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4:3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户县教育局 温小兵 张蓬勃

近年来,我县以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我县现有16个镇2个旅游区管委会,全县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总人口59.71万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180所,其中:普通小学152所,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150所,民办2所;初级中学28所。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但由于受地方财力、管理体制以及大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我县义务教育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均衡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瓶颈”,成为教育公平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一、主要措施与成绩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我们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将重点放在定点学校的建设上和改造上。近几年,已经累计投资1.53亿元,先后实施了校安工程、灾后重建、合校并点、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撤并小学54所,建成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2所,平原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所,新建校舍16.4万平方米,改造危漏校舍19.2万平方米,更新了教学设备,使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缩小了城乡学校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效果比较明显的是纸房和太平这2所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巩固率得到加强,更加可喜的是许多外出就学的学生回流。甘河、草堂、玉蝉、大王、庞光等中心学校设施得到改善,学生基本上很少外流。下一步,县教育局还将配备19辆校车用于定点学校的学生接送,相信这一举措也将大大提升农村学校的吸引力。

2、狠抓校园综合治理,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加大了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力度。仅2010年上半年,先后开展各类检查26次,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947人次。加强了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全县各类学校共聘用保安100人,组建护校队342个,队员人数2122人;安装报警装臵96套,216所学校安装视频监控探头617个;各校配备强光手电235个,警棍1104把,钢叉钢圈983个。加强普法教育,组织开展了防交通事故、防溺水、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与县检察院联合在全县12所初高中设立了“阳光成长指导站”。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成功举办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全面展开校(园)方责任保险工作,为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办理责任保险,解除学校后顾之忧。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两免一补”资金发放到位,两年为义务段所有学生免除教科书资金1029万元,免除杂费(公用费用)3755万元,为19639人次贫困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费728万元。蛋奶工程得到具体落实,14144名义务段贫困学生及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全部享受。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制定了教育系统“十条禁令”,在全系统贯彻落实。扎实做好曾在民办教师岗位工作过人员的稳控和登记认定工作,初步登记认定2316人。

3、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内涵发展。近年来,我们以“质量效益提升年”和“校园文化建设年”为主题,深入实施“校长在一线、教研在学校、管理在效益”教学工程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狠抓了六大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强化认知体系,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期“户县教育大讲堂”活动。严格落实校长会课制度,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三期,共评出优秀论坛文章108篇。强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了教育教学管理“三个一”检查制度,坚持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日常化、细致化,管理制度和方法进一步改进,管理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教研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开展了教研“六个一”活动和中小学“四个一”常规教研活动。加强中小学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坚持每月对基层学校课改进行过程性指导,实现了“校校有课题,校校有成果”。强化评价体系,建立了《户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手册》。积极开展上等创建工作。8所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园(校)和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强化育人体系,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论坛活动。加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辐射作用,建立乡镇活动站21个。成功举办了三届“沧浪”诗词楹联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和“牡丹苑杯”征文比赛等活动。强化活动体系,以县乡校“二、三、三”活动框架引领并带动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高考成绩继续保持高位态势,2011年二本上线2089人,上线率和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前列。

4、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率先发展。一是深化教育人事改革。每三年一届,在教育系统推行了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聘任制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师德教育。从2003年开始,县教育局把每年4月确定为“师德教育活动月”,通过开展学习教育、对照检查整改、师德师风评议、师德演讲、师德承诺等系列活动,以学修德、以做立德、以评促德。三是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制定了《户县学校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等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了中小学教师聘期管理,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坚持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与工作实绩挂钩,初步建立了激励、竞争和约束的教育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四是狠抓各类培训工作。完成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和新课程教法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8459人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2%、96.95%和86.32%。五是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转任交流工作。两年来,转任交流教师560多名,安臵市、县86名优秀教师到教育薄弱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校进行支教,搭起城乡学校师资交流的平台。

5、明确控辍目标,落实控掇责任。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中小学“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初中阶段学生巩固率有所提高,辍学率有所下降。截止目前,我县辍学率为0.116%以内,基本完成了控辍保学目标任务。

