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春季学期高三政治备考工作反思
2015届高三政治备考工作反思总结
过去一学年我担任了高三220班、224班两个班的政治课高考备考教学任务,同时担任政治教研组组长、高三政治基组长和高三文科综合组。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一个多月了,现就一年以来的高考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考的一些心得体会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关注考点变化。
一是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考纲,以考纲为纲,减少复习指导的盲目性。二是熟悉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重点是深入分析近三年来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考题,重点了解高考高频考点、出题角度、时政热点与考题的结合,以利于复习指导。
2、严格要求,养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功,能力源于基础。总结近几年政治高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做起来不难,得高分不易。考场上高手的水平往往是不相上下的,而他们的高、低之分源于平时对细节的重视程度,源于对基础的把握程度。
比如学生在考试中的不规范答题,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教学。在学生刚进高三就详细讲解答卷细节要求。例如:在制定位置答题、严格审题确定模块范围、答问答题要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字体清晰,大小适中、限时练习、语言表达准确、有效提取信息等等,训练学生学会答高考试卷。
又比如,在2014年9月全市组织的摸底考试之后,我就着手指导学生养成“题后反思”习惯。做题的后思总结,是提高成绩很重要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做到“题后反思”。“做题---纠错—反思---提高”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以至无穷,才能推进解题能力培养。做题和反思是两个基本环节,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正可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离开了反思,很难提升解题水平,只能是低水平状态的重复,只能是耗时费力做无用功。要反思出自己的优点和问题,要反思出深层次的原因,要反思出应对措施,要反思出带有规律性的技能技巧,要反思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
2、重视基础,建构体系。
新课标的实施的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托的能力的提高,所以高考最重要的是抓好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记忆、答题方法的训练。面对新教材,要引领学生把握基础,对知识点分层次和结构牢记,这样能够做到万变不离其中。一直以来,很多老师都认为高三应该有三轮复习,第一轮抓“点”(抓基础);第二轮抓“线”(整专题);第三轮抓“面”(综合复习)。由于时间紧、赶进度,很容易造成一轮复习“夹生饭”,二轮三轮“炒冷饭”,基础没打好,能力上不去。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2015年高考备考中我们只进行两轮复习,通过老师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第一轮以网络状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对基本概念、原理、模糊点、易混淆点的记忆,同时配以基础训练,并适当讲解答题方法。在这个阶段达到学生经过听课、分析、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自己梳理整理出来的东西更好记忆。第二轮以模块训练、高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空白之处或者记忆不准确的知识点,这个阶段是强化式的训练,强化学生对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之间的知识点的掌握。在这样的过程中,即夯实了基础,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3、小题大做,强化选择题训练 所谓“小题大做”,就是尽管每一选择题只有4分,但要花相当时间和精力去大做特做。纵观5年来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试题,不难发现政治选择题稳定在12个小题48分,对于想提高文科综合总分的考生而言,显然选择题的得分是关键所在。如何“抢分”?首先,当然是扎扎实实做好一轮基础知识的梳理复习。再次,要熟练掌握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要统筹全局,合理安排时间,保持适当的做题速度。为此,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择题专项训练,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统一订购的小题训练资料外,还搜集各地模拟试题,精心编印了十几套选择题强化训练习题,供在一轮二轮复习中穿插使用。努力做到了限时完成、全部机改、精准讲评,反响好,不少学生的选择题得分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4、大题小做,对非选择题进行突破性训练 所谓“大题小做”,就是在历年高考的政治科2道大题(非选择题)中,每一大题所占分值
都在二十多分以上(相当于6-8道选择题的分值),而我们的学生普遍感觉很难解答、很难得分。我给学生提出的对策是,学会大题小做,做题时根据材料、结合教材,进行多角度的拓展思维,尽量回答出所有的知识点。要注意无论材料怎样变换,它考的总是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点。训练的时候,要切忌主观性,离开教材泛泛而谈。在复习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科思维培养。如“材料
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怎样读材料,归纳材料中的现象,从现象中提炼出问题。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读懂、吃透材料,引导学生如何将材料表述分层,把每一层的关键词与学生已学知识进行联系、比较,进行有机结合,然后用学科语言准确、规范地表述为借鉴。另外,我把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要求的四种能力渗透到评讲过程的始终,真正授之学生以“渔”。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审“设问”、读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提取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已获取的信息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加工制作,培养学生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读材料,抓关键句、关键词,把关键词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阐释事物、分析论证事物本质的能力。
