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林业科技服务工作
试论农村林业科技服务工作
引言
为了适应林改后林农和涉林企业对林业科技的迫切需求,提高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和为林改提供科技支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积极开展农村林业科技服务工作至关重要。我省林业科技服务林改行动主要由建设林业科技示范体系、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三部分构成。实施林业科技服务林改行动,关键是开展林业科技示范行动,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水平;重点是构建林业科技产业链,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结合;目标是实现科技兴林、科技富民、科技强林,为推进我省集体林权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应立足科技创新,坚持科教兴林,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实现技术跨越、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林业科技服务工作谈几点认识。
1.加强农村林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几点认识
1.1提升林业科技服务林农能力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林农素质。组织各类专家、技术员开展科技咨询、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活动,普及林业科学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业经营管理和种植水平。制定《全省林业农民技术员培训实施方案》,依托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学校、生态职业技术学校对村级林农技术员实施培训。组建省级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为全省林业科技入户工作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和咨询。建立村级林农技术员联络员制度,解决村级林农技术员分布广而散、管理松散的问题,发挥林技员在林农林情的上达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下传的积极性。发挥协会作用,探索联动机制。依托林改后农村中出现的各种民间科技推广服务、合作经济和农民自律组织,积极推广科技特派员、村会协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林农的能力。林业系统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多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把科技触角延伸到农户,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大量的林业技术知识。把“村会协作”作为一项“兴村富民”的工程来抓。
1.2强化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
围绕林业建设重点工程,集中优势力量,在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事关林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为突破森林资源培育“瓶颈”、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需要提供了科技和种苗支撑。根据林改后现代林业发展形势,实施合作项目,为我省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大幅度提高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和显示度。
1.3培养农村林业科技服务人才
将依托省林业局直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地方林业科技推广单位等,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兴林致富能力。通过建立林业岗位培训机制,加强林业科技推广队伍和村级林农技术员的培训教育,逐步提高其林业推广技能,以适应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发展的需要。通过培训和机制创新,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服务意识强、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科技推广团队。特别是培养一批村级林农技术员,使其成为农村永久的“科特派”和“乡村专家”,为林业科技服务林改工作奠定了人才保障。
1.4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推行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业主投入为主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省财政林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以及相关涉林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对被列入国家和省级的各种类型林业科技示范县(市)、林业科技产业园区、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点)和示范企业,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整合现有涉林项目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重点支持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及林业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企业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林产品技术引进改选、设备更新、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省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在原材料收购、仓储设备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及技术改选等方面提供财政贴息贷款或优惠利率贷款支持涉林企业以林权证、自有不动产以及商标开展银行抵押质押贷款。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增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逐步建立起林业科技创新基金。
1.5建设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
按照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和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计划通过的努力,在林业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基础良好、地方政府重视的地区建设右特色鲜明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的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并依托这些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创新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之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使之逐步形成林业产业集群、技术集成、人才聚集、产品关联的新型林业产业化发展基地,使林业产业上规模、提水平、创品牌、出效益。
1.6增加科技示范活动
