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好师德管理提高师德建设实效
要办出孩子喜欢、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高质量幼儿园,其核心条件是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抓好师德师风。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教风、园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师德建设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但一段时期以来,幼儿园的师德建设中存在着说多做少、表重里轻的现象,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师德建设中管理意识较弓弓,没有将师德建设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显于形”,使师德建设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打了折扣。要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就应该重视师德管理所特有的价值和作用,以管理促建设,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实效,从根本上推动队伍建设和幼儿园健康发展。
立足幼教实际,准备把握新时期师德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是依法施教。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掌握一些与自己日常生活和所从事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是提高个人师德修养,投身和谐社会构建,做好依法施教的重要一环。法律规定的诸多公民义务是师德修养的底线,学法、懂法、守法,是师德建设的基石,需要我们常抓不懈。
二是热爱孩子。爱是幼儿教师师德的灵魂,没有对孩子无私的爱,幼儿教育工作就无从谈起。
三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勤于钻研,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以高质量的保教工作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的根本,是对新时期幼儿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
四是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廉洁自律,共创和谐,人人有责,幼儿教师更不能置身于外。被孩子喜欢,被家长尊重,被社会爱戴,既是教师的光荣,更是教师的幸福。作为幼儿教师,把握职业操守,热爱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家长,给社会带来清新之风,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
五是忠孝两全,和睦持家。绝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是女性,身兼多种社会角色,承载更多社会责任。践行传统美德,善待朋友,孝敬父母,挚爱亲人,和睦持家,既是一种师德要求,也是广大教师的幸福之源。
重平时,重常态,抓好师德养成教育
师德既是思想,更是行为,还应成为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抓好平时,立足常态,通过具体明晰的行为规范要求,抓好教师的师德养成。
教师师德规范应该包括园内工作和园外生活范畴;既要包括职业仪表规范,又要包括待人接物的言行规范;既要包括与孩子相处的规范,也要包括与家长、与自己的亲人朋友相处的规范。教师践行师德规范的过程,既有约束,更有升华,教师恪守师德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超越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因此,这样的师德规范,不求其全面,但求其具体;不求其崇高,但求其可为。如:我们要求教师与人交流时,要一听二慢三开口,不随意插话;语调适中,眼睛注视对方的眼睛;多用“请”、“谢谢”、“对不起”等尊重性词汇;孝敬父母,关心家人,每月至少电话联系或回家看望父母一次;与邻里相遇,要首先微笑致意打招呼。
我们在幼儿园中推行“师德银行”做法,即每位教师都开设一个“师德帐户”,制订一个具体的评估细则。将收到一封家长表扬信、下班后延时照看了一位幼儿、一次拾金不昧等师德表现量化成相应的“师德币”计入教师“师德帐户”。每学年兑取一次奖品,支取自己的“师德红利”,走出了一条幼儿园教师师德养成教育的新路子,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广大家长的好评。
要抓好师德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师德既是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班组和幼儿园整体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师德考核,既包括师德本身,也同时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保教育人的实绩;参与考评的,既包括教师自身,也包括幼儿、家长、领导和社会各界;既要重视对教师间的横向比较,也要重视教师自身纵向的过程性比较。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积极的激励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先评优、进修学习等方面,对师德优秀教师优先考虑;对师德突出、保教育人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特殊嘉奖。再次,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划出师德管理红线。当下社会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师德关注和批评,主要集中在体罚和变相体罚、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吃请收礼、学术抄袭等方面。我们就专门制定师德“n条禁令”,列入师德考核内容。包括收受家长礼品、上课接听手机等,一并列入。
同时,强化监督,加大师德整改力度。一是每年向社会聘请行风监督员,开展至少两次向社会征求意见活动;二是每季度开展一次家长满意率调查,了解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公布师德师风监督电话,设立网上电子邮箱,对家长的反映做到事事有调查,件件有反馈。
最后,严格责任追究,保证师德管理落到实处。一是幼儿园和上级行政部门两级主要领导为师德第一责任人,负师德管理主要责任。对教师个人、班组、幼儿园师德考核实行“四挂钩”,即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奖励挂钩,做到责任与岗位相符、行为与身份一致、激励与问责结合。二是将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为教不廉、学术不端、搬弄是非、不服工作安排、意外伤害全责等6种情形列为高压点,并采用“一票否决”,强化教师、幼儿园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关爱教师,发展教师,不断激发教师修身立德的源动力
我们积极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她们的视野;将各种班级工作文案合并为一个班务工作计划,将学习笔记、观察记录合并为教育叙事,不断简化教师文案,减轻教师不必要的文案负担;建立“学科俱乐部”,促进学、研、乐一体,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激发教师修身立德,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源动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伴随师德管理和建设的不断加强,我们的队伍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们先后涌现出多名社区、市级“师德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师德十佳”教师。
加强师德管理,抓好师德建设,需要我们注重规范性,强化可操作性,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注重实效,把师德建设对提升队伍素质、塑造幼教形象、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放大,争办一流的幼儿教育。
第二篇:如何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
如何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
教师队伍是这一重任的肩负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目前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教师的培训、学习、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问题依然至关重要。面对课改新时期教师培训新需求,应如何改变教师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师队伍是这一重任的肩负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但是,目前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教师的培训、学习、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问题依然至关重要。面对课改新时期教师培训新需求,应如何改变教师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结合教师培训的现状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专业引领,提高集中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集中培训也就是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还有一些专题培训。集中培训的理念必须富有前瞻性,必须发挥其专业引领和指导性作用,能为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交流掌舵护航,指明方向。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来引导,教师的行动研究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就谈不上个人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集中培训的重要性,也是我们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全区、全校
