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遵义市舟水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遵义市舟水小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黔教师发〔2013〕557号)等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镇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2014年首批参培对象:骨干培训者 名,学科教师 名。三年内完成全校所有教师参培。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共27个主题。
(二)培训方式。
根据区师培中心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4年11月中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首批参培人员注册、登录,进行“签到”、“诊断测评”。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组织 名学科教师和 名骨干培训者参与网络研修。
2、2014年12月起至2017年底止,开展校本全员培训。
3、结合网络研修开展返岗应用和校内专项竞赛活动。
4、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李信奇(校长)
副组长:余昌华(副校长)
黄国民(副校长)
成 员:黄芝惠 张万平张婷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2、校内定期组织校本培训讲座,全体教师参加。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遵义市舟水小学
2014年11月15日
第二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省执行办[2014]第03号)等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镇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全校教师。
2014年首批参培对象:骨干培训者1名,学科教师7名。三年内完成全镇所有教师参培。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共27个主题。
(二)培训方式。
根据师培中心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利用中心校优势,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4年11月中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首批参培人员注册、登录,进行“签到”、“诊断测评”。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组织7名学科教师和1名骨干培训者参与网络研修。2、2014年12月开展全员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3、组织对全镇学科教师开展相应培训学习活动。①请专家讲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 ②骨干培训者开展专项培训 ③教师讲实践案例及收获。
4、结合网络研修开展返岗应用和镇内专项竞赛活动。
5、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 魏忻(校长)副组长:王德清
成 员:曾统秋 彭思涛 彭真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分年级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中心校相应管理人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中心校微机室进行学习。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安县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2014年11月15日
第三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初稿
庆华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55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领导小组 组
长:李晓彦 副组长:吉恩旭
组
员:林升、夏飞、王丽娟、贺泉洲、陈丽平、李旋、王燕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员:唐华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科室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管理员唐华具体负责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
四、组织实施
1、培训内容及教师。
培训内容:优课教学应用系统(含教学点资源库硬盘使用)培训、PPT技巧及应用培训
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
2、培训方式。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培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自2014年11月18日开始,2017年11月中结束。主要利用开学初、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初中部阶梯教室、初中部计算机房
4、培训原则
层层落实,严格管理,注重成效。
5、培训成果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教师提供 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二选一)交贺泉洲、唐华老师。
6、培训要求
1、所有要求参训的教师要确保按时参加培训,按照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培训任务。
2、培训期间不得随意交谈,严禁吸烟。
3、不迟到、不早退,按时签到。
4、按时上交培训成果。
五、经费保障。
学校确保经费的投入,已顺利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程。
六、未尽事宜,经学校行政办子研究决定。
华蓥市庆华初级中学
2014年11月16日
第四篇:榆林高新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榆林高新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校本培训方案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实陕西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陕教师办〔2016〕5 号)》、《关于做好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摸底工作的通知(陕电教〔2016〕52 号)》,根据榆林市《关于组织实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通知》(榆电教〔2017〕32 号)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 2017 年榆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领导小组 组
长:张刚剑 副组长:王丽、李保军、米鹏飞
组
员:许琳、马茸、张莹、杨梅、张玉波、惠龙龙、李新波
管理员:李新波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科室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管理员李新波具体负责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
四、研修内容与安排
本次培训于 7 月 3 日正式学习,9 月 30 日结束,为期三个月。培训内容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学员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自主选学并完成 50 学时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结合网络所学开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参与线上研修活动和线下校本研修活动。
五、考核激励措施
1.对于无故不参加培训和培训不合格的教师不得参与高一级职称评聘。
2.在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优先推荐参加市区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
六、培训经费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陕教师办〔2016〕5 号)文件要求,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本次专项培训 50 学时(125 元/人),由中国教师研修网收取。
七、条件保障
本次培训教科室全力组织实施,尽一切可能解决老师的困难。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保障学校网络、软硬件设备能正常运行,为老师们研修提供技术支持,争取取得圆满成功。
榆林高新小学
2017年7月4日
第五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
方 案
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校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课程改革精神,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学校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设备的大众化普及,为优化教学组织方式,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与学形式,提供了可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与学的案例已不为鲜见,“可汗学院”、“李玉平微课程”、“广东佛山的课堂实录”等已为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方式等提供了鲜活案例。但放眼全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用于辅助优化教学的学校却凤毛麟角,我校亦如此。
二、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教师情况:我校有教职工46名。教师平均年龄40岁,其中,大学本科41人,专科15人。由市区财政按比例补贴,教师个人购买的笔记本电脑46台。学校教师全部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初级的培训并考试合格。
2.信息技术配备情况:现在学校有计算机教室1间,配有电脑39台,办公电脑10台。学校每班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室”(电脑+电子白板方式)。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张义坤为为组长的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导处、体卫艺处、总务处、信息中心等相关人员组成,由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教师和全校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组
长:张义坤
副组长:余校波
谢建平
任亮
成员:刘海泉
潘训龙
潘建平
余建廷
四、总体目标
以提高全校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重点培养一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程进行教育教学。
五、培训方式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教研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培训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技术;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案例分析;
(三)基本技术技能培训(网络基础、信息搜索利用、多媒体操作、电子白板操作、课件制作、网上交流工具等)。
(四)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等。
七、落实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开展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适宜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学校各层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校长要全面负责校本培训工作,成立培训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培训时间平均每年不少于20学时。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必须注重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本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提高水平。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培训记录,健全培训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要加强过程性督导检查,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抓落实,求实效。3.落实经费,保障培训条件。
教师培训所需经费学校应统筹考虑,优先安排;教师培训所需资料书籍,学校要予以保证;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管好用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国家投入的相关设施设备加快校园网和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努力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各项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八、培训考核
培训成果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并且学校将在培训后开展微视频制作大赛和翻转课堂教学比赛。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上一级参加比赛。
九、奖励机制
1、本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合格(网络研修、区域集中研修、校本自主研修):奖励
100元。
2、(网络研修、区域集中研修、校本自主研修)培训中优秀(100分):奖励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