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各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时间:2019-05-12 14:1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各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各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第一篇:新时期各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新时期各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孙国强 陈淑君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102600 论文摘要:国家已经发布了“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教育部也提出要加强中小学干部的培训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干部培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市中小学干部培训对象的基本数量情况,掌握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教育干部培训机构中专职教师的现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教育干部培训机构中专职教师队的具体建议。研究力图为北京市教育工委及教委提供解决北京市中小学干部培训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 队伍建设

中小学领导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干部培训对中小学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起到加油、充电、更新观念的作用。区县教育学院分院或教师进修学校(研修中心)的党校干训办公室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干部培训中的基础层(中层干部、后备干部、任职资格)和提高层(在岗校长提高)的培训,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基础培训中的授课与提高培训中的策划与管理。

目前承担此项工作的各区县在对人员的选拔、岗位职责、相关培训等方面都比较混乱,使得这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大大影响了干部培训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了解各区县党校干训教师队伍的现状,找出区县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为区县党校干训专职教师的选拔聘任、培训及专业发展提供依据,为北京市教工委制定“十二五”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区县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北京市各区县党校干训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1、通过年龄和从事本岗位工作年限的调查可以看出,这支队伍目前正在处于着新老交替的阶段;队伍有年轻化趋势。50岁以上23%,40—49岁占50%,40岁以下占27%。

2、相对于中小学校长的总体学历水平而言,党校、干训专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高学历人数偏低,还有相当部分为后续学历。管理干部中硕士以上学历仅占18%,教师占25%。

3、管理干部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较教师高,普通干训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偏低,仅有47.8%。可能的原因是各区县近两三年直接从高校引进了不少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目前的职称都处于中级。

由此看来,北京市区县党校干训专职队伍在“十二五”将面临如何选拔新的专职党校干训教师及如何对区县党校干训教师进行培训者培训的任务,使其得到更理想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中小学干部培训专业化水平。

二、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可行性措施

大力加强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是贯彻2010年召开的第11次全国干部教育联席会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北京市普职成教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深入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干部队伍,推动首都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是搞好教育系统党建和干部培训工作的保证,是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

(一)观念层面,要高度重视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1、区县教工委和教委领导要在选用上高度重视

如果说校长是“教师的教师”,那么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则是“校长的教师”,其选拔的标准要高于普通的校长,配置要符合培训工作发展的需要,任用、使用要更做到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要打破过去存在的“养老院”(退居二线而未休的校长、书记的安置办)和“托儿所”(刚毕业、有潜力、待使用的大学生的暂栖地)的现象,按照《北京市普职成教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和有关教育党校建设、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选对人,配齐人,用好人,明其利,安其心。

2、区县教育党校(干训)领导要在培养上高度重视

优秀的干训师资应该是“三专合一”型的复合型人才,即教育管理理论专家、教育实践专家和教育培训专家。基层学校不会有现成的人才,这支队伍需要下大力气、花大本钱来打造。要建立一套培养的制度和机制,在目标、要求、过程、资金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既引导现任专职教师向优秀教育管理培训专家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吸引有志于从事此项工作的优秀教师加入其中。

3、市级教育党校(干训)领导要在价值上高度重视

因区县多数从事教育党校(干训)工作的专职教师原非管理、培训专业科班出身,且受工作性质及职称系列等的限制,一些优秀的党校(干训)教师在评职称、上骨干、当特级等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再加上长期在本区讲授某些专题,难免限制专业的发展和自身职业生涯的提升。市级教育党校(干训)领导应帮助他们确立发展的方向,疏通成长的路径,搭建不断提升的平台,使其专业价值不断得到认可。

(二)技术层面,大力推进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专业化

1、必由之路——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

“化”就是发展,就是扬弃,就是观念的与时俱进。

工作专业化(job specialization)是指一个人工作任务范围的宽窄,所需技能的多少。工作专业化程度越高,所包含工作任务的范围就越窄,重复性就越强,它更多指向的是一个具体的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甚至于是一个具体的工作步骤,属微观的、操作的层面。

