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品社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品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下:
一、具体措施
1.辩证把握课程目标。教学中,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教学中要我善于利用本学科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二、取得的成绩
1.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取得了成绩良好,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生理素质。
3.使学生养成勤劳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得到提高。5.教学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道德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使学生萌生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6.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初步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条件有限,不够主动,学习上显得有些被动。部分学生学习不够扎实,成绩不够理想。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
2.积极尝试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成绩。
3.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4.教学中把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5.继续关注言行不良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学生错误的言行。
第二篇:六年级品社下册
六年级品社下册
第一课: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想一想,我会填:(每空2分,共60分)
1、在地球___________平方千米的表面上,海洋约占___________,陆地约占___________,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有的陆地都被___________包围着,___________是连在一起的,它的主体大部分是___________。
2、大陆与其相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___________。
3、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世界有四个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6、我国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___
7、___________是四大洋中最大、最深的一个大洋,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8%,平均深度为___________米。
8、目前已知的海洋最深处是___________,深达___________米。
9、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_。
10、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___。
1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___,海拔___________米。
12、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
13、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__。
二、我是小法官:(每题2分,共10分)
1、四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世界各国的面积有大有小,各不相同。()
3、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有的路地都被海洋包围着,海洋是连在一起的。()
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5、中国在地球的西半球。()
三、想一想,我会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大洲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如何排列的?
2、大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如何排列的?
3、观看课本P5的图片,你发现什么?
第三篇:六年级品社下册
《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会与人打交道)是一种(社会生存本领),掌握这个本领会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2、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男女生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
3、男孩和女孩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别人对我们的(要求)和(评价)会不一样。
4、一个班级中正因为有了男生、女生,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如果我们希望男女同学愉快相处,就要留意异性同学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这样我们大家才会感受到被人欣赏的快乐。
5、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不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的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6、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带来(欢乐),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
7、在和朋友厢处时,好的行为和做法不仅能给对方带来快乐,而且还(有益于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8、富兰克林说: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鱼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
9、男女生在交往过程中,有许多快乐,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少不了(冲突)和(误解)。
10、当我们与朋友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对待)。
11、人人都希望在于他人交往时,相互之间能(和谐相处)。因为和谐融洽的关系会给我们的交往带来(乐趣)。
二、简答
1、男女生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我们应该怎样避免?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女同学会变得更为敏感,男同学会努力
表现出像个男子汉,如果我们不注意对方的感受,就会出现冲突。所以,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
2、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答:当我们面对冲突的时候,最好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一想,这样会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使主动去和解,也要讲究技巧,选择恰当的方式,我们会因此拥有更多的朋友。
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让人喜欢的男(女)孩?
理想的形象当然很惹人喜爱,可是人不是十全十美的,那些经过努力人人可以具备的优点,我们应该努力拥有,同时还要学会悦纳自己,保持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说:“真正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决于内在气质和良好的品行、修养。”
4、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5、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我们与父母、长辈意见不一致或时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意见,努力进行(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
6、明明想参加一个游戏,但伙伴儿不让他参加。
答:只要这个游戏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我们自己又感兴趣,就可以说服小伙伴去参加,切不能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正确的决定。
7、小刚打坏了教室的玻璃,没向老师说,小洁告诉了老师。
答:小刚应该向老师勇敢地承认错误。同时,小刚不应该怨恨小洁,因为小洁的做法是正确的。
8、春游时,强强不愿和倩倩分在一组活动,嫌她太娇气。
答:强强的做法不对,因为男生、女生之间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9、小强和小国在一块儿足球,小强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小国帮助小强包庇错误,还对小强说:“请放心,我什么也没看见。”
答:小国的做法不对,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真诚对待的基础之上,应勇于指出朋友的错误。小强也应该积极向老师承认错误。
10、小兵经常欺侮小同学,他的好友小明多次劝阻他,可他就是不听,所以小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答:小明的做法对,我们应该勇于指出朋友的缺陷,如果他还是执迷不悟,就可以通过老师或家长解决。
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和(环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
2、水是(生命之源),成年男性平均体内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0%),成年女性为(50%)。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当人体内的水份减少(20%),就会导致死亡。
3、森林被誉为“(地球的肺)”,它每年吞噬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制造出大量的(氧气)。
4、人们形象的把煤炭称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
为“(工业的血液)”。
5、在广袤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星球,其中(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等是地球的紧邻。
6、(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火星)是与地球
最类似的星球。7、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建成一个再生式密闭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号)”,但是这项实验最后以失败告终。