初步形成由林业科技示范县(市)、示范村、示范户、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点)、标准化示范区和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形成覆盖全省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的林业科技示范网络,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进步兴林富民的先进典型,创建一批知名林业品牌产品,促进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颁布实施的技术标准和林果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在林果重点产区,通过采取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途径,在全省建立科技示范县、示范区和示范点,实现全省林果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提高林果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抓好无公害生产示范区。林果重点县市结合当地生产,重点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点。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农村林业科技服务行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和深化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提高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以提高生产者素质和生产力、兴林富民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建设一批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示范效果明显的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健全区、乡(镇)、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林业科技试验基地、数字林业管理中心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横相联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培养和发展一支精干务实的林业科技推广队伍,增强林业科技创新及科技推广服务能力,为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来源:考试大-计算机在职硕士
责编:wj 评论 纠错
第二篇: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林业科技服务的发展
一、提升技术水平,扎实推进林业科技扶建设。
为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扎实推进林业科技扶贫工程建设。首先是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县年平均举办县级培训班5期、乡镇级培训班30期,培训6000人次。在木本油料建设中,每年聘请省市林业专家到实地举办技术培训累计5000人次。其次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建设,帮助山区林农脱贫致富。实施了木本油料、茶叶产业等林业科技富民工程,推动了林产业发展。全县核桃达152万亩,澳洲坚果达6.5万亩,改造低效林15万亩,抚育中幼林5.5万亩。涌现出了核桃收入5万元以上大户10户、1万元以上大户50余户、5000元以上大户200多户,林业科技扶贫年产值达17亿元,山区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提升服务质量,把科技兴林作为首要任务。
抓好科技示范建设,是我县林业科技工作的主要措施。在大寨、爱华、幸福等乡镇建立高效经济林、用材林等科技示范基地6个。依托县乡有关部门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林业技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一个单位有一名学术带头人、一个乡镇有一名专业技术员、一个村有一名中心技术员、一个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的服务体系。实施了科技支撑新项目10个,引进核桃新品种4个,新建科技示范林5000亩和良种繁育基地300亩。建立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应用生根粉、容器育苗等多项实用技术,推广新品种30个。
三、提升服务效率,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我县作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服务于林改的作用,从山场区划界定、林种、树种确定,到主体改革后的林农生产经营、山场流转、尤其是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四、提升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乡镇林业站为基础,建立了102人的林业科技服务队伍,县林业局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拿出50万元专项用于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工作,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投
入。平均每年投入林业科技服务与推广经费80万元,有效保证了林业科技经费需求。
五、以人才培育引进为龙头,不断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林业科技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科技攻关和工作创新。县林业局拿出专项资金,在林业系统开展了林业科技论文评比交流活动,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林业科技论文10多篇、林业信息100多条,有的论文还获得了市、县科技论文奖;二是努力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条件,25人晋升为林业工程师,2人获得高级职称,1人获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是鼓励林业科技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35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四是通过公开录用引进林业科技人员7人,壮大了林业科技队伍。
第三篇:2007年农村科技服务港工作总结
2007年农村科技服务港工作总结
2007年是深化首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之年,也是我市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的开局之年,农村科技服务港紧紧围绕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集成服务“三农”的公益性、中介性和综合性的科技服务平台作用,按照“抓住一个核心, 激发两个活力, 实现三个突破”的总体思路及目标计划,努力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农村科技服务港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2007各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以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为基础,整合科技服务资源;落实六项保障工作,对接科技服务;突出重点工作内容,实现工作方式刷新
(一)、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搭建科技服务资源平台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势,成功整合了市农科院信息所“农业语音信息服务系统”资源,建设了专业化的协调员信息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开展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
1、完善农村科技服务港网站。完成农村科技服务港网站建设工作,网站各项服务功能运行正常。在原有的服务功能基础上,根据协调员需求增设市场行情、科普专栏等板块,增强了市场化信息服务。同时在服务港网站的基础上,建成农村科技协调员专业网站,搭建了一个协调员、专家、政府多方互动的网络沟通平台,实时向社会发布科技成果和农民科技需求信息,并通过专家参与,促进各种问题的解决。2007年通过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342篇。报道了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措施及成效,集中展示了优秀协调员的先进事迹。
2、开通短信平台。搭建了农村科技服务港短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手机的作用,通过短信中心提供的下发和上传功能,实现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的定制、点播、以及与互联网的互动,为政府、农村、农民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根据服务港重点工作内容,通过短信平台开展了产业技术信息服务、产业市场行情信息服务、需求解答服务、业务通知等工作。2007年通过短信平台共发布3455条信息,其中短信需求12条;根据农民需求发送答复信息350条;重点针对农大三号蛋鸡、林地食用菌发布的技术信息650条;市场行情信息2092条。
3、强化语音呼叫中心服务。与市农科院信息所共建“农村科技协调员热线电话”,汇集市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多家科研院所专家参与科技咨询服务工作,针对农民语音咨询电话,农村科技服务港通短信平台、专业网站、电话回复、上门服务等方式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科技需求。
(二)、以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为核心,推进科技服务工作
1、需求调研
把握农村需求是服务港开展工作的着眼点,也是服务港开展推广服务的动力。从完善农民科技需求沟通渠道、构建农村科技需求反馈网络着手,通过科技需求热线(51501853/4/5/6)、农业语音呼叫系统(51503939)、爱农信息驿站、短信互动平台等多种途径,及时掌握各类农村需求,建立了快速反应和全程跟踪的技术服务机制,同时,整合内部工作资源,建设需求OA平台,不断完善了“需求→资源→ 推广→需求”的闭环工作方式,提高了科技服务效率。
