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局长
奥林虎
(2018年2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和农牧业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及过去5年工作,研究落实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部署2018年农牧业重点工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加快推进我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实现现代化。刚才各旗县区分别围绕各自的亮点工作作了典型发言,总结的都非常好,希望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7年及过去五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回顾 2017年,市农牧业局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全面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稳定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绿色、生态、高效农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了农牧业经济稳中向好,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市粮食产量达到67亿斤,实现“十四连丰”。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2276万头只,实现“十三连稳”。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34元,同比增长8%。产业化经营平稳运行,全市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逐步
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二是农牧业机械化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总动力达到506万千瓦,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5%,比2012年增长5.5百分点。
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企业280家,完成销售收入35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42家和90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6%,比2012年底增长7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267个,培育合作社示范社100个;认定家庭农牧场657个,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场26个。
四是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电子商务蓬勃兴起,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交易额达2.58亿元,五原县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圣牧高科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填补我市空白。番茄、脱水菜、绒纺、籽仁产业被列为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农畜产品出口额达到4.5亿美元,连续9年位列全区第一。组织企业参加了各类优质产品推荐会、展销会,兆丰面业、草原鑫河等公司产品在北上广和呼包鄂等一二线城市的销售日益增加,加快了我市农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步伐。
五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监管、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建成8个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站),其中3个通过了双认证。农牧业品牌化实现跨越发展,“三品一标”数量达到341个,“三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68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均在全区排名第三位。
关心支持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绿色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经营方式总体粗放;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少;土地细碎化经营,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牧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绿色农牧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农牧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等。同时,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论断,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优先发展的地位,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自治区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和市委常志刚书记、政府张晓兵市长分别在全区、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对做好“三农三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总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加大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85元,增长8%。——创建2个国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继续保持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发生”,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磴口县、五原县、乌中旗布病防控达到控制区标准,乌后旗、杭锦后旗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2018年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质量兴农,筑牢绿色发展关键
国家“农业质量年”行动正式启动,自治区提出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以此为契机,加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力度,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
1.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全面推进484万亩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做好五原县5万亩盐碱地改良建设任务,全市完成50万亩治理工作。加大耕地轮作制度试点项目争取,探索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耕地轮作模式。抓好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完成60万亩机械深松任务。加大秸秆还田离田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完成秸秆还田任务150万亩,落实好临河、杭锦后旗2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任务,力争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按照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的要求,摸清全市农牧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情况。全面开展“四控行动”,在每个村民小组选择有条件的科技示范户至少一户以上搞“四控行动”示范点及标准化栽培;出台农药“控药减害”、控制化肥过量施用、农用地膜管理等实施办法;
有农畜水产品的地方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在100个科技园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全部推广标准化生产。坚持以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标准化的宣传和推广,把技术标准编印成操作手册和明白纸,指导农牧民应用标准化技术。加快推进“三品一标”企业及规模经营主体按标准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帐,把是否按标准生产作为政策扶持的重要条件,通过2-3年努力,县城郊区“菜篮子”主产县基本实现按标准生产。
4.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各旗县区要按照每亩耕地1.3元、每头牲畜0.5元的标准加强对监管经费的落实,还要按照五有(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能、有经费,有设备)的标准加强乡镇监管站建设,解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和完善产地准出制度,加大农畜产品抽检数量和抽检覆盖面,围绕问题导向,坚持不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重点领域执法整治。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的,实行“黑名单”管理,三年内不给予各类项目支持。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投入品记录制度和进销台账制度落实,完善信息追溯链条;今年将区级以上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大约130户全部纳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推动我市主要农畜产品实现可追溯。各旗县区要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争取把我市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性防控措施。加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动物卫生监管,实现全覆盖。狠抓灌服免疫等布病防控关键措施,争取实现预期目标。积极推进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力争在我市动物养殖密集区建设1-2处环保型无害化处理厂。
(二)做大规模,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1.调优做强种植业。按照“稳粮优经扩饲草”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牧结合。一是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采取订单、麦后复种等措施提高小麦效益,发展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向日葵、西甜瓜、番茄、脱水菜、黑白瓜籽、鲜食蔬菜等优势特色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50万亩;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引导农民通过订单的方式扩大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二是调优区域结构。重点在磴口县、乌前旗、乌中旗发展特色种植,加快建立中药材、花生、杂粮杂豆特色种植,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25万亩,花生种植面积5万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10万亩。
2.做大做强畜牧业。深入落实自治区“稳羊增牛扩猪禽”的要求,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2400万只、出栏稳定在1300万只,绒山羊存栏稳定在220万只;奶牛存栏增加到18万头;肉牛存栏增加到8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150万口,家禽饲养量达到4000万羽。大力推广品种改良和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肉羊多胎多繁性能,改进生产方式,增强畜产品质量,重点发展专业村、示范社,加大整乡(镇)、整村(嘎查)推进力度,不断提高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72%。
4.抓好农牧业产业扶贫。积极争取农牧业产业扶贫基金,加快培育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贫困地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业扶贫责任清单,推动各类惠农惠牧政策、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强化项目实施主体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产业扶贫。加大对贫困户科技推广培训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培养扶贫带头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四)科技创新,增添绿色发展动力
1.加强种子工程建设。继续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小麦“三圃田”建设,做好小麦、玉米、向日葵等主要农作物优质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加大对“永良四号”、“磴口华莱士”、“五原黄柿子”等地方优良品种特别是地标产品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和繁育。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工厂化、规模化育苗,实现设施瓜菜等经济作物苗木本土化。加强巴美肉羊、二狼山白绒山羊及戈壁红驼等地方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好河套大耳猪、蒙古羊等地方畜牧良种资源保护。加大优质畜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不断扩大优质种畜的种群数量;积极推广优质肉羊(牛)
二、三元经济杂交模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转基因作物监管。
2.抓好园区建设。一是抓好园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临河区国家现代农牧业示范区、杭锦后旗国家可持续农牧业试验示范区、磴口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园区项目建设。完成5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任务;在做好杭锦
力度,将农牧业适用技术尽快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现实生产力。种植业重点推广玉米一穴双株绿色增产栽培、麦后复种高效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盐碱地改良等20项重点技术应用;畜牧业重点推广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二狼山白绒山羊保种增绒、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10项技术;农机方面重点推广向日葵收获机械技术、秸秆离田还田等4项技术,加快推进三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水产方面重点推广黄河鲤鱼健康养殖等5项技术。
5.强化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优化旗县农牧业技术推广资源配臵,健全乡镇(苏木)农牧业综合服务站和村(嘎查)级服务点。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市、旗县区两级科技人员+涉农社会化服务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休+技术集成”的“四位一体”推广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活力和服务效能。树立优秀农技人员典型,开展“最美农技员”评选活动。
(五)深化改革,激发绿色发展活力
1.做好土地确权工作。一是大力加快推进全市土地确权工作进度,确保5月底基本完成;二是建立健全市、旗县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土地草牧场流转信息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构建专业化的农牧业生产经营综合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村级土地银行、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牧业服务股份公司,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2.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推进五原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其他旗县区也要积极选
