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天津、苏州、青岛等地学习职教园区建设的考察报告(根据刘局长意见修改最新稿)
关于赴天津、苏州等地学习职教园区建设的 考察报告
为学习先进地区职教园区建设经验,完善加快滨海科教创新区建设的措施,市财政局、教育局组织人员于7月26日至8月1日,先后赴天津、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并结合我市实际,形成了加快滨海科教创新区建设的工作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该园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办学规模20万人。园区一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学校占地7平方公里,建设投资56亿元,公共设施投入20亿元。园区于2009年6月开工,2011年4月有7所院校建成开学,6.5万师生入驻,其中包括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等2所中职学校。园区注重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在各职业院校之间实行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设备共用,现已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场。
2、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该园区于2000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0.9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80万平方米。目前园区总投资已达200亿元,14所高校入驻,在校大学生16万人,其中包括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7所普通高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该园区与周边工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办学、相互支持、同生共进,进而带动整个片区的商业开发,十年时间打造了一个下沙新城区。
3、苏州国际教育园。该园区于2003年3月动工,园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6.7平方公里,完成建设179.9万平方米,投资达54.8亿元,已有13所院校,8万师生入驻。园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学科研相结合,功能定位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实行开放式办学、资源共享的教育实验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区,融现代教育与山水人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
4、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该园区位于苏州城东独墅湖畔,始建于2002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南部发展的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目前已引进院校和研究所24家,师生规模超过7.8万人,其中在读研究生1.8万人,各类培训机构40家,年培训量5万人次。园区通过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打造科研平台,对区域主导产业形成强大推动,全面打造‚科技新硅谷、人才新高地、城市副中心、创业首选区‛。
5、无锡藕塘职教园。该园区位于无锡市惠山区东南部,始建于2005年,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10所院校,在校生10万人。园区现已入驻中高职院校9所,学生和教职工8.1万人,其中高职院校包括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中职学校包括无锡技师学院等5所,完成总投资65亿元,其中进驻院校投入45亿元,园区管委会投入20亿元。该园区定位是:职业教育的综合试验区,现代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集聚区,空间开放、资源共享、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综合园区,培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基地。
6、常州科教城。该园区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始建于2002年,占地5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开放共享集约发展闻名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集聚大院大所大学和企业研发总部的研发园区,以培育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园区。园区现已入驻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高校,全日制在校生7.6万人,集聚了550多家研发机构、高科技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中科院13个研究所在园区设立了分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1所著名大学在园区设立了研发机构和孵化基地。
7、青岛西海岸职教园区。该园区共有高职和开设高职专业的本科院校4所,在校生5.2万人,中职学校18所,在校生2.3万人。先后有500多家企业与西海岸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400多个。园区参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校企资源优化整合,推进企业生产实训化,学校实训生产化,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做法