与农科院信息所合作共建的农村科技语音热线(51503939),搭建了农民个体需求反映通道。全年共接到语音咨询电话540余个,涉及到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服务港通过语音中心、短信平台及上门服务等方式较好的解决了科技需求。
通过爱农信息驿站信息渠道收集农民需求共计1500余条。以爱农信息驿站大调研为主要工作手段,建立快速绿色需求信息反应通道,责成服务港专人负责驿站工作对接,及时获得区县各驿站站点需求信息并进入服务港需求解答工作流程中。为驿站及其带动联系的农村科技协调员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服务港以专家授课、田间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共性及个性需求予以解决。
服务港通过农村科技需求热线、短信平台等途径共接到农民需求电话100余个,主要来自房山、昌平、密云、怀柔、延庆、大兴、门头沟等郊区县,咨询问题主要是镇域或村域的共性技术需求,尤其以门头沟、怀柔的科技需求数量居多。
2、资源凝聚
广泛凝聚社会有效资源,为农民提供实惠的服务是服务港的宗旨,紧密联系在京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在发挥各单位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单位的优化组合,集成服务。服务港与中央在京院所、北京市属高校院所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对接,建立了科技资源协调库,包括涉农高校院所十余家,以服务农民、建设新农村为共同目标,集中各单位科技优势为农村、农民服务。同时,注重梳理关键技术,明 确重点,在转化和推广的过程中强化技术的集成应用,着重发挥技术的综合示范作用。
(1)、对接科研院所资源,加快成果、知识转化应用
为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港的核心服务能力,服务港广泛凝聚各类科技资源,与中国农大、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中央院校和市属三院(市农科院、农职院、农学院)建立了合作联系,并就农大节粮型蛋鸡、立体草莓、林地食用菌、微孔矿物肥等一批科技成果进行了示范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2)、广泛凝聚企业、中介资源,探索市场化服务模式 针对有机肥、农业装备等投入品新成果的推广,积极与阿姆斯、嘉博文、京圃园、颐永堂等一批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和设施农业协会、京鹏环球温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资源建立业务关系,探索依托科技协调员,以市场化运作形式,开展相关成果的推介、培训和宣传。同时,凝聚了BSI、SGS、方圆认证、新世纪认证、科环、技术交易中心、持国技术评估事务所等一批科技中介,在标准化推广、技术评估和技术交易等业务方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依托职能局等政府资源,为科委工作提供服务
组织农业局、林业局等资源,就设施农业节水、病虫害防治、蔬菜新品种、耕地质量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和技术选择进行研究;主持负责2008年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凝练和建议方案的细化工作,为科委软课题研究和重大项目立项提供支撑。
3、技术推广
成果推广是服务港的核心工作,通过大量的需求调研分析,针对北京市农业、农村生产现状,服务港从各高校和院所筛选出了农民正在应用和有潜在需求的52项(套)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协调员实用技术展示及推荐主题活动,向广大农民介绍推介系列实用技术,吸引众多农民前来参观学习。针对农民普遍需求,凝练出了10项重大科技成果,编制详细推广方案,作为服务港今年重点向农村推广推介的技术。2007年开展了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草莓新品种及立体栽培技术三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已推广至房山、怀柔、门头沟、平谷、昌平、密云、延庆7个区县33个乡镇,累计发放鸡雏17万只。预计农民增收510万元。培养和带动了100余名协调员。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了“科研院所+支部+协会+股份制”、“科研院所+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科研院所+公司+农户”等多种推广模式,同时成立了专家和30名协调员组成的“京郊节粮蛋鸡养殖技术服务队”,负责蛋鸡养殖管理、疫病诊断等技术服务。服务港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为协调员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市场行情信息提供等多种服务,组织12次养鸡技术培训班,开展养殖户之间跨区域的横向交流学习活动,编印并发放了600份节粮蛋鸡用户手册。服务港还以北京工业设计中心为依托,为蛋鸡合作社提供农产品深加工包装及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产品市场化包装。“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项目已在房山、通州、怀柔、延庆、顺义、门头沟、大兴、密云8个郊区县进行推广,品种涉及长根菇、大杯伞、秀珍菇、香菇武香1号、特大毛木耳、高温平菇等7个品种,推广面积达2000亩,培养农村科技协调员近100名,农村科技服务港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协调员联系制度,开展食用菌制种技术、林地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培训共30期,累计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开展现场指导栽培技术咨询服务达100余次,指导农户1000户,编印并发放1000份资料。通过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了林地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水平。
“草莓新品种及立体栽培技术”,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确立在顺义三高、昌平南邵和通州宋庄各建一个立体草莓示范观光大棚。目前,该技术推广正在按照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
技术服务是服务港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农民语音留言和热线电话,服务港及时组织专家到生产一线,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问题,全年累计下乡90余次,直接收益农民3000人次。例如,2007年2月28日上午11点,农村科技服务港接到彭德生的紧急电话,反映该协会27家养殖户近10万只30日龄的雏鸡不同程度的存在咳嗽、打呼噜等病症,而且陆续有死鸡出现,养殖户心急如焚。服务港迅速组织禽类疫病专家在当天下午1点钟赶到养殖现场。专家们在了解发病前饲料、用药,分析雏鸡粪便及鸡舍周围的环境,并对病死鸡进行了现场解剖后,排出了禽流感等传染性疫病的可能性,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专家还抽取血样,带回实验室分析后,指明了病因,及时提出 解决措施,遏制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为养殖户避免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7年4月18日,服务港组织中国农大果树栽培专家来到门头沟雁翅镇太子墓村,针对苹果大小不一,品质不高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专家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树体管理等具体措施,以提高果品品质和商品果率,并就果农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
农业推广教授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在房山、延庆、密云三个区县五个乡镇都建立了推广教授工作试点,这些推广教授根据当地产业特色,组织相应的专家、技术成果为乡镇经济发展服务,把推动乡镇发展作为教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乡镇已显示出推广教授的作用。
4、科技培训
