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养与教养”

时间:2019-05-12 15:1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养与教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养与教养”》。

第一篇:关注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养与教养”

关注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养与教养”

潇洒走一回:高中历史教师“45岁现象”聚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设置了“走进名师”栏目,从2008年第1期起,先后邀请了中学历史教学界的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先后有十七位历史教师至今上榜,及两篇启示稿件:

1.困学苦旅/李惠军(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特级教师),2008年第1~2期 2.突破思想的边界/王雄(江苏扬州中学特级教师),2008年第3期

3.读书:我的为师之道/李建红(北京二中),2008年第4期

4.像水一样——历史的倒影/束鹏芳(江苏大港中学特级教师)2008年第5期

5.耕读人生——我的心路/全仁经,2008年第6期

6.我的历史教育思考(上、下)/李明赞(北京四中特级教师)2008年第7、8期

7.重知厉行,勇于创新——一个中学教师读书教学的自白/李明海(湖北宜昌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

2008年第9期

8.杏坛漫记/成学江(北京石景山区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2008年第10期

9.一位历史教师的茁壮成长/陈伟国(江苏徐州市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2008年第11期 10.“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我——四十余年教学生涯的回顾/孔繁刚(上海中学特级教师)2008

年第12期

11.超越自我 乐在其中/庞友海,2009年第1~2期

12.怡心书香,探索守望—一个普通中学历史教师教育生涯之感悟/ 孙双武(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2009年第3期

13.思考·阅读·写作——《中史参》“走近名师”栏目对我的启示 / 胡军哲,2009年第3期

14.到广阔的世界里去 / 彭 禹(上海交大附中)2009年第4期

15.走出应试的沼泽地(上、下)/ 李付堂(青岛开发区一中)。2009年第5、6期 16.摆好Pose,亮出姿态——在自然成长中主动成长 / 徐赐成(西安中学)2009年第7期 17.在迷茫中探索,在平凡中奋发——谨以此文献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 / 梁仁华(佛山市顺德

区教研员)2009年第8期

18.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眺望——读“走近名师”有感/ 王亚男,2009年第8期

19.承担起历史教育的使命——我对历史教研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上)/ 戴加平,2010年第8期 十七位名师中除了彭禹(1980年生)和徐赐成(1971年生)两人属于80后和70后而比较年轻外,其他的大多为60后尤其是1965年前后出生。作为与自己近似的同龄人,加之是王亚男老师与本人的多次交流,以及梁仁华老师对正在成长中青年教师的勉励,尤其是较为熟悉的戴加平老师的奋斗业绩,使笔者颇有感触。此外,笔者还专门罗列了全国部分优秀中学历史教师如下:

陈 红 清华大学附中,特级,1964年生 陆 安 青岛市历史教研员,特级,1966年生 彭太军 湖南郴州市一中,特级,1965年生 朱 可 杭州市教研员,特级,1963年生 徐衍昌 浙江衢州二中副校长,1963年生 全志聚 山东临沂兰山区教研员,1966年生 周明学 九江市一中,特级,1966年生 祝旭东 浙江绍兴县教研员,1965年生 冯长运 湖北省教研员,1966年生 宾 华 深圳市教研员,1965年生 纪连海 北师大二附中,1965年生 戴羽明,天津市教研员,1966年生

显然,以上名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大多为1965年前后出生,而且学养与教养出色,蕴含的大气、底气、灵气十足,进而人格魅力、专业功力、引领张力凸显,决定了教学生涯自然成果斐然。世界卫生组织把45岁到59岁的年龄段界定为中年人,人们总是遵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自然规律,人上了40来岁,绝大多数人事业有成,收入可观,家庭成型,何况各行各业唱主角的是多是那些稳重练达的中年人,因而习惯于将45岁作为个人生涯标志性的时段,即“45岁现象”。诚然,从相当部分的国人看来,假如到这个年龄仍然缺乏相应的荣誉与职称或财富,就会有前途渺茫的感觉,以至于不思进取,开始打算如何度过余生。毕竟,40岁以前,体力和精力旺盛,但能力、经验可能不足,可当“新鲜血液”大有希望。从整体上看,当今“45岁现象”除了自然生理因素之外,更与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相关,正是孔繁刚老师在四十余年教学生涯的回顾中所提及的“天时、地利、人和”。由于三年困难时期以后国内人口出生率的强烈反弹,出现了1964—1966年间的生育高峰,同时又恰逢1977年后高考的恢复,这批人在中学阶段就得到了比年长者更为正规而严格的教育,并伴随高等教育发展的契机,顺利得到高校科班的深造,上世纪80年代学风良好,自主发展的空间很大。况且这些人能够吃苦耐劳,工作成效显著,至今完全填补了文革以来青黄不接的断层,使各个单位45岁左右的骨干队伍特别显眼,因此他(她)们承前启后,可谓前程似锦。毋庸讳言,各地中年历史教师无论数量或质量上都是历史师资行列中的精干力量,相当一部分人已脱颖而出,颇有造诣。

