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风化雨——关爱边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学困生
春风化雨——
摘要:长期以来,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老师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谈到边疆留守儿童学困生(以下简称边留生)的转化问题,更是令从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教师棘手的一个问题,个人将通过接连四年任教车古小学五(1)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浅拙经验,从现状分析、寻根源流、措施及成效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对边留生这一特殊群体转化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边疆 少数民族 留守儿童 学困生
长期以来,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教师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谈到边留生的转化问题,更是令从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教师棘手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学困生工作本来就是一项艰巨且任务比较重的教学工作,再把它放到边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工作任务之艰巨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大家就可想而知了,不过,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必定有它产生存在的道理,犹记得高中物理中学过的物质守恒定律告诉我:物质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所以呢,边留生的产生必定有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个人将通过接连四年任教车古小学五(1)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浅拙经验,从现状分析、寻根源流、措施及成效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对边留生这一特殊群体转化问题。
一、现状分析
自2012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从事车古小学五(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通过这四年对车古小学五(1)班边留生的亲密接触、观察、走访以及同事之间的交流探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亲身实践调查走访中直接获得的材料),经过对这些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发现,边留生存在共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这些边留生过份焦虑、敏感、行为呆板、不善长交际;其次,边留生对学校、课堂、老师存在紧张恐惧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认为自己不行,缺乏自信;再次,这些边留生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作出偏低的评价,常常产生羞怯、失望和畏缩的情绪;最后,这些边留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特别差,作业拖拉现象严重,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愿望,对生活充满失望,以至于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行事,甚至演变成各班边留生集体邀约逃课的现象,给教育教学工作及班主任班级管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负担和困难。
二、寻根源流
边留生的致差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先寻根源流,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分析,接下来个人将从车古小学五(1)班这个集体中边留生的致差原因,来谈谈源流分析。
(一)语言因素:车古乡是多民族聚居区,有哈尼族、彝族、瑶族三个民族聚居,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上学以后才接触,况且孩子们在校平时交流都用民族语,因此形成了比较复杂多样的民族语言氛围,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易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
(二)信息闭塞:车古乡位于红河县西北部,距离县城65公里,东邻浪堤乡、羊街乡,西邻垤玛乡,南邻架车乡,北邻玉溪市元江县的那诺乡,整个乡处在山区,交通单一,信息闭塞,因此家长见识少,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意识低下。
(三)主观原因:经过这几年亲历辅导边留生及仔细观察总结,我总结出边留生致差主观方面原因主要包括智力遗传、身体素质差,学习动机缺失、学习意志淡薄、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
(四)客观原因:首先是家庭方面:边留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为了生活,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里由空巢祖父母、外祖父母留守照看边留生。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孩子缺少父母关爱,祖父母、外祖父母溺爱,更有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孩子稍有差错,便辱骂并拳脚相加,因此造成了边留生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造成边留生经常完不成学习任务,进而造成学习成绩差。
三、转化措施及成效
犹记得大学时在教育心理学上曾看到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的这句话:“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跟着改变。”在这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也是按这句话来践行的。
(一)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边留生。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教育能力。教师不仅要爱优等生,更重要的是爱那些边留生。这几年遇到的这几届学生,基础不同,起步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届学生中都有那么些成绩差得让你不敢想象的边留生。这些孩子有的是车古本寨的,有些是么当、利博、阿期村完小合并来的住校生。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我对待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有时甚至更偏爱边留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不厌弃他们。特别是上一届的那二十几个边留生(他们的生源比较复杂,有些由于缺师少校,未上过学前班,41个孩子,有一半是边留生),成绩差得一塌糊涂,但我本着热爱每一个孩子的心,并没有放弃一位边留生。课后,我单独把这些边留生喊到宿舍重点辅导,并喊上成绩优秀乖巧的女生辅助我辅导他们,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辅导(毕竟课堂辅导有限),不怕费时间,不怕花力气,不怕出现反复,一个学年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班成绩从刚分班时的倒数第一进入了年级第四,虽然只进步了10分平均分,但这与我的狠抓付出以及爱每一位边留生、不放弃每一位边留生分不开。
(二)建立边留生档案。
近几年来,我们车古小学教务处出台了一个针对边留生管理辅导的好策略,每学期开学,教务处都会给每位老师发放边留生档案表,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人手一份,根据需要把本班级中的边留生入档,并填好学生基本信息、学困原因及单元成绩追踪,学期结束上交教务处。本学年我班边留生还是比较多,有从利博完小合并来的李嘎周、李牛嘎、李福文、李纳叶、李孟崩、李文锋、杨嘎红、李立王8位同学,加上车古小学原来四(1)班的白富强、杨院杰、李龙杰、普林保、杨伙周、李卫龙、杨何宝、李文代8位同学,全班37位孩子,边留生占了一半。但值得欣慰的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辅导,到上半学年结束时,杨嘎红、李文锋考了六十多分,从边留生跻身到中等生中,而普林保、李文代、李龙杰3位同学从刚入学的十多分进步到了五十多分,李孟崩、李纳叶、杨院杰、李牛嘎、杨何宝4位同学也有了进步,从刚入学的十多分、二十多分提高到了四十多分,刚入学时成绩个位数的白富强,李福文、李嘎周、杨伙周也摆脱了考个们数的困扰,到上半学年结束,学困生只有白富强、李福文、李嘎周、杨伙周、李卫龙、李立王6个,白富强和李福文由于智力问题,辅导成效不大,杨伙周、李立王、李嘎周、李卫龙4位由于基础差,需要强抓基础,循序渐进,慢慢引导辅导。
(三)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
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奉行课堂学生辅导为主,教师辅导为补充的教与学行为。因为边留生多,教师不可能分身乏术,同时辅导多个,因此我提倡优秀生分担老师的辅导任务,放权给优秀生,信任他们能辅导好边留生,这样在优等生与边留生之间搭起“一帮一”辅助桥梁,让优等生和边留生搭配坐,课堂做到随堂辅导,课后让优等生辅导边留生释疑解难,温故而知新。同时,我在备课时也注意设计帮扶边留生的坏节,设计一些边留生能解答的简单问题,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环境熏陶,耳濡目染。
