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70人左右,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农村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全校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班主任和领导组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授课教师和退休教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主题征文、乒乓球活动、象棋活动、音乐辅导、绘画创作等。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对其结果进行评比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考核表》,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7、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威戎镇中心小学
一、基本情况
静宁县威戎镇中心小学是按照国家、省、市、县关于优化教育资源,调整结构布局的精神,于2004年撤并新建的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2006年2月被县教育局确立为威戎镇乡级资源中心,学校占地1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376.6平方米,有两层教学楼一幢,内含教室14间,有教师宿舍22间,于2004年5月31日建成并交付使用。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气息浓郁,绿化率达20%以上,是一所特色学校。
学校生均图书5册,有计算机6台,打印机2台,29吋彩电12台,34吋彩电2台,DVD机13台,幻灯机2套,课桌椅240双人套。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293人.其中男151人,女142人;有教师18人,其中男10人,女8人,本科3人,大专学历的有10人,中专学历的有5人。
我校一直重视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自下发活动方案以来,我们动员全体教职工放弃假日利用暑期对全校范围内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逐个登记、汇编成册,在原来留守儿童台帐的基础上,再建立留守儿童每人专门档案。现我校在校生中有留守儿童87名,其中女生41名,男生46名。学校还根据县妇联的安排,创造性开展工作,开展志愿者帮扶结对活动,设置“亲情电话”,推行“代理家长”制,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共同构建留守儿童权益维护平台,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真心实意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使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二、我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举措
⑴.真情关爱“三优先”。①学习上优先辅导。我校根据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按照成绩、年级、班级进行分类分组。任课教师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的时间、内容。学校对任课教师的帮扶效果采取不定时抽查,定期检查和考核。②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在教师中开展敬业精神和师德师风培训,增强教师的同情心、关爱心。教师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留守儿童做到“四多”: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拉一把,多处一会,精心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在教师空闲的时候要求负责的教师做到多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③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为了让这些孩子享受到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在活动上优先安排,甚至特意安排他们参与各种活动:A田径队B乒乓球队C美术兴趣小组D快乐假日活动(军训)E看影视教育片F图书室定期向留守儿童开放等
⑵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①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学校计划本学期向电信局申请安装一部电话,并免费向留守儿童开通,遇到重大事情或留守儿童身上发生可喜变化,班主任老师及时和家长通气。通过亲情电话的开通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供了一个桥梁,更方便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定期沟通。②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从三个层面和途径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家庭教育的能力、水平。A家访。学校制定家访工作制度,教师每月必须家访五到十名学生,每周必须到留守儿童临时住所和委托监护人进行沟通,通过家访,提高委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B家长会。通过每学期二次的家长会,校长、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委托监护人的家长意识。C家长学校。我校将进行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并把家长学校建设列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把家长学校作为第二个宣教阵地。通过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培训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③加强与社区、村组配合,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沟通。
学校近年来,注重和施教区干群搞好关系,每年定期与村组进行沟通,建立了鱼水般的融洽关系。我校与村组沟通,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关爱工作。
⑶明确职责,形成制度(三个制度、一个机制)
①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我校每一名教师帮扶一名留守儿童,行使代理家长权力,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思想的困难进行及时解决,并定期(每周至少一次)聊天谈心。
②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的结缘制度。A每星期任课教师、班主任至少一次深入的谈话沟通。B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制度。应急预案三步走:A留守儿童在校遇到突发事件,班主任、校长将采取救助措施,及时处理。B第一时间与外出家长联系。C向教育办和地方政府汇报。
④.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学校对外的形象,也是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群体的关爱具体体现。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列入学校的教育发展重要部门,并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学校还将其列为对教师、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签订管理责任书,纳入绩效考核。因工作不力造成失职,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被学校测评为不满意的,将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问题严重,情节恶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提请教育办给予处理。
关爱工作事关全区稳定大局,求真务实的做好关爱工作,关注留守儿童工作,是为民之策、爱民之举、利民之为,我们继续以创新“四个一”工作机制为本:(1)强化人员保障,招募一支“志愿者队伍”。(2)强化组织保障,建设一批“留守学生之家”。(3)强化资金保障,初步形成了一套良好工作机制。我们将让我校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只有高潮,没有低谷。关爱留守学生,还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作,我们将逐步形成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让她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工实践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促进民生推动民和的一片新天地。
威戎镇中心小学
