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5:5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财政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财政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第一篇:市财政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市财政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

工作计划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是“十一五”的收官年和市委市政府的换届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第五届人大和政协会议、市政府五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抓创新、推改革、优环境”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着力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千方百计抓收入,确保了年度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2010年以来,受2009年同期收入基数相对较高等因素影响,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与全国、全省财政收入增幅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财政部门一方面加强与国税、地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分析和解决收入征收入库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非税收入征收力度,充分发挥非税收入在补充和均衡财政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密切关注各项财政经济发展指标,加强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及时提出有关应对措施。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创出建市以来地方财政收入规模的历史新高,成为内地继上海和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超千亿元的城市。

二、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各项民生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经费

推进公共财政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一直是我市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重点。在2010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中,除人员经费等刚性增支外,对中央要求压缩和严控类经费实行指标单列、专项管理,一般行政运行项目经费实行零增长;大力推行零基预算,调整和优化行政部门经费支出结构,对行政机关确需增加项目经费需求的,原则上在上年厉行节约压缩的经费规模中平衡解决;强化出国经费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出国(境)实行经费预算和外汇计划双控制,要求市本级各部门2010年出国(境)经费支出不得超过2009年按规定比例压缩后的经费预算规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优化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建立统一的全市教育资源配臵标准,逐步缩小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配臵上的差异。

三、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增强了预算约束刚性。从2010年起,选取部分预算单位实施与批复预算相对应的部门决算改革试点,将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与年初预算安排情况对比,并结合执行情况编制下一年部门预算;对专业性强、缺乏相关经费安排标准的重大项目尝试逐步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将评审结果作为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2010年对行政事业单位电子政务项目运维经费进行了专家评审,并据此安排运维经费。

2.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区级业务覆盖面。通过加强单位账户管理,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工资发放系统及批量发放系统、“黑名单”管理功能,整治向自有账户划款的行为。加强对区级国库改革工作的指导,详细梳理各区新增业务需求,依IT管控规则分门别类地予以应答和管理。在福田、龙岗、盐田等区推广使用工资发放、部门预算两个子系统,全面铺开罗湖、南山、宝安区的业务改革,积极推动光明、坪山两个新区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3.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了收缴手段。拟定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退付规程等规章制度,建立了非税收入项目库,为推进我市非税收入征管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非税收入征管系统上线试点运行,为实现电子化收缴管理奠定了基础。完善罚没物品处理工作规程,大力处理历年积压物资,规范罚没物资入库、评估、处臵和收入上缴等各环节秩序,提升了罚没物资处臵效率。

4.完善法规制度,规范了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协同市法制办认真开展《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修订工作,争取尽早出台。制定了《深圳市市级政府采购单位责任制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部门内部政府采购集体决策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制定了《政府采购保密应急等项目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认定标准及办理程序》和《深圳市政府采购投诉的认定标准和处理程序》。在多个项目中广泛推行预选供应商名录制度。开发和拓展全市统一专家库,规范评审专家管理。

5.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拟定了《深圳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报市政府,弥补了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空白,结束了资产管理工作长期无章可循的局面。创新管理手段,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顺利上线,试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对接,推进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机制。深入研究政府物业管理体制和大型场馆管养模式,完成了有关场馆资产分割工作,拟定了政府对六家大型文体场馆购买服务方案报市政府。

6.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继续开展500万元以上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检查)工作,完成了6个单位、15个项目的重点检查,涉及财政资金2.2亿元。及时通报和妥善处理评价(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强了财政资金规范、高效管理和使用,避免了被评价单位违规、违纪使用财政资金的现象重复出现。通过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增强了预算单位对绩效评价(检查)工作的认识和效果。扎实开展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得到省财厅和市纪委等部门的好评。

7.加快资金拨付,增强了财政支出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建立预算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将加快财政支出作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整合优化国库集中支付、基建资金支付、政府采购支付等各项业务流程,精简步骤,提高效率,民生类和产业发展类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年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26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拨付基本建设资金468.57亿元。

8.整合政府资源,发挥财政资金的聚合效应和杠杆作用。加强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管理,将保障性住房拨款、租售收入、建设支出、运维支出及国土基金安排用于住房保障的资金进行整合,纳入全市保障性住房收支计划统筹安排,增强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设立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特区一体化建设。

9.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推进依法依规用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支出制度建设,认真清理部门年度结余经费指标,从严审核请款事项,做好重点项目经费测算、审核与下达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医疗卫生经费投入结构,完善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规范基金财务管理。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等政策研究力度,支持人力资源事业改革。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水平。

四、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1.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10年我市政府投资总规模达639亿元,比上年增长7%。在国家强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背景下,市财政充分利用集散账户统筹调度功能,努力调度财政间歇资金垫付基建用款,确保工程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推进市投资控股公司过桥贷款工作,确保了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为拉动经济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0年市本级预算安排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资金158亿元,比上年增加44亿元,重点保障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引进重大项目等方面的投入。积极会同税务部门制定“33条”中财税政策的实施细则,2010年安排11.4亿元对15类企业给予研发资助。继续实施“主打两个市场”战略,积极推进“深港创新圈”、海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空间。

3.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特区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拟定了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实施方案、深汕特别合作区财政体制方案。大力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参与合作区管理体制设计。推动市本级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力支持和配合组建市级投融资平台。科学编制市财政“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全市财政工作提供纲领性指导文件。