二、现状及分析

1、区域差距与校际差距还较大。一是城乡之间不均衡现象明显。目前,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本均衡,但对照义务均衡教育发展“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要求,城乡学校校园环境、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等差距较大,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优质学校相对短缺,城市“窗口”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并存的现象尤为突出,人民群众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满意度不高。区域内义务教育不均衡,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二是校际之间内部差异大。在县城,“窗口”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和教科研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校际之间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显差异,学生涌向少量的几所优质学校,办学效益不平衡,“择校风”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反响较大。在乡镇,中心学校与村办小学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质量和教学质量差距较大,绝大多数学生到中心学校或县城学校就读,村办小学生源很少,日趋式微。无论城镇还是农村,校际之间的不平衡,形成一些薄弱学校,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师资水平差距明显。我县乡镇特别是村级小学师资力量较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质量偏低。乡镇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职称较低,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这些教师由于条件所限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单

一、教育教学方式落后等情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教学都难以保证。更令人担尤的是农村一些年轻教师思想不稳定,工作波动较大,城乡教育师资失衡现象严重。第二是年龄老化。由于历史原因,乡镇已多年未补充年轻教师,现在许多乡镇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许多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甚至更高。第三是学科结构失衡。小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缺编严重,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师缺编。许多学校音、体、美、计算机课都没有专职教师,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3、教育经费仍显不足。一是教学设施设备配臵不均衡。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许多中小学教学设施都严重落后于教育发展需要。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设施设备由于日常使用的消耗和损坏,相当一部分仪器、教具得不到及时维修、更换和补充,现已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使用,严重制约了课程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师生生活设施条件差。教师住房紧缺,有的学校教师住房陈旧,有的学校教师租住地离学校较远,这样,很大程度影响教师的办公效率,也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学生生活设施太落后,学生宿舍房屋陈旧,基本以老式木床为主,有的宿舍楼内还没有厕所。三是沉重的负债制约学校发展。沉重的负债导致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各项工作难以开展,功能用房难以修建,教学设施设备难以维护与更新,师生生活条件差,很大程度影响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导致学生和教师流向条件好的其他学校或县城学校。

4、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一是校本培训不扎实。部分参加市、县级培训的教师回校后未能在本校培训其他教师,没有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二是教学常规管理抓不到位。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存在挤占音乐、体育、美术、社会实践等课时现象;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未能全面体现课改的“三维”目标。三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缓慢,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四是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多数学校除了教室墙壁悬挂名人名言及校园竖立少数宣传牌之外,无其他文化内容,学校也没有充分发挥少先队、团队的德育活动与宣传的作用,进入校园体验不到学生文明礼仪和校园文化底蕴。大多数学校的警示牌、文化橱窗、教室等地方的文化内容过于单调,基本局限于千篇一律的宣传标语或者名言警句,整个文化建设未能结合本地文化及学校名师名徒,教育意义不大,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彰显学校特色。

三、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上级政府要继续抓好《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各级政府是否切实履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定责任,按规定的分担比例和标准及时、足额地落实本级政府应当承担的资金投入,防止“上进下退”和“挤出效应”等现象,导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大打折扣。要督促按规定标准设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确保维修改造工程顺利实施。要落实资助贫困学生就学资金,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就学制度。要建立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倾斜的扶持政策,对学生人数较少的农村学校实行基数预算法,科学核定一个经费基数,在此基础上,再按照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预算学校运转经费,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要督查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政策落实情况,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完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按省政府要求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收学杂费、免费发放教科书及提高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比例和标准等工作。

2、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根据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新一轮布局调整规划,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根据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坚持“就近入学、集聚规模、稳妥有序、促进发展”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规划和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 “撤、迁、并、转”部分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的薄弱学校,同时加强保留学校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投资效益。要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标准建设校舍和生活设施,严格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及时消除各种安全卫生隐患,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妥善解决好“留守学生”的教育、生活问题。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确定小学生的就学路程,并做出明确规定;对确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入学难、群众反映强烈,寄宿制学校建设又不能满足需求的,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要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在实施布局调整前,要将调整方案向当地群众公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修改、完善方案,不得简单从事,强行撤并。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要防止原有教育资源的流失浪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布局调整工作的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3、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领导及教师队伍管理。①以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聘任制为突破口,深化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激励、竞争和约束的教育人事管理机制。②推行学校管理经验交流制度,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③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及时补充学科紧缺教师。④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大对擅自离岗人员的检查、处理力度。⑤积极探索多指标全方位评价教师工作表现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强教职工平时工作检查考核与年度考核工作,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⑥深化职称评定改革,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不平衡问题,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⑦继续深入推进教师转任交流和支教工作,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培训工作,推进“户县名校长”及“户县名师”培养工程。①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②协调上级部门,与发达地区教育部门联系,选派校长到发达地区挂职交流,更新管理理念,促进校长专业化,努力打造一批“户县名校长”。③以县进校为基地,全面完成“阳光师训”等各项培训任务。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积极实施我县骨干教师培训“3113”工程,完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逐级晋升的评选推荐制度,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已认定的66名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精心培养一支“户县名师”团队。

