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2007-12-07 23:31:0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我乡是一个牧业乡,根据耕地的比例,剩余劳动力多。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乡根据《##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牧民增收的渠道,以市
场经济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搞好服务”的方针,通过政府引导促进,中介机构操作,农牧民自主择业,社会提供服务措施,通过抓农牧民思想转变和素质、技能的提高,积极拓宽转移渠道。严格按照“先培训再转移,先培训再就业,以培训促输出”的原则,将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富余劳动力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转移,使我乡劳动力转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乡占地1338平方公里,总人口4056人,劳动力1279人,其中富余劳动力538人。2006年转移富余劳动力605人,共发布用工信息6期30条,新闻4条,为农牧民创收241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对劳动力转移工作高度重视,确定为我乡经济发展136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2006年对进
一步提高认识,为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目标和创收任务完成,制定了《2006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运行计划及培训计划》,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了计划得以保障落实。
(二)夯实基层性工作
为及时掌握各村富余劳动力的具体情况,我乡根据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统一安排,对我乡2006年富余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完备了村级档案管理,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表、外出人员统计表、用工信息推荐表。
(三)积极引导,加强宣传,重抓培训,提高素质,广开门路,搞好服务,狠抓落实加快转移,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离开土地,走出羊群,走出田地创大业,跳出农村谋发展。
1、积极引导、加强宣传。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作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随着农村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乡农牧业增效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我乡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天然草场载畜容量有限,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激烈,农畜产品价格下滑,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我乡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很慢,因此,加快我乡农牧业增加人均收入,是当前解决我乡“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我们加大对全乡农牧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离土离乡,去城市务工经商,创市场的自觉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
2、重抓培训,提高素质。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成效,我乡利用冬闲季节,组织3次农牧民外出打工前的集中培训,举办了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常识,以及旅游业知识的培训班,参加引导性培训人数500人(次)左右,上岗培训142人,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劳动就业局、农机部门为我乡技能培训83人。通过培
训,整体提高了外出农牧民的素质,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广开门路,搞好服务。乡转移领导小组要多方外出联系,积极与乌市、昌吉、乡镇企业及用工单位接洽,有计划地安排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圆满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力争我乡外出务工人数每年有明显的增长,我乡在招商引资时,都要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乡农牧民”作为一条重要的合同内容。要积极联系用工单位,为全乡农牧民提供用工信息;联系安排给农牧民提供就业前培训;解答群众对党和国家在农牧民进城就业经商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咨询,为外出的农牧民提供较好的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农牧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农牧民外出务工意识淡薄,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收效甚微,需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协作。
2、有些村干部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可转移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3、农牧民参训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较贵的培训费农牧民一时无法接受,另一方面,农牧民对培训后有无单位接受心存顾虑。
四、2006年转移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1、积极与各用工单位接洽,搜集用工信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精心组织各用人企业在我乡召开现场会。
2、加大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力度,鼓励富余劳动力通过天池旅游资源实行就地就近转移。
3、寻找农
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第二篇: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我乡是一个牧业乡,根据耕地的比例,剩余劳动力多。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乡根
据《##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牧民增收的渠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搞好服务”的方针,通过政府引导促进,中介机构操作,农牧民自主择业,社会提供服务措施,通过抓农牧民思想转变和素质、技能的提高,积极拓宽转移渠道。严格按照“先培训再转移,先培训再就业,以培训促输出”的原则,将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富余劳动力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转移,使我乡劳动力转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乡占地1338平方公里,总人口4056人,劳动力1279人,其中富余劳动力538人。2006年转移富余劳动力605人,共发布用工信息6期30条,新闻4条,为农牧民创收241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对劳动力转移工作高度重视,确定为我乡经济发展136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2006年对进一步提高认识,为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目标和创收任务完成,制定了《2006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运行计划及培训计划》,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了计划得以保障落实。
(二)夯实基层性工作
为及时掌握各村富余劳动力的具体情况,我乡根据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统一安排,对我乡2006年富余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完备了村级档案管理,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表、外出人员统计表、用工信息推荐表。
(三)积极引导,加强宣传,重抓培训,提高素质,广开门路,搞好服务,狠抓落实加快转移,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离开土地,走出羊群,走出田地创大业,跳出农村谋发展。
1、积极引导、加强宣传。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作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乡农牧业增效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我乡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天然草场载畜容量有限,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激烈,农畜产品价格下滑,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我乡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很慢,因此,加快我乡农牧业增加人均收入,是当前解决我乡“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我们加大对全乡农牧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离土离乡,去城市务工经商,创市场的自觉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
