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王昌柏
一学期来在学校、年级组领导下,结合高考备考形势和教研组的安排,我备课组三名教师精诚合作,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发挥群体优势,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得以顺利、圆满完成。现将我备课组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与网络研修,认真领会新课改理念,学习新课改先区的诸多教学经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到教学活动去。在集体备课时充分交流,达成共识,确定教学标高和教学策略并贯彻执行。在循环往复中提升了备课组成员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提升了大家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本届高三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差,备考难度空前。为保证备考质量,学期伊始,在组内教师认真研讨后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备考计划,依据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利用教研活动认真解析课程标准和考纲,查阅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动向,认真钻研教材,梳理和整合知识,精心设计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结合培优补差要求,各位教师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开小灶,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双基强化落实督查等方面对部分学生补习,有效推动了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结合年级学生学情和题库建设要求,组内教师密切协作,同时与政治、历史学科教师联合,精心编制滚动卷、选择题强化训练卷、单科检测卷和文科综合训练卷30余套,在编制试题时不照搬照套、而是密切结合学生学习状态,精心设计,注重指导学生夯实双基和查漏补弱。通过训练和精评指导,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明显增强,学生积极性不断高涨,在期末市统考中,高三学生地理有效分人数位居各科前列。
总的来说我组教师工作积极、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勇于探究、善于创新等。这些因素保证了我组一学期来的各项工作顺利、圆满完成,在今后工作中这些良好素养仍然需要继续保持、发扬。
第二篇: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高三地理组在学年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取得较好成效。
一、1、认真阅读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2、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二、具体做法 工作计划
1、第一轮复习(2015年7月20日—2016年2月末)
必修1、2、3及选修地理的复习;区域地理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2、第二轮复习(2016年3月初—4月初)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4月初—5月底)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同时要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五)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六)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1.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2.综合题。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七)不断交流学习
在高三上学期末学校请来李通教授对《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科能力》的方面理论进行培训,在高三下学期在我们学校举办的高三复习研讨课中与兄弟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交换意见,大大的丰富了我们复习备考的路子和视野。在教学过程中组内老师也不断的进行相互间的听课评课从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16年1月30日
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姜淑敏
第三篇: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常常对自己进行总结,这样我们才会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走得更远,更好。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1)
本学期,高三地理备课组以学校教学计划和教科室教学教研工作方案为指导,在学校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地理备课组二位老师:备课组能认真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坚持真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立足岗位,与时俱进,履行职责,扎实搞好本职工作。把良好的师德化为实际的行动,把教学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把教科研的能力作为自我培养的重点,力争做到才学高、师德好、质量优、创新精神强。平时经常学习教学常规,落实教学五认真,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作业量。
二、主要工作汇报
依据《考试说明》全面指导考生复习。《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可使师生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认真学习钻研《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是搞好综合备考的重要一环。
(一)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我们认真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认真参加每周二次的备课组讨论。备课组活动时,每次都进行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分析教法、学法,估计学生学习时会出现的困难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认真组织好每次试卷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补差与提高。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教学内容地图化。地图(图像)及各种图幅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过图片、图像、音像等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突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获得一些难以直接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信息,从而能较快感知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教学过程训练化。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本模式以图作为出发点,又以图作为落脚点,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
针对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并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向,我们认为对今后我们的教学与复习有如下启示:
1、突出双基,强化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复习。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抓基础时要以考点为突破口,注意相关高考题的训练。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2、重视空间定位,培养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内容很多,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有此类试题的考前专项训练,是属于教材没有明确要求但考生应该掌握的高要求试题。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考重视能力的考查,平时复习就要重视学法指导。要把属于学生自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发挥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机会;要有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如平时答题语言要规范,尽量要用专业术语,弄清概念,避免失误,有把握的答案精确些,无把握的答案只要无原则性错误可以多答些,力争全面。总之,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形成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遇到新颖灵活的试题才能临危不惧,沉着应战。
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2)时光如梭,忙碌而充实的高三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反思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收获很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教育理念有所修正和提高,当然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和不足,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克服,以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年我的一些收获及其不足:
