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区企业法制建设工作汇报
中区企业法制建设工作汇报
中区企业法制建设工作汇报
枣庄市市中区是枣庄市的中心城区,辖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特殊的区位优势,各类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企业经济组织已达279家。近年来,我们在推进企业法制建设进程中,坚持以建立专业性的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为突破口,以建立行业性的教育指导机制为切入点,以开展“诚信守法”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企,为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以建立专业性的法制建设促进会为突破口,探索指导企业法制建设新路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在企业掌握了生产、经营、分配自主权或资产所有权后,思想观念、经营理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合同欺诈、不正当竞争、工资拖欠、偷税漏税等违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缺乏,不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多是靠经验、凭感觉进行经营决策,对经营风险、交易风险、法律风险认识不足;三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逐步由微观调控转到宏观调控上来,对企业法制建设的控制力相对削弱;等等。对此,我们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深入厂矿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在认真总结以往企业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法制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工作思路,受到区委、区政府及
市司法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区经贸局、市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民营局、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公室7部门联合向全区企业发出《关于倡导成立“枣庄市市中区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的函》,得到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枣庄中泰煤业集团、枣庄远大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积极响应倡导,自发向全区企业发出倡议,发起成立“枣庄市市中区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6月,经过紧张筹备,促进会正式宣布成立,并取得民政部门的批复。促进会现有283个会员,理事58人、常务理事20人、秘书长1人、副会长6人、会长1人,8名区级领导担任名誉会长,由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沟通、服务和协调职能,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理顺了政府通过促进会管理和指导企业法制建设的关系。
二、以建立行业性的教育管理机制
为切入点,着力夯实企业法制建设工作基础
实践中,我们把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健全完善工作机构,理顺促进会与企业法制建设机构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人才开发和教育培训机制为切入点,着力夯实企业法制建设工作基础。
建立工作机构,健全工作网络。为切实建立起统一协调、上下互动、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促进会运行工作机制,我们指导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成立两个工作机构。一是秘书处。主要职责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企业法制工作人员培训;进行企业法制建设专题研究,研究和探讨企业内部法制建设的内容与方式;协调会员单位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关系。二是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主要由会员单位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律师、公证员、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有关企业法制工作人员组成,并在工业园管委会设立了
法律服务处,为会员企业指导法制建设工作,开展法律咨询,调解员工纠纷,协助办理重大、疑难法律事务,维护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行业指导。明确促进会对企业法制工作人员承担三项指导职能:一是建议录用。在企业选聘法制工作人员前,及时向企业提出资格条件,严把入口,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准选配到法制工作岗位;对不胜任工作的,及时建议依照法定程序调整、撤换或解聘。二是教育培训。对企业法制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工作纪律教育,组织学术研讨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考核奖惩。与企业法制工作人员每年初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对考核合格的予以表彰奖励。通过政府指导促进会、促进会对企业法制工作人员行使三项职权,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对企业法制组织管理松散、队伍不够稳定、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状况。
那一世范文网
强化教育培训,提供人力支持。一是由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秘书处组建企业法律“人才库”。从大中专法律专业院校毕业生、离退休法官、检察官以及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其他人员经过培训后,组成企业法律“人才库”,为企业聘请法制工作人员提供人力支持。二是培养具有法律大专学历的管理者。与枣庄学院联合,将企业法制工作人员纳入到区法律专业学历教育大专班,严格按照函授大学教学要求设置课程,进行统一集中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颁发学历证书,为企业培养具有法律大专学历的经营管理人员。三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法制工作人员参加全国司法、基层法律服务或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统一聘请专家学者辅导授课,逐步在企业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受过法律专业培训或具有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专门人才队伍。
三、以开展“诚信守法”活动为载
体,不断提高企业法制建设整体水平
促进会成立以来,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15场次,举办法制培训班2场次,发放法制书籍6000余本,组织律师办理各类案件21起,受到会员企业的欢迎和称赞,初步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充分发挥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在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进企业法制建设的统揽作用,我们以扎实开展“诚信守法”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诚信企业”、“法治企业”、“法律文化企业”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法制建设整体水平。一是开展法德教育,建设“诚信企业”。深入开展“法律进民企”、“诚信进企业”、“建设诚信企业,争做诚信员工”、创建“诚信守法”企业等活动,传播诚信知识,普及诚信规范,营造诚信风气,打造诚信品牌企业。充分发挥企业法制工作人员骨干带动作用,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企业员工重点学习与生产生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本道德规范。今年7月,组织举办了一
期法制培训班,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履约守信,走守法经营之路。奥运期间,我们创新短信普法形式,广泛开展“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树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道德法制意识。二是实施依法治企,建设“法治企业”。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帮助修订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等多项企业“小立法”,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诚信道德规范、工作岗位管理标准等多项制度,健全完善了以事前法律防范为主、事中法律控制和事后法律补救为辅的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监督流程,使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通过建立职工代表大会、企务公开制度,对涉及企业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通过,定期对企务大事进行公开。山东志达化工有限公司、枣庄通晟恒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逐步建立了议事厅,管理层就企业经营管理
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与企业员工进行协商对话,增进企业与员工间的沟通与理解,实现了企业管理化。三是丰富企业法制文化形式,建设“法律文化企业”。注重引导企业搞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并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拉近企业与员工的距离,增强企业向心力。引导160多家企业开办了职工夜校,建立了阅览室、制作了法制文化宣传栏,营造了企业学习法律文化知识的浓厚氛围。枣庄远大实业有限公司、中泰煤业集团、华龙针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通过自办法制报纸、网络宣传等形式开展法律文化教育,满足了企业员工学习法律文化的需求,使广大员工的学知识、增才干,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去年9月,我们在工业园管委会召开了企业“诚信守法”活动座谈会,交流企业法制建设经验,探索诚信守法经营途径,有力加快了企业法制建设进程。
