等现实问题。
一是大力开展“五进社区”活动,努力开创社区帮扶工作新局面。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家园,是城市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社区帮扶活动要按照“帮要帮在点子上,帮要帮在关键要害处”的原则,围绕“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要求,不断将社区帮扶活动推向深入。
1、安全知识进社区。“平安”,是老百姓的最大愿望,“安居乐业”,应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最高执政追求。帮扶主体要带着安全责任去开展活动,定期到社区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印发安全知识资料,演示安全规程操作,定期对社区进行安全检查,纠正安全生产生活上的认识误区,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边学习边整改、边整改边教育,让社区群众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
2、法律知识进社区。在帮扶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群众不但缺钱、缺物、缺技术、缺项目,还缺少基本的法律常识。常常因为不懂法而伤害别人,损害自己。法制部门要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用正常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社区维权活动”,在社区努力形成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3、文明新风进社区。以开展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契机,以帮扶的实际行动引导群众互助互爱。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帮助教育群众改掉陋习,移风易俗,远离邪教,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当前正在全力打造“嘉陵第一桑梓”AAAA级旅游区,要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展示XX人善良纯朴、热情友好的良好形象。
4、就业门路进社区。有门路才有出路,在帮扶活动中要进一步拓宽就业路子,延伸就业领域,扩大就业范围。开展“民营企业送岗位”活动,鼓励企业根据生产销售需要,在用工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帮扶对象。开展“科技部门送技术”活动,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就业再就业培训,使他们人人都能掌握求得生计的一计之长,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5、致富项目进社区。项目帮扶是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征对帮扶对象的特点,提供一些技术要求低、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积极协助小额信贷,帮助他们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对在“嘉陵第一桑梓”AAAA级旅游区建设中特别是周子古镇复建过程中,对有发展愿望、行动迅速的人,要给予支持,为他们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或是与帮扶人合作经营,支持他们改善环境,改变面貌,改造门店,早日投入经营,接待游客。扩大就业一条街的规模,改善就业状况,提升人气,搞旺商机。
二是紧扣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展结对帮扶工作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农村的持久稳定和真正和谐,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这与结对帮扶工作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要紧扣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以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
一要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着力点,帮助建好一个班子。要继续深化“百村十居示范行动”,进一步实施“大学村官计划”和“人才回引工程”,把一些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人员充实到一些工作起色不大、发展较为缓慢的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加强对村“三职”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心骨和领路人。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帮助全县所有村支部建好标准党员活动室,彻底改变办公无场所、活动无阵地的状况。
二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帮助困难群众培育优势产业。各级各部门、各位党员干部要立足困难群众的实际,围绕县上确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帮助他们作好产业规划,选好致富项目,落实发展措施,帮助解决无启动资金、技术缺乏、劳动力不足等实际困难。通过发展产业,使困难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三要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帮助困难群众提供一个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乡村道路、住房、安全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困难群众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无房子住和居住环境脏、乱、差等实际困难。要要继续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确保农村困难家庭不因贫困失学;要大力加强村医疗卫生站建设,让困难群众参与合作医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难题;要继续完善特困群众低保制度、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农民工培训制度,为困难群众维持基本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四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帮助困难群众树立文明新风。以创建“文明家庭”、“五好户”、“遵纪守法户”为载体,破除他们的陋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倡导新风尚。建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艺表演队,经常举行一些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文艺演出,大力弘扬吃苦耐劳、勤勉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困难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五要以民主管村为切入点,帮助农村建立一套好制度。要进一步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召开“坝坝会”、“议事会”,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说话,自己的事自己作主。建立健全村“两委”议事制度,使每个村民充分享有“四权”。
(三)领导再加强,不断开创帮扶工作新局面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作为社会救助的一项具体实践,不是一项临时性的任务,而是作为各级各部门工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长期开展下去,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结对帮扶活动有新的拓展,有新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成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帮扶工作综合协调机构,按照“定帮扶责任人,定脱贫时间进度、定帮扶目标任务”三定的原则,将帮扶工作落实到帮扶责任单位,责任人人头。坚持做到帮扶内容不打折,帮扶时间不断档,帮扶力度不减弱。做到帮扶户不脱贫,帮扶主体就不脱身,至到取得实际效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和落实推进措施,形成整体合力,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把这项活动组织好。各级党组织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帮扶合力。二是进一步加强督导管理。建立帮扶工作台帐,实行一户一表,一事一记,半年初查,年终考评。把帮扶工作纳入社会评价,实行民心考核,对帮扶主体、帮扶对象、帮扶内容、帮扶目标任务进行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按照“定期检查、定期汇报、定期评议”的原则接受组织的考核,县委组织部、目标督查办公室要加强督查督办,围绕贫困户和困难职工是否增强了致富信心,理清了脱贫思路,掌握了致富技术(岗位技能),筹措了发展资金,新上了致富项目,得到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帮扶目标等重点环节抓好督查,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要通报批评,对工作不到位,长期不能脱贫的责任人要作出组织处理。开通帮扶投诉热线,在电视台公布号码,对接到两次以上的投诉要进行组织谈话。要把结对帮扶工作列为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考核的内容,建立帮扶干部的实绩考核档案,并作为考核、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在帮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要优先提拨重用。三是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广泛宣传在“结对帮扶”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使活动的教育面和辐射面进一步扩大。通过宣传典型,推广经验,达到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的目的。同时,通过宣传典型,激发各级干部为民干事谋利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县形成扶贫济困、帮孤助残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扶贫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扶困难群众更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让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深入到贫困户和困难职工中去,为他们排忧解难,治穷致富,为构建XX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促进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