2、重抓培训,提高素质。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成效,我乡利用冬闲季节,组织3次农牧民外出打工前的集中培训,举办了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常识,以及旅游业知识的培训班,参加引导性培训人数500人(次)左右,上岗培训142人,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劳动就业局、农机部门为我乡技能培训83人。通过培训,整体提高了外出农牧民的素质,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广开门路,搞好服务。乡转移领导小组要多方外出联系,积极与乌市、昌吉、乡镇企业及用工单位接洽,有计划地安排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圆满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力争我乡外出务工人数每年有明显的增长,我乡在招商引资时,都要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乡农牧民”作为一条重要的合同内容。要积极联系用工单位,为全乡农牧民提供用工信息;联系安排给农牧民提供就业前培训;解答群众对党和国家在农牧民进城就业经商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咨询,为外出的农牧民提供较好的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农牧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农牧民外出务工意识淡薄,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收效甚微,需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协作。
2、有些村干部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可转移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3、农牧民参训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较贵的培训费农牧民一时无法接受,另一方面,农牧民对培训后有无单位接受心存顾虑。
四、2006年转移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1、积极与各用工单位接洽,搜集用工信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精心组织各用人企业在我乡召开现场会。
2、加大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力度,鼓励富余劳动力通过天池旅游资源实行就地就近转移。
3、寻找农牧
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典型,利用集中培训、广泛宣传,让农牧民从看得见的效益及身边的人和事得到启示,转变观念,在外出打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农牧民向养殖业、林果业和二三产业转移。
4、利用农闲季节,做好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按照培训的性质,对培训的对象进行梳理、归类,满足市场需求。
5、立足新天国际、众和、大茂公司、天
池能源、恒泰等大型企业入驻我乡,加速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业务水平、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将这些劳动力转移到我乡周边大企业中去,使他们进入高收入务工阶层,并实现“定单”劳务。
6、抓好回访登记制度的落实。我们将不定期地深入到用工单位,了解我乡农牧民的工作情况,协调好农牧民与企业主的关系,依法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我乡的农牧民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完成生产任务,保护企业的利益。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新开展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有关部门和乡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调动全乡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力度,增加农牧民收入,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我乡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做好、做扎实,取得更好的成绩。
《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龙山中学2010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
移培训工作总结
2010年,龙山中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培训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提高我县广大农民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科技水平开展培训。经全体人员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2010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
1、“三进村”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具体要求,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和人才培养进村。切实把“三进村”工作扎实有效地抓紧、抓好,达到尽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目的。
2、农民实用技术下乡集中活动。我校下村进行宣传,特作横幅15幅,参加活动的农业技术教师3人,接受咨询1.8万人次,发放法律、技术和农资产品等资料1万份,其中包括《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城务工指南》等。目前,在全镇共举办培训班10场次,培训人数2000人次。
3、进一步搞好农村“大喇叭进村”下乡进村试点工作
“大喇叭进村”工程是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进行传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科学技术和信息传送到农民家中,让大家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方便的形式,学到农业科技、法律和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掌握致富本
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低成本、大容量、广覆盖的优势,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我校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突破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把农业政策法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及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利用广播迅速送进千家万户。现已配备各类科技图书200册,每个试点村赠送各类农业科技知识录音磁带,及时组织收听“大喇叭”广播,深受广大农民和乡镇党委、政府的欢迎。结合产业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本镇下坛村突出反季节蔬菜和特种养殖、区域特色产业,播放以温室特菜、瓜、果、食用菌等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畜牧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广播节目。主要组织播放实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及农事指导等内容,播报市场信息与行情,介绍致富经验及典型。运用科技录音带下乡播放等形式,使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进村入户,及时将新技术、市场信息传授给农民,并利用农村冬闲季节,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行政村为基本培训单位,采取进村入户的培训方式,根据行政村优势及产业发展要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实施整村推进、打造一村一品”的原则,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与法律知识等综合素质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层次,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农民身份的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人,有效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科技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培训内容:重点是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相关知识。
2、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三种形式。把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有机衔接起来,大力推进培训进村、科技入户,通过采取进村
入户、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讲授、现场示范、播放VCD光盘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长期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基础性、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教学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