一个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典型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因此,我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这个学年,我和数学老师合力设计了个百花园,墙壁四周用栅栏和花草围成一个百花园,教室后墙壁两边各设计了一棵理想树和荣誉树,理想树上挂满了37位孩子的理想,荣誉树上按平时单元测试分数从高到低挂满了孩子们的照片,墙壁上和后黑板上写满了孩子们喜欢的成语归纳和名言警句。每天,孩子们在这百花园环境中开始一天的快乐学习,同时也是有意无意加强边留生的班级文化熏陶,通过耳濡目染,让他们爱学,愿学,无意中记住些词语和名言警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除此之外,我每天下午晚饭后,都会抽20分钟让孩子们在校园的座椅上自由学习,重点辅导边留生诵读,让他们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快乐学习。
(五)捕捉边留生闪光点,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我很关注边留生是否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并设计一些简单的边留生能回答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全班同学一起鼓掌为他们加油,答错了,我也会激励他们下次再多努力。同时,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我给边留生设计的作业是最基础、简单、减半的,并在作业批改时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在作业后面点评激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同时轻松学习,知道其实老师也在关注他们,爱他们。
(六)注重边留生心理辅导。
这一届学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最特殊的一个群体,原因是这个班级中单亲孩子占的比例大,全班37个孩子,有9个孩子是单亲,这9个孩子包括优等生和边留生,平时我都会抽一些时间个别谈谈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和他们谈心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些孩子中,最典型的是李龙杰同学,该同学5岁时父亲意外去世,由于长期缺少父爱的管教,加之家长溺爱,该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习惯差,好撒谎,作业拖拉,平时自私、任性、霸道,心胸狭隘,动不动就辱骂甚至殴打同学,在班里称王称霸。进入五年级更是变本加厉,心理逆反,三天一大事,两天一小事,经常欺负本班同学和外班同学,孩子们对该同学都特别憎恨和恐惧。对于该生的这种行为,我经常单独把他喊到办公室进行心理辅导劝说,让他明白是非利弊,并多次联合家长一起进行心理矫正,写保证书,该生现在态度转了一百八十个弯,平时团结同学,学习也积极了。
(七)家校合一,双管齐下。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基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做好家长家庭教育这个工作。每接收一批新生,我都会认真记录好家长的通讯方式,并整理打印成表,随身携带,并经常跟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尽到监督责任。本学年中,李福文、杨何宝两位边留生经常厌学,无故逃学,经过多次与两位家长合力管教,李福文、杨何宝两位边留生现在学习态度稳定了,成绩也在慢慢进步。
总之,边留生的转化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立立竿见影的事,它是一项慢工细活,是一项长期、艰苦又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爱心,摸清楚原因,深入到边留生的心灵深处,找好开发的突破口,因势力导,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实现转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傅宏、王晓萍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2]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万千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3版
第二篇: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方案
马鬃乡中心学校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工作
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话题,为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务之急。作为少数民族学校,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我校共有38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占全校的留守儿童的77.6%,为了促进我校少数民族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步进行,根据桐梓县教育局和乡中心学校办公室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桐梓县教育局和马鬃乡中心学校办公室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机构
成立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令狐孝
副组长:刘文才
成员:娄方永、杨小芳、万昌敏、王显国、牟劲松、王维娟、项正平、杨绍明、令狐新强、吴光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教师办公室,由刘文才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的摸排、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一是各班要仔细摸排,建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分别于9月11日前上报马鬃乡中心学校,学校汇总上报教育局和相关部门。
二是要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并根据学校实际,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工作。
三是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教师包户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层层抓落实,内外联动,确保所辖范围内的少数民
族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照料、学习有人辅导、困难有人帮助。
(二)真情关爱,做到“四个优先”。
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根据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要明确帮扶的时间、内容。学校对任课教师的帮扶效果采取不定时抽查,定期检查和考核。
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在教师中开展敬业精神和师德师风培训,增强教师的同情心、关爱心。要求教师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留守儿童做到“四多”: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拉一把,多处一会,精心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在教师值班的时候要求值班教师做到多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时刻把他们挂在心中。
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为了让这些孩子享受到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在活动上优先安排,甚至特意安排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如各校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1、观看励志片:《让生命充满爱》之一——爱祖国;《让生命充满爱》之二——爱老师;《让生命充满爱》之三——爱父母;《让生命充满爱》之四——爱自己。
2、可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首歌作为学校开展活动时的召集歌。每当播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时,让其沐浴来自祖国、老师、父母的亲情。
四是安全上要优先监督,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三)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一是加强与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学校
尽可能专门向电信局申请安装一部电话爱心电话,免费向留守儿童开通,遇到重大事情或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身上发生可喜变化,班主任老师及时和家长通气。通过亲情电话的开通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供了一个桥梁,方便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定期沟通。
