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第一学期阶段小结
赣州市南康区第六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城乡结合部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课 题 阶 段 总 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许多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在对我区小学数学教学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
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让学生喜欢做作业,高效地完成作业,从而把他们从繁重的机械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这也是我们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所在,为此,为了努力达到减负增效,我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成效:
1、在本阶段课题研究中,首先对研究对象跟踪调查,了解学生作业普遍存在的原因,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新意,经常以计算、应用题为主,在做作业时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家长的检查草草了事,学生这样做大大降低了作业的正确率和学习效果。长期导致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感到无趣,甚至厌烦,提不起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成绩难以提高,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策略。对研究对象五、六年级学生通过“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效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为了把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工作让全校老师在思想认识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改革了以往的备课形式,以往备课是把大部分
精力放在教学过程中,有很详细的教学过程,而作业设计却流于形式,随便写一点,而现在我们备课教学过程只要写出一些要点,把备课的一半精力放在作业布置上,每位老师备课时都要把你认为这个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做作业的题型精选出来,同年级组的老师再在主备人的基础上再根据本班的班情进行补充和筛选。
3、为了更好地开展和落实提高作业有效性的这项工作,本学期我校还开展课堂和课外作业的评比和出单元检测卷、期末检测卷的评比工作,并评比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并粘贴出来让所有老师学习和借鉴。
通过这几个月研究,我们在作业布置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科特点,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减少学生作业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学我生作业效率。
研究中我们得出,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而言,布置分层作业最合适。可根据其学习情况布置要求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可以少布置些,让其有时间做一些发展性的作业。而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可布置些基本的题,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综合性作业、游戏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学生在多种作业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不同类别作业的设计,既要满足儿童游戏的天性,又能高质量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
(1)课内作业的设计
①注重课内作业设计的基础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维,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的基本技能;
②注重课内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使得所有学生在在练习中都能有发展;
③注重课内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④注重课内作业设计的应用性,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2)课外作业的布置
①设计趣味型课外作业,让学生乐于参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其趣味性体现在内容的趣味性、形式的趣味性、学生参与方式的趣味性等方面。
②设计生活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勇于实践。我们应树立生活数学的观点,数学源于生活、寓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和归属。生活性的作业设计体现在它的广泛应用性上,作业的设计应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应用,避免机械重复,避免繁琐的运算。
③设计灵活型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小学生好奇性强,富有挑战性,但持久性短,他们反感机械单一的课外作业,教师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应提供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操作等活动,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感与态度还不够好,是否全员、全程、主动、深层参与关注的也相对较少。
总之,通过改革备课形式和开展课堂外作业设计和单元检测卷、期末检测卷的评比工作,本学期的研究小有成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了,更会主动地学习知识和完成课堂外的作业了,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校下一阶段将继续地开展一系列地活动,争取轻负高效的作业设计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执笔:赣州市南康区第六小学 巫小艳)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研究小组第三阶段小结
在学校相关科室的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小组进入第三阶段的研究,现对本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又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带着对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疑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课题组老师把“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划全面实施研究过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方法。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几个方面的的内容,组织参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互相交流。三 不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数形结合的体会,应从低到高逐步渗透。初始阶段低年级孩子对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借助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例如:课题组的李丽霞老师在教学“比多少应用题”时谈到比多少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总是分不清,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逻辑。如果从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教给学生借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当然这时的图应以实物图为主),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教学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在加深问题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使学生能够产生迁移,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未解过的题目,学生经过自己的画图、分析也能找出解答的方法。例如,比多少、倍的认识、有余数除法、行程问题、分百应用题,以及搭配、鸡兔同笼、植树等一些特殊问题都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画图策略固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解题策略,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灵活应用,有时需要与其它策略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迁移类推,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轻而易举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之后,又将平行四边形剪、拼转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三、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对此课题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课题研究几个方面的的内容,参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体会不够深„„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学生方面:
1、会做的题他不画图,不会做的题找不到画图的思路,想不到画图。
2、学生利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画图的能力也不强。
3、利用“画图”来检验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学生几乎没有。教师方面:
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是否还教给学生画线段图当前画图解决问题,当前有关画图解决问题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也有不少学生很难会想到运用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除非教师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新教材中体现的众多解题策略,在“画图”策略上是否有系统设计?
