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化生工作汇报
理化生教研工作总结
我们组共有理化生教师3人,特点是:老中青。其中物理专业一人,生物两人.虽然在教学经验上还有待丰富,但我们都深钻好学,表现在精力充沛,战斗力强,讲团结、讲效率、讲奉献,教研氛围浓厚。下面就如何开展教研组的工作向在座的各级领导做一下汇报:
一、加强理论学习,做到教书育人。
1、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全体理化生教师积极参加网络研修学习,吸取专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了组内每位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
2、学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定期开展教师论坛,交流学习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我组教师不放过任何一次外出听课、学习、交流的机会,并能将所学、所得进行反思和总结,将一些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为提高我校的综理教学成绩积极努力的工作。
二、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我教研组改变传统做法,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替代教案,此法犹如架起了一座师生共同发展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骨干带头,教师轮流,实现资源共享。由教研组长和本组骨干教师分别带头编写两节课的学案,并提前3~4天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将各个教师的合理意见和提供的相关材料吸收进学案,之后印发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各自备课,准备好实验器材,调整充实后上课。以后,学案的编写则由教研组长主持,教师轮流来写,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写教案的负担,也实现了资源共享。
学案在上课前1~2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看书,做家庭小实验,做“自学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和课堂演示实验及探究性实验的目的与做法,预测其实验结果,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主要进行“观察与思考(演示实验)”、“科学探究(学生实验)”及问题讨论。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通过观察由老师或同学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对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弄清尚不懂的知识,培养自身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最后通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目的。
例如 王卫东老师开设了一节《生活中的透镜》课,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马艳玲、李秀凤老师在市领导听课和区域调研中分别讲了公开课,恰当地运用了教与学整合设计,得到了同时听课的专家和同仁的好评。在通过青年教师上研究课,老教师上示范课,在课堂实地观摩的基础上,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大家共同提高,使我校理化生教学质量在区内的位置稳中有升。
三、倡导赏识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每“周一”对学生周末的预习内容进行“周考”并进行“星级”评选,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王卫东老师在区域教研开放周讲了《电荷》公开课,获得各级领导的好评。李秀凤老师的论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在国家级刊物发表。2010年中考综理成绩全县第一。2010——2011学年度期中成绩:九年级物理全县第一,化学全县第五,生物全县第六。
总之,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到:务本求实是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保障,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综理组从各个方面讲还是一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队伍,我们有决心通过阶段性的总结来不断自我完善,克服现存的缺点和不足,虚心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学校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我们应尽的努力。
第二篇:理化生总结
2010/2011学年上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十街中学
杨平仙
在本学年上学期,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首先,在学期之初,我们就制定了较好较详尽的教研组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我们还对本学期的工作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总结,决心发扬我们的成绩,克服我们的不足,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总结这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组有如下:
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我们组共六名老师,特点是“中青”二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虽然男同志较多,但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可喜的。在公开示教活动的听评课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动,个个都是好帮手。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首先,以学习理念为先导。平时组织的各种学习新理论的活动中,教师都认真听讲、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了《理化生新课程标准》,并进行了有关专题讨论。在学习和活动中,我们逐步对课改中新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其次.在教研中转变教学理念。能不能把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中 1 去是课改成败的一个关键,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附注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成为了我组每位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教研组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例如全组教师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对重点章节内容组织公开教学和相互评课等。这样的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效果明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教师这种高涨的教研热情也影响到了学生,许多学生积极帮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和组织同学课后讨论,学生对课改教材的学习越来越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再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做好本校的教研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在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我们走出了校门。向兄弟学校交流和学习,本校教师更是经常切磋。每次活动,都会拟好几个讨论的专题,就我们的疑问以及当前遇到的困难展开交流和探讨。并对每次活动均做了详细的记载。这些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加了阅历,提高了能力。我们组的束增文老师参加玉溪市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而束增文、杨平仙、何忠盛、周兰丽还被认定为学校的第一批“骨干教师”。