第二篇:企业法制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枣庄市市中区是枣庄市的中心城区,辖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特别的区位优势,各类企业发展飞快,规模以上企业经济组织已达279家。近年来,我们在推进企业法制建设进程中,坚持以建立专业性的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为突破口,以建立行业性的教育指导机制为切入点,以开展“诚信守法”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企业法制建设,施行依法治企,为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气愤和活力。
一、以建立专业性的法制建设促进会为突破口,探索指导企业法制建设新路子
伴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在企业把握了消费、经营、分配自主权或资产所有权后,思想观念、经营理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合同欺诈、不正当竞争、工资拖欠、偷税漏税等违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缺乏,不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多是靠经验、凭感觉进行经营决策,对经营风险、交易风险、法律风险认识不足;三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逐步由微观调控转到宏观调控上来,对企业法制建设的控制力相对削弱;等等。对此,我们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深化厂矿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在认真总结以往企业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法制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施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工作思路,受到区委、区政府及市司法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区经贸局、郊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民营局、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公室7部门联合向全区企业发出《关于倡导成立“枣庄市市中区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的函》,得到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枣庄中泰煤业集团、枣庄远大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积极响应倡导,自发向全区企业发出倡议,发起成立“枣庄市市中区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6月,经过紧张筹备,促进会正式公布成立,并取得民政部门的批复。促进会现有283个会员(单位会员136家、个人会员147人),理事58人、常务理事20人、秘书长1人、副会长6人、会长1人,8名区级领导担任名誉会长,由主管单位(区司法局)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区民政局)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沟通、服务和协调职能,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理顺了政府通过促进会管理和指导企业法制建设的关系。
二、以建立行业性的教育管理机制为切入点,着力夯实企业法制建设工作基础
实践中,我们把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健全完善工作机构,理顺促进会与企业法制建设机构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人才开发和教育培训机制为切入点,着力夯实企业法制建设工作基础。
(一)建立工作机构,健全工作网络。为切实建立起统一协调、上下互动、反应敏捷、高效畅通的促进会运行工作机制,我们指导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成立两个工作机构。一是秘书处。主要职责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企业法制工作人员培训;进行企业法制建设专题研究,研究和探讨企业内部法制建设的内容与方式;协调会员单位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关系。二是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主要由会员单位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律师、公证员、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有关企业法制工作人员组成,并在工业园管委会建立了法律服务处,为会员企业指导法制建设工作,开展法律咨询,调解员工纠纷,协助办理重大、疑难法律事务,维护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
第三篇:法制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12年,县政府法制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法制办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深入落实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在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
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
我县各级各部门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学法、懂法、用法”活动,积极推进了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一是及时调整依法行政领导小组。10月份,根据机构改革后,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了县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长姜明同志任组长,副县长邰伦浩、县长助理、公安局局长夏树芳为副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切实把依法行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来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始终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工作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三是认真制定依法行政规划。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要求,结合《**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12—2012)》实施步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县2012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确实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决策水平、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加强行政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确定了我县今年依法行政的工作任务。
(二)继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进一步完善了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等工作制度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并及时向政协、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通报工作情况;邀请专家为政府重大行政、经济等事务的决策提供咨询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实行政府常年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目标,针对县政府出台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改善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继续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前置审查。要求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合法,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听证制度、专家认证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咨询制度;对涉及面较广、与行政相对人关联度较大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大公开性和透明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所有规范性文件均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不得发布实施。依法公开规范性文件,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执法依据。对由县政府名义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在报备市政府的同时报备县人大常委会,充分接受人大的监督作用。2012年共审查发布规范性文件1件,所有规范性文件经法制机构审核并全部向市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备案。通过上述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施行,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权力阳光运行
按照市阳光办的要求,我办根据机构改革后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重新梳理行政权力事项。此次梳理采用集中调整、发放到部门征求意见,再反馈调整修改的方式,经过一上一下的方式,把行政权力事项确认调整到位。此次梳理同时增加了对垂直直管部分的行政权力事项的梳理,从而确实做到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化。通过梳理,全县28个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权力统一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网上运行,行政权力类型由原来的5类拆分成12类。行政权力事项由原来的1377项调整为2219项。其中:行政许可126项,行政处罚1760项,行政征收72项,行政强制89项,非行政审批47项,行政确认18项,其他104项,代受理3项。所有行政权力事项按照要求统一在**市政务大厅上对社会公开。