五、今后工作的思考
督促课题组全体教师全力以赴,继续查阅资料,挖掘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使用范围,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听课、磨课等形式,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结果进行考察,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与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案研究,写下教后记,以便总结实践经验,指导教学,圆满结题。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江西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子课题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主要工作
我校承担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子课题《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的实验研究。立项后,我们根据课题实验的计划安排,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现将这一阶段的研究情况作一汇报:
1.修改完善了方案,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修订方案交总课题组审批通过。
2.确定了实验老师,成立了“纵横交错”的课题组织,这样的人员组织形式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效开展。
3.进一步提高实验老师们的理论水平,让每一位实验教师都清楚地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等,为研究“课堂板书设计有效性”夯实了基础。
4.深入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开始了课例研究。
三、困惑和思考
经过这一段的研究,我们遇到了两人个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要重点解决: 一是,课堂板书设计究竟是否有效,怎样才能有效?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检测其效果?
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板书研究,以往已经有许多成果,我们怎样能够在同类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取得更新更深的研究成果,体现我们的研究特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教学按计划进行课题实验,我们拟跟随常实验推进的情况,推出一批实验课、板书设计实例、板书设计对比等,并设计出适当地检测体系进行验证。
2010.1
第四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小结
总结人:朱文益 赵成柱
课程改革使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一些看法,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增强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1、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猪八戒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顺利地直观地完成了预设目标。
2、这样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和目标。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学完后,在班上组织了“小小商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练。
二、.灵活机动,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习惯,提高参与自觉性
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在学习相遇应用题时当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后,有出示这样的练习:王师傅开着客车从A地去B,每小时30千米,同时李师傅开着货车从B地去A地,每小时40千米,经4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王师傅,你停在相遇点向前看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王师傅还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B地?)要是王师傅回头看呢?(王师傅离A地多少千米?)如果换成李师傅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叙述方式的问题,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鼓
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5、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篇:《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于2010年6月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1年4月被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项课题,课题编号为QJH115163。2010年5—6月,已完成课题的准备工作,形成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方案。从2010年7起,已进入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现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作业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提高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有效性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探索出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模式,以改善本地教师的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
展,培养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作业类型与形式的研究:探索如何拓展作业类型与形式,小学数学作业都有哪些类型和形式,各种作业类型和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作业,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兴趣。
2、作业数量的研究:探索作业数量和巩固知识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作业数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完成多少数量的作业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业内容的研究: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应设计什么内容的作业才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如何选择作业内容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
4、作业批改的研究:探索作业批改的形式、方法和策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
5、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影响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等。
三、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成效
1.在两所实验学校进行了开题,培训了参与研究的教师,布置了研究工作。