4、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力度。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后续管理,充分发挥工程使用效益,以开展“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评比活动为抓手,加快教育装备II类标准学校达标建设,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对硬件不合格学校要限期改造,要从资金上予以倾斜,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改造薄弱学校,加快工作进程,确保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都按期达到合格标准。同时,要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对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教学质量不高、群众不满意的学校,要组织力量逐一会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调整领导班子、加强教师力量、合理配臵生源等多种办法,尽快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5、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式发展步伐。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重点,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办好家长学校,实施家庭素质教育。二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各中小学必须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注重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建立教研部门和城区学校联系薄弱学校和送教下乡制度,教研部门要制作名师示范课、优质课视频资料,下发给各校组织学习观看。以镇为单位,建立和完善农村初级小学和教学点的短缺科目流动教学制度,确保农村初级小学和教学点按照国家规定全面开课设节。进一步更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水平,以校本教研、区域性教研、网络教研为形式、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促进引领作用;充分探索新课程改革后的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改革学校招生和考试制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小学、初中招生一律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各初中要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并努力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职高比例达到上级要求。进一步扩大省级标准化高中统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公办初中学校的比重,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风。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力度,按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教学效果评价制度,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四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校要因校制宜,提炼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形象的策划,努力培养学校精神。丰富学校文化活动,力争使学校达到校园环境优美,育人机制完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身心健康,文化氛围浓厚。全面推进中小学读书节、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提倡经典诗文进校园,传统体育进校园,健康游戏进校园,民俗文化进校园,建立多元、积极的校园文化。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建立特色学校评估体系,确定学校特色办学方向,推进品牌办学。

6、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体系。要按照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要求,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简化入学手续,城镇公办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得歧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做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镇职工子女一视同仁,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上要给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切实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整合力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监护人)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管理体系。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温暖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确保“留守儿童”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有效救助和处理。要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工作。对残疾儿童继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要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配备专业教师和必要的康复设备。要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保证残疾儿童少年有一个好的康复和学习条件。

7、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评估县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将督导评估结果抄报组织部门,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并向社会公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客观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向当地政府报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和遇到的突出问题,定期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及时对义务教育差距建立预警机制。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周河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周河学区校长刘志军

周河镇是靖边县南部山区边缘镇,教育发展不均衡。存在着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城乡差异、人群差异。中心校领导深入调研,制定均衡发展措施,落实规范办学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不均衡。九年制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教学设施相对齐全。基层学校设施薄弱,全镇2所完全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室,校均电脑台数不足2台。农村校舍维修面积大,多年来风雨剥蚀,有部分校舍是危房,办学条件差。全镇有2个教学点,师生数少,教育资源不足,没有办法开足开齐全部课程。九年制学校学生数多,活动场地少,这样给学校安全带来隐患。校舍和教辅用房问题突出,存在严重的多室一用,师生住房短缺,无学生餐厅等。基层学校没有音乐室、美术室用房。几乎所有学校生均校园、操场面积、教学仪器、图书室和微机室都低于国家下限标准,达到标准数的1/2。

(2)师资配套不均衡。农村教师流失严重,优秀年轻教师大部分调入城区学校。留下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精力不足,教法陈旧。农村初中教师问题更突出,结构不合理,缺少骨干教师甚至合格教师,专业培训不足,难以胜任。小学教师流失面大,学校面临着“空巢”或“空心”危险。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普遍缺合格专业教师。教师配臵数量在不同学校之间有差异。农村部分教师对微机十分陌生,远程教育在学校成了摆设。

(3)管理水平不均衡。有部分学校领导不与时俱进,不更新观念,用过去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校,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下降。