名师魅力,激情洋溢,栏目平台,刮目相看。“走进名师”栏目提供了高中历史优秀教师成长的盛宴,从中领略到了全国历史名师的风采!名师们既蕴含着“仰之弥高,师之弥虔”的人格魅力,又展示了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与非凡的资历。由此,每期的品读,一方面成为了全新的参照,是教学新理念的洗礼,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渐渐地消除了顾虑和成见,喜欢上并从中发现了“新大陆”,也将引领各自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给人以振奋,相信每个人都是未完成体.为你擦亮了迷茫的双眼,总能唤醒你沉睡的思维,随同专家们一起思考,给你以智慧的点拨,促使你不断反思,获得头脑风暴般的启示,使你的课改信念更为明晰,对新课程更加充满信心.从中真切领略了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魅力场和冲击波。

厚积薄发:高中历史中年教师群体“学养与教养”的剖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中包含了两方面:一是学养,二是教养。如果一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没有深度,相关基础没有广度,教学理念没有高度,势必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所适从。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素养分为“学养”和“教养”:“学养”是指教师本身的学科本体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养”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两个方面都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在笔者看来,中史参“走进名师”栏目可以说提供给了同行们一面“镜子”,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遗漏;又提供给教师一个“模板”,及时确立自我的生涯规划;也提供给教师一双“慧眼”,学会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再提供给教师一具“阶梯”,及时引领专业成长的路径。中年教师一般指年龄约三十五到五十周岁,基本获得中教一级甚至高级以上职称,并从教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骨干队伍,多是教学和科研的领头雁和顶梁柱。1980年出生的上海交大附中的彭禹老师是新生代青年教师的杰出代表,而已经退休的特级教师孔繁刚(1942年生)即是德高望重的中学历史界老前辈的典型。

鉴于此,笔者曾关注普通高中一线执教的老、中、青年历史教师的构成比例及各自特点,老年教师因年龄或职务关系大多已脱离中学第一线,青年教师的成熟需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她)们尽管具有诸多长处与优势,但难免呈现某些幼稚和起伏波折的倾向。中年历史教师则处于而立之年或不惑之年,社会阅历丰富,家庭、婚姻关系已经定型,并且心理素质基本趋于成熟,精力还相当充沛,基本上成为了学科带头人,不少担任教研组长和高三把关老师,又负责对青年人的传、帮、带,故中年教师往往年富力强,堪当重任。笔者初步对比了老、中、青教师“学养与教养”共性的几个方面,见下表:

项目 老年教师 中年教师 青年教师

学历 一般 较高 合格

精力 有限

较充沛 十分充沛

思维能力 不够敏捷 较敏捷 很敏捷

知识结构

不够合理,但专业功底扎实

比较合理

全面但与实际结合不够

学习新知识 接受有些难度

易接受 接受快,基础好

心态 最稳定 较稳定,不易波动

不够稳定

教学经验 相当丰富 比较丰富 较欠缺

与学生关系 有一定代沟 有些代沟 容易接近和沟通

由此可见,老、中、教师各有所长,中年历史教师群体更具备了独到的优势,但生有涯而学无涯,信息时代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实自我时不待我,任重道远。毋庸讳言,中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段,无论是体力、精力,还是智力、能力,都达到了建功立业的最佳状态。诚然,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是中年教师群体更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养和教养是一种功夫,一种境界,一种气度,平庸的教书匠是不具备这些的。正如徐州市历史教研员陈伟国老师在题记中所述的“生命有一个不可剥夺的权利,那就是成长;生命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那就是对成长的捍卫;生命有一种永不凋谢的美丽,那就是对成长的守望。我们所能拥有的,也许永远没有终极的结局,但过程,从一开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攥在手中了。成长,永远在路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整体“学养与教养”的提升