5、注重构建知识体系,揭示相关考点间的内在联系。政治主观题考查重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一道题目往往用到几个考点的知识,学生自有的知识储备是比较零散的,知识结构也不明晰,如果光凭死记硬背,不重视知识的迁移,那是肯定考不出好成绩的。老师在复习中就是要帮助学生对教材考点进行整理,并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学生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比如,经济生活可以分为3大主体:国家、企业、个人;政治生活分为公民,政府,国家,人大,党,民族,国际社会这些主体展开分析。在最后几份模拟卷的批改、评讲中也特别向学生强调主观题答题的角度要广,在练习讲解中穿插知识群的构建。
(二)备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回想一年为的高考备考工作,也已经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估计还是不足,检查、监督没有做到常态化和持之以恒,尤其是2015年春季学期后半段。
二是在指导和帮助学生背诵和识记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方面,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学生选择题失分过多、非选择题解答没有要领、得分偏低。
三是在临界生的培养方面,成效不明显。
总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后人如果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我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高三政治备考工作经验交流
浅谈高三政治高考备考策略
点击数:1087 次 录入时间:2011/11/16 9:30:00 编辑:walter-75 [宣传赚点]
面对新课程理念下高考新趋势,高三政治课教学应如何积极备考?我认为:
一、学习教改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迅速更新教学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二、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
新的高考改革虽注重考查能力,但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尽管背景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层次多样,但通过答案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题目大多是命题专家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因而这种能力考查仍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更高要求基础之上的,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必须注重基础,强化基本技能。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
夯实基础,应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工作十分重要。构建网络要胸怀全局,学生做到准确、清楚、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
2、培养提取和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中,要求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考纲能力要求上也明确要求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针对文综试题设置的情景取材广泛,设问的角度灵活多变,因而一定要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确定答案要点。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构建和谐探究课堂
新课程理念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发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新课改要求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富有个性地发展自己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种状态。例如:讲“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结合学生实际认识水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当前党和政府提出的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扩大消费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是矛盾?提倡艰苦奋斗是不是就是要抑制消费?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提出具体看法,进行交流验证,以求达成对这一问题全面认识和有效解决。
四、突出“一点两练”,提高分析探究能力
1、“一点”即问题情境创设寻找高考考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的结合点。
高考试题紧扣时代脉搏,突显时代特征。因此,在学生训练题目选择中,教师要精心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针对性强的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又能提升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2、“两练”即课堂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自习精选最新模拟题进行限时训练。
为避免大题量,长时间训练给学生带来的练习疲劳感,在课堂练习中我针对本节考点的重难点,精选近几年高考试 1 题进行针对性练习。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盲点,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只有迅速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和谐探究课堂,帮助引导学生夯实双基,提高分析探究能力,才会使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真正学而有得,学以致用,培养提高能力!