4.深入研究制定促进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积极主动服务自主创新型企业,为华星光电、华为公司等企业向财政部争取财税政策支持。积极研究国务院、财政部和其他部门对前海深港合作区明确支持的相关具体政策,促进区域合作和产业升级。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等工作,结合珠三角规划纲要和深圳综合改革配套方案,重点对财税政策进行研究,推进先行先试。

五、加强监督,会计管理工作凸显新格局

继续采取市区两级财政部门上下联动等方式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并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与执业质量检查相结合,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开曝光、处理处罚力度,提高监管效果。认真做好2010年注册会计师管理业务首次纳入行政绩效评价后的各项工作,行政许可业务的办理更加规范和透明。严格履行行政监管职能,全面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报备工作。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深化非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调研,积极争取支持行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截止2010年12月31日,我市共有会计师事务所263家,注册会计师执业人数2613人;资产评估事务所44家,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人数529人。

六、加快外围系统建设,构建“金财工程”大平台

2010年是“金财工程”二期及外围业务系统建设加快向纵深推进卓有成效的一年:社保资金管理系统上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上线启用,并与预算编审等其他业务系统形成闭环;构建“阳光政府”工程政府采购监管系统各子系统陆续上线运行;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建设与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并行推进,为规范非税收入征缴、存储、划转、汇集、核算迈出了重要一步;财政部统一平台接口基本建设完成;公物仓管理系统项目交付使用;“财税库银关”横向联网平台财政端正式上线运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基建资金管理系统建设迈出重要步伐;“金财工程”区级系统推广有序推进;整合各业务子系统的统一入口,形成全委的信息互联共享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财政信息化水平。

七、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公开,增强预算的透明度

当前,随着公众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预算安排越来越关心,预算信息公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切实平稳有序地推进我市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调整完善了本级政府总预算和部门预算格式,使我市预算信息公开内容和程度与中央保持一致;召开全市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会议,统筹协调市区两级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制定《2010年深圳市预算信息公开工作预案》,建立预算信息公开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知识宣传,积极做好预算信息公开的正面引导。及时公开人大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草案),积极推动部门预算公开,截至2010年11月4日,市本级已有35个部门向社会主动公开了本部门的预算。

八、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财政部门行政执行力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开展“创先争优”、纪律教育学习月、机关作风大提升及“双百”竞赛等活动,财政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工作效率不断提高。2010年市财政委共办理建议提案127件,处理来文11700份,对外发文3854份,协调安排会议2455次,受理咨询、信访、依申请公开等事项1500多件,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科学制定干部选拔任用方案,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操作,完成了12名处级干部及30名科级干部提拔任用工作,充实了干部队伍中坚力量,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作机制,规范权力运行。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热点焦点问题开展宣传,努力做到与发展大政同音、与发展大势同频、与发展大局同步。灵活多样地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对市财政委2009年以前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做好全市财政“五五”普法及验收工作,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扎实做好市财政委2010年首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对象后的各项工作,收到良好成效。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平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深圳市各项方针政策,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财政资源配臵,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推动特区内外协调发展;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各项财政规划目标。

一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向中央和省的贡献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时期,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基数不断抬高的情况下,一年跨过一大台阶,陆续突破500亿元、600亿元、800亿元和1000亿元大关,从2006年500.88亿元增长到2010年1106.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946.9亿元,年均增长21.83%,比“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数1553.3亿元增长154.1%,比“十一五”财政规划目标数2800亿元超出1146.9亿元;累计实现中央级收入9605.9亿元,比“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数3506.3亿元增长174%;通过体制上解向中央贡献179.4亿元,向广东省贡献144.6亿元,对口援建及扶贫支出约40亿元,我市对全国和全省的贡献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时期,深圳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更多的财力投向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推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达4455.2亿元,年均增幅16.13%。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年均增幅分别为24%、32%和27%,比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幅分别高8、16和11个百分点,切实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难、就学难和就医难等问题,广大市民的民生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财政政策手段不断完善,调控经济职能进一步加强。不断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创新财政投入方式,设立重大产业技术攻关专项资金,对重点领域和重大、关键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实行3年统筹支持。在继续支持高新技术、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等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积极运用财政杠杆搭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多层次融资渠道,探索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重点民营企业互保增信平台,设立了总规模为3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产业升级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切实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时期,市本级对产业类支出的累计投入达371.08亿元,占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4.36%。

四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制定、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深圳市第三轮财政体制,初步理顺了市区两级财权和事权,确定了共享税收入分享比例和增长激励机制,规范了转移支付行为和国土出让收入的分配,形成了市、区两级财政收入“水涨船高”的稳定增长机制。该体制为加快推进深圳市关内关外一体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建设,创新部门预算编审管理模式,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依法规范非税收入项目,全面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结合“金财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市区两级全面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政府采购运作机制,发挥政府采购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功能作用,全面实施网上采购,政府采购效率不断提高。

五是财政监督不断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专项资金的设立、使用和监督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规范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创造地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方式改革,保证了财政资金存放的公正、公开、透明,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发生。积极开展历史遗留的财政债权清理追收工作,逾期财政债权从2005年6月的26.46亿元减少到2010年1月的7.14亿元,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的债务发生。大力推进50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绩效评价的新方式,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意识不断增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资产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的机制,实行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三统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会计管理和监督,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处罚。完善基本建设资金管理,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城市软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投资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核心业务系统一期项目和绝大部分二期项目开发完成并成功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手工重复录入等诸多问题,为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财政部门行政执行力进一步提升。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围绕“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目标,筑牢思想防线、夯实制度防线、竖起惩戒防线。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排头兵”实践活动、特区干部好作风建设活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廉政思想教育,把住“不想”关。坚持对“四种类型”的人员进行廉政谈话,教育、帮助干部增强廉政意识。以责任目标体系建设为主线,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工作流程,把住“不能”关。重视监督环节,抓好监督惩处,把住“不敢”关。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或投诉,本着严格、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力度,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内部审计,时刻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严格按程序选拔任用干部,成功实行了内设机构调整和干部岗位轮换,财政干部的廉洁意识、责任意识及干事创业意识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通过实践,财政部门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运行规律的认识,增强了做好财政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