心动不如行动!青岛市开发区一中的李付堂老师呼吁争做“一个从应试中走出的名师”,“一个有思想的历史老师”、“一个有追求的历史老师”。为此,热爱教育热爱本职工作,对历史教育充满深厚的感情;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知识广博方法多样勤于教研,以上几条一个也不能少。王亚男老师在笔者博客里留言“前行的道路很长”中写道:“我太需要这样“提神”、“提劲”、“提升思想境界”的好文章滋润了,它涤荡着我的灵魂。每期贵刊到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我如获至宝。”从十几位中学历史名师的成长模式的分析告诉我们,自由的心胸、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构成了当代教师素质的基本要素。中年历史教师应力求扬长避短,才能再接再厉,拥抱新课程改革的新潮流。因此笔者从中归结为以下成才之道:

⑴事业为重,淡泊宁静:束鹏芳老师自从1983年工作以来一直与江苏大港中学结缘,即使担任教研员后仍然兼课。是否可以这样说,做教育需要一种“苦行僧“精神,要求教师把教学当做一项事业、一门艺术去追求,理性远离尘世的喧嚣,自觉消释世俗的烦恼,坐得住冷板凳,静得下心来。中年历史教师象宜昌历史教研员李明海老师那样,已把风华正茂的青春都给予了学生,但李老师一如既往地敬业爱岗,做到人生无悔,乐于奉献,被学生看来是一个榜样、一本书、一幅画,始终保持稳定进取的心态。⑵革新观念,与时俱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历史观和课程观,坚持创新教育是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历史教师不应是老古董,教然后知困,应该放阔视野,不懈求索,摈弃对经验和传统的盲从。及时用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协调理论及元认知等理论武装自己,等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上不懈开拓进取,自觉地抓住课程更新和高考改革的契机,力争走出狭隘、封

闭和沉闷的应试教育死胡同。

⑶学而不厌,苦练内功:北京二中的李建红教师认为读书是为师之道,是人生完善之道,主张读自己需要的书、读学生读的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读枕边书和“听”书、“读”出大视野。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不仅青年教师要勤学苦练,中年人也决不能一劳永逸,固步自封地吃老本,而是要加大学习的力度,实施终身学习,才不至于庸碌无味。因此只有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登高望远,才能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

⑷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孔繁刚老师以“老冀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为自勉,坚守了属于一片自己的精神领地,造就了诸多的精彩故事。在此,我们首先应自觉坚持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原则,以学生乐学、会学而且学会、学活为目标,切实提高兴趣与实效;其次,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体求知的积极性,克服应试教育的陈规陋习,力求精炼、多导、有趣,自己跳进题海,再让学生跳出题海;再次,要开设生动、丰富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校本(地方)课程,在课内和课外双管齐下,进行优化设计;此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多接触社会生活,在实践中贴近和感悟历史,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

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⑸集思广益,善于总结:广东的全仁经老师认为:课上得好坏,前提是必须在内容上做到四个“吃透”,即“吃透”课标、教材、考纲、学生。在教学上不仅要求青年教师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但中年人也要加强合作,交流经验,广泛向老前辈讨教取经,同时甘拜下风,边教边学;进而发挥校本教研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在备课、听课、评卷等方面互通有无。做到看住自己的“门”,走进别的学科和学校的“门”,还要多踏进书店、图书馆的“门”;同时,积极投身到教研活动中,在实践中增强科研能力,以科研带动教学。另外并对有效信息及时归类存档以建立相应的资料库。陈伟国老师担任教研员后,注意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反思,多年笔耕不辍,先后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经验总结和通俗性文章300余篇。

⑹保重身体,劳逸结合:身体是人生的本钱,王雄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打球和游泳,从而保证了充沛的活力。中年人要学会养身健体,工作要有张有弛,休息和娱乐两不误、经常参加必要的文体活动,始终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争取再为国家健康地工作三十余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更何况,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常流常新的河水”的理念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必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李惠军老师是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当代历史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但他谦虚地宣称自己只是一个教学的“泥腿子”与“学步者”。相形之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满或徘徊不前呢?

