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研组个别化教师讲评专题小结(顾瑞芳)

时间:2019-05-12 15:1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教研组个别化教师讲评专题小结(顾瑞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教研组个别化教师讲评专题小结(顾瑞芳)》。

第一篇:大教研组个别化教师讲评专题小结(顾瑞芳)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浅谈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讲评

顾瑞芳 2013年6月

个别化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为幼儿学会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了正确把握个别化学习的教育价值,我园也深入研究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教师的讲评。可以说讲评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先谈谈本学期我园老师们对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讲评的一些看法:

一、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讲评点的选择

1、交流分享的内容应包括认知、兴趣、态度、能力等多方面

《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有关中班年龄段的教育策略中指出,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适时适宜的帮助,促使儿童对自己选择的事情能坚持完成。由此可见,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在认知能力方面,还包括兴趣、能力、坚持的品质、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春天的颜色”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交流分享中,老师预设了三个分享点:其一是对春天特征的交流分享,旨在鼓励幼儿间的交流,丰富他们对春天色彩的认知经验;其二是对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可以变成另一种颜色的了解,旨在引发幼儿探索操作的兴趣;其三是对活动结束后操作材料的整理,旨在帮助幼儿积累整理学习用品的经验。可见,同一个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交流分享,其包括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有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2、对集体都有需要的共性问题、关键经验。

也就是说今天在活动区中发现的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大多数孩子都不清楚。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能够掌握的问题或经验。或者是一些常规要求等。例如:活动《毕业照》幼儿将画好的小朋友的图片贴到制定画板上,教师在画板上已经帮助幼儿划清排列的位置,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许多幼儿都将小人分开贴,没有达到教师预设小人重叠贴的目标,于是教师就利用集体讲评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提升。“为什么,我们排队的时候会歪歪扭扭的呢?下面的小朋友可不可以贴到上面小朋友一半的位置呢?”通过照片的观察和讨论,最后抛出问题:“我们明天来试试看,哪种排列的方法拍出来的小朋友更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多。”我合理地利用了讲评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思维的启发。

3、新的提高点,也就是老师心中的目标。

作为老师,心里要知道孩子的能力。并随时了解孩子哪方面需要提高,心中要有教育目标。并将这个目标,也就是幼儿接下来需要掌握的进行区域活动的提高点在活动区集体评价时提出,并结合演示(或是抛出思考的问题)使幼儿得到认识。例如,在小实验《传声筒》中,教师观察幼儿制作的方法,并和幼儿一起体验打电话的乐趣,但是,当幼儿实际操作时,对方却始终听不到声音,于是我马上要求幼儿不停地往后倒退,指导线拉直了为止。教师过多的介入反而影响了幼儿的能力发展,下一次在玩的时候,他们仍然会忘记。这时应采取小组讨论:“为什么他们听到声音了,而另一组却听不到?”请小朋友进行讨论,从而尝试几次后,另一组也成功了,在过程中他们相互体验了对方的经验。

4、关于新玩具、新材料的投放使用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活动前提出。当然,某些情况下需要幼儿先玩后讲也可。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想到,对于少数的个别讲评内容,如个别经验、不适合在集体前讲解的内容,而对个别幼儿的发展有益,就进行小组及个体的讲评。也就是说,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不同,幼儿能力的层次不同进行的针对个人的问题的讲解。这种问题只出现在个别幼儿身上,别的幼儿不需要、或已经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就不适宜在集体的面前讲评,而这些内容就要在小组或个人的讲评中体现。

5、在内容的选择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时,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自己预设的讲评内容和当天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或生成的内容不相符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安排讲评的内容,掌握讲评的尺度,在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讲评中,既能达到预设的目的,又能结合当场的问题予以解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以“春天的颜色”为例,这个讲评内容包括了认知、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内容,另一个讲评点,就留给活动过程中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作为讲评内容。既完成了教师预设的内容,又与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结合起来。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每次讲评中,预设的点不宜过多。就中班幼儿来说,因为他们的有效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不够长,如果教师预设的点过多,再加之上幼儿生成问题及突发状况的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讲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幼儿的注意容易分散。就幼儿生成的内容来看,教师要做好价值判断,并不是所有的生成内容都适合作为讲评内容的,判断的标准可以来自对主题目标的理解,或者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共性。如果是个性问题,完全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材互动等方法来及时解决,如果是共性问题,则可以作为交流分享活动的一个点,在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讲评中组织幼儿理解讨论。

四、个别化学习教师讲评的时机

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周围的生活更为熟悉了,还会积极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了解新鲜的事物,并喜欢与成人、同伴交流。因此,当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进行了操作、探索和学习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创设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的机会,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时机开展交流分享:

1、当新材料投放后只有部分幼儿尝试——交流分享基于引发兴趣的需要

教师投放新材料后,无法做到每样材料都受幼儿欢迎,一些没有幼儿选择的活动,往往是由于幼儿对新材料的玩法不熟悉所致,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分享交流的机会,对新材料进行介绍,如 “蔬菜对对碰”的材料仅仅投放一些卡片,多数幼儿不知道该如何玩,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谁来猜猜这份材料怎么玩?”利用提问等方式,让幼儿对玩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2、当材料准备撤走前——交流分享基于对经验方法的梳理与总结的需要

在主题过渡时期,当大多数幼儿已经操作过后,这一主题的材料准备退出之际,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对经验方法进行复习,梳理相关主题经验。如“路灯下”的活动即将结束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在每条马路上看到各有哪些人或物,有多少,怎样看才又方便,又正确等。

3、当幼儿操作材料时出现新方法——交流分享仅限于幼儿发现过的新玩法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幼儿在操作材料时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新结果时,就可以让其成为接下来集中交流的一个分享点,如在“小小交通警”的活动中,幼儿出现和教师不同的排列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幼儿尝试同伴的新玩法,利用激励性的语言“下次你们再去试一试”、“还可以有许多不一样的排列方法哦”等,鼓励他们再次尝试与发现。

4、活动中出现问题和困难——交流分享有利于问题解决方式多样性的积累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幼儿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问题,例如《测量街树》中,由于需要运用首尾相连的测量办法,而教师又没有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致使幼儿在活动中絮叨了问题。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及时调整了材料,并创设了支持性环境,然后在接下来的分享环节中就可以抛出“现在,谁能试试用这些新的材料来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这个具有共性的问题,让幼儿出谋划策,共同讨论,有助于积累问题解决的多种方式。

5、幼儿反复失败,但依然耐心坚持——交流分享有助于鼓励和培养不怕困难的 勇气和自信

例如在《编辫子》的活动中,诺诺很喜欢这个的游戏,当她用心编出的辫子仍不漂亮的情况下,她仍然不放弃,按照示意图上继续练习,还来请教老师怎样编辫子才好看。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会为她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而感到高兴,并在分享交流中进行表扬,鼓励更多的幼儿向她学习,培养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勇于尝试的精神。

6、活动规则与幼儿实际操作发生矛盾时——交流分享基于优化游戏规则的需要

大多数材料的玩法、规则都是经教师事先预设,但是操作的主体是幼儿,当他们的实际操作与规则发生矛盾时,教师可以利用分享交流的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如在“在车库管理员”的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活动规则是请幼儿将汽车车牌与车位进行点数对应的摆放后,将车位号码记录下来,但是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老师发现幼儿更喜欢将车牌和车位一起进行记录。这是,教师的讲评可以围绕“是否要修改规则?”、“规则怎么改可以变得更好玩?”经过大家的商讨,既优化了活动的规则,让规则变得更合理、更好玩,又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个别化学习教师讲评的方式

1、作品呈现

作品的呈现主要是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操作后的结果的展示,对幼儿而言,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种交流,它的直观、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比语言更能引人入胜,更能激发幼儿同伴间的交往、关注与热爱,进而向同伴学习,同时,作品也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环境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保持幼儿作品的原生态,不做多余的加工修饰,让作品释放出自然、稚拙的光彩。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而讲评中作品呈现的方式主要体现的表达表现中幼儿美工。例如在表达表现中美工活动“大太阳”这一内容,孩子在操作后有成品体现,让孩子看着作品进行评价和介绍,直观、易懂。孩子会很感兴趣。

2、录像、照片回忆

通过录像、照片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和行为表现以及活动结果,形象地让情景得到再现,引发幼儿更多的共鸣,吸引其他幼儿来关注理解他人的学习活动情况。这种方法更生动形象、更具体、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所以老师在表达表现的“大太阳”活动中,为了让其他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创作,除了幼儿作品直观的呈现给同伴看之外,还用简单的视频回忆创作的过程,孩子也能直观的去学习。另外,探索世界的找亮点这一活动中就借助照片手段在讲评的过程中再现孩子们活动。孩子也是在电视机上的重现自己的身影也是很激动、参与讲评的热情也积极主动。

3、当场示范、演示

在讲评的方式上可以说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方法,那对于幼儿当场演示、示范的方法不仅体现生生互动,而且最重要的孩子对于同伴的演示、示范会容易学会。例如:在表演区,孩子会听着音乐自己舞动起来,那对于有些新的音乐、当下流行的音乐,有一部分表现欲强烈、四肢协调、能力强的幼儿会听到音乐就不停的舞动起来,有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动作是幼儿床边的很形象、模仿的特别像,例如:前段时间流行骑马舞,有两三个孩子特别喜欢,而且模仿鸟叔的动作是似模似样,当时第一次模仿后,老师就在之后的讲评中直接让幼儿演示、示范,没想到到了之后的个别化活动中好多孩子开始舞动起了骑马舞,可以说一次比一次跳的更好。所以说示范、演示的方式还是特别有效。