九、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第四轮财政体制运行的第一年。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为特区新30年发展打好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刚刚召开的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工作。总体上看,2011年我市面临的经济形势仍然极其复杂,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持续,预算平衡的压力依然很大。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财政“开门红”。

一、加强财政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收入征管力度,确保年度收入任务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财政保障

深入分析财税形势,积极稳妥地安排收入计划。加强对主体税种及重点税源的分析和监控,努力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形成合力巩固主体财源。继续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尤其是房产税等税制改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缓财政经济波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加快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市属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继续实施预算稳定调节机制,确保预算平衡。增强财政政策手段与其他管理手段的协调性,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11年我市财政预算将继续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以增进民生幸福为目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并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优化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从2011年起至2012年,先由各区统一本区域内的公办学校生均拨款标准,使各区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拨款达到相对均衡水平,力争在2013年全市实行统一的生均拨款标准。继续提高财政对学前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做好对低收入家庭和大中专院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安排各项就业补助资金。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积极配合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动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面落实人才战略,重点保障“孔雀计划”的实施,支持引进国内外高素质创新人才。

三、加大财政支持导向性产业的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财政体制调节、财政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支持等手段和措施,以及政府集中采购机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品牌产品企业的发展。加大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产业共性技术及技术标准规范研制、重大项目等方面的直接投入。对重点导向产业采用梯级贴息方式,对项目进行反向配套资助,要求项目承担方按财政资助比例进行配套。利用多层次融资平台,通过附加优惠条件,引导银行、担保机构的信贷资金向导向性产业倾斜。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创新支持方式,利用银行的独立审贷机制和风险评估,减少财政风险和管理盲点,对贷款额和贴息比例进行调控。简化政府采购程序,积极扶持本地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品,拟取消政府扶持的产业资金政府采购监管,改为事后监督检查;同时,通过战略性合作伙伴制度扶持重点企业。

四、密切关注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运行的运行情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

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以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其重要功能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好体制实施初期新旧体制衔接工作,确保新体制顺利实施。密切分析财政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激励机制等功能作用的发挥情况,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建立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激励制度和绿色低碳发展转移支付等制度。按照“借得来、还得起、可持续”的原则要求,积极推进建立投融资平台,深入研究平台公司运作过程中有关财政政策问题。加快实施轨道交通、市政道路、区域医疗中心、都市绿道网和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改善项目,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重点保障大运会的各项资金需求,全力以赴支持办好大运会。

五、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不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逐步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加快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部门决算批复试点工作,从2011年起,除教育收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外,其他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切实增强预算的完整性。继续严格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全面提升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统筹安排部门自有账户结余资金。

2.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目前从金库和集散账户以实拨方式直接划拨至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规模较大的各类专项资金(基金)的支付模式进行改革,扩大财政资金直接支付覆盖面。强化财政资金专户和行政事业单位账户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财政部门资金调度能力。改革现金管理方式,加快国库现金管理探索与实践。加大力度推进区级国库改革。

3.开展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专项清查,研究对相关收入采取强制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其他公允评估定价方式,确保依法应收尽收。规范改进罚没物资处理,对市政府指定拍卖机构引入日常监督考核机制。加强资产配臵管理,研究改进大型场馆管养模式,完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

4.修订和完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制定采购条例实施细则,在“五项改革”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和采购方式,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机制改革,达到透明、高效和廉洁。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优势,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本地名优产品实行政府直接购买、优先采购的力度,支持经济发展。

5.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经费规模。继续大力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重点对民生领域财政资金、具有代表性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检查),在全市财政社会保障系统开展“社会保障管理绩效年”活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6.加强会计行业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积极探索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争取深圳成为全国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试点城市,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和机制,理顺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会长、监督委员会、秘书处之间的关系,督促行业协会建立起责权清晰的行业自律制度。

7.加强重大财政政策研究,提高财政工作科学化水平。完成财政“十二五”规划编制。深入研究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投融资创新力度,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加强对产业政策、教育投入政策、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研究,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增强财政政策的效果。

8.加快“金财工程”二期系统建设,优化提升一期系统性能。优化集散账户管理系统,拓宽“金财工程”二期及外围系统的使用范围。阳光政府采购监督系统、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基建资金管理系统、公物仓管理系统在2011年期间扩大试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于2011年上线运行;筹备建设市财政委办公自动化系统,争取2011年上线。协助各区深化改革,完善“金财工程”区级系统。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部门行政执行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反腐倡廉建设,增强财政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减少、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财政管理和服务效率。加强业务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决策参谋能力和财政部门行政执行力。

第二篇:市财政工作总结

“十一五”财政工作总结和“十二五”

计划安排的汇报

一、“十一五”时期财政主要工作回顾

(一)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02.7亿元,年均增长15%,是“十五”期间40亿元的2.6倍。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财政收入26.5亿元,增长15%,比2005年增加14.4亿元,增长119.2%。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地方税收收入预计完成15.06亿元,税收比重达到56.7%,比2005年税比提高11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财政保障能力快速提升。五年间,全市财政支出达到13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年均增长13%。