(4)教学质量不均衡。因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因素,导致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差异明显。小学毕业会考中,城区学校人均分高于农村学校。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好的学生外流,由乡镇流向县城,由县城流向大中城市。影响本地教育发展,影响教学水平提高。

以上多种原因,造成城乡教育、校际教育、人群教育发展不均衡。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长期、动态的辩证过程。条件均衡是基础,教师资源是关键,生源均衡是突破口。

(1)强化政府教育职能,完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有经费作保障,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集中配臵教学设施,实现资源共享。集中财力和物力办好合格学校。

(2)控制学生辍学。确保进城务工子女就读,我镇学生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各校采取一定措施,教师分片包干,做学生家长工作,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补助贫困生。对农村留守儿童,教师采取家访,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成立红领巾联谊小组,送温暖,送爱心。

(3)加大远程教育作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全镇每完小都安装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弥补现代教学设施不足。各校加大远程教育力度,制定计划,发挥远程教育工程作用,促进学校发展。镇九年制学

校建立“校训通”工程,架设学校、教师和家长、学生的桥梁。

(4)采取多种对口支援,重点扶持,实施城乡人群教育共同发展。镇中心校成立联谊教研小组,每组确立一所学校,统领各学校教育工作,共同发展,对口支援。教研活动在平等、民主氛围中进行,各校分享彼此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行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互动中求发展,在交流中求进步,在民主中求生存。各校教育资源共享。九年制学校教师送教下基层,年轻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任教一年。深入开展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缩小办学差距,使广大农村学生就地获取接受优质教育机会。

(5)缩小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多投入教育经费,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构建以龙头学校为依托的大校本教研机制,提升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合格学校建设,稳步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缩小校际间差距。但是,这些问题有着复杂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教育均衡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它是“不均衡——均衡——不均衡”的循环往复和循环渐进,最终达到相对高位均衡。我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优质教育体系构建,促进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我镇义务教育均衡的水平。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大字沟中心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中心学校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创建工作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意见》,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1、大字沟中心校辖区内包括5个行政村;总人口6248人。现有教职工54人;在校生253人。学校占地面积12106平方米;校舍面积6372平方米。

2、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近几年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升学率为100%;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情况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各班班主任在计划中制订了相应的帮扶措施,老师们在教学中特别关心这部分学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关爱;同时,学校也关注了学困生和贫困生,使其不仅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受到温暖。

3、学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校更是加大了投入力

度,修建厕所、操场等,同时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有利于薄弱学科的加强,有利于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彻底清除了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推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校教师、校长编制配备及课程开设情况等

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规定,开足开齐课程。各校均开齐上足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常规管理。

2013年全校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取得中专学历12人,大专学历15人,本科2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30岁以下(含30岁)教师有22人,31-40岁(含40岁)教师有9人,41-50岁(含50岁)教师有10人,50岁以上教师有13人;其中初职16人,中职22人,高职3人。

学校有党支部、教导处、少先队等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健全、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此外,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偏老

2、学科结构失衡,在农村教师中,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占了大多数,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很少,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需求,同时学校一方面呈现数额“不缺”,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缺员”的问题突出。

3、我乡学校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基础差,家长意识不高等给我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经费政策未完全落实,经费投入没有同幅增长。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民族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提高,事关长远发展能否得到保障的大事,必须强力推进。

1、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教师缺编、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因此,要改革学校教师人事制度。可提前退休教龄长的老教师,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等措施,以建立科学、动态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应提前退休“不合格”的教师,为教师流动疏通“出口”,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可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分流政策,适当放宽政策限制,对那些年龄偏大而又体弱多病的教师采取提前退养、不占编制的办法,以解决大龄教师分流安置难的问题。

2、抓好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添后劲

科学合理配置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教师,争取使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师

培养培训工作,及时组织教师去进修学校等相关机构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一是利用好本校的校讯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增进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对一些缺乏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一些过失的学生,教师可每天或每星期利用校讯通告知家长该生的主要表现等,家长也可将孩子在家时的表现通过校讯通告诉老师,这样教师和家长都能及时把握该生的基本情况,督促他们完成各项作业,及时改正缺点,引导他们积极进步。

二是定期进行家访,主动告诉家长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和意见,了解一下近期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等,特别是可以发现一些学生进步和退步的苗头,以利于及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是认真组织家长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活动。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学校讲座等活动,让家长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的情况等,同时可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的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入同一轨道,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当然教师与家长联系并不在于一定的形式目的是加强沟通,增