4、参观讲评

以幼儿的直观感受为主,教师针对游戏目标要求,通过直观情景,以参观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交通工具的家》中,在游戏结束后,玩该活动的小朋友将自己的完成成果展示在教师布置的墙面上,然后教师将墙面展示于所有小朋友面前,供全班幼儿进行参观,教师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

5、观察比较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通常是幼儿几次游戏的对比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不同幼儿作品的观察对比,在观察对比分析中总结活动的经验和要求。可以用于探索世界,通过记录探索过程,展现同一幼儿几次操作或不同幼儿所得结果的多层次对比。也可以用于表达表现区域,通过比较,发现过程中的不同表达方式,拓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此次,在活动“我和朋友打电话”的材料中有体现。老师主要针对:“不同种类的线打电话的声音一样吗?”引发幼儿思考。但不做重点内容,由于是新开始的游戏,成果不能在集体中评价,容易引起幼儿自主探索的局限,因此只是采取了小组评价的方式呈现。

三、从讲评方法上来看

1、让孩子成为讲评活动的主人

虽然是小班的孩子,但每次活动后,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喜欢讲讲活动中所发生的事,还沉浸在活动中。虽然他们的语言不是很连贯,也不精炼,但他们乐意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于是,活动结束后我都给幼儿自己讲评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来讲评自己的活动。因此在讲评过程中我利用幼儿创作后的成品、视频、照片等形式,让创作作品的幼儿自己来表达如何创作。例如表达表现中美工活动“大太阳”,让幼儿自己介绍,这样孩子之间的互相沟通更是吸引下面的幼儿。让他们在生生互动的状态下,捕捉到亮点。

2、及时鼓励表扬,支持幼儿的讲评

鼓励是一门艺术。当老师在集体面前鼓励、表扬一个孩子时,不仅应该在言辞上充满感情色彩,而且应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所肯定的具体内容,使幼儿了解老师表扬的是哪一件事、哪一点,表扬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既给表扬的幼儿以自信,也给其他的幼儿以启发。为此,不管是讲评大太阳这一活动、还是找亮点这一活动,让孩子回忆形式的介绍后,作为教师的我也及时的进行鼓励、表扬,这样孩子积极性会更高,使之以后孩子的参与性也更强。

3、适时地迁移,及时作为留疑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敏锐地扑捉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有价值的认知经验,并将这些有价值的认知经验进行适时地迁移,给幼儿留下疑问,将部分幼儿的问题放大为全班幼儿共同关注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技能经验去尝试解决,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帮助幼儿达成多种学习方式的自然整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合。如:在探索区域“找亮点”中孩子活动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有阳光的地方可以用镜子找到亮点,二是不同形状的镜子找出来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对于小班而言能发现两个点,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小班年龄所致,他们自己生成问题的能力有限,而找亮点这个活动孩子还是兴趣浓厚,这时只有靠教师适时地迁移,去进行留疑。为此我们发现这两个点后,在提升这两个点的同时,也为幼儿作出了迁移,进行了质疑,让他们下次去思考“如何让两面镜子的亮点重叠?”作为质疑留作下次去探索。孩子们在有了质疑的内容,一定会有目的的去操作、发现。

个别化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讲评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良好途径。可以说教师的讲评是整个个别化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师讲评中一定要考虑到讲评的方式方法,这也是我们首要做好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区域采用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突发事件、幼儿生成等不同的情况下也是需要把握时机的改变方式方法等等。不过我们还是本着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行讲评。此外更重点还在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教师的讲评取决于教师的灵活性,需要老师有高度的现场调控能力,它对教师专业化能力再次发出强有力的挑战。

4、在讲评过程中要善于用肢体语言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等来表达。例如,当孩子成功时,教师可以用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拍手等来表示赞同或表扬,当孩子在讲评时,教师更多的时候要蹲下来听孩子说,真诚地欣赏孩子的发现和成果。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察觉到老师的亲善和爱护,从而渐渐习惯将自己的情绪或所思所想告诉老师。从而增进了教师和孩子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讲评才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顺利有序地进行。

通过一学期的研讨,收获和困惑是并存的,我觉得在个别化学习的指导上还有很多欠缺之处,也需要下阶段去思考的。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个别化学习活动评价的有效性,使个别化学习活动这一孩子喜欢的活动形式真正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第二篇:大教研组个别化教师讲评专题小结(顾瑞芳)(精)