1.明确考试要求 ,掌握考试特点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在复习中必须明确考纲考点,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 ,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因此,根据词特点,可结合考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其有效性。
2.立足学科基础 ,注重学科能力 ,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 , 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 , 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 , 即教材艾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 , 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 ,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 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 ,在第一轮复习中 , 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 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 ,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 , 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 , 构建知识网络 ,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 , 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 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涉及的知识 , 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 , 所强调的能力 , 主要是学习能力 , 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 ,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 , 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 ,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4.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 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 , 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 , 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 , 而是考查考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 , 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 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们还象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 围之内 ,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 ,关起门来搞复习, 那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
5.关注热点 , 掌握重点 , 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 , 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 , 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 ,去重视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 ,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 ,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 ,真正领会其实质 ,学以致用。同时 ,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 ,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问题 ,科技发展动态 ,文化思想的发展等。
导读: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高中政治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担负着巩固、深化课堂知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任务。那么在高考复习,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呢?下面是精品学习网的编辑为您提供的关于高考政治经验技巧的文章!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三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 3 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总之,要看清自己的优质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学校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复习。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2013年的高考中获取得最大的成功。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经验交流
磐石一中:闫爱华
[摘要]面对新课程下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要求,如何备战高考,本文就提高课堂质量、狠抓落实,知识拓展等方面,就自己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质量、基础落实、动静结合、时政热点
一、把握课堂,注重质量
随着高考向考查能力和素质的转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高考的要求?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的把握政治的内涵,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必须做到四个字:钻、动、扩、思。
“钻”,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搞清楚每一个问题。教师自己钻下去,真正把知识弄懂,才能交给学生。否则,简单的要求学生记忆,只能使知识流于表面,不牢固也经不起深究。
“动”指的是动态地看待政治各部分知识,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横向纵向整合出知识结构网络,这样能使学生对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扩”指的是政治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这样教学才会生动活泼,才能触类旁通,把问题讲深讲透。
“思”指的是思考。政治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首先必须有独立思考能力。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相融,百炼成钢。”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 4 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该是独立思考问题的楷模,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教师的鼓励、示范和培养中逐步形成的。
以上钻、动、扩、思四个字,无非说明一点:高考要求提高课堂质量。高三的思想政治课决不能靠绘声绘色的故事吸引学生,也不能拖沓松垮。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严谨的科学态度,精辟的分析和活跃的思维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二、夯实基础,狠抓落实,注重整合,构建网络
把夯实基础知识作为整个高考复习的第一要务,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要想成绩好,基础知识最重要这句话很正确。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记忆,俗话说,学习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和能力。“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记忆的过程,就是外在知识不断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否则,能力、运用就成了空谈。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学会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融合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企业营销策略、消费心理等。
构建知识网络,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在第一论复习中注意课节、章节之间得知识结构及体系,把握学科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系统,提高学生运用系统知识与整合系统的能力。另外,注意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每节课结束时,应适当布置一些自主创新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当堂学习的知识和考查的知识点为切入点,自己设计作业题,可以为客观性试题,也可以为主观性试题,可以是课本上的基础试题,也可以是联系热点、焦点、重点及国际、国内、人民群众关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关注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整合 能力。