二是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从三个层面和途径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家庭教育的能力、水平。
A家访。学校制定家访工作制度,教师每月必须有一次以上帮扶,通过家访,提高委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B家长会。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委托监护人的家长意识。
C家长学校。学校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开展“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建设,并把家长学校建设列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使他成为第二个宣教阵地。通过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培训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三是加强与村组配合,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沟通。学校搞好干群工作,每年定期与村组进行沟通,建立鱼水般融洽关系。
四是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四)明确职责,形成制度(三个制度、一个机制)。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一般情况下没人监管,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为此,学校要结合实际,建立一系列制度。
一是学校领导、党员、教职工与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帮扶责任人行使代理家长权力,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思想的困难进行及时解决,并定期(每月至少一次)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二是教师、优秀学生与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结缘制度。(1)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表,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涉嫌违法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优秀学生与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三是建立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应急制度。应急预案三步走: ①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校遇到突发事件,班主任、学校将采取救助措施,及时处理。
②第一时间与外出家长联系。
③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
四是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学校对外的形象,学校把少数民族
留守儿童的教育列入学校的教育发展重要部分,并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学校还将其列为对教师、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签订管理责任状,纳入绩效考核。因工作不力造成失职,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被学校测评为不满意的,(学)评优选先、晋升晋级等一票否决;问题严重,情节恶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将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校园广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五)注重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励志教育活动,着重培养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欢乐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五、工作要求
(一)学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领导亲自过问和参与其中,带领广大教职工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工作。
(二)学校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或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做到制度健全,组织保障,工作到位,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三)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学校所有少数民族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四)学校要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学生。
(五)学校要做好该项工作的过程材料收整工作,并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送马鬃乡中心学校办公室。
马鬃乡中心学校
二〇一五年九月一日
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工作
实 施 方 案
马鬃乡中心学校 2015年秋季学期
第三篇:关爱学困生,呵护留守儿童
关爱学困生,呵护留守儿童—— “课外访万家”家访手记
南门小学
王火星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精彩的书,我们一起用朴实的心奋笔疾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欣赏,不仅陶醉于他们美丽动人的一面,还要找出疵瑕之处,使之日臻完美。
2011年11月10日下午5:00,我和四(2)班的班主任高红英老师、科任老师万骏、蹲点领导孙天峰一起来到四(2)班的留守儿童郑晓宇和学困生周慧玲两位同学的家里家访。
这两名学生的成绩都不太好,在班上的表现也算不上好,在路上,我们心情忐忑,因为我们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免不了敷衍了事,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早点回家了。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很快来到了郑晓宇同学的家里,由于事先进行过电话联系,孩子的奶奶在家,一进家门,家长很热情的让我们坐。孩子的奶奶说,由于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自己年纪大了,眼睛看不见,一些题目也不会做,没有能力辅导。我们向孩子奶奶说明了来意,汇报了孩子在校的表现,询问了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学校开展“校外访万家”活动的具体情况。孩子奶奶对于老师的到来非常高兴,起初她以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老师就没有当回事,事实却不是这样,后悔自己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并表示以后一定尽全力配合学校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将近30分钟,但对于教育孩子的话题,孩子的奶奶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由于我们还要家访,只好告辞,并相约下次再交流。接着,我们来到了另一位家访对象——周慧玲同学的家里,孩子的父亲在家,这位憨厚的父亲赶紧拿出准备好的饮料让老师们解渴。孩子的父亲满怀歉意地告诉老师,由于自己平时忙于上班,无暇顾及孩子的管教,给老师们添了很多麻烦,希望老师们对孩子严加管教,自己以后也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孩子,家庭和学校一起将孩子培养成人。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大家得告辞了,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大家感慨良多,家长的表现让我们感到意外,也让我们无比感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需要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需要他们眼中的教育专家给他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学校和我们老师的关爱,而我们却往忽视了这一点,也许我们的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关爱学困生,呵护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来关心、爱护、教育、帮助我们的下一代。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使学困生学有所得,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和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和学困生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儿童和学困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