进理解,使学校与家庭形成一股共同的教育合力,也就是说,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当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认同一致,协作共事,努力减少一些互相抵消的无谓的消耗因素。

4、扎实开展关爱工程,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基石

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积极申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义务教育工作。

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

加大投入,消除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政府要把增加经费投入作为履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职责的硬任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撑。一是继续加大向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拓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来源。二是保障法定教育投入。不折不扣执行现有教育投入政策。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明显提高;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本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拨付标准。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第四篇: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于2010获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市义务教育离高位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距离。为此,市教体局专门组织人员于2月中下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我市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坚持德育为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日益优化,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继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年活动”和“责任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教育教学两项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业水平监测成绩逐年提高。

(四)教育管理空前强化。办学体制实现了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根本转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市公用经费1122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2009年公用经费1351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2010年公用经费1417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71万元,教育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治教,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8.8%。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94所,其中普通初中34所,小学160所。全市小学和初中共有

个教学班,名学生,教职工总数达

人,其中专任教师

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4%。

二、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面上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成为“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城区学校太挤”。城区小学班额严重超员。城区的市一小、市二小、金庄小学等三所小学共设计规划

个班,容纳学生

人,实际开班131个,容纳学生7365人,超负荷接纳学生4962人。平均班额65人,超省规定20人,最大班额已达82人,超省规定班额37人。但是,乡镇在校学生不足100人的学校(含村小、教学点)却多达150余所。二是“农村学校太弱”。我市27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仅有12所达到了合格学校建设标准,还有15所学校由于配套设施设备不全,无规范的食堂及餐厅,无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等,而其他乡镇的联校及村小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上更加落后,普及合格学校任重道远。三是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近年来,我市学校校舍经过大力度的改造与建设,基本消除了危房,城乡之间在校舍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室、行政用房、生活用房、生均用房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在信息技术装备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又逐渐拉开了距离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主要集中在高中学校,中老年教师集中在中、小学。“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目前,我市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1岁,乡镇面上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5岁,部分小学51岁以上教师占70%以上。二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在中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只能以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代替,或者改上其它科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村级学校缺乏音、体、美、英语教师,90%以上的村小还存在包班的现象。三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2000年至2007年,我市一直未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期间,随着初中学生入学进入高峰期,不得不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者进初中任教。2008年来,新一轮小学入学高峰期的到来,我市以每年不少于5000名学生的速度递增,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又不得不从初中选调部分教师到小学任教。这些“层层拔高”、“时宜调整”的做法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专业素质。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一些村级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本乡教师,而部分教师大多由以前的民办教师转录,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严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明显跟不上课改新要求。四是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待遇不高、部分教师无房住,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师资流失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是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小学骨干教师流向初中,初中骨干教师流向高中;从办学条件差、待遇低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据调查统计,我市4所城区初中学校骨干教师人数占72.3%,而10所农村初中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占27.7%;7所城区小学骨干教师人数占63.9%,而农村小学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仅为36.1%。农村教师流失的加剧,后备力量的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聘任过程中的拔高使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五是管理队伍和水平存在差异。虽然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走进新课程已经多年,但我市农村教师,包括一些教学管理者,尤其是一些村级学校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不大,重应试、轻能力思想依然比较严重,个别学校连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达不到要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如下:

(一)教育政策过于向城区倾斜。多年来,由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使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国家一直实行城乡非均衡发展模式,使教育政策重点向城市倾斜,以农村支持城市,优先发展城市重点校、示范校,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沉积下来,造成了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局面。近几年,虽然我国进入“城市支持农村” 的发展新阶段,但对教育而言,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漫长的过程,城乡教育差距在短短三两年时间内不可能缩小到接近平衡的程度。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在“人民办教育”政策时期,由于各地对教育事业发展理解不同、甚至个别有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等原因,导致全局意识体现不明显、步调不一致,甚至各自为政,加上当地乡镇、村委多方插手管理学校,不利于学校管理,学校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现象时或存在,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我市实行政府办教育以来,政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精神,落实了“发展先发展教育、建设先建设学校的”战略方针,理顺了管理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教师编制政策重城轻乡,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大,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班额也小。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都优先留在城区,全市教师流动只是“单行线”,即只从农村向城区,而城区教师基本没有到农村任教。教师管理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科学长远的教师流动机制,农村教育缺乏政策吸引,导致教师只出难进。