(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
1、认真执行行政复议制度。
法制办依法及时受理、公正办理每一件行政复议案件,重点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坚决纠正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影响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违法行政行为,监督各部门和各镇严格依法行政、合理行政。2012年1至10月份,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2起,受理22起;结案18起,审查阶段4起。充分发挥了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
2、深入开展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规范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案卷的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使用行政许可法律文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使用行政许可法律文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我县于2012年10月28日—10月29日,对全县34个行政执法机关的100份行政许可案卷、240份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评查。从检查情况看,各单位对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对本单位的行政处罚案卷均进行了认真的整理、自查。各单位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方面,都能遵循《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大多数单位行政执法水平有明显提高,行政执法程序比较规范,文书制作、文档管理等方面与以前相比有较大进步。针对少数单位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县政府法制办专门发函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要求其认真对照,查找问题根源,积极整改,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
3.认真进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为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根据市统一安排,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截止2012年4月30日前由县政府发布的现行有效的279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经过仔细清理,予以保留的规范性文件有193件,废止的86件。针对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问题,在充分了解各部门对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组织专题讨论,并通过报纸、网络、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基层、企业及行政相对人中,去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其中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4次,并召开了法律专家论证会1次,从而保证了清理工作质量。
4、继续加大行政执法监督联系制度。
2012年,我县重新调整了全县20家企业行政执法监督联系单位,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联系点的范围,并加强了同联系点的接触范围,定期组织活动,开会和上门征求意见,分三期组织了重点执法部门与部分联系单位座谈听取意见,年底还将组织20家联系单位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考评打分,考核结果与行政执法责任制挂钩,对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改善我县执法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依法对集体土地拆迁纠纷进行裁决。今年我县在xx铁路和246省道施工过程中三起案件进入行政裁决过程。通过法制机构的参与,多次组织相关行政部门与当事人进行协调并达成共识,使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在我县境内项目顺利推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6.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县政府法制办于2012年10月18日下发了《关于做好**省行政执法计件换(申)领工作的通知》,对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填报《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登记表》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确认和证件换(申)领审查登记表》,经法制办严格审查报市政府确认。通过审验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县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五)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作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在工作中,我县高度重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一是发挥规范性文件把关作用。坚持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听取县政府法制办对行政决策的意见。凡是以县政府名义颁布的通告、决定和规范性文件,均由政府法制机构对其合法性进行把关和提出意见后,方可经县政府常务会讨论审议。二是发挥决策参谋咨询作用。在作出重大项目引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重大投资等决策前,都要听取政府法制机构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三是发挥依法协调涉法纠纷作用。对久拖不决的一些案件,要求政府法制机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疑难案件进行依法协调,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四篇:企业法制建设
企业法制建设 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健全企业的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顾问组织体系建设,努力推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制精神和法律意识,不断完善法律顾问组织体系,健全法律风险防范的各项机制,将法律精神融入决策,融入管理,融入文化,为促进法律进决策,进管理,进文化,强化企业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是我们推进法制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企业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努力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为国资、为员工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爆发延续至今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国有企业法制建设,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发挥其在抗击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们企业化危为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点,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永恒的主题。纵观与企业共存的各种风险,其最终表现往往就是法律风险。为什么这么讲?从宏观上看,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必须按照经济法制的结构和框架进行运作,否则就没有与其他企业和民事主体进行经济交往的环境和平台;从微观上来看,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其发生的各种风险的后果一方面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就是体现在承担法律责任上。比如在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后,往往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有时甚至导致企业解散、破产或者被并购重组等等。因此,企业风险管理中宏观和微观的这些表现决定了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律风险的防范。
第二点就是法律风险防范对企业、集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通用电器原总裁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在他担任通用CEO的时候,记者问他有没有令他最担心的事情,他说并不是通用的业务让他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情,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这样的事情使他担心。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担心,这主要是因为大企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信誉、雄厚的实力,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或者说他的市场竞争对手并不多,对于外部的风险抵抗能力比较强。有一些大企业就以欧洲的足球队为例来说