围绕协调员队伍建设,服务港从提高协调员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准三个层面开展培训,力求培养一支生活在农村、服务于农村的新型农民代表,更好地实现农村科技协调员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传、帮、带作用。2007农村科技服务港依托在京涉农高校及农业企业,通过教授下乡和协调员进大学的方式,举办果树、肉鸭、柴鸡、信息检索、植保、疫病防治等多种培训班(活动)120多次,累计培训协调员3500人次。启动了农村科技协调员培训行动计划,联合北京市农科院、北京市供销学校、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三家单位,采用卫星直播、网络直播和双向视频方式开展实用技术、技术转移及市场营销三个模块的系列培训活动。组织农村科技协调员交流活动,分别在昌平、密云开展新能源、新技术展览,宣讲农村科技 协调员建设工作和服务港服务职能。如:2007年3月30日,依托市农学院举办了为期2天的“首期农村科技协调员农业科技信息检索能力培训班”,60名来自延庆县、昌平区农村科技协调员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协调员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解决生产、生活中科技难题的能力;2007年4月4日,联合门头沟妇联开展了“节粮蛋鸡养殖关键技术”的培训,在门头沟区筛选了10个村20名妇女能人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使养殖户全面了解了节粮蛋鸡的特点、鸡蛋品质、鸡的疫病、养殖温度等问题,为节粮蛋鸡的成功养殖奠定了基础;2007年7月16日,为了更好地开展京郊节粮蛋鸡的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京郊养殖户的饲养水平,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节粮蛋鸡养殖技术培训班”,怀柔、密云、延庆、门头沟、昌平、平谷、房山7个养殖区县的蛋鸡养殖科技协调员共计近40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同时,以此次技术培训为契机,通过整合专家资源成立了“京郊节粮蛋鸡养殖技术服务队”,以专家为队长、协调员为队员,这支服务队的队员们在取得“真经”后,将向周边养殖户进行知识传播、技术传授、科技推广和信息传递,进一步影响和带动其他农户通过饲养节粮蛋鸡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5、创新型乡镇建设
按照年初选定的11个创新型乡镇作为建设目标,根据乡镇规划要求,服务港积极组织科技力量推动创新型乡镇发展,采取个人承包制形式,每个员工负责1-2个乡镇,作为工作考核内容。通过全年工作,每个乡镇的工作都有一定进展。在房山琉璃河利用农大推广 教授的科技实力,对肉鸭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仅肉鸭强行换羽一项技术,就能延长种鸭使用年限,节约开支一倍以上。同时利用当地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食用菌、养殖节粮型柴鸡,用科技和人才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对顺义杨镇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了乡镇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重点,对原有工作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就如何促进企业采用科技新成果(草莓、蔬菜、甘薯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技术引进和技术示范方面达成一致,下一步将选择重点企业开展对接工作。与密云科委有关人员一道,深入石城镇进行产业调研,请专家为石城镇旅游业支招,同时发展旅游农业,重点在中华蜜蜂、食用菌、山野菜等产业方面取得突破,增加收入。
6、宣传工作
(1)、配合农村科技协调员技术成果应用推介培训主题活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社、科技日报等20家、25名首都重要新闻媒体代表参加,设臵媒体提问、现场采访等环节,形成媒体与主办方及领导的现场互动。共有17家进行了报道,报道信息22条。其中,京郊日报对52套技术分两个专版进行刊载,使京郊10万户农民可以看到该报,反响热烈。
(2)、协助组织13个区县科委协助拍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电视宣传片13部,并在各区县电视台播放。请CCTV-
7、北京电视台科委记者站等专业制作力量,拍摄农村科技协调员系列电视专题片6部。
(3)、与科委记者站合作拍摄协调员综合专题片2部,在推进农 村科技协调员建设工作大会以及农村科技协调员推广培训主题活动上播出。与CCTV-7合作拍摄协调员典型人物宣传片4部,均在协调员技术推广培训主题活动中播放,得到了协调员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4)、组织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台、北京商报、京郊日报等记者深入到京郊一线采访农村科技服务港07年推广的重大技术。
(5)、配合与京郊日报合作,开设专栏“农村科技协调员风采录”,每周一期,每期一个典型协调员人物,每个区县四个协调员风采。与农民日报合作,在头版显著位臵分三期以新立意、新角度反映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工作。
(6)、协助《农村科技工作研究》刊物连续三期以协调员为专题,进行深度总结和提升。出版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间简报》,每周一期。在内部刊物《首都农村科技》,开辟了协调员专栏,登区县科技工作动态,反映市科委、区县科委日常农村科技工作亮点,为区县科技工作谋划和展示提供窗口。与科技网合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臵协调员宣传专栏。
(三)、注重品牌建设,实现工作能力的三个跨越
服务港在做好“三农”服务工作的同时,始终注重自身能力的建设,主要从工作方法、工作内容、服务能力三个方面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1、在创新工作方式上实现跨越。不仅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念,更注重在实际工作中以结果为导向,对每一项重点工作认真 研究、精心规划与部署、制定缜密的工作计划,规范管理目标、责任到人,真抓实干、不论是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创新乡镇建设的推进、十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在进一步促进农村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以科技为支撑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上,都紧紧围绕着以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这个核心展开,用我们的努力把服务港建设成首都农村科技的资源港、活力港。
2、在凝练工作内容上实现跨越。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以市农科院等为技术依托,导入在京农业高校与院所等各级科研部门中的资源与成果,通过创新“需求-资源-推广-需求”推广工作环路模式,把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立体草莓栽培技术、农大三号节粮型蛋鸡推广等一批科技“惠农成果”落实在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各级各类农村科技经服务组织及首都农村科技主战场中最活跃、最有带动能力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上,带动转化推广到生产第一线,把服务港建成协调员之家。
3、在提高服务能力上实现跨越。主要是通过请进来培训、开展学习与交流,工作研讨、调研、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围绕“服务”这一中心运转。为领导服务、为院所服务、为农业企业和服务组织及广大协调员、农民服务是服务港最基本的职能。在工作中从调查研究,信息反馈,督查催办,综合协调等方面,为领导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依据和支持,实行全程性跟踪服务,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上半年共开展二次较大规模的农村科技协调员现状调研活动,并多次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与区县科委、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有关委办局 专家共商深化新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协调员队伍健康发展的大事。
(四)、营造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环境,推进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科技协调员是新型服务体系发展中的新生事物,需要创造软硬件环境来促进其发展,通过外因影响推动协调员建设。
1、农村科技协调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培育
围绕“提升农村科技协调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促进城区科技资源向郊区县辐射”的主题,依托北京技术转移联盟和其他优秀技术转移机构,针对农村科技协调员的需求,组织相关培训、交流、实地考察等活动。制定了“农村科技协调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实施步骤及近期的工作重点等。2007年6月5日,召开了农村科技协调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建设座谈会。北京圣泽林生态果业有限公司、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7+1”高科技饲料企业联合体等技术转移服务联盟成员向13个区县科委介绍了技术转移的经验。并沟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重点是进行农村科技协调员的技术转移业务能力培训。
2、创新型乡镇农村科技协调员服务体系建设