专业活动的实质是指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内容的独有性。专业,意味着高质量,也体现着专业主体的不可替代性。当前,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越来越具有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中小学校长及相关人群,服务领域的特定性——中小学校及社区、家庭等,服务内容的独特性——培养校长、书记等学校干部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对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作用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性。

2、必然之选——拓宽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选拔、培养的渠道(1)选拔

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应有中小学教学一线从事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学校中层、校级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论功底较为深厚,富有研究精神和探索精神,善于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2)培养

帮助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制定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依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学历提高、专题培训、学术研究、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参加职业培训师培训和境外学习培训,以弥补培训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

3、必务之要——建立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专业化标准 依据教育管理理论专家发展的标准,要着力提高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包括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解析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中外教育管理史,准确把握教育哲学、教学论、德育论、教育体制机制论等内容,并积累丰富的案例加以佐证。

依据教育管理实践专家发展的标准,要着力提高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挂职锻炼、“影子培训”、定点下校、考察学习等形式,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识,丰富其素材。

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诸如校级干部考核、学校管理咨询、学校规划评审、办学思想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不断提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管理理论和实践内化为有价值、成体系、真管用的培训思想、观念和方法。

依据教育培训专家发展的标准,要着力提高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的培训策划能力、需求调研能力、机智的临场把握与驾御能力、现场解决问题与组织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对课程内容的设计技能、培训需求分析能力、学员问题的把握能力、运用多媒体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等。

(三)制度层面,逐步实施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职业资格制度

1、实行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职称评定、晋升制度

为解决教育党校(干训)教师评聘职称“找不准位置”的尴尬,应尽快开辟党校(干训)教师职称评聘序列,引导从业者敢于顺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在学历提高、进修、著述、科研等方面“入位”,使其在学校岗位设置、绩效工资改革中不会成为“另类”,为其安心从事教育党校(干训)工作奠定专业的、物质的、发展的基础。

2、启动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二级骨干认定制度

参照骨干教师工作制度,结合教育党校(干训)工作的特殊性,建立教育党校(干训)教师区(县)级、市级骨干认定、管理制度,在认定的范围、条件、程序、考核、待遇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允许跨区带徒、科研,开辟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绿色通道。

3、逐步实施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最佳途径,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教育事业的发展、培训事业发展和教育党校(干训)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健全培训师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师队伍。它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和振兴,关系到校长的成长,关系到每一个教育干部的岗位发展和生活质量。没有高素质的建筑工程师,盖不出高素质的大楼,没有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培训者队伍,也带不出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教育管理培训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制度,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教育培训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从关心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关心培训工作者发展的角度去关心职业培训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国家制度建设,保证培训工作者合法的职业资格和享有应有的权利,如学习培训权利,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利和相应的待遇等。

教育管理培训师制度是国家资格证书制度的组成部分,它的全部内容都应符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其证书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代表国家制发的证明文件,是每个培训工作者上岗必备的条件,是培训工作者能力的证明,是一本从事教育管理培训工作的“通行证”。其职业名称和定义、职业等级及获取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总之,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促进基础教育干部发展的奠基工程。只有在观念和认识上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在技术和途径上保证这支队伍的培养,在制度和机制上保障这支队伍的发展,才能促进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才能为教育干部提供有价值、真管用的培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健康、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

2、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教育党校工作的意见》

3、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关于加强北京市区县教育领导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

4、《校长培训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钟祖荣主编 北京出版社2010,6

第二篇:与时俱进切实加强新时期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范文模版]

与时俱进切实加强新时期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崔耘来源:理论室发表时间:2010-3-22 10:05:45]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四十四条: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曾庆红同志指出:“新世纪新阶段,要提高党校工作水平,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加强党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进入党校学习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对党校教师的授课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上党校“一个中心,四个方面”和“三基本”、“五当代”的教学新布局的实施,对党校教师的理论素养,授课水平提出了新挑战。本文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新时期县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现阶段蓬莱市委党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蓬莱市委党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党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在知识结构上,普遍学历有了较大提高,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