最后、以公开课为锲机,不断升华教学理念。为了使课改工作不断上台阶,我们十分重视公开课,因为我们相信公开课的开设较好地检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教研组的战斗力。通过集体备课对公开课设计了几套相对合理的方案,并组织了试教,之后组织教师评课讨论。同时借助这样的机会我们多次邀请教研员进行指导。教师们的课改热情也越来越高。
三、以试题研究为抓手,促进学科质量的提高。我组一贯重视对 试题的研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面对中考习题匮乏的问题,教研组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能动性,通过上网、听新闻、查图书,不断编写出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习题,并整理成册。一份份自编的试题图文并茂,寓知识性、趣味性与一体。这为今后课改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问题和反思.教师相对较少,相互交流的机会相对就少,不得于教师的提高警惕.同进配套的教具匮乏,教师在教学过程是教具制作,实验配套上的工作量较大.与新教材内容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和试题相对短缺.另外,做好学科间的知识整合也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评价机制也比较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研究和开展。
六、今后的措施.积极搜集反馈意见,加强备改检查力量,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分层教学的尝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经历.继续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教学素材,把教研组的建设和课改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我们组在过去的一学期中,精诚团结,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班主任老师少,学生第一手资料掌握不够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第三篇:理化生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们科组的全体组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指新集中学理化组的教师都以认真、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课改。虽然前进的脚步是缓慢的,但我们科组的老师每一天都在进步,上课的质量每一天都在提高。正所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组员在课改中也摸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回顾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理化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员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在暑期其间就要求我们的组员认真阅读《杜郎口“璇风”》和《走向自主》这两本书籍,并要求每位老师写好两份有关课改方面的反思,开学时上交。
2.积极参与灌南县教师培训学习县教师进行三个阶段的学习培训,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培训,使组员对课改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有很多教师得到锤炼,有很多教师进步很大。
二、以年级为单位,继续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
在集体备课方面继续认真落实好,每课的导学案都认真设计,多翻修改,努力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质量高了,才能为打造高效课堂创就条件。
三:我们科组非常注重反思。
继续做好值日科组长的值日工作,写好反思板上的反思。本科组的值日科组长坚持认真巡视课堂等检查工作,能将见到的问题如实地反映在反思板上,写上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有效地督促组员进行课堂改革,提高组员的教学水平。科组长半个月新集中学博客,供大家参考。我们理化组还充分利用好每周二下午进行科组反思会。并会集各组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会上提出来大家研究,达成共识,共同提高整体教研水平。
四、规范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全班展示各环节,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培养出得力、能干的小组长。
我们可以从多渠道去培养小组长:先对小组长进行思想教育,希望小组长能多为小组着想、多出力,小为自己,也可以每周让小组长作出述职,说出上周做得好的和不够的地方,让组员、组长、班长去评小组长的工作,并选出每周的优秀小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奖励,能充分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
2.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具体。
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如:我们让学生以自己组的特色为前提,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让同学们明白,要有“同舟共济”的意识,每个成员都应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小组都是极为重要的;组长安排好各位同学合作交流的任务,比如:大组长组织分工,有的同学负责引读题,有的同学补充,有的同学负责点评,有的同学负责质疑等形式。各小组成员要有一种向心力,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为解决同一个问题而积极地准备,共同完成任务;另外,还要勇敢地承担个体责任,面对面的交流,把你的想法、意见大胆地在同伴面前展示出来;每个成员之间要互勉、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3.规范小组合作交流各环节的细节。
为了规范小组交流的各个细节,我们科组定了六个步骤:第一,靠拢。组长说:快围过。组员迅速轻声摆好凳子,围在一起。第二,分工。组长对本组的交流适当进行分工。可以是组长指定,也可以是组员审报。第三,组内要做到真交流。具体分五步走:A.读题。B.分析题目(找出关键点、易错点、知识点)C.解答。D.归纳、总结方法。E.点评、质疑。第四、聆听。要求做到人人参与、认真聆听。第五、指导。教师要深入小组中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第六、预展。各组到黑板交流本组展示的内容,边指边说,做到圈圈点点。
4.规范小组展示的各个细节,提高小组展示的质量。(1)全班聚焦,合理站位。
(2)小组展示要求:a.展示组员合理站位。b.脱稿展示,声音洪亮,适当使用肢体语言。c.展示时,组员与组员或组与组间衔接流畅、紧凑、过渡自然。d.展示时,保证质量,紧靠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聆听要求:目光聚焦展示内容、投入到高,能提出不足或见解。
(4)教师要求:a.关注学生动态。b.对展示内容点拨,提升,穿插巩固。c.评价到位。
5.培养组员要养成顷听的习惯。
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要做到: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我还教育学生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及时补充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
