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龙井民族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教 师:XXX
转眼间一个学期结束了,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1、展开讨论,相互评价。
2、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健康的道德情感。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
2、主体意识。
(3)情感意识。
(4)诊断意识。
五、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
3、尊重学生的人格。
4、尊重学生的个性。
六、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七、体现三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
3、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第二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转眼间我到这所学校已经一学期了,在本学期中我认真阅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例如:有些同学,在学期开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对他们进行分组教学,在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大多数同学能提前完成课堂作业,小组教学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
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例如:有些同学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总是做小动作,在我的一番劝导之下仍然没有成效,后来,无意中听说这位同学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督促他的学习,只有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照顾他,基于此种环境,他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所任学科,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性格特征,了解这种情况后,我和他进行了一个谈话,自此以后,他做小动作的坏习惯逐渐减少,学习成绩也稍有成色,也慢慢地变得自信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实地的去考察我们成长的地方,观察我们成长的地方都有哪些设施,从而真实的画出我们成长的地方。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而使我们的阳光学子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褚英利
2013年6月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小学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教师:褚英利
第三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19人,女26人。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爱听老师表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
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整》为依据,在与上册教材衔接的基础上,同样按照儿童生活的时间线索,即从新年新学期开始,经历春天、儿童节,一直到期末准备上二年级,迎接暑假生活的到来。五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图标、主题,有表现主题活动的画面,还有贯穿全书的“小精灵”,提示活动要点。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活动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单元一《新学期,你好》
1、主题一《寒假生活交流会》
2、主题二《春节知多少》
3、主题三《新的学期新的我》
单元二《春天来了》
1、主题一《春天在哪里》
2、主题二《我们播种春天》
3、主题三《和春风一起玩》
4、主题四《春天的盛会》
单元三《欢乐总动员》
1、主题一《“六一”大策划》
2、主题二《“六一”大行动》
3、主题三《开心“六一”》
单元四《我要上二年级了》
1、主题一《我的这一年》
2、主题二《二年级生活怎么样》
单元五《暑假来了》
1、主题一《怎样过暑假》
2、主题二《健康、安全要牢记》
附页《废旧物品用处大》废瓶、空罐、废纸、塑料泡沫、废纸盒等的利用。
三、教学目标
1、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全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措施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6课时
第二单元7课时
第三单元6课时
第四单元4课时
第五单元4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2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本学期紧紧围绕“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
一、学期目标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矗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工作总结《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5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尽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为此,我级根据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剖析差生工思想特点,以爱心来做好思想鼓动工作。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教育后进生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分析后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后进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2.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
3.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后进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后进生的实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后进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后进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后进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第二、对待双差生要满腔热情又要讲究教育艺术。
班级中的后进生特别是一部分双差生,往往是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分子,他们以对抗教师为目的,有约定束成的行为准则,校内成群,校外结伙。对待这些后进生,一是在他们还没有形成气候的之前,注意启蒙,培养辨别是非曲直能力,在集体中反复制造否定的劣行的后果,使他们体验到这些错误的危害性。二要利用他们重感情的特点,不要和他们造成情感上的对立,让他们体会到善意和温暧,以消去他们疑虑感心理和对立情绪。同时注意挖掘这些学生进步的开端,让他们感到在班中有一席之地,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挺起胸膛走路。
第三、培养和激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
后进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仅思想品德上后进,而且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培养和启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有意地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热情地鼓动他们,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辅导,(每晚利用40分钟进补差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的`问题,提高学习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兴趣。但是,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具体内不可能都是生动有趣的,所以同时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根本上诱发他们的内动力。
第四、抓反复,反复抓。
后进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新旧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个长期过程,要改变也非一日可成,一般都会出现重复,要掌握思想反复的规律,出现反复要正确对待,要有耐心,反复教育,要求他们逐渐提高,一步一个脚印,使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我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让学生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呛呛|呛呛”,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认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低年级学生没有分数的概念,对八分音符比四分音符短常常不能理解,且易记错。在讲解时我用一张纸,一裁为二,取出其中一张(上面写二分音符),告诉学生一张纸裁开,其中的一张就好比是二分音符。我仍用一张纸裁成四份或八份,分别表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样讲解,学生就易于认识八分音符确实比四分音符短的道理。为了使简单的节奏练习变得饶有兴趣,我还选了几首儿童熟悉的8小节或6小节的短歌,由学生按练习中的顺序拍手,我在琴上奏出旋律。通过以上练习,不仅可以使单纯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结合起来,增加了音乐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了儿童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的能力。从形象、直观出发,让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联想。讲故事、猜谜语是吸引儿童的最好方式之一。我在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首先把这首歌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6
一、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目标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7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拨亮学生心灵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1、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1、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2、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知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8
展望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认真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已逐步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学会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设计中,其教学目标是要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新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赋予了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加生动而美丽的生命色彩,然而要演绎这美丽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当研究型的教师。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9
这个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二年级二班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现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1、由于缺乏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以及过多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知识的传输与教育。
2、在课堂上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3、平时与学生交流的太少,不了解学生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等。
三。改进的措施
1、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2、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3、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0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标规定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并
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1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二、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正不足。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我班学生做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同学之间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人感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2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本班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本学期我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二是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位。
