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类特殊学生群体
羊口中学:强化措施加强八类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
近日,羊口中学强化措施,对特别需要帮助的八类学生群体(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加强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学校全面开展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学生的师生帮扶活动,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帮扶领导小组。发出人人献爱心的倡议书;
二是召开党员干部帮扶会议,实行“一帮一”结队子,制定具体、可行的“一帮一”师生帮扶表;
三、召开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会议,了解这些学生的在家表现,及时搞好教师、家长的情况交流,建立教师、家长座谈录,填写该生在家表现卡;
四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一系列献爱心活动,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五是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利用暑假进行生活体验,感受父母打工的辛苦,开学后每人交一篇心得交流。学校评选出优秀篇目予以表彰奖励;
六是以班级为单位动员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一帮一”结对子,让优秀学生订出帮扶学习计划,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七是对学习困难学生,学生与老师、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 八是组织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举行座谈会,从生活上、学习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学校全面掌握了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状况,重点关注,及时引导,成效显著。
第二篇: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总结
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安丘市教育局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我校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如: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建立关注特殊学生工作长效机制。
1.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班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统筹安排了分期组织,班主任教研组分析各级部各班级特殊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调检工作开展情况。
2.成立特别关注八类学生教育教学教研组。定期研究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针对不同的问题研究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3.特别关注学生与老师结对,配以专门的成长导师,导师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研究被指导学生状况,做好培养工作。导师研究被指导学生状况,制定导师培养方案,报学校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及时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的健康成长。每个导师结合工作实践,写出有价值的帮助学生成长问题的创新案例,并表彰和推行。特别优秀案例报上级组织的“创新燎原奖”、“金点子成功案例奖”的评选。
三、摸清底子,建立完善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档案。
学期开始,学校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了关注八类学生工作,摸清各年级各班级八类特殊群体的状况,特别是七年级新生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分门别类的做好统计工作,各班级填好八类特别关注学生统计表,教导处汇总填好八类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汇总表,并根据导师和学生情况研究安排导师,导师制定出工作计划。开展辅导工作中,要做好辅导记录,将上述所有材料建档存放。严格档案借阅制度,设定档案管理权限,保护个人隐私。
四、建章立制,确保八类需特别关注学生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学校领导下研究制定导师工作制度,导师评价细则,学生针对自己的成长情况,写出成长周记,向导师汇报成长情况,导师根据此情况做好下步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激励,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八类群体学生的培养工作。
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落实好两实一补政策,并通过捐款等形式,搞好贫困群体学生的救助工作,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学期结束,学校领导小组,对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对指导学生成长成绩突出的导师,在评优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中,切实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我校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教育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雹泉小学 2015.9
关于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
为更好地关注八类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导师制”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班实施上述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中学生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辖区内所有八类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长导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导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
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导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八心”: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群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关于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
雹泉小学 2015.7
第三篇: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总结
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潍坊、青州市教育局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我校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如: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建立关注特殊学生工作长效机制。
1.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班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统筹安排了分期组织,班主任教研组分析各级部各班级特殊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调检工作开展情况。
2.成立特别关注八类学生教育教学教研组。定期研究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针对不同的问题研究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3.特别关注学生与老师结对,配以专门的成长导师,导师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研究被指导学生状况,做好培养工作。导师研究被指导学生状况,制定导师培养方案,报学校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及时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的健康成长。每个导师结合工作实践,写出有价值的帮助学生成长问题的创新案例,并表彰和推行。特别优秀案例报上级组织的“创新燎原奖”、“金点子成功案例奖”的评选。
三、摸清底子,建立完善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档案。
学期开始,学校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了关注八类学生工作,摸清各年级各班级八类特殊群体的状况,特别是七年级新生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分门别类的做好统计工作,各班级填好八类特别关注学生统计表,教导处汇总填好八类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汇总表,并根据导师和学生情况研究安排导师,导师制定出工作计划。开展辅导工作中,要做好辅导记录,将上述所有材料建档存放。严格档案借阅制度,设定档案管理权限,保护个人隐私。
四、建章立制,确保八类需特别关注学生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学校领导下研究制定导师工作制度,导师评价细则,学生针对自己的成长情况,写出成长周记,向导师汇报成长情况,导师根据此情况做好下步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激励,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八类群体学生的培养工作。
学校对家庭困难学生,落实好两实一补政策,并通过捐款等形式,搞好贫困群体学生的救助工作,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学期结束,学校领导小组,对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对指导学生成长成绩突出的导师,在评优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中,切实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我校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教育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关于加强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
