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州教育局 州编委办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
州教育局 州编委办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教育局(办)、编委办、人社局,州属院校:
为加快推进全州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校长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激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内在活力,提升县域内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省编委办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黔教师发[2014]241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县域内校长(校长是指学校校级管理人员,下同)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意义 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改变县域内学校优质校长教师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差距,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实施,使学校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确保“县管校聘”管理机制的落实,才能激发校长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 1 障,加快教育快速发展。
二、明确定期交流轮岗工作目标、原则
(一)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目标
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要遵循“因地制宜、县域统筹、城乡及校际相互流动、均衡配置、结构优化”的原则,以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以开展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为主要形式,建立有序交流、合理配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17年,全州基本实现县域内学校师资均衡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按编制配足配齐教师。
(二)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原则
1、科学合理。遵循教育规律和校长教师成长规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创新校长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城乡、校际间校长教师相互合理流动,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全县教师总编制和总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
2、公开规范。规范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程序和办法,公开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交流轮岗方案要经教职工讨论、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3、积极稳妥。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
4、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妥善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引导校长教师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
5、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校长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推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定期交流轮岗工作机制
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需要,坚持校长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与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校长教师调整补充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在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组织实施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相互合理流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交流互通机制,有效开展交流互通工作,优化县域内师资配置,提高师资配置效益。
(一)定期交流轮岗范围。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范围原则上在本县公办学校进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全面铺开。可先实行分片区交流,以县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片区或学区,进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
(二)定期交流轮岗对象。
交流轮岗是指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从一所学校轮岗到另一所学校工作,人事关系转入新单位,可保留其所聘专业技术岗位。
1、交流轮岗必须是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轮岗,优质学校校长教师与薄弱学校校长教师相互交流轮岗,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交流轮岗。
2、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每届一般3年,具体年限依隶属关系由县主管部门确定)的校长必须交流轮岗,其他校级管理人员参照执行,同一学校班子成员每次交流轮岗人数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30%。
3、在同一所学校(小学以完小为单位)工作满6年及以上或学校学科岗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的教师必须交流轮岗。
4、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校长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一所中小学学校每学年校长教师交流的比例,校长教师每年交流轮岗人数原则上应占交流对象的10%以上,其中城镇学校参加交流的省级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州级骨干教师比例不得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没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经历的教师要率先纳入交流轮岗对象范畴。
5、处于孕期、哺乳期或因病(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学校公示后,可根据实际暂不纳入当年度交流轮岗对象范畴,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不满6年的教师和任职不满一届的校长,在农村学校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校长、不足10年的教师,原则上可不参与交流。为保 4 护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不纳入交流。
(三)交流条件
1、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2个聘期(每个聘期为3年),男校长50周岁、女校长45周岁以下。
2、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6年或以上,男教师年龄50周岁、女教师45周岁以下。
3、符合校际交流轮岗条件的在职教师,本人自愿申请交流的。
(四)交流轮岗形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坚持组织选派、岗位竞聘、学校推荐与教师个人志愿相结合,按照人事调配的相关规定,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开展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工作,共享校长教师优质资源。校长教师交流原则上在暑假期间进行,交流轮岗人员应于每年8月15日前安排到位,并报同级编制、人社部门备案。
1、组织选派交流。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制定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将应交流校长教师指标落实到每一所学校,确定交流校长教师人员名单,安排到学校工作。
2、岗位竞聘交流。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做好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教师岗位竞聘指导实施工作,促进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
3、学校推荐。学校根据校长教师交流的有关规定和本校校长教师队伍的实际,制订年度交流计划。主要依据校长教师在本校连续工作时间,积极推荐符合规定条件的校长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交流,报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具体岗位。
4、自愿申请交流。符合校际交流轮岗条件的在职校长教师,可自愿申请参与交流轮岗的,不受交流轮岗任职任教时间限制,由学校报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具体岗位。
四、完善定期交流轮岗管理机制
(一)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652号)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规定,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教育、编制、人社部门按职责分工实施教师管理,负责教师资格认定、招考聘用、人员交流、职称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职能;县编制、人社部门对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员工的人事管理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县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师工作,中小学校长交流轮岗按干部管理权限执行。
(二)统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制度、编制标准、岗位结构比例、招考聘用、考核办法、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县域内农村学校和县镇学校统一编制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