一、认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教材实质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着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我认真《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材料,进一步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具体的课例带来了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
二、利用集体备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果不变成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教材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将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交流。课后,结合教学反思,和其它教师的意见,在教研组内进行评点,分析。
三、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校园文化重建,把新《守则》、《规范》上墙,并设置一些富有教育内涵、学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感慨颇多,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上曾遇到一些疑惑,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本学期中,我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交通标志和紧急电话这两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首先自己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展开,拓展开来,将知识点深化,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新的经验。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学海无涯教学资源2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例如在本学期我在执教家长开放日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收到的效果甚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超级父母,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通过看动画片,了解怎么去表达爱,一步一步来实现让学生懂得爱,表达爱。
(三)讲求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四)关注学生。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在写教案时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3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转眼间我到这所学校已经一学期了,在本学期中我认真阅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例如:有些同学,在学期开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对他们进行分组教学,在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大多数同学能提前完成课堂作业,小组教学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例如:有些同学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总是做小动作,在我的一番劝导之下仍然没有成效,后来,无意中听说这位同学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督促他的学习,只有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照顾他,基于此种环境,他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所任学科,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性格特征,了解这种情况后,我和他进行了一个谈话,自此以后,他做小动作的坏习惯逐渐减少,学习成绩也稍有成色,也慢慢地变得自信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实地的去考察我们成长的地方,观察我们成长的地方都有哪些设施,从而真实的画出我们成长的地方。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而使我们的阳光学子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4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感慨颇多,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上曾遇到一些疑惑,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本学期中,我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
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交通标志和紧急电话这两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首先自己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展开,拓展开来,将知识点深化,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新的经验。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例如在本学期我在执教家长开放日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收到的效果甚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超级父母,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通过看动画片,了解怎么去表达爱,一步一步来实现让学生懂得爱,表达爱。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一年级(3)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翇?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螟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5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包班,教学任务比较重,跟学生交流和玩的机会少,学生很少跟我说心里话。
三、改进的措施
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四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这一学年中,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做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先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2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请你支持)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
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和进步,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设计适宜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在本学期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首先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次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式,然后确定了如下一些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我在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看视频、画画、写感恩信、制作礼物等活动来内化儿童的道德品德。
三、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和积累优秀案例。
四、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学生对品德与生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
五、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
2、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我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习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
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参加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为题展开辩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方搜集资料,派选正、反方队员,积极进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在学习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时,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上网查一查、实地看一看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能力。
二、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材充分关注本省的社会发展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传统文化、古老文明、历史人物等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通过问大人、上网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土特产、传统风俗、家乡工艺品、家乡名人,举行家乡风情博览会让学生
认识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宣传环保,让学生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本单元“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生活”,我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探究性学习,在“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这几个主题活动中,我安排了讨论、调查、表演、制作、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我也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充分,通过举行保护环境报做什么“演讲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黑板报等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胀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5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本班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本学期我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二是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位。
一、认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教材实质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着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我认真《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材料,进一步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具体的课例带来了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
二、利用集体备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果不变成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教材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将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交流。课后,结合教学反思,和其它教师的意见,在教研组内进行评点,分析。
三、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校园文化重建,把新《守则》、《规范》上墙,并设置一些富有教育内涵、学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感慨颇多,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上曾遇到一些疑惑,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本学期中,我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交通标志和紧急电话这两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首先自己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展开,拓展开来,将知识点深化,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新的经验。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学海无涯教学资源2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例如在本学期我在执教家长开放日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收到的效果甚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超级父母,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通过看动画片,了解怎么去表达爱,一步一步来实现让学生懂得爱,表达爱。