1的集中培训,组织每一次培训都要先确定主题,定位目标,把握住培训的方向,选择好有能力、有实力的专家或教师授课,确保培训内容和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切实受到启发,得到实效。每次培训后,都让学员写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切实提高了集中培训的实效性。
二、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事实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仅靠岗前培训或外出学习是不够的,学校才是大熔炉,是研究中心,教师个人就是研究者,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我们要立足校情,发展特色,把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校本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建立培训的保障机制,营造和谐的培训氛围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小组成员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列,是教育教学的“领头羊”。制定并落实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完善培训制度,促校本教研规范化。如: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随堂听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还注重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以释缓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
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2、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化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特别注重引导青年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让他们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尽快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发展了教师,才能发展学生,也才能发展学校。因此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要争取做研究型、科研型教师。
4、深入课堂,进行实践探索
过去的实践证明我们要改变那些形式上的集中、报告式的培训,应当多进行个案分析和现场指导。而课堂是实施这一举措的主渠道,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的培训形式效果最好。应不定时的派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现场的课堂指导。
5、强化反思意识,提升专业水平
反思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最有效的途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写一辈子的教案未必成为名师,而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却能成为名师。” 在实施过程中,尝试如下做法:
(1)多次备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和教学后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存在问题和今后改进方向,从而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写教后反思。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可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总结、提炼和升华;可使失败的教训得以改正。
(3)选择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研讨交流,并鼓励教师参与各级竞赛或投稿。通过以上方法逐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6、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转型
教师除了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外,还要增强研究意识,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从自己的问题出发,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总课题和子课题。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转型。
三、建立服务平台式的管理机制为培训提供保证
1.创建管理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是法律赋予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义务,也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教师培训才能取得实效。首先要有专职的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它是科研工作小组的联络员和领导者,其职责就是领导工作小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帮助在职教师达成专业目标和满足专业需求,改革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为教师的继续教
育和专业发展提供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2.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一方面根据各级不同标准制作学习模块和课件以用于远程教育。利用软件环境进行自学是远程教育主要学习方法,面对起点不同、层次各异的教师,必须依靠不同层次的任务模块才能激励他们学习。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我们的重要工作是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驱动学员学习的“任务”,通过任务组织学习,同时要注意让学员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而不是强迫,让学员在自学中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安排教师进行网上授课及答疑。另一方面建立网站,负责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及做好网络宣传。通过网络的聊天室、QQ群、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论坛,使学员能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及相关资料,同时也成为了解教师培训需求的一个场所,网络也使全体教师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师培训的现状及相关政策。
3.建立保障机制
一方面加强教师教育的政策保障。以政府文件统一教师的认识,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及规划。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得以保证。
四、培训效益的科学评价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通过培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我认为,在重视培训过程的同时,要发挥培训结果的效应。在现实中,往往是教师参加培训后,拿到证书就意味着培训到此为止,至于学习什么,学得怎样无人过问,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育资
源的极大浪费。培训结果的有效性就是要体现在培训结果利用的最大化上。因此,无论是培训的举办者或培训对象的派出单位(学校),首先都应该重视对教师培训后的跟踪考核,要给受训老师留作业(比如向同事汇报培训心得或进行某项专题研究,进行实践活动交流等),充分利用受训教师的学习成效进行校本培训。特别是要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其次培训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自己,可参照国际教师培训评估的有效做法,专门设计培训效果评估表,以半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现场评估调查;另外建立成果集,将受训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论文集合成册在全市范围交流,方便教师经验的交流,同时也便于向学术期刊、学报等推荐发表。
第三篇: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士气、强信心、树正气、塑形象”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双庙明德学校
韩新城
为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取得进一步好转,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本人在学校开展“强师德、正师风、树形象”主题教育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调研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提士气、强信心、树正气、塑形象”大讨论活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为统一全体教工的思想认识,一方面,学校召开了教职工动员大会,传达和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使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广泛宣传教育,争取师生、群众和社会的支持和拥护,营造良好的调研氛围。