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高考复习基本上都是三轮复习法,各轮复习有各轮复习的侧重点。同时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是一 朝一 夕形成和提高的,所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我主张适当打破常规的一 二轮复习的界限,要在一 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一 方面是为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做铺垫,另一 方面就是在基础知识复习中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个时期,按课本章节复习基础知识是重点,按部就班,不慌不乱,不打折扣,不跃进,按照低起点、小台阶、勤反复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力求学生掌握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复习到某一 个知识点时,要联系学科内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 定范围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当涉及到重大的时政问题时,让学生努力回顾课本知识,让学生充分的回到课本中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二轮专题复习时,主要任务是大跨度的构建知识网络和专项训练,提高能力,但要以基础知识为铺垫,要牵、带、引、砸基础知识,有些老师曾经片面的认为专题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基础知识已经复习过了,只花大力气讲时政热点,不分主次的讲了很多热点问题,眉毛胡子一 把抓,其实是不当的,这样容易使学生更加迷惑,还没时间顾及课本知识,事倍功半。二轮复习必须做到用专题巩固基础知识,在增加知识容量、跨度和解题能力的同时,必须让学生回归课本知识,加强异步练习和旧知识的滚动,加深、巩固课本基础知识,真正做到在静态中提高能力,在动态中巩固基础,切实做到动静结合。
四、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政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时政特点,在讲课时,不断引人和更新国际、国内及社会中的重大时政热点、焦点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论分析,并设计题型,从多学科、宽领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热点分析讲座,电视演练和电视广播,多媒体展放等形式,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眼界,6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另外提醒两点:
第一、在练习中要求精、简、热、新相结合,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不做无用之功,无用之题,无用之习。
第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运用与训练。树立知识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贵在理解和运用。
本领是学不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尤其是在学习政治思想课,一般学生都有一种思想,政治可以临时突击背背而已。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本领是学不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思想政治课教学》
吕庆东《政治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赵永芳;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第三篇:高三化学备考工作反思
高三化学备考工作反思
徐荷香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在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方面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提高。现将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1.研究历年高考化学真题。这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我们对比了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在考试大纲公布之后,我与备课组老师仔细研究,并准备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高三化学复习,不“迷恋”复习资料,不陷入“题海”,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以教材为主体,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过关。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我与同备课组老师基本每周都精心准备了一张周练卷,每单元准备了单元过关测试卷,以便所复习内容及时巩固。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化学用语规范使用,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要正确等。如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做完练习题还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能力。
四、积极沟通,因材施教
1、课前认真备学生,积极在课前、课后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意创设不同的情境,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2、课后,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从知识、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等进行辅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五、取得的成绩
通过一年的努力,和我所任教班教师通力合作,齐心协力,两个班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
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
第四篇:高三政治备考指导
新高三备考指导:政治学科复习六锦囊
高三学生在开学之初就做好高考一轮复习的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复习的进度。搜集到2014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技巧,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回归教材,按照考纲要求,把教材从头到尾重新看一遍,力争做到对知识点比较熟悉。同时,边看教材,还要边回忆以前做过的习题,思考这一知识点会出什么样的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要把以前归纳的错题本拿出来,重新审视自己错过的题,找到错题的原因,注重分析的过程,力争把不会的题学会,这样也可以多得一些分。
再次,思考很重要。在整个高三阶段,我们每个人都做了很多题,这时候应该把它们加以整合,分类总结,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在设问上有什么区别,将来在高考中还能怎么问,我们都可以多思考。
第四,适当训练。高考前不宜再大量做题,尤其不宜做更多的生题,以免增加自己的紧张情绪,但如果干脆不做题了,难免会产生生疏感,到考场上找不好答题的节奏,所以要适当做一些文综的训练,主要把握好做题的时间和节奏。
第五,要把教材中的目录、每一框题的标题记忆清楚。政治学科有些主观题的答案,就是用到这些知识,所以学生要对这个内容准确把握,力争得分。
最后,关于热点问题,一般来讲,热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态热点,比如,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这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会有所接触,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就是当年的热点。对这两部分热点,一般了解就行了,出题时往往会作为题干出现,我们在解答时,注意分析好材料,按照平时的训练正常答题即可。
第五篇: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一、重视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第一,是研究高考考试说明,特别是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
众所周知,高考说明是高三复习备考的指南针。认真研究、揣摩高考考试说明,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命题的原则、特点和走向,了解高考对知识、能力、热点的考查方式和考查重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如果在分析研究当年高考试题的同时,也回顾当初我们的复习备考情况,两相对照,还可帮助我们发现过去复习备考中的缺失,从而改进现在的做法。
我们知道,这些年的高考试卷总的走势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进”。因此,从纵向的角度看,对近几年的广东高考题特别是2010和2011年的高考题,既要分析研究其中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东西,甚至是规律性的东西;又要分析研究其中的变化,并寻找其变化的依据、方向和趋势。从横向的角度,则应该研究高考试卷的五个方面:①涉及的考点,特别是其中的常考点;②涉及的能力点;③涉及的热点;④题型及对前述三个方面的考查方式;⑤主观试题答案的形成、组织和表述。我们学校在制定高三政治总体复习计划时,首先针对2011年的高考说明以及2010和2011年的高考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根据去年备考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做了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备考的针对性,争取做到复习有针对,复习有效率,复习出成绩!二,研究学情和教法。