(三)讲求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四)关注学生。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在写教案时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6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包班,教学任务比较重,跟学生交流和玩的机会少,学生很少跟我说心里话。
三、改进的措施
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7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一年级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8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对品生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本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期初,我首先认真学习了本册教学参考书,浏览了教材的总内容,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中,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备课时,做到了一丝不苟。能认真钻研教材及参考书,并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性的尝试种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参观、表演、绘画、背儿歌等,课堂上尽力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活动氛围。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课后不断反思,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找到了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学期,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规律、认知发展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采取儿童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道德冲突,进行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并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
2.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教学时,以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和故事为素材,以学生讨论、调查、游戏、表演、欣赏等作为手段,注意将活动、方法、技能和行为指导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活的现实,在生活的体验中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3.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内容,把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发展。平时,每节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背儿歌,训练他们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每隔十分钟,我就针对每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并指出问题。再次,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及表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期末,通过学生自评、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评价,使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不断改进。
本学期,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模范执行坐班制,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今后,自己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9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九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0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教学工作也落下了序幕,本学期我担任一(4)班数学及一(1)班、一(4)班《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现对这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融事实情景于教学.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例如第一单元,数一数.我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草、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到数建筑物、道旁树??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建立了从1到10的数字的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把学习与生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2、组织课堂上的教学工作,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做好数学的辅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存在着差异,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学生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取得的成绩和努力方向
我热爱教育工作,对我所献身的事业保持着激情,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我的工作和学习,以达到教育前线工作的需要.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工作,发扬优点.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1
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2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感慨颇多,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上曾遇到一些疑惑,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本学期中,我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
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交通标志和紧急电话这两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首先自己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展开,拓展开来,将知识点深化,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新的经验。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例如在本学期我在执教家长开放日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收到的效果甚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超级父母,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通过看动画片,了解怎么去表达爱,一步一步来实现让学生懂得爱,表达爱。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一年级(3)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翇?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螟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3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4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拨亮学生心灵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1、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1、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2、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知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5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水平的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五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当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以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进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弄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嘉奖,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故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故乡,知道故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故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惜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熟悉哪些应当作,哪些不应当作,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情势引导和教育学生,不管甚么时候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忍让,见到他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勤俭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平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知道尊敬老人、爱惜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勤俭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份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换,学业成绩有所进步,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题目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构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势;扩大了教学资源。
3、留意创设情形,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帮助他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进步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进步课堂效力。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2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教学工作也落下了序幕,本学期我担任一(4)班数学及一(1)班、一(4)班《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现对这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融事实情景于教学.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例如第一单元,数一数.我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草、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到数建筑物、道旁树??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建立了从1到10的数字的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把学习与生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2、组织课堂上的教学工作,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做好数学的辅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存在着差异,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学生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取得的成绩和努力方向
我热爱教育工作,对我所献身的事业保持着激情,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我的工作和学习,以达到教育前线工作的需要.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工作,发扬优点.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承担了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现对这一段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为今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在每一次考后进行质量分析,总结教学的得失。在教学中我具体的做法如下:
1、帮助学生认清学科特点,明确学习目的。
思想政治这门课,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和应该怎样去学。为此,在开学初我对学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的意义不仅仅是考试有用,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优秀的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学习这门课的方法并非是同学们所认为的死记硬背,而是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灵活掌握知识,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不断反省来完善自己。