8、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很多地方出现了(人口过多)的现象,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9、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10、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电池的年产量和消费量高达(140亿)只,占世界总量的(1/3)。
11、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它们(不加处理)地被排放到(大气)、(河流)和(土壤)中,就会造成污染。
12、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大),使得地球上的绿色越来越少。
13、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感到水资源的(匮乏)。目前全球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14、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量却比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世界第(110)位之后。15、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森林面积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缩减。1995年,全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6.6%)。
16、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这些自然灾害无情地摧毁着人类的家园。
17、我国是地震多发地区,(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特级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就在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18、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发生了特大洪水,有(3000)多人被夺走生命,几百万人痛失家园,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19、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规律,人类无法改变。但是,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逐步认识它的规律),(依循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0、(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科学仪器——地动仪。
21、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和途径更加(多样),也更加(科学)了。
22、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逃生),脱离险境。然而如果(惊慌失措)、(无知莽撞),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心态),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救)和(互救)是非常重要的。
23、面对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灾难,当身处绝境时,被困者坚强的(意志品质),对生命的(坚守和信念),以及相互间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人带来很多生的希望。
24、当灾难降临后,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的创伤,就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克服(恐惧)心理,树立生存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25、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36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1/4)。
26、在我们人体的水分中,血浆含水量为(91%~92%)。
27、人类曾设想在(火星)建立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28、在上个世纪末,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
4、我国的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3%),这一比例还在扩大。
29、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1201年,地中海东部大地震A)。
二、世界日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三、简答
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危害?
含硫或氮的废气在大气中形成酸雨。酸雨不仅会严重腐蚀建筑物,还会使土壤酸化,导致树木枯死,农作物减产,湖泊水质恶化,鱼虾死亡。酸雨就向“空中死神”一样威胁着我们。
2、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途径有哪些?
利用气象卫星更准确的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天气和灾情预报。
通过向云层发射特殊物质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抵御干旱。建立风洞试验是进行科学实验活的数据,用于预防地震、台风等。
3、面对地震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3页
4、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44页
5、你家中的废水有没有被再利用?是怎样利用的?
有在利用;淘米、洗菜的水浇花; 洗脸洗衣服得水冲厕所。
6、怎样可以减少垃圾?
少用一次性物品(塑料袋、筷子、饭盒等)。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
7、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会给人来带来什么后果? 森林、绿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水资源减少,土地干旱影响生态平衡;
煤炭、石油资源减少,影响工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2、战争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15亿人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持续了(6)年之久,先后有(60)个国家(20)亿人口卷入战争。
4、伊拉克战争引发了油井大火,石油燃烧的废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5、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但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将(长久难难愈)。
6、(1945)年(8)月(6)日,美国将原子弹投向了日本广岛。
7、为了制止战争、(实现和维护人类和平),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8、(1945)年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生日。几十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和平)、(缓解冲突)、(促进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9、安理会全称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
10、为了(维护和平)与(国际安全),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驻扎在世界上(有冲突)的地区。
11、(1955)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处理各国事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2、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到2004年,已先后参加了(11)项维和行动。参加的人口超过(2000)多人。
13、(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14、二战中的联军(诺曼底)登陆,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15、(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16、(新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不断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邻居)”。
17、不管哪里发生的事,全世界的人们都会(自发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1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紧密了。往往一个国家的产品,会在其他国家(加工制作),然后再(远销全球)。
19、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遇到问题,必须(共同面对)。20、(2003)年春,SARS(非典)肆虐中国;(2003)年(12)月(24)日,美国发现疯牛病。
21、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全人类的健康),各国科学家能力合作,联手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22、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这届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3、从(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每年的(9月21日)。
24、中国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部队于(2003年4月)走进了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25、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韩国日本)举行。
26、(1900)年,中国冰川学家(秦大河)参加了国际横穿(南极大陆)的探险活动。
二、简答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战争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物理和财力,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战争带来的苦难不是短时间就消失的,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但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将长久难愈。
2、说说联合国会徽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徽底为蓝色,图案为白色,图案是一幅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有陆地和海洋、经线和纬线,地图底部和左右两侧为橄榄枝环绕,世界地图象征着整个世界,橄榄枝象征着环绕世界的和平。表达了全世界人们希望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3、联合国的圆桌会议形式表明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什么态度?