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一个高水平的世界级的足球队不仅体现在犀利的进攻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有铁桶般的防守,他们开玩笑说意大利足球的进攻并不好看,但是意大利的防守是铁桶般的,所以意大利球队曾经得过世界杯冠军,这就说明了风险防范对一个大企业而言更加重要。据对一百家世界级的品牌调查显示,36%的世界品牌企业,其历史都在100年以上;28%的企业,历史在80年到100年之间;25%的企业,历史在50年到80年之间;历史在50年以下的企业只占16%,所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没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是不可能的。这些成功的企业经验反复证明了企业的管理是成在法治,败在人治。比如说近几年来,国际国内陆续发生的多家大型公司、百年老店严重亏损,甚至倒闭破产的事件,从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到前两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及世通公司申请破产、日本的八佰伴公司宣布破产,到国内的一系列企业,包括上市的德隆的坍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巨额亏损,到这次美国大公司出现的严重亏损甚至破产的情况,总结这些事件带来的沉重教训,几乎都是因为企业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所以大型企业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要打造世界级的品牌,打造百年老店,就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第三点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对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调研,归纳了七个方面的法律风险需要特别关注。第一个是因为市场需求萎缩,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违约风险。签的合约不执行,违约所带来的风险。第二是因为行业整合,企业并购中尽职调查的不确定性增加的风险。今天早间新闻正在介绍陕西进行煤矿大整合,要把陕西省的2200多家煤矿企业经过大的重组后压缩到1000户,这个动作是非常大的,应该讲在当前也是一个时机,但是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怎么搞好尽职调查,怎么处理好相关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弄不好就很容易造成后遗症。第三个是走出去、投资并购时,境外法律环境发生的变化带来的风险,这方面的情况我们也遇到比较多。大家都比较了解,前段时间中铝并购力拓带来各种各样的变数,这些法律风险也要特别关注。第四是有些国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滥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所带来的风险。反倾销、反补贴案子数量大幅上升,也充分说明这一点。第五是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工程款拖欠的风险。这个不仅是国外,在国内也是非常明显。第六是妥善处理劳动用工涉及的劳动合同方面的风险,怎么样严格地执行劳动合同法,应该讲在现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对我们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第七个是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提前引爆的风险。有一些时候合同双方都还比较彼此信任,但
是一到危机了,都担心对方挺不过危机提前倒下,使自己的债权落空,所以又重新按照相关程序来追讨债务,所以这也可能引起新的风险。归纳了一下,当前金融危机下企业可能面临的这七大类特殊风险,如何防范好危机中凸显的这些法律风险,既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更是对企业下一步发展、乃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一次重大考验。所以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观点就是,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要求。
第二个个观点是,只有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才能依法保障和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怎么样提高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可以归纳出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切实加强企业的法律管理。企业要提高法律风险的防范能力,首先要加强法律管理,而不仅仅是完成或做好法律事务。英国壳牌石油在2004年,曾经因为错误公布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多公布了很多,而被美国的证监会和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处以罚款1.5亿美元,三名企业高管还被迫辞职。该公司在总结这次案件的教训时特别强调了三点:一是企业的各项制度本身在制定的时候就要合规合法,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制度合规性的审查。二是要重视企业法律事务部门、法律顾问提出的审核意见。业务部门必须在向企业高管报告本部门意见的同时,报告其征求法律事务部门的意见,也就是说在报告本部门业务处理的时候不能只报告自己部门的意见,一定要同时报告本企业法律顾问对这个事情进行法律审核后提出的意见。第三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合规文化,这是保证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基础。所以总结三点教训,核心是一个企业要加强法律管理。
第二个方面是高度重视制度的执行。大型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普遍形成相对成熟的制度体系,因此需要特别强调制度的执行。当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留下一笔遗产——25本珍贵书籍。学校一直把它们珍藏在图书馆内,并要求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在火灾发生前,一个学生正好把其中一本书带出了图书馆而幸免了火灾。第二天,这个学生意识到自己带出来的这本书可能就是那批珍贵书籍中唯一存世的孤本,他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找到了校长,把书还给了学校。校长收下书后非常感谢他,同时下令开除这个诚实的学生,理由就是他违反了校规。哈佛大学的董事会找到校长说情,校长强调,我们培育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来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来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充分说明了制度执行对一个学校,同样对一个大企业的重要性。
第三就是大力培养企业内部法律人。企业内部法律人及企业法律顾问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专业队伍保障,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内部法律人就像公共设施的维修人员一样,直到出了问题才被想到,其实企业内部法律人不仅是在公共设施出现问题时进行维修,更重要的作用是对公共设施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使它们不出现问题。企业内部法律人是与社会律师比较而言的,企业内部法律人对企业所在行业更加熟悉,更能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法律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来处理相关的法律事务、加强法律管理,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打赢官司的企业内部法律人无疑是优秀的,但能使企业少打或不打官司,同时保障企业依法经营、不断开拓壮大的企业内部法律人才是最优秀的。那么如何培养企业内部法律人,既要重视他们的法律专业素质,也要使他们对企业核心业务有深刻的理解。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让他们在企业的业务设计、重大决策、合同谈判过程中充分参与,要落实好企业法律顾问的知情权。只有落实了他们的知情权,才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从三个方面提高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能力,结合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工作来看,国务院国资委也是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法制工作、法制建设的。去年中央企业按计划完成了2004年国资委提出的“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建设的三年目标”。截至2008年12月31日,141户中央企业执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有92户,占65.25%;其中设立专职总法律总顾问的有51户,占施行总法律顾问制度户数的55.43%;重要子企业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有292户,占中央企业报备的重要子企业总数的24.35%;中央企业总部法律事务部门作为独立职能部门的有97户,占68.79%。今年上半年这些数据应该又有进一步的变化。比如讲中央企业总部一共是136户,设立了总法律顾问的现在已经达到96户。2008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黄副主任代表委党委、委领导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三年目标,这新的三年目标是: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核心,力争到2011年上半年,在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全部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的规则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把关率达到百分之百;违法经营发生的新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基本杜绝;历史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基本解决;企业法制工作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使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去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又进一步提出了地方国有企业法制工作新的三年目标,即以加快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为核心,力争再用三年时间,省属国有重点企业全部设立法律事务机构,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 的比例达到70%;以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企业法律工作制度基本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显示出它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保障企业在危机面前转危为安,可以说是一个成熟健康企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重要软实力的标志。