籽仁出口基地建设;二是努力开拓对俄对蒙的果蔬、面粉出口市场和中东地区的牛羊肉出口市场;三是鼓励龙头企业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农畜产品出口市场格局。
(七)智慧农业,插上绿色发展翅膀
一是加快生产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大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率先在设施农牧业上推广应用物联网等智能管理系统,每个旗县区要抓1-2个试点。二是全面提升服务信息化。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信息进村入户项目支持。利用农牧业信息网站、农牧业微信公众号和“农业百科”电视节目,及时、准确发布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农业科教、农资监管等信息,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实用、有效的信息服务。三是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做好农牧业生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试点工作,力争在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营。与联通公司合作推行钉钉办公软件,提高全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借鉴乌拉特后旗建设农牧业大数据平台的经验,各旗县区逐步建立农牧业大数据平台。
(八)项目建设,突出绿色发展抓手
一是做好项目争取。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切实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紧盯国家、自治区鼓励和扶持的关键领域,策划完善项目库建设,积极与相关部门接洽沟通,全力向上争取项目。二是严格项目审批程序。所有涉农涉牧项目,都严格按照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等程序下达。三是严肃项目监管。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要求高质量进行项目建设,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考核不达标
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局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强化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建立和完善约谈问责制度,加大对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是积极推进法治建设。按照依法治市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做好保密、政务公开、“七五”普法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农牧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创新与突破
创新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保持创新,寻求突破。一是各旗县区农牧业局、局属各科室、二级单位要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至少要有创新点和突破点1-2个。二是坚持底数清、措施实、效果明,要对各自的工作进行梳理盘点,突破思维定势,理清思路,创新措施。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寻求工作新突破。四是加大督查服务力度。一分部署,两分督查,七分落实。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考核考评制度,把市委、政府和局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以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形式下达各部门。加大日常考察评价和年终考核力度,切实把责任落实到
第二篇:在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在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
(一)扎实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
(二)扎实做好牧区疫情防控工作
(三)扎实做好牧区安全生产工作
(四)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五)扎实做好牧区环境整治
1.是持续开展牧区环境卫生整治
2.是完善牧区转场基础设施
3.是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4.是广泛开展绿化美化
(六)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1.是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
2.是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
3.是培育山区旅游新业态
三、加强党的领导,为做好农牧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坚持党全面的领导
(二)狠抓责任落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
正文:
同志们、广大牧民和护边员朋友们:
刚才,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副市长就下半年农牧业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任务很明确、措施很具体、要求很清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抓好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市农牧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就做好...市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畜牧业是新疆传统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是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带动农牧民增收脱贫、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条不健全、基础支撑不坚实、产销环节成本高、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自治区印发了《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各项问题,进一步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地区作为全疆的畜牧大区,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农牧业工作,每年都在地委扩大会议、地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的安排部署,并先后提出“坚持草原畜牧业打品牌、提价值、走高端,农区畜牧业上规模、增效益、走数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发展“牛羊马驼禽、水草药果奶”十大特色产业等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把抓好当前农牧业各项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继续解放思想、苦干实干,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动畜牧业连接种植业与加工业,支撑旅游业、服务业,带动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提升质量效益,进一步巩固保供给、促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地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
(一)扎实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
...市边境线...公里长,牧区点多线长面广,全市有牧民...户...人,居住也比较分散,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都是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依托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为载体,借助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宣讲等活动,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增加普通话在牧区的覆盖率,广泛发动我们的牧民、护边员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激发爱祖国、爱新疆、爱家乡的情怀,筑牢牧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二)扎实做好牧区疫情防控工作
各乡(镇)要切实发挥主体责任,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安排部署,重点做好转场牧民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安排卫生院专业人员前往牧场进行核酸检测,确保7天一检,检测率达到...%以上。对于疫苗接种工作更要重视重视再重视,各乡(镇)可派专人将牧民接下山统一进行疫苗接种,千方百计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快建立全市免疫屏障,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
(三)扎实做好牧区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农牧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夏季是农牧业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季节,灾害性天气频发,特别是近期(6月11、12日),大风、强降水天气变化过程频繁,农牧业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任务异常繁重。市牧办、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防范安全风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刻在心中、落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里,有效防范和遏制农牧业农村牧区领域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好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防疫工作是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保障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通过免疫效价检测结果来看,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完成的较好,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松了下半年的防疫工作。下半年还要开展秋季集中防疫、药浴等工作,各乡(镇)场要继续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原则,认真落实“四结合”动物防疫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强化奶牛及种畜的“两病”检测,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
(五)扎实做好牧区环境整治
1.是持续开展牧区环境卫生整治
按照牲畜转场路线和牧民的生活范围,划定责任区域,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动员牧民积极开展卫生整治行动,让牧区的草更绿、水更清。
2.是完善牧区转场基础设施
打造幸福驿站...座,配套完善厕所、洗浴等功能设施,推动牧区道路由转场驿站向牧区一线延伸,并融入阿禾5A级景区创建,把转场路建成旅游路、文化路、致富路、享受路。
3.是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积极落实第三轮(2022—2025年)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和额尔齐斯河河谷“护苗行动”,通过实施草畜平衡、禁牧封育等措施,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
4.是广泛开展绿化美化
积极谋划机场至诺改特、216国道、217国道、北阿高速公路两旁绿化,鼓励通过国有企业或引入社会资本植树和防风林建设。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种好以果树为主的庭院树、绿化树,让庭院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六)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1.是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
坚持以品种牛为主、羊为补充的畜群结构,按照地区十大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和培育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实施肉牛增产行动,完成“万牛园”一期工程,年内引进良种肉牛...万头,带动农户母畜繁育不低于...万头,饲草料种植...万亩以上,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个,...头以上养殖户达到...户。突出...羊核心群建设,抓好肉羊两年三产、冬羔生产和经济杂交,加快...羊提纯复壮,支持巴里巴盖乡戈壁天然合作社、散德克库木种蓄场等合作社发展壮大,年内羊存栏达到...万只。
2.是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
坚持以...大尾羊为主、以牛为辅的畜群结构,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减少牛的数量,增加羊的数量,并在合理有效利用天然草原的基础上,推行划区轮牧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模式,加强土杂、劣质公牛的管控,一律不得转场上山,进一步稳定草原畜牧业繁育体系,为实现草原畜牧业降规模、提质量、走高端打牢坚实基础。
3.是培育山区旅游新业态
依托…5A级景区创建工作,结合幸福驿站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野卡峡基础设施,力争将野卡峡打造为阿禾公路上的重要服务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发阿禾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民宿和观光休闲农业园,推出乡村牧情游,打造塔尔浪、拜格托别、库尔特等旅游村落和环城乡村游憩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三、加强党的领导,为做好农牧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坚持党全面的领导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党建引领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但是实践证明,党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各乡(镇)要坚决实施好“党建+”理念,打牢地基、筑牢基础,让农牧区党组织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战斗堡垒,让农牧区党员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先锋模范,让党员干部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有力推手。同时,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树立真抓实干导向,切实减轻乡村组织不合理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干实事,激励广大干部创先争优、担当作为,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二)狠抓责任落实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十四五”关键之年,做好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各乡(镇)行政主要领导作为农牧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农牧业发展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增强共同责任意识,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切实解决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形成强大的工作态势,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加强队伍建设
各乡(镇)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深入落实农村基层党建“1+7”制度,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发展干部队伍。要在配强班子上下功夫,结合今年的集中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在选好干部上下功夫,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选派到一线岗位,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同志们,做好新发展阶段农牧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更加平安美丽幸福的新...市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第三篇:在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1)