2010年9月,我们分别在美亭黄竹小学和加乐中心学校进行了开题。9月14日下午,我们首先在美亭黄竹小学进行开题,全校数学老师6人全部参加了开题活动。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蔡兴飞做了开题报告,布置了近期的研究工作。详细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价值和目标、研究的方法及过程等。之后,课题组成员、该校校长林尤谊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9月17日下午,我们又在加乐中心小学进行了开题,课题负责人蔡兴飞做了同样的报告,课题组成员、加乐中心的冯家茂教导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加乐中心学校15位数学老师参加了开题。
通过开题培训活动,参与研究的老师理解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掌握了研究的一些方法,知道了研究的具体要求,为一下开展具体研究打好了基础。
2.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2010年10—11月,我们分别在两所实验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检查了学生的数学作业,还对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作业形式单一。
据作业检查和谈座了解,数学作业的布置基本上是选课本上一两道习题给学生做,全批全改,然后,发还学生。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作业没有新味,学生厌烦。作业成为“例行公事”,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
(2)作业量偏少。
2010年10月底,我们对加乐中心学校和黄竹美亭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共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38名学生回答作业偏少,希望多布置作业,只有3名学生回答作业偏多。
我们在作业检查的时候也发现,很多班级一周作业布置不到4次,每次只布置一道习题,作业量是偏少的。我们农村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就不高,要靠适当的作业和练习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没有足够的作业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水平是跟不上的。
(3)作业内容狭窄,只限于课本现成习题。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都是布置例题后面相应的一两道习题,内容狭窄,千篇一律。新鲜感不够,学生兴趣不高。
(4)作业批改方式单一,反馈不及时。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本地农村小学作业批改的形式单一,都是在书面上修改,对的打个“√”,错的打个“×”,再给个等级。等级一般分“优”、“良”、“中”、“差”四个级别。
另外,部分老师作业反馈也不及时,有的老师经常第3天或3天以后才把作业发给学生,也不作讲评,反馈很不到位。
(5)家长不是很好的配合孩子完成作业。
在对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有58名学生写到,在家写作业时有各种干扰,如爸爸妈妈看电视开很大的声音,个别家长要求孩子停下手中的作业,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服、收拾厨房等。有62名学生写到,家长不关心自己的作业,不过问或很少过问自己的作业情况。
3.开展了作业类型和模式的研究,梳理了作业的类型。
2010年12月—2011年6月,我们主要研究了数学作业的类型和基本模式。经过半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了数学作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类作业
口头类作业就是以口头回答或叙述完成的作业,这种作业在小学低年级应用较广。口头作业又分为课内口头作业和课外口头作业,课内口头作业就是在课堂上口头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口头与同学交流的作业。课外口头作业就是在课堂外跟别人交流的作业,如“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等。
2.书面类作业
书面型作业就是以书面完成的作业,这是本地农村小学最常用的作业形式。(1)常规书面型作业
常规书面型作业是指与课堂教学同步,以书面完成的,统一要求掌握的作业。这类作业是本地农村小学最常用的,几乎每天学生都在做这样的作业。设计这类作业要能巩固本课知识,纠正学生错误,又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层书面型作业
分层书面型作业是指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①.把作业难度进行分层。我们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
②.按作业数量多少进行分层。作业数量的分层是指按作业的多少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留出时间去做自选习题;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举一反三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避免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
③按完成作业的时间长短进行分层。完成相同数量的作业,要求尖子生用的时间要短些,学困生用的时间延可长一些。
3.活动类作业(1)游戏型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低年级设计富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如玩数学游戏、找朋友、上台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巩固知识。
(2)实验型作业
实验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发现或验证某个结论的作业方式。(3)调查型作业
调查型作业就是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作业方式。(4)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就是让参加生活实践或社会实践来完成的作业方式。(5)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等探究方式来完成的作业。4.开展了作业内容的研究,形成了作业设计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2011年7月—12月,我们主要对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进行研究。经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据调查,本地农村小学的数学作业比较单一,内容几乎都是课本例题后面的习题。学生每天都做这种内容的作业,造成机械死板,灵活性不够,巩固性不强,启发性没有。我们经过半年的总结研究,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设计如下不同内容的作业:
1.精选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
我们认为做作业是为了对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在设计作业时,不能随意选课本中的习题,要对课本习题进行筛选,选出最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的习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9的乘法口诀”,可以精选课本以下几道题:(1)对口令,完成课本85页第一题,9与几相乘;(2)圈一圈,完成课本85页第3题,把9的倍数圈出来;(3)找车位,完成课本86页第6题,把车开回车库相应车位。
2.改编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
课本中的习题有时不能满足巩固新知和弥补学生不足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改编课本的习题当作业,使得作业更有针对性,更能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师想让学生做开放性的作业,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把课本71的第2题进行了改编,再当作业给学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