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走进语文

时间:2019-05-12 14:1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走进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走进语文》。

第一篇:生活走进语文

生活走进语文 语文改变生活

——谈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学科称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强调培智学校要“以生活为核心”,淡化学科色彩。其中,作为一般性课程中的必修课生活语文,被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这对于当前以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的培智教育来说,是合乎现实的指导思想,是多年来理论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培智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强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改变生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和实施“生活教育”的理念呢?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让生活走进语文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理论。智障儿童由于其自身的智力发展特点,导致他们在语言、思维、动作上表现较为迟缓。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搬进课堂,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1.捕捉生活场景,加强学生德育渗透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变化,智障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思想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主线,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紧密地统一起来,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这样才能起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例如: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则比较抽象,他们难以理解和体会。因此我培养他们首先从爱家人入手,在教《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从班级博客中找出每个家庭的照片,让他们结合照片谈谈自己的爸爸妈妈平时帮助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再说说你们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情,你还能为他们做哪些事情,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很多学生都能说出父母为自己做的很多事情,可是自己对父母的回馈较少,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自己表示可以向书上那样为父母拿碗、拿筷子,可以为爸爸妈妈倒一杯水,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最后,大家一起说出“我爱爸爸和妈妈”,并要求回家给他们一个拥抱。从爱家人开始,我引导学生爱同学、爱老师,再上升到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从“小爱”升华至“大爱”,上好语文德育课。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我们要有意识地模拟生活场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场景和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智障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把书本知识还原生活情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我在执教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的《蔬菜》一课时,我拎着一篮子菜进了教室,学生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篮子,有的还兴奋地站了起来。当我拿出一种蔬菜,他们就大声地喊起来:“萝卜”、“白菜”、“西红柿”,我随即走到学生中间,接着问“这是什么颜色的萝卜?”让学生练习说“这是白萝卜。”“这是红萝卜。”“这是黄萝卜(这是胡萝卜)。”再让学生看一看蔬菜的样子,摸一摸蔬菜的外形,说一说蔬菜的色彩,闻一闻蔬菜的味道,讨论哪是根、哪是叶子、哪是果实,说说分别吃它们的哪些部分。再指导学生把三种蔬菜画一画,比一比谁画得像。对于可以生吃的萝卜和西红柿,我还和学生把它洗干净,尝了尝它的味道。这样学生对蔬菜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3.亲近自然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校园里的自然世界,是一个无声课堂,它的一草一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春天来了,我带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感受什么是“鲜花盛开”,什么是“鸟语花香”。夏天到了,我带学生走进自然,让他们感受“炎炎烈日”。秋天来临,我带学生走进农家小院,让他们感受“五谷丰登”,带学生走进果园,让他们感受“瓜果飘香”的情景。这些远比在书本中学得有趣。

4.开展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看见了,但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我发现班上的智障孩子很少独自外出,有的甚至被“禁锢”多年,长期被“束缚”的他们无法深入地了解社会,更不要说在社会上生存。于是我组建了“小小道路参观团”,大胆地将课堂移至街道,领着孩子穿越马路、过彩虹桥,让他们亲身体验“‘人行道’在脚下,‘红绿灯’在眼前,汽车卡车在中间”的道路特征,现场讲解“‘人行道,靠右行’、‘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我把学生从课堂搬到了外面的世界,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各种交通标志、标识以及信号灯,在亲身体验中,懂得交通标志的名称以及它们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交通安全的知识,树立交通安全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让语文改变生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是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生活打下基础。简单一句话,学习语文是为了让孩子更幸福地生活。本着“一切为了智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思想,我努力将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更加幸福地成长奠定一生的基础。

1.加强学用联系,促进学生生活参与

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智障学生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再在应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反反复复,周而复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促进学生的生活参与。