在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农牧厅厅长 张黄元 2012年2月9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牧业工作,部署今年重点任务,进一步研究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昨天大家出席或列席了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聆听了王建军副书记和邓本太副省长的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11年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农牧部门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成功应对了多种异常自然灾害和农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等严峻挑战,实现了粮油生产稳中有升,畜牧业健康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牧业发展形势最好、农牧民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主要表现在: ——粮油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09.03万吨,连续6年增产,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吨,油料总产达到36.3万吨,连续五年突破30万吨大关。
——蔬菜、肉蛋奶全面增产。蔬菜、肉类、奶类产量分别达到148万吨、32.37万吨、32.1万吨,均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农畜产品市场供给保障有效、能力提高。
——农牧民收入增幅再创新高。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8元,增长19.3%,涨幅创历史新高,并连续8年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冷水养殖发展势头强劲。全省冷水网箱养殖面积达到5790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0吨,增长20.9%,突破了近年来一直徘徊在2000吨左右的局面,已经成为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再度提升。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购臵补贴10200万元,驱动了农机总量持续增加,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 43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5%,提高 2个百分点。
——支农资金大幅增长。全年共落实各类支农资金49.66亿元,同比增长12.5%,进一步增强了农牧业发展后劲,加速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海东、海北、海南、黄南以及大通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全面开工建设,入驻企业143家; 2 县级示范区发展到18个。互助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通县桥头镇向阳堡特色果品种植观光休闲基地等三个农业休闲观光园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西宁市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西宁市城南绒毛工业园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玉树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明显。帮助指导完成了农牧业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协调下达重建资金4.39亿元,完成了日光节能温室等一批重建项目,灾区夏秋季蔬菜自给率达到70%以上。
过去的一年,我们集中力量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积极跟进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措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提高标准、集中建设、连片发展”的要求,在湟水、黄河流域和柴达木盆地全力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带,扩大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规模。集中连片建设日光节能温室3万栋,建设农区小畜棚9800栋、牧区畜用暖棚7200栋。设施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八个百里万亩万头计划的实施,马铃薯、油菜、奶牛、肉牛肉羊、生猪等五个百里百万亩头基地已相继建成,薄皮核桃、大果樱桃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在 21个主要农业县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建设了23个万亩高产创建 3 示范区、24个千亩示范片、27个百亩攻关田,整建制推进1县5乡油菜、马铃薯高产创建,涌现出了一批高产示范典型,为粮油产量“六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挖掘节水增产潜力,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80.09万亩,为农业抗旱夺丰收赢得了主动。推广面积大、增产增效显著的民和县粮食产量居全省首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成为全国200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
(二)着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一次性补助等方式,支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整合牛羊肉加工企业,推动宁食集团、绿草源、西北骄3家企业出资组建了青藏高原地方特色产品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牛羊肉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组织开展了第七批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认定 55家企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了6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使我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66家,实现销售收入达40.3亿元,出口创汇达9070万美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0%,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扶持2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省级示范创建活动,40家合作社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0余家。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了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清真食品博览会等省内外展会,在上海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设立了青海农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召开了第三届青 4 海省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推介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个,落实到位资金4.33亿元。针对马铃薯价格大幅下降、销售困难等问题,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成功召开了全省马铃薯产销对接会和青海马铃薯成都宣传推介会,解决了阶段性马铃薯滞销问题,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各类生产营销企业直接建立产销关系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三)强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去年,我们分别召开了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会和现场观摩会,分赴六州举办了建设成果巡回展览,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面完成2010年30个示范村和300个启动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2011年完成了304个纯牧业村生态畜牧业建设任务,组建了666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民入社率、草场整合率和牲畜整合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10.06、7.39和8.54个百分点。下半年,为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新政策,各级农牧部门通力协作,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科学测算补奖标准,划定草原禁牧区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顺利启动了草原生态奖补新机制,共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9.47亿元。
(四)加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力度。修订完善了游牧民定居工程村级规划,协助编制完成了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对3年来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进行了中期评估,确保工程建设科学合理。17950户计划建设任务全部实现开工,当年完工12166 5 户,完成工程量的88.83 %,县、乡、村集中建设比例达到70.94%。扎实推进“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了28个集中示范村(点),上一年建设工程入住率达到73.5%。同时,启动实施了牧区草原新帐篷行动,给5000户牧户配臵了帐篷、太阳能光伏电源照明等生活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游牧民定居后的生活条件。
(五)强化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生态畜牧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设施温棚种植、养殖小区、农畜产品安全和农牧区建设,重点培训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创新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机制,共举办各类农牧业科技培训班1259期,培训农牧民及基层农技人员62993人。其中,开办农民田间学校50所,培训绿色证书农牧民技术骨干1万人。结合州、县、乡、村四级换届,举办换届后的村支书(村长)、州、县、长和农牧局长培训班116期,培训5800人。在大通、湟中等15个县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加快构建专家技术负责、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的科技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研发与推广一体化体系,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5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2230户,辐射带动农户20.89万人。
(六)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工作力度,建设了8个农业标准化建设基地、7个蔬菜果品标准园、6个水产健康养殖场和3个标准化奶站。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认定无公害产品21个、绿色食品44个、基地20万亩。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 6 规模养殖场(小区)创建活动,认定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场183个,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62个,有10家规模养殖场被农业部认定为标准化示范场,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6%。积极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区域品牌畅响全国,互助青稞酒、三江源虫草、毛绒地毯、牦牛肉系列产品、柴达木枸杞等特色农畜产品驰名省内外。
(七)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三江源农牧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及周边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年共防治草原鼠虫害1984.37万亩,草原毒杂草治理135.75万亩,退化草地补播520万亩,围栏禁牧1290万亩,黑土滩综合治理138.15万亩、沙化草地治理64.7万亩。认真做好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偷捕、贩运和加工湟鱼等违法行为。加强三江源水生野生渔业资源保护,继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青海湖流域放流青海湖裸鲤大规格苗种700万尾,在黄河流域和湟水河段共放流花斑裸鲤等土著鱼类鱼苗162万尾。
(八)严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启动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强化对西宁、海东、海西等地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检测工作,先后四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组织开展了生鲜乳收购站及饲料产品检测工作,全省蔬菜合格率为96.3%,食用菌合格率90%,牛、羊、猪肉合格率均为100%,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继续保持较高水平。7 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及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查处了一些假劣农资案件,有效地整顿和规范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牧民的利益。同时,加强兽药残留与监测,查获30批次、371盒假冒伪劣兽药。完成了478批次“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抗生素残留检测,合格率全部达到100%。
(九)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春秋两季动物免疫及地方流行病监测,完成动物免疫1.09亿头只次,防治各类动物寄生虫2500万头只(次),完成免疫抗体监测3.89万份,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6.89%以上,免疫质量为历年来最高水平,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把动物进场关、待宰准宰关、宰后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全年共检疫各类动物797万头只,屠宰动物检疫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
(十)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指导各地开展了草原承包完善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完善草原承包制度,进一步明确权属范围和界限。积极推进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西宁市、海西州和果洛、玉树所辖12县组建了州(市)县级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扶持24个县的70个重点乡镇组建了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推进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2万亩,草场流转面积达到3614.6万亩。在民和、互助两县各选择一个乡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8 制度的完善。在全省27个县(市)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共完成大田作物承保面积67.7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在河南县启动了牦牛、藏羊保险试点,扩大了农牧业政策性保险范围。