二、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
为掌握第一手材料,摸清我校师德师风现状,本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
1、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的各类文件,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调研活动的积极性。
2、开展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的谈心谈话活动,展开民主生活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师德师风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掌握。
三、认真归纳整理意见和建议
经过调研,我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建议。
(一)目前教师队伍中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职业倾向和意向方面。
绝大多数教师热爱教师职业,认为教师职业很神圣,工作相对稳定,并且表示喜欢学校的环境。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工作单调、重复,现在的学生很难教,教育工作很辛苦,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原因:
一、教师职业本身就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如果缺乏甘守平凡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周而复始的工作会令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二、现在的学生跟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要求自主和独立的意识比以前强了很多,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一成不变,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出现部分教师所说的“不听话”现象,这与我们的德育工作相对滞后,没有跟上时代和形势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2、职业道德价值观和教书育人方面。
教师普遍认为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该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要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是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言行举止起到榜样作用、学识渊博,教书更要育人。但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师在育人功能的认识方面很到位,但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与预期的目标之 间存在一定的反差。
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有职业道德价值观和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感,更需要教师能够身体力行,用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薰陶、影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德育渗透工作。
二、育人是系统工程,要使学生全面发展,整个教育评价体系要进行大的变革,不光是要求教师这一块。
3、职业操守方面。
教师能够做到遵守教育规律,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尊重学生人格,作风正派,社会公德意识强,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洁身自好,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原因:
一、教师能够认识到职业操守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准则。
二、教师的自律意识比较强,对自身的道德要求也比较高。
4、教育方式方面。
通过学生和家长的情况反馈表显示,教师极少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但有学生和家长反映部分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
原因:
一、学校长期以来重视对教师的师德培训,加强了教师的法制观念,教师们都已经认识到依法执教的重要性,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非常少见。
二、部分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与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分不开,教育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层次,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不能娴熟地运用,没 有做好跟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对学生各个层次的学习特点掌握不足,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5、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希望多开展一些能与家长、老师一起参与的活动。
二、教师在尊重学生保留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意见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三、多了解学生的状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原因:
一、以上学生和家长反馈的意见中表明,社会对教师的心理期望值很高,认为教师是道德模范的实践者和先行者,所以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为人师表,起到教育和感染学生的作用。
二、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教师在面临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时,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
三、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只限于课堂,没有把教育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习之外,让学生有陌生感和距离感。
(二)对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几点建议
1、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师德师风建设内容。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尊重家长,谦虚谨慎;廉洁从教,不谋私利。
2、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多组织教师参加高水平的讲座和有效的培训活动。(2)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尊重理解教师的氛围。
(3)采取教师交流制度,盘活教育人才资源,让教师增强竞争 意识和危机意识。
(4)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5)重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3、其他方面的建议。
(1)多营造教研气氛,引导教师钻研业务。
(2)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3)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4)加强教师的心理辅导。
(5)建立激励机制,与教师的升职调资挂钩。
(三)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制定方案,加强学习。
学校建立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出具体方案,号召全体教师以自学与互学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力求让“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引导教师自尊自励,争做德能双馨、既有学识又有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突出师德师风考核评定。
学校在考核教师的工作时,把师德师风情况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评价,不管是考核还是学期浮动津贴的发放,都要把教师的师德表 现放在首位,纳入教师日常评定和考核体系中,通过学校行政会议和教代会进行落实。
3、大力宣传,认真反思。
学校大力宣传教育系统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正气,热情帮助存在不足的教师改进缺点,坚决纠正各种不利于教育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全体教师经常反思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通过逐条对照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改进措施,为把双庙明德学校建设成一流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而努力!
