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广东军转干历史文化知识:明朝
2018广东军转干历史文化知识:明朝
在每年全国各地的笔试中,历史人文常识题目出题数量很多。所以充分备考的话,需要我们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针对考试常出现的考点,本篇为大家整理明朝历史的主要内容。
一、明朝主要史实(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二)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重点)1.废丞相—加强皇权
朱元璋在中央废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2.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机构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置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管理军政,合称“三司”。三司都直接受命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设立特务机构
设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审讯,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东厂和西厂。4.八股取士
明朝政府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是种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考试以《四书》和《五经》命题,《四书》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三)迁都北京
朱元璋洪武时期,都城南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国防重心却在北京。永乐时,尽削藩王兵权,北方空虚。蒙古骑兵倏忽驰骤,威胁边境安全,明成祖决定把国防重心北移,迁都北京。1421年正月,明朝都城正式迁至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都。
(四)中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从1405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戚继光抗倭,1561年戚继光在浙东台州九战九捷,后进入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抗倭,至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五)明朝灭亡
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吊死在紫禁城后的煤山,明朝灭亡。
二、明朝的主要经济成就
明中后期从海外引进了原产北美洲的玉米和甘薯,还有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和南瓜、番茄、辣椒等蔬菜品种,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日益扩大。
明中后期,棉花成为最重要的衣料。
三、练一练
1,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先后定都于南京和北京,这个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解析: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故本题答案选C。
第二篇:2018广东军转干历史文化知识:历史战役
2018广东军转干历史文化知识:历史战役汇编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也伴随着分分合合,例如秦汉统一、南北朝分裂、隋唐统一、五代十国分裂、明清统一,但是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裂都伴随这很多的战争,在考试过程中,常识部分对于战役的考察五花八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些知识点。
一、长平之战:
1.交战双方:秦国、赵国
2.意义: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3.典故:纸上谈兵
二、赤壁之战:
1.交战双方:孙刘联军、曹军 2.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典故:草船借箭
三、淝水之战:
1.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2.意义: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3.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四、巨鹿之战:
1.交战双方: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秦军
2.意义: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3.典故: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例题:
1、下列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发生在安徽内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解析:巨鹿之战发生在河北,官渡之战发生在河南,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省,淝水之战发生于安徽。
2、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A。解析:以少胜多战役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3、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答案:B。解析: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秦军,故选择项羽和秦军主力。
第三篇: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浅谈中国古代历史盛世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浅谈中国古代历史盛世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于漫漫历史当中,而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兴衰更迭一次次将中华文明推向前进。其中,每一次的历史盛世都是中华民族辉煌时刻和中华文明闪耀于世界东方最好的见证。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中国古代的历史王朝盛世。
一.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名曰“成康之世”,他是指西周成王姬诵和康王姬钊统治西周时期,在继承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治基础之上,勤政爱民,发扬节俭精神,对内缓和内部矛盾,对外消除敌患,国家达到强盛的阶段。后世将这段时期统治称为“成康之治”。
二.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国家遵从黄老之学,休养生息,使得西汉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其中文帝仁孝勤俭,注重民生农业经济发展,景帝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使得国力增强,为后来的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后世将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文景之治”
三.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西汉灭亡后,经过连年战争最终统一国家,建立东汉,注重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仁政爱民,最终为大汉王朝续命两百年左右,史称“光武中兴”。
四.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政权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军事战争统一中国,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的乱世,他倡导节俭,废除不必要税役,注重农业生产,使得老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国家富庶。后世将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之为“开皇之治”。
五.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注重民生经济恢复,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善于纳谏,广开言路,政治清明,平定突厥等外患,发展国家文化,使得唐初满目疮痍的局面迅速改变,天下大治,因其时年号为“贞观”,因此史称“贞观之治”。
六.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社会经济,开拓疆土,协调民族关系,积极推动文化发展,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大唐王朝达到繁荣的顶峰。后世称这一段治世为“开元之治”。
七.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经济,推动文化教育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因为明成祖年号为“永乐”,所以史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八.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帝王治世。在这三代帝王的经营之下,国家富强,疆域辽阔,经济富庶,人口激增,使得清王朝统治达到了顶峰,后世将这三位帝王的治世统称为“康乾盛世”。
例题
在唐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达到顶峰,经济繁荣富庶,万邦来朝,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历史背景的是()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文景之治
【答案】C。解析:唐朝,经济社会发展发展达到顶峰,指的是“开元之治”,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世界各国万邦来朝,国家影响力达到空前之大。故本题答案选C。
第四篇: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朴实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朴实
应用文是一种处理公私事务的工具,是用来说明事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侧重于“以事告人”。所以语言要求朴实无华、开门见山。
例如在述职报告中就写“该干什么、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直陈直述,不展开论述,不夸张、不掩饰、更不能虚构。这也符合政府严谨的办事风格。我们可能见过领导人讲话引经据典的,但从未见过夸张的。因此大多数的应用文中不宜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例如,“为了改善现金管理,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制定本条例。”直接了断地回答了为什么制定此条例。而申论中的应用文的发文事由正是如此作用。
朴实特征还表现在多用庄重典雅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歇后语。例如:“费用错误列支的,务必纠正。今年的要纠正,去年的也不要放过。今后不论超产奖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都得在利润中支付。”这段文字里的“不要放过”、“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等词语口头表述尚可,但不宜用于应用文中。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要依据题目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做到精准化作答,灵活化作答。所以个别的题型还是要灵活应变,例如谈话的文体书写等。当然理论要指导于实践,才能见到实效。所以更需要各位考生要勤加动手,才能练出一手好文风。
第五篇: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行政决策程序
2018广东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行政决策程序
一、行政决策含义
所谓行政决策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为了履行行政职能和实现行政目标而选择并制定行政方案的过程。
含义解读:主体(谁)——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目标(为了什么)——履行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具体行为(干什么)——选择并制定行政方案。
二、行政决策程序
通过上面含义可知,行政决策是一个动态行为,主要涉及两大行为,一是目标确定而制定行政方案,二是选择并执行行政方案,故而行政决策程序便清晰明了了。
1.确定问题和目标要求。方案制定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要行政决策先要明确问题,故而要搜集资料,明确问题的症结点以及解决此问题要达成的目标。
2.拟定备选方案。一旦问题及目标确定,接下来便是要据此来想办法解决问题,既然是决策,总要有一个决定的过程,故而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可能只有一个,所以拟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至少要有两个。
3.选择和决定方案。此过程是一个优选方案的过程,再次强调是优选,也就是说决策方案的选择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而是多个方案对比中,既能合规合法,又能趋利避害后,还能效率效益达到最优的一种方案选择过程。
4.修正完善决策方案。此过程更多是实施和反馈调整方案的过程。经过前期的方案确定,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在实施过程中围绕最初的目标的不断调整方案的过程,以便方案达到最初的效果。
三、练习题
行政决策程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方案的选择,此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以下关于方案选择的要求说法正确是有()。
A.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B.低成本高收益 C.具有可行性 D.不能冒风险
【答案】ABC。解析:行政决策程序中方案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优选的过程,所谓优选就要合规合法、趋利避害、高效益、低成本,但并不代表不能冒风险,方案的实施总是要遇到未知情况,故而会冒一定的风险,故本题答案为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