(三)建立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的管理模式,并具体负责实施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从管理体制上保障和促进校 6 长教师资源合理交流轮岗和配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后产生学校间编制、岗位结构比例、人事关系变化的,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报同级编制、人社部门备案。
(四)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统一县域内学校教师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并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根据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完善县域内学校教师考核机制,统一考核程序和办法,指导学校规范开展教师考核工作。建立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机制,落实好退休教师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引导、支持离退休教师发挥作用,继续服务教育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县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配置差距,为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统筹配置师资奠定基础。
五、为定期交流轮岗提供良好保障
(一)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各县市要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师资均衡配置的需要,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环境适宜、交通方便的地点,采取改建、新建、租借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并优先保证校际交流轮岗教师使用,切实解决参与交流轮岗教师的住房问题。
(二)完善教师校际交流激励机制。要切实解决教师轮岗交流中工作、生活等困难,要将长期在农村任(支)教,有实际困难的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在推荐县级以上各类荣誉及学术称号时,被评人近5年来具有1年以上交流轮岗任教工作经历的优先;新选拔任用校长时优先 7 任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人员。对主动参与校际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具备中、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优先聘任中、高级职务;交流轮岗到异校中、高级岗位的教师,其在原学校聘任的中、高级职务的细分等级应保留。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建立交流教师津补贴制度。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参与“二次交流轮岗”时,应优先考虑其交流轮岗意愿。参与过校际交流轮岗的教师退休时,由所在地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其在当地曾任教的一所学校,为其提供退休管理和服务。
(三)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导向作用。实施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引导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支)教1年以上经历,其中城镇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青年教师评聘高级职称职务,各地结合实际可适当增加任(支)教经历年限。对扎根基层、从事本专业工作、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本科、专科、中专学历并在基层工作分别满4年、6年、9年的,可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本科、专科、中专学历,基层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分别满12年、16年、20年,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的,申报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切实开展农村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大农村学校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将优秀的年轻教师、特岗教师纳入培养范畴,建立符合后备干部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各地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供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六、加强交流轮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各县市政府要成立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构编制部门要共同成立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小组,县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
(二)加强政策宣传。各县市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要做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多形式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服从教育大局,消除思想顾虑,自觉参与交流轮岗。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大力支持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科学编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规划。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教育发展的现状,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和生源变化及校长教师队伍的编制、职数、分布、结构、工作年限等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中长期规划和年度交流计划,组织实施校长教师分期分批开展交流轮岗工作。
(四)加强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管理。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管理办法,加强交流轮岗校长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强化跟踪管理,加强对交流轮岗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73号)等相关法规对不服从交流轮岗工作安排、拒不到岗、不履行岗位职责等违纪违规行为的校长教师进行处理。
(五)提高交流轮岗工作成效。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处理教育均衡与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校长教师交流与学校办学特色传承的关系,尊重教师个人诉求与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确保校长教师队伍的稳定。组织城镇学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轮岗,优质学校校长骨干教师与薄弱学校校长教师相互交流轮岗,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交流轮岗。注意保护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推进优质学校和 10 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配置效益,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六)加大监督力度。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肃纪律,规范交流轮岗工作程序。纪检部门要加强监督,杜绝腐败现象产生,坚决防止“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以及因交流轮岗而加剧部分学校教师编制超编、优质师资资源集中、中高级人数超比例等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参与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七)各县市教育、编制、人社部门要共同制定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市于2014年12月10日前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州教育局、编委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二篇:浅谈《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
浅谈《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
岗的意见》
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一经颁布,就在教育界以及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市(县)区域内进行校长教师脚轮轮岗,这意味着名校长、名教师有可能流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这一点,是喜是忧,其实多说无益,最明显的也是最实际的就是喜忧参半。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教育政策与法规》这门课程,对解读这部《意见》也有了比较专业的看法。
在我国,由于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的差异,使得家长“择校热”一直高烧不退,一窝蜂地想让自己的孩子挤进优质学校,而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则很少人问津,由教育发展不均衡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又困扰着发展进程。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破解教学发展不均衡、为“择校热”退烧,成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这部《意见》究竟有没有治疗这个教育顽疾的功效呢?《意见》作为教育部颁布的一部重量级的教育政策,应该说它的能量还是十分看好的。
首先,《意见》具有明确的利益倾向,目标性明确、权威性和强制性。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文件,它的政策地位可见一斑,因此秋风扫落叶,事实上各地对它也只能“不得不就范”。在这样的权威性的震慑下,这个校长教师轮岗制度要推而广之已经板上钉钉。