1.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和社会稳定。五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26.7亿元,占整个支出的21%,实现了全市工资财政直发,落实了津贴补贴,确保了市乡村三级正常运转。其中,公检法支出7.9亿元,充分保障了重大案件办理、反恐反暴、公安大练兵、设施装备以及信息化建设经费需要,为创建“平安和谐章丘”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三农”领域全面推进。五年间,财政用于农业支出5.71亿元,重点扶持了425个项目。其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627万元,实施了世行三期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2.4亿元,开展了扶贫开发,落实了小麦良种补贴、玉 1

米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积极有效的进行了白蛾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疫;陆续实施了胡家岸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对19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实施了农村自来水工程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提效、农民得惠。

3.推动了教、科、文事业快速发展。五年间累计投入教科文资金7.8亿元,其中教育资金6.9亿元,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提高了生均经费标准,发放了高中、职专学生助学金,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升级改造工程、下山工程、改厕治污211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我市各阶段教育保障水平和城乡学校硬件设施走在了济南市前列;投入文化资金1279万元(年均256万,是2005年的10倍),先后实施了乡镇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等,促进了农村文化繁荣;设立应用技术研究和创新性城市建设奖励专项资金,鼓励创新型新技术、新材料研制,积极引导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推动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

4.支持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9.7亿元,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实行了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了卫生院(所)改貌工程,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了城乡居民低保政策,1.6万人享受到了低保资金;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了乡镇敬老院建设,促进了农村五保供养,全市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5.保障了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积极金融、财政政策,拓展财政筹集资金能力,累计筹集资金5.3亿元,新建续建经十东路、世纪大道等交通干道,实施了清照词园、百脉泉广场公园一体化,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进。五年间,我市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分工明确、方便单位、管理规范”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形成了以《章丘市政府采购程序》和《章丘市政府采购目录》为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了集中支付的各项改革办法,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正逐步建立。在全市实行了电算化记账,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收入预计情况

据初步预测,全市地方收入将实现26.5亿元,增长15%,从济南市情况看,今年收入增幅预计22%左右,为确保我市收入增幅不低于济南市水平达到25%目标,按国税增长25%,地税增长30%,税比提高3个百分点预测,全市收入预计28.9亿元,税收比重达到58.28%,完成25%增长目标。财政应完成13.47亿元,增长22.7%。按此收入预计,财政后二个月压力极大,需要通过调剂非税收入来完成。根据上级通知要求,从明年起除教育收费外,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新规定实施后,很难再调剂运作。今年调剂非税收入完成目标任务后,会给明年收入计划安排与组织带来影响。

三、“十二五”财政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末,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0%。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社会事业支出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根据“十二五”财政规划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依法聚财,做大财政蛋糕。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税,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依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挖掘国有资源(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新兴财源。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方式,落实“票款分离”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对非税收入形成的财力实行统筹安排,以提高政府可用财力规模,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强化财力保障。按照“一个确保,五个倾斜”的支出原则,将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切实解决好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一体化。积极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重点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城乡、覆盖广大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扶持“三农”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实施综合预算,加强一般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

保险基金预算的统筹协调和有机衔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做好社会关注和涉及民生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创造政府采购服务公共财政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现“单位扩面、资金扩量”,促进全市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真研究探讨财政信用建设,努力打造新的资金平台,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建立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以提高政府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四)推进财政队伍建设,增强为民理财能力。全面加强机关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真正为人民当好家,为群众服务好,为政府理好财。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精简和控制会议、文件、检查、表彰活动,推行首问负责制,提高财政系统行政效能。

四、2011年工作计划

1、支持财源建设。科学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培植财源,不断加大支持发展的力度,按照省、市各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财源建设的意见》要求,继续安排好企业扶持专项资金,促进传统工业优化升级。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高优企业落户我市。做大做强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小额贷款公司尽快开业,加强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对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2、积极运作资金。努力探索符合上级政策要求的新的融资方

式,在切实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运营好的同时,完善平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形成有现金流的实体性运营公司,继续保持借、用、还的良性资金运作机制,为城市综合体和新农村建设融通资金,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3、大力组织收入。在大力培植财源的同时,坚持综合治税,科学聚财,做好收入调度,积极支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确保应收尽收。切实做好非税收入征管,将应纳入管理的项目坚决纳入管理。努力做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管理,严格按政策收缴各项政府基金和土地收益,最大限度的增加政府可用财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转。

4、大力压减支出。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对工程项目超支和单位一般性支出不予追加调整预算,确需增加的支出履行经市政府批准程序追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严格落实中纪委关于节约压减支出的规定和要求,大力压减车辆、会议等一般性支出,在全市形成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市财政局财政工作计划”财政工作计划

财政系统作为全市重要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我们将认真按照**会议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是深入学习。

省第*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的伟大战略目标,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把学习党代会精神和开展“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内容,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指导工作,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加强宣传。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氛围。利用财政网站、《**财政》、宣传栏等载体,采取讲党课、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认真抓好党代会精神和“爱**、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引导全市广大财政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三是务求实效。

我们将严格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强化督导检查,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同时我们也确定了一个争取目标:即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增长23%,突破400亿元大关;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突破150亿元大关。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收入

一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建立综合治税大格局,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税源控管,密切关注收入进度,加大征收力度,坚决制止和纠正收入违规减免退库,在防止虚收空转的前提下争取多超收,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奋斗目标。

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开放财政”理念,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跑办力度,开动脑筋,多谋划、多请示、多汇报,用足、用活、用好各项财政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是全力以赴抓支出