二○○九年六月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占地9342平方米,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现有教师15人,学生358人,留守学生81人,占学生人数的23%。学校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精业育人、特色育人”为主线积极发展,在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校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为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教师重点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我校选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专门负责人,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我校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拟定了方案。首先,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爱的关怀”系列活动,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灵,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个性。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给予学生爱的力量。预防亲情缺失。其次,在关怀的基础上,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管理”系列活动,加强留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管理。缺乏学习监督自制力差是小学留守儿童的特点,需要进行有效的督促,增强留守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树立信心。第三,加强上两个方案的成果的延续,通过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协调学校、村、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使留守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便于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对所在班的学生进行全校性摸底、排查及问卷调查,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家底,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2013年,我校发动全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沟通、掌握了“留守儿童”第一手的资料,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坚持每周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三、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包括“爱心图书室”、“体育活动室”等留守儿童活动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在活动室里放上图书、体育器材创造丰富有趣的活动环境“拴住”留守儿童的心,并与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着重强调了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许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长大了,真的要谢谢老师,是你们教我如何教育孩子的。
四、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他们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并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要求帮扶的每个留守儿童经常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写一封信,主要围绕自己在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快乐、烦恼等内容来写。通过结对帮扶有多名学生的成绩由后进生转化成中等生。
五、抓好心理疏导
我校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
六、务实创新,创建家校联系机制
老师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如何使留守儿童监护人懂得怎样关爱这些孩子,改进家教方法,只有通过家长学校来传授知识,全面沟通,才能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始终重视家教工作的开展: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分工;
2、定期接待家长来访;
3、定期向家长开放课堂;
4、积极创建学习
型家庭,一点引面;我们扎实的家教工作,给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力的支持。
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举办了“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比赛,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活动外,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们在文章中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我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献爱心募捐活动,演讲比赛、书画比赛、运动会、读书知识竞赛、成立美术、体育、音乐兴趣班,丰富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让他们感受的生活与学习的快乐,家的温暖。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今后,我们会继续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校园,让交斜中心小学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交斜中心小学
2014年2月
交斜中心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二0一四年二月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陈潭秋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陈潭秋中学的政治老师、政教副主任秦和平。我具体负责我校的留守学生关爱工作。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针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各位交流一下心得,谈不上经验介绍,不到之处敬请批准指正。
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比例较大。今年春季,全校473人,留守儿童250多人,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有170多人,比例较大。由于各位都知道的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些留守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好的表现,对他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头等难事,可以这样说,留守儿童工作搞好了,学校各项工作都好开展多了。
大话、套话、格式性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一下这几年我们针对留守儿童做了哪些事情,结果怎样,效果如何。
一、加强寝室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期间进网吧。
前几年,我校各年级均开设了晚自习课,由于没有学生宿舍,学生都分散租住在各农户家中,那时候,可以说是镇上网吧生意最红火的日子。很多很多的留守学生由于爷爷奶奶监护力不从心或过分溺爱,零花钱大把大把的花,网吧通宵通宵的泡,学校虽想尽办法进行治理,与租住农户签订监护协议,但都收效甚微。2013年秋季开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男女学生公寓建成,住宿学生全部入住学生公寓。14年春季开始,由我负责学生寝室管理。我自己晚上9:30熄灯后逐室查寝,未归寝的做好记录,及时拨打家长电话,让其监护人设法到网吧查找。不记得有多少次深夜12点多,我陪着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叔伯、阿姨们深夜上街寻找孩子,我也因此不知听了网吧老板们多少风凉话。终于,在我们的不懈坚持努力下,镇上的三家网吧垮了两家。现在通宵泡网吧的学生,特别是住宿学生基本没有了。
二、积极寻找机会,整合多种资源,吸引留守学生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生活,努力实现留守学生留守不寂寞,不无聊。1、2014年寒假,我们充分利用区妇联、区教育局关工委的项目支持资金,聘请优秀的在读艺术大学生来校开展“留守家园”冬令营活动。由于有资金保障,参加的留守学生伙食费高标准全免,外出参观、游览的车费、门票全免,学生的参与激情很高,参与面很大。那一年寒假,我们的关爱工作有声有色,我记忆犹新,还记得那一天,我与龙中杰校长一行四人带领近200留守学生游览遗爱湖,期间碰到了我校其他学生家长。他们看到孩子们高兴地玩耍,不停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说好好好,你们这老师当的真好,不愧是好园丁。真的是学生们玩的开心,家长们放心,我们也很自豪。去年寒假,又有同学问还有没有这样的活动,真的很遗憾,由于无资金保障,我对孩子们的问题真的不知怎样回答。
2、每年暑假,我们依托我校华中学范大学马克主义学院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平台,组织该校优秀大学生来我校开展留守学生夏令营活动。2014年开展的还比较有声有色,学生参与面较大,总共有90多名留守学生参加了假期作业辅导、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兴趣班培训。到2015年,由于夏令营活动场地受限,活动单一,再加上由于没有经费,学生生活费自理等等各方面原因,这一年的夏令营参加的学生人数较少,到最后欢送那些大学生的时候,只来了四个学生,确实比较尴尬。2016年暑假,我们准备调整思路、丰富活动形式,以扩大留守学生参与面,让留守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可去年暑期正值抗洪抢险的关键时期,夏令营活动被迫取消。3、2016年春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镇有一个以“三关”为主题的社会工作服务团队——“阳光社工服务站”,其成员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我立即找到他们,了解到他们创建了一个“四点半课堂”,在王福湾村和汪家学村建立了两个阳光服务站。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们召集小学生们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培训等活动,深受广大村民和学生的喜爱。我跟他们的负责人交谈,希望他们也能关注初中的留守学生,并提出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跟我们一起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他们的带队老师非常的热情,大学生们也激情很高。很快,每周二、四、五下午放学后,一些身穿社工制服的大学生们都会准时来到学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及调研活动。一个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教授万江红老师的指导下,服务站的同学们为我们设计好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课题申报材料,并特聘万教授为顾问。然而,由于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申报程序及渠道不明了,这一计划到2016年11月基本上停止了。
4、利用我校“湖北静远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科研基地平台,培训心理咨询老师,组建了我校“心语”