2011年,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为推动全省“三化同步”、“四个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得助于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涉农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得力于农牧战线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和无私奉献,是全省广大农牧民群众辛勤劳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农牧厅,向广大农牧业工作者、科教人员和全省370万农牧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农牧业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扎实做好2012年农牧业工作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抓好农牧业工作,巩固当前农牧业好形势,保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应该说,抓好今年农牧业工作我们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九年出台1号文件关注“三农”,在强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今年又着力强调“强科技保 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为奋力夺取农牧业好收成,促进农牧民较快增收创造了良好氛围。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也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合力抓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较快增长,发展生产积极性较高,农牧业投入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类工商资本纷纷投资农业,促进了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快速发展,为我们抓好农牧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干事业的勇气和干成事的信心,在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的进程中有所作为。
今年,农牧业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和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和乡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农牧业科技创新,努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粮油生产稳步提升、肉奶果蔬菜稳定供给;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主要奋斗目标是:粮食产量达到 110万吨,油料总产达到38万吨,肉类总产达到33.4万吨,奶类总产达到33.2万吨、蔬菜总产16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000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继续 保持12%以上增速。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必须在全面扎实推进农牧业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油稳定增产。抓好农业生产,不仅为了保供给,更为重要的是为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和保增长、保物价、保稳定做出贡献。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惠农政策宣传,让党的惠农政策家喻户晓。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把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臵补贴、农牧业政策保险补贴等惠农政策兑现落实到农牧民手里,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让农牧民深切体会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好处,激发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面积。这是确保粮食增产的基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休闲地和撂荒地,最大限度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油面积稳定在685万亩以上。切实抓好夏秋季复种,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单位面积产能。抓好农牧业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在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已得到实践检验。今年,各地要继续把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作为粮食增产的一项重点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使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推广面积的新突破。要依靠农机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稳步扩大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全面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抓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要继续抓好20个粮油高产示范区、3个整乡和1个整县整建制推进工作,大力推进良种良法相结合,农艺农机相配 11 套,实现主要作物、优势产区高产创建全覆盖,以高产田带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高原种业。认真编制和实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种业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扶持发展1—2个骨干种子企业,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并积极开展杂交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引领现代种业发展。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统供率,良种覆盖率达到91%以上。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培育种子专业村120个,建设优势种子繁育基地46万亩,其中杂交油菜制种面积达到3万亩、马铃薯繁制种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打造全国重要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和种薯繁殖基地。
(二)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稳步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保持集中规模,连片发展的态势,扶持建设日光节能温室3万栋,并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和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发展领域。加快实施八个百里百万计划。围绕河湟流域百里长廊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力争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43万亩,油料面积达到275万亩,其中杂交油菜面积达到 155万亩以上,出栏生猪130万头、肉牛11万头、肉羊120万只,存栏能繁奶牛12万头,果品生产力争再上新台阶。推进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改善示范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物质装备水平,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示范区建立核心产业群,全力打造海东、海北、海南、黄南以及大通、互助县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争取再将1-2个发展条件较好的示范区申报为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发展农区 畜牧业。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扶持建设10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努力扩大农区饲草料生产规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启动实施生态畜牧业示范村能繁母畜补贴,大力实施农区肉牛肉羊倍增计划,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提升农区畜产品供给能力,使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历史机遇,高标准、高起点的抓好283个纯牧业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力争在建设质量和成效上有大的提升。同时,要对已组建的600多个合作社,加大重组整合力度,优化人员和资源配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各具特点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水产冷水养殖。要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的冷水资源,充分挖掘鲑鳟鱼等优质冷水鱼发展潜力,扶持建设和培育一批水产养殖合作社或养殖企业,加快大水面增殖和网箱养殖步伐,推动高原特色水产养殖业实现跨越发展,力争新增网箱养殖面积2.5万平方米。抓好循环农牧业的探索实践。近几年,民和县在全力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玉米秸秆饲草资源,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推动农村沼气池能源建设,成功探索总结了“粮-饲(草)—畜—沼—肥—粮”循环农牧业发展的“民和模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种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各地借鉴,也是今后农牧业发展的方向。各地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发展各具特色的循环高效农牧业经济模式,在推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三)精心组织,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要按照 国家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大工作监督力度,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并根据《青海省禁牧与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完善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做好草原承包、牧户信息录入、数据整理、人工种草及补奖资金发放等后续基础性工作,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不折不扣的的落实到户,确保政策不走样,完成核减超载牲畜228万羊单位任务,确保实现各项禁牧、草畜平衡、人工种草、减畜任务目标。
(四)着力抓好“三项工程”,提高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收入增长工程。要千方百计开辟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渠道和途径。既要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健全农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等措施,挖掘农牧业内部的增收潜力,稳步提高农牧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又要充分利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管护公益性岗位的增加,引导富余劳动力参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要通过支农补贴、土地流转和全面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途径,增加农牧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要积极探索推行货币化补助政策,加快游牧民定居工程、国有农牧场垦区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在推行货币化补助收入上下功夫,多做文章。通过这些途径,力争使农牧民收入继续保持12%以上的增速。二是菜篮子保障工程。加快发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力争蔬菜面积达到75万亩。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在继 续扶持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基地的同时,加大蔬菜保鲜库和马铃薯储藏窖建设力度,改扩建一批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提高肉菜奶蛋基本自给水平。三是生态保护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黑土滩综合治理、沙化草地治理和退牧还草围栏休牧等任务。
(五)扎实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全力打好工程建设攻坚战。各地既要加快建设进度,又要注重建设质量,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力争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成政府放心、牧民满意的工程。今年要在全面完成上年结转任务的基础上,再新建定居房屋1.36万户,年内要全部开工,年底要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建设的重点放在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施工条件艰苦的地区和自筹困难的牧户当中。要准确把握好“适当集中、改造现有村、鼓励进城”的三为主原则,注重科学合理布局,除同仁、刚察、泽库、共和、贵南、同德等有建设地点的县可以适当集中建设外,其它地区不再开设新的建设点,重点抓好旧村的改造。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帮助解决困难群众自筹问题;引导和鼓励牧民投工投劳,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加强与信贷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落实好每户2万元的贷款支持,严格执行税费减免及暂缓征收建安税,一定要把工程建设费用降到最低。同时,要统筹抓好1万户草原新帐篷行动实施工作。