然而,校长、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轮岗势必会引起学生家长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稳定性的担忧。校长教师轮岗并非简单的岗位交流,必然涉及到教学理念、办学质量、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必须完善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才能让“师资轮岗”真正起到缩小教育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在《意见》中指出,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选拔管理制度,保证校长教师队伍更趋合理。
第二,《意见》的导向功能与协调功能也十分突出。《意见》旨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破解择校难题,标明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方向。针对我国目前各地的教育实力的落差,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以及在教育环境上的差异等等,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校长、教师轮岗选拔管理制度,明确了轮岗这次的“轮岗制度”并非是一次简单的、临时的试验,而是具有深思熟虑的战略的考量。表明我国在教育改革上的坚定立场,以及把教师轮岗制度贯彻完善的极大决心,这次改革不会背离初衷、南辕北辙,将集中力量搞好薄弱地区、薄弱院校教育水平的作用,为实现教育事业的长足不屑奋斗。
另外,这个《意见》还具有鼓励性和规范性政策的性质,而不仅仅表现为具体政策的执行。在鼓励性上将,这将充分调动人民教师奉献祖国,投身教师的光荣事业,以此为核心对轮岗后的校长、教师定责任、定方向、定任务,明确校长、教师在轮岗交流期间的奋斗目标,并将实现确定的责任、任务等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对考核评估优秀的校长、老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及时调换那些工作倦怠、缺乏激情的校长、老师,保证校长、教师们更具紧迫感和责任感、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提升。
在规范性上讲,为确保教学成效不缩水,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结合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学校当前发展现状的认识,完善奖励补助制度,提供后勤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校长、教师轮岗势必需要他们重新适应新同事、新环境、新学生,还可能给他们带来交通、生活等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完善校长、教师岗位津贴制度,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给轮岗交流的校长、教师发放适当的补助,从经济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更安心、专心地投入工作,从而避免因轮岗交流造成的不变影响整体管理和教学质量。
当然,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破解这一难题必然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光靠《意见》还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但我们仍有信心通过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跟进确保校长教师轮岗制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进而逐步缝合现存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差距。
第三篇:1-《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解读
《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解读
日前,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意见》自2015年3月3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0年3月30日。
以校长教师流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字〔2014〕4号),都对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提出了明确要求。
目前,我省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校长、教师资源在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流动性差、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导致城区出现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的重要因素,同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见》即是在此背景下出台。试点先行、逐步推开,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均衡 《意见》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均衡发展的原则,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师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工作目标是,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的目标。
文件规定,校长交流轮岗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不超过2届(每届任期一般3-5年)。教师交流轮岗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已聘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超过两个聘期(每个聘期一般3-5年),应当交流轮岗。交流轮岗重点是: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文件强调,城镇学校、省市规范化学校、已聘高中级教师职务达到或超过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的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0%,其中初中段高级教师、小学段高中级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教学能手和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要占一定比例。交流轮岗形式有: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团队交流、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等。
交流轮岗方式:一是个人申请交流。符合交流轮岗要求的校长、教师本人提出申请,或不符合交流轮岗要求但自愿申请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经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进行交流。二是学校推荐交流。学校根据教师交流的有关规定和本校教师队伍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依据教师在本校连续任职时间和个人申请,确定符合规定条件的校长、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交流,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实施。三是岗位竞聘交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的编制、岗位空缺情况,统一组织县(市、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校长、教师参加岗位竞聘,择优交流轮岗。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校长和教师队伍均衡配置要求,制定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方案,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激励机制、保障措施有力
关于激励机制,文件规定,积极探索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设立中小学高级、正高级教师岗位,适当增加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在特级教师评选中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适当倾斜。在职务(职称)评聘和特级教师评选工作中,要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正高级教师职称和评选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教师)、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教师职务及岗位细分等级聘用。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长。在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工作中,要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对从城镇交流到农村偏远地区的校长教师,加大倾斜力度。加快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切实解决到农村任职任教的校长教师食宿问题。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针对性培训,纳入各级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和项目,并予以优先安排。对参加交流轮岗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在有关评先树优活动中优先考虑。
文件此次明确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遵循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地应建立教育、组织、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组成的校长教师交流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科学编制校长教师交流中长期规划和交流计划,共同促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作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
第四篇: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粤教师〔2015〕1号)