法律工作者要有什么作为呢?就是我们的思维和逻辑。首先,全部的法律工作应该在国际经济运行规律和行业发展逻辑中寻找到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就是要确保企业完成它最终的目标,在企业赚钱的过程当中,法律去帮它维护好,去帮它利益最大化,去防范它的风险。这就是法律工作者的逻辑基点。法律顾问要讲“三句话”,不能讲“一句话”。第一句话,这件事情是不是合法。例锦江董事会要决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是不是合法,必须要作出判断,不作出判断,谁作出判断?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这么做法律风险在哪里?要揭示风险,如果讲不出第二句话的,这个人没有水平。但是关键是第三句话,如果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建议怎么做?这是要有点功力的。针对行业讲的这三句话,恰恰是全部法律逻辑的起点。第二,法律的思维是全面的,所以,必须从国内法和国际商事管理的法律渊源中把握关键的法律问题。有的法律顾问写的法律意见洋洋洒洒,当然这也是需要的,但是只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从实战的角度来讲,法律意见书要揭示关键问题。就是要从国内和国际的惯例当中把握法律的关键。第三,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法律规则的国际化。这一点在实务操作中越来越有体会。跨国资源的流动,国际贸易需要统一的规则,WTO的规则就是最好的法律规则全球化的典范。当然要防止法律国际化变相成为美国化或者否定民族化。点。
第三,从宏观上讲,系统和体系的重要性。首先要看宏观,宏观是法律工作者,特别是总法律顾问必须关注的。总法律顾问的整个思维里面,法律体系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以体系替代经验是非常好的捷径。法律工作者具备的法律体系是建立在学习的法律的特定术语当中,考虑问题的特定角度当中。以前国有企业的领导出去考察战略伙伴,喜欢带两个人去看人家三样东西。第一个人带办公室主任,第二带财务部经理。看三样东西,一看营业执照。一看营业执照注册资本5个亿,是个大公司;二看人家的财务报表,几百个亿,是个大公司;三看厂子里
有多少人,万人大厂,是个大公司嘛。但是,06年新《公司法》出来以后,现在出去考察战略伙伴,可能要带三个人,看另外三样东西。首先带个办公室主任,带财务部经理也不错,但是还要带总法律顾问。看的不是营业执照,美国公司进来都是一美元注册一个公司。跟我们谈判的美国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一个一美元的公司到中国和国有企业搞合资,拿了厂房土地去抵押,然后取得银行贷款,还认为搞了一个大合资,被人家玩得厉害。只有银行的资信才是真的,银行对它的评价才是真的。第二也不看它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没什么用,要看现金流量,流量是真的。第三,不是看厂子里有多少人,而是看自主品牌和客户名单。制度一变,观念要变。这种思维是哪里来的?只有法律工作者具备。这是从体系和系统里面学来的。在整个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税收,包括国际争议的解决上,有一套特定的法律思维,而这套法律思维正是我们要从宏观上把握的关键所在。
第四看微观。宏观问题解决以后就是怎么做的问题。首先在整个国际经济的投资过程当中,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教训非常惨重,这里面的源头是法律的设计没有到位。例锦江走出去的所有谈判,都是在董事长领导下总法律顾问全程控制的。法律风险的防范从决策的时候就进入了。首先,要准确地选定企业的组织形式。走出去收购兼并,是成立合资公司,还是收购后组建独资公司,还是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组建非法人实体,这是很严峻的技术问题。许多国有企业走出去,最后遭受重大法律风险的时候,往往是源头上这点没有把握好,糊里糊涂地出去了。出去以后想一定要自己一个人走路,没有人陪的。要用有国际经验的中介机构,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现在都用大牌的,不在乎这些钱,比如说请Baker&McKenzie,它的价格很高,但是值。只有这样的中介机构的团队在境外才能够考虑法律风险的防范,这个钱不要小气。
第三,东道国和母国的法律框架是整个法律框架设计的原点。这里特别提到备忘录MOU的问题,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备忘录。广大的技术人员要注意这个问题,它是今后跨出去战略在法律上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四,要有完善和透彻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就是需要视野和角度的深入性以及专业性。专业性的尽职调查必不可少。英国人的尽职调查非常严格,英国银行付一块钱,要六个人同意。这个成本很高,但是非常值得,银行的钱不会糊里糊涂地就出去了。我们是几十亿的钱,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这种制度下培育起来的企业,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尽职调查的理念。每件事情都要有各种角色的人予以分别负责。但是作为总法律顾问,尽职调查是你对董事会提出合理意见的一个基
础。哪个总法律顾问在发表意见时,只有看到尽职调查报告以后才有发言权。
第五,在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有一个风险的评估。对风险要进行识别、分类和评级。风险有很多种,但是最后产生风险的是法律风险,因为进法院门的或者进仲裁机构门的必然是法律争议。任何风险在人眼里都是没有价值,但是法律风险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会产生结果。
最后,微观层面肯定要把突发事件和防止国有资产的恶性损害作为我们逻辑的归宿。要打赢国际官司,在源头上就要考虑好,写合同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怎么打赢官司。
最后是信息和控制。在整个中国对外投资经营当中,信息必须全方位地把握。所谓全方位的把握是从这五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经济环境,有15项指标,是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一致推荐的。第二,政策环境,有5项指标。第三,法律环境,有4项指标。第四,文化环境,有4项指标。第五,技术环境,有5项指标。信息把握是国有企业在国际经营、投资过程中,必须多方位注意的。整个投资经营过程当中,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大量的案例分析,已经悄悄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比如说,现在的领导者或管理人跟原来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已经有不同,过去领导者和管理者无所不知,样样都懂,现在的领导者不强调自己样样都懂,强调自己是一个学习者。过去的领导者、管理者往往是国内视野,但是现在是全球视野。这里面细微的变化值得研究。这也是在对外投资和国际管理中,在法律控制过程中注意把握的。关键是实现控制、主动防范风险。防范风险不能被动,要主动,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思维、法律思维的结合,使国有企业在国际经营管理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危机下外经贸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金融产业乃至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外经贸企业更是首当其冲。结合东方国际集团的实际和外经贸企业的现状,从金融危机对外经贸的影响,金融危机下外经贸面临的法律风险和东方国际集团应对法律风险的一些做法,从三方面作简要的阐述。
首先,金融危机对外经贸企业的影响。这个影响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
我国出口60%以上是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的滑坡导致了我国国际贸易订单的大量减少。08年东方国际集团出口美国比07年下降了9.13%,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了5.8%。09年上半年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了21.82%,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了35.46%,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了21.88%,其它市场包括三大新兴市场拉美、非洲、中东,三大潜力市场东盟、韩国以及俄罗斯,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受市场萎缩的影响,大客户销售明显收缩。许多国外公司关闭,采购计划大幅缩减,中小客户更是由于市场低迷,只是观望,有的客户迟迟不下订单,有的客户落单时间明显迟后。同时,受销售和欧美其它国家货币贬值的影响,许多客户纷纷调整品种的档次,要求出口商降价和减价,造成了出口成交的困难。由于市场不景气,许多客户恐慌心理上升,为减少库存,他们采取不进货少进货,或缩短进货周期等办法来分解困难,这就造成了外贸出口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下单推迟和交货期缩短的现象。第二个影响是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一般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贸易摩擦会减少,越是到经济发展减弱的时候,摩擦会加剧。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以贸易救济调查为例,08年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厨房器械等产品发起了5起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涉案金额达到5.1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对中国的弹簧组等一些产品发起了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到2.81亿美元。另外美国还对中国的碳素钢板发起了1起所谓反规避的调查,一般国际上把改变运输线路、谎报原产地、伪造官方文件等等视为规避行为。欧盟对华蜡烛、不锈钢钢板、无缝钢管、铝箔等发起6起反倾销调查。此外,欧盟还对中国的钢管配件等发起了4起反倾销复查,即反倾销认定结束后每年不断进行所谓的复审。同时,我国还遭受到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每年损失数百亿美元。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也经历了比较严重的贸易摩擦,给企业出口增加了困难。比如,7月份美国一家纸袋产品的生产商及其子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递交了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生产的纸袋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正式立案调查,这个案子虽然不大,但是它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巨大,2005年以后我们一直说的是后配额时代,美国对纺织品开始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行为,因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量十分大,这个案子引起中国政府,包括全国行业协会和许多企业的高度关注。可以预见,到下半年会有更多的类似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贸易争端的频繁发生对外贸企业的经营