2、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众所周知政治课是枯燥无味的,这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论是空洞的,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就比较好理解了,同时也培养了分析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往往学生认为所学的东西都是假的,没有用的,所以也就不愿意学,为此我尽量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说现象,然后共同找结论上升为理论,最后再用理论来解决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于是学得比较有劲。同时也培养了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生环境,提高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言,自由讨论。这样可以知道学生的愿望,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3、尝试实施新的复习方式
虽然是开卷考,但并不等于说是不要掌握知识,所以要有好的成绩还需要抓好复习工作。但是在期未各科都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并且每一科的复习方式几乎都是一个样,即默默地看书,这样几节课下来,学生大都昏昏入睡,复习效率低下。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尝试运用新的复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支配,任其自由分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进行复习,可以默读、朗读、相互提问等。总之,运用的效率进行复习。
这种比较自由的复习方式也可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要求,是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也要多加注意个别的学生,防止他们谈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扰乱正常的复习,维持好课堂上的纪律,这也是新的复习方式要遵循的原则。另外一种方式是“竞赛”式的复习。让学生课前先做好复习准备,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并且要求学生进行抢答,起来回答的学生通过回答能够将该问题牢牢地把握住,回答后也要求其他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朗读一遍,以达到巩固的目的。这种学生主动学习的复习方式效率也比较高,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记忆得牢固。
4、加强其他老师间的合作。
学校的政治老师,我基本上都有同一备课过,经过这么几年我发现,合作好成绩也会好,特别是于主任的合作,及上一届与沈老师的合作。在这两个有经验的前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这一点我认为是最关键的。
总之,经过这学期的努力,我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都比较喜欢上政治课,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有时由于个人的业务素质限制,同时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的学习有待提高。我想,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4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中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开讨论,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实验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三)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四)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5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本学期紧紧围绕“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6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水平的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7
一、学期目标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矗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8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包班,教学任务比较重,跟学生交流和玩的机会少,学生很少跟我说心里话。
三、改进的措施
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9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
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交通标志和紧急电话这两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首先自己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展开,拓展开来,将知识点深化,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新的经验。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例如在本学期我在执教教研组长听课日的《春节知多少》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收到的效果甚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回顾我们刚刚经历的春节时光,了解传统习俗。
(三)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在本学期,我执教四年级的《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
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四)关注学生。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在写教案时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以上,是我对自己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
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本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我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使他们养成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树立了安全意识,形成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
行为;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并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勤劳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0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1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任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学习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都积极参与,都来做学习的小主人,甚至都可以来当小老师,我不给他们框框里的学习内容,不限制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以随意的自由的摄取知识营养,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进行作业和实际生活演习。我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不以教师身份自居,常常是知道也装不懂的去请教学生们,这样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看到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忘记了胆怯和羞涩,忘记了贪玩和溜号,忘记了老师和学生,我们就是一个游戏小团体,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轻松中悟出做人道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好像一个团体的营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其中生活场景表演方式更使孩子们学会了生活自理,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在创设交往环境的同时更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这个角色游戏表演中,他们互相接纳,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与此同时能开放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增强了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此外,还大胆的做了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或自己认为不可能做得到的事,在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在课堂上,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都是我反思的开始,我下课以后都要问自己:我的活动策略有没有纰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我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延伸和课外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我做没做到镇定自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带有童趣的去和孩子们交流?对于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一面我由衷的赞赏了吗?对于他们的不足我及时的引导了吗?这些都是我课下需要反思的。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这一期年的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2
一、学期目标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老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老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3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留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熟悉错误,熟悉错误造成的严峻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留意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承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4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本班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本学期我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二是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位。
一、认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教材实质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仔细地领悟着教学目标和纲要,一丝不苟地做着教学准备,并千方百计地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课程资源,这一环节我从没马虎和懈怠过。我认真《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材料,进一步用理论充实自己的头脑,具体的课例带来了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并认真实施。
二、利用集体备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果不变成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教材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将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在教研组内交流。课后,结合教学反思,和其它教师的意见,在教研组内进行评点,分析。
三、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校园文化重建,把新《守则》、《规范》上墙,并设置一些富有教育内涵、学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感慨颇多,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上曾遇到一些疑惑,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本学期中,我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交通标志和紧急电话这两个知识点,就让学生首先自己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在他们已有的经验上展开,拓展开来,将知识点深化,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新的经验。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学海无涯教学资源2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例如在本学期我在执教家长开放日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一课时,就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收到的效果甚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超级父母,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通过看动画片,了解怎么去表达爱,一步一步来实现让学生懂得爱,表达爱。
(三)讲求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四)关注学生。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在写教案时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5
本人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