粤教师〔2015〕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编办、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顺德区教育局、编办、财税局、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粤府〔2012〕99号)、《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等文件精神,经征得省委组织部同意,制定我省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有序、规范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不断优化校长教师队伍结构,激发校长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校长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建立完善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流动的刚性约束机制,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实现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5%。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三、工作原则
(一)合理有序。引导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校长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校长和骨干教师一般应在全县域范围内进行交流。
(二)统筹兼顾。坚持交流与培养、使用与优化结构相结合,统筹学校需求与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校长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激发活力。通过交流,激发广大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校长的教育管理水平,努力消除教师和校长的职业倦怠感,不断增强教师和校长队伍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公开规范。公开校长和教师交流的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的情况发生。
四、交流轮岗的对象范围
(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不含分校区,下同)教师岗位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包括副校长,下同)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2届以上(每届任期一般应不少于3年),原则上要在本县域内交流轮岗。
(二)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校长、教师可不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三)有以下特殊情况之一的,可暂不纳入交流对象范围。1.曾在本县域内2所以上其他学校工作共6年以上(每所学校均工作2年以上),或曾在农村学校工作共6年以上的城镇学校校长和教师。
2.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教师,或患有严重疾病且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市级以上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3.正在现学校承担县级以上重要教科研项目的校长教师,或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经历的校长教师。
以上情况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可延迟进行交流,但延迟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四)没有达到应进行交流的时间要求,或不纳入交流范围和暂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校长和教师,本人申请进行交流的,也可以进行交流。
五、交流轮岗的形式
根据各地经验和做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各地也可结合实际,创新其他方式方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点是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县区,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没有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机制。各地在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工作中,要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统筹安排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结合校长教师交流的情况,在原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基础上,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对专业技术中级岗位、初级岗位结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适应和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义务教育学校中高级岗位原则上应实行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配置,并适当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二)完善交流校长教师晋升和评优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提拔任用前,应有在2所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经历,直接提拔至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的除外。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长。在评优评先方面,优先考虑具有交流轮岗工作经历的校长教师。对交流轮岗时间长、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要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从2016年9月起,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加省级评选表彰,原则上应有1年以上的交流轮岗工作经历,长期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的校长教师除外。
(三)完善交流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机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务(职称)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教师)、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教师职务及岗位细分等级聘用。
(四)完善交流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等优秀骨干教师培养规模;在省级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和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校长倾斜。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校长任职培训、提高培训和专题研修,全面提高校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建立并完善交流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依法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水平,农村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平均水平应不低于城镇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平均水平。完善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并进一步向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非完全小学、教学点倾斜。对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各地应通过加快农村学校周转房建设等措施,切实解决交流教师生活用房等问题。
七、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县域内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公开招聘和聘用管理办法、培养培训计划、业绩考核和工资待遇方案,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和退休管理服务。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教师交流轮岗经历纳入其人事档案管理。省推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示范区建设,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是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强师工程”和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并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管理、业绩考核、培养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以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分工。教育部门要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交流轮岗工作。组织部门要按照校长管理权限,会同教育部门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切实加强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财政部门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岗位设置、聘用管理、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给予政策支持。
(三)加强政策宣传。各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要多种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更新职业观念,服从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消除思想顾虑,自觉参与交流。要大力宣传和总结交流教师的先进经验。
(四)加强考核监督。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纳入教育强县、强市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先进市督导验收和复评的重要指标,并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各地在实施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监督,切实维护交流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