6.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指导。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就要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因此,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作用很重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将学生引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之中。
7.老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是唯一武器来调控课堂。老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手段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要将评价的制度放在课后,要把评价的制度放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良好的竞争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在课堂中不断穿插言语表扬和利用好评价武器,评价武器要不断更新。
五、加大教研力度,促进教师有更大的进步。1.互听课实行改革。
每周每位老师要上一节课给同科组的老师听,同时每周也要去听同科组老师的一节课,听后一定要进行评课,主要提出不好的地方。通过这样互听课来提高我们老师的教学水平。
2. 实行邀请课和提高课改革。
要求每位教师一个学期上一节邀请课和上一节提高课共上两节,这两节课全科组的老师都要参与听课与评课,提出优点与不足,通过这样互听课来
六、对本学期高年级理化教研组的工作反思。
虽然,本学期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和成绩,但离我们所期望的高效课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
我们科组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相对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参与度与投入度还是不够,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课、没有参与。我们认为有如下的原因:
(一)导学案的编写。
虽然我们科组实施科组合作教研,但同年级同科的老师所制定出来的导学案,还存在:1.目标过多,显得目标不够突出;2.难度人为拔高,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难以通过自学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学案,拖慢教学进度;3.题量过多,学生无法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学案。针对这一原因,我们科组在下学期的工作里将采取如下措施:1.认真组织各组员学习课标要求,明确单元训练目标的大整合;2.要求学案每一课时一个目标;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要求制定学案内容的难度和题量;4.每年级确定一位教学骨干老师作为,学案制定的把关人,把关人未审核学案不得印发给学生。
(二)评价还不能成为唯一的武器。
杜郎口中学的专家们都认为“评价是唯一的手段”,我们也制定各班的评价制度,但评价制度并不能成为有力的武器。原因是我们也杜郎口一样,一课一评价。但我认为我们小学生的课堂应该是一课多评价才对。因为等到下课后,才来对学生进行点评,不能说没有用,但起码说作用不明显。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的学生年龄特点,对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点评,毕竟我们的学生的注意力没有中学生维持得那么久。所以,我们要完善我们的评价制度,要比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更细,把评价落实到每个环节中去。
总得来说,“课改的道路虽然坎坷,但只要你肯付出,就肯定会有收获”这句话李校长说得太好了。我希望同事们凭着坚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团结协作,课改一定会成功的!
积极搜集反馈意见,加强教研教改的力度,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分层教学的尝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经历.继续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把教研组的建设和课改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我组在过去的一学期中,精诚团结,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理化生工作总结
官垸乡中学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学期来,我组教师在校委会和教导处的具体指导下,积极进取团结协作,营造出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勤勤恳恳的耕耘,默默无私的奉献,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教改实验活动,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使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新课改更重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改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现已让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变得迫在眉睫,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话题。
三年来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我组在校本培训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坚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面对新课程改革大潮,理、化、生全体教师积极投入,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的充实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时间——学习”的循环反复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我们组织订阅并学习《湖南教育》《人民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上有关新课改的文章,学习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走进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创新思维发展》等课改培训教材,利用网络搜寻并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和追踪新课改的动态,正确把握理、化、生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并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进行多极化专题研究与试验,推进“分组学习”深入发展年开始我组教师非常重视专题研究工作,每人每学期完成个专题讲座,一个专题研究。我组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把课本深入与课外发展相结合,推进教研教改向着良性趋势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理、化、生课堂质量三年来我组教师充分学习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下载或制作课件一百多件,充分应用到课堂之中。李军、徐金涛两位老师还耐心、细致的帮助指导着其他教师。这样一来提升了我组教师的整体优势,也促进课改的纵深发展。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化,提高备课质量针对多年来备课一直是一种个体行为,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提高备课质量,从去年开始,我组教师分别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分年级,分学科的集体备课,我们采取由执教老师构思,写出简案,然后同课头教师共同参与,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思路,想法、看法,课后共同分析、反思。