党校目前有在职教师2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本科学历17人,分别占总数的15%、85%,但教师中没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政治理论专业11人,经济类专业4人,法律专业3人,计算机专业2人,英语专业2人,结构不尽合理。与此同时,由于党校工作相对独立、封闭的特殊性,平时与机关各部门、各街道联系较少,接触市委、市政府具体工作的机会不多,因此党校教师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明显不足,导致他们虽有良好的工作愿望,却不一定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这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市情实际结合不紧、调研成果理论性太强等许多方面。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及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区域发展特征的准确把握,难以面对日益年轻化、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培训对象,难以满足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的需要。

2、在年龄结构上,整体年轻、充满活力,但结构不尽合理。

在党校20名教师中,35岁以下13人,35—45岁5人,45岁以上2人,分别占总数的65%、25%、10%,应该说,党校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充满活力,具有很好的后发优势,但结构不尽合理。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中坚力量显出不足。合理的教师年龄结构应当是以老教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宝塔型结构。明显看出一半多的教师集中在35岁以下,45岁以上的只占到十分之一,而35-45岁的中年教师人数很少,是个断层。根据社会学研究,35—45岁中间年龄段,是人生干事业的黄金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理应占绝大多数;45岁以上的人经验丰富,但是在精力和体力上要逊色于中青年;35岁以下的年轻人,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但实际经验不足。如不引起足够重视,在未来的时期内,几位老教师同时退休,而补充的青年教师数量很少,届时教师队伍将集中在35岁以下,而老、中、青搭配不合理的矛盾将较为突出,又会产生新的断层。

3、在素质结构上,总体素质较高,但与学校发展和形势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在党校,高级讲师5人,中级讲师8人,助理讲师7人。尽管如此,党校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与学校发展和形势要求仍有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做党校人、干党校事的敬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部分年轻教师扎根党校工作、做党校人、干党校事业的敬业精神、主人翁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从而影响到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二是缺乏“名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都能上课、勇于上课,却没有涌现出太多叫得响、过得硬、走得出的“名牌教师”。三是缺乏“品牌课程”。由于资料的限制、水平的限制、知识结构的限制、现实的限制,教师讲课照搬照用网络资料,理论性太强,缺乏实用性,不解渴不管用,没有叫的响“品牌课程”。三是科研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一两年有所改善、理论文章渐多,但成果不多,精品不多,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太多,真正进入当地党委政府决策的课题不多,真正进课

堂的不多,等等。

二、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这是党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党校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特点要求党校教师除了恪守职业道德,要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积极开展“讲、重、作、树”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党校教师的首要素质,是站好讲台的前提条件,也是党的宣传纪律的要求,因此各级党校必须把教师政治素质的提高始终摆在首位,积极开展“讲、重、作、树”活动,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党校教师首先要讲党性,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和省委意图在党校工作中得到实现;始终坚持党校工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始终坚持“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的原则。党校教师要重品行,就是既要重政治品行,又要重生活品行。重政治品行,就是要做到高度负责、求真务实、廉洁守纪。重生活品行,就是要做到守法遵规、不贪钱色、家庭和睦、情趣健康、谨慎交友。党校教师要做表率,就是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学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党校教师要树形象,就是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校魂,树立党校作为党政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干部培训和理论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智库的品牌的崭新形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清醒、信仰坚定、业务精深、勇于创新、作风扎实、工作勤勉、律己严格、为人师表的党校教师队伍。”