认真贯彻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开支,加强公务接待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支出审核,确保重点项目支出资金需求。增强财政支出的均衡性与科学性,进一步加大牵头协调、组织推动力度,找准症结,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完成支出任务。

三是全力以赴抓预算

突出抓好预算编制工作,按照“保民生、保运转、保发展、保重点”的原则,区别轻重缓急,有保有压地安排项目。落实好综合预算、零基预算、部门预算要求,在编实、编细、编准预算上下功夫,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以“编制绩效预算、实施绩效评价、落实结果应用、实行绩效问责”为重点,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四是全力以赴抓改革

牢固树立“制度财政”理念,坚持用制度管钱,按制度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用好并不断完善支持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政策。

第二,深化政府采购改革。

继续扩大政府采购管理范围,强化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政府采购操作执行标准化管理和政府采购监管方式创新;

第三,深化国库管理和投资评审制度改革。

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推进国库支付业务制度创新,打造安全、高效的国库支付业务新流程。建立科学的财政评审工作体制,不断拓宽财政评审的职能和范围。

五是全力以赴抓服务

牢固树立“服务财政”理念。

第一,为领导服务。

切实为市委、政府当好家、理好财。继续办好“领导参阅”等内部刊物,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第二,为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服务。

针对上级的政策导向,以文化产业、水利设施、义务教育等为重点,积极协助市直部门和县市区申报和包装项目,为全市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

第三,为企业服务。

真正为企业着想,替企业解难,给企业办事。

第四,为百姓服务。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政策支出,加强对涉及民生财政政策和资金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补贴标准、适用范围和发放程序,确保把惠民生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市财政局财政工作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县人大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

**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关于2008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9年1月8日在**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财经工委主任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8年,财经工委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安排和工委主任任职承诺事项,紧紧围绕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人大工作“八个创新”的工

作思路,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把学习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履职能力

“依法、严谨、规范、”是人大工作的最基本特点,为使工委工作上水平,今年,我们依托县人大的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充电契机,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文献,学习了20余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为做好 工委工作奠定 了思想工作基础。同时,使工委全体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二、坚持依法办事,努力做好财政经济监督工作

年初,县人大常委会安排财经工委牵头议题共七个(其中三个常规议题,四个围绕政府重点工作的议题),我们依靠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做到开展议题与推动工作的有机统一,务求工作实效。截止12月底,工委牵头完成议题八个,协助其他工委开展了四个执法检查与调研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执法检查和工业经济运行、富硒食饮品、民商事审判工作等调研议题),同时,还配合省市人大分别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执法检查活动。通过以上工作,全年共向人大常委会提供执法检查报告3份,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18条;向人大常委会提供调研报告4份,提出工作建议17条;向人大常委会提供重大事项审查报告4份,提出审查建议11条。针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撰写工作探讨文章2篇,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在具体工作上,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工作方法:一是坚持依法办事,认真规范工作程序。今年,我们牵头的每个议题都坚持事前一个月制定出详细工作方案,明确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和目的,依法规范操作程序。二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力求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建议。在组织开展议题中,我们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与协调,深入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将工作延伸到乡镇和广大群众之中,更多地倾听基层和广大群众的呼声,使基层政府和群众好的建议意见通过人大调研得到反映。三是坚持发挥财经委员和人大代表作用,努力扩大财经工作监督的参与面。今年,在工委牵头的议题中,五名财经委员都先后参与了统一组织的视察调研和相关执法检查活动,有50余人次的基层县人大代表配合了财经议题的调研与视察。

三、工作体会与启示

通过一年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首先离不开人大常委会的领导,离不开广大人大代表的支持,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由于我们在开展议题中,始终依靠常委会的领导,认真围绕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法,才有了好的工作开端。因为有常委会领导身先士卒、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注重实效的 工作作风,才有了“开展一项议题、达到一定深度、解决一定的问题、推动工作新发展”的监督工作新局面。二是开展财经工作监督必须坚持依法办事。由于人大财经工作量大面广,涉及法律法规较多,加之,人大监督本身就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因此,依法办事应是开展监督工作,务求监督实效的前提,是嬴得监督对象理解和支持的必要条件。在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从不越位、缺位,从不搞越俎代庖。三是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是提高工作研究深度和议题审议质量的关键。由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具有辖区权威性和约束力,因此,客观公正评判政府及部门的工作得失,查找问题症结,提出合理化建议都应从深入调查研究入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依靠广开言路,扩大参与面,多渠道收集社会各层面的建议意见 才会使调查研究工作更具生命力,工作建议和工作决策更贴近实际,更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四是坚持跟踪督办,务求监督实效是确保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今年,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之所以收效较大,重要原因在于跟踪督办工作的强化。

四、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总结一年工作,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工作与常委会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对部门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和规章学习研究不深,掌握面较窄,影响到对被监督对象的工作规律把握,不利于监督工作的深化。二是面对较多议题,疲于应付,未能使调查研究工作达到理想深度,工作质量受到相应影响。

针对以上工作的不

足,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一是围绕工委工作特点,扩大学习研究面。后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加强对新时期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知识、被监督对象的工作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和法学水平,努力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要使经常性的学习与工作研讨成为推动工委工作的长效制度。二是精选工作议题,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后,议题的选择重点围绕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力求议题少而精,力争开展一个议题,达到一定深度,解决一定的问题。三是加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工作。与人大督办室一道开展好督办落实工作,确保人大决策落到实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主要得益于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得益于广大常委会委员与人大代表的支持,得益于政府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存在的工作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力争使工委的各项工作在新的一年作出新的特点,取得新的成绩。