例如教学《厨房用品》之后,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厨房用品,请家长帮忙分别写出他们的名称,并讨论各种用品的作用。我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学生把厨房用品的名称贴在相应的物品上面,并把它们的作用介绍给家长听,不全面的部分家长补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用练习,学生懂得了这些物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学用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智障学生参与家庭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拓宽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学校围墙内的教学,努力拓展学习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如在学习了第五册的《上医院》之后,我和班级的学生来到一路之隔的第二人民医院,我们亲眼看到了医生穿着白大褂,病人在挂号处挂号,护士在给病人量体温,医生在门诊室为病人治病,病人到交费处交费,再去取药处取药。为了弄清楚上医院看病的先后顺序,我们还推荐一名学生扮演了小病人的角色。在“看病”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说出“我在挂号处挂号”,“护士在为我量体温”等等,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自己正在做的事,再引导他们用“先……再……”的句式把看病的过程说清楚。这样的学习设计,把医院作为学习的资源,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3.整合社区资源,培养学生生活技能 《残疾人教育条例》中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在培智学校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劳动技能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巧。社区是学生生活、实践和应用知识的广阔空间。我们整合社区资源,每周安排半天时间与社区开展教育共建活动。

每一个智障学生毕业以后都要走向社会,因此我们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帮助他们逐步地适应社会。我们从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小区入手,知道超市、农贸市场、医院、派出所在什么地方,知道怎么去。我们还在街道小吃店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买饭,学会使用钱币。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一次次鼓励,使学生的成功得到不断的强化,这不仅培养了自身的生活技能,来有效地实现了自身的人身价值。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我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感受生活中处处用语文,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我坚信:用我们的爱心、专业与责任去努力,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进步一点点。我们的孩子就会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长。

第二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语文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语文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实践,对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探讨就不能离开生活实际。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她应有的魅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现实生活的注入,没有富有情趣的欣赏,没有深入内质的思考,没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没有教师的创意,没有学生的创造,只有违心无奈的曲从,何来活泼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效果!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将一个人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语文以它的独特性成为人文精神重要的载体之一。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需要现实生活的植入。

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可以这样说,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

一、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在课文学习中,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正反典型,明辨是非曲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此乃寓思想教育于现实生活的恰当联系中。教材中有些议论文的论点、有些小说的主题,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受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时还难以有比较清晰、透彻的理解,这时候讲思想教育自然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如果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则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生活现象,理解教材中蕴含的道理,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一旦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这样的道理就变得通俗、浅显了,易于接受了。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人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把握这些切人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二、在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生活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由此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善于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让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即生活。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去久远,那么,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读时文,多读同龄人的文章;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个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不要把学生当成作家,凡是来源于生活的文章,有情有理,即使语言表现力差一点,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我们太偏重形式,忽略了文章的“情”和“理”)。

文章即艺术。如果我们把生活当作文章的源头,不断的去发现,艺术的去表现,才能够写出“以情感人,以景动人”的文章,才能达到“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四、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带进课堂

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习,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与形成,才能逐渐积累、丰富语言。从生活中学习,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那么,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

源呢?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网络资源

课前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可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可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拓展学生对生活接触、了解的狭小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电视资源

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口头交流和沟通。这就有必要利用好生活中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诸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栏目,就大容量、高规格地给我们的学生注入了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街头资源

一个具备远见卓识的教师,就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语文的田园。看街头招牌,看广告语。各大型考试卷中不就常常出现广告题吗?让学生放宽视野,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性,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课堂上的语文是有限的,生活中的语文是无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奋力撑开双眼,去发现、学习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有助于语文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强烈欲望,有助于提高?W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格、人品和人性,从而点燃生命的熊熊火炬。

第三篇: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各行各业》主题教学有感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零度冰淇凌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由此也产生了不同行业,以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们。在这个《各行各业》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到不同行业人们的工作,了解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这次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有实践调查,现场参观及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可浓了,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参与社会调查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我们发现让孩子参与社会调查是非常好做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各行各业》主题中,有许多需要孩子参与调查的,而调查的本身就是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大街上》这个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发现有许多不同的商店,而这些商店与我们的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不同商店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对社会的认识。

二、家长是学习的重要资源

在主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利用家长的资源是很好的。每个孩子的家长都从事不同的工作,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职业。我们让孩子们回家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特点,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每个家长都会细致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在集体交流中孩子就了解到自己和伙伴父母的工作行业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还请了远远的家长来介绍宾馆工作、一一的家长介绍厨师工作等等,孩子们可喜欢听啦!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利用好家长资源对老师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三、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来讲是有意义也是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热闹的菜场,看到活生生的海鲜、新鲜的蔬菜以及菜场有序的分类:孩子们参观了消防队,观看了消防演习,了解了不同的消防用具,加强了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孩子们还做厨师,亲手包馄饨、做水果拼盘,在体验实践中孩子们获得了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孩子是社会的人,孩子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孩子学习,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时时促进孩子主动学习,让“生活即教育”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使主题活动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生应走进生活学语文论文

