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浅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启发学生潜能,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活动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往合作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学生在活动中分工合作,在小组学习共同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发展协作能力、体验共同进步,增进了合作意识;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主动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这些能力的获得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增强学生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收获,并逐步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从中获得了自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如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百姓生活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注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主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学生以小组或个体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等方式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当有新的问题产生时便进入新的问题研究阶段,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交流、产生新的问题”为研究过程。因此,课程的目标定位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这种生成性的活动课程,极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标。而以往的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采用的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久而久之,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日趋淡漠。反之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常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然会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主题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它的实施使得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感受研究的乐趣,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开展当代社会调查,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获益的各种知识技能;在通过对自然、社会发展、自身需要研究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自由的发展,培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转变教师新课程观念、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
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选题或选择活动内容成了教师实施该课程的首要任务,需要教师自主进行建构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具有全局观念,以学生为核心,做到“目中有人”,需要合理地联系各学科知识,开发相关于同一主题上的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构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多元的发展空间。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灵活地引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或课题、安排活动过程。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问题探究
和问题的解决,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了指导教师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信息收处理和加工,也让自己提高了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活动结束阶段,课程评价形式、方法、主体和目标多元,评价既注重过程又要关注结果。教师在这样的评价理念指导下,增强了课程评价的能力。
有助于教师成为反思型的新时代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与开发过程中不断分析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指导教师的反思是以探究与解决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的手段和技术为出发点,进行主题活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反思。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指导教师总结活动经验,吸取活动教训,产生新的问题,逐步形成反思的习惯,成为反思型新时代教师。
三、有利于促进校本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校特色和当地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给予教师丰富的创造空间,促进校本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促进了学习型学校建立和校内组织文化教育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强调全体教师参与指导,并通过校本教研进行学习。不但要重视教师个人学习、个人智慧的开发,更强调合作学习和群体智慧(组织智慧)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
通过自主管理和反思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强学校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促进了学校管理制度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全面推进,需要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需要通过制度的重建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如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和成长记录袋制度,教师的《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等。这些制度体现了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改变了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倡导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并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1)赏识活动: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2)学会关心: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3)主题教育:通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九月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为家乡喝彩,十一月份是争做规范生,十二月份是争做守法小公民。4)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参加社区活动,我的第一桶金,实践小能手的评比等等。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五、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专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
四、五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东
高
平
联
小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课题的选择从渔梁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5、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二、工作要点: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的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2、健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务实搞活教研组活动,使教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发挥作用。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中小教导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4、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5、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内容框架
本学期以探索本校本地特色的校本研究内容为主。主要包括:爱我校园、生活数学、环境保护、农事活动等。另外每个年级还确定了两个自主机动选择课题。使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班级性的和全校性的活动交叉进行,从而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灵活多样,使综合实践活动更有生机、更富实效。
(二)、教师配备情况
1、语、数、老师成为实施课程的主要责任老师,责任老师负责学生研究主题的生成、小组的成立。
2、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建设,随时主动协助责任老师完成各项活动,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
3、积极利用社会及家庭资源,通过聘单位与聘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引入师资的渠道。
(三)、课时安排
严格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安排课时,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各班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主题研究的需要灵活调整,但必须报学校申请备案。每学期各班至少上足45课时。
(四)、领导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及负责具体的年级
组长:聂崇富
副 组 长:崔学裕(一年级)
主要成员:苏春芳(二年级)、杨清海(三年级)
罗爱仙(四年级)、崔兰珍(五年级)
(五)、实施策略
1、认真组织教研组学习、研讨活动。分别以年级组、全校性二种集中学习研讨方式展开。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授课日中的某一天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
2、安排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全中小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3、继续组织教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完成“生活数学”、“爱我校园”、“环境保护”三大版块的教师备课参考工作。
4、开展好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活动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小论文评比活动。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5、开展班级研究性学习成果展报评比活动,并督促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积累好各项活动的一手资料。
四、课程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也以能否指导激励学生以浓厚、持久的兴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标准。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