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
校本教研个人研修计划
课改的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的发展系于校本教研,教本教研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挖掘教育资源,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校本教研这块主阵地上发挥主体作用。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承担四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工作。四年级是小学生从小学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一个时期,是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断形成并逐渐上升的阶段。结合教学实际,校本教研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确定教研专题,力争有突破性进展。
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确定了:“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教研课题。成立了五人课题研究小组。我承担课题负责。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角度出发,选择人教版第八册中的典型课例进行研究,教给学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体会人物思想的方法。总结出适合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个常规模式,却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集体备课在我组操作的步骤是: 1.确定集体备课任务(组长完成); 2.组内集体研讨(商量出最佳方案);
3.试点实验(一个人试点上课,组内成员听课)4.全员诊断反思(试教者说课,组员评课)5.消化反思,实践推广; 6.反思提高,撰写随笔。
在本学期,组内每位成员承担公开示范课一节。撰写教学反思4篇,教研教改论文2篇。
三、积极做好:三尺讲台手拉手,师徒结对“一帮一”工作。我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和四年级教研组长,主动和本年级青年教师杨旭、吴颖结成对子,作为帮扶对象。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课余和教师一起研究单元、章节教学的重难点,研究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统一进度、共同提高。坚持每周相互听课2─3节。交流教学心得。
四、主持好每周一次的年级组教学研究活动。
我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在每周二下午进行。本学期将教研活动扎实有序进行。内容拟定和时间划分为:集体备课5周,观看教学录像4周,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3周,教研专题5周。期末组织教师交流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改经验、工作总结等。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做好教研组考勤记录和工作记录。
五、加强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做长流水。在教师的个人业务计划中,每天坚持读书看报,读教育专著,学习教育理论,并且把教育家的思想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读教育杂志报刊。随时写教育日记、教育笔记,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教育理念,把最新的教育思想贯穿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夯实基础教育改革的坚实基础。
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 成员:**
二、研究时间分配:
从2007年11月21日至2007年12月28日,历时5周半 2007年11月21日——11月30日
成立小组,分析原因
12月 3日——12月14日
上示范课,听课、评课 12月17日——12月21日
教学反思,消化反思
12月24日——12月28日
反思提高,撰写随笔。
三、原因分析:
1.新课标要求:中段学生应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既是中段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教学实践中发现:其一,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时理解能力差,不得法,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以至于不能得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其二,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指导不得法,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3.阅读能力分析:从单元测试卷中,发现学生在阅读上失分最多,究其原因,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短文的能力差。
所以为了提高中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确定了这一课题方案,我们这个课题来源于我们的实践,来源于我们的困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借助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课例研究,探索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方法。
四、实施步骤
1.学习理论知识,我们学习有关阅读教学的相关书籍。如《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指导》等。
2.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五名成员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课堂,在实践中发现中段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哪些方法适合他们,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搭石》一课,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想象画面,背诵重点句、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组上的课例研究课《搭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组内公开示范。
3.综合各班的实践情况,罗列出适合四年级学生各种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
如:
① 找出重点词句,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 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④ 展开联想或想象来理解重点词句。
理解的方法很多。关键就是我们要综合地、合理地、巧妙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来运用这些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交流、推广运用。
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为期五周的校本教研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组内教师的密切配合,学校教师的高度评价。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也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次活动,我的感受是:
一、提高素质,当好学习型教师。我们年级组教师,形成了一个学习团队,共同的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教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首先要向书本学习,向先进的经验学习;其次向身边的教师学习;最后向“问题”学习,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的方法,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正视问题,不隐瞒问题。当课题组成立之初,组内同事纷纷翻阅书籍,打开网络,把自己固有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对比,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如教学《搭石》一课,怎样有趣地导入课文,我搜集了网络上的一些资料,制作了动画片。画面上,一条潺潺的小溪,河面露出隐隐约约一行搭石,妇女抱着小孩向河边走来,中年男子背着箩筐准备过河,一位年迈的老人站在河对面„„画面播完,师问:“看着潺潺的溪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家乡的乡亲们是怎样过河的吗?”生:“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入课文。
二、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教师。
多年的教研模式,使我们产生了被动参与的意识。而这次教研课题来自于教学实际,来源于教师教学困惑,因而,教师参与积极性高。我们每人听课8节,共同承担示范课4节。如我示范的《搭石》一课,对于课文中重点词句,让学生分四步理解:⒈画出喜欢词、句、段。并加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⒉品读重点词、句、段,交流感受,谈出理解。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⒋展开联想或想象来理解重点词句,加深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⑴假如你在河边,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过搭石,你该怎么办?⑵假如你已年过花甲,站在河边,将要过搭石,你希望怎样过?