第五篇:财政委员会经济保障工作总结

财政委员会经济保障工作总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克服复杂外部经济形势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结构性减税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广大财政干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顾全大局、加强协作,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全口径公共财政收入达到4,818亿元,增长7%;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31亿元,增长16.8%,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6.6%;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671亿元,增长6.5%。有力地支撑了全市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财政分配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大力压缩行政经费支出。建立厉行节约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对各类经费申请严格审核把关,严控一般性经费和“三公”经费支出,今年公务接待费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因公出国(境)支出较20**年实际执行数分别压缩20%、10%和5%,全年共压缩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近1亿元。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行政经费节约率”和“追加预算核减率”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严控会议数量和庆典、会展、论坛、检查评比等活动,深入开展整治“小金库”和违规使用专项资金项目检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细化预算公开内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支出规范化水平。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今年全市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九大类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105.9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5.41%,比20**年提高4.49个百分点。落实市政府年初出台的111件民生实事经费共计327亿元,确保各项民生实事经费保障到位。

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积极参与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议事会工作规则,落实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财政配套政策,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30亿元。积极参与生命健康、航天航空、海洋经济和军工产业等未来产业的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成功发行政府债券36亿元,筹集资金着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公益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项目建设。

创新投入方式。完善自主创新信用再担保平台、重点民营企业互保金平台、创投引导基金等多层次融资平台,通过降低贷款风险、设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引导资金投入等措施,以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大资源”。今年再担保体系成员机构发展到36家,“重点民营企业池”中企业已超过350家,有27个项目通过正式备案,金额22亿元,市创投引导基金正式签约设立的子基金达11只,总规模已超过30亿元。加大科技投入。市本级安排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资金53.1亿元,增长11.3%。充分利用存量资金筹划6亿元资金启动了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编制了《深圳市财政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调动银行、保险、创业投资、技术市场等金融及资本市场各个方面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3.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向第三产业集聚发展。对商品流通、商业零售行业给予资助和奖励,支持深圳建设“全国消费中心”,引导消费增长。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将国际会议纳入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服务业的新业态发展,为中小企业介入服务外包领域创造了条件。继续落实“主打两个市场”政策,鼓励深圳企业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推进绿色低碳事业发展。积极推动黄标车提前淘汰、新能源公交车示范运行、垃圾减量分类试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投入8.3亿元用于绿化提升改造减少废气源,3亿元用于工业废气治理和黄标车更新淘汰。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克服复杂外部经济形势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结构性减税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广大财政干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顾全大局、加强协作,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全口径公共财政收入达到4,818亿元,增长7%;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31亿元,增长16.8%,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6.6%;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671亿元,增长6.5%。有力地支撑了全市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财政分配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大力压缩行政经费支出。建立厉行节约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对各类经费申请严格审核把关,严控一般性经费和“三公”经费支出,今年公务接待费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因公出国(境)支出较20**年实际执行数分别压缩20%、10%和5%,全年共压缩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近1亿元。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行政经费节约率”和“追加预算核减率”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严控会议数量和庆典、会展、论坛、检查评比等活动,深入开展整治“小金库”和违规使用专项资金项目检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细化预算公开内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支出规范化水平。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今年全市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九大类民生领域的支出达1,105.9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5.41%,比20**年提高4.49个百分点。落实市政府年初出台的111件民生实事经费共计327亿元,确保各项民生实事经费保障到位。

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积极参与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议事会工作规则,落实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财政配套政策,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30亿元。积极参与生命健康、航天航空、海洋经济和军工产业等未来产业的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成功发行政府债券36亿元,筹集资金着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公益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项目建设。

创新投入方式。完善自主创新信用再担保平台、重点民营企业互保金平台、创投引导基金等多层次融资平台,通过降低贷款风险、设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引导资金投入等措施,以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大资源”。今年再担保体系成员机构发展到36家,“重点民营企业池”中企业已超过350家,有27个项目通过正式备案,金额22亿元,市创投引导基金正式签约设立的子基金达11只,总规模已超过30亿元。加大科技投入。市本级安排科技创新和人才投入资金53.1亿元,增长11.3%。充分利用存量资金筹划6亿元资金启动了市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编制了《深圳市财政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调动银行、保险、创业投资、技术市场等金融及资本市场各个方面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3.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向第三产业集聚发展。对商品流通、商业零售行业给予资助和奖励,支持深圳建设“全国消费中心”,引导消费增长。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将国际会议纳入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服务业的新业态发展,为中小企业介入服务外包领域创造了条件。继续落实“主打两个市场”政策,鼓励深圳企业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推进绿色低碳事业发展。积极推动黄标车提前淘汰、新能源公交车示范运行、垃圾减量分类试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投入8.3亿元用于绿化提升改造减少废气源,3亿元用于工业废气治理和黄标车更新淘汰。

(二)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促进财政工作提质提效。1.完善民生保障政策措施。

创新教育卫生经费分配方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从今年1月1日起全市统一实施生均拨款标准。创新卫生经费分配方式,实施按职能和服务等要素核定卫生经费的制度。

创新公交财政补贴政策。深入分析上一轮公交财政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并实施了适合我市公交行业发展的新一轮公交财政补贴政策。

创新大型文体场馆财政供养模式。深入研究大型公共文体场馆管养模式,完善大型体育赛事经费管理,对用于个人开支的项目作出限定,明确相关标准使用范围,建立备战、参赛、办赛经费保障机制和运动员激励机制。2.创新预算编制方式。