第四篇: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师德修养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师德修养
---五大连池市和平镇中心学校 卢桂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修养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所在,因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是学习贯彻落实新《规范》,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以来,我们在市教育局和进修校的领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稳步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强化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明确内涵,奠定师德建设基石
一所学校可以没有优越的办学条件,也可以没有良好的办学环境,甚至可以没有优秀的学苗。但是唯独不能没有一批德能双馨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被动为主动,化平凡为卓越。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家都知道清华北大,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开等几所大学为躲避战乱迁往大西南联合办学,史称“西南联大”。有资料记载当时学校教室、办公室为土墙铁皮屋顶结构,学生宿舍为土墙茅草屋顶结构,办学条件非但不能和当下的中国末流大学相比,而且连现在的一所县城中学都不如,但是学校教师阵容的豪华却令人瞠目结舌,他们个个可称得上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我们能略知一二的就有朱光潜、闻一多、钱钟书、吴晗、费孝通、沈从文、华罗庚、周培源、陈省身等,还有许多我们不太熟悉的学界精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老师既有广搏精深的学识修养,更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了他们,西南联大在艰苦的八年抗战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培养了7位两弹元勋,171位两院院士,更值得骄傲的是,培养了杨振宁、李正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好的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最可依靠的力量,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以教师为本,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的发展壮大也不仅仅是依靠教学条件的改善,表面上看是依靠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这与其说是一种开放意识,不如说是一种睿智的态度、一种坦荡的胸怀。更深层次说,靠的是一只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所以师德建设和业务提高就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两翼。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领导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常效机制,做到常规教育活动与重点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全面教育活动与个别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典型教育活动与群体教育活动有机整合,从而把师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开展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师德教育活动,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修养,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素质全面、技能超前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构建了一支生力军。
二、明晰策略、全力推进,夯实师德建设基础
我们在抓师德建设这项工作时,基本策略就是使教育由外化到内化,由他律到自律。师德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必然要通过制度规范,检查督促,考核评估等一些外在手段加以约束,这是做好师德工作的基本保证。但是,这项工作要想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使外在约束转向内在自律,将制度规范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观念,并进而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是我们抓师德教育的最理想效果。正像一位校长所讲的那样,制度管理能管出规范、管出秩序,但管不出质量、管不出效率,管不出教师持久的工作热情,管不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时,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同时,重点抓好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变和提高。待遇上倾斜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工作上支持教师,事业上发展教师。并且通过举办师德论坛、模范教师报告会、教师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反思、案例剖析活动,参加各级培训,举行家校联谊会等活动丰富师德教育的内容。
在师德教育活动中,一是抓好常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开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鼓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念,甘于工作在三尺讲台,在工作中比奉献、比正气、比团结、比业绩、比和谐,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世范”。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有效融入《公民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内容,使教师能够时时刻刻明师德、方方面面正言行,在学校和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二是开展典型引导,比学赶帮活动,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先进教师事迹,观看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和师德论坛活动,在看中明差距、在学中知得失,营造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树立身边典型,定期开展校内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师深刻地感受到典型就在身边、事迹就在眼前。三是开展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结合本校教师实际,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著名教育家周弘的《赏识教育》、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系列讲座、于丹的《论语心得》全集等,使教师深刻地思考作为一名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教育工作是如何牵挂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幸福和痛苦的,教师如何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的,教师背负着一个家庭怎样的重托。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父母的心声,感受社会的期盼,教师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压力。我们就是这样降低师德教育的中心,回归师德教育的本原,让教师真真正正的树立起教育的神圣感、荣誉感、使命感。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但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更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
三、搭建平台、构建载体,把握师德建设关键
师德建设需要载体和平台,例如: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表彰会,师德论坛、演讲,师德建设成果展示,教师成长案例研究等等,开展师德报告会是我校开展师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参加先进事迹报告的教师有基层学校的校长主任、有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他们的先进事迹既是我校开展师德教育取得的成果,也是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集中体现,他们的事迹虽不惊人,但是很感人;虽不宏大,但很伟大。报告人展示交流师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教师可以学习借鉴、对照反思、改进工作,尤其是作报告的同志都是我们基层学校的管理人员及班主任教师,他们是我校众多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就工作在我们身边,成长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听起来更亲切,学起来更容易,他们的事迹,我们耳濡目染,感同身受,更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收到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报告会的初衷所在。降重心,抓实事,促行动,让报告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师德双馨的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在影响办学水平的众多条件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具有决定性的,这其中既有生源质量、管理者水平,更有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我们常常会看到:学校没变,学生没变,教材也没变,不过是换了一位教师,教育教学就可能有天壤之别。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格趋向、人生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素养,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孩子往往因为 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令学生喜欢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渊博,教学艺术高超,善于体察和沟通,为人公道正派,有亲和力,多才多艺,甚至漂亮、潇洒、时尚、有个性,都可能成为学生喜欢教师的理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身上那些令学生倾慕的因素会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润物无声地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和延续。