(六)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突出问题的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不发生重大事件。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县、区建设,扩大建设范围,因地制宜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畜产品,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力争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0个、农产品地理产品标志产品15个。要完善质量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责任制,建立问题约谈和通报制度,继续加大对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检测力度,进一步扩大监测品种和范围,提高检测频次。要不断加强农业执法,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农资打假专项活动,切实做好瘦肉精、农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鲜乳等监管工作。全面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并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创新动物防疫机制,制定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地方流行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加大依法治疫力度。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和兽药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动物、动物产品全程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在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稳步开展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兽药GSP制度,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办法,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七)大力强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带农增收能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工作,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租赁、股份等形式,组建紧密型大企业、大集团,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今年整合的重点领域是乳制品企业。继续扶持20家以上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稳步提高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以上。全面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运营管理机制,要在培训、引导、参与、分红、带动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省级示范社创建活动,努力扩大产业覆盖和成员范围,逐步提升合作层次和运行质量,力争建设1000家以上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服务全面、联结紧密的合作社,其中,省级示范社发展到50家以上。要通过联合、重组和参股经营等方式,发展一批集生产、营销、农机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专业合作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八)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紧紧抓住深化农村牧区经济改革和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积极搭建土地草场流转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土地草场流转机制,优化土地草场资源配臵,进一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推动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今年,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完成160个乡镇土地草场流转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基本实现农业县全覆盖,促进土地草场依法有序流转,逐步扩大流转规模。要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抓紧在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的县(区),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设立仲裁庭,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的受理和调解仲裁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牧业保险,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险品种,降低农牧业生产风险。
三、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 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均把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以“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载体,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牧业重点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现代生态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实践证明,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根本出路在科技。正是因为农牧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农牧业农村牧区的深刻变革,催生了新的生产力,丰富了耕作制度,转变了生产方式,推动和引领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大幅度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发展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必须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把从单纯依靠资源占用和消耗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农牧民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来,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的驱动力和内生增长作用,提升农牧业科技对农牧业、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十一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共获得农牧业科技成果259项,推广新技术175项。其中油菜杂交育种、马铃薯种薯脱毒和牦牛复壮综合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应该说,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先进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农牧业科技实力相对较弱,仍然存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不足、科研与推广相脱节、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劳动力素质不高等等差距。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把农牧业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途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动农牧业科技进步,力争到“十二五”末,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为此,我们必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快农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把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保护生态、提高资源利用率与保障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绿色安全有效结合,加强良种良法集成、农机农艺结合研究,力争在主导产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上取得突破,突出解决好现代农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农畜产品产业链以及农牧区可再生能源建设等制约瓶颈,促进高原、绿色、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化进程。
二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牧业科技创 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法进入农技服务行业。在全省29个农业县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加快构建科研与推广、专家与主导产业、农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紧密衔接的运行机制,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今年,我们还将启动实施农技特岗计划,选派150名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担任特岗农技人员,到基层开展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创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要加强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对全省农业县的225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实行全覆盖,通过改善办公条件、配臵检验检测等综合服务设备和仪器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疫病防控机构,并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等措施,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确保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检三大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场所,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站点,保证每村都有动物防疫员、农技推广员。要进一步拓宽“12316农牧服务热线”服务领域,依托省、州(地、市)、县三级农牧业信息网络开展科技服务,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
四要加强农牧业从业队伍能力建设。以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基层农技人员“111”培训计划为载体,加强农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牧业管理和科技人员2000人。进一步创新农村劳动 力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工作机制,着力培养生产型、管理型、服务型的新型农牧民,开办农民田间学校50所,培训绿色证书持证人员1万人,农牧民技术骨干5万人。
四、加强调研,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水平今年农牧业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农牧系统自身工作能力,竭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务实为民、作风过硬的队伍,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做好农牧业工作。
总体来讲,我们农牧系统的干部是一支作风扎实、清正廉洁、战斗力很强的队伍,但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要求、农牧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诸多不足。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工作重心下沉,深入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三深入、三落实、三创新’”活动,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水平。
一要坚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农牧系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关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倾听农牧民的心声、了解基层的实情、把握工作的脉搏、找准发展的路子,密切与农牧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今年,要重点加强对十大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 创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课题调研。通过调研,形成一批真正有价值的成果,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
二要着力抓好落实,确保措施到位。干事创业,贵在落实。我们的一些工作之所以存在差距和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工作落实抓得不够紧、不够实。因此,必须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令行禁止抓落实、持之以恒抓落实,把抓落实贯穿于全年各项工作。要不断改进落实政策的方法,健全落实政策的机制,创新落实政策的方式,狠抓宣传发动、大力推介典型、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政策在基层和农牧民中得到落实。要及时细化促进农业稳定增产、防灾减灾、节本增效、动物防疫、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各项措施,确保各项重点措施得到落实。要结合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和技术服务队,将实用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送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确保各项指导服务得到落实。只要政策、措施、服务落实到位了,完成今年的农牧业工作就有了保障。
三要积极开展创新,提升工作水平。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是推动农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强化工作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调控手段,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营销和农村牧区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涉农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加强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进一步深 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行政审批规范高效透明运行,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及时全面公开涉及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务信息。推进农牧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改进执法手段,努力提高执法效能。要强化农牧系统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向“三农”倾斜,形成推动农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牢固树立农牧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最后,我就项目管理和农机购臵补贴工作,再强调一下。近年来,从中央到省上,支农项目越来越多,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尤其是农牧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程序,加强项目监管,认真组织实施好项目,保证项目资金廉政安全,健康运行,保证项目实施效果,提高投资效益。农机购臵补贴政策的落实总体上讲,制度完善,操作规范,成效显著,农牧民得到实惠,没有出现大问题。各地务必高度重视,防微杜渐,加强与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监管力度,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的要求,我们还将与各州、地、市农牧局签订2012年农机购臵补贴实施工作责任书。回去以后,各地也要建立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以更加规范的程序,更加有效的措施,组织实施好这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志们,巩固和发展农牧业好形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农牧系统干部职工的真抓实干,有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勤劳智慧,我们一定能够全面完成好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跨越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四篇:在全州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
在全州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州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 东嘎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同志们:
这次全州农牧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农牧业工作,研究“十二五”农牧业发展、部署2011年农牧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农牧业工作回顾