心理咨询室。此项工作在2014年开展的非常好。当时我校取得心理咨询证书的老师有丰学能校长、戴斯琪老师等,依托心理咨询室,我们还创建了留守学生互助QQ群、彩虹视频聊天室,学生不仅可以找心理老师求疑解惑,还可以预约到心理咨询室与在外打工的家长进行视频聊天,留守学生之间有困难,有困惑,还可以通过互助群互相沟通,相互支持。总之,2014年我们的工作开展的确实还有些生机,然而,由于丰校长、戴斯琪调离到中心学校以后,心理咨询室工作也基本停摆,加上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视频聊天室、互助QQ群也逐渐淡出了同学们的视线。就这样,我们自认为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几个亮点都黯然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去年秋季开始,我率先创建了班级师生家校QQ群和微信群,学校各项工作及学生的在校表现都可通过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第一时间掌握了孩子在校的动态。刚开始时,不少老师对我这种尝试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做太过透明,有可能会碰到一些“结跟”的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一些教育教学提出一些不中听的意见。但我认为,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不违背纪律,不违反政策,作为老师,我们有什么怕家长说的呢?家长说某某老师批改作业不及时,孩子的作业没批改,我们及时认真批改,让他们无话可说不就得了。事实上,一学期下来,我班的QQ群、微信群活动频繁,老师家长沟通十分和谐,而且,今春,我还成功的通过微信群聊,把在外打工十多年的一位母亲动员回家发展,既享受了国家农民工返乡发展的优惠政策,又解决了他们家孩子近8年的留守问题。在我的带动下,到今年春季开学,我校9个班级中,已有6个班级建起了自己的微信群或QQ群,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搭建了又一个可行的实用平台。
5、借精准扶贫东风,发动老师对口帮扶留守学生。去年以来,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牵头人,以科任老师为成员,分村组、分批次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学生家庭90多户,精准发放国家义务教育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11.25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留守家庭的后顾之忧。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上就是我校过去几年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与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一要坚持,只要我们保有一颗爱心,不抛弃,不放弃,不懈怠,留守儿童工作总会有所收获;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我们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成效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又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会议精神及县、镇关工委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人口180余万人,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其中,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只好将子女留在本县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4897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820人,其中男生522人,女生298人,双亲留守儿童371人,单亲留守儿童449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一些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管理服务中心”,校长陶建担任中心主任,为留守儿童管服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镇派出所、司法所、共青团、妇联、行政村干部、退休教师任成员。下设办公室,由退休教师刘效堂任办公室主任,李文奎、王玉龙、王丹、唐启光、王志峰、孙标、杨辉、孙冠亚、邱涛、龙超为办公室成员。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管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了相互配合和协作,形成了全校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局面。
2、确立工作目标和原则,确保关爱工作有章可循。
目标是工作的指路灯,原则是工作的方向盘,有了目标和原则,才能保证工作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定位为我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在此定位的基础上,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接受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搭建亲情桥梁。
学校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的普查活动,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专门档案,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档案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鼓励孩子们每月与父母通话一次,架起了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学校公开教师电话,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留守儿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弱势群体,为此,学校为“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建成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并且做到有工作人员、有活动场地、有办公设施、有固定电话、有活动经费。活动室的建成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课余的活动场所,改善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成为留守儿童的开心乐园,家长的放心港湾。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儿童中确立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向领导组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情感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1)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各班班主任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留守儿童”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留守儿童元旦联欢会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为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应急机制,加强各方面统筹,建立农村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即“留守儿童”→班主任→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建立完备的联系方式,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8、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向每一个留守儿童发放了“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及时准确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了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学校还定期举行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9、建立健全监督、考核、表彰机制。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考评,并将之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适当的处罚。同时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共同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贡献。
10、家校合作,构建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校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行为习惯较差,少数留守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签于此,学校对留守学生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学校制定留守学生教育的具体措施,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学生进行重点救助。(3)加倍关注“问题”学生。
对于有过错的学生,学校联合班主任,本着教育的目的,细心分析孩子的情况,耐心教育,家校结合共同纠正学生过错。
(4)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学校配合相关部门集中整治了周边环境,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使其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自觉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5)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了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已成了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以此为己任,更深层次的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