一、深研《高考说明》新变化,明确教学方向。
当年的《高考说明》确定了地理高考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研究其变化,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地理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二、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提高教学效益。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和参加全市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研究历年江苏省地理高考的走向和特点,力争做到教学不走弯路,高效地进行高三复习教学。不断研究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我们在后期的高三地理复习中做到高命中率和高收益。
三、重视地理课堂教学,及时反馈作业。
我们深知有付出就有收获,所以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不仅备教学,而且备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在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内容,学生在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以求让学生具备地理解题能力。
四、注重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答题准确性。
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解题素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高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这一年来我时刻都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以此培养其答题能力。
这一年里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书本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②通过全面,系统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和方法。③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总结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明确了复习时间的安排。做到教学有条不紊。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但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六、调整学生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和帮助。
高三学生压力比较大,一旦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的思想,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给学生减压减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七、分类归纳突出重点,上好试卷讲评课。
(1)贵在方法,重在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试卷的讲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
(2)分类归纳,集中讲评。讲评试卷,采取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
(3)照顾一般,突出重点。讲评试卷对有些试题只需“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试卷讲评前,对每道题进行细致地统计分析,对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
(4)评后反思,适度拓宽。每次考试后,及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
当然,这一年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新课标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方面我们做得不好,学生提问者太少;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改进。
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3)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高三年上学期期末,突然觉得身上的压力大了许多,在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的两位老师在地理教研组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高三年级的第一轮复习工作。
1、坚持集体备课,与本组的其他老师进行积极交流。因为本备课组只有我和张艳梅老师,并且是师徒关系,办公桌也是相邻,所以我们的每一天、每一节课前都进行集体备课,这样可以进行较多的交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学习,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进行直接交流教学中的感受,与本组的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以最佳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
2、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认真审题、出题、集体阅卷。针对每一次考试,都要认真选题,审题,凸显出考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考试能更多地捕获高考中的地理信息,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在阅卷过程中,要本着严格负责的态度,流水阅卷为主,让学生形成严密的答题思路与答题习惯。
3、坚持相互听课,相互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坚持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的原则,教师每天都要进行批改作业,并要做到当天的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不拖拉并要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知道,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方法指导。
5、进行培优辅差指导,针对某些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较深层次的引导,使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强,针对学习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尽快找到学习的方法,赶上老师的节拍,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几个班的学生均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在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力争使地理备课组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4)本学期高三地理备课组以学校和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在高考领导小组领导下,认真制定复习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备课组教师(共有5位老师,其中2位第一次上高三课,2人兼做班主任)团结协作,明确职责,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高考取得了较好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领会考纲要求,制定有效备考计划
备课组成员仔细研读地理《考试大纲》和广东地理《考试说明》,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和含义,认真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备课组的复习备考不偏离高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可行有效的地理第二轮复习和专题复习备考计划。
二、加强集体备课,打整体战
高三地理备课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进行,固定每周的星期四上午第四节在地理教研组办公室进行。我们根据备考进度,新老教师紧密配合、勤于切磋、相互协调,相互讨论复习重点、难点和复习备考方法,并交流授课心得。一起讨论如何命题,分析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探讨下一步改进措施,做到有地放矢。全组统一认识,讲授内容相近,资料共享,进度统一,考试统一。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做好质量分析和监控。本学期还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凭借教材和复习蓝本《名师面对面》,紧扣新的地理考试说明,精心设计,认真讨论,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精彩课例。
三、树立信心,消除恐惧
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地理,或一些同学一直考不好地理,对地理丧失信心。地理在政史地三科的学习中难度是稍大一些;也许是文科生对偏向理科性质的地理内容的学习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跟学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和帮助;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经过努力,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进步,以坚定的信心,积极的心态对待高考。我们还潜心钻研,研究历年地理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使学生对老师有信心。并用丰富的知识、饱满的精神,激发学生复习地理的激情。
四、加强信息收集,高效备考