各地职教园区规划建设的基本目标是:高标准建设一批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中高职教育衔接、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建成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基本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区结合、以区为主、属地管理;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安臵房先行。基本布局是:按照‚共享、节约、开放‛的要求,园区内各院校不设围墙,以绿化带或水系分隔,教学区、生活区、商业区分开;体育馆、图书馆和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公共设施由学校建设管理;教师公寓、卫生医院、商业购物等生活设施由社会化提供。基本步骤是:组织现有学校搬离老校区进驻新校区,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学校和企业,筑巢引凤引入外地名校和科研单位。在园区首期建设中,政府先期投资建设一个服务于园区学校教学需要、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开放、功能设施齐全的公共实训基地。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统一规划,政府统筹。职教园区建设一般分为开发建设和建成管理两个阶段,在开发建设阶段,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的职教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工程指挥部,对园区建设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审批,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和学校入园进度,协调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宜。如天津海河职教园区和苏州国际教育园区等地均成立了由市长和分管教育、建设的副市长等市领导组成的职教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有效加快了园区建设速度。职教园区建成后,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自行解散,工程指挥部演变为园区管委会,负责校区以外的社会管理工作,作为园区所在开发区的二级单位,或并入开发区管委会一体化运行。
2、分块建设,整体推进。职教园区的校区部分以各入园学校为主体建设,资金通过老校区土地拍卖臵换、银行贷款和财政补贴等渠道解决。职教园区的基础设施部分由政府成立的教育投资公司为主体建设,资金由政府配套相应面积的出让土地,通过银行贷款、土地拍卖收入和土地开发解决。对资金运作能力弱的学校,将其老校区资产和新校区建设打包委托教育投资公司代建。园区一期工程完工后,教育投资公司独立经营,负责园区周边商业地块开发。新引进的学校一般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教育投资公司代建,学校通过租赁或回购的方式使用。教育投资公司的主要融资资源是政府匹配土地,如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在专门划拨土地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又专门从园区周边划出3000亩土地提供给教育投资公司开发,补充公司投资运营费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将园区内的商业用地全部匹配给负责园区建设的教育投资公司,用以平衡基础设施投入。苏州国际教育园区根据教育投资公司的投资额度,划出园区的‚金角银边‛商业地块供教育投资公司挑选,不足部分政府再给土地指标,土地拍卖收入划转教
育投资公司使用。
3、部门联动,园区合一。发改、教育、财政、人社、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全程参与,其中,征地拆迁由园区所在地政府负责;新校区建设立项由发改部门负责;土地报批和老校区土地拍卖由国土部门负责;财政部门负责缺口资金的筹集;人社部门负责公共实训中心的管理运营。无锡市在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职教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根据工作需要分别组建了资金平衡、规划编制、配套建设、学校建设协调、职教资源整合、园区建设等六个工作组,为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园区实行‚街园合一‛管理体制,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由园区所在地的惠山区政府区长兼任园区党工委书记,钱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园区管委会主任,理顺了管理体制,激发了工作活力。
4、着眼长远,匹配政策。职教园区所在地政府按照‚园区建设带动土地升值、土地升值吸引企业进驻、企业进驻拉动经济发展‛的工作理念,立足地方长远发展,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如地方政府负责前期拆迁和基础设施配套,低价提供新校区用地,园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税收全部留在园区使用,无偿或低价为教育投资公司提供园区周边商业开发用地。为吸引学校教师进驻新校区,由教育投资公司先期开发教师公寓,按照限价房或经适房政策卖给教师。地方财政每年给予入园学校一定数额的经费补助。无锡市对新校区建设中涉及的省级以下规费全部减免,并在园区建设的融资、担保、收缴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常州市和武进区在常州科教城的土地征用拆迁、基础设施建设、老校区土地臵换等方面的各种补贴超过15亿元,政府拆迁完毕交付学校建设的土地价格仅为6万元/亩,老校区臵换资金全额返还学校用于新校区建设。
5、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1月,青岛西海岸职教园区整合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六大主体资源,注册资本2亿元,成立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以整合职业院校资源、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主线,争取组建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大学,实现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的贯通培养,为中职、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宽的升学通道。目前,该集团已与中央音乐学院签约合作建设青岛艺术学校,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建设中德生态园培训基地。该集团运作模式有四个特点:一是集团运行实行‚双法人‛制,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企业法人,合作职业院校作为集团的社团法人;二是集团结构采用‚双层级‛,社团法人中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和开发区职业中专为核心层,以其它合作院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紧密层;三是集团具有‚双职能‛,集团公司既承担培养社会急需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职能,又承担市场化运作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职能;四是集团的教学模式突出‚双元制‛,参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社团法人为主完成理论教学,以企业法人为主开展技能实训。
