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总结
计算机课外活动总结
教师:陈文艺
开展计算机 兴趣小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地、健康地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以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坚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锻炼,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回顾这一学期,小组活动的内容主要如下:
一、辅导内容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了电子报刊的制作(主要使用软件是Microsoft PowerPoint)、电脑绘画(主要使用软件是画图)、练习中英文输入,学习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学会盲打,学会各种特殊符号键和标点符号的录入。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软件为主,进行学习和作品制作。
二、出勤情况:
作为辅导教师每次我均能提前到达微机教室,做好本节课的准备工作,学生也做到了按时到、按时走,身体不舒服能及时向老师请假。及时记录每次学生训练的出勤情况.三、管理情况:
为了便于管理,我在每次上课时都能和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每次活动时都能保证课堂纪律优秀、训练时间不浪费、训练效果良好。
课前精心准备,备好教学内容和备好学生,以便取得更好的辅导效果。
四、存在问题及下学期打算
尽管有了一些进步,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还是存在着不足: 1.经济条件的制约,设备更新滞后,不能充分满足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上机练习较少,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2.学生层次不一,致使活动的开展不能同步,增加了活动的难度,导致在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的成效不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成效。
3.授课的内容还需进一步的精选。
下学期我的打算:在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制作出优秀的电脑作品,并在PS和Falsh制作方面有所突破。
2013年1月7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总结
09-10学
“科技创新”课外兴趣小组总结
09学又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三年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即将结束。在过去的09学年中,在学校的支持和重视下,在我们“科技创新”课外兴趣小组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不断完善着“科技创新”课外兴趣小组的组织、管理、运作、总结的流程体系,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学年初制定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为第二课堂增添了活力,极大地丰富着校园文化。以下是我们在09学的主要工作总结: 在管理上做到:
1、做好兴趣小组同学的报名工作
高一高二每个班推荐3-5名同学,要求品学兼优,具有钻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电脑和科技创新具有浓厚兴趣为先决条件。高三同学不作要求,有特长的同学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在班主任和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加入。
2、做好分组分工工作
学习内容主要有七大类:电脑基础知识、电子板报制作、网页制作、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电脑组装与维护、编程、科技创新。我们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后,把学生分成三大组:电脑制作组、编程组、科技创新组,每小组设立1-2名组长。这三个组分别由钟红霞、李斌、范德生负责,其中范德生为总负责人,负责每次活动的策划、管理、辅导、总结等工作。
3、做好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我们学习活动时间主要是双休日,学生自由度比较大。如果没有组织纪律性,活动很难有序地开展。所以,我们要求每次活动都要签到。不得迟到早退,各个组长负责联系各自组员,并维持活动过程中的纪律。
在教学上做到:
1、认真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备课,准备教学辅助学习材料、可用方法。
2、认真指导整个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学生把课外问题带到课堂。
3、加强“小先生”的技术指导核心作用。
4、寓教于乐,在活动、实践中体现信息、科技带来的愉悦。
5、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兴趣活动模式。
6、任务驱动、及时鼓励。体验成功与喜悦。
在成果上做到:
1、培养了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的兴趣
参加兴趣小组的一部分同学开始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参加信息技术组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肯定可以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的,但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及学习后,他们意识到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任务完成,必须每天学到知识,具有真才实学才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学习慢慢由被动变化为主动。
2、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已经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处理
工具,如电脑、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并能获取、组织、处理、运用这些信息,为家庭、班级、同学家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
3、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而更大的感受是“技术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技术的用处。在实践中,极大地培养了他们小组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
4、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再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5、在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后面附了课外兴趣小组的成绩。
6、为国家课题顺利结题提供了有利地保障。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到完美,得到更好的发展。
2010年6月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小组工作总结
营口市第七中学2010—2011学信息技术
课外活动小组工作总结
——硬件组装兴趣小组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学期是硬件组装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学期,我们顺利完成了计划中的任务并带动了一批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同学,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很多同学都对硬件组装产生了兴趣。
我们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几点:
1、因材施教,力争使学生的爱好及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教师合理安排辅导时间,遇到活动冲突则抽时间补上,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质量。
3、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类小型比赛,使课外活动有计划、有收获。
4、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5、以点带面,通过小组的成员带动各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教学,使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自我提高,最大的开发学生的能力。但是,兴趣小组的开展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如:硬件检测工具、实验器材的购买与添置等,这就要求学校在下学期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考虑。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实践、去研究,我们愿意为此而共同努力。