政府预算体系不断完善。实质性地启动了2014年市本级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编制工作,正式将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等四本预算统一纳入政府预算体系,按照统一的时间、格式和程序进行编报一并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编制工作不断细化。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民生支出科目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部细化至项级科目,九类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科目细化至项级科目编制,2014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草案共细化至项级科目195项。

项目库管理不断加强。经分级逐项审核,最终纳入项目8905个,其中存量项目7825个、新增项目1080个。

预算编制周期明显延长。较上年提早3个月印发部门预算编制通知,在人大会议前20日将全口径预算草案及部门预算报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审议。

预算格式内容明显丰富。报送人大全口径预算、部门预算、参阅材料等文件共计1100余页,其中部门预算草案636页,比今年翻一番。预算编制工作的完善,得到了人大代表的肯定,预算通过率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3.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推进。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出台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为我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夯实基础。通过深入剖析、全面揭示部门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预算管理责任有效落实,增强了预算单位绩效管理意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市领导对我委的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试点。选择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食品安全监管”和“科技创新平台”两个项目作为重点绩效评价试点,分2个检查组现场调研12家单位,共查阅资料5620份,收集资料1083份,加班加点40多天,汇总分析并形成数据统计表134份,涉及财政资金3.5亿元。按照省财政厅要求对“新增及调整公交线路”、“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及“困难群体帮扶”等三个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共查阅资料3065份,收集资料673份,涉及财政资金85亿元。4.财政国库管理进一步加强。

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覆盖面。将专项资金逐步纳入集中支付,今年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共支付148.8万笔,金额350.3亿元。大力推进公务卡改革,实现市本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办理公务卡4.3万张。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开展部门决算批复工作,为部门决算公开奠定基础。加强财政专户管理,研究制定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办法,推动我市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扎实开展财政国库暂付款和逾期财政债权清理追收工作,扣回对区暂付款6.52亿元,办理暂付款转列支出1.84亿元,收回各单位还款232.39万元。

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加强预算执行分析。落实产业专项资金、基建资金支出进度按时报送制度,提高预算支出的时效性和均衡性。20**工作获评广东省二等奖。5.政府采购监管进一步强化。

改革政府采购计划下达方式。政府采购项目均以总投资下达虚拟指标,按当年可支付规模下达实际指标,剩余指标由财政统一预留,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单位实际支付情况予以安排。

加大进口产品审批改革。全年共邀请16批次总计143人的第三方专家对1,124个申请进口产品采购的项目进行论证,涉及金额9.1亿元。加强对中介代理机构和协议供应商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全市18家代理机构的检查并出台监督考核制度,加大供应商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对24家公务车定点维修企业、21家定点饭店、33家公务定点印刷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着力构建全方位的政府采购监控体系。6.资产和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

建立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加强资产数据调研,收集并研究20个单位存量资产数据,深入实体店铺和网上商城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征求200多个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10个区财政部门意见,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确立了12类常用办公设备配置预算标准,搭建了市本级资产管理运行框架。

完善罚没物资处理流程。完善罚没物资查扣移交、检验检测、评估定价及公开拍卖各环节操作流程,切实提高罚没物资处置成效,全年组织网络拍卖53场,成交金额约7600万元;举办现场拍卖会32场,成交金额约550万元。

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电子收缴平台。全面推进市区1066家单位、2049个执法点完成非税收入征管系统上线,上线收缴金额累计超过160亿元。

积极落实收费减免政策。率先在全国免收商事登记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年累计取消和免收收费项目27项,涉及12个部门、金额超过11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合理调拨大运会剩余资产。调拨运用374万件、价值近16亿元的大运会剩余资产,促进政府资产的集约和节约利用,扣减部门预算经费支出近3亿元。

7.财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规范专项资金监管。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分存商业银行改革成果,对集散账户增量资金进行分存。创新和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将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由13个精简到4个,定期存款办理时间提前15-20个工作日,缩短了资金周转流程,建立社保基金存放商业银行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研发等七类产业专项资金委托商业银行监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基建财务监管。加快办理竣工决算批复,清理收缴项目结余资金4,980万元。规范国土收入前期费及土地整备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督促建立宗地核算制度,努力推动我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强化部门预算监督检查。组成8个检查小组对8家单位的20**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共查阅会计凭证915本,收集整理档案资料4,022页,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168份,涉及资产总额5.8亿元,发现预算编制不准确、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管理不到位等违规问题金额4,682万元,并责令单位进行整改。8.会计管理监督进一步推进。

推进前海深港会计服务合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和与财政部反复沟通,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申请成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暂行办法。

推进企业会计准则和特殊会计业务开展。积极推进我市今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组织企业参加财政部会计司xbrl实施工作会,交流推广经验,得到财政部会计司赞许。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探讨,为财政部碳排放权交易等相关环境会计的准则建立了基础。成功申请我市成为全国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推进“三会”工作。恢复深圳市财政学会,成立深圳市预算与会计研究会,加强全市财政与会计理论研究。

推进会计质量检查。加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将预算执行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机结合。通过对14家单位、21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检查,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5.3亿元(其中会计核算不实金额14.5亿元),责令9家单位整改,对5家单位及3名负责人给予行政处罚,累计罚款18.9万元;责令8家会计师事务所整改,对4名注册会计师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

(三)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体制机制。1.深化市区财政体制改革。

开展市区财政体制中期评估。市领导带队赴各区(新区)进行第四轮市区财政体制中期评估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全面评估市区总体事权和财力变化情况,以及体制运行中存在的局部问题和具体事项。经测算,第四轮体制期间内区级财力将增加超过700亿元,其中原特区外新增财力超过430亿元,占62%。拟定体制中期评估报告和中期调整方案上报市政府审定。