摘要: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更应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让小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地学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生活;培养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更应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教师要有“大语文”的宽广视野,要勇于突破“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束缚,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小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地学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走进家庭生活学语文。

孩子最熟悉、最了解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个性化的言语、举止就是活生生的教材。要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悉心了解,进而学会观察人,了解人。

l、在家庭阅读中学习语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藏书和订购的报刊随之增多,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引导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前提下,和家长一起读书看报,增加语言积累,同时主动和家长及时进行交流、讨论,提高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

2、从看影视节目中学习语文

电影、电视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看有益的电影、电视,从中学习语文。

在观看少儿节目中学习趣味性语言,如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山东卫视的《阳光快车道》等都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栏目,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记下有趣的语言。

在观看电视中欣赏语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收看《新闻联播》、《电视散文》、《开心辞典》、《非常6+l》等节目,《新闻联播》语言规范,信息新,可以从中学习普通话;《电视散文》图文并茂,意境优美,能够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正大综艺》、《开心辞典》信息广而奇、语言生活气息浓、博大精深,能够扩大知识面,激活学生思维。

另外,寒暑假期间推荐学生观看革命题材的电影及电视剧,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从网络中学习语文

网络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科学上网查找资料。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课文前,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预习,从网上查找有关卢沟桥的资料、图片、在桥上发生的历史事件等,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对学习语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走进学校生活学语文。

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6小时,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了大量的语文资源。

1、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两者应互相参照,紧密结合。

学语文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内,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如:学习了《回声》,引导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相关资料;学习了《草船借箭》,可推荐学生阅读白话《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岗》就推荐学生读《水浒传》;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推荐读《安徒生童话》。这样,课内外密切联系,阅读量增加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语文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编语文学习材料,扩大语文学习范围。

语文学习材料广泛多样,现有的教材只是学习材料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自读课本》,同时向学生推荐、选择、提供一些适当学习材料。如: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童话、科普读物,象《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等等,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师生共同自编书,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积累起来,自编成册,也可以把班级内学生自己的佳作编辑成册,供学生阅读。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编成一本本书:《七彩的童年》、《飞翔》……一本本自编书呈现在我们面前,翻开一本本自编书,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玲珑剔透又异想天开的心灵。对于学生来说,选编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同时培养了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语文学习兴趣。

3、从校园文化,文体活动中学习语(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1页)文。

校园文化是对小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阵地,校园内的各种专栏布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墙壁、走廊的布置,学校广播室播出的节目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如:走廊内的书法展览,教室内的格言、警句、名人业绩.不仅能起到教育作用,还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机会,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文化,从校园文化中学语文,对学校办的各种专栏、板报要及时收看,从而掌握各种信息,汲取语文营养,及时收听学校的广播,收看学校电视台的节目,同时还要让学生经常为学校的板报、专栏、广播站、电视台写稿件,增加运用语言的机会。同时,学校文体活动也为学习语文提供了机会,如在节日晚会上排练课本剧、小话剧、小品、相声、演讲比赛、故事会、诗歌朗诵等都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机会。

三、走进社会生活学语文。

1、观察日常生活,品味记录语言。

语言来自生活,又服务生活,学习语言只有与绚丽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语言才会富有鲜活的灵性。要鼓励学生多搜集周围的语言:歇后语、对联、广告词、精彩的标语以及民间故事和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在生活笔记本上。

2、观察生活,联想记录语言。

尽可能地组织小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旅游等实践活动,拓宽小学生的生活空间和观察视野,让学生去观赏朝霞、夕阳的美丽、名胜古迹的风光,去摄取农村、城市欣欣向荣的镜头,去体味亲情、友情的纯真,当学生耳闻目睹到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场景时,便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自觉地把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美好的瞬间,这同样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重要手段。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的资源,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就要热爱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五篇:走进语文