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相互交流,也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理、化、生教学工作向前发展。利用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课堂实录教学,改进教学我组每学期每人至少一到两节公开课或研讨课,我们把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都高搞成“三课”形式,将“说课 “做课” “评课”搞成一条龙,先由执教教师先说,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设计本节课,执教教师再讲课,同组教师听课,同组评课,通过这样的形式,互相交流,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另外,我们还观看了课改录像达五十多课时,通过观看优秀课例,从中受到启迪。反思自我教学,从而都有不同程度地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总之,通过“三课活动”凸现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传帮带”的接队子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理、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针对在课余时间里,理、化、生学科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和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学生课下用于理,化,生时间较少等情况,我组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徐金涛负责的物理兴趣班,陈克双负责的化学兴趣班,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奥赛辅导,物理、化学手抄报,教具制作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兴趣活动。这样既维护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学生的手抄报、教具制作、教师的课件受到这次教育强镇建档前来检查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好评,四十多件师生自制教具已经走进了课堂。由徐金涛辅导的胡焕换等同学,在全国初中生物理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
三、强化常规工作,严格管理制度依据学校要求,我组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制定了大体统一,而又细处求个性的备课标准,本学期严格以此标准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检查严格按此标准进行;徐金涛老师的教学设计最为突出;作业要求题量适中、形式灵活,难易度合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对错分明,要有等级评定,适当书写鼓励性评语(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陈克双老师的作业最为突出。严肃听课、评课、考勤、材料上交等制度纪律,三年来全组教师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严格评价管理制度,严格依据学校考评细则,实事求是的进行教师组内工作考核,平时做到了教学常规的检查、督导工作;备课、作业、学习总结、听课记录、理化生的记录等工作,坚持每月一普查,平时一抽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有检查就有反馈,个别问题个别谈话,普遍问题集中讲,这样的效果提高了全组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四、重视备课工作、凸现合作精神我们理化生教研组有八位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他们都把教好所接的的班级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在常规教学中我们相互探索教学中的问题,比如:个别教师能为自制作课件,熟练操作多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然后带领全组教师走进多媒体网络教学之中。大家经常把网上下载的课件加以修改后进行利用,或制作课件,把精心制作的课件无私的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尤其在历年的中考过程中,要求要有复习计划并按计划扎实开展复习工作,有时发现一份不错的练习或试卷,都要拿来互相借鉴,彼此都没偏私,在找题出卷子方面大家都能愉快地分工合作,在这些工作中我组教师工作做的很到位,这几年来,我组中考的理化成绩也很理想。
总之,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教学中还存在着“死教书、教死书、把书教死”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力度不够,仍旧“创新不足,传统有余”;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仍较为滞后; “从生活走向理化,从理化走向社会”在教学中还较为肤浅;部分教师给自己“充电”不够;部分教师工作态度、工作作风还待于进一不加强;我组会进一不努力,会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使我组教研、教改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官垸乡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2010-12
第五篇:理化生学科
理化生学科 “三•六•三”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应用模式
理化组
为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依据新课标、新理念,结合区教育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创建方案和我校《细节教育方案》,借鉴一些先进学校教学方法,如“杜郎口”教学法、“洋思”教学法、“东庐”教学法等,依据我校确定总的“三•六•三”课堂教学模式,我组确定理化生学科“三•六•三”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应用模式如下:
下面把“三•六•三”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中的“三、六、三”逐一向大家做简单的解释:
“三”: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的三条规律,这三条铁律分别为: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3、“温故知新”——以学促教。“六”: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即整合定向,导学自修,参与互动,释疑解惑,践行反思,温故知新。
第二个“三”是指:实现有效教学的三个载体。
规律之一: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具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必须先学后教,在这里“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有:
1、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可以借鉴的。
规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律,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对此有过十分精辟的见解,他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有:
1、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
2、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3、浙江省金华一中的“学案教学法”。
4、江苏省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规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
(这是我们所说的3.6.3中的第一个三,那么六又指什么呢?)