为更好地关注八类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导师制”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班实施上述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中学生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辖区内所有八类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长导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导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
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导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八心”: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群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第四篇:八类特殊学生教育课程
八类需特别关注学生课程
课程理念
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关心、爱护,使老师们更加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让家长、学生、教师亲身体验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办群众满意的教育。
课程目标
一、对家庭优越的学生让他们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宜,尊敬家长,珍惜劳动成果,各方面也要表现优秀。
二、学习优秀学生通过辅导让他们更加优秀,更加出类拔萃,改掉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对于家庭困难学生,从生活上进行帮助,树立信心,做到人穷志不穷,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使家庭富裕起来,克服自卑心理。
四、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多辅导,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努力赶上。
五、对于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要多关心、多帮助,使他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到不孤单、不寂寞,安心学习。
课程内容与安排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到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教务处、发展处、团委、各级部、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具体由教导处负责协调安排,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开展工作。通过学习,让全体教师提高认识,明确搞好八类需特别关注学生教育工作,是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建立完善学生成长导师制度,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配备一名合格的导师进行辅导,确定了“八类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导师职责。学期初,学校由分管领导组织各级部、各班主任逐班摸清八类学生情况,建立学生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为他们配备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导师,广泛开展“师生共成长”活动。各位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由各级部领导会同做好会诊工作,认真分析了各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请学校批准,具体开展实施。
三、确定八类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导师职责。
1.家庭贫困学生导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注和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励志苦学的理想,并给予学习方面的指导。答疑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依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研讨对策。
2.学习优秀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定位,确立学习、特长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能力结构,及时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3.学习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同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指导学生的学科知识发展。答疑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依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研讨对策。
4.单亲或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导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给予学生心灵的温暖和关注,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给予学习方面的指导。答疑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依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及时与其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共同研讨教育对策。
四、组织导师培训班,提高导师们的业务素质。
组织导师们认真学习市、县有关的文件精神,让他们抽时间学习重温教育学、心理学、先进的教育方法,组织他们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导师们的业务素质,记好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
五、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八类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工作中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六、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组织教研活动,研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各级部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召开学生会诊会议,级部主任、导师、任课教师坐在一起,对每个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下一步的教育方案。根据学校的规定,每位导师做到每周与学生谈话不少于一小时,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及时记录下学生的成长历程。学校及时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对教师们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量化,要求教师们根据工作的体会感受,认真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和论文。
七、及时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导师们要及时总结有效的教育办法,每学期都要将典型的教育案例记录下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广大同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八、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为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特殊学生档案制度、家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会诊制度、评比考核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施建议
一、主要教育方法及适用范围 1.思想引导法:适用于各类学生
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利用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接纳自己。
2.学业辅导法:适用于学习优秀学生、学习困难学生
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受导学生排除不良学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3.生活指导法:适用于家庭优越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留守儿童 导师通过校园生活指导、社会生活指导、家庭生活指导等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和合理消费,帮助受导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4.心理疏导法:适用于各类学生
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学生的成长出现了问题的一种外在症状。但是,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需要导师认真观察、反思、分析和解决。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二、八类学生的教育建议 1.对学习优秀生的培养(1)全力打造优等学生
首先,从思想上提出严格要求。对优秀生提出严格要求,教育他们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和“学无止境”的道理,使他们力戒骄傲自满。其次,在学习上给予格外关注。优秀生有较好的学习基础,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对他们像普通学生一般要求,他们不但学习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而且往往会因骄傲自满而导致退步。因此,我们改变培养方式,通过开展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辅导、分层次考试等多种措施,鼓励和促进优秀生在学习上冒尖。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拓展延伸性辅导,经过我们的努力,他们在理解能力、学科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优生适当加码,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他们进行探索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使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历次测试中增加开放题、探索题和研究题,让优生完成,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能力。
(2)用关爱架起感情桥梁,促进优秀生健康发展
优秀生有其学习成绩好、智力高、精力充沛等许多优势,但如不注意给予关心和爱护,有可能造成他们孤高自赏的性格,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阴影,所以我们对优秀生的思想动态也不能放任不管,也要倾注爱心和关注。