三、主要经验
通过对七个职教园区的考察学习,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
1、职教园区只有同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同步规划建设,才有生命力。杭州、苏州和常州三地把职教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三位一体统一规划建设,职教园区已成为当地科教园区高技能人才的储备库和工业园区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地。三个园区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加速发展,已初步建成集教育、科研、新兴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天津、无锡两地职教园区相
对独立,周边缺少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支撑,发展活力和后劲略显不足,特别是学生放假后,园区内空荡荒凉,门店歇业,毫无生气。
2、成立国有性质的教育投资公司,融资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实现职教园区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园区的投融资主体问题,搞活园区运营模式,实现多元化投资建设。考虑职教园区的公益性质,最好成立国有性质的教育投资公司,由园区所在地政府把园区内部及周边的商业地块匹配给教育投资公司开发,并根据教育投资公司承担的建设任务,配套足够的出让土地。从考察学习的七个地方来看都是如此,天津市由城投集团和津南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海河园区教育投资公司,政府通过静态平衡匹配土地的办法,由教育投资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通过老校区臵换的办法,委托教育投资公司建设新校区,教育投资公司通过银团贷款等渠道融资300亿元用于园区建设。目前教育投资公司已由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买断,更名为海河教育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隶属天津市国资委监管,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兼任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园区公共资产全部装入新成立的投资开发公司,由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的后期开发。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公共设施和学校校区由耀江集团和杭钢集团两家国企负责建设,其中公共设施建设资金由政府通过配臵土地解决,校区建设是交钥匙工程,资金由学校通过老校区臵换解决。常州市由常州大学城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园区学校参股,共同组建常州科教园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投资建设。
3、园区建设要搞活机制,由学校和教育投资公司双轮驱动。职教园区建设至少有学校和教育投资公司两个主体,为加快园区建设速度,新校区建设可在确定单体规划和建设标准的前提下,委托教育投资公司代建。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可由教育投资公司通过土地融资建设,也可通过BT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将新校区和老校区统一打包,整体委托教育投资公司融资代建,一期工程10平方公里,不到两年时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杭州、无锡、常州等地则实行校区由学校筹资自建,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由教育投资公司负责融资建设,建设进度也很快。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由园区管委会自己成立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建设学校,租赁给入园学校使用,也可由学校回购,当地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4、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要准确定位,形式多样。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由人社部门牵头管理,财政资金保证,与劳动培训、技能鉴定、学生实习、企业培训等结合起来,其内设功能与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要错位,主要建设投资大、标准高、学校不愿上的实训项目。学校在校区建设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实训中心,立足于学生实习和培训,也可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教育投资公司可通过合作方式建设经营性的实训基地,既可在园区建设,也可在企业建设。天津、无锡的公共实训中心由政府出资建设,人社部门管理,面向学校、企业、社会开放,自带老师和耗材,免费使用。杭州公共实训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资金由财政承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负责管理,使用耗材和指导老师收费。苏州没有公共实训中心,由各个学校自己建设。常州的公共实训中心由政府和学校共同出资建设,园区的5家学校一家出资1000万元负责建设一栋实训楼,政府负责出资购臵实训设备,由园区管委会管理使用,每个学校每年固定交纳200万元作为日常运行费用。
5、公共设施和后勤设施建设要区别对待,慎重确定投资主体。杭州、苏州等地在园区建设初期实行了公共设施共建和后勤设施市场化运作,但从实际使用看,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因建设主体、使用先后等问题很难实现共用共享,经常出现矛盾问题;学生公寓和学
