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二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2)班德育工作总结
班主任:王孟丽
本学期担任五(2)班主任工作,在本期的德育工作中,我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我校各项德育精神,结合我班实际,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我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再提高,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德育工作中队伍建设、过程管理、活动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主要工作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1.我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并积极探索我班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加强“小主人翁”建设。我们利用每单周三的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东街小学学生行为规范规范》及有关学校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班风。
3.加强班干部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班通过了培训、经验介绍等形式开好每月一次的班干部例会,有效地提高了班干部工作业务水平。同时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班干部工作考核,在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的评比过程中,彰显优秀。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规范教室布置。教室的布置体现了班级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能。2.积极做好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使我班文化具备与学校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感召力,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3.加强读书指导,提倡办好班报,鼓励学生共读、亲子共读,营造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1.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等。本期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通过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宣传礼仪、展示礼仪等方法途径学习,学生在文明礼貌方面有了一个提高。
2.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四、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召开好家长会,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我班活动。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育人观念,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继续抓好班主任班干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3.我班德育工作将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我班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018.01.25
第二篇:五二班级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珙县底洞中心学校五年级二班
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教师:杨小兰 2018、6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根据市教育局的通知,十一月份,我们紧紧围绕“五五“普法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任务落实
二月底,学校特别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副教导、大队辅导员为组员,每位领导小组成员蹲点到各个年级,层层管理。大队部、教务处、班主任等各方面,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
为开展此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后勤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引导少先队员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牢固确立了“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
二、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我校充分发挥校红领巾广播站、小蜜蜂电视台、校报、黑板报及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师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围绕法制教育,学校举行了“六个一”活动,即:(一)一节法制教育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由四(5)中队举办,题为《法在身边走好人生每一步》。队员 们通过小品、朗诵、歌表演、相声等多种形式,诠释了自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一期法制教育主题板报评选活动;本次活动由校大队部召集大队委员组成评审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全校三十一个班级板报中评选出了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七个,使普法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三)一次“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
(四)观看一部法制教育片;
(五)聆听一次法制专题讲座;邀请法制校长到学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六)开展一次法制教育知识竞赛,低年级以口试的形式,中、高年级采取网上竞答和笔试两种形式。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学法、懂法、普法”的意识,也更好地促进了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
四、拓宽教育渠道,借助多方力量
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我校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坚持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纪的教育,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教工作,防患于未然,把学生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法制教育专题片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法律对自己人生道路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能把学到的法律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五、普法活动成效显著
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五二班级管理经验(推荐)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经验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角色,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纽带和桥梁,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班级各项工作的协调者。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到关重要。粗浅地谈一下我多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
一、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的催化剂。班主任只有对每一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去关心、爱护、才能体现出师生的友善、平等和尊重,才能赢的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与学生建立起亲密、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二、动情晓理管学生
管理学生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要把学生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从思想上树立起与学生平等的意识,主动接近,热情帮助,对他们的优点及时发现并予以的表扬,对他们的缺点也不袒护,不迁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批评的同时也注意要用他的优点去鼓励他。
三、循循善诱促学生
后进生,一般都是班上的“问题学生”。班主任不能采取岐视态度,应以极大的热情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们找出后进的原因,帮他们制定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一旦发现后进生有闪光点,要及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及时点拔,鼓励他们增强生活的勇气,跟上全班的前进步伐。
四、因材施教帮学生
班主任要细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班会、课外活动、个别谈心,让学生吐露心声。当矛盾产生、问题出现后,班主任要深入调查了解,查准问题的来龙去脉,然后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用爱心去呼唤他们,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真心感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焕发学习的动力。
五、言传身教带学生
班主任应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诸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在学生结交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在是非大局和原则问题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学生不去做的,自己首先要旗帜鲜明。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榜样,逐步变依赖,变模仿为实践,真正成为一代新人。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探索班主任的新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去,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做出积极的努力。
第四篇:五二书香班级活动方案
五二班书香班级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课外书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开启一道道知识之门,引领他们走进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本着“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活跃孩子的思维,陶冶孩子的情操”这一指导思想,使整个班级体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阵地,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让每个孩子与书为友,追求思想的美,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二、活动目的1、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把学生阅读的激情唤醒。
2、开设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把学生容纳于丰富的阅读活动之中。
3、从小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从小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完善学生的“精神发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
5、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6、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语言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书本向生活拓展,从而形成一种自主、持久、愉快的健康阅读氛围。
三、活动措施
1.发出“亲子阅读”倡议书动员家长,做到家校互动。
2.规范班级文明建设,打造书香班级氛围,散发文化气息。
3、设立图书角,给学生推荐丰富的图书。
4、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表率,师生互相推荐好书。
5、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早读,以及课前5分钟背诵古诗等;要求学生在家30分钟的精品阅读。
6、每周三下午开展读书会活动。
7、铭记班级读书口号“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四、活动具体安排:
1、“亲子读书”活动
尽量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课外作业,把时间腾出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每天三十分,内容不限。要求家长要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开展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
2、环境布置
各班通过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等板块,向学生推荐好书,表扬读书之星,交流读书心得。除向学校借一部分图书以外,班内积极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共享,把死书变成活书,班级藏书人均不少于四册。除班级内的交流,还可安排同年级,同学段之间的书籍互动,在“你爱读,我爱读”的浓浓氛围中,潜移默化,大家一起来读好书。
3.实行“三读”──早读、午间读、阅读课读。
早读诵读课本内外的经典篇章;午间读鼓励兴趣自由读,即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二十分钟,是学生的自由读书时间,教师可在室内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书海中徜徉;阅读课读就是专题读,老师有指导地读。
4、通过奖励、评价激发读书热情。
首先要充分利用早读和午读时间,让学生形成习惯在这些时间段里我们就是要读书,比比谁在读好书,谁很会读书。周周评比,每周根据学生的读书内容及时间,评选“读书之星”。积极引导,人人争取拿到“小书迷”的奖状,力争拿到“博览之星”的荣誉证书,向“读书大王”挑战。
5、开展活动,整理好有关资料,汇报阅读体验。
利用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交流最喜欢的故事,最令人回味的情景等,或收集有关读书的格言谚语,名人读书的小故事,或画一幅画、制作手抄报、唱一段小儿歌、表演一段故事等。
总之,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校园,让每个孩子在书香中茁壮成长!
五二班书香班级工作计划
第五篇: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会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是小捣蛋,但了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援助当然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获得一份快乐吗?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