2、不断完善学习机制,努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为培养在二十一世纪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县级党校要按照“学习需求差别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手段现代化”的要求,把抓好党校教师知识更新摆在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位置,重视“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并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一是抓好学习培训。县级党校要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和理论创新的需要,从优化专业、改善结构和提高创新能力出发,培养一批高层次教研人才。对短缺学科和有的前沿学科要制定支持、鼓励政策和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有学科优势的国家重点院校学习。二是抓好进修提高。遵循效能原则,保证教师中有3/5工作在教研一线,1/5进修提高、攻读学位,1/5调查研究、挂职锻炼。三是抓好岗位自学。岗位自学始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此,要做好两项工作:一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远程教学网建设和互联网宽带接入,党校网络课堂建设,积极改善学习条件;二要建立鼓励教研人员自学的长效机制。四是聘请专家讲学。要本着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既要请系统内的专家,也要请系统外的专家,既要请学者,也要请实际工作者,各取所长,相互结合,以求实效。

3、创新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管理,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使整个教师队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抓好集体备课。教研人员集体备课是以老带新、培养后俊、整合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长期实践中被普遍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好形式。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二是要创新备课试讲制度。要努力做到“三个不写讲稿”和 “四个不贴近不合格”,“一个不上讲台”。即不吃透教材不写讲稿;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写讲稿;授课提纲不经集体审定不写讲稿;讲稿内容,不贴近时代,不贴近县情,不贴近工作,不贴近生活,讲稿不合格;不经过试讲不能上讲台。三是创新教科研一体化制度,积极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开展研究式教学,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专题课教学内容,以指导学员工作实践。四是要创新评教制度。要定期组织学员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争先创优,努力出精品课,培养名牌教师,品牌课程。五是要创新人才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体系,选好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措施,出台扶持政策。

4、重视科研调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本领

2008年10月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的方针,作为县级市委党校做好科研工作,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从县级党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看,应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以研究现实为主、以研究本地为主,强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和“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功能,做到“把握时代性、突出地方性、体现基层性”。二是要建立科研基地,为教师研究活动提供场所。党校管理者应该为党校教师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各领域创造必要的条件。有选择地定期派教师进乡镇、企业、机关、进社区、进重点工程等接受实践锻炼,增长社会阅历,并为科研课题研究提供根据地、实验田,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实行课题招标制度和科研攻关制度。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对任课教师进行聘任,对科研课题进行招标,给广大教师搭建一个平等竞争、施展才能、锻炼成长的平台。四是走联合科研的路子。县级党校最大的优势就是身在基层,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从教的教师大量接触基层干部,最有条件了解基层的动态,最容易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和大专院校联合,和上级党校联合,和社科院联合,和重点工程重点课题联合,和当地党委政府联合,既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又能提党校教师的的科研能力,多出精品,增加科研的实效性、价值性。五是加强学术交流,在教师中开展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研讨主题的理论沙龙活动,活跃研讨氛围。六是设立科研经费,为教师研究活动提供润滑剂。科研活动,离不开科研经费的保障。

总之,在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提升县基层党校教师整体素质,必将成为当前党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县级党校教师作为“干部之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则对于加快本地区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推进我市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当前形势下,县级基层党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证。

第三篇:《亚太教育》优秀论文 新形势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彭丽嫦

摘要: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探讨了新形势对商务英语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和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商务英语 队伍建设 实践和经验

当前世界范围内宏观经济疲软,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内需拉动不明显,尽管近期出口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动外贸降幅稍微收窄,服务经济正力争取代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和主要推动力。以深圳为首的珠三角地区搭乘“互联网经济”的快车,近两年得到飞速的发展。服务业发展,才能在下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抢得先机。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中的机电产品的主要制造和制造组装基地,搭乘互联网快车的部分先行企业,特别是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已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其示范效应正在产生,大批力求由传统外贸行业的企业转型至跨境电商的经营渠道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利用跨境的网络销售平台,“珠三角制造”向“珠三角创造”和“珠三角枢纽”转变。

一、宏观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对商务英语教师团队核心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 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然商务英语培养的是复合型的人才,那么就注定了商务英语教师也应该是复合型的教师。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一般性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以及与时俱进的新的一些要求。一般而言,商务英语教师的要求包括:良好的思想素质、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手段运用和教学评价的实施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商务知识)。