注意收集地理高考前沿信息,本学期徐文新老师参加了在广州大学城举行的广州一模分析会,听取了广州市地理教研员关于广州一模的情况分析和高考复习策略的建议,并参加了广州市五中的内部广州一模分析会。去番禺南村中学学习交流。及时反馈了最新的教研信息,结合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使全组教师受益,得到很大启发,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高考的信息和全国各地原创的高考地理模拟试题,拓宽学生视野。
五、复习措施落实到位,效果好
1、合理有序地安排复习
第一轮复习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在本学期三月中旬已完成,然后参加广州一模考试;第二轮主要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四月下旬完成,参加广州二模考试;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并进行考前热身—五月月考,接着停课,让学生调整状态和心态,做好高考的准备。
2、注意指导学生回归教材
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内容,理清思路。方法主要是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做到目标明确,有计划性,将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不仅教师自己明白复习的目的与复习计划,也让学生明白,师生配合进行复习。另外,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回归教材不仅能查漏补缺,便于知识的迁移,而且学生会感到自己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调整临考状态很有好处。
3、夯实地理基础,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地理规律;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第三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地理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视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如地理计算能力,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在平时上课注重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思考,而不是只注意结论的背诵;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而不只注意课本的复习等。
4、教学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热点,做到学以致用近几年高考在题目创设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往往提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引导学生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学知识。这个学期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向,平时收集的信息和材料能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体。我们还在提供信息资料时,帮助学生掌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明确信息资料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5、落实训练,重视每次考试
重视对复习蓝本《名师面对面》的配套练习、检测题训练情况的检查落实。检查方式有时全收全阅;有时按学习小组或学号抽查;有时课间跟踪检查那些平时完成不到位的同学,让学生养成练习跟进复习进度的好习惯。把好达成训练、周测和月考卷的命题质量,使学生做到有效的训练,在编选的试题中突出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重点知识、主干内容、核心知识的结合,注意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关注我国国情。
重视每次考试,在平时的地理训练中,严格按高考要求规范学生行为,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即所谓“平时当大考”,希望最终能“大考当平时”,高考发挥出应有水平则水到渠成。
6、重视培优扶差
按级组定的标准先确立培扶对象并进行相应的情况分析、再确定培扶的方法措施。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出相应程度的知识内容和不同的要求,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讲授知识点时,以中下层学生能接受为标准,设计和编写教学内容。在做巩固练习时,重点检查中下层学生,及时对他们进行查漏补缺,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课外的辅导上,培养尖子时,采用开小灶,面批面改的辅导形式,通过精选考题,进行限时、定量、高密度的强化训练。让他们拓宽知识面,精通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在扶助后进生时,为他们设定一个动态、渐进的略高于学生目前水平的成就目标。并不断地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以满足其成就感。同时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自信心的培养。
7、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很多学生平时考试不认真审题,有的学生认为等到临近高考或高考时注意就行了,实际这种不良习惯已养成,在高考那种紧张的氛围中,这种不良习惯会不知不觉地“复原”。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第一,慢审题,快答题。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
在各类考试中,学生往往缺乏解题技巧,因此这学期的复习我们就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解题的策略意识,形成良好的考试心理。提高了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作答的能力,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课堂上及时反馈,协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知识,总结出二级结论,以不变应万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达到训练目标。
六、外展活动
高三地理备课组注重发挥地理公开课的研究功能,先确定要研究探索的课题目标,再安排上公开课,指定一老师去完成。由级组统一安排的有刘峻第6周星期四第四节高三(19)班上的广州一模试卷讲评课;徐文新第13周星期四第四节高三(21)班上的地理解题技巧公开课。对高一高二教师上相同类型的课给予启发和示范。
重视对第一次上高三的青年教师的培养。本学期继续推进催熟工程建设,李嗣林与刘竣、雷香兰与陈习函老师互结“对子”,新老教师积极互动,展开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分析研究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互相交流管理学生的经验。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提高了高三地理教学成绩,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本学期我组徐文新、陈习函老师完成了学校教研处主持(xx年申报)的省级课题《粤北山区高中扩招形势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即将结题。雷香兰主持的《高中新课改下,地理思维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结题工作。
高三地理备课组本学期组织和辅导了25位高三学生参加4月进行的广东省第三届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七、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刘竣老师在学校说课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2、今年文科应届班18—27班共548人参加高考,文科综合科平均177.8分,艺术班(28班)47人参加高考,综合科平均分123.8分。圆梦复读中心文科71人参考,综合科平均208分;艺术生10人参考,综合科平均分144.9。总体成绩较为理想。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多,基础差,经共同的努力,成绩提高快。
3、辅导学生参加广东省第三届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获奖情况待通知)。
4、徐文新老师撰写的论文参加清远市优秀论文评比(获奖等级待通知)。
八、备课组工作中的不足
1、集体备课活动还不够充分,备课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
2、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交流一些问题,但没有很好的记录、反思。
3、高考复习备考的校本课程开发,尚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掘。
4、教师水平有较大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地理教师的综合知识有待扩展和提高。
5、达成训练的效果还不尽理想。
第四篇:高三一部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地理组下学期工作总结
我们高三一部地理组是一个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于承担的队伍,也是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过去的一学年中,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的正确引领下,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在数次检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扎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1.制定集体备课的计划,确定每周一晚二为集体备课的时间,提前定出每单元(章、节)的主备教师,制定集体备课的环节及实施办法。做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