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学困生,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学困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学困生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或学困生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辅导作业,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和学困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学困生”充分关注,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
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各种契机,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学困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和学困生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学困生成绩有所提高的喜人局面。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学困生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教师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5、打开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儿童和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儿童和学困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应
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和学困生”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实施方案1
石市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学困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区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学困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2、留守儿童、学困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
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我校的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汪新明
副组长:段后德 彭桃元
成员:汪忠平汪康福 汪锋南 汪炳卫 汪爱平汪梅
2、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各校须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建好“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好“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有留守学生档案资料柜,分班级存放留守学生档案袋,无人监护留守学生档案专门装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安排教师每天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等。
4、用足用好“亲情电话”
充分发挥亲情电话的作用,公开电话号码,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节日等时间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亲情电话”管理教师要组织做好联系记录。
5、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寄宿部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四、五、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6、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亲情爸爸、亲情妈妈)。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7、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
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8、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9、建立定期开展活动制度
根据各校实际,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以下活动:每天三餐后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看看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知识和见闻;此外,周一开放图书阅览室,周二开放留守儿童之家,周三开放电脑室,周四开展文体等活动,周五开展交流活动。时间均安排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由各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
10、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11、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至少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2、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13、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学校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14、读一本好书。
教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月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班队还可以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书评、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15、写一封亲情信
教育学生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假日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或致以祝福,或汇报学业,或述说家事,或报告喜讯,既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16、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7、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激励制度。
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奖”,专项奖励责任心强、教育管理成效突出的校外辅导员、代理家长、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儿童”进行表彰奖励,创造关爱留守儿童良好氛围。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较好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学校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社会妈妈”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学业。
3、汲取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大工程,仅靠学校的微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中心校将呼吁发动政府有关部门、村干部、关工委等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营造良好氛围,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4、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研讨制度。
针对我镇农村留守儿童面广量大,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开展教育科研和专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教
育研讨会,主要研究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三)、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
学校要不断地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关爱”工作。
四、活动要求
1、全镇各学校、幼儿园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完小、初小、幼儿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师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镇小学阶段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儿童及学困生。
高溪乡市小学
二0一二年三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