2010年,全州农牧业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牧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成功应对我州强烈地震灾害,畜牧业继续保持增产,种植业受灾害影响,稍有减产。全州肉类总产量达到3.78万吨,比上年增加1.23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4.63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共产各类仔畜98.64万头只;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30.42%和22.66%;年末存栏牲畜263.29万头只(匹)。粮食总产量达到1932.1万公斤,比上年减产187.9万公斤,油料总产量达到57.4万公斤,比上年减产17万公斤,蔬菜总产量达到471万公斤,比上年减产264万公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5.48元,增长7.3%。农牧业经济发展中一些全局性和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州建成规模不等的绵羊育肥基地16处,累计育肥绵羊7860只;共建成奶牛基地14处3200头。藏獒养殖与流通逐趋规范,特种养殖效益逐年显现。全州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共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753栋,完成计划任务的91.2%;藏区优质青稞生产基地继续保持了8万亩的种植面积,商品洋芋生产基地0.95万亩,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1.8万亩,推广示范杂交油菜0.76万亩。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农牧业基础。全年共完成2008年-2009草原补播任务36.75万亩,禁牧1131万亩,减 畜64.485万只羊单位,三江源鼠害防治任务1416.3万亩,黑土滩综合治理25.17万亩,建设养畜工程2134户,草原毛虫灭治任务88万亩,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5430户70%的工程量(除玉树县810户);组织实施6359吨牲畜越冬饲料贮备项目,落实了894万元的农机购臵补贴。
——加大良种推广力度,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形成。各地认真开展抓膘配种、冻精冷配、种畜串换和良种畜购臵等工作。玉树、称多、囊谦、杂多四县从大通种牛场累计引进大通牦牛240头,曲麻莱、治多两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从本县的西部地区引进野牦牛F1、F2代共203头。全州完成种畜串换29530头只,东三县向社会提供犏奶牛310头。同时对州种畜场投资80多万元,建设牲畜暖棚、畜圈、防疫注射栏及饲草料基地,为州级牲畜良种基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严把动物疫病防控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去年经过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并被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授予2010动物防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年完成春秋口蹄疫免疫接种780万头只(次),疫情普查764万头只(次),牲畜常规免疫1030万头只(次),各类牲畜驱虫210万头只、匹(次),消毒老疫区、疫点畜圈18.21万平方米。继续争取落实了104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1300元/人和每个乡镇1万元的基层防疫经费。
——科技推广力度加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州积极引进大通牦牛等优良品种,大力开展藏系羊本品种选育、牦牛野血复壮,扩大冷配规模,努力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生产的贡献率。结合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通过省、州培训基地和省外企业直培的形式,年内累计培训村级防疫员、农机驾驶、民族艺术等专业为主的农牧民技术骨干5197人次。同时各地结合三江源项目和其它培训方式,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年内完成在职兽医92名、村级防疫员1302名的培训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防疫员的素质,优化了科技队伍结构。
——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制定了《玉树灾区生态畜牧业建设实施方案》,全州共确定6个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和86个生态畜牧业启动村,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全州有15个村已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完成了工商登记及注册。在15个专业合作社中有3个合作社已正式运行,参加入社的户数有383户,占总户数的34.88%,入股草场41.95万亩,占25.42%,牲畜入股2145头只,占总牲畜的5.36%。
——狠抓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玉树4.14强烈地震后,我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农牧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开展抗震救援和恢复重建,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维护了灾区农牧业生产秩序。我州灾区农牧系统干部职工临危不惧,奋起自救,省农牧厅系统以及海南、海东、西宁农牧干部和技术人员服从指挥,汇集灾区,协同作战,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此同时,统筹安排玉树灾后重建和灾区农牧业生产,不到一个月时间编制完成了玉树地震灾后农村牧区建设规划,率先开工建设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重建项目,以及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启动村建设。重建和维修日光节能温室1753栋,占计划任务91.2%,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并在406栋新建日光节能温室和修复大棚中种植蔬菜,缓解了灾区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
2010年农牧业的好形势,为“十一五”农牧业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过去五年,全州农牧业在转型发展中求新图变,在克服困难中奋勇前进,在应对危机中长足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农畜产品自给水平和草原保护建设能力大幅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利用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以上;二是粮食总产1900多万公斤,油料、蔬菜总产分别达到57万公斤和471万公斤;肉类、奶类总产分别达到3.78万吨、4.63万吨;三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年均增长6%以上的目标;四是完成退牧还草草原禁牧4048.54万亩,核减超载牲畜 165.34万个羊单位;五是完成游牧农民定居工程11093户,占计划任务的88.4%;黑土滩综合治理29.17万亩;建设养畜9161户,占计划任务的94.8%;鼠害防治4797.56万亩。
五年的实践,创造了我州农牧业经济发展又一个黄金期,标 志着我州农牧业进入蓄势崛起的新阶段,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我 们深刻体会到:坚持“三农”首要地位不动摇,是推动“四个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增加农牧民收入不动摇,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核心任务;坚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不动摇,是发展现代 农牧业的关键举措;坚持改善农牧业物质装备条件和科技创新不 动摇,是持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有效供给的物质基 础;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动摇,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 坚持创新经营体制和机制不动摇,是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强大 动力。这些宝贵经验对“十二五”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借鉴意义。
同志们,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全州农牧业工作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困难中保发展,成效显著,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的结果;是各地党委、政府和州直各部门全力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农牧部门和基层干部、技术人员扎实工作,广大农牧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农牧局向长期奋战在农牧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长期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级领导、部门和单位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形势,创新思路,进一步增强转变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州农牧业已经进入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不进则退,面临的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分析当前农牧业经济形势,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正视困难,更要把握趋势;既要正确估 计我州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更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
(一)正确认识做好农牧业工作的重大机遇。尽管农牧业工作面临的困难比预想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是我州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在当前我们还有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由于受地震因素,全州发展的大环境好于去年,发展的机遇大于历年,农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央连续八年下发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可以说我州农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二是中央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继续延伸,将进一步增加农牧业项目投资,为农牧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三是通过生态畜牧业建设和特色农牧业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牧业内部挖潜的回旋余地比较大。同时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培育了一批发展典型,为进一步提升农牧业档次,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市场对农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农畜产品价格将会稳定增长,这对确保农畜产品稳步增长,确保农牧民收入增加十分有利。五是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投入多元化机制逐步形成,民间投入不断增加,为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六是农牧业科技服务机制和农牧业经营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将为今后搞活土地草场流转,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正确认识当前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一是受地震影响,给农牧民持续增收带来的难度确实在加大。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和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完善、不配套,一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三是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不足。农牧业增 长的过程实际就是农牧业科技不断创新与推广的过程。改变粗放的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与推广,但我们的现状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推广力度不够,产、学、研相互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真正应用于生产一线的科研成果少而且转化速度慢,激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不完善。四是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滞后,带动力不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虽慢慢增多,但经营管理不规范,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牧民合作社发展要重质量,关键是规范,核心是财产关系、分配方式是否明确,对社员服务的责任是否落实。而目前多数农牧民合作社成员甚至州县乡干部还不清楚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合作组织,加之管理经营者整体素质低,尤其缺乏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合作社“空壳”问题比较突出。
(三)正确认识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当前,一个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农牧业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程度,因此,把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作为保增长、保增收的主攻方向,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又要立足当前,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今年,要下决心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在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在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上实现新突破。五是在强化农牧民科技培训上实现新突破。六是在实施农牧业“走出去”战略上实现新突破。
三、扎实做好2011年农牧业工作,全面实现“十二五”农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农牧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牧业、全面建设农牧区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按照“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农畜产品供给、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促 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动农牧业科技进步,推动机制体制创新,着力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发展持续、经营集约、安全生态的高原特色玉树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推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肉奶等主要农畜产品自给水平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农牧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畜牧业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谋划好今年的农牧业工作十分重要。今年农牧业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玉树灾后农牧业恢复重建为契机,牢牢把握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增投资强基础,抓生产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明职责建生态,加快玉树特色农牧业发展步伐,确保粮、油、菜、奶、肉稳步增长,确保农牧民收入稳步提升,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为稳定农畜产品价格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必须在全面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特色农畜产品为重点,着力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要坚持政策支持,集中资金,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原则,以玉树灾后重建为契机,按照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力争每县建成1-2处以上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继续实施奶牛、肉牛、饲草料产业推广工作。扎实推进“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工作,各县要建成2处常年供应的奶牛基地或建立牧户分散经营、协会统一购销模式的联户经营的牛奶供应站和一定数量的牛羊贩运育肥基地,进一步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能繁母畜比例。继续保持8万亩的藏区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和0.8万亩的马铃薯 生产基地,良种化覆盖率达到100%。以灾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机遇,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抓手,在努力完成去年日光节能温室遗留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建设资金,加快搞好日光节能温室的水电路配套工程建设,努力将蔬菜产业培育成基础牢固,配套齐全,功能完善,一村一品,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又一支柱产业。示范性杂交油菜种植规模要达到0.52万亩。优质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在落实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做好田间虫害管理和饲草料打贮工作。