2.明确备课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重点难点的安排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4)教学方法建议;(5)课时安排及具体教学内容分配;(6)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安排。3.具体实施
(1)主备教师提前钻研教材和复习内容,搜集相关信息,设计导学案,打印后在集中备课前两天把导学案分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同时准备好备课会上的说课稿。辅备教师在活动前熟悉教材和复习内容,认真阅读主备教师的导学案,提出自己的观点,为组内集中交流作好充分准备。
(2)开展好集体讨论活动,集思广义,兼容多人之长: ①主备教师结合主备导学案,阐述主讲内容;②组内教师针对主备导学案、主讲内容,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新老教师的互补)③组内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参考组内教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修改补充,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
(3)做好课后的教后反思和教后再设计。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后情况进行反思,同时调整教案中不切合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环节,重新设计可行性教案,为下一轮备课活动作必要的准备。
二、编制高质量的教学案
1.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2.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1)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 数量以2-3个为宜 ;目标内容必须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学习目标中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我们设置的导学案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自主演练、合作探究、典例分析、变式训练等内容。尽量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我们会把一个大的知识点分解成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把握问题的本质。选取典型性例题,整合组内各位老师的意见,选出高质量的例题。
(3)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我们在导学案上要留出一定的空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知识网络” 整理归纳。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根据自己的授课计划可安排在课上,也可安排在课下)(4)达标检测
①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我们一般设置当堂检测和课后拓展两个部分的题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②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③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我们一般会设置1-2组选做题,以促进优生成长。④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整节课能根据导学案或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分析、阐述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下课时感到课堂很充实。1.课前检查
课前5分钟检查上节课复习的内容,主要采用默写、背诵等方式,分层要求,使学生都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2.精讲精练
(1)落实好“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我们帮助学生建立答题模板;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用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回答问题。对于题目给出的新概念、新材料,没有现成的模板,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进行审题解题训练,重视答题策略练习
我们经常进行答题练习。通过审题,练习提取和解读信息,让学生适应新的情境设置,获得临场探讨问题的应变能力;(忌帮学生读题)通过思考解决新问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独立编制答案、确定解题思路的体验;(让学生形成符合自己思维特征的解题思路,自己总结的是最适宜的);不追求偏题、难题、怪题,不被未见过的试题吓倒,锻炼学生做题时的心理素质。
3.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
提问要明确与具体,问题提得越明确,越具体,教学流程进行得也越流畅。这样,既可以稳定学生情绪,增强学习信心,也为我们教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求教师提问要适度,提出的问题既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这样,在不断进行的“提问——思考——回答——鼓励”的模式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提问学会“用心倾听”,教师通常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并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
4.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暴露问题的机会:能让学生分析的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结论、有时让学生展示自己错误的推理过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5、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从高三复习开始要求学生准备两个积累本:一个专门积累经典性的考点知识;一个分类积累自己感受深的好题和易错题,总结出一类试题的常见答题模式或套路。为了引导学生做好这项积累,我们经常定期收上来检查督促一下。
6、重视课后作业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我们做到了“6要”:要有检查 ; 要了解学生完成情况;要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要有批语;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要对学生的鼓励。
四、注重考练,关键落实 我们抓住每一次考练的机会,认真查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老师们认真研究标准答案,阅卷时我们一般严格尺度,尽量不把范围扩得太大,避免让似是而非的答案得分。学校阅卷采取模拟高考阅卷方式:规定时间封闭式集体流水线阅卷,阅卷效率非常高。考试试卷及成绩往往在考后一天左右就能反馈给学生,以便于教师和学生都及时分析总结。教师和学生都重视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名次,但不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名次,关键是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找回信心。我们段考树立“考试后一百分”理念:每次考试时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考到好成 2 绩,但每次考试后,必须让学生对考试内容全面掌握,不仅仅是试卷做一百分,而是100%达到考试前设定的目标。
我们始终坚信:“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落实”的高考策略。我们以扎实、精细、有针对性、有创造性的原则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定稿)
高三地理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高三地理组在学年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取得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教师构成:高三地理学科组共有四位成员(高爱国、袁芳、刘忠民、姜丽秋)老中青搭配十分合理,老教师有老教师的实力,中青年教师有中青年教师的干劲。其中三位已经上过高三的老教师,一位第一次上高三年级。
二、总思想:认清形势,把握动态,优化复习教学
1、认真阅读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2、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具体做法 工作计划
1、第一轮复习(2012年7月20日—2013年2月末)
必修1、2、3及选修地理的复习;区域地理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2、第二轮复习(2013年3月初—5月初)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5月初—5月底)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同时要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五)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六)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1.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2.综合题。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七)不断交流学习
在高三上学期末学校请来李通教授对《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科能力》的方面理论进行培训,在高三下学期在我们学校举办的高三复习研讨课中与兄弟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交换意见,大大的丰富了我们复习备考的路子和视野。在教学过程中组内老师也不断的进行相互间的听课评课从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刘忠民
2013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