目前,我校共举办培训班10场次,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增强了“双带”本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方法;是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们把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摆上首要位置重点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半年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08人,在过程中我校与贵州省六枝技术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在我校学习一年的理论课,由六技学佼派专业教师来我校上课。并开设了三个特色专业。现对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1、实施阳光操作,增加工作透明度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一律实行“三免”,即免培训费、实习费、住宿费。还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还实行了“三个一工程”,即:学员人手一本务工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入学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上写上学员身份证号参训学员还要在通知书上按上手印)。
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整个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对培训机构、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招生办法、培训券发放名单进行公示。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确保家喻户晓
为使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劳动力转移”,给农民兄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我校开展了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深入全镇33个村庄进行了集中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
份,张贴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100余份。
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发布招生简章,做到了统一招生简章;统一招生时间;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报名办法。
3、整合培训资源,实行多样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按照“政府推动、培训机构主办、培训管理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一是整合培训资源,营造培训环境。筛选确定了贵州省机械技工学校、马岭职业学校、县职业中学、承担我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任务。二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促进技能培训的开展。
4、加强项目管理,督促规范操作
相关培训机构首先进行项目申请,培训办在项目申请的基础上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职责。培训办有关人员到培训机构给学员上第一节课,讲解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知识及意义、操作办法,同时还给学员提出了搞好培训、实现就业的有关要求,在培训结业后达到稳定转移就业。
5、精心组织 搞好转移
培训办通过精心组织,转移输出了二批外出务工人员,共组织输出人员208余人。并为学员举行了欢送仪式,欢送会上学校校长就外出务工要掌握的基本常识等内容对学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讲解,培训办教师还为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务工手册,最后祝愿大家好好工作,勿忘龙山,宣传龙山,为龙山的明天多做贡献。
四、存在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们的培训还只是一种短期的培训,农民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都是很肤浅的。
2、经费不足。配套投入一定的资金,更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各乡镇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仍然纳入目标考核,与其他经济工作和主要工作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基本素质,增强其自主择业的能力,确保目标圆满完成。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快捷有效地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方针、政策和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积极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经验和经过培训、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取得显著成效的劳务典型,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
3、以返乡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者和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
4、发挥学员作用,大力开展科教兴农活动。
第四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二0一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工作,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西兴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劳转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要求展开了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兴乡位于孙吴县城西郊是我县四个平原乡之一,全乡辖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总人口8043人,辖区9个行政村11个自然屯,2011年全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1300人,其中省外、省内215人,省外国内175人,乡外县内转移325人,乡内转移585人,实现收685万元。
二、主要措施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为此,得到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乡充分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真正将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深入基层,切实做好调查、登记、建档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布状况和劳动力结构,我乡劳动力转移办根据县劳动力转移办的安排,结合西兴乡实际情况对全乡的劳动力分布情况和劳动力,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统计。同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建立内容全面、数据详实、转移后人员去向清楚的各类档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责任到人、层层负责。
为了认真做好各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年初,乡党委、政府就根据各村的富余劳动力分布情况,制定了今年有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计划2011年转移1260人,实际转移1300人,并与各村签定了考核责任书,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加大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力度。
4、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氛围。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部分富余劳动力观念比较陈旧,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不愿意离开土地,同时对外出从业的工作性质、收入、环境都要求比较高,怕失体面,宁愿闲在家里,也不愿外出就业。因此,乡政府充分利用党员培训、科技之冬、各类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有关省、市、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并向农民宣传农民闯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农民坚持信念,转变观念,树立闯市场、闯大业的思想。
5、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在实施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应始终把这项工作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畜牧业;二是对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种植有特色农产品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生产周期的不同实现了季节性、临时性的劳动力就地转移。如:平度村截止目前已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30余人。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依托我乡城郊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县内转移。截止目前,县城从事服务业及各种行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910人。二是加快发展各村二三产业,以市场开发引导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转移不离乡,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三、2011年全乡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及任务