组织农村科技协调员协助院所开展乡镇产业调研。针对朝阳区常营乡具有回民聚居和传统农业产业萎缩等特点,引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为其编制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建立了一支15人的清真餐饮业协调员队伍和20人的绿化服务业协调员队伍,目前已通过这两支队伍协助北京大学完成了该乡的产业基础情况调研;针对苏家坨镇主 导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底数不清等问题,引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其编制果蔬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利用该镇已建立的协调员队伍协助市农科院完成了实地考察和产业结构调研工作。
农村科技协调员促进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在乡镇示范推广。通州区永乐店镇引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科院和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木耳、香菇、鸡腿菇、杏孢菇等多个食用菌品种和节水微喷技术,目前已通过农村科技协调员在100亩林地中示范;平谷区大华山镇建立了一支30人的技术推广协调员队伍,引进中国农大和北京农学院的桃优新品种6个,栽培新技术5项,示范面积达到100亩。大兴区榆垡镇从北京市农科院、北京农职院引进樱桃、杏等果蔬优新品种20个、小型农机具5套,通过建立30人的果蔬产业协调员队伍,使推广面积达到5000余亩。
农村科技协调员搭桥,促进乡镇产业发展。顺义南彩镇协调员吕超搭桥,组织镇养蜂产业合作社与天天康乐果品产销合作社合作,拟定08年春天组织30户蜂农200群峰入住南彩镇域果园,蜂农为果农提供授粉密蜂、果农为峰农提供蜜源,可谓是协调员搭桥,蜂农果农联手共创甜蜜事业。
3、农村科技协调员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
调动协调员积极性,帮助解决技术拥有方产品销售及推广的问题。通过以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北京市生物肥料企业联盟和爱农信息驿站联合,建立一种新型生物肥料推广联盟,即“企业+农村科技协调员+农户”的合作模式,在600个服务网点内 展开市场调查、推广宣传等工作,引导农民使用新型生物肥料。目前,阿姆斯公司与爱农信息驿站已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生物肥料推广小组”,并初步制订了规范的市场推广办法,销售模式、物流机制、培训机制、监督机制;编写了生物肥料专业知识和生物肥料推广技能的培训教材。
搭建农产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通过农村科技协调员开展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依托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建立农产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培训农村科技协调员,初步确定为大兴区的北京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顺义区的北京易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州区的北京御香苑畜牧有限公司等10家农加工企业的产品提供产品营养成分唯一性测定服务,并提出产品改进方案。
4、联合爱农信息驿站,为协调员提供支撑
爱农信息驿站在体制上采取企业承担政府项目的方式,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初步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村科技协调员商业化运营模式。
2007年以来,农村科技服务港联合爱农信息驿站重点围绕各区县主导产业,以农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主要依托,加强了以爱农信息驿站为主渠道的需求调研活动,通过调研,联系了带动了全市11个涉农区县、118个乡镇、641个村的农村科技协调员1210名,收集1474份需求信息,并给予及时解决。在为协调员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服务产业的企业带动型、专业服务型、参与服务型、拓展经营型等四种工作模式。
二、问题与不足
(一)、与农民的信息沟通和互动有待于加强。强化服务,加强引导,提高农民反映实际问题和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服务港闭环工作方法还要继续磨合加强。根据农时要求,加快重点科技成果的推广实施,让农民早应用,早受益,早扩散。
(三)、服务港与爱农信息驿站的协作和融合要进一步加强,对协调员的联络、支撑和服务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三、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农村科技服务港将继续紧密围绕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工作主线,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为核心工作内容,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性平台的构建,广泛凝聚社会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创新工作方式、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和打造农村科技服务港品牌的工作突破。
(一)、总体任务
农村科技服务港将以打造“科技惠农”的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平台为目标,充分凝聚城乡科技资源,把握“三农”科技需求,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提供多元化、多层次服务内容,进一步打造农村科技服务港品牌。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三个一”(抓住一个核心,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批技术成果)内容开展相关工作。即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为核心,搭建农村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机制性平台,提供一批农业先进适用科技成 果,为“三农”服务。
抓住一个核心: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功能,并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骨干,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郊区的应用。围绕农村科技协调员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和培训工作,提升协调员整体素质。
搭建一个平台:构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机制性平台。建立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在京郊流动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技术成果应用的特性及表现形式,建立指导性、成果推广性、技术服务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增效性的四大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性平台,农村科技服务港对技术成果进行分类和整理,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和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转化和应用。
提供一批技术成果:以实施“首都农业科技124创新工程”为重要工作指导,广泛凝聚资源,围绕协调员所从事的产业,根据农民当前的热点需求和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梳理出一批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先进农业适用技术成果,并通过农村科技服务港组织和策划,以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站为重要工作着力点,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的内涵和实质,促进当地区域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体现北京农业发展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
(三)、重点任务
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需要。农村科技服务港要以农村科技协调 员为主要工作点,强化科技需求通道,完善科技服务功能;重视和发挥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站的功能和作用,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加强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村科技服务港2008年的重点任务是:
1、构建工作网络,促进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体系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构建农村科技协调员工作网络。以各区县科委、爱农信息驿站、创新型乡镇、农企农协等为工作节点,以科技成果、技术推广为工作线,依托协调员工作站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突出典型协调员工作站及“星级”协调员带动作用,促进协调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2、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农村科技服务港品牌
探索新型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并针对推广应用技术成果的种类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建设涵盖专家指导性、成果推广性、技术服务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增效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性平台,促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京郊流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农村科技服务港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打造农村科技服务港服务品牌,提升科技服务内涵和实质。
3、整合科技资源,促进先进成果的应用
根据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依托首都科技资源,整合技术与成果。坚持政府引导支持、多主体积极自觉参与、市场配臵资源的原则。实践“首都农业科技124创新工程”的指示,积极促进以产业能力提升工程、休闲服务强化工程、循环农业构建工程、产品价 值增效工程为核心作用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北京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重点推广以蔬菜砧木新品种选育及嫁接技术、茄果类蔬菜生产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为主的设施园艺技术;以蜜蜂优良品种引进及健康养殖技术、有机牛奶生产体系建设示范与推广为主的养殖生产技术;以果树水肥耦合节水保肥技术为主的循环农业技术成果;以山药标准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推广、板栗加工品质评价系统及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为主适合山区发展的技术成果;以新型高效多功能微生态制剂(药肥)的研究与应用、优质蔬菜生产中害虫可持续防控技术为主安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
4、调动广泛力量,开展立体化多层次协调员培训活动 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施农村科技协调员培训行动计划,针对协调员“四化”特征,利用农业信息化手段,通过协调员工作站、爱农信息驿站、远程教育站点等有效途径,开展内容涉及农村实用技术、技术转移及市场营销等内容的系列培训活动。培养出1000名星级协调员,发挥其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5、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港自身建设
服务港在做好“三农”服务工作的同时,始终注重自身能力的建设,主要从工作方法、工作内容、服务能力三个方面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服务”、“港湾”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对服务港工作内涵的认识,认真研究,精心规划和部署、制定缜密的工作计划,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工作中注重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切实抓 好以技术成果推广带动的专业协调员队伍,努力把服务港建设成首都农村科技的资源港、活力港,是广大农村科技协调员的家。
(四)、保障措施
1、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
出台星级农村科技协调员及协调员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能,健全协调员管理体系。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协会为主建立一批市级协调员工作站,并以协调员工作站为着力点,从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科技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农村科技协调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2、整合科技资源,夯实农村科技协调员建设科技后盾 农村科技服务港紧密联系在京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凝聚科技专家资源和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各单位专业优势,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和集成服务。为广大协调员提供必要的专家、成果资源。同时,注重梳理关键技术,明确重点,在转化和推广的过程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港的品牌效应。
3、加强部门联动,提供优质服务
进一步畅通与协调员工作站、爱农信息驿站和远程教育站点的需求绿色通道,实现需求对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针对个体、镇域以及行业的共性科技需求,从方法、手段等多方面着手,形成把握科技需求工作模式,强化反馈机制。
密切联系区县科委,政府相关委办局及相关单位,形成科技服务工作合力。注重集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 体系的需要,形成合力,共同为推动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而努力。
4、总结先进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及时总结,收集典型材料,汲取各地区、各单位在协调员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挖掘“星级”协调员在科技服务中的先进事例,突出典型协调员工作站在科技咨询、成果转化、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重视和总结技术成果推广中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农村发展中心农村科技服务港
第四篇:2011年上半年科技服务工作
海口实验站/香蕉研究所2011年上半年服务”三农”工作总结和下半年
工作计划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海口实验站/香蕉研究所2011年上半年开展服务“三农”的工作主要有海南省第七届科技活动月科技服务工作、农业部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推广、海南省农业科技110热作龙头服务站服务工作、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科技推广等,派出专家34人次分别到海口琼山、澄迈、临高、白沙、东方和保亭等8个县市及乡镇开展科技推广工作,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蕉农900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1000余册,田间技术指导95位蕉农,制作图文并茂的科技展板14张且展览5次。
科技服务形式有专题讲座、田间指导、技术咨询、科技展览、资料发放等。
二、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配合院“三农”办开展各项科技推广工作
2、加强农业部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
110、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等的各项科技推广工作
3、组织好2011年海南省示范县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工作
第五篇:2011计生科技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深化改革 锐意进取 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吉林省磐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近年来,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曾多次得到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表彰和奖励。2005年,我市经过上级部门的验收和评估,获得了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的荣誉称号,2010年市人口计生局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先进单位”,磐石市计划生育服务站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