浅谈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讲评 顾瑞芳 2013年6月

个别化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 要途径,也为幼儿学会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了正确把握个别化学习的教育价值,我园也深入研究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教师的讲评。可以说讲评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先谈谈本学期我园老师们对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讲评的一些看法:

一、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讲评点的选择

1、交流分享的内容应包括认知、兴趣、态度、能力等多方面

《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有关中班年龄段的教育策略中指出,教师要注 重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适时适宜的帮助,促使儿童对自己选择的事情能坚持完成。由此可见,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在认知能力方面,还包括兴趣、能力、坚持的品质、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在“春天的颜色”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交流分享中,老师预设了三个分享点:其一是对春天特征的交流分享,旨在鼓励幼儿间的交流,丰富他们对春天色彩的认知经验;其二是对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可以变成另一种颜色的了解,旨在引发幼儿探索操作的兴趣;其三是对活动结束后操作材料的整理,旨在帮助幼儿积累整理学习用品的经验。可见,同一个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交流分享,其包括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有助于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2、对集体都有需要的共性问题、关键经验。

也就是说今天在活动区中发现的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大多数孩子都不清

楚。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能够掌握的问题或经验。或者是一些常规要求等。例如:活动《毕业照》幼儿将画好的小朋友的图片贴到制定画板上,教师在画板上已经帮助幼儿划清排列的位置,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许多幼儿都将小人分开贴,没有达到教师预设小人重叠贴的目标,于是教师就利用集体讲评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提升。“为什么,我们排队的时候会歪歪扭扭的呢?下面的小朋友可不可以贴到上面小朋友一半的位置呢?”通过照片的观察和讨论,最后抛出问题:“我们明天来试试看,哪种排列的方法拍出来的小朋友更

多。”我合理地利用了讲评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思维的启发。

3、新的提高点,也就是老师心中的目标。

作为老师,心里要知道孩子的能力。并随时了解孩子哪方面需要提高,心中要有教育目标。并将这个目标,也就是幼儿接下来需要掌握的进行区域活动的提高点在活动区集体评价时提出,并结合演示(或是抛出思考的问题)使幼儿得到认识。例如,在小实验《传声筒》中,教师观察幼儿制作的方法,并和幼儿一起体验打电话的乐趣,但是,当幼儿实际操作时,对方却始终听不到声音,于是我马上要求幼儿不停地往后倒退,指导线拉直了为止。教师过多的介入反而影响了幼儿的能力发展,下一次在玩的时候,他们仍然会忘记。这时应采取小组讨论:“为什么他们听到声音了,而另一组却听不到?”请小朋友进行讨论,从而尝试几次后,另一组也成功了,在过程中他们相互体验了对方的经验。

4、关于新玩具、新材料的投放使用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活动前提出。当然,某些情况下需要幼儿先玩后讲 也可。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想到,对于少数的个别讲评内容,如个别经验、不适合在集体前讲解的内容,而对个别幼儿的发展有益,就进行小组及个体的讲评。也就是说,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不同,幼儿能力的层次不同进行的针对个人的问题的讲解。这种问题只出现在个别幼儿身上,别的幼儿不需要、或已经掌握。

针对这种情况,就不适宜在集体的面前讲评,而这些内容就要在小组或个人的讲评中体现。

5、在内容的选择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交流分享时,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自己预设的讲 评内容和当天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或生成的内容不相符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安排讲评的内容,掌握讲评的尺度,在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讲评中,既能达到预设的目的,又能结合当场的问题予以解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以“春天的颜色”为例,这个讲评内容包括了认知、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内容,另一个讲评点,就留给活动过程中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作为讲评内容。既完成了教师预设的内容,又与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结合起来。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每次讲评中,预设的点不宜过多。就中班幼儿来说,因为他们的有效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不够长,如果教师预设的点过多,再加之上幼儿生成问题及突发状况的

讲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幼儿的注意容易分散。就幼儿生成的内容来看,教师要做好价值判断,并不是所有的生成内容都适合作为讲评内容的,判断的标准可以来自对主题目标的理解,或者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共性。如果是个性问题,完全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材互动等方法来及时解决,如果是共性问题,则可以作为交流分享活动的一个点,在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讲评中组织幼儿理解讨论。

四、个别化学习教师讲评的时机

幼儿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周围的生活更为熟悉了,还会积极运用多种感官去 探索、了解新鲜的事物,并喜欢与成人、同伴交流。因此,当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进行了操作、探索和学习后,教师应给予幼儿创设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的机会,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时机开展交流分享:

1、当新材料投放后只有部分幼儿尝试——交流分享基于引发兴趣的需要

教师投放新材料后,无法做到每样材料都受幼儿欢迎,一些没有幼儿选择的 活动,往往是由于幼儿对新材料的玩法不熟悉所致,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分享交流的机会,对新材料进行介绍,如 “蔬菜对对碰”的材料仅仅投放一些卡片,多数幼儿不知道该如何玩,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谁来猜猜这份材料怎么玩?”利用提问等方式,让幼儿对玩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2、当材料准备撤走前——交流分享基于对经验方法的梳理与总结的需要 在主题过渡时期,当大多数幼儿已经操作过后,这一主题的材料准备退出之 际,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对经验方法进行复习,梳理相关主题经验。如“路灯下”的活动即将结束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在每条马路上看到各有哪些人或物,有多少,怎样看才又方便,又正确等。

3、当幼儿操作材料时出现新方法——交流分享仅限于幼儿发现过的新玩法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幼儿在操作材料时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新结果时,就 可以让其成为接下来集中交流的一个分享点,如在“小小交通警”的活动中,幼儿出现和教师不同的排列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幼儿尝试同伴的新玩法,利用激励性的语言“下次你们再去试一试”、“还可以有许多不一样的排列方法哦”等,鼓励他们再次尝试与发现。

4、活动中出现问题和困难——交流分享有利于问题解决方式多样性的积累 幼儿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问题,例如《测量街树》中,由于需 要运用首尾相连的测量办法,而教师又没有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致使幼儿在活动中絮叨了问题。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及时调整了材料,并创设了支持性环境,然后在接下来的分享环节中就可以抛出“现在,谁能试试用这些新的材料来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这个具有共性的问题,让幼儿出谋划策,共同讨论,有助于积累问题解决的多种方式。

5、幼儿反复失败,但依然耐心坚持——交流分享有助于鼓励和培养不怕困难的

勇气和自信

例如在《编辫子》的活动中,诺诺很喜欢这个的游戏,当她用心编出的辫子 仍不漂亮的情况下,她仍然不放弃,按照示意图上继续练习,还来请教老师怎样编辫子才好看。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会为她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而感到高兴,并在分享交流中进行表扬,鼓励更多的幼儿向她学习,培养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勇于尝试的精神。

6、活动规则与幼儿实际操作发生矛盾时——交流分享基于优化游戏规则的需要

大多数材料的玩法、规则都是经教师事先预设,但是操作的主体是幼儿,当 他们的实际操作与规则发生矛盾时,教师可以利用分享交流的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如在“在车库管理员”的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活动规则是请幼儿将汽车车牌与车位进行点数对应的摆放后,将车位号码记录下来,但是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老师发现幼儿更喜欢将车牌和车位一起进行记录。这是,教师的讲评可以围绕“是否要修改规则?”、“规则怎么改可以变得更好玩?”经过大家的商讨,既优化了活动的规则,让规则变得更合理、更好玩,又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个别化学习教师讲评的方式

1、作品呈现

作品的呈现主要是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操作后的结果的展示,对幼儿而 言,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种交流,它的直观、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比语言更能引人入胜,更能激发幼儿同伴间的交往、关注与热爱,进而向同伴学习,同时,作品也

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环境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保持幼儿作品的原生态,不做多余的加工修饰,让作品释放出自然、稚拙的光彩。

而讲评中作品呈现的方式主要体现的表达表现中幼儿美工。例如在表达表现中美工活动“大太阳”这一内容,孩子在操作后有成品体现,让孩子看着作品进行评价和介绍,直观、易懂。孩子会很感兴趣。

2、录像、照片回忆

通过录像、照片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和行为表现以及活动结果,形象地让情 景得到再现,引发幼儿更多的共鸣,吸引其他幼儿来关注理解他人的学习活动情况。这种方法更生动形象、更具体、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所以老师在表达表现的“大太阳”活动中,为了让其他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创作,除了幼儿作品直观的呈现给同伴看之外,还用简单的视频回忆创作的过程,孩子也能直观的去学习。另外,探索世界的找亮点这一活动中就借助照片手段在讲评的过程中再现孩子们活动。孩子也是在电视机上的重现自己的身影也是很激动、参与讲评的热情也积极主动。