教师成长的列车没有终点只有永远—-高中历史教师“学养与教养”的展望

尽管新课改的愿景很好,但现实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甚至有陷入“烟涛微茫信难求”之困惑,这是对教师学养与教养的巨大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聂幼犁教授告诫我们,各地的新课程实验难免出现某些混乱甚至非议,但乱世却是造就英雄的时代,我们如果抓住课改的机遇,经过一番比拼,你就能造就成为英雄!但愿如王雄老师那样,做一个“躲在书堆里的贪婪孩子”,并不断去“突破思想的边界”,抓住契机,负重前行,以求真务实精神,掀起一场建设性的历史教育教学“革命”。由此,教师压力会越来越大,旧的武器会派不上用场,于是教师自身的学养与教养,自身的努力、实力和魅力至关重要,但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一名历史教师的历史价值。愿广大历史教师勤勉耕耘,热情相邀,正如徐赐成老师在历练与砥砺中享受了“在自然成长中主动成长”之路,需要“如山—坚持中的坚强”、“似水—-曲折中的不屈”“一线天—-探索中的求索”,并在这样的努力中,以便于更好地在新课改中扮演参与者、启导者和促进者角色。只要前进,你就是一道风景。庞友海老师在《超越自我 乐在其中》一文中幽默戏称:初恋情人“文学梦”,没想到却是“史姑娘”伴终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史姑娘”的感觉,尤如陈年老洒,越品越有味!同样的,笔者也一直作着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于是从彷徨到清醒、从困惑到反思;从疑惑到尝试,由此有了“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的执着信念,克服先天不足,抵抗二十多年从事历史教育带来的懈怠和厌倦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惊奇、生动和精彩,发掘历史的真善美和历史智慧,让学生能学得更轻松与自信,能在历史课堂上施展风采,收

获梦想。

“问渠(学养和教养)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活水来”,新课程改革已渐入佳境,期待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想的召唤下,推动历史教育教学走向真实,走向生活,走向学生的心灵。正如王亚男老师在其文章最后所倡导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眺望是最好的„取法乎上‟,为我加油!”

第二篇:中班教师教养笔记

我送小蚂蚁回家

最近两周我们都在开展有趣的昆虫这个主题,孩子们认识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如:蚂蚁、七星瓢虫、天牛、知了、蜜蜂等,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知道了昆虫的本领,知道了昆虫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要关心爱护昆虫。

这一天,我们在操场上玩羊角球,“快来看,这里有一只蚂蚁!”天天叫了起来,很多个男孩子也一起围了过去。原来在橡胶地上有一只大黑蚂蚁在挣扎,孩子们从地上捡起小树枝去拨拨蚂蚁,蚂蚁无奈的动了动。旁边的牛牛说:“咦,这只蚂蚁怎么动的这么慢呀”我凑上去说:“蚂蚁是不是受伤了呀”。孩子们蹲下去,仔细的观察起来,牛牛兴奋地说:“我知道了,它的脚受伤了,难怪动的这么慢”。小女孩雅珊说:“蚂蚁真可怜啊,老师我们把它带回去治疗下吧。”于是,我把筐子里的小药箱拿过来,怎么样才能让蚂蚁住的更舒服呢,孩子们开始出主意了,要有大大的树叶,还要有小石子,蚂蚁可以很舒服的躺在树叶上休息。就这样蚂蚁舒服地住进了我们中一班,有的孩子把自己带来的饼干分给了蚂蚁吃,有的把饭粒分给了蚂蚁吃。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蚂蚁的腿渐渐的恢复了,它开始在药箱周围拼命的往外挣扎。我们的孩子看到了,立刻跑过来告诉我。于是我们商量了之后觉得小蚂蚁的这一举动肯定是想家了,想出来,我们一致决定要送蚂蚁回家。有的孩子说要把蚂蚁送到操场上,有的孩子说直接送到楼下就好,还有的孩子说要送到有蚂蚁出现的地方,意见不统一,讨论了之后,还是决定把大黑蚂蚁送到原先看到它的并有蚂蚁出现的地方,这样它找到了同伴之后可以快速的回家。于是送蚂蚁回家活动开始了,我们到了原先发现它的地方,孩子们开始认真仔细地找蚂蚁,草地上、操场上、树上都成了孩子们找寻的地方。还是天天最先发现了草地上有蚂蚁,我们把大黑蚂蚁放在了草地上,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蚂蚁再见。