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我国的外贸企业还受到了生产成本、融资、出口政策的调整、汇率的变化,包括外贸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和设备投入等等,这些因素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外贸业务的开展。东方国际集团的主营业务就是贸易进出口和与之配套的国际物流,围绕这些业务谈给外经贸企业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和采取的对策。
首先是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一是国内外客户支付能力下降,货款回收存在风险。受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外客户均遭遇了银行授信和贷款的影响,客户支付能力下降,许多客户由于资金周转和销售困难,纷纷要求延长付款期。由于市场履约和收汇等各类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再现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客户潜在的违约率提高,风险增大。例如,有许多客户将支付方式由信用证支付以改为TT支付,信用证的支付是银行的信用,改为TT支付就改为商业的信用,变成个人信用,导致了支付信用的降低。一旦客户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国外以后,外贸公司便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货款。有的公司今年遇到了不少国外客户进入破产保护的程序,无法支付货款的情况,而且其中许多是有着相当长业务合作关系的老客户。在业务过程中,客户往往是先更改付款条件,而后延迟付款,到最后有些外贸公司就接到了国外客户的破产律师函,这种情况在今年并不少见。
二是国内出口委托方恶意诉讼,将风险转嫁到外贸企业。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代理业务当中。由于国外客户在金融危机下出现的支付困境或破产,导致某些代理业务不能正常收汇,国内出口委托方为了转嫁风险,故意将代理关系扭曲为收购、加工关系,并在自己企业所在地提起恶意的诉讼,向外贸代理公司诉要货款,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使得许多外贸公司陷入了极大的被动。
三是进口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委托人托欠货款。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公司代理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下跌。价格的波动使得委托客户的资金流动性出现了问题,资金链断裂,使得客户不能及时支付进口货物的货款和提货,而由外贸公司承担了本应由客户承担的损失。虽然在具体业务操作流程中,一些外贸公司,也向客户收取了保证金,并要求客户提供股票、不动产等在内的担保物,但由于这些担保物变现能力较差,加之其本身价值也一直在波动,因此一旦出现客户支付困难,一些外贸公司将承担相当大的资金风险。事实潜在的贸易争端犹如业务中的定时炸弹,日益增多的贸易争端,也给外贸企业开展业务设置了障碍。针对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如果应诉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这种国际案子持续时间
特别长,比如,苏美的铅笔和家具案,还有到印度的纺织品案子。有几个案子由东方国际集团牵头,会同全国一些企业应诉,最长的官司打一年多,诉讼成本巨大,许多企业选择放弃诉讼,不打则极有可能丢失许多既有的市场。一旦在诉讼中胜出,则税率会降下来,但不参与的,就是十倍甚至是二十倍。所以不仅国内生产商受到的冲击,外贸公司也会因殃及池鱼,难逃影响。
东方国际集团应对法律风险的做法。针对以上几种遇到的法律风险,法务、业务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以下五方面的措施:一是梳理企业应收账款,尤其是关注公司外汇账款的催收工作。由法务会同业务和财务部门,加强和完善应收账款的预警和征收机制,由法务部门全面协助财务部门,掌握每一笔货款的收付,及时发现超过合同期限收款的情况,特别是自营业务外外汇收账款的回笼,一旦出现预期,立即要求业务部门提供资料,形成由业务人员、财务部门、法务部门联合把关的催收体系,由法务部门全面介入,并了解业务过程,调查客户资信,掌握货款拖欠的原因,制定催收的计划和工作目标,力争防止任何一笔不良债权的出现和损失的发生。
二是果断采取措施,利用多种手段,将可以发生的纠纷、争议消化在前期协调过程当中,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对无法协调的纠纷,果断地提起诉讼,将案件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点。针对国内委托客户可能会提起的恶意诉讼,一旦发生代理收汇不良的情况,公司的法务部门一方面梳理代理关系的证据,确定未收款事实和原因,协同财务部门终止该业务的外汇核销和退税的工作,搜集业务资料,补强必要的诉讼证据。另一方面会同业务部门,与代理客户有效地沟通,确定向国外客户追讨的方案,了解代理客户的心态,如出现代理客户存在向当地司法部门恶意滥讼的可能,法务人员将以主动诉讼的方式,争取司法的管辖权,确定出品代理关系,明确不能收回的责任归属。从08年下半年至今,东方国际集团下属有不少企业就是以这样主动诉讼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与多家代理客户之间的代理合同争议,遏止他们恶意提起诉讼的可能,防止和控制了不必要的诉讼和法律风险的发生。
三是由法务部门配合公司经营班子,全面开展对公司客户的资信审查,理清与客户的业务开展模式,合同签订和资信情况等动态的问题。要做到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事先防范包括法律意见书的签订,合同的起草。但是合同执行时间跨度长,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市场变化,客户变化,政策变化和外部价格的变化,包括担保物的变化等等使原来的合同起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
个过程当中,就要加强事前和事中的控制。
四是开拓思路,灵活应变。由法务部门为业务开展、开发提供务实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在保障企业风险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企业开展业务创造便利条件,针对金融危机下业务出现下滑的实际情况,要求公司的法务部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要为业务具体的开发、开拓提供有效的、主动的、积极的法律支持,发挥法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将法律的服务工作推进到业务第一线。积极参与业务谈判,合同起草等具体的事项,灵活地为业务部门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创造尽可能务实的内部风控环境。同时,对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注外经贸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法务部门进行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和普及,对经理层、相关人员、业务人员和专职人员,特别是对国际贸易的争端、反倾销、反调查和贸易壁垒方面的法律培训。
五是为东方国际集团外贸企业投保出口贸易信用投保,进一步地提供业务保障。针对日益增加的业务风险,经过交流协商,与中国信用出口保险公司签署了全面的合作协议,有助于保卫集团下属的各个子公司提供统一担保,其中包括优惠的费率、一站式服务、服务绿色通道、理赔绿色通道等多项服务内容,这些保险措施也为外贸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有助于稳定外贸出口的业务。
以上是东方国际集团在面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法律风险时所带来的一些对策和措施。要战胜危机靠的是科学的决策,靠的是严格的制度,靠的是坚定的信念,经得起大浪淘沙的企业才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企业。
评价各类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
评价各类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指数化,考虑到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对企业法律管理提出了哪些要求。企业采取的防范法律风险的做法,一些疑难案件的论证映射出来目前立法层面、司法解释层面有哪些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研究。
目前法律风险的评价,2005年路伟律师事务所就发表了中国100家企业法律风险系数排名。今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和北京大学金融法中心也出台了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系数,通过指数化研究作出排名。它从不同的行业、风险因素做出的一个总括的排名,不具有什么突出的意义,如果说有意义的话,就是说这种排名可以界定你所在的公司所处于的风险系数的位阶,然后采取一种常规形式的防范。当然国资委揭示的当前形势下有哪些重点的风险,那是目前应该重点防
范的。