3、当场示范、演示

在讲评的方式上可以说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方法,那对于幼儿当场演示、示范的方法不仅体现生生互动,而且最重要的孩子对于同伴的演示、示范会容易学会。例如:在表演区,孩子会听着音乐自己舞动起来,那对于有些新的音乐、当下流行的音乐,有一部分表现欲强烈、四肢协调、能力强的幼儿会听到音乐就不停的舞动起来,有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动作是幼儿床边的很形象、模仿的特别像,例如:前段时间流行骑马舞,有两三个孩子特别喜欢,而且模仿鸟叔的动作是似模似样,当时第一次模仿后,老师就在之后的讲评中直接让幼儿演示、示范,没想到到了之后的个别化活动中好多孩子开始舞动起了骑马舞,可以说一次比一次跳的更好。所以说示范、演示的方式还是特别有效。

4、参观讲评

以幼儿的直观感受为主,教师针对游戏目标要求,通过直观情景,以参观的 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交通工具的家》中,在游戏结束后,玩该活动的小朋友将自己的完成成果展示在教师布置的墙面上,然后教师将墙面展示于所有小朋友面前,供全班幼儿进行参观,教师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

5、观察比较

2012 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通常是幼儿几次游戏的对比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不同幼儿作品的观察对 比,在观察对比分析中总结活动的经验和要求。可以用于探索世界,通过记录探 索过程,展现同一幼儿几次操作或不同幼儿所得结果的多层次对比。也可以用于 表达表现区域,通过比较,发现过程中的不同表达方式,拓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此次,在活动“我和朋友打电话”的材料中有体现。老师主要针对:“不同种类 的线打电话的声音一样吗?”引发幼儿思考。但不做重点内容,由于是新开始的 游戏,成果不能在集体中评价,容易引起幼儿自主探索的局限,因此只是采取了 小组评价的方式呈现。

三、从讲评方法上来看

1、让孩子成为讲评活动的主人 虽然是小班的孩子,但每次活动后,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喜欢讲讲活动中所 发生的事,还沉浸在活动中。虽然他们的语言不是很连贯,也不精炼,但他们乐 意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于是,活动结束后我都给幼 儿自己讲评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来讲评自己的活动。因此在讲评过程中我利 用幼儿创作后的成品、视频、照片等形式,让创作作品的幼儿自己来表达如何创 作。例如表达表现中美工活动“大太阳”,让幼儿自己介绍,这样孩子之间的互 相沟通更是吸引下面的幼儿。让他们在生生互动的状态下,捕捉到亮点。

2、及时鼓励表扬,支持幼儿的讲评 鼓励是一门艺术。当老师在集体面前鼓励、表扬一个孩子时,不仅应该在 言辞上充满感情色彩,而且应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所肯定的具体内容,使幼儿了解老师表扬的是哪一件事、哪一点,表扬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既给表扬 的幼儿以自信,也给其他的幼儿以启发。为此,不管是讲评大太阳这一活动、还 是找亮点这一活动,让孩子回忆形式的介绍后,作为教师的我也及时的进行鼓励、表扬,这样孩子积极性会更

高,使之以后孩子的参与性也更强。

3、适时地迁移,及时作为留疑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敏锐地扑捉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有价值的认知 经验,并将这些有价值的认知经验进行适时地迁移,给幼儿留下疑问,将部分幼 儿的问题放大为全班幼儿共同关注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技能经验去尝试解决,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帮助幼儿达成多种学习方式的自然整 6 2012 学第二学期 专题小结 大教研组 合。如:在探索区域“找亮点”中孩子活动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有阳光的地 方可以用镜子找到亮点,二是不同形状的镜子找出来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对于小 班而言能发现两个点,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小班年龄所致,他们自己生成问题 的能力有限,而找亮点这个活动孩子还是兴趣浓厚,这时只有靠教师适时地迁移,去进行留疑。为此我们发现这两个点后,在提升这两个点的同时,也为幼儿作出 了迁移,进行了质疑,让他们下次去思考“如何让两面镜子的亮点重叠?”作为 质疑留作下次去探索。孩子们在有了质疑的内容,一定会有目的的去操作、发现。个别化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讲评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良好途径。可以说教师的讲 评是整个个别化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师讲评中一定要考虑到讲评的 方式方法,这也是我们首要做好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区域采用的 方式方法是不同的;突发事件、幼儿生成等不同的情况下也是需要把握时机的改 变方式方法等等。不过我们还是本着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行讲评。此外 更重点还在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教师的讲评取决于教师的灵活性,需要老师有高度 的现场调控能力,它对教师专业化能力再次发出强有力的挑战。

4、在讲评过程中要善于用肢体语言 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等来表达。例如,当孩子成功时,教师可以用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拍手等来表示赞同或表扬,当 孩子在讲评时,教师更多的时候要蹲下来听孩子说,真诚地欣赏孩子的发现和成 果。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察觉到老师的亲善和爱护,从而渐渐习惯将自己的情绪或 所思所想告诉老师。从而增进了教师和孩子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讲评才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顺利有序地进行。通过一学期的研讨,收获和困惑是并存的,我觉得在个别化学习的指导上还 有很多欠缺之处,也需要下阶段去思考的。只有在学习的