(四)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三、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教师资源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教育权利提供充足的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推进县域内的均衡发展,核心问题是教师和校长队伍、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均衡。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狠抓薄弱,使弱者变强,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大力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基本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的要求确定下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整体安排,是指导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于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义务教育要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要在继续宣传、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大张旗鼓地、持之以恒地宣传、贯彻《纲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上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自我加压,协同努力,大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作出贡献。

(二)遵循就近入学原则,循序渐近地调整学校布局,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市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我市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减少教育资产流失,有利于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的原则和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宜保留的尽可能保留,确需撤销的也应逐步过渡,避免出现农村小学覆盖半径太大、学生就学不便、班额过大和增加学生家庭负担等问题。要在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可在城乡借鉴试行“一校制”、“学区制”、“联校制”等办学模式,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以优带弱,以中心校带边远校,促进相对均衡发展。

(三)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衡发展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建立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新格局。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市农村初中学校及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使城乡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投入是一项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一是要继续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2012年达到4%;二是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要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进一步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要多层次、多渠道,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点,按要求组织参加省、市培训,分期分批地组织县内集中培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做到有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要重视离岗集中培训,强化在职在岗教学交流、实践锻炼,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大力做好特岗教师的资教工作,以缓解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四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引进青年教师,边远学校教师的引进、补充,可以实行定向招聘,合同约订最低服务期限,不足服务期限的不得调动。五是对不适合、不适应继续从教的人员,要研究办法,适当调整;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可允许提前退休或离岗休息。对调出来的岗位、编制要及时引进优秀人才予以补充。六是要建立健全校长轮岗、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城镇、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艰苦、边远、薄弱学校,鼓励县城、乡镇集镇教师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任教。

(六)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成立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置相应工作机构,统一部署、统筹指导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解决好农村教师“安身”的问题,要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公寓建设规划,并尽早组织实施,解决现有部分教师和新引进教师无房住的问题,让教师“安居乐教”;二是建立并实行农村边远教师津贴,鼓励和引导教师安心农村教育;三是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扎根农村、安心从教、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鼓励。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制定相应措施,依法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应职责,在制定规划、项目争取、核定编制、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建设用地、教师录用与交流、教师职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校园安全保卫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多提供便利,少一些障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以党风带行风、带校风、带学风,促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入新历史阶段。

第五篇: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平河中心学校关于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平河中心学校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各项工作,确保大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根据《凤庆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方案的通知》(凤教发〔2013〕239号)文件及《凤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凤教发〔2013〕277号)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可行性方案,以“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调研主题,以办公室人员为领导组,分批深入调研,于9月中旬深入辖区三个行政村40多个村民小组及三所完小进行调研,召开村干部、村民、师生进行座谈会40多次,发放并收回10份征求意见表,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河中心学校位于凤庆县大寺乡平河村,凤庆县城西北部,澜沧江南岸,西同昌宁县相连,南同勐佑镇毗邻,中心校距县城57千米,离乡人民政府住地45千米。平河完小始建于1911年,名为平河初等小学堂,1922年辖平河、和顺、双龙,昌宁县的老厂、民德、民华、达仁、新河、联席,1933年昌宁设县后,老厂、民德、民华、达仁、新河、联席的学生划片入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又更名为平河学区、平河校区,2009年8月定名为凤庆县大寺乡平河中心学校。平河中心学校服务平河、和顺、双龙三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服务范围总人口10688人。平河中心学校现有平河、和顺、双龙3所完小,三所完小均为县级文明学校,中心校占地面积14373㎡,生均占地面积18.1㎡,校舍建筑面积6155㎡,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8㎡,生均图书12.1册。平河中心学校有教师编制55人,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临聘教师6人,学历合格率100%。服务区适龄儿童705人,入学率为100%;一至六年级在校生718人,其中平河完小293人(含外户籍16人),和顺完小191人(含外户籍1人),双龙完小234人;学前班儿童135人(含外户籍4人)。共34个教学班,师生比约1:16。