2011年6月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计划
当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热衷于技术层面上的研究,却忽视了针对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法的思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一些知识,学会了一些操作,达到了传统计算机课的目标,但却不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基于此,我计划从两方面入手:
一、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正确的引导。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是首要的,一定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加强技能培养。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和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正确引导:
1、“眼”观。带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要做正确引导、说明和示范,强调眼睛该干什么、怎么干。如进行键盘操作练习时,要求学生不准看键盘,只能用手指去感觉。学生最易犯“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看键盘”的毛病,养成这些不良习惯之后,一方面录入速度上不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眼睛卫生,极易造成眼睛疲劳。进行文字录入时,眼睛应注视稿件,而不是屏幕。
2、“嘴”观。在进行上机练习时,有的学生嘴巴说个没完,个别学
生为了防止出错,边轻声读边录入。这些不良习惯一来影响周围环境,二来影响操作速度,教师应加以纠正。
3、“耳”观。学生一进机房,就戴起耳机边听歌边操作,一心二用,其后果不是浪费资源,就是不专心练习。教师应加以制止。
4、“手”观。对电脑操作,当然离不开手的参与了。在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演示手的摆放位置和姿势,并向学生说明和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明白道理之后,就会自觉地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及时纠正个别学生错误和不良的击键动作。
二、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扎实的理论可指导实践。如何将“苦学”、“难学”转变为“乐学”、“会学”、“善学”呢?教师应遵循“少而精”、循序渐进的原则,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求知欲,重视认知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素养。我将采用如下四种方法:
1、探究式学习法。对于一些简单基本的操作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进行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结论,其印象是最深的。教师不应大包大揽,一步一步去教学生。
2、直观演示法。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完全摒弃模仿。模仿学习是中小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课堂上,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或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或多媒体教学平台,带领学生边操作边学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理解理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
3、小组竞赛法。课前布置任务,由若干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与协商,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设置竞赛题目,在课堂上,由教师主持,小组参与,一个小组提问,点其他小组来回答,开展学知识竞赛活动。这样做既寓教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又能有利于交流协作、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兴师问罪”法。学生在课外按照要求进行自习,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带到课堂上,向教师发“难”,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共同来完成。对于问题,可以开展评比活动,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很有好处。
第五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体验成功、和谐发展,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一、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要求
1.巩固课堂的知识,把书本理论转变为直接经验;把抽象知识变成感观思维。
2.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结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得力工具。
3.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自的独立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
4.充分开发、组织、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扩展教育及学习的资源,使学生有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5.采用个别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形式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将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编制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1.创设生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自己打分,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3.每堂课有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在学期结束时安排学生的操作汇报课。
4.以正面引导为主,在学生自由操练过程中不断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
5.做好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好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6.每堂课中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共享获得的实践经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三、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设计
1.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要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单元目标,根据不同的活动单元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
2.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要具有新颖性和综合性,根据学生基础和兴趣不同,选择开设相应的内容。
3.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教学形式可以在学生自己操作的基础上采取其他各种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特点的形式。如演示好的电脑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设信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学科发展;利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作品,如电脑小报及网页,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评比、讨论,阅读访问好的网站,开拓眼界,博采众长。
4.学习评价的设计:评价时,采用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方式。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转变,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条件成熟时,将学生成果展示公布,表彰优秀,鼓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