每个孩子都是有爱心的,在接触了大黑蚂蚁之后,孩子们的爱心完全激发出来。并学会了意见不统一可以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2013----2014工作总结

泸溪五中龚勇军

本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三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一个是文化班、两个特长班学生水平差距较大,程度把握不太准。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上下联系,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等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同时把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二、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 1

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方面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大纲》、《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极端年代》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不足方面

本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还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也还缺乏一些有效地办法,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地方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优生的辅导,为高考做好准备

第四篇: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认为,回归以学生为本,首先,是要从认识到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之前的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开始。可能的话,高中历史教师要和初中的同行们多沟通,翻阅一下初中历史教材,看看它的内容、体例,详略程度和侧重点等等。即使不能经常和初中同行沟通,也要想办法借阅一下初中历史教材。

我个人认为,史观教学是一种较为高层次的教学,它应是学生在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后,尤其是由高中升入大学后,尤其是学习历史专业的学生,来学习更为合适。头脑里若是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来谈史观,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我认为效果是不好的。

我省初中历史教材的优点是以通史体例来学习,按时间顺序进行,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但是它内容简单,很多问题都没有深入探讨,但是这本身不是教材的缺陷,因为初中生的年龄小,许多问题难以理解,只能让他们了解一下基本史实。由于这一情况,许多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令我们感到意外,许多学生对于这个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先后顺序都不明白。

我们平时的历史教学,应该以生为本。我们衡水的高中,有的生源质量好,有的生源质量较差。生源差的学校,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似乎让他们自主探究效果不佳。生源好的学校,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这里,好生源是指高中生主要是中考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无论怎样,我们不必把更多时间放在剔除就观点、增加新史学观点上。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师总结

2009-2010学转眼之间就要过去了,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我特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即可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可以对以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今年,在教学方面,我担负着高一年级四个班和九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任了高一年级的年级组长,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即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同时也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转眼之间,一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在新旧学期的交接时刻,谦虚谨慎地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对教学成绩的提高,还是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我特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如下。

一、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不仅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使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反馈。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似懂非懂。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把全课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知识,让学生提前去找答案,去思考。如“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如果没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为什么说《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细小的问题,既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个细化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萌发了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学中的内容,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式是指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高中历史有别于初中历史的最大地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事物脉络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发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历史教学的目的的,但是,传授历史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难顺利完成的内容,因为学生一般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一遇到史学理论,则开始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先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问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逐步深化和升华主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既看到了树木,也不会忽视森林,完成了由浅入深的学习。

三、把“困惑”留给学生

轻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按部就班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着讲授,但教学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都失去了兴趣,这一度让我很迷茫。在新课改精神的影响下,我逐渐开始改变这种授课模式,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而是首先给学生展示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我首先向学生列举了很多史实,告诉他们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些具体表现,学生在对历史发出感慨的时候,都产生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

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下,学生们的答案越来越接近我想听到的答案,当答案最后揭晓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脸上表现出的是喜悦满足的表情,这让我感觉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虽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如果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学的实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学校是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平台,一个追求科学方法,讲究科学理念的平台,一定会塑造出更多的有用之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方法贯穿教学,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快乐、有效的学习中健康的成长,让自己在快乐轻松的教学中,不断成熟,使今后的历史教学更上一层楼。

下载关注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养与教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高中历史教师的“学养与教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篇1本学期我以课改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认真切实抓好本组的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利用教研组的资源,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利用前往......

    教养与礼貌演讲稿

    教养与礼貌演讲稿 教养与礼貌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xx小学x年级x班的一名学生,我叫xxx。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礼貌一向是我们大家呼吁的对象。尽管如此,陋......

    教养与习惯作文

    教养与习惯作文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吧。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

    小班保育教师教养随笔

    小班保育教师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爱心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保育教师教养随笔,欢迎阅读参考!小班保育教师教养随笔一在今天的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练习双手交替拍球。活动之前......

    关注乡村教师★

    关注乡村教师,就是关注乡村教育 5月5日刊登的《乡村教师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一文,让我感到惊喜。中国的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郊游的好时节。为使教师享受大自 然美景,近日,蛟河六中组织部分教师到风光明媚的自然景区------ 白石山森林公园游玩......

    高中历史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

    高中历史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日常教学方面 本学年度,本人担任高二年级历史与高三历史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