二、学校教育现状

教育虽然是一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社会事业,但其发展的快慢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却是由多个因素、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为确保义务教育快速健康地走上均衡发展之路,需要整合相关力量形成合力。平河中心校三年来一直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努力开展工作。

1.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均衡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改革为主线,以“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为办学目标,从严治校,强化管理。

2.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学校硬件投入。集多方力量对学生音体美器材及图书的投入使用;注重教师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中心校教师合格率达100%;关注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及发展,通过自筹资金及爱心人士资助,建起了平河完小、和顺完小的篮球场。

3.以德育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教学,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每年举办冬运会及校园文化节等多种系列活动,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形成快乐校园的氛围。

4.学校坚定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调动社会、家庭、师生等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坚持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和精致化管理入手,丰富办学内涵,不断提升中心校教育均衡发展。

5.响应新办学理念,集中办学。由于平河中心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校点分散,难以管理。经上报上级批准,与2009年起,对中心校17所小学进行逐年撤并,到现在为止,仅剩平河完小、双龙完小、和顺完小三所学校,实现一村一校,集中办学,有效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也深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6.推广课改,提升质量。平河中心校虽然属于典型的边远山区学校,但我们在不断强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创造了适合中心校需要的教学模式。实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9月被中共凤庆县委、3-

今年考取我校的6名特岗教师,也由于我校地理特殊,不愿签约到我校,只得补充了6名临聘教师,而临聘教师大多岁数较大,学历较低,不够专业化。因此,我校教师资源配置出现了较大漏洞。农村小学教师岗位设置要达到二类标准配置才算基本合格,而二类标准配置需要专任教师要大于90%,我校只达到88%。

3.教学资源硬件达不到合理配置。到目前为止,双龙完小还无法连通办公网络,是资源共享、教学交流的障碍。三所完小均没有电子白板、学生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根据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数据,学校要开教育技术课,生机比要达到20:1,才能达标,而我校三所完小各仅有一台教师机。音体美器材三所完小都达不到二类标准配置。体育场地更是得不到合理配置,平河完小14个教学班,体育场地面积480平米,生均仅有1.38平米;和顺完小9个班,体育场地面积430平米,生均仅有1.84平米,都与二类标准8.54平米相差甚远,而双龙完小体育场则还是空白。生均图书可用量平河完小是12册,与标准的20册还有一定差距,而和顺完小、双龙完小可用图书为零。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中心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四、对策建议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缩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高位均衡(即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均衡发展程度高),促进教育公平,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我们每个为师者的职责。根据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要求,结合平河中心校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推进中小学建设与管理标准化,实现规范化办学。继续加强农村学校教学用房、师生生活服务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建设和改造,按照国家办学标准配置必须的教学仪器设施及图书资料。继续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使每一所中小学都具备大体均等的办学条件。重点解决的问题有:落实义务教育办学经费最低保障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置最低保障标准,明确基础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

2.组建教育集团,实行“校校联动”机制。推广先进地区经验,以县域内的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名校+城市薄弱学校+村薄弱学校”的方式,联合组建教育集团。抽调集团内的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支教、挂职,着力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1-2年的制度,同时也为薄弱学校教师到名校挂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按照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实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做大做强中心校,继续撤并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村小;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4.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在上级政府财力许可的前提下,应加大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尽量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为稳定教师队伍提供财政支持。

5.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将图书馆、体育场所教育资源在区域内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6.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办法,并要求义务教育责任人定期向上级提交关于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方面的专题报告,自觉接受监督,并上交上级各部门备案。加快教育政务公开步伐,建立教育经费信息发布制度,促进教育投入、管理等接受群众监督。

凤庆县大寺乡平河中心学校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下载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户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位于**自治区西部,1976年建市,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三个区,全市总人口50万人,有蒙、汉、回等25个......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

    关于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报告 ——在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就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向县十四届人大常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教育是社会各利益群体关注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是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盘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近日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和调研主题,经深入......

    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排定时间表,*市计划在2023年申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先于2022年通过省级评估。为此,于2021年11月,*市人民政府......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精)

    加快发展 促进均衡 ——关于天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国家督学 袁晴凯 1994年,天津市提前 6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 历史性目标后,全市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

    关于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根据山西省、长治市政协关于开展助力民生领域改革事项落实情况同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潞城市政协宣教委深入教育系统就推进全市义......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定。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区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