2011年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就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引导、中介机构操作、农民自主择业,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西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是从2011年转移1400人左右,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全局,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城乡共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城乡结合之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抓好落实。
2、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城郊优势,优势互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得到合理利用,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开发县城劳动力市场的潜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之一。
3、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文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通过大力培养,树立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先进典型,在各村巡回宣讲现身说法,宣传他们的成功之道,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农民工增强信心。
4、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对党员、村干部集中培训和组织专业人才向农民工讲述实用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采取培训中心+用人单位+当地政府,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我乡转移劳动力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为进一步保护在外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乡劳转办的职能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寻找门路。
5、组织协调互通信息及时统计。乡劳转办要积极主动的和各部门各村协调此工作关系,互通信息。要组织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典型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总结劳动力转移的典型经验,和二、三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时准确的统计我乡外出务工的情况,寻找可挖掘的潜力和途径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条件,按期准确的上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统计报表。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抓住的机遇和西兴乡的城郊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县城的带动作用,通力合作,加快西兴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为农民增收和西兴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
第五篇: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共)
我乡是一个牧业乡,根据耕地的比例,剩余劳动力多。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乡根据《##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牧民增收的渠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搞好服务”的方针,通过政府引导促进,中介机构操作,农牧民自主择业,社会提供服务措施,通过抓农牧民思想转变和素质、技能的提高,积极拓宽转移渠道。严格按照“先培训再转移,先培训再就业,以培训促输出”的原则,将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富余劳动力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转移,使我乡劳动力转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乡占地1338平方公里,总人口4056人,劳动力1279人,其中富余劳动力538人。20xx年转移富余劳动力605人,共发布用工信息6期30条,新闻4条,为农牧民创收241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对劳动力转移工作高度重视,确定为我乡经济发展136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20xx年对进一步提高认识,为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目标和创收任务完成,制定了《20xx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运行计划及培训计划》,并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了计划得以保障落实。
(二)夯实基层性工作为及时掌握各村富余劳动力的具体情况,我乡根据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统一安排,对我乡20xx年富余劳动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完备了村级档案管理,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表、外出人员统计表、用工信息推荐表。
(三)积极引导,加强宣传,重抓培训,提高素质,广开门路,搞好服务,狠抓落实加快转移,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离开土地,走出羊群,走出田地创大业,跳出农村谋发展。
1、积极引导、加强宣传。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作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乡农牧业增效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我乡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天然草场载畜容量有限,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激烈,农畜产品价格下滑,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我乡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很慢,因此,加快我乡农牧业增加人均收入,是当前解决我乡“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我们加大对全乡农牧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离土离乡,去城市务工经商,创市场的自觉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
2、重抓培训,提高素质。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成效,我乡利用冬闲季节,组织3次农牧民外出打工前的集中培训,举办了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常识,以及旅游业知识的培训班,参加引导性培训人数500人(次)左右,上岗培训142人,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劳动就业局、农机部门为我乡技能培训83人。通过培训,整体提高了外出农牧民的素质,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广开门路,搞好服务。乡转移领导小组要多方外出联系,积极与乌市、昌吉、乡镇企业及用工单位接洽,有计划地安排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圆满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力争我乡外出务工人数每年有明显的增长,我乡在招商引资时,都要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乡农牧民”作为一条重要的合同内容。要积极联系用工单位,为全乡农牧民提供用工信息;联系安排给农牧民提供就业前培训;解答群众对党和国家在农牧民进城就业经商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咨询,为外出的农牧民提供较好的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农牧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农牧民外出务工意识淡薄,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收效甚微,需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协作。
2、有些村干部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可转移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3、农牧民参训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较贵的培训费农牧民一时无法接受,另一方面,农牧民对培训后有无单位接受心存顾虑。
四、20xx年转移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1、积极与各用工单位接洽,搜集用工信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精心组织各用人企业在我乡召开现场会。
2、加大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力度,鼓励富余劳动力通过天池旅游资源实行就地就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