排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所在的行业。有一些行业受关注度比较多的,关乎国计民生的,或者说法律问题最多的,像金融保险,有说法说金融保险的所有产品都是法律风险。保险公司的官司是最多的。另外像生物制药、食品安全这一块,涉及到公众消费,涉及到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往往是法律风险系数排在第一位的。第二,知识产权。如药品企业,风险系数就很高。反过来上海铁路局、中国邮政就没有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这方面没有法律风险。第三个,公司的组织形式。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中国大陆上市还是在境外上市,法律风险完全不一样。有些风险是封闭的不外露的,有些是内部的,并不暴露在公众面前。今年《保险法》的修改,就把保险公司传统可以采用的国有独资公司一律改成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看出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相配套的治理结构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第四,企业的注册地或者说主要业务所在地。总部在中国,主要业务在中国的,和总部在美国的,主要业务在美国的,完全不一样。还有是其他的,如原料和产品的进出口,主要是外贸型的,原料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和产品主要卖往美国和欧洲的,与完全面对国内客户的,风险系数都不一样。这些不同的系数说明什么问题呢?不是说系数高的,就天天要亏损打官司。而只要你采取常规化的、非常成熟的方式就可以防范。例,如果汽车因第三人造成损失找不到致害人是谁,保险公司,最早是中国平安说汽车损失险可以赔偿30%,因为它无法行使保险代位追偿权,还有两家公司一家是5%,一家是10%,现在中国保险业协会用格式化合同一律改为30%。平安在格式化合同的设计和论证上太成熟了,所以这次得了北大风险系数评比的金奖。它如果采取了完全有利于自己的格式化的管控机制,未必能影响它的经营。这是常规性的法律风险。国资委提示的法律风险和经济危机有关。比如说境外收购,滕州重工收购悍马。如果是纯粹的炒作做个广告的话,没有问题。真想收购的话,一亿多美元的投资,商务部不批怎么办。如果是高能耗的、污染的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改委不会批。再加上社会公众的评价,说滕州收购悍马,会不会把悍马制造成拖拉机。这是目前的形势下所可能遇到的风险。对这些风险,国资委上下都有非常成熟的管理经验。国资委在一次会议上讲到这么几点。第一,提高对风险的认识,要有“三个融入”,融入决策、融入管理、融入文化,这三个融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第二,制度化保障,国资委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并且这个职位要作为高管职位来设立;第三,提高法务人员的素质,因为我国立
法和司法解释更新的频率太快,三天不学习,知识就过时了;第四,保障法务费用的开支。我国的法务开支在企业的总费用的0.02%,是美国的四五十分之一。舍得投入的话,肯定会有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有一个说法,美国街头的艺术家画速写,一个人不到3分钟画好了,要500美元,那个人说这功夫是怎么练就的,是过去30年练就的。这是常规的法律风险的防范。
案件中反映出来的公司防范法律风险的措施,映射出从法律的立法意图上把握隐含的风险。有这样一个案子,有个公司现金流出问题了,要转让自己的主要财产。有限责任公司转让自己的主要财产谁说了算?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还是股东会?这个公司法上没有规定,但是《公司法》75条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在五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权,一种情况是公司转让主要财产,股东反对无效的。这个案子05年公司主要财产2000多万,是其持有的另外一个公司的股权,另外一个公司上市的话,股权的价值可以达到5亿人民币以上。转让这部门股权的时候对谁说了算产生了争执。公司法没有规定,章程没有规定,就去打官司。
第二,公司对外担保,《公司法》规定公司对外担保的时候,由章程来规定是股东会还是董事会说了算,除非有关联交易。如果一个公司章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了,但是董事会或董事长越权,在法律上怎么办?债权人肯定说这是有效担保,因为公司法关于内部谁说了算是公司内部的事,对外只要程序上有法人代表签字、公司盖章,债权人没有义务查章程。反过来从公司这个角度,《公司法》说了对外担保肯定不是董事长一个人说的算,只能按章程在股东会和董事会之间进行配置,越权无效。工商登记的章程上有记载,完全可以查询到。
第三,资金借贷。公司因为法律限制从银行借不到钱,于是互相去借。《公司法》规定借贷由章程决定是股东会还是董事会说了算,《公司法》这一条实践中完全被回避了。因为借钱如果要开董事会太麻烦,总经理找下面的业务人员很容易就回避掉。要么签买卖合同,或者租赁合同,需要多少钱就先以预付款的形式给,需要500万两个月就签500万的合同,两个月之后合同解除了,就把借款的问题完全回避掉了。如果事后不能按时归还,这个法律风险怎么办?怎么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还有06年1月1号实施的新《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分立,旧公司法规定必须通知债权人,如果债权人有异议的话要么提前还债,要么提供担保,否则不能合并或者分立。现在否则后面那就话没了。如果现在债权人不同意合并,公司不理你,该合并还合并,该分立还分立,债权人没有办法。有一个案子,债
权人不同意公司合并,只有提前要账。可是债权还没有到期,想提前要账不可能。事前也没有约定如果发生合并、分立,债务人立即还债,那么这样的问题就产生了。
还有就是国资委提示的资金链断裂产生的违约责任问题。今年2月份最高法院发布了一个关于贯彻合同法的司法解释
(二),今年7月7号又发布了《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司法解释。这个司法解释有很大的突破,确定了情势变更原则,确定了经济危机下的情势变更如何使用。违约责任方面,合同法规定违约金不得超出损失的30%,问题是超出以后怎么办?另有一个案件,公司要搬办公场所,需要把原来的办公室退租,5月1号退,新的办公楼5月1号要交付,如果不能按时交付,损失有一个计算的方法,比如说损失为100万,到期交付不了,双方签订备忘录约定,采取的补救办法是,继续履行合同,但是每延迟一天免两天的租金。双方就这个条款发生争执,因为合同法约定违约后采取继续履行或者其他补救措施之外,还应当赔偿损失。违约一方说延后一天免两天租金本身就是违约责任的方式,如果按延期所免去的租金超出了损失即100万的30%,属于过分高于违约金,要求变更合同。这就是法律本身存在的问题,如果你事先没有考虑到的话,那么事后就会产生非常棘手的麻烦,去打官司乃至败诉。
因此,人们都说法务工作像是一个修理工,其实类似于清洁工。天天在打扫,没人能看得见,但的确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如果忽视了这样的工作,只能是亡羊补牢,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属于微观的、零散的,是务实的。
(完)
第五篇:质量技术监督局法制建设工作汇报[推荐]
强化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
努力开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新局面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整体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认真开展政法宣教、教育培训,全面推动法制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
法制工作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项中心工作,我局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局务会进行研究部署,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统一思想,提高干部职工对法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今春伊始,我局便把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工作目标,根据市局行政执法和执法督察体系建设工作要求,从局领导到股所队长,从股所长到一般干部,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并以徐大公路、徐新公
路、县城复
兴路为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片,每片分为3个责任区,全局6个综合执法股室,各负责一个责任区,安全监察股负责特种
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并明确主管领导,既明确了执法人员责任,又消灭了监督检查工作的盲区和空白点。同时,为进一步严格贯彻落实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区域性产品整治力度,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我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分包责任人管理规定》,行政执法人员与区域性产品生产企业结对帮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以致所分包企业出现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或出现其他质量、安全事故,依规定对分包企业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调离执法岗位,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局“两抓两提高”(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从基层抓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工作方针,我局积极开展企业摸底调查,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台帐,由各执法股、队要在各自责任区域内开展企业摸底调查,将企业的标准、计量、质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等影响产品质量和涉及人身安全的项目纳入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进一步细化执法监管责任,量化指标,把区域内每一个生产企业的监管任务都落实到具体执法人员头上,并根据各股室责任区域,绘制执法监管责任区域图,标明每个主管局长分管的执法队,每个执法队负责的区域,每个执法人员分管的企业,做到细化、量化,以实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依法行政,制度是保障,为实现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我局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
(一)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队伍建设、行风建设,关系到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形象。为抓好教育培训,建立高素质的质量技术监督队伍,树立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勤政、廉政意识,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我局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保证“三个到位”,争取在教育培训广度和实效上取得新突破。