(3)用发展的观点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这个崇尚张扬个性,倡导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不能仅以简单的分数衡量一个学生,对优秀生更是这样。我们要用多元价值判断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2.对学习困难生的培养
一是端正其学习态度,二是传授学习方法,三是个别辅导。多数学困生有个通病---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缺乏上进心。针对其具体情况,提供帮助。导师们知道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仅凭一、二次或数次谈话是办不到的,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而且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抓共管。学困生中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成绩不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针对这一少部分学困生,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将事半功倍。无论是端正了态度的学困生,还是已掌握了科学方法的学困生,他们的知识层面离教学要求仍有一段距离,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仍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帮助。
3.对外来务工员工子女的教育
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以“塑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为契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1)增强爱心与责任
教师既是学生安全的教育者,也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做好“三个角色”:有爱心的教师、细心的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
(2)加强沟通与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到我们学校,看到当地的孩子幸福、快乐的生活,与自己相比,无论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距,而且还有一个“外地人”的称号,使得他们自卑、胆怯,缺乏自信心。但是我们作为教师不能这样看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然有许多不足,但也不等于没有任何优点。其实,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能吃苦,爱劳动,朴实,独立生活能力强等。因此,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过程中,坚持表扬为主,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手段,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尊心。竖立了 “只要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思路,不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好坏、家庭环境如何,只要你努力了,进步了,就给予肯定和承认;在各种场合要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闪光之点,抓长处,扬长避短,激励他们自尊、自爱、自强。并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想方设法接近每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注意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学生的情引导学生的行,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加强常规教育,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重在养成教育。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言,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尚未养成,问题相对较多,是教育工作中的关键,应着重在日常中进行训练。
课程实施
一、学期初,学校由分管领导组织各级部、各班主任逐班摸清八类学生情况,建立学生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为他们配备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导师,广泛开展“师生共成长”活动.二、各位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由各级部领导会同做好会诊工作,认真分析各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请学校批准,具体开展实施。
1.召开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会议,了解这些学生的在家表现,及时搞好教师、家长的情况交流,建立教师、家长座谈录,填写学生成长记录。
2.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一系列献爱心活动,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3.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利用暑假进行生活体验,感受父母打工的辛苦。
4.以班级为单位动员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一帮一”结对子,让优秀学生订出帮扶学习计划,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5.对学习困难学生,学生与老师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
6.组织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举行座谈会,从生活上、学习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三、每位导师做到每周与学生谈话不少于一小时,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及时记录下学生的成长历程。
四、学校及时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对教师们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量化,要求教师们根据工作的体会感受,认真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和论文。
五、组织导师培训班,提高导师们的业务素质。组织导师们认真学习市、县有关的文件精神,让他们抽时间学习重温教育学、心理学、先进的教育方法,组织他们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导师们的业务素质,记好学习笔记,交流心得体会。
六、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八类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工作中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七、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组织教研活动,研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八、及时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导师们要及时总结有效的教育办法,每学期都要将典型的教育案例记录下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广大同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九、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为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特殊学生档案制度、家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会诊制度、评比考核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考核评价要求
一、对导师工作评价的重点是重视过程,参考效果。考核的重点内容包括导师的工作步骤、方法、态度、措施,总结体会等。考核的目的是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关注学生成长,探索教育的方法和规律。
二、注重考查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通过了解、座谈、考察的方式,了解学生们的成长、思想转变,从而对导师工作进行考察。
三、学年结束,学校将根据导师的工作情况给与适当奖励,并适当增加工作量,对成绩突出的导师在评优树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学年结束,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导师。
第五篇: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
小蓓蕾幼儿园特殊群体幼儿管理制度
为了给特殊幼儿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名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特制订如下制度:
1、特殊幼儿主要是指家庭贫困幼儿、学习困难幼儿、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幼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幼儿、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身体和心理异质幼儿等。
2、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幼儿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保护幼儿个人隐私。
3、为每名特殊幼儿配备成长导师。针对不同幼儿群体的状况,学校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幼儿信任的教师做“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幼儿健康成长。
4、定期研究分析各班级需要被特别关爱幼儿的成长状况。将幼儿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对指导幼儿成长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优树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同时把关注特殊群体幼儿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5、严格各级救助资金管理,设立专用帐户,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救助工作的信誉度。
6、建立走访反馈制度。学校定期走访幼儿家庭,了解特殊幼儿的思想状况,生活学习情况,注重做好的信息收集、情况反馈及协调服务工作,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与父母沟通、交流,指导家长作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幼儿家长进行校访,设置专门房间,接待幼儿家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强化交流合作,在教育转化不良幼儿上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