走进语文

发布者:杨野发布时间: 2013-3-27 10:24:46

我爱我的语文教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八年来,我运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和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情趣、理趣和自然美、人文美。

记得那年我新接初二两个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让孩子们自主感悟文学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孩子每人每周写500字以上的作文,其中可以摘抄。尽管如此,当时初二二班的学生依然是人人自危,呼天抢地。

后来我发现有些孩子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于是就把他们放到生活中去,给他们读了一篇范文《呵护心灵,善待生命》 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眼前出现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惬意和甜美——灿烂的阳光、晶莹的露珠、缤纷的落英和飘荡的白云·······无论生活多么清苦、艰辛,我们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快乐;而心若冷了,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我们眼中也将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般的凄凉。

善待心灵,从打开心窗开始。打开房间的一扇窗,清风就会越过窗台,吹拂到我们的脸上;花香也会随之而至,使整个房间充满香气。而打开我们的心窗,将真实的自己展示给众人,接纳别人的见解与主张,就能在与他人的分享与交流中感受欢欣与喜悦。

善待心灵,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你可以选择自怨自艾,当他们成为一段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一道道心底抹不去的伤痕;也可以选择悉心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用阳光驱散心底的阴霾。

善待心灵,要轻轻拂去心底的尘埃,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怀每一个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用自己的博爱之泉去滋润别人的心灵。

善待心灵,就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感谢朋友在我们患难之际伸出了援助的手,感谢双手在竞争中促使我们获得进步;感谢春天的花香,感谢夏日的细雨,感谢秋天的红叶,感谢冬日的瑞雪;感谢这个世界赐予我们的一切。

善待心灵,就要对苦难报以淡然的一笑。人生就像一个调味盘,有甜蜜也会有苦涩,缺失了哪一样,生命都不能算是丰盈和充满。苦难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人生财富,这笔财富可以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使我们的精神更加丰富。对于这笔财富,我们应该微笑着去接受,并尽数收入自己的行囊。

善待心灵,就是体味平平淡淡的快乐,寻觅点点滴滴的幸福。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乏发现快乐的眼睛和心灵。花朵绽开的刹那、蜻蜓点水的瞬间、炊烟飘散的过程、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真实,只要我们打开心灵之窗,就能从平凡生活的细微之处感受到最真实的快乐和幸福。

学会调节情绪,躲过人生的暗渠,感悟爱与善良,懂得感恩、宽容,理解选择与放弃,直至寻觅到快乐与幸福。这一路,有短小精悍的故事陪伴着你,有充满人生哲理的心灵感悟

启迪着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想起他们,你就能得到心灵的启发和精神上的洗涤。

行为的改变来自心灵,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即是获得一次重生。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以后他们还真的喜欢上了写作,看看谁比谁写的好,谁比谁更努力,看到这些我在想这些孩子„„

一篇文章让他们产生 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就在想孩子的天赋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得到发展,我可以肯定的说,语文教师只有广泛积累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技能,才能更上一层楼。

下载生活走进语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走进语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社区 走进生活

    走进社区 走进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朝 阳 二 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

    走进高中生活

    邯郸市一中校刊走进高中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科研处亲爱的同学们, 在金色的收获季节里,丹桂飘香,硕果累累。你们满承着家人的殷殷期望和自己的理想,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顺利......

    【精品】走进生活作文[范文模版]

    【精品】走进生活作文六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生......

    【推荐】走进生活作文(精选合集)

    【推荐】走进生活作文四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

    走进初中生活

    走进中学生活 城东中学七(13)张一洋 时间过得真快,就如天上的流星划过,只留下一点闪光。转眼间,我已经从一个幼稚的小学生变成了成熟的中学生。一切来如此之快,但满怀抱负的我,是不......

    走进生活作文合集(精选合集)

    【精选】走进生活作文合集八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

    作文走进高三生活

    [作文走进高三生活] 高三,我们在路上高三五班赵思茹曾经,高三对于我真的很遥远:高三这个词我总是在听别人说起,高三这个词只出现在别人的文字里,我总是在看别人的高三、别人的......

    走进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走进生活,提高写作水平大桥中心小学甘细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责无旁贷。尤其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如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