遵循当代成功教学的这三条规律,结合我校教改实际,教师现状,生源特点,以及理化生学科特点,把我校理化生课堂教学分解成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整合、定向
整合: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对该学科一个单元或者是几个单元的知识进行重组,重新划分课时顺序或单元结构内容。在重组时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避免随意性。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教材是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但教材是死的,人才是课堂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每天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提出来,所以,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教材的活用。
那么,活用教材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
1、激发学生兴趣,是教材活用的前提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不是按教材《绪言》内容进行,而是补充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讲述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屠狗洞的故事,及石蕊、酚酞试液遇酸碱溶液变色实验等。学生通过观察与聆听,感到十分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改进实验,完善装置是活用教材的具体措施
理化生均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操作、演示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起决定作用。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也不要局限于现成结论,多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设计型探索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如完成《质量守恒定律》的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时,教师要敢于冲破教材的束缚,将原装置作了一些处理,将单孔橡皮塞换成了双孔塞,一孔插玻璃棒,一孔插玻璃管,上端系一气球,细沙上放一啤酒瓶盖,其内放一粒白磷。与教材装置比较可避免用玻璃棒引燃白磷时将沙覆盖白磷,使燃着的白磷熄灭,导致效果不明显,也可防止空气受热膨胀冲开瓶塞导致演示失败。
3、课堂教学,前呼后应是教材活用的另一体现
不言而喻,教材仅给教师提供了一条线索。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时,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复读机,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整合,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前呼后应。如教学《绪言》内容时,可插入识记常见元素符号内容,为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也为学习单质、化合物概念扫清障碍。
第二环节:导学自修
导学:在整合定向的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编制导学案。
自修:学生依据导学案对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预习,通过预习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自建知识体系,生成疑问。
预习环节是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二环节以“导学案”为依托,重在以案导学。
第三环节:参与互动
参与: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参与”理念理解为四个注重,即共同参与、自主参与、主动参与、分层参与。
互动:互动以分组讨论为互助互动的主体。分组要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一定时间,小组重组。
理化生学科的参与互动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科学探究作为初中理化生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主要是在理化生教学中,要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八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和交流。
在理化知识的学习中,师生应时刻注意挖掘与理化生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从中选择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此,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 2 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体验,强调在知识技能的运用和亲身实践中促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态意识和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提升。
教学中开展参与互动探究环节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指导学生自制一些探究性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从直观具体、鲜明、形象的实验形式入手,通过用眼看,动脑想,亲身做,来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如:化学中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让学生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把生鸡蛋放在食醋中浸泡过夜,第二天变成了一个软皮蛋,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通过小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深化了教材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从“做”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探究学习方式不是让学生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得结论,而是通过化学探究实践活动中“做”出来的。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过程,构建新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学到酸碱指示剂内容时,指导学生用身边材料(如月季花,牵牛花等)自制指示剂进行探究。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更深刻了:化学就在身边。
三、探究性学习要重视科学证据
在探究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锤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如:让学生收集市场上各种矿泉水的商标里标明成份含量是否合理等。
四、培养合作性学习探究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经常需要分组制定计划,分组实验操作,调查,查阅资料等学习活动,并且需要进行讨论,争论和意见整合等合作学习。当然,有时老师也可以做任一组的探究学习的“伙伴”。
第四环节:释疑解惑
释疑: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个案问题的点拨。解惑: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发现广泛存在于学生之中的共同疑问,进行集中的讲解。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不同,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生成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和道德倾向的正确轨道上来。
第五环节:践行反思。
践行:依据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或随堂检测巩固知识。
反思:在学生自练、自测的基础上,发现问题,采用生生互议、互答的方式解决;出现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学生讨论解决。
“践行”的关键是“练”,“练”有巩固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练习提高。这一环节着重是让师生理清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灵活应用练习,达到练习巩固、应用提高、拓展创新的目的。学生的练习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漫无边际的搞机械训练,而是教师通过设计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不同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有效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和巩固。教师获得信息反馈后,及时进行评价,与学生一起总结反思其收获和不足,提出带有余味的问题,针对我校特点,我们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三、四、五环节以“讲学案”为载体,重在以学定教。
第六环节:温故知新
温故:学生通过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对所学内容达成稳固的知识体系。
知新:学生从熟练掌握的原有知识出发,捕捉学习新知的引线,循序渐进,为获得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物理中特别是力、电两大知识块,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如:物理学到“浮力”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推导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第六环节以“复学案”为基准,重在以学促教。
为把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让课堂教学依“律”而行,分别确定了各环节的教学载体如下:
1、一、二环节以“导学案”为依托,重在以案导学。
2、三、四、五环节以“讲学案”为载体,重在以学定教。
3、六环节以“复学案”为基准,重在以学促教。
这也是第二个“三”所指的实现有效教学的三个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