同理教师如果素质不高,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一生。由此可见,在教育实践中,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教师素养是一种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有人说:“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学质量。”准确地说应该是:在教师学高身正的前提下,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质量。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使学校教职工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先后有四十余位教师被评省、地、市级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和“三育人”先进个人。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师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克服畏难情绪,力戒简单应付,同心协力,脚踏实地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为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第五篇: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梁召学区老各庄小学
目前,我市教育系统“九个问题”大讨论开展的如火如荼,全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全体教职工,在教体局、学区教委的领导下,是深入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要十不准》等相关文件。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使干部教师转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师德修养意识。下面就这次大讨论活动,根据我校和自身的具体情况,从两个方面谈谈自身的体会:
近年来,我校在学区教委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受到了领导的肯定。但是,在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问题。
一、师德的概念和内涵: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有的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师德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涵:(1)是教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做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即传统的育人;(2)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程中,更应注重传授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学描述的隐性知识,并力求做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无论是狭义上的师德,还是广义上的师德,师德都不仅仅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准则本身,而应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其一,新时期的师德,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体现了师德的协调性和民主性。
由于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个别不和谐因素,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相应的污染,个别教师工作缺少责任感,出现了拜金主义及个人自由主义思想。为了克服这些思想,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各类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我认为要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思想认识,严肃对待师德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一片圣洁的土壤,在师德师风的建设活动中,我校利用各种会议、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使全校广大教师明确二十一世纪教师工作的指导思想,担负起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历史使命。懂得什么样的教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使教师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风学识上以身作则。
2、领导率先垂范,强化落实责任。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抓好师德师风创建活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推进依法治校,从严治教,维护教育形象,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并且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工作机制,按“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
3、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为人师表良好形象,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
4、创设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结合教体局师德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我们积极为教师创设有效载体,根据大讨论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每位教师在师德师能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可喜的进步,面貌焕然一新。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前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目前,农村教师的现状是:教师业务素质低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制度的不合理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大多数学历偏低、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偏少;另外,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多数是业务素质低下,经验不足,缺乏进取心,导致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教师职业倦怠,价值取向功利化。当前一些教师不能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非常关注自己的职称评定、工资级别及眼前物质利益的获得,忽视了师德水平提高。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言行,在学生面前说话、做事随意,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在上班时间内大谈股市行情,房价高低,甚至赌博的输赢等等,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思想。有些教师不安心工作,一心只想跳槽,到工资待遇高的学校工作或自己开办补习班,对待日常教学工作则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由此可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是学校管理者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继续抓好农村小学教师文化知识的培训和学历提高
农村教师力量较弱。由于历史的、地域环境的等多方面原因所致,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光在专业水平上有差距,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同志为历年来代课教师招聘民转公教师,学历较低,未受过师范专业训练。即使是师范类院校毕业分配的教师,也因人才缺乏而层层拔高使用(如初中学历教小学、师范学历教初中、大专学历教高中),存在明显的知识缺陷,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的教师培训提高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还要继续坚持抓好各种学历培训和教师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要通过脱产进修、函授学习、高教自
考、电大学习等多种渠道加强学历培训。这也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造血功能”之必须,这项工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仍然不能丝毫放松。
持之以恒地抓好农村小学教师岗位自学
农村小学课改教师培训工作中要力求帮到“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提高”指围绕新课程实验学习掌握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等;“普及”指教师普通话的基本功、板书基本功、简笔画基本功、备课上课的基本功等教学基本功的岗位练兵。这二者要密切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抓紧抓好。要努力使每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学校的组织的校本培训和教师个人的坚持努力抓好教师岗位自学。要结合教师的自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结合教师的自学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每一位农村小学教师都要把岗位自学作为完善人生,实现生命价值、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行新课程的必修课和必由之路,从而坚持不懈努力,抓出成效。
通过这次《九个问题》大讨论活动,使全体教师树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坚守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