1、建立学法日制度,把每个月10日定为学法日,由业务骨干讲解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并就典型案例展开讨论,举案说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讨论执法依据的准确性和办案程序的合法性,找出潜在危机,及时纠正,防患未然。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人员素质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先决条件,而搞好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今年初,我局利用工作淡季分两次为广大干部职工充电,精心组织了全体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培训以新修订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文书的使用》、《执法办案程序》、《办案技巧》等为重点,由本局业务骨干授课。为务求实效,我们邀请市局法律专家亲临培训班就今年法制工作重点和法律文书的制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同时强调了实际执法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推动行政许可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我局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并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为依法行政创造良好法制环境”为主题的学习宣传活动。2004年4月29日,我局组织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班,邀请县法制局局长就行政许可法有关知识进行授课,并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创建一站式服务大厅,方便企业办事。将代码办、标准股、特种设备办证、电能表检测室等服务窗口单位集中到一楼大厅,开展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推行文明办公五步曲、首问责任制和办事时限制,凡一次能解决的问题绝不让企业跑两次,为企业办事创造便利条件。
(二)进一步完善案件报告备案及案卷管理制度,为保证案件办理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我局规定每月第一个星期对上月的承办案件进集体审查,就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程序的遵守和法律适用、文书制作进行全面检查。为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与考核,制定《行政执法案卷责任目标考核百分评审标准》,对于文书制作不规范,事实认真不清,不履行法定程序及适用法律错误的案卷,发回重新审查,并将案件评分情况与经济挂钩,对案件承办人和制卷人进行奖惩,以此来保证办案质量,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
(三)结合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执法公示机制,增强勤政、廉政意识。
1、设立公开栏。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本部门负责实施的行政许可及行政许可的条件、程序、期限、行政许可收费和实施主体进行全面公开。为提高消费者质量意识和打假意识,我们每月定期将行政执法和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的办理情况、处理结果、处罚依据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群众举报、投诉案件事实有回音。此外,结合“行政执法和执法督察体系”建设,在一楼政务公开大厅设立监督台,将“五公开、十不准”制度、市局“一次查实下岗”规定和“向企业服务承诺提示”全面公开,并公布产品质量基本常识和投诉举报电话方法。
2、公开身份职责。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持证上岗,挂牌上岗,局长和股长及窗口单位设置桌牌,使外来办事人员对职工的身份一目了然,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自我约束意识。同时,认真执行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年检规定,确保全部按时年检,避免漏检。
三、加强内外监督,提高法制监督效能
实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监督是关键。“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所以只有加强内外监督,才能有效遏制执法腐败,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为提高法制监督效能,我局建立健全了各项监督工作机制。
(一)严格办案程序,加强对具体执法办案人员的案前、案中、案后的跟踪监督检查。一是要求执法人员办理案件时必须做到四点:即违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办案程序合法,法律文书齐全,否则不予结案。在办案过程中对行政相对人态度端正,行为文明,详细告知行政相对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办理案件。同时为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杜绝暗箱操作,我局研究处罚决定要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保证执法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制定了行政执法“监督卡”,由行政相对人对执法人员的态度、执法程序、文书使用进行监督,工作开展到哪里,行政执法监督卡就发到哪里,有效地规范了执法行为。二是制定《徐水县监督局行政案件审理工作补充规定》,加强对案件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案件审议工作,确保了行政案件审理及时准确。三是成立错案评审领导小组,根据追究有据,处理有序的原则,有错必究,绝不护短,发现执法过错及错案及时处理,并依照《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结合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发 放征求意见卡,实行企业回访制度,由局领导带队,不定期的深入企业走访,了解执法人员的执法、服务情况和企业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三)强化社会监督,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骨干企业负责人中聘请了12名法制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日臻成熟的内部管理,日益完善的监督机制,使执法人员自觉坚持“三个严格”(即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严格办案程序、严格执法纪律),执法办案水平明显提高,执法行为日益规范。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总局“八严禁”、省局“十六条”、市局“一次查实下岗”规定,对违法违纪问题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为了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2004年3月19日,我们成立了“徐水县预防质监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并在我局监察室设立办公室,同时制定了《徐水县人民检察院、徐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共同预防质监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为推进质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确保法制工作出实效
加强法制建设,关键在领导。为确保法制工作出实效,我局健全法制机构,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效推动了我局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法制机构,确保依法行政工作高占位。为严格办案程序,促进依法行政,我局成立了由一把手局长任主任,各副局长任副主任,各股所队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为成员的案件审理委员会,并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副局长戴学增兼任主任,负责案件初审工作,并制定行政执法工作计划。同时,为加强法制工作,对法制股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实调整,由过去的2人增加到3人。
(二)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为中心工作服务力度,我们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质量技术监督法律开展咨询答疑,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二是利用春节、“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县城庙会等节日在县城中心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进今年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2000份,接待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义务检定、维修计量器具460台(件),广大消费者的识假辩假能力明显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为技术监督各项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大对严重质量问题特别是对制假售假单位和个人的曝光力度,形成有力的舆论监督氛围,从而带动行政监督,有力地推动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促进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
由于我局在法制建设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扎实的工作,从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也没有一例错案、行政复议案件,有效保证了行政执法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得到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局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打假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技术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法制工作先进单位”、“两制工作先进单位”。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发展要快,工作要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进程,与时俱进,再接再厉,努力开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