(二)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设施畜牧业,大力提高畜牧业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牧区要积极推进高标准定居房屋、标准化暖棚养畜、人工饲草料种植储藏、围栏草场划区轮牧、水电路相配套的“四位一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组织实施好三江源农牧项目和退牧还草工程。完成2010治多、曲麻莱两县退牧还草工程围栏建设和28.14万亩的草原补播工程任务;2009年全州投资580.9万元的草原防火工程验收任务; 全州2009建设养畜工程遗留任务505户和2011年建设养畜工程5368户;2010游牧民定居工程遗留任务1411户和今年的建设任务8050户;黑土滩综合治理工程40.7万亩;常规草原灭鼠项目500万亩。二是狠抓草业工作,加强防灾体系建设。今年要把圈窝种草作为畜牧业生产的硬性指标在全州推行,并已列入州县长岗位目标责任中,年底作为一项指标来考核。今年州上统一调购了300吨燕麦籽种,各地也要按1:2的比例配套供应籽种,全州要完成圈窝种草6万亩。在种植方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规模与零星相结合,农区与牧区相结合,分户与联户相结合,就地种植与异地种植相结合,当年生与多年生相结合等方式,同时利用农区撂荒地,建立集中连片种植区,进一步加大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三是督促检查完成2009年、2010玉树、囊谦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力争上半年通过州级验收。积极申报2011年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于年内组织实施,努力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四是继续实施好国家农机购臵补贴政策,上半年完成全州第一批425万元的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动 力和作业水平,发挥农机在农牧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三)以推广先进实用科技为重点,着力提高农牧业效益。以科技入户为目标,围绕种养业生产,重点推广马铃薯规模生产、杂交油菜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短期育肥、优良畜种的引进和推广、先进饲养和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努力做到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间畜棚、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一是强化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抓好商品肉羊繁育基地建设、藏羊本品种选育、奶牛肉牛产业带建设。各县在现有机关牧场的基础上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配种站,特别是州种畜场和曲麻莱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建设规模。二是认真做好种畜串换和牦牛复壮工程。组织兽医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加大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工作。今年全州要加大优良种畜引进任务,实施牦牛复壮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东三县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和设施畜牧业,实施犏奶牛培育工程。西三县重点抓好藏羊本品种选育,提高藏羊良种补贴标准,扩大选育规模。加大野血牦牛种公牛的推广力度。四是结合种子工程和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大良种推广力度,良种覆盖率必须达到70%以上,特别是青稞生产基地良种化程度达到100%。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建立科技示范户,提高生产积极性,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五是以农机补贴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广农机节本增效、保护性耕作等技术,青稞生产基地要全面进行灌溉,开展机耕、机翻、机播、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各地机械化作业面必须达到播种面积的40%。六是做好药剂灭草灭虫工作,药剂灭草主要灭治野燕麦和马刺盖,重点加强西藏飞蝗和黄翅菜叶蜂的监测灭治工作。
(四)以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着力保障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地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高度重视,严查严管,坚决遏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免疫和 牛出败、羊痘等地方流行性动物疫病的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完善应急防控机制,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与报告,提高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和预警水平。加强定点屠宰市场的管理,严把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等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管,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臵。积极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好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品牌化战略。认真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以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为重点,着力培养新型农牧民。一是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每县要选择5个村100户进行科技装备,建成科技示范户,扩大示范效应。二是全州通过三江源项目和“111”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进行技能培训,年培训在职兽医70人(次),村级防疫员600人(次)。三是积极争取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适合于我州农牧民素质的多种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牧民劳动就业技能。四是为了紧贴农牧业工作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种植业、畜牧、兽医、农机、农经和农村社会管理、休闲农业和农民创业等内容,积极争取并开展好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
(六)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着力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坚定不移地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择优扶持培育辐射带动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带动农牧民增收、提高农畜产品转化增值、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资源优势,在积极扶持州级龙头企业的同时,引进州外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重点发展藏羊肉、牦牛肉、优良牧草种子、羔羊肉、犊牛肉、奶制品、优质毛绒、无公害蔬菜等特色经济,扩大农畜产品经营规模。要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发展建设上,要注重质量,规范发展。鼓励专业合作社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兴办企业、公司或其他服务组织,强化农牧民统一合作经营和自我服务。在组织管理上,按照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我省《关于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 社加快发展的意见》精神,统一审核认定一批符合条件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实体化发展。在资金投放上,要整合国家和省上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统一扶持标准,统筹安排。特别是在巩固现有藏獒、奶业、虫草、蔬菜等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其它农畜产品加工营销组织和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各县农牧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统一审核认定,加强监管指导,力争使我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一个大的突破和发展。
(七)以围绕农牧业重点工作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五”期间,中央在延续“十一五”农牧业各项投资政策的同时,还将新增强农惠农项目和投资。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从今年开始国家要在青海、西藏等8个主要牧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范围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要广泛动员,充分调动各级农牧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之中。根据省政府《通知》要求,要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草原承包补充完善、划定禁牧区域、核定载畜量、核实牧户数量、基本草原划定、搜集整理本底资料、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等七项工作任务,时间非常紧、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务必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强化工作措施,逐项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务必做到领导、组织、工作三到位,任务、目标、责任三落实,确保按期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第二,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及种植经营工作。作为玉树灾后农牧业恢复重建工作中,开工时间最早、投入资金最多、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去年已完成91%的任务。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以及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并强调:一定要把日光节能温室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地 完成建设任务,并在最快的速度内实现温室的种植经营,在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设施农业更大的效益。因此,各县农牧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早行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全面完成1923栋日光节能温室的建设和种植任务。一是对已建成的温室,尽快协调完成水、电、路、围栏、农机等配套设施建设,保证4月底以前实现全部种植;二是去年未完成温室建设任务的,尽快组织建设,确保在6月份完成建设任务和种植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和经营措施,确保不留空棚,最大限度为结古市场提供绿色蔬菜,要尽快形成产能,努力缓解当地蔬菜供应紧张的矛盾。第三,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工作。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德政民心”的工程。今年是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的第三个年头,今年全州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任务8050户(其中:称多县1000户,囊谦县3585户,杂多县1265户,治多县1200户,曲麻莱县1000户),玉树县要完成去年的810户和前年的遗留任务,在确定项目户时,优先要安排自筹能力强、积极性高的牧户,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建设的主题。今年游牧民定居工程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多,加之与灾后重建房屋建设投资差距大的实际,各县农牧部门不能产生松劲思想或厌战情绪,一定下大力气全面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建设任务。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实,强化工程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妥善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第四,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生态立州是州委、州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为切入点,以减人减畜为关键,进一步扩大生态畜牧业启动村范围,在继续巩固各县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各县要切实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启动村建设的力度,组建一个启动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验收一个,拨款一个,力争按照生态畜牧业三年规划要求,按时完成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第五,灾后农牧业重建项目工作。今年还要启动实施州级和玉树县为主的牲畜暖棚及畜圈建设、贮草棚建设、动物防疫注射栏建设、养殖小区建设、牲畜良种工程建设以及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15个玉树灾后农牧业重建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可研报告编制,力争按照省、州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开工等程序。另外,州、县农牧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全州县、乡两级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上报、衔接等工作,同时继续争取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倾斜与大的投资。今年工程量更大、要求更高。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早组织安排,早落实资金,早抓紧建设,把项目前期工作做细做扎实,把建设责任落实到位,强化工程管理,严格资金监管,搞好跟踪督查,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同志们,我们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落实,而落实能否到位,取决于我们农牧部门广大干部队伍的素质,取决于队伍的工作作风和执行力。我再强调一下农牧系统自身建设问题。一要提高学习能力建设。要认真开展重大理论的学习,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收集整理基层情况、基本数据、基础资料,通过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驾驭农牧业工作全局的能力。二要提高调研能力建设。要通过深入实际的调研工作,大力推进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创新,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破解难题,努力提高加快农牧业发展的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三要提高执行能力建设。农牧系统干部职工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对重点工作要确定各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每个时期抓什么,都要搞得明明白白,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具体计划、有进度要求,有条不紊地推进;对已部署的工作,要强化督查督办力度,把自上而下的决策部署贯彻好、执行好。四要提高用人能力。要切实提高农牧部门干部对农牧业的贡献率。研究出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压力,扭转“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的局面,从而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工作作风。五要提高项目资金的监管能力。为了农牧业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各地农牧部门切实要管好用好国家农牧业专项资金和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对项目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截留挪用,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对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已列入州县农牧业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全面主动地接受经济监督部门和社会各 界的监督。