几番讨论过后,这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纯朴之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反思教学,在和谐互动的交流氛围中成长。
反思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让教师就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提出质疑。组内做出优化性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在我们组内的杨旭老师上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执教者把课文内容分为两大块,按照两个人物为线索,一个是等待骨髓的大陆青年,另一个是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围绕这两个人物来展开全文的分析。课后在小组交流会上,其它老师建议,课文按照时间为线索来分析。把两个人物穿插进行。时间在一个小时、一分、一秒中过去,人物的心情在焦急中等待,学生的心情也随着激动、着急。学生的思想和文本产生了共鸣。经过这样修改后,在全校的示范课上,这一课得到良好的反响。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感到,指导学生在阅读不再盲目,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我们组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文章的课例研究为载体,向学校领导、老师展示我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也明确了校本教研的方向。加快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步伐,让我们更快地融入校本教研大潮,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和教师在阅读中成长、发展。
2008年1月
第二篇:2011—2012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得耳布尔中学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是一种研究取向;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教本教研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的做法。
3、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注重对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科综合的校本教研作用。
(2)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三、工作思路
结合我校现状,初步设定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总结和反思。
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际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然后在反思中寻找问题,优化教学效果,返还给教学实践。这四个基本过程构成了我校校本教学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以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为单位,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一节课为单位。
四、具体措施
1、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教研组,按计划深入年级组、班级组听课、评课,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2、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础。
坚持每周第八节课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1)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参与学校的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2)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教育叙事研究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及时上交教导处,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3)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等)都应该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本备课组的成员都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的效果。
(4)重视听课调研,进行阶段小结与反馈,促进校本教学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听课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校本教学过程中,对校本教学理念的领会贯彻情况,教学行为的转变情况以及师生角色的定位等情况。对好的、富有特色的课堂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的课堂及时指出,及时改进。(5)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校本教研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第三篇:2011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011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
(二)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三)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一)基本原则
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基本过程
结合我校现状,初步设定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总结和反思„„
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同时加强教学中的反思,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当与不当,进一步清理自身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向。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经常有意识地问一问自己,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 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是否得当?这次课自己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最突出?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才能做到?这次课上学生的参与状态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等等。
上述所设定的四个基本过程构成了我校校本教学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以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为单位,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一节课为单位。
五、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教研组,按计划深入年级组、班级组听课、评课,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龚 鹏(常务校长)
副组长:孔令飞(科研主任)王 超(教学校长)杨发举(教导主任)
成 员:李益艳 耿广荣 马敏全 李 宇 蒋运军 宫厚学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从先进或发达地区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学年,组织教师通过先进的媒体收听收看专家讲座、讲学,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活动。
3、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4、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并作为教师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议课课+领导评课”的合作发展型教研模式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时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三)改进和完善集体教研制度,提升集体教研的质量。
1、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继续坚持每周二下午为集体教研时间。
2、拓宽校本教研的内容。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 “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
3、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采取“多人上一课”与“一课多人上”等课例研究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的作用。
(四)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能力。
每学期各教研组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各教研组按组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围绕专题全组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
(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凡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学校纳入年终考核积分。
2、立足实效,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落实到位
(1)组织到位。学校形成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处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评价与奖惩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同时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4)经费到位。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个保证:保证实验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