此外,新形势下对商务英语教师还要求其在教学能力上更加重视利用新型媒体和网络平台搜索商贸信息和组织教学;在专业知识方面突出了跨境电商实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更新速度超越以往,需要更快地与社会需求一致。无疑这对广东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建设和培养需要一个新的尝试。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新特点

(一)人才培养调研情况

我院教研室每年组织社会企业调研,根据2015年的调研情况,商务英语专 1 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涉外文员客服等岗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函电来往、产品介绍、市场营销、外贸电子商务、展会策划与营销、客户沟通、单据缮制、订单跟踪、资料分类归档、客户接待联系、文案归档及其他。

超过一半的学生从事外贸以及和外贸相关的工作。珠三角地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对服务型、一专多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我院组织的面向中小企业为主的人力资源部门或管理层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在用人学历要求方面要求大专以上即可,高职高专层次的毕业生可以满足社会需求。

通过调研和多年办学实践,我院商务英语专业2015年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外贸单证与跟单、国际市场营销、网上外贸等专业知识和外贸单证操作、外贸英语综合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翻译、涉外商务电子平台操作、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技能,达到该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等级标准要求,面向外贸企业、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其他商业部门等单位,能够从事外贸管理、外贸业务、对外联络等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熟悉对外贸易流程、善于沟通、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等职业素养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二)我院商务英语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的特点

我院的商务英语教学队伍人才培养立足于两大基本点:一是人才培养面向市场,培养具有较强技术技能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二是利用现有优势学科基础和广东机电职教集团的集群优势,培养适合广东产业发展的外贸行业人才。

1、企业精英进课堂,技能竞赛促育人。对外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引进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对内则坚持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脱产至少半年下企业锻炼制度,保证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对更新度快、实战特点强的课程或者教学模块,采用企业兼职教师入校上课的方式,兼职教师同时全程指导学生每学期的工学交替实践及顶岗实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协同育人。利用学院“六个一”工程的契机,大力推动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提高学生参与度,课 2 堂竞赛和省市选拔赛相结合,以赛促学。对专业技能突出的选手,组建教师团队开展系统的备赛训练,以赛促教。

2、校内校外相结合,课程与岗位相对接。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纽带作用,在校内建设高仿真实训中心,引进有竞争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外贸企业合作建设外贸会展服务中心和校中厂;在校外,教师团队积极开拓实习实践基地,特别是珠三角的涉外展会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依照新外贸岗位的能力特点来开发和优化课程设计体系,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加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

(一)对来源和背景不同的教师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培养

现阶段我院从事商务英语教师职业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即从学校到学校。此类教师具有理论水平较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弱,实战经验少与社会实际脱节的特点。二是引进的具有商务类或外贸从业经验的骨干人才进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此类教师具有实战素材丰富、动手能力强、与企业社会需求联系紧密,理论水平较弱、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教学经验缺乏等特点。

针对前者,我们采取了多种传帮带的方式进行培养,包括: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给予教学和科研、竞赛等全方面的指导和成长的关心;专业教师每五年脱产下企业连续半年以上企业实践。该举措已经实施超过五年,第一轮全体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已经完成,第二轮已启动并正在进行中。效果显著,除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积累教学素材、更好地服务教学使学生无缝连接岗位外,还产生多项“副成果”,如联系引进了多位企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完成企业和岗位需求的调研、取得职业资格证、联系毕业生实习就业、开拓校企合作等。三是鼓励培训进修。既鼓励专业能力和学术上的培训进修,也鼓励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锻炼的培训进修。这些培训对课程的设置、建设和教学的改革起到很大的作用。

针对后者,同样有多种培养方式。一是岗前的素质培养。作为教师,思想素质很重要。二是开展教学能力的培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这与企业中的工作对象很不一样,除了自己必须具有可教的内容之外,用何种形式、方式和载体如何传递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能领会、懂得并会运用,是需要方法的,这是教学能力。3 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来源教师经过定期的教学研讨,公开课、教学竞赛、说课活动等培养,学生教学测评成绩和督导评价都有明显的提高。