目前正值抗灾保畜、接羔育幼、虫草采集管理、草原防火和备耕春播的关键时期,抓好当前的各项农牧业工作,是确保实现全年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目标的关键所在。各级农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及早行动,狠抓落实。一要进一步加强抗灾救灾物资和饲料的贮备工作,充分发挥牲畜暖棚和围栏草场的作用,狠抓生产母畜和瘦弱牲畜的补饲和接羔育幼工作,千方百计降低牲畜死亡率;二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目前的严重旱情,认真做好春播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调运和供应的准备工作,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执法检查,整顿农资市场;三要切实抓好以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综合防控措施,确保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四要切实加强虫草生产管理工作,当前是我州进入虫草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阶段,各地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坚决落实“五个坚持”原则,确保虫草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五要加强草原防火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责任制,严防草原火灾发生。
同志们,回顾“十一五”,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十二五”,建设高原特色玉树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我们坚信,有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农牧系统干部职工的真抓实干,有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勤劳智慧,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地震灾后农牧业各种困难和挑战,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2022年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在2022年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广大牧民和护边员朋友们:
刚才,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副市长就下半年农牧业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任务很明确、措施很具体、要求很清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抓好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市农牧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就做好***市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畜牧业是新疆传统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是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带动农牧民增收脱贫、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条不健全、基础支撑不坚实、产销环节成本高、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自治区印发了《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各项问题,进一步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地区作为全疆的畜牧大区,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农牧业工作,每年都在地委扩大会议、地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的安排部署,并先后提出“坚持草原畜牧业打品牌、提价值、走高端,农区畜牧业上规模、增效益、走数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发展“牛羊马驼禽、水草药果奶”十大特色产业等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把抓好当前农牧业各项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继续解放思想、苦干实干,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动畜牧业连接种植业与加工业,支撑旅游业、服务业,带动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提升质量效益,进一步巩固保供给、促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地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
(一)扎实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
***市边境线***公里长,牧区点多线长面广,全市有牧民****户*****人,居住也比较分散,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都是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依托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为载体,借助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宣讲等活动,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增加普通话在牧区的覆盖率,广泛发动我们的牧民、护边员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激发爱祖国、爱新疆、爱家乡的情怀,筑牢牧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二)扎实做好牧区疫情防控工作。
各乡(镇)要切实发挥主体责任,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安排部署,重点做好转场牧民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安排卫生院专业人员前往牧场进行核酸检测,确保7天一检,检测率达到**%以上。对于疫苗接种工作更要重视重视再重视,各乡(镇)可派专人将牧民接下山统一进行疫苗接种,千方百计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快建立全市免疫屏障,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三)扎实做好牧区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农牧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夏季是农牧业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季节,灾害性天气频发,特别是近期(6月11、12日),大风、强降水天气变化过程频繁,农牧业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任务异常繁重。市牧办、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防范安全风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刻在心中、落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里,有效防范和遏制农牧业农村牧区领域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好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防疫工作是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保障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通过免疫效价检测结果来看,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完成的较好,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松了下半年的防疫工作。下半年还要开展秋季集中防疫、药浴等工作,各乡(镇)场要继续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原则,认真落实“四结合”动物防疫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强化奶牛及种畜的“两病”检测,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五)扎实做好牧区环境整治。
一是持续开展牧区环境卫生整治。按照牲畜转场路线和牧民的生活范围,划定责任区域,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动员牧民积极开展卫生整治行动,让牧区的草更绿、水更清。二是完善牧区转场基础设施。打造幸福驿站**座,配套完善厕所、洗浴等功能设施,推动牧区道路由转场驿站向牧区一线延伸,并融入阿禾5A级景区创建,把转场路建成旅游路、文化路、致富路、享受路。三是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积极落实第三轮(2022—2025年)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和额尔齐斯河河谷“护苗行动”,通过实施草畜平衡、禁牧封育等措施,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四是广泛开展绿化美化。积极谋划机场至诺改特、216国道、217国道、北阿高速公路两旁绿化,鼓励通过国有企业或引入社会资本植树和防风林建设。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种好以果树为主的庭院树、绿化树,让庭院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六)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坚持以品种牛为主、羊为补充的畜群结构,按照地区十大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和培育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实施肉牛增产行动,完成“万牛园”一期工程,年内引进良种肉牛*万头,带动农户母畜繁育不低于*万头,饲草料种植*万亩以上,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个,**头以上养殖户达到***户。突出***羊核心群建设,抓好肉羊两年三产、冬羔生产和经济杂交,加快***羊提纯复壮,支持巴里巴盖乡戈壁天然合作社、散德克库木种蓄场等合作社发展壮大,年内羊存栏达到**万只。二是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坚持以***大尾羊为主、以牛为辅的畜群结构,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减少牛的数量,增加羊的数量,并在合理有效利用天然草原的基础上,推行划区轮牧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模式,加强土杂、劣质公牛的管控,一律不得转场上山,进一步稳定草原畜牧业繁育体系,为实现草原畜牧业降规模、提质量、走高端打牢坚实基础。三是培育山区旅游新业态。依托阿禾5A级景区创建工作,结合幸福驿站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野卡峡基础设施,力争将野卡峡打造为阿禾公路上的重要服务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发阿禾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民宿和观光休闲农业园,推出乡村牧情游,打造塔尔浪、拜格托别、库尔特等旅游村落和环城乡村游憩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三、加强党的领导,为做好农牧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坚持党全面的领导。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党建引领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但是实践证明,党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各乡(镇)要坚决实施好“党建+”理念,打牢地基、筑牢基础,让农牧区党组织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战斗堡垒,让农牧区党员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先锋模范,让党员干部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有力推手。同时,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树立真抓实干导向,切实减轻乡村组织不合理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干实事,激励广大干部创先争优、担当作为,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二)狠抓责任落实。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十四五”关键之年,做好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各乡(镇)行政主要领导作为农牧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农牧业发展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增强共同责任意识,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切实解决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形成强大的工作态势,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三)加强队伍建设。
各乡(镇)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深入落实农村基层党建“1+7”制度,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发展干部队伍。要在配强班子上下功夫,结合今年的集中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在选好干部上下功夫,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选派到一线岗位,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同志们,做好新发展阶段农牧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更加平安美丽幸福的新***市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