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小结
太平小学校 2015年3月
一、活动目的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论语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整合古诗,统一内容。
由于以前古诗教材不统一,每个班自选教材,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为了使以后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我们组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出适合我们学生背诵的古诗,确定了教学内容。即:一至二年级背《三字经》、三年级“古诗文”、四至五年级《论语》、“四季歌”、“古诗文”。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每班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师生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5、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课程开设比较成功。
如今,每班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开设校本课程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太平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第二篇: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们一二年级的校本课程。
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整合古诗,统一教材内容。
由于以前古诗教材不统一,每个年级自选教材,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也给期末的总结及汇报带来了不便。为了使以后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我们组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出适合我们学生背诵的古诗,编写了《一二年级校本课程》一书,确定了教学内容。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班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
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5、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课程开设比较成功。
如今,我班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设校本课程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王官营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第三篇: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领导小组: 组长:倪福艳 成员:各班主任
(三)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第四篇: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长葛市第十四中学校本课程课程
开 发 方 案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鼓励教师组合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5、通过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新课程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予以指导和调控。
2、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并对教师所实施的校本课程进行督导和评价,适时给出指导性意见。
3、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形成建议并组织反馈;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课程资源。
4、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
(一)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二)开发目标: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的内容类别:
1、学科竞赛类:数学思维拓展班、英语思维拓展班、物理思维拓展班、化学思维拓展班等。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培养科学思维及探究精神,为更高层次的学科竞赛等奠定基础,为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同学开发学习的平台。
2、方法类:数理化英等科目的思维培养。为学有不足而希望有所补充的同学提供辅导帮助,以提高学科的学习能力。
3、体艺类: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田径队、健美操、美术、音乐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兴趣类:影视欣赏、社交应用、演讲辩论、心理健康等。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5、技能类:网页设计、模型制图、剪纸艺术、摄影录象、设计开发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6、环境类: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旅游地理等。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考察参观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 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7、人文类:美文鉴赏、现代英语、人物传记、诗歌、词曲、历史传奇等。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进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资源情况自行设计所开发的课程。
(四)课程设置
1、每周开设一节地方课程,由专人授课。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以及兴趣、特长参与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的校本课程研修。
2、校本课程每学期每课时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教案。
3、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领导小组应在与学校各科室沟通协商的情况下,结合我校实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开设课程、设定选修模块。
(三)实施步骤
1、每学期初,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订出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纲要及实施要点,告知授课教师。
2、教导处在授课过程中应予以监管,以保证每课时人员落实、内容落实。
3、教导处结合学校教育需要,可在实施过程中引入视频、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但所有活动应尽量在学期初纳入本学期地方课程授课计划。
4、授课教师结合过程记录(考勤情况、听讲情况、参与情况等)将学生学习情况上报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5、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应积极寻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进行整合,以节约资源、减轻学生选修负担。
附件1:
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组长:朱广川
成员:赵亮 黄中伟 陈建业 张玉莲 黄中安
附件2:
《畅游数学思想》校本课程纲要
一、主讲教师
侯占峰
二、教学材料
数学能力的培养(纵深拓展)
三、课程类型
拓展能力、思维类
四、授课时间
一学年
五、授课对象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程目标
1、让学生能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在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进一步能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能够利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并能够不断进行总结和整理、反思各种数学思想的具体运用。
七、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完相应的数学内容之后,对各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有益拓展与归纳,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与应用,因为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灵魂。
本课程依据学生发展以及目标实施两大方面30学时的内容。
八、课程要求
1、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形式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实践性,多让学生发现与总结。
4、注重知识、能力、态度之间的联系。
5、授课中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多对后进生进行鼓励。
九、课程评价
每课时学习完结后,由一次相应的学习评价,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为学生学习各课时的反响。定量评价是每章节的测试卷。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件3:课程表
第五篇: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一、活动目的
为传承永年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永年历史名人》和《古诗诵读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老师合作自制教材
由于学生们对我们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不甚了解,所以我们针对调查情况,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共同编写了自己学校的统一教材《永年历史名人》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我们在进行历史名人故事的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老师讲解的方法,由历史名人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发挥家长作用,让学生通过跟家长交流,多方面了解我们永年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建立家长老师QQ群,促使家长陪同孩子们一块上网查阅有关我们永年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在课堂上分小组交流,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们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