(二)、坚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来加强新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相长,教与学的过程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队伍定期开展针对性强的社会、企业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社会需求变化,积极改革教学模式。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工学结合常态化、教学实训职场化”的培养模式,实施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和职业素质共培养的、具广东产业特色的“EBW-IEB”的课程体系改革。

1、实施常态化的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核心课程改革,突出职业化和职场化。课程设置上增加“涉外商务礼仪”、“外贸电子商务”、“创业文化”等课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比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职场化,充分利用珠三角国际品牌展会,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训练在校外的商务职场中开展,学生的实训即真实的岗位实践,教师的教学示范即完成的企业真实业务项目。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企业职场的三方考核评价。

2、英语语言技能过硬、通晓国际商务知识和惯例、具有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是实施“EBW-IEB”的课程体系改革的保证。利用学院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的合作办学平台,组织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开拓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坚持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引进外贸企业特别是新型外贸企业技术精英,建成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互聘的教师队伍。

3、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开展电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针对岗位能力分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商务英语教研室.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R].2015(6).[2]曹深艳.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6).[3]陆婧.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知识经济[J].2010(11).

第四篇: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3年广东省中级教师职称评定审核要求-简论新时期加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对策研

论文摘要:依据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现状分析,对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通过树立整体观念,充实成才教育的内容,不断提高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有效性,最终促进贫困生健康成才。

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就业能力

近几年来,高校贫困生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焦点和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和政府对高校贫困生高度重视,随着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现阶段已基本解决了高校贫困生求学的后顾之忧,高校贫困生工作理应从“经济援助”转向“成才援助”。因此,对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进行研究对社会、国家和学生本人都有着重要意义,也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现实的理论实践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高校贫困生成才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即成才教育过程,是很难达到的。现阶段的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存在着如下问题。

1.重经济扶贫、轻教育扶持:教育目的和任务不明确

各高校中存在着“重经济扶贫、轻教育扶持”的现象,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只注重贫困生资助资金“量”的完成,忽视了贫困生工作“质”的提高。目前高校的贫困生工作缺乏对高校贫困生的专门教育,部分高校还存在贫困生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从事贫困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力量尚待加强。部分高校贫困生由于过渡依赖经济资助出现了“等”、“靠”、“要”的思想,缺乏感恩与回报之心,缺乏自强、自立精神,有待于加强有效引导。

2.重学校主体、轻家庭和社会主体:教育主体部分缺失

高校贫困生的成才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更需要整合所有有利于贫困生成才教育的主体资源。部分贫困生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压力教育”过多,“阳光教育”不够的现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家长过度强调家庭的困难与生活的艰辛,将会增加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甚至影响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对贫困生未来面临外界物质利益,尤其是金钱的诱惑时会造成消极影响。有些社会资助群体在进行贫困生资助时过于重视自身品牌效应或社会影响,忽视了对受助大学生自尊心及个人名誉的保护。

3.重灌输说教、轻内化实践:教育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针对贫困生成才教育的途径不尽完善。在贫困生的教育中,高校大多采用灌输式说教。首先,教育者居高临下,完全以自己的意志和偏好作为出发点,自觉不自觉地突出自己的地位,认为贫困生应该完全服从,教育形式呆板。其次,对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实践途径主要集中于校内的实践活动,校外教育资源尚未形成整体,实践途径不尽完善。最后,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成才教育的其他途径易被忽视,如: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在贫困生界定和经济资助工作中渗入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在心理咨询中融合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等。

二、树立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整体观念

高校贫困生的成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已有资源,结合时代特

征,树立整体观念。

1.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

环境对成才的影响至关重要,在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中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才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优化社会环境。在充斥着金钱和物质崇拜的社会文化中,贫困生会日趋产生自卑和焦虑。因此社会各层面应努力消除经济增长给人们价值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进一步完善就业用人机制,给公共关系资源相对贫乏的高校贫困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开展社会救助时要保护受助者的自尊心,更多的进行隐性救助、无接触救助,让每一位贫困生都能够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下,健康自信成长。