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区级标准支出以及大力支持原特区外投融资平台建设等办法,相应增强区级财力,财力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为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2.争取国家部委政策支持。

推进前海合作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多次到财政部相关司局沟通汇报,积极争取财政部支持我市申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前海产业优惠目录批复工作,盐田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加快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建设。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奖励资金约5亿元,加快推进包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程和低碳服务产业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在内的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建设,将市政污水管网建设接驳与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奖励范围由原特区内扩大到原特区外,改善原特区外水环境。

开展税收政策评估和税源调研。承担财政部产业类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评估课题,提交较高质量评估报告,部分建议被采纳。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工作。开展税源调查企业2400家,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企业150家,调查数据通过财政部审核验收。3.深化“营改增”试点改革。

“营改增”试点平稳运行。“营改增”试点一年多运行良好,促进了我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服务业竞争能力增强。全市共有20.4万户企业经确认后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较试点启动时的6.42万户增长了218%,试点推动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营改增”打通了第二、三产业抵扣链条,结构性减税效果明显。一年来实现总体减税81.6亿元。

构建财税信息共享平台。财税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成功上线,充实互联互通内容,把系统建设成我市财税信息大数据、大平台,初步实现了市财政、国税、地税三个部门营改增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数据、监测税负变化、统计分析、实施财政扶持资金审核发放等业务功能需要。目前已完成数据交换达5700余万条。

4.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通过合理、科学的制度设计,逐步建立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执行管理、绩效评价的链条型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管理效应并取得初步成效。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启动深圳市市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工作,制定了深圳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工业设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项目专家评审管理办法等。制定或修订操作规程。拟定了《深圳市政府食用油储备费用包干操作规程》、《深圳市粮食风险资金管理操作规程》等。完善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报送制度。将报送时间由每月中旬提前到月初前三天。同时加大了督促力度,减少往年各部门之间资金使用推诿塞责现象,促使今年产业专项资金使用进度较往年大有提高,保障发挥资金绩效。

(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干部行政执行能力。1.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剖析“四风”问题。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党组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先后8次召开专题学习会进行集中学习,召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座谈会共9场,向全市所有92家一级预算单位及八大民主党派深圳市委发函征求意见建议,共征求到干部群众对我委“四风”方面和财政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148条。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提出工作时限,对梳理出来的24个重点突出问题认真抓好督办落实。

建章立制务实整改。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整治“小金库”、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两个专项行动,扎实抓好“三公”经费支出控制和开展“三公”经费检查等全市重点推进项目的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显著提高,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能力水平得到显著增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情况得到显著提升。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吸取违法违纪案件教育,集中观看2次防腐倡廉警示片,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和问责机制。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不断增强财政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购买下发1530册必读、选读书籍给党员干部进行学习。以党支部或党小组形式组织开展12次集中学习,党组成员亲自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的集中学习3次以上。倡导窗口热情主动服务,设立外来人员停车专位,提升对外来人员办事服务力度。通过开展活动,财政干部精神面貌、作风建设和工作态度得到较大改观,取得明显实效。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19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通过招考、选调等方式及时充实干部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合理编制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安排干部300人次参加各类培训50个,有针对性地开展年轻干部专业知识培训和赴港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

3.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和内部管理工作。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全面清理20**年以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166件,编印《深圳财政规范性文件汇编》,收录规范性文件107件。全面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对承接省政府下放的3项行政审批事项提出取消意见并得到市政府批准,进一步完善保留的1项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制定我市财政“六五”法制宣传中期督导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活动,落实指标、明确责任。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规范委机关和直属单位财务管理,从严控制“三公”、会议等经费支出,启动委直属单位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制定了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意见。

着力提高办文办会效率。全面启动完善办公自动化(oa)系统,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全年共办理来文14628份,对外制发公文4890份;办理并参加会议1529件次。

强化重点事项督办力度。加大重点事项督办和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力度,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督办任务200项次,承办建议提案211件,主办的建议提案满意率为100%,绩效评估成绩均为“优”。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创新信息宣传方式,推进信息报送通报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我市财政宣传信息报送数量和质量在财政部和市政府信息报送考核中均排名靠前。财政门户网站考评为“优”。

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动委机关节能减排,主动申请成为全市垃圾减量分类处理试点单位,率先淘汰22辆黄标公务车。

下载市财政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财政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青团市委员会工作总结

    共青团市委员会工作总结 共青团市委员会工作总结 共青团市委员会工作总结 ,共青团市委员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

    市交通局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市交通局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市交通局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xx年,在党的十x大、十x届x......

    市财政局今年度财政工作总结

    市财政局今年度财政工作总结做实财政“蛋糕”,壮大实力,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省厅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依法理财,优质......

    市财政局局长2009年工作总结大全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带领全市财政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财政改革、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等方面迈出......

    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工作总结

    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2004年度工作总结2004年,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六届......

    2011年财政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1年财政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房木镇财政所长 王玉涛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结合我镇实际,对我所主管的财政工作能够认真负责,紧紧围绕财政......

    市交通局委员会2006年度党务工作总结

    2006年,在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布置,并结合交通实际,紧紧围绕交通建设和发展目标,切实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

    市交通局委员会年度党务工作总结

    局属各单位党委、总支、支部: 200x年,在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布置,并结合交通实际,紧紧围绕交通建设和发展目标,切实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