几年来,我市按照国家、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的安排部署,继续深入地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并使这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提高。
一、领导高度重视,服务理念有新认识
我们磐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集中人员学习并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剖析“十二五”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掌握需求变化,确立服务理念。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需求的调查,通过问卷,座谈,入户走访等途径,获取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加以分析和汇总,与此同时,按照群众的实际需求确定优质服务的项目,内容和时间,增强了优质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以赢得群众满意
我们市委、市政府将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计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优质服务管理小组,全面推行计生目标垂直管理,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形成工作合力。严格执行目标考核,落实“一票否决”,建立完善了责任制,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化综合改革,工作创新有新进展
按照省和吉林市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口计生委关于综合改革工作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力打造计生服务品牌,营造综合改革的内外部形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按照《关于规范完善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站院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我们制定了“站院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坚持以“职能分工明确,工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优质高效服务”五项原则为指导,设臵计划生育科、青少年保健科、妇科、优生监测科、不孕不育科、男性科、老年保健科、理疗科、家庭保健 科、检验科、手术室、放射线科、消毒供应室、药房等科室。在人员方面2010年我们从卫生系统调入一名骨干医生配齐配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目前磐石计划生育服务站共有职工1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职工总数的83%以上。为了强化运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采取了竞争奖励机制:采取岗位工资和工作目标相结合,坚持竞争上岗、绩效挂钩、目标责任、服务承诺、末位淘汰五项职业化管理原则,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岗位动态管理制、聘任合同管理制和业务骨干社会招聘制,由计生局牵头成立综合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半年和年终进行考核,按照岗位职责,设臵日常工作考核记录册。每次考核结果在服务中心通报,年末综合评价在后两位的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和通报批评。
我们还进行了服务机构“市乡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市乡一体化”改革经验。完善了“市乡一体化”管理机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呼兰镇中心服务站开展了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市乡一体,坚持公益性质,坚持重点突出”四项原则为指导的“市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建立了七种新机制:建立人员调配机制、建立特色服务机制、建立业务管理机制、建立专家出诊机制、建立合理转诊机制、建立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整合计划生育工作城乡资源,加强服务机构运营管理,发挥服务机 构作用。为了指导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一是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应自觉接受本地计生站和市人口和计生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并按要求做好各项日常工作。二是所开展的有偿服务应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和《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所规定执业范围执业,收费标准按《吉林省医疗卫生机构收费标准》执行。三是严禁对国家规定的免费项目进行收费,免费服务流程符合市人口和计生局要求。四是按要求做好各项登记、记录,并做好各种档案的管理。五是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在经济效益方面则根据业务开展情况,乡镇服务站的全部经济收入,在计算药品成本、卫材成本、技术人员工资及浮动工资后,纯收入按6:4的比例与市服务中心效益分配,市服务中心为60%,乡服务站为40%。年初运营至今,呼兰站及时为周边广大育龄群众排忧解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们的需求,赢得了她们的一致好评。
我市的两个中心站烟筒山站和明城站分别建立于2005年5月和2007年11月,运营至今经济收入分别为188.11万元和43万元,2010年,烟筒山中心站收入为20.475万元,明城中心站收入为11万元,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这两个站辐射范围达到周边的7个乡镇,能够及时为广大育龄群众排忧解难,得到她们的高度赞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有新突破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计生优质服务与管理,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2010年底至今我们先后投资267万元对14个乡镇的技术服务站进行了改造,并投入资金135万元为磐石市计划生育服务站配备了血球、生化分析仪彩超、多功能手术床、酶标仪、利浦电切刀、立式高压灭菌锅、宫颈治疗仪、男性科治疗仪、妇科治疗仪、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乳腺治疗仪等,为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了技术设备保障。俗话说“要想有地位,就得有作为,要想有作为,就得靠实干”。正因为我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激情和工作干劲,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我市政府投入资金600万元建造的省内一流县级生殖保健医院项目,面积2600平米的磐石市生殖保健医院即将投入使用。
201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推进出生缺陷工程广泛开展,根据省和吉林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增补叶酸系列活动。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加强领导,确保免费增补叶酸保障到位。为更好地适应免费增补叶酸工作,我们在计生局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市计生服务站站长、副站长任副组长,市、乡两级5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制定并下 发了《磐石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系列活动实施方案》,认真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将出生缺陷筛查、免费增补叶酸工作完成情况做为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宣传倡导,确保免费增补叶酸引领到位。宣传教育是开展免费增补叶酸工作的基本前提,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倡导。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开展了社会化宣传,通过现代化通讯及网络途径,大力宣传增补叶酸知识,在计生通讯网络中设臵了宣传优生内容的彩铃,利用磐石市人口计生信息网站,系统宣传免费增补叶酸知识。三是完善机制,确保免费增补叶酸规范到位。为保证免费增补叶酸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探索规律,完善机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结合我市实际,建立健全了增补叶酸随访制度、报告制度、定期通报评估制度,制定市、乡、村免费增补叶酸发放流程,按统一标准规范开展工作。