第二,减压家庭环境。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个人顺利完成社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开展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应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别给孩子太大压力,在教育孩子时应避免片面强调甚至夸大生活的灰暗面,注意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学会阳光思维,帮助孩子正确处理物质窘迫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第三,平等校园环境。马克思曾指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高校担负着管理、教育和培养贫困生的重大责任,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适宜贫困生发展的教育和人文环境,消除校园歧视,禁止消费攀比。

2.积极弘扬贫困生的优秀品质

用整体观来审视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就要把教育对象作为整体来把握。我们不能只看到贫困生的自卑、敏感和脆弱,更应该看到大部分高校贫困生所具备的成才愿望强烈和意志品质坚韧的闪光点,要“因人施教”,充分挖掘其自身优秀品质,不断激励、强化、树立信心和目标。在积极弘扬贫困生优秀品质的同时,还要善于树立身边的典型,采取榜样教育法。针对高校贫困生中部分自强自立、成才愿望强烈、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贫困生要引导其树立远大志向和更高的成才目标,以继续深造和成为国家高精尖人才为发展方向,在成才过程中不断激励其信心和斗志。针对具有自卑情结的贫困生,更应该以十二分的诚心、爱心和耐心,以贫困生个性充分、自由、积极发挥为目的,善于发掘每个贫困生的优点、闪光点和特点,对贫困生所具有的个体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给予足够重视,使贫困生感到自己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而且贫困并不可耻,虽然贫困,但是可以做得更好。

3.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的落实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全方位教育格局。党、团组织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引导全体学生正确认识贫困,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教育过程中要把贫困生成才同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从专业角度,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业方面的必要指导。入学前详细查阅贫困生家庭信息,初步掌握贫困生基本情况;新生入学教育中,树立在校贫困生典型,激发全体同学对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尊重和认同,营造有益于贫困生学习生活的舆论氛围;日常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面对每一位贫困生的不同情况,因人施教;就业教育中,及时进行精神解困,缓解就业思想包袱,树立就业信心,准确定位目标就业单位,进行专门的一对一的就业指导。

三、充实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内容

高校贫困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成才教育的内容要着重把握四个方面。

1.人生观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着力点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主要解决“人为什么活

着”和“怎样活着”等问题。成才教育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人生观教育直接指向成才目标,决定了贫困生在接受系统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并决定了将来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高校贫困生由于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他们的个人主义和功利色彩往往更明显,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和意义,正确认识贫困、面对困难。在开展人生观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端正价值取向,教育贫困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对家庭的责任感上升到对社会的责任感;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2.知识技能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关键点

人才的必要条件即是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专长和技能,因此,知识技能教育应成为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主体,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贫困生知识技能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针对高校贫困生成才的主要障碍,高校贫困生工作应努力为贫困生的素质教育和各项培训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如针对贫困生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差的问题,可开设英语和计算机的免费培训班;针对贫困生缺乏自信的问题,可邀请已成才的贫困生做成才报告会;对贫困生的社会实践和校外助学给予支持等。当然知识技能教育最关键的环节还是必须依靠高校更新教育理念、严格教育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目标的核心理念。

3.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突破点

健康的心理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内因,是人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对人的成长成才有着直接影响。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健全个性的培养、健康人格的教育、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三结合: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团体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集体咨询、个别面谈、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形式对发现有心理危机或障碍的贫困生进行主动咨询、了解、干预,必要时应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心理输导。

4.就业能力培养是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的落脚点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的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贫困生也不例外。在贫困生的素质拓展工作中,一是要努力构建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正确引导贫困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使得校园文化成为贫困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贫困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接受历练,增长才干,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三是提高贫困生职业技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咨询、培训、模拟双选会等活动,切实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鼓励贫困生考证考级,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除此之外,高校还必须对贫困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自己的择业实力,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不放过任何一个就业机会。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贫困生既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展开正常的就业指导教育,还要结合贫困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和适宜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下载新时期各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各区县教育党校(干训)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