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 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个别化学习活动评价的有效性,使个别化学习活动这一孩 子喜欢的活动形式真正的促进孩子的发展。7

第三篇:个别化学习思考专题小结

个别化学习的思考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探索发现,并在合作交往中积累各种经验从而不断发展的活动。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经过一学期对于个别化观察与指导的学习,让我对这个除了集体学习活动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有了些自己的体会。

一、给个别化学习赋予一定的情景性,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游戏情境更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我们努力使材料的投放更显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操作、互动中获得了经验。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尽可能捕捉和挖掘儿童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儿童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使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饱含情感的温暖。

如在主题活动——娃娃家创设的“打扮宝宝”活动中,让幼儿把收集到宝宝衣服、裤子、袜子、帽子等放置在区域中,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为宝宝穿着打扮,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操作材料,增加一定的情境性,为幼儿准备了收纳箱,以收纳箱的隔离来帮助幼儿整理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这样个别化学习和游戏巧妙结合,不仅使学习内容有了延续性,更使每每个活动内容都相互互动起来,赋予学习内容情境化、游戏化,也更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样在提供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材料中,我们都会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能够活动的材料,使环境与材料接近于生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

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我们购置了一个真实的小兔子,并发动家长带来了小兔子爱吃的食物,请幼儿自己喂食小兔子,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对个别化学习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预性的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任、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这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推进游戏的进程,教师就要介入游戏。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幼儿,在抛接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预性的,千万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

【案例】崔崔和昊昊选择了操作区的拼图,他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一开始,两个人都在安静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崔崔开始烦躁起来,他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这时,他就对我说:“张老师,你帮我找。”我就对他说:“崔崔,老师不能帮你找,你自己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他一听,先是皱起了眉头,我坐在他身边对他说:“崔崔,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的怎样。”我见他大概拼出了头绪鼓励他说:“崔崔,你真棒,都已经拼好了这么多了,你看这部分和一树那部分是连一起的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拼完。”说完,他原先皱着的小眉头舒展了很多,高兴地点点头,继续拼图。不一会儿,昊昊把自己拼完了的那部分拼图,加上崔崔那些合在一起,他们一边说一边拼图,我走到他们身边说:“你们真不错,已经快完成拼图了。”他们听了我的鼓励,开心地继续拼着自己的拼图。

“个别化学习”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在活动中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适时、适当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兴趣在深度和复杂性方面深入钻研,引导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呈现再呈现,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崔崔小朋友个性内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对于这样的幼儿,作为老师应留意他们活动的动机、目标和困难,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作出适宜的、及时的的反映,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遇到或出现问题,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能一出现问题就帮他们解决,这只能助长他的依赖性。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

三、看个别化学习进行适时介入 幼儿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都会注入每个区域新的活动内容,因而每次活动都回出现一些问题而使其受到阻碍,这就形成了一个“结”,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案例】洋洋和杨沛霖在看图书,洋洋拿起一本动物书看了起来,当他们看到各种动物时,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我喜欢小猴子,小猴子最会爬树了了。”“我喜欢小鸭子,小鸭子会游水,本领真大。”洋洋和杨沛霖愉快的谈论了起来,洋洋又说:“我奶奶说小猫会自己走路,你上幼儿园也要自己走。”杨沛霖说:“我妈妈小兔子会跳,你也要学会跳跳跳。”站在一边的乐乐说:“小鸡会捉虫,本领也很大。”洋洋就说:“我们来找找看,这本书里还有没有其他动物。”于是他们就找了起来。

近阶段我班正在进行主题活动——动物花花衣,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因此动物就成了孩子们的话题,他们都自己从家里带来了动物书籍,为此,我就在图书角中设立了小小资料库,让幼儿阅读,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激发幼儿的兴趣,作为老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了解幼儿的知识点和兴趣点,同时要保护幼儿积极的想法,相信他们,然后帮助他们解决有困惑的问题。

总之,“个别化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正在成为一种幼儿进行特定学习的活动。它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通。因此我们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介入幼儿的活动,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第四篇:大班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专题计划小结

专题小结: 大班个别化学习中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研究

大四班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最大限度的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满足各类幼儿的操作需求。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从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同一材料其操作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看家本领”。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那么在我们材料投放时,应该怎样体现层次性呢?