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情况不良,层次差别很明显,接受知识的态度以及能力差别很大,对于整个高考备考来说,研究学情是非常难的事情,但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研究学情,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研究前者固然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但如果能在研究后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也许将产生四两拔千斤的效用,更大程度上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至于教法的研究,我们学校实行每周公开课制度,公开课有五个步骤,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在公开课的演示中,整个高三备课组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以及对高考考点的深入了解,也通过公开课的演示,让同事对自己的教法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个人的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实行师徒结对活动,由学科骨干、高级教师和科组长与新上高三的年轻教师结对,老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对年轻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徒弟每周都必须听师傅至少两节课,以此来提高徒弟的教学水平,也对老教师个人提出新的见解。
三、重视基础,把握复习备考的根本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以知识为载体。高考无论怎么改革、怎么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学教学实际,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事实证明,文综考试中综合能力的考查正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及教学目标为依据。而且,知识越基础,其运用的范围和适应性越广,在考查综合能力时涉及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必须强化主干知识,夯实基础。这是争取高考胜利的基本前提。
但是,强调主干知识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构建有机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做到“准、全、活、精”。
所谓“准”,就是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身的意义和规定性,能区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必要时能准确地再现、再认知识。所谓“全”,就是既能从微观上对知识点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分析;又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宏观上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能抓住教材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督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图,形成对知识的全面了解,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了解。所谓“话”,就是学活用活,既能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随时提取,灵活重组;又能对知识进行迁移、转化或提炼概括,用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相对来说,学生在活学活用这点上,能力就相对差一点,但这也是提升学生解读材料,提取知识信息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帮助学生来理解材料,以及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答相关的问题。我们在备考中非常注意这方面的讲解,通
常会联系一些时政材料,或者找到一些最新的热点材料,让学生来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题目,在考试的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相关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掌握考点的同时,力争做到活学活用。所谓“精”,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平均用力,而要突出重点。这既包括近年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或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也包括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为此,在复习备考特别是第一轮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纵横比较和练习讲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二是通过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整理教材主线,帮助学生编织知识网络;三是在研究高考考题、说明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知识重点,正确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高考常考或重要知识与热点结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点知识与新热点结合的问题不宜讲得太深太广。四是通过渗透热点、科学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四、重视落实,加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复习备考,贵在落实,落实才能真正出成效。那么,需要怎样去落实呢? 第一,要循序渐进。“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复习中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对学生要求太多太高,使之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从第一轮复习到第三轮复习应统筹兼顾而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让学生明白每一阶段复习的主要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其自我观照,及时跟进。第二,要抓好常规。即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预习、复习和完成练习,制定好计划,建立错题集等。
第三,要讲练结合。从掌握知识,到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升华为素质,光靠讲是做不到的,每一步都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练习,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训练出来的。必要的练习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一般而言,高三复习备考中,除每节课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之外,每一课书复习结束后也需做一次系统的练习。此外,还可通过月考、周考和适应性综合性训练来进行练习。但不可搞题海战术。当然,无论那一种形式的练习,选题都须尽量科学规范、合理适度,并针对疑点、突出重点、折射热点;讲评必须及时精炼,有的放矢,多讲方法和过程,多点拨少包办。
第四,要加强辅导。这主要包括学法指导、考法指导、心理辅导。采取的形式,既应有集中辅导,更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渗透在平时的上课、值班的过程中,也要抽出一定的专门时间进行辅导。不仅要辅导其学习,还要关心其生活、心理;辅导的内容,不仅要帮助其提高学习水平,还要帮助其改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总之,要通过老师的辅导,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前达到自己应有的学科水平高度,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使政治学科的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五、重视信息,认清复习备考的走向
我们知道,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对于高考复习备考,信息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将可以引领我们穿过复习备考的迷雾,似拨云见日般让人豁然开朗。而在这个方面,我们应注意两点。
第一要尽量扩大信息面。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种高考信息和其他地方复习备考的动态及相关资料,这些都应该尽量地去了解、关注,我们会适时的放映一些有关广东、国内、国际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对时政材料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还要分析高考考试说明,及时了解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特别是其中的变化,这有助于我们把握备考的重点,明确备考的方向。在2012高考说明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可以根据2011届的高考说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二要注意对信息的取舍和整合。比如,在四、五份里,对纷至沓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高考信息,便要善加甄别、科学取舍。对来自各地的模拟题或信息题,不能照搬照用,而有必要研究它们的共性,即它们的聚焦点是什么;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寻找焦点之中的盲点,即热点中的冷点,进而发掘冷点中有可能进入命题者视野的东西,即冷点中的热点。另外,还需研究它们各自的个性,即每套试卷的特色,特别是在选材、角度、命题形式上的创新,并加以借鉴。这样,既有取舍,又有整合,更有推陈出新,信息资源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复习才会更有成效。
六、重视协作,形成复习备考的合力
学科间客观上存在的内在联系和交融、文科综合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必然要求政、史、地三科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加强合作。而且越接近高考,这种合作就越
有必要,越要加强,也越重要。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也可以采取联合讲座形式,联合辅导弱科对象;还可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但是,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必须统一组考,集体阅卷,形成复习备考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