生食堂则因为学校的公益性和企业的逐利性存在冲突,在学生收费标准等因素制约下,企业无利可图甩手撂挑,最终由学校接管回购。鉴于此,无锡、常州等地一开始就由学校负责上述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图书馆、体育馆建成后,分别交由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接管,运行费用由财政承担。只有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实现了市场化运营,是因为其招生对象主要是研究生和科研机构,不受高校收费标准限制。因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和学生公寓、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主体要慎重考虑,从学校建设达标、实际使用效果、运行成本核算等方面考虑,上述公共设施应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需要,以学校建设为主。
四、工作建议
与现进地区相比,我市滨海科教创新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少投融资主体,二是校区建设进度慢,三是市区两级投入不足,四是与科技研发和生产企业结合不紧密。因此,加快滨海科教创新区建设,应当立足政商产学研结合,以打造蓝黄两区和环渤海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为目标,树立‚政府统筹、融资推动,市场化运作,政校企共建‛的工作思路,以组建滨海职教投资发展公司为运作平台,以匹配园区土地为资源支撑,以加快学校搬迁建设为工作重点,以建设公共实训中心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引凤筑巢为主要措施,以完善园区市政设施为基础保障,齐头并进,合力推动。
1、成立滨海科教创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滨海区管委会和发改、教育、人社、财政、土地、规划、建设、市政、交通、经信等部门参加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园区建设重大事项的审批;
以滨海区管委会、发改局、教育局为主组建工程指挥部,负责园区建设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2、组建滨海职教投资发展公司,构建园区建设的运作平台。由潍坊市政府和滨海区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滨海职教投资发展公司,打造园区投融资平台。公司构成:以市级为主,滨海区参与。注册资金2亿元,市级控股70%,滨海区参股30%。公司建设资金来源:市级投入3-4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财政支持5000万元;发改委蓝黄基金5000万元;国债项目资金5000万元;教育支出列支5000万元,通过滨海基金再注入一部分,再加上土地贷款,滚动融资发展,争取融资10个亿。滨海区无偿注入土地1600亩,其中600亩用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1000亩用于园区配套项目建设。公司主要职能: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二是部分入园学校新校区代建和老校区臵换;三是园区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管理和运营;四是引进外地学校和产学研机构;五是教育配套服务开发与运营。公司后期资金来源:一是市区两级财政的投入;二是进园学校老校区资产臵换金;三是土地拍卖和开发所得;四是社会资金进入;五是银行贷款。
3、制定入园学校搬迁政策措施,加快园区建设的总体进度。建议市区两级通过行政推动、政策吸引的办法制定学校搬迁时间表,由园区工程指挥部与计划进驻园区的20所学校逐一进行对接,对已开工建设的14所学校,要倒排工期,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对6所尚未开工的学校,可收回土地重新规划用途;对建设进度慢、资金运作能力弱的学校,可将其老校区资产和新校区建设打包委托教育发展投资公司进行融资建设;对老校区的土地拍卖所得,可80%返还学校用于新校区建设,20%用于园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对新校区建设涉及的规费,省级以下全部减免;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根据入园学校的建
设进度和规模进行奖补。积极吸引民资和外资入园举办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在规划、用地、建设等规费减免方面享受公办职业学校的同等政策。
4、调整滨海科教创新区商业用地规划,留足教育发展投资公司的运营空间。一是把科教创新区内原来规划的商业用地全部出让给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用于建设餐饮购物、卫生医疗、宾馆酒店等商业设施;二是从各学校校区规划范围内划出10%-20%的‚金角银边‛土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出让给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开发建设教师公寓,按照限价房政策卖给学校教师,并配建部分生活商业设施;三是滨海区要在科教创新区周边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预留足够的土地,保证园区开发的投融资需要。
5、规划建设公共实训中心,带动园区的建设发展。在科教创新区中心地带,规划建设一处以实训基地为主体的综合体,打造园区的公共发展平台。综合体的建设规模要适当,功能设施要齐全,内部结构要分区,大致区域划分:40%用于公共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和学校课程设臵,建设标准实训车间,实训设备立足共用和高端,与学校和企业的内部实训车间错位;20%用于体育场馆,主要建设室内游泳池、球类、健身等小众项目,实行有偿服务;20%用于公共学院,为外地学校进驻提供早期阶段的办公场所和试验教室;10%用于餐厅、住宿等后勤设施;10%用于综合办公和会议。项目建设由教育发展投资公司牵头,鼓励学校、企业参股,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合作,积极引导校企联办和培训机构兴办,实现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不断丰富投资业态和运行模式。
6、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为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重点加快供水、供气、供暖、通讯等市政设施建设,实现与外部的联系畅通,使学校
能进得去,师生能留得下。适当增加园区到市区的直通车和园区到寿光、寒亭、高新区等周边地区的中转公交线路,方便师生出行,带动园区人流、物流。进一步完善园区的路网、管网和绿化,不断美化园区的生态环境。大力提高园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亲商爱商的招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