市生殖保健医院对叶酸药物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健全发放、登记、帐物管理制度。乡镇服务站选派专人负责药物发放,及时填写发放登记,并定期督导,检查村级工作完成情况,村级计生员在开展日常工作上门服务时负责宣传、指导、跟踪服务和反馈信息,确保叶酸服用人数和效果。对孕前服务对象宣传增补叶酸知识,指导选择干预药物。四是强化管理,确保免费增补叶酸培训到位。我们采取集中培训和重点人员个别指导的方法,分级开展免费增补叶酸基础知识培训,整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 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在推行免费增补叶酸工作过程中,我市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出生缺陷筛查、药物干预和随访服务上,我们以孕产妇优质服务为主线,开展免费增补叶酸工作,鼓励优生对象接受出生缺陷筛查和药物干预,免费为新婚夫妇讲解孕期保健知识和进行产前检查,定期做孕期检查、产前指导及相应的随访工作。经过努力,今年我市的免费叶酸发放数量为6618瓶,发放2033人份,叶酸服用率达到83.6%,超过了省市要求的标准,免费叶酸增补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在做好免费增补叶酸项目工程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做好国家免费由省健康检查试点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强化“四个宣传”,确保孕前优生促进工作氛围浓厚 一是强化了面上宣传。利用我市广播电视人口广角宣传专栏,每月开办4期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优生知识讲座,扩大了宣传普及面。
二是强化了立体宣传。适时组装宣传车,利用乡镇集日和各种人口纪念日、传统节日,深入乡村开展优生优育为主要内容宣传活动。同时,还在市内小公共汽车上播放优生优育知识,提高了群众防范和参与意识。
三是强化了针对性的宣传。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突出了对重点人群的优生优育教育,主要为新婚和尚未怀孕的夫妇举办优生科普学习班,增强其出生缺陷预防意识。四是强化了一对一的宣传。对前来孕期体检的妇女,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让每个孕妇都了解产前筛查科技知识。
狠抓“三个培训”,确保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技术力量充实
一是狠抓了骨干师资培训。根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内容,以及市、乡、村三级技术工作职责,我们请专家组对市乡服务站具备执业资质人员进行了骨干师资培训,使21名骨干师资的孕前优生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狠抓了乡级技术人员培训。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乡级服务站14名从事技术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她们专业能力。
三是狠抓了村级计生员和目标人群培训。普遍开展了对村级专干和待孕人员的优生知识的培训,使全体技术服务人员掌握了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流程。利用下乡巡诊和门诊时机,开展对目标人群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了“人群覆盖率”。
规范“六项工作”,确保孕前优生促进工作不断深化 一是规范了工作项目文本。,我站《磐石市技术服务站国家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文本。各乡级服务站也在我们的项目文本的框架下,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方向和服务内容。
二是规范了基线调查。为了有效提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我们与各乡镇服务站共同对计划怀孕对象进行调查、摸底、登记。
三是规范了岗位职责。根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需要,我站设臵了检验员、调查员、咨询员、B超医师、采血员等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认真规范了优生健康检查和产前筛查档案、报告单、登记本。坚持目标人群人不漏检、检不漏项,不断完善了职责制度。
四是规范工作流程。我们制定和公示了《磐石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程图》,增加了优生工作的透明度。五是规范了文明服务标准。对所有来检查的服务人群,处处强调爱心和责任心,坚持微笑服务,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六是规范了档案管理。按标准建立了优生健康检查乡级服务站也建立了相应的登记册,统一档案标签,做到填写正确、整洁,符合医疗文书规定标准。
2011年我市目前优生健康检查1089对,今年我市技术服务站对全市58064人进行了生殖健康免费检查,共查出生殖系统疾病87258人次,查病5714例,治愈5065例。2011年,我市的早期宫颈癌筛查571例,累计3年早期宫颈癌筛查3449例。我们还充分发挥服务车的作用,深入村屯、居民家中开展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或参与集中服务。制作了生殖道感染防治宣传折页10万份,发放到广大育龄群众手中。
三、强化综合治理,性别比平衡有新成效。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要求,为防止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市人口计生局与市卫生局联合下发了打击“两非”文件,并在两个部门所属医疗机构的B超室和妇科手术室设臵了禁止鉴定胎儿性的警示牌,同时,计生和卫生还联手对卫生技术市场进行清理和检查,对违法开展节育手术和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个体诊所进行了查处,经过努力,我市近几年来的性别比一直稳定在106—107之间。目前,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保证了深化优质工作的健康开展。
五、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升位有新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磐石市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在去年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按照省编委规定的编制数,配齐配强了各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站人员,对空缺的进行了补充,对不胜任的进行了调整。针对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站缺少有医学学历的技术员问题,进行重点调整,目前全市有技术站的14个乡镇,均已配齐了有医学学历的技术员。对村级计生员的管理,实行了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机制,今年267个村计生员全部实行了市级聘用制,签订了聘用合同,推行平时工作和年终考评以及采取继续聘任、留用查看和解聘等管理办法,增强了危机感,充分调动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村级计生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村、社计划生育专(兼)职人员的报酬,执行省《条例》规定的村计生员不 少于村主要领导工资的70%,社中心服务户长年报酬不少于300元。为了兑现上述报酬,今年把乡镇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市计生局统一管理,防止计生经费被挤占、挪用。
我们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活动,加强了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积极参加国家、省和吉林市人口计生部门的各类培训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同时也举办了全市乡镇街、村计生干部培训班。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服务认识和业务水平,推动了中央《决定》和省委《意见》的贯彻落实。人口计生部门的培训对象参加各级人口计生专业知识的培训率达到100%。在人才配备上,按照省计生委的“五百人才计划”及“三千人才计划”的号召,今年我们又从乡镇选派了3名技术人员到市医院进行进修,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促使我市的技术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服务水平的提升,更是一个爱心惠民工程,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惠及的是广大群众,维护的是群众的合法权益,反映的是执政为民。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有序快速的开展,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实力磐石、和谐磐石、生态磐石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