六、主要活动安排
九 月 份:
1、拟写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3、年轻教师公开课
十 月 份:
1、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
2、“组织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集体备课
2、组织教师参加镇小学语数优质课比赛
3、第四期校刊《新苑之窗》采稿
4、“读读写写”读书竞赛活动
5、配合教研组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出版发行第四期校刊《新苑之窗》
2、元旦文艺汇演
一 月 份:
1、期末复习课研讨活动
2、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汇演
2011年9月2日
第四篇:2012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012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研能力,依靠教研解决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二、总体目标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强化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学初,系统地进行教材研究,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备课组一学期进行四次以上有效率的集体备课。认真完成备课组内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并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一线教师每学期校内教研课听课至少15节,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议课课+领导评课”的教研模式。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高校
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切实落实好常规教学,认真
做好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继续开展听评课活动
每位教师每学期制定一个教学研究主题;围绕教学主题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好一次以上有质量、有效率的公开课。公开课,课前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认真评议、总结、反思,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公开课真正起到教学研究的作用。
(二)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继续 开展主题化校本教研活动教学轮听课;“名师工程”观摩课;青年教师新秀课。活动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在讲堂中台上老师主讲案例,台下老师积极互动,并进行专家点评,结合我校的科研课题着眼创新,务实求效。继续扎实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练习。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素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不断提升。本学期,针对有效教学的学校重点工作,计划开展教师学科作业设计和有效教学案例编写的基本功比赛。在比赛之前,教研组长应组织教师组内学习,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指导。构建有效的师生对话场继续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提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学期安排一次读书笔记撰写的校本教研活动,实现阅读生活与心情的分享与交流。
(三)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加强教师个人校本教研工作能力
1、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堂教学小记,每学期完成(原创)一篇教育教学案例或叙事;推荐(转载)一篇精彩的案例或叙事;撰写(原创)一则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的读书笔记。
2、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将先进的经验引入自己的教学之中。每学期教研组内组织2次专题学习讨论,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思、控制和调节。
三、校本教研要求过程完整,环节齐全
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总结和反思„„ 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同时加强教学中的反思,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当与不当,进一步清理自身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向。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经常有意识地问一问自己,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是否得当?这次课自己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最突出?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才能做到?这次课上学生的参与状态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等等。以此构成了我校校本教学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体系,形成特色。
五、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骨干教师为教研龙头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先进的媒体收听收看专家讲座、讲学,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水平。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或网上论坛活动。
3、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4、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并作为教师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改进和完善集体教研制度,提升集体教研的质量。本学期结合学校校本教研研究的大主题,各个教研组经过开学初全组讨论确定集中研讨主题;教研组长根据自己教研组的研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1、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继续坚持每周集体教研和集体备
课。
2、拓宽校本教研的内容。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
3、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采取“多人上一课”与“一课多人上”等课例研究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的作用。
(四)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能力。每学期各教研组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各教研组按组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围绕专题全组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
(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完善学校量化考核细则
第五篇:2013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
充分认识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研究,使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自身特长相结合,与各种活动相结合;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本教研机制,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教研意识;力求转变教研方式,推进教学模式创新。
机构建设 组长:*** 语文教研组长:*** 数学教研组长:*** 综合教研组长:*** 成员:各科任教师 工作重点
(1)加强业务学习。本仍坚持上学期“三个一”的学习要求,即每周收集一篇业务文章,每月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案例,每学期写一篇科研论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确立学习专题,围绕专题收集学习内容,写教学心得和案例以及论文。每学期每人至少向《贵州教育》或《贵州教育科研》、《贵州教育报》投一份稿件。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在学科主抓人的带领下逐渐确立适合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新课改渗透于教学实践中,使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活动形式
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为主,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在讲课的基础上进行研讨评议,重视研讨活动的实效性;同时,辅以业务学习、看录像、课改经验交流等形式。
活动内容
(1)本将在推进“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安排全校开展“创新教学模式”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一次,分语数和科任两个会场。观摩后集体研讨,力争聘请县教研员作现场指导。
(2)以课程标准为纲,围绕各自的科研专题,分学科、分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由主抓人负责组织、记录。期末,在教研的实验基础上撰写科研论文。
(3)学期末,选取质量高有价值的成果,编印案例、课后反思、教学论文专集,作为展示、交流、学习、借鉴之用。
(4)通过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教师法制意识。同时,通过教学研究,拓宽法制教育的渠道,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形成我校鲜明的特色。
活动时间
教研活动时间按照各教研组活动方案计划的时间执行。
**小学
2013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