一、幼儿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1、成品和半成品材料的提供

成品与半成品材料的数量比例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就拿小班幼儿来说,成品的数量要比较多,半成品相对较少; 而年龄渐大的幼儿,成品的数量要逐渐减少,但成品种类可逐步增多,半成品数量加大。比如在主题《我是中国人》制作“青花瓷”中,提供给幼儿青花瓷“毛坯瓶”,多种半成品青花瓷,同时也给幼儿添加瓶子、宣纸、乳胶等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毛坯瓶”。当然,这个比例并不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做适当的调整。当成品的材料比较多的时候,幼儿的行为多集中在交往行为上;当半成品的材料多一些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动手操作上。

2、材料数量提供的不同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比如在提供拼图材料时,可以提供数量不同的拼板供幼儿选择操作,因此材料的数量要适宜。

3、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区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如果在区域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那么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区域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剪纸材料,让幼儿练习剪两方连续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两方连续原理剪出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造型,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范例图片、步骤图提供的层次性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因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同一个活动中所提供的范例图片、步骤图等要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提供不同的展示材料。比如在“幼儿园门前一条路”的区域中,老师就提供了立体可移动的折叠步骤图,幼儿可以将每个步骤的造型取下参考如何折叠、平面的步骤图,幼儿可根据折叠标记图按照序号进行操作,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的特殊发展需要,让缺乏自信的幼儿体验到了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

三、记录表式提供的层次性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文字的量可适当增加。同时由于大班孩子在各方面的水平都已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因此,大班幼儿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录单,以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美食街》的区域“今日菜单”中,幼儿在“今日菜单”中可以根据已知的总菜价设计菜单进行配菜,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半成品菜单记录表配菜,还可以根据任务单荤素搭配的要求记录配菜。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随机调换,灵活运用。

四、材料难易程度呈现方式的层次性

为了能让幼儿清楚了解活动材料的难易层次,根据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教师还可在活动前出示层次提示牌,告诉幼儿材料的操作方法难易程度不同来选择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自我选择的能力,在循序渐进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比如:最容易的贴一颗星星,难一点的贴两颗星星,再难的贴三颗星星,依次类推贴上提示。

丰富而适宜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它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反之过于简单、单一材料或超过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只会让幼儿敬而远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活动区材料投放层次性的问题,以促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在操作中发现目前在个别化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事需要在以后的操作实践中改进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不够,依赖老师过多,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便喜欢问老师,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为缺乏

2、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要求不明确,材料的投放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致使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对材料的选择有些茫然,有的内容过于简单让幼儿缺乏兴趣,而有的内容太难又让幼儿望而却步,经常在游戏中无所事事。

2013.01

第五篇:中班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专题计划小结

专题小结: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

中四班

丰富而适宜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它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反之过于简单、单一材料或超过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只会让幼儿敬而远之。本学期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是

1、探索中班个别化学习中材料投放的策略。

2、收集成功的个别化学习案例。经过了一学期不断在操作中的改进,现对本学期的专题做个小结:

1、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

适宜的材料是幼儿认识的桥梁,教育目标可以折射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于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孩子进行活动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就可以获得某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刚开学时,为了培养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探究的兴趣,我们在区域中投入了镜子、笔等材料,孩子在照镜子时观察了自己脸部轮廓的特点,观察好之后将其画下来,和墙上其他朋友的头像黏贴在一起,并且十分有兴致地和一旁的伙伴交流讨论着,通过活动,让孩子更对自己以及同伴的身体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这样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材料

游戏源于生活,游戏的材料也应该贴近生活,让幼儿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区的材料投放的丰富程度关系着幼儿的活动质量和兴趣,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游戏中,他们最先关注的就是那些颜色鲜艳,外观漂亮的玩具。鲜艳饱和的色彩能抓住孩子的目光。结合我们班整体的环境布置的颜色,我们的区角也以淡绿色调为主。同时,幼儿的注意力又具有不稳定性,过多或者过复杂的材料投放,虽然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也容易让幼儿分心,不容易专一的活动。因此,在材料投放时,也要考虑材料与活动、幼儿需求的关系,根据幼儿的需求投放,一物多用,让材料真正和幼儿互动起来。比如,在”汽车隧道”区域中,孩子们对于开汽车,制作汽车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将汽车隧道的顶部制作成了宽阔的马路,一方面既可以作为幼儿作品的展示区,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制作完汽车之后,将其作为游戏的场所。

3、根据幼儿的差异提供层次性的材料

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这样既能在初次操作过程中了解不同幼儿的层次水平,又能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及时的增加和改变材料投放,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如“夹珠子”的区域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珠子的种类分成三种:①造型大而粗糙较易夹住的彩色软塑积木 ②造型中等粗糙的木头圆粒积木 ③多面型的圆形亚克力珠珠,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活动,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2012.01

下载大教研组个别化教师讲评专题小结(顾瑞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教研组个别化教师讲评专题小结(顾瑞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