联合国圆桌会议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是一个与会者围桌而坐的会议,在举行国际或国内政治谈判时,为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地位平等,更好的体现各国平等原则和协商精神。
4、我国政府赠送给日本的“和平少女纪念像”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我国人民的什么愿望?
“和平少年纪念像“象征和平、友好、圣洁,作为中日两国人民真爱和平和世代友好的象征,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期盼与美好祝愿,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谊与和平祝愿。
5、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邻居”,这说明了什么?
新的交通工具的不断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往来的时间和距离。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导致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互联网和数字通讯,使人类交往的活动半径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无限拓宽,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的人们可以随时交流各种信息,分享各种资源,共同探讨世界各地的难题,就像生活在同一个社区里,克服了地理、空间距离,和自然环境的限制,人员可以跨越地区自由流动,信息可以越国界自有传递,畅行万水千山,人类居住的世界仿佛是一个“地球村“。
第四篇:六年级品社下册
六年级品社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填一填(40分)
1、是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等国建立起 政权,他们对内实行 统治,对外采取 的政策。
3、佛晓,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4、战役的辉煌胜利不仅改变了 战场的形势,而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5、1945 年 5 月 8 日,政府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德国纳粹政权彻底覆灭,月 日欧洲战事结束。6、1945 年 9 月 2 日,代表在美军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战争和 战争。
8、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和平的。同样也是一支维护 的重要力量。号军舰上,代表 向盟军投降,标志着历时
7、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其性质上基本上可区分为
9、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肩负着 的光荣使命,时刻捍卫者 的主权和尊严。日,主要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防御敌人从海上入侵,保卫,维护。
11、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成立于 年,士兵头戴 或,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
”,臂章缀有“ ”图案。
12、年 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3、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反对战争,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14、、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世界需要,和平是全人类的太阳,是生命永恒的。
15、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16、1954年,中国同 政府和 政府分别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195
5年万隆会议上确立了以“ ”为标志的万隆精神。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
年
月
一、选一选(20分)
1、当今世界,()战争连绵不断。
A、局部 B、世界 C、国内
2、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了()多次战争。
A、200 B、250 C、300
3、巴以战争发生在()
A、中东地区 B、东亚地区 C、南亚地区 4、1989年,中国首次参加了()
A、联合国维和特别行动委员会 B、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医疗队 C、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
5、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于()年。
A、1927 B、1931 C、1949
6、(),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A、1988年8月 B、1988年9月 C、1989年9月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提出的。
A邓小平B毛泽东 C周恩来 8、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A.十万人以上 B.二十万人以上 C.三十万人以上 D.五十万人以上 9、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对外开放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1955年的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一致争取解放、谋求和平与力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它确立了以什么为标志的万隆精神:
A.解放、和平、发展 B.团结、发展、合作 C.团结、友谊、合作 D.团结、和平、发展
三、答一答(40分)
1、什么是正义战争?什么是非正义战争?
2、你知道近代发生过哪些大的战争吗?(至少列举五项)
3、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4、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是什么?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来的?指的是哪五项原则?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总结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班的品社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尚浅,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取得成绩
1、创设活动性课程。
在课堂上我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拓展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课本,只是把课本当做了一个范例,凭借这个范例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充分拓展课外课程资源如影视作品、报刊文章等等。本身兼任语文教师的我,还将学科之间进行整合,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
3、多样化的情景表演。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类课程。但我在本学期课程教学中,所设计的活动综合实践较少,教学空间局